0.0696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心理学原理与应用(20192020)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55 min read

尔雅心理学原理与应用(20192020)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1.3心理学是尔雅什么

1、【单选题】心理过程包括()
A、心理学原习通认识过程、用期情感过程、末答意志过程
B、案学知觉过程、题目情感过程、答案行为过程
C、尔雅感觉过程、心理学原习通知觉过程、用期意志过程
D、末答认识过程、案学情感过程、题目行为过程

2、答案【单选题】个性心理特征是尔雅在(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单选题】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填空题】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 、 、 、 、 、 等。

5、【判断题】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6、【判断题】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7、【名词解释】心理学

8、【名词解释】个性心理特征

1.4如何研究心理现象

1、【单选题】实验法研究的是( )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
A、环境变量和机体变量
B、自变量和因变量
C、自变量和额外变量
D、环境变量和因变量

2、【单选题】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3、【填空题】实验法中三类变量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5、【判断题】在实验室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6、【判断题】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1.5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单选题】(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2、【单选题】( )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3、【单选题】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任务
A、铁钦那
B、詹姆斯
C、苛勒
D、罗杰斯

4、【判断题】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判断题】心理学是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的,因此他继续沿用哲学思辨的方法作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式。

1.6绪论 课堂检测

1、【单选题】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单选题】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情感过程
B、认知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单选题】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4、【单选题】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单选题】( )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6、【单选题】(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单选题】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判断题】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9、【判断题】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10、【判断题】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11、【判断题】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12、【判断题】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3、【判断题】在实验室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14、【判断题】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15、【判断题】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6、【判断题】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1.7绪论单元测验

1、【单选题】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单选题】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情感过程
B、认知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单选题】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4、【单选题】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单选题】( )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6、【单选题】(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单选题】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判断题】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9、【判断题】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10、【判断题】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11、【判断题】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12、【判断题】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3、【判断题】在实验室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14、【判断题】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15、【判断题】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6、【判断题】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17、【名词解释】心理学

18、【名词解释】个性心理特征

19、【名词解释】个性倾向性

20、【名词解释】心理过程

21、【名词解释】实验法

22、【名词解释】心理观察法

23、【论述题】结合所学专业的实际论述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1.9第1章 绪论小测验

1、【单选题】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单选题】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单选题】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情感过程
B、认知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单选题】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单选题】实验法研究的是( )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
A、环境变量和机体变量
B、自变量和因变量
C、自变量和额外变量
D、环境变量和因变量

6、【单选题】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7、【单选题】( )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8、【单选题】(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9、【填空题】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 、 、 、 、 、 等。

10、【填空题】实验法中三类变量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11、【判断题】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12、【判断题】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13、【判断题】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4、【判断题】心理学是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的,因此他继续沿用哲学思辨的方法作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式。

15、【判断题】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16、【判断题】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17、【判断题】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18、【判断题】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9、【判断题】在实验室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20、【判断题】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21、【判断题】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2.2探寻神秘的神经系统

1、【填空题】神经系统主要包括 和 两大系统。

2、【填空题】神经系统基本的功能和信息单位是 。

3、【填空题】神经元由 、 和 三部分构成。

4、【填空题】听觉中枢位于_______

5、【填空题】躯体神经包括_____对脑神经和_____对脊神经。

6、【填空题】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依靠 来实现信息的接收和传递的。

7、【填空题】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结构是 ,其结构大体可分为 、 、小脑和大脑几个部分。

2.3反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

1、【填空题】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活动。

2、【填空题】实现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 。它由五部分组成: ,传入神经,中枢神经, ,效应器这样五个部分

3、【填空题】条件反射有 和 两种。

4、【填空题】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亲手制作了著名的“斯金纳箱”,提出了 原理。

5、【填空题】斯金纳认为,行为的习得与 有关。

2.4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1、【填空题】人的心理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来源于 。

2、【填空题】客观现实是心理的 。

3、【填空题】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都是经过个体的主观世界折射而形成的,是一种 的反映。

