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27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中医诊断学_3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24 min read

超星中医诊断学_3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绪论

概述随堂测验

1、超星提出“独取寸口”的中医诊断医书是( )
A、《脉经》
B、学章习通《肘后备急方》
C、节答《难经》
D、案学《黄帝内经》

2、题目下列不属于诊法的答案是( )
A、望色
B、超星诊舌
C、中医诊断诊病
D、学章习通按腹

3、节答中医诊断学的案学主要内容包括( )
A、诊法
B、题目辨证
C、答案病历
D、超星诊病

4、“证”是对疾病特定阶段的病理性概括,其主要内容包括( )
A、病位
B、病因
C、病机
D、病性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随堂测验

1、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是( )
A、审症求因
B、见微知著
C、以常衡变
D、整体审察

2、“因发知受”的“发”是指发病。( )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秉承中医学的 特点。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随堂测验

1、下列不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则的是( )
A、四诊合参
B、以常衡变
C、病证结合
D、整体审察

2、创立“诊籍”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李时珍
C、淳于意
D、扁鹊

3、下列哪项不属于体征 ( )
A、口臭
B、喉中痰鸣
C、腹痛
D、脉滑

第一章 望诊

1.1 望诊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望神的重点临床意义随堂测验

1、望诊的内容包括( )
A、全身望诊
B、局部望诊
C、望舌
D、望排出物

2、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 )
A、以常衡变
B、动态观察
C、充分暴露
D、综合判断

3、望神重点观察的内容是( )
A、神情
B、目光
C、色泽
D、体态

1.2 得神与少神、失神、假神的辨析随堂测验

1、得神的表现提示( )
A、精充充盛,体健神旺,或虽病正气未伤,属病轻
B、正气不足,神气不旺,属虚证或体弱
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或邪气亢盛,功能障碍,属病重
D、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属病危

2、下列各项,属神气不足表现的是( )
A、两目晦暗
B、精神不振
C、面色无华
D、肌肉瘦削

3、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口出异声,四肢抽搐, 醒后如常。多属于( )
A、狂病
B、癫病
C、痫病
D、中风

1.4 望色的临床意义与注意事项,常色与病色随堂测验

1、我国正常人的面色特点是( )。
A、红黄隐隐
B、暴露浮现
C、明润含蓄
D、晦暗枯槁

2、病色可分为( )
A、善色
B、恶色
C、主色
D、客色

3、病色的特点是( )
A、红黄隐隐
B、暴露浮现
C、明润含蓄
D、晦暗枯槁

1.5 望色之赤色、黄色、青色随堂测验

1、小儿惊风多见( )
A、面色淡青或青黑
B、面色与口唇青紫
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面色青黄而无华

2、满面通红多属( )
A、实热证
B、阴虚证
C、阴盛格阳证
D、戴阳证

3、面目一身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者,多属( )
A、脾胃气虚
B、脾虚湿蕴
C、肝郁脾虚
D、湿热蕴结

1.6 望色之白色、黑色随堂测验

1、下列各项,不属面色白主病的是( )
A、虚证
B、寒证
C、湿证
D、失血

2、下列各项,不属面色黑主病的是( )
A、肾虚
B、湿证
C、寒证
D、水饮

3、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属( )
A、肾精久耗
B、肾阳亏虚
C、水饮内停
D、血瘀日久

1.7 望形体之强弱胖瘦、望动态随堂测验

1、体胖食少,神疲乏力者,属( )
A、形气有余
B、形盛气虚
C、胃火亢盛
D、阴虚火旺

2、下列哪项非阳脏人的表现( )
A、体型瘦长
B、头长形
C、颈细长
D、肩宽胸厚

1.8 望囟门与五迟五软望目望咽喉随堂测验

1、小儿囟门突起,多属( )
A、温病火邪上攻,脑髓有病
B、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
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D、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2、小儿囟门凹陷,多属( )
A、温病火邪上攻,脑髓有病
B、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
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D、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3、根据五轮学说,白睛属( )
A、心
B、肺
C、脾
D、肝