4、【填空题】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必须在 中才能得以实现。

5、【判断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5心理的实质 课堂检测

1、【单选题】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活动的()
A、产物
B、产品
C、前提
D、基础

2、【单选题】脑神经一共有()对
A、10
B、12
C、13
D、14

3、【单选题】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
A、惩罚
B、强化
C、操作
D、联想

4、【单选题】“谈虎色变”和“谈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5、【单选题】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6、【单选题】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A、谢切诺夫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冯特

7、【多选题】组成脑的主要部分是()
A、大脑
B、间脑
C、脑干
D、小脑

8、【多选题】大脑按照“叶”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
A、枕叶
B、顶叶
C、额叶
D、颞叶

9、【多选题】反射弧包括()
A、感受器
B、传入和传出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10、【多选题】脑干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小脑
B、延脑
C、脑桥
D、中脑

11、【填空题】产生心理的器官是 , 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2、【填空题】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它主要由 、 和轴突构成。

13、【填空题】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结构是 ,其结构大体可分为 、 、 和大脑四个部分。

14、【填空题】大脑皮层上的沟裂将整个大脑大致分成 、 、 和 几个区域。

15、【填空题】连接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结构称为 ,其主要作用是 。

16、【填空题】条件反射可以分为 和 两种。

17、【填空题】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 。

18、【判断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有了健全完整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

19、【判断题】马戏团的狗能按照主人的指令去算算术,说明它能理解主人的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20、【判断题】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有了相同的客观刺激物的作用就一定能产生相同的心理现象。

21、【判断题】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6心理的实质 单元测验

1、【单选题】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活动的()
A、产物
B、产品
C、前提
D、基础

2、【单选题】脑神经一共有()对
A、10
B、12
C、13
D、14

3、【单选题】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
A、惩罚
B、强化
C、操作
D、联想

4、【单选题】“谈虎色变”和“谈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5、【单选题】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6、【单选题】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A、谢切诺夫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冯特

7、【多选题】组成脑的主要部分是()
A、大脑
B、间脑
C、脑干
D、小脑

8、【多选题】大脑按照“叶”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
A、枕叶
B、顶叶
C、额叶
D、颞叶

9、【多选题】反射弧包括()
A、感受器
B、传入和传出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10、【多选题】脑干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小脑
B、延脑
C、脑桥
D、中脑

11、【填空题】产生心理的器官是 , 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2、【填空题】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它主要由 、 和轴突构成。

13、【填空题】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结构是 ,其结构大体可分为 、 、 和大脑四个部分。

14、【填空题】大脑皮层上的沟裂将整个大脑大致分成 、 、 和 几个区域。

15、【填空题】连接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结构称为 ,其主要作用是 。

16、【填空题】条件反射可以分为 和 两种。

17、【填空题】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 。

18、【判断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有了健全完整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

19、【判断题】马戏团的狗能按照主人的指令去算算术,说明它能理解主人的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20、【判断题】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有了相同的客观刺激物的作用就一定能产生相同的心理现象。

21、【判断题】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2、【简答题】简单说明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23、【简答题】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24、【简答题】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如何分工的?

25、【简答题】谈谈如何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

26、【简答题】人脑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说明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

27、【简答题】简要论述当代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机会对其心理发展有何负面影响。

28、【名词解释】心理

29、【名词解释】反射

30、【名词解释】反射弧

31、【名词解释】无条件反射

32、【名词解释】条件反射

33、【论述题】一天,王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课后让全班同学谈谈其含义和现实意义。结果全班几十位同学你说东,我说西,很难找到两个相同的看法。全班几十位同学都是同一时间内听的同一节课,为什么会引起不同的看法呢?试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

2.8第2章 心理的实质小测验

1、【单选题】脑神经一共有()对
A、10
B、12
C、13
D、14

2、【单选题】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
A、惩罚
B、强化
C、操作
D、联想

3、【单选题】“谈虎色变”和“谈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4、【单选题】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5、【单选题】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A、谢切诺夫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冯特

6、【单选题】经典条件发射是( )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单选题】操作性条件发射是( )提出的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班杜拉

8、【多选题】组成脑的主要部分是()
A、大脑
B、间脑
C、脑干
D、小脑

9、【多选题】大脑按照“叶”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
A、枕叶
B、顶叶
C、额叶
D、颞叶

10、【多选题】反射弧包括()
A、感受器
B、传入和传出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11、【多选题】脑干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小脑
B、延脑
C、脑桥
D、中脑

12、【多选题】以下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的是( )
A、望梅止渴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看见闪电捂耳朵
D、小明课堂起来回答问题,得到老师表扬,小明起来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多

13、【多选题】以下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反射
B、防御放射
C、吮吸反射
D、望梅止渴

14、【多选题】以下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 )
A、谈虎色变
B、谈梅生津
C、见到美景,赏心悦目
D、见到某人就心烦

15、【填空题】产生心理的器官是 , 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6、【填空题】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它主要由 、 和轴突构成。

17、【填空题】连接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结构称为 ,其主要作用是 。

18、【填空题】条件反射可以分为 和 两种。

19、【填空题】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 。

20、【填空题】神经系统主要包括 和 两大系统。

21、【填空题】神经系统基本的功能和信息单位是 。

22、【填空题】神经元由 、 和 三部分构成。

23、【填空题】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活动。

24、【填空题】条件反射有 和 两种。

25、【填空题】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结构是 ,其结构大体可分为 、 、小脑和大脑几个部分。

26、【填空题】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必须在 中才能得以实现。

27、【判断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有了健全完整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

28、【判断题】马戏团的狗能按照主人的指令去算算术,说明它能理解主人的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29、【判断题】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有了相同的客观刺激物的作用就一定能产生相同的心理现象。

30、【判断题】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31、【判断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2、【判断题】任何心理现象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

33、【判断题】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就能产生心理现象。 ( )

34、【判断题】科学家们认为人的大脑皮层是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一种物质,在结构上极为复杂,机能上极为灵敏。

3.2认识世界的开端——感觉

1、【单选题】感觉编码发生在( )
A、神经冲动传递的过程中
B、大脑皮层
C、突触
D、感觉器官

2、【单选题】剥夺实验说明了( )对我们的重要性。
A、知觉
B、思维
C、感觉
D、意志

3、【单选题】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 )
A、小
B、高
C、不变
D、U形变化

4、【单选题】红色的负后像的颜色是( )
A、黄色
B、黑色
C、绿色
D、紫色

5、【单选题】用刀子沿着玻璃边擦出来的吱吱声,往往会使许多人的皮肤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3.2.1感觉的规律1

1、【单选题】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 )
A、小
B、高
C、不变
D、U型变化

2、【判断题】某种感觉韦伯系数越高显示该感觉越敏锐。

3、【判断题】韦伯定律适用于所有强度的感觉。

4、【判断题】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

5、【判断题】韦伯定律说明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不定值。

3.2.2感觉的规律2

1、【单选题】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效
C、感觉适应
D、感觉对比

2、【单选题】红色的负后像的颜色是( )
A、黄色
B、黑色
C、绿色
D、紫色

3、【单选题】用刀子沿着玻璃边擦出来的吱吱声,往往会使许多人的皮肤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4、【单选题】“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明感觉的( )规律。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效
D、联觉

3.3对感觉信息的意义化加工——知觉

1、【多选题】关于空间知觉的双耳线索主要有( )
A、时间差
B、强度差
C、梯度差
D、位相差

2、【多选题】知觉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词是()、()、()。
A、人脑
B、整体属性
C、直接作用于感官
D、感觉编码

3、【判断题】知觉也是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因此不涉及对信息的意义化加工过程。