1.9 望颈项(瘿瘤、瘰疬)、望皮肤(斑疹)随堂测验

1、下列哪项不属于疹的临床表现( )
A、色红或紫
B、点小如粟
C、高出皮肤
D、压之不褪色

2、瘿瘤多因以下何种病理所致( )
A、肝郁
B、血瘀
C、气结
D、痰凝

1.10 望小儿指纹病理指纹随堂测验

1、望小儿食指络脉,如见指纹色青者,常提示( )
A、血瘀
B、外感表证
C、疼痛或惊风
D、里实热证

2、下列哪项不是望小儿病理络脉的观察,应注意的变化?( )
A、深浅
B、颜色
C、形态
D、高矮

1.11 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随堂测验

1、望舌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
A、光线的影响
B、饮食或药品的影响
C、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D、心情的影响

2、舌诊的内容不包括( )
A、望舌质
B、望舌苔
C、望舌下络脉
D、望舌卷缩

1.15 舌苔1随堂测验

1、提示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是( )
A、苔由厚变薄
B、苔由薄变厚
C、苔由润变燥
D、苔由多变少

2、舌苔黄腻,多因( )
A、食积
B、脾虚湿困
C、痰浊内阻
D、脾胃湿热

3、镜面舌,色红绛者,多因( )
A、阴虚
B、血虚
C、胃阴枯竭
D、气血两虚

1.16 舌苔2随堂测验

1、察舌苔以辨胃气之有无,主要依据是( )
A、苔之厚薄
B、苔之真假
C、苔之颜色
D、苔之润燥

2、黄腻苔不见于( )
A、痰热交阻
B、食积化热
C、感受湿热
D、寒湿内结

3、苔黑而润滑多见于( )
A、湿热郁蒸
B、阴虚火旺
C、热盛伤津
D、阴寒内盛

第二章 闻诊

2.1 闻诊1随堂测验

1、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 语声低弱模糊,称为( )
A、谵语
B、独语
C、郑声
D、错语

2、谵语的病机为( )
A、热扰心神,神明失主
B、脏气衰竭,心神散乱
C、瘀血内阻,心脉痹塞
D、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3、发病缓慢,声低气怯,息短不续,动则喘甚,以深吸为快,证属( )
A、痰热壅肺
B、痰湿阻肺
C、风寒袭肺
D、肺肾气虚

2.2 闻诊2随堂测验

1、咳声阵发,连续不断,咳止时常有鸡鸣样回声者,称为( )
A、顿咳
B、白喉
C、肺痨
D、肺痿

2、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长而缓的声音,称为( )
A、咳嗽
B、嗳气
C、呃逆
D、太息

3、太息的产生,多属( )
A、脾气虚弱
B、肝气虚弱
C、肝气郁结
D、肝阳上亢

第三章 问诊

3.1 问诊概述(概述、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内容)、主诉的含义;现病史的含义和内容。现病史的询问方法随堂测验

1、问诊时应当注意( )
A、环境舒适安全
B、不对病人用术语
C、核实信息准确性
D、围绕主诉询问

2、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 )
A、主诉
B、现病史
C、既往史
D、个人生活史

3、现病史主要包括( )
A、发病情况
B、病变过程
C、诊治经过
D、现在症

3.2 问寒热的含义;恶寒、恶风、畏寒的区别随堂测验

1、问寒热中的寒指的是( )
A、六淫
B、自我感觉怕冷
C、环境寒冷
D、气候寒冷

2、多穿点衣服 盖厚一点可明显缓解的怕冷是( )
A、恶寒
B、恶风
C、畏寒
D、伤寒

3、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
A、病邪的性质
B、机体阴阳的盛衰
C、病程长短
D、饮食习惯

3.3 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和临床意义随堂测验

1、风寒表证的寒热特征通常表现为( )
A、恶寒轻发热重
B、发热轻恶风
C、恶寒重发热轻
D、但热不寒

2、患者只有恶风的感觉通常可见于( )
A、外感风邪
B、肺卫气虚
C、外感暑邪
D、外感湿邪

3、临床上常见的寒热类型有( )
A、恶寒发热
B、但寒不热
C、但热不寒
D、寒热往来

3.4 问汗的内容;无汗、有汗、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概念、分类、表现及临床意义随堂测验

1、表证无汗,兼见有恶寒重发热轻,多属于( )
A、风热表证
B、风寒表证
C、伤风表证
D、外热里寒

2、汗出时通常伴有潮热、舌红少苔的是( )
A、自汗
B、盗汗
C、战汗
D、绝汗

3、患者汗出较多可见于( )
A、实热证
B、血虚证
C、阳虚证
D、气虚证

3.5 导致疼痛的病因和病机;疼痛的性质。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和意义随堂测验

1、头目以外的胀痛常见原因是( )
A、气滞
B、血瘀
C、寒凝
D、肝阳上亢

2、刺痛的常见病因是( )
A、气滞
B、血瘀
C、寒凝
D、风邪

3、重痛常见于( )
A、气血两虚
B、诸虚劳损
C、湿邪困阻
D、瘀血阻滞

3.6 问头身胸腹不适随堂测验

1、肝郁气滞胸胁疼痛的特点是:( )
A、隐痛
B、绞痛
C、胀痛
D、灼痛

2、脾胃虚弱而致脘腹疼痛的特点是:( )
A、隐隐作痛
B、痛如刀绞
C、冷痛喜温
D、胀满疼痛

3、肾阳不足所致腰痛的特点为:( )
A、隐隐作痛
B、冷痛绵绵不休
C、重痛活动受限
D、痛处游走不定

3.7 问睡眠随堂测验

1、饭后嗜睡,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者为:( )
A、痰湿困脾
B、肝郁犯脾
C、心肾阳气虚衰
D、热入心包

2、下列何项与肝郁化火失眠无关:( )
A、烦躁失眠
B、面红目赤
C、心悸健忘
D、性急易怒

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嗜睡的主要原因:( )
A、痰湿困脾
B、脾失健运
C、心肾阳虚
D、湿热蕴脾

3.8 问饮食口味随堂测验

1、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
A、阴虚证
B、湿热证
C、痰饮内停
D、瘀血阻滞

2、消谷善饥是因:( )
A、脾胃虚弱
B、肝胆湿热
C、胃阴不足
D、胃火炽盛

3、口酸是因:( )
A、胃气上逆
B、脾胃气虚
C、脾胃湿热
D、肝胃不和

4、燥热伤津可以出现:( )
A、口涩
B、口苦
C、口酸
D、口甜

5、肝胃蕴热则:( )
A、口淡乏味
B、口甜粘腻
C、口中酸馊
D、口中泛酸

3.9 问二便随堂测验

1、以下哪项不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 )
A、胃火
B、肝胃不和
C、阴血不足
D、寒凝胃肠

2、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 )
A、胃阴不足
B、脾胃湿热
C、胃火亢盛
D、胃强脾弱

3、肾气不固所导致的小便改变为:( )
A、小便短赤
B、小便频数而短少
C、小便浑浊
D、小便频数而清

4、下述何项不属大肠湿热:( )
A、泻下黄糜
B、下利脓血
C、肛门灼热
D、大便先干后稀

5、下述哪些不是泄泻的原因:( )
A、肾阳虚衰
B、肾阴亏损
C、肠胃积滞
D、大肠湿热

3.10 问经带随堂测验

1、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而质稠,多属
A、气虚不能摄血
B、肝气郁滞
C、血热内迫
D、瘀血积滞

2、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A、脾虚湿
B、冲任亏虚
C、肝经郁热
D、湿热下注

3、下述何项可引起月经后期
A、阴虚火旺
B、阳盛血热
C、气虚
D、营血亏损

4、月经先期,量多色淡是
A、气虚
B、血虚
C、血瘀
D、肝郁

5、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是
A、气虚
B、血虚
C、血瘀
D、肝郁

第四章 切诊

4.1 诊脉的原理随堂测验

1、“三部九候法”出自( )
A、《黄帝内经》
B、《灵柩》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2、寸关尺分候脏腑,《难经》以左寸候( )
A、心、膻中
B、心、胸中
C、心、小肠
D、心、大肠

3、《伤寒论》三部诊法是( )
A、人迎
B、寸口
C、冲阳
D、趺阳

4.2 诊脉方法及注意事项随堂测验

1、诊脉宜用( )
A、指根
B、指目
C、指腹
D、指尖

2、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按到肌肉者叫做( )??
A、浮取
B、总按
C、沉取
D、中取

3、以下对诊脉方法描述错误的是( )
A、清晨为诊脉最佳时间
B、患者前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C、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D、食指定关,中指定寸