4、【判断题】知觉是比感觉更高级的加工过程,因此是属于理性认识阶段,而不是感性认识阶段。

3.4知觉属性之整体性

1、【多选题】知觉特性主要有( )。
A、知觉的对象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多选题】知觉组织的主要规律有 ( )。
A、接近因素规律
B、相似因素规律
C、完整倾向因素规律
D、好图形因素规律

3、【判断题】內温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体现了个体对刺激的加工是首选加工整体然后加工局部的。

3.5感知觉课堂检测

1、【单选题】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 )
A、小
B、高
C、不变
D、U形变化

2、【单选题】( )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计算机模拟、幻灯和教学录像等手段,来吸引留学生的感知,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A、教具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形象直观

3、【单选题】一般而言,绝对感受性提高,那么与绝对阈限的数量是( )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U形变化

4、【单选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5、【单选题】把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6、【单选题】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7、【单选题】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
B、知觉
C、观察
D、表象

8、【单选题】在旅游业中加强导游工作是为了增加旅客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单选题】教学中,重点部分要加大声音,放慢速度,以使之从其它内容中突出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单选题】在学习中读到残缺的字句,我们能根据经验补足其残缺部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1、【单选题】据研究,黄色表示甜,绿色表示酸,茶色表示苦,这种现象属于
A、适应
B、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联觉

12、【单选题】将一根木棒的一截插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这是
A、感觉
B、知觉
C、错觉
D、幻觉

13、【单选题】“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多选题】知觉特性主要有( )。
A、知觉的对象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5、【多选题】直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教具直观
D、言语直观

16、【填空题】吃糖时,觉得第二块没有第一块甜,这是因为 的缘故;而吃糖以后再去吃苹果,觉得苹果变酸了,这是一种 现象。

17、【填空题】冬天洗衣服,乍洗很凉,过一段时间感觉也就不那么明显了,这是一种 现象。

18、【填空题】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填空题】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属性,知觉则反映客观事物的 属性。

20、【填空题】一位教师在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把水染成红色,背景衬上一张白纸,这是利用知觉的 性来组织教学。

21、【填空题】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具时,总是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讲解,这是利用知觉的 性来组织教学。

22、【填空题】“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说明人的知觉具有 性。

3.6感知觉单元测验

1、【单选题】( )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计算机模拟、幻灯和教学录像等手段,来吸引留学生的感知,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A、教具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形象直观

2、【单选题】一般而言,绝对感受性提高,那么与绝对阈限的数量是( )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U形变化

3、【单选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4、【单选题】把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5、【单选题】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6、【单选题】剥夺实验说明了( )对我们的重要性。
A、知觉
B、思维
C、感觉
D、意志

7、【单选题】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 )
A、小
B、高
C、不变
D、U形变化

8、【单选题】红色的负后像的颜色是( )
A、黄色
B、黑色
C、绿色
D、紫色

9、【单选题】用刀子沿着玻璃边擦出来的吱吱声,往往会使许多人的皮肤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10、【多选题】知觉特性主要有( )。
A、知觉的对象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1、【多选题】视空间知觉的单眼线索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
A、对象的相对大小
B、遮挡
C、结构级差
D、空气透视

12、【多选题】关于空间知觉的双耳线索主要有( )
A、时间差
B、强度差
C、梯度差
D、位相差

13、【多选题】直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教具直观
D、言语直观

14、【多选题】知觉组织的主要规律有 ( )。
A、接近因素规律
B、相似因素规律
C、完整倾向因素规律
D、好图形因素规律

15、【多选题】双眼线索主要有( )
A、辐合作用
B、线条透视
C、运动视差
D、双眼视差

16、【多选题】错觉理论主要有( )
A、神经移位说
B、混淆和错误比较说
C、眼动说
D、常性误用说

17、【简答题】如何遵循感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18、【简答题】感觉存在哪些规律?

19、【简答题】如何采用直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学习?

20、【简答题】感觉的信息加工过程是怎样的?