4.3 正常脉象特点及生理变异随堂测验

1、有胃气的脉,最主要的表现是( )
A、不浮不沉
B、柔和有力
C、从容和缓流利
D、尺脉有力

2、由于四季气候影响,平脉在秋天可见( )
A、浮
B、沉
C、洪
D、弦

3、脉象的生理变异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性别
B、年龄
C、气候
D、体质

4.4 浮脉类(浮脉、洪脉、濡脉)、沉脉类(沉脉、弱脉)、迟脉类(迟脉、缓脉、涩脉、结脉)随堂测验

1、《脉经》中记载有脉象( )
A、21种
B、24种
C、23种
D、27种

2、浮脉主病多为( )
A、表证
B、里证
C、虚证
D、表证与虚证

3、涩脉的主病有( )
A、气滞血瘀
B、痰食胶固
C、精伤血少
D、湿邪阻滞

4.5 数脉类(数脉、促脉、疾脉)、虚脉类(虚脉、微脉、细脉、代脉)随堂测验

1、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应是( )
A、疾脉
B、促脉
C、动脉
D、紧脉

2、结、代、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特点是( )
A、脉来时一止
B、止有定数
C、止无定数
D、脉来缓慢

3、细脉的主病是( )
A、气血两虚
B、诸虚劳损
C、湿病
D、痰饮

4.6 实脉(实脉、滑脉、紧脉、弦脉)相似脉的鉴别以及相兼脉与主病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随堂测验

1、脉来沉而细软,应指无力的脉象是( )
A、虚脉
B、微脉
C、细脉
D、弱脉

2、食滞患者,其脉多为( )
A、弦脉
B、滑脉
C、数脉
D、缓脉

3、属于实脉类的脉象有( )
A、实脉
B、洪脉
C、滑脉
D、弦脉

第五章 八纲辨证

5.1 “八纲辨证”的总论部分以及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相关鉴别随堂测验

1、诊断表证最主要的症状为:
A、舌淡红苔薄白
B、咯痰清稀
C、新起恶寒发热
D、鼻塞流清喷嚏

2、八纲辨证的内容在《景岳全书》称为:
A、二纲六变
B、八种纲领
C、治病大法
D、治病八法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是:
A、是否以内脏症状为主
B、是否恶寒发热
C、是否咳嗽
D、是否身痛

4、里证的病变部位主要有 、 、 等。

5.2 八纲基本证之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二者的鉴别以及真热假寒证和真寒假热证的鉴别随堂测验

1、辨别寒热真假的依据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A、脉沉取之有力无
B、舌质苍老娇嫩
C、胸腹部位的冷热
D、小四肢厥冷

2、下述哪项不属真寒假热证:
A、阳盛格阴证
B、阴盛格阳证
C、戴阳证
D、阳虚证

3、寒证和热证都可以见到痰多的症状。

5.3 八纲基本证之虚证、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二者的鉴别、虚实证的真假及阴阳辨证随堂测验

1、形寒肢冷,少气乏力,舌淡苔白是:
A、里实证
B、虚寒证
C、表实证
D、表虚证

2、里虚热证的汗出特征为:
A、蒸蒸汗出
B、睡时汗出,醒则汗止
C、动则汗出
D、半身汗出

3、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真实假虚的病因病机:
A、湿热内蕴
B、气虚
C、瘀血阻滞
D、热结胃肠

5.4 八纲证之间的关系随堂测验

1、恶寒发热,周身骨节疼痛,脘腹痞胀不适,便溏不爽,小便黄,舌苔黄厚,脉弦为:
A、表证入里
B、寒证化热
C、表里同病
D、虚实夹杂

2、证的错杂包括下列几项内容:
A、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无矛盾
B、表里同病,寒热性质同而虚实性质相反
C、表里同病,虚实性质同而寒热性质相反
D、表里同病,寒热虚实性质均相反

3、证的错杂可以表现为 、 、 。

5.5 八纲证的关系的最后一种--证的转化随堂测验

1、下列哪些可致寒证转化为热证:
A、寒邪伤阴而阴虚内热
B、阳虚之体而感受热邪
C、寒湿郁久而阳气不衰
D、外感寒邪而阳亢旺盛

2、下列哪些不属于证的转化:
A、寒证转化为热证
B、热证转化为寒证
C、虚证转化为实证
D、里证转化为表证

3、下列哪些是对“里邪出表”的不正确认识:
A、有利病情向愈
B、提示里证变为表证
C、病邪扩散漫延
D、邪有外出之路

第六章 病性辨证

6.1 六淫辨证之风淫、寒淫、暑淫随堂测验

1、患者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白,脉虚,此属:( )
A、火淫证候
B、风淫证候
C、暑淫证候
D、湿淫证候

2、以下哪项不是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
A、为百病之长
B、善行数变
C、生风动血
D、其性轻扬

3、寒邪致病的特点有:( )
A、清冷
B、凝滞
C、粘滞
D、收引

6.2 六淫辨证之湿淫、燥淫、火淫随堂测验

1、以下哪一项不属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 )
A、口腻纳呆
B、舌边尖红,苔薄黄
C、发热恶寒
D、脉浮数

2、伤湿的脉象多是:( )
A、浮数
B、濡缓
C、洪数
D、滑数

3、燥淫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A、口咽干燥
B、有季节性
C、大便干,小便短黄
D、舌苔干燥

6.3 阴阳虚损辨证之阳虚证、阴虚证随堂测验

1、阴虚证常见的症状是:( )
A、脉滑
B、潮热
C、五心烦热
D、口干咽燥

2、阳虚证的形成原因:( )
A、久病伤阳
B、气虚进一步发展
C、久居寒凉之处
D、过服苦寒清凉之品

3、阴虚证的形成原因:( )
A、热病后期
B、杂病日久,耗伤阴液
C、情志过极,火邪伤阴
D、过服温燥之品,阴液暗耗

6.4 亡阳证、亡阴证的鉴别随堂测验

1、下列哪项不是亡阴证的特点?( )
A、汗粘如油
B、脉细数疾
C、皮皱唇焦
D、身灼肢厥

2、亡阳证的原因有:( )
A、因阳虚进一步发展
B、阴寒之邪过盛,暴伤阳气
C、大汗、亡血、失精等致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
D、剧毒而使阳气暴脱

3、亡阴证的表现有:( )
A、烦躁不安
B、唇干舌燥
C、汗出如油
D、面赤颧红

6.5 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与气脱证随堂测验

1、小儿经常口角流涎,色淡质稀,伴纳差,面色萎黄,属于:( )
A、肺气亏虚
B、脾虚不摄
C、肾虚精亏
D、肝气郁结

2、下列哪项为气虚证的或见证?( )
A、舌质淡嫩
B、气短脉弱
C、神疲乏力
D、眩晕自汗

3、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呼吸气短,神疲乏力,活动加重,舌质淡嫩,脉虚。属于下列哪一证候:( )
A、血虚证
B、气血两虚证
C、气闭证
D、气虚证

6.6 气滞证随堂测验

1、气滞证的脉象多为:( )
A、濡
B、细
C、滑
D、弦

2、气滞证的胀闷或疼痛特征多为:( )
A、疼痛呈胀痛、窜痛
B、部位不定
C、时轻时重
D、随嗳气、肠鸣等减轻

3、气滞证的形成原因有:( )
A、情志不遂,忧郁悲伤
B、痰瘀等邪气阻塞
C、阴寒凝滞,导致气机不畅
D、湿邪阻碍

6.7 气逆证与气闭证随堂测验

1、下列各项气机失调的证候中,属于实证的是:( )
A、气脱
B、气逆
C、气虚
D、气不固

2、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管窍,以致气机逆乱,闭塞不通,以突发神昏晕厥、绞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属于:( )
A、气滞
B、气闭
C、气逆
D、气虚

3、气逆证常见于下列哪些脏腑的病变:( )
A、肝
B、胃
C、脾
D、肺

6.8 血虚证与血脱证随堂测验

1、下列哪项不是血虚证的病因病机:( )
A、脾虚食少,生化无源
B、劳神太过,阴血暗耗
C、气机不畅,升降失司
D、瘀血内阻,新血不生

2、皮肤干燥、脱屑,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唇甲淡白,舌淡苔白,脉细,应诊断为:( )
A、外燥证
B、阴虚证
C、血虚证
D、液亏证

3、血虚证的临床表现有:( )
A、月经量少色淡
B、头晕眼花
C、心悸失眠
D、手足麻木

6.9 血瘀证随堂测验

1、血瘀证的主要脉症是:( )
A、各种出血症状,脉数
B、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脉涩
C、面色萎黄,脉虚而细
D、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脉虚无力