21、【简答题】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22、【简答题】知觉的信息加工是怎样的?

23、【简答题】知觉组织的规律是怎样?

24、【简答题】听空间知觉规律有哪些?

25、【简答题】如何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26、【名词解释】感觉

27、【名词解释】知觉

28、【名词解释】错觉

29、【名词解释】诱导运动

30、【名词解释】Kappa效应

31、【名词解释】PHI现象

32、【名词解释】知觉的整体性

33、【名词解释】感受性

34、【名词解释】差别感受性

35、【名词解释】差别阈限

36、【名词解释】感觉对比

3.8第3章 感知觉小测验

1、【单选题】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 )
A、小
B、高
C、不变
D、U形变化

2、【单选题】( )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计算机模拟、幻灯和教学录像等手段,来吸引留学生的感知,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A、教具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形象直观

3、【单选题】一般而言,绝对感受性提高,那么绝对阈限的数量是( )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U形变化

4、【单选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5、【单选题】把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6、【单选题】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是( )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7、【单选题】剥夺实验说明了( )对我们的重要性。
A、知觉
B、思维
C、感觉
D、意志

8、【单选题】红色的负后像的颜色是( )
A、黄色
B、黑色
C、绿色
D、紫色

9、【单选题】用刀子沿着玻璃边擦出来的吱吱声,往往会使许多人的皮肤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
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10、【单选题】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
B、知觉
C、观察
D、表象

11、【单选题】在旅游业中加强导游工作是为了增加旅客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2、【单选题】教学中,重点部分要加大声音,放慢速度,以使之从其它内容中突出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单选题】在学习中读到残缺的字句,我们能根据经验补足其残缺部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单选题】据研究,黄色表示甜,绿色表示酸,茶色表示苦,这种现象属于
A、适应
B、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联觉

15、【单选题】将一根木棒的一截插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这是
A、感觉
B、知觉
C、错觉
D、幻觉

16、【单选题】“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7、【单选题】“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明感觉的( )规律。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效
D、联觉

18、【多选题】知觉特性主要有(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9、【多选题】直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教具直观
D、言语直观

20、【多选题】知觉组织的主要规律有 ( )。
A、接近因素规律
B、相似因素规律
C、完整倾向因素规律
D、好图形因素规律

21、【多选题】知觉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词是()、()、()。
A、人脑
B、整体属性
C、直接作用于感官
D、感觉编码

22、【填空题】吃糖时,觉得第二块没有第一块甜,这是因为 的缘故;而吃糖以后再去吃苹果,觉得苹果变酸了,这是一种 现象。

23、【填空题】冬天洗衣服,乍洗很凉,过一段时间感觉也就不那么明显了,这是一种 现象。

24、【填空题】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5、【填空题】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属性,知觉则反映客观事物的 属性。

26、【填空题】一位教师在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把水染成红色,背景衬上一张白纸,这是利用知觉的 性来组织教学。

27、【填空题】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具时,总是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讲解,这是利用知觉的 性来组织教学。

28、【填空题】“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说明人的知觉具有 性。

29、【判断题】某种感觉韦伯系数越高显示该感觉越敏锐。

30、【判断题】韦伯定律适用于所有强度的感觉。

31、【判断题】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

32、【判断题】韦伯定律说明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不定值。

33、【判断题】知觉也是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因此不涉及对信息的意义化加工过程。

34、【判断题】知觉是比感觉更高级的加工过程,因此是属于理性认识阶段,而不是感性认识阶段。

4.2记忆概述

1、【填空题】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 、 、 三个环节组成的。

2、【填空题】记忆表象具有 和 的特点。

3、【填空题】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划分为 、 、 、 四种。

4、【填空题】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划分为 、 和 三种。

5、【填空题】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个组块。

4.3记忆的规律(一)

1、【填空题】根据有无目的,可将识记划分为 和 。

2、【填空题】无意识记最大的特点是 。

3、【填空题】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可将识记划分为 和 。

4、【判断题】一般情况下,有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

5、【判断题】机械识记就是死记硬背,在学习中应该完全摒除它。

6、【判断题】识记时的情绪状态不会影响人的记忆效果。

4.4记忆的规律(二)

1、【填空题】世界上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

2、【填空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进程是 ,表现出 的规律。

3、【名词解释】前摄抑制

4、【名词解释】倒摄抑制

4.5记忆单元测验

1、【单选题】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
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记忆

2、【单选题】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和 相关联
A、干扰说
B、衰减说
C、信息处理理论
D、腐蚀理论

3、【单选题】采用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来记住课文内容,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4、【单选题】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5、【单选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A、识记后不会遗忘
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C、遗忘是逐渐产生的
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

6、【单选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 。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B、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7、【单选题】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 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8、【单选题】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非常大
B、5--9
C、5--9个组块
D、所有信息

9、【单选题】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10、【单选题】在记忆材料中添加一种意义,或增加一定细节,使较为分离的对象组合为一个整体,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11、【单选题】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12、【单选题】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 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
B、150%
C、200%
D、200%以上

13、【单选题】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
B、无意识记
C、重复识记
D、有意识记

14、【单选题】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15、【单选题】感觉记忆的容量是 。
A、所有信息
B、5--9
C、5--9组块
D、非常小

16、【单选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17、【单选题】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 )
A、目的性
B、自觉性
C、选择性

18、【单选题】“触景生情”是一种( )
A、再认
B、直接回忆
C、间接回忆

19、【单选题】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 )
A、记忆恢复现象
B、遗忘规律
C、前摄抑制
D、后摄抑制

20、【单选题】一般来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记忆
A、瞬时
B、短时
C、长时
D、运动

21、【单选题】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 )会发生变化。
A、量
B、质
C、量和质
D、不

22、【单选题】短时记忆中贮存信息的确数量有限的,大约是( )个组块。
A、8-10
B、2-5
C、5-9
D、10-15

23、【单选题】学生在考试时由于疲劳或紧张,使得原先很熟悉的题目却不知从何答起,过一段时间又想起来。这是一种( )
A、暂时性遗忘
B、永久性遗忘
C、无意再现
D、有意再现

24、【单选题】对识记材料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识记,叫(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25、【多选题】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E、无意记忆
F、有意记忆

26、【多选题】记忆的过程包括 个基本环节
A、识记
B、保持
C、再认或重现
D、遗忘

27、【多选题】记忆的主要形式有
A、表象
B、声音
C、词语
D、嗅觉

28、【多选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A、识记后是会发生遗忘的
B、识记后是不会发生遗忘的
C、遗忘是先慢后快的
D、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E、遗忘是先多后少的
F、遗忘是先少后多的

29、【填空题】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

30、【填空题】记忆的过程包括 、 、 三个基本环节

31、【填空题】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 、 两种。

32、【填空题】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划分为 、 和 三种。

33、【填空题】表象既有 ,又有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34、【填空题】根据识记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可将识记划分为 和 两种。

35、【填空题】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种: 、 、 和 。

36、【填空题】意义识记的条件是 。

37、【填空题】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 秒。

38、【填空题】感觉记忆的内容进入短时记忆的前提是

39、【填空题】短时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基本条件是 。

40、【填空题】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41、【填空题】主体控制自己的记忆活动,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称为 。

42、【填空题】学习某种材料后,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叫 。

43、【填空题】或 是从记忆系统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也是记忆的最终目的。

44、【填空题】良好的记忆品质有以下四个特征: 、 、 和 。

45、【填空题】根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划分为 和 。

46、【填空题】根据记忆内容对时空关系的依存性,可将记忆划分为 和 。

47、【判断题】遗忘就是所识记的信息的完全丧失

48、【判断题】对于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

49、【判断题】所谓复习,就是一遍遍地重复学习

50、【判断题】学习过后不一定要及时复习。

51、【简答题】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52、【简答题】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53、【简答题】为什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的反复阅读记忆保持的效果好?

54、【简答题】简述干扰与遗忘的关系。

55、【简答题】影响再认的原因是什么?

56、【简答题】影响回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7、【名词解释】记忆

58、【名词解释】记忆表象

59、【名词解释】前摄抑制

60、【名词解释】倒摄抑制

61、【名词解释】遗忘

62、【论述题】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63、【论述题】试述如何利用遗忘规律合理地组织复习?

64、【论述题】阐述为什么学习过后要及时复习?

65、【论述题】一个学生背一篇课文,他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朗读。在朗读到10遍时,他能一次完全背诵。到此,为了让自己记得更牢,他继续朗读了10遍。在他的观念里,即使能够背诵了,但朗读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就越好。请分析该学生记忆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66、【论述题】一个学生拿着英语词典并按照英语词典中的单词顺序背英语单词。他发现,每次记忆过后总是容易将单词混淆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他的记忆方法出了什么问题吗?

67、【论述题】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说明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单选题】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
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记忆

2、【单选题】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和 相关联
A、干扰说
B、衰减说
C、信息处理理论
D、腐蚀理论

3、【单选题】采用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来记住课文内容,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4、【单选题】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5、【单选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A、识记后不会遗忘
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C、遗忘是逐渐产生的
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

6、【单选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 。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B、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7、【单选题】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 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8、【单选题】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非常大
B、5--9
C、5--9个组块
D、所有信息

9、【单选题】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10、【单选题】在记忆材料中添加一种意义,或增加一定细节,使较为分离的对象组合为一个整体,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11、【单选题】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12、【单选题】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 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
B、150%
C、200%
D、200%以上

13、【单选题】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
B、无意识记
C、重复识记
D、有意识记

14、【单选题】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15、【单选题】感觉记忆的容量是 。
A、所有信息
B、5--9
C、5--9组块
D、非常小

16、【单选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17、【单选题】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 )
A、目的性
B、自觉性
C、选择性

18、【单选题】“触景生情”是一种( )
A、再认
B、直接回忆
C、间接回忆

19、【单选题】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 )
A、记忆恢复现象
B、遗忘规律
C、前摄抑制
D、后摄抑制

20、【单选题】一般来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记忆
A、瞬时
B、短时
C、长时
D、运动

21、【单选题】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 )会发生变化。
A、量
B、质
C、量和质
D、不

22、【单选题】短时记忆中贮存信息的确数量有限的,大约是( )个组块。
A、8-10
B、2-5
C、5-9
D、10-15

23、【单选题】学生在考试时由于疲劳或紧张,使得原先很熟悉的题目却不知从何答起,过一段时间又想起来。这是一种( )
A、暂时性遗忘
B、永久性遗忘
C、无意再现
D、有意再现

24、【单选题】对识记材料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识记,叫(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25、【多选题】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E、无意记忆
F、有意记忆

26、【多选题】记忆的过程包括 个基本环节
A、识记
B、保持
C、再认或重现
D、遗忘

27、【多选题】记忆的主要形式有
A、表象
B、声音
C、词语
D、嗅觉

28、【多选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A、识记后是会发生遗忘的
B、识记后是不会发生遗忘的
C、遗忘是先慢后快的
D、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E、遗忘是先多后少的
F、遗忘是先少后多的

29、【填空题】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

30、【填空题】记忆的过程包括 、 、 三个基本环节

31、【填空题】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 、 两种。

32、【填空题】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划分为 、 和 三种。

33、【填空题】表象既有 ,又有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34、【填空题】根据识记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可将识记划分为 和 两种。

35、【填空题】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种: 、 、 和 。

36、【填空题】意义识记的条件是 。

37、【填空题】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 秒。

38、【填空题】感觉记忆的内容进入短时记忆的前提是

39、【填空题】短时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基本条件是 。

40、【填空题】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41、【填空题】主体控制自己的记忆活动,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称为 。

42、【填空题】学习某种材料后,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叫 。

43、【填空题】或 是从记忆系统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也是记忆的最终目的。

44、【填空题】良好的记忆品质有以下四个特征: 、 、 和 。

45、【填空题】根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划分为 和 。

46、【填空题】根据记忆内容对时空关系的依存性,可将记忆划分为 和 。

47、【判断题】遗忘就是所识记的信息的完全丧失

48、【判断题】对于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

49、【判断题】所谓复习,就是一遍遍地重复学习

50、【判断题】学习过后不一定要及时复习。

51、【简答题】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52、【简答题】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53、【简答题】为什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的反复阅读记忆保持的效果好?

54、【简答题】简述干扰与遗忘的关系。

55、【简答题】影响再认的原因是什么?

56、【简答题】影响回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7、【名词解释】记忆

58、【名词解释】记忆表象

59、【名词解释】前摄抑制

60、【名词解释】倒摄抑制

61、【名词解释】遗忘

62、【论述题】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63、【论述题】试述如何利用遗忘规律合理地组织复习?

64、【论述题】阐述为什么学习过后要及时复习?

65、【论述题】一个学生背一篇课文,他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朗读。在朗读到10遍时,他能一次完全背诵。到此,为了让自己记得更牢,他继续朗读了10遍。在他的观念里,即使能够背诵了,但朗读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就越好。请分析该学生记忆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66、【论述题】一个学生拿着英语词典并按照英语词典中的单词顺序背英语单词。他发现,每次记忆过后总是容易将单词混淆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他的记忆方法出了什么问题吗?

67、【论述题】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说明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4.7第4章 记忆小测验

1、【单选题】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和 相关联
A、干扰说
B、衰减说
C、信息处理理论
D、腐蚀理论

2、【单选题】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
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记忆

3、【单选题】采用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来记住课文内容,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4、【单选题】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5、【单选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A、识记后不会遗忘
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C、遗忘是逐渐产生的
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

6、【单选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 。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B、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7、【单选题】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 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8、【单选题】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非常大
B、5--9
C、5--9个组块
D、所有信息

9、【单选题】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10、【单选题】在记忆材料中添加一种意义,或增加一定细节,使较为分离的对象组合为一个整体,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11、【单选题】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12、【单选题】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 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
B、150%
C、200%
D、200%以上

13、【单选题】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
B、无意识记
C、重复识记
D、有意识记

14、【单选题】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15、【单选题】感觉记忆的容量是 。
A、所有信息
B、5--9
C、5--9组块
D、非常小

5.2思维的概述-概念、特征和分类(一)

1、【单选题】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直接具体
B、常规抽象??
C、概括间接
D、直接概括

2、【单选题】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单选题】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4、【简答题】简述思维的类型(至少三种分类)。

5、【论述题】分析思维与感知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4思维的过程与形式

1、【单选题】概念形成的策略中,(?)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2、【单选题】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 A 都是 B,所有 C 都是 B,因而所有 A 都是 C
B、所有 A 都不是 B,所有 B 都是 C,因此所有 A 都不是 C
C、所有 A 都是 B,所有 B 都是 C,因而所有 A 都是 C
D、有些 A 是 B,有些 B 是 C,因此,有些 A 是 C

3、【单选题】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 ( )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自然概念
D、人工概念

4、【名词解释】合取概念

5、【名词解释】析取概念

6、【名词解释】人工概念

5.5问题解决

1、【单选题】以下现象中属于原型启发的是( )。
A、鲁班发现丝茅草从而发明锯子的过程
B、人们想到硬币的功能是钱,很少有人能想到导电
C、举一反三
D、人们倾向于认为公安局长都是男的

2、【单选题】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 )。
A、算法
B、手段一目的分析
C、逆向搜索
D、爬山法

3、【单选题】陆钦斯的量杯实验结果证明了思维中的( )现象。
A、功能固着
B、组块
C、定势
D、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