2、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疼痛特点:( )
A、夜间痛甚
B、闷痛挛痛
C、拒按有块
D、痛处固定

3、以下哪几项为血瘀证的表现:( )
A、脉细涩
B、出血
C、疼痛
D、肿块

6.10 血热证与血寒证随堂测验

1、少腹拘急冷痛,形寒肢冷,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紫、苔白润,脉沉迟弦涩,证属于:( )
A、血瘀证
B、血寒证
C、气滞证
D、气滞血瘀证

2、咳血、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先期、量多、血热、心烦、口渴、舌红绛,脉滑数,证属 。

3、血热证以 和 为主要审证要点。

6.11 气血同病辨证随堂测验

1、气血两虚证不见下列哪项:( )
A、神疲乏力
B、面色淡白
C、头晕目眩
D、脉滑

2、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致出血,以出血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称为:( )
A、气血两虚证
B、气虚血瘀证
C、气不摄血证
D、气随血脱证

3、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有:( )
A、面色淡白或晦滞
B、身倦乏力,少气懒言
C、疼痛如刺,痛处不移,拒按
D、舌淡暗或有紫斑

6.12 津液辨证随堂测验

1、痰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A、头晕目眩
B、舌苔白腻或脉滑
C、咳嗽痰多
D、心悸肢肿

2、胁痛咳更甚,转侧牵引而痛,气短息促,此属:( )
A、痰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3、以下哪几项可见于痰证:( )
A、癫狂
B、癥瘕
C、乳癖
D、瘰疬

第七章 脏腑辨证

7.1 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心血虚证随堂测验

1、诊断心血虚证,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失眠健忘
B、心悸失眠
C、心悸头晕
D、心悸舌淡

2、心主神志指的是
A、调节情绪平衡
B、调节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C、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D、调节血液代谢正常

3、与“心与小肠相表里”相关的是
A、心与小肠在五行同属火
B、心经与小肠经相互络属
C、心经火盛,可移热于小肠
D、小肠热盛,可循经上炎于心

7.2 心阴虚证及心气虚证随堂测验

1、不属于心阴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五心烦热
B、咽喉干燥
C、面色萎黄
D、舌红少苔

2、心气虚的临床特点
A、心悸
B、气短
C、劳则尤甚
D、神疲体倦

3、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临床均可见
A、潮热
B、心悸
C、失眠
D、心烦

7.3 心阳虚证及心阳虚脱证随堂测验

1、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最主要的共见症状是
A、面白神疲
B、脉细无力
C、舌质淡白
D、心悸气短

2、心阳虚证除心悸外,应有下列何症
A、头晕目眩
B、自汗神疲
C、体倦无力
D、形寒肢冷

3、心阳虚脱证的面色是
A、面色淡白
B、面色?白
C、面色萎黄
D、面色苍白

7.4 心火亢盛证及心脉痹阻证随堂测验

1、心脉痹阻证以胸部胀痛为特点者,属于
A、气滞心脉
B、热郁心脉
C、水停胸中
D、寒凝心脉

2、表现为心胸憋闷刺痛,痛处不移的心脉痹阻证,其病因是
A、寒凝
B、瘀阻
C、气滞
D、痰阻

3、心火亢盛证的舌象表现是
A、舌尖红绛
B、舌边红绛
C、舌根红绛
D、舌中红绛

7.5 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小肠实热证随堂测验

1、瘀阻脑络的头痛特点为
A、绞痛
B、擎痛
C、胀痛
D、刺痛

2、瘀阻脑络证的脉象表现是
A、脉缓弱
B、脉细涩
C、脉弦细
D、脉弦紧

3、痰蒙心神的临床意义是
A、癫病
B、狂病
C、躁证
D、痹证

7.6 肺和大肠的生理病理特点及肺的虚证(肺气虚和肺阴虚)随堂测验

1、以下哪项不属于肺的生理特点
A、主气,司呼吸
B、主宣发肃降
C、主治节
D、主纳气

2、以咳嗽、气喘、自汗、易于感冒及舌淡、苔薄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证是
A、肺气虚
B、肺阴虚
C、肺燥
D、肺热

3、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及咳嗽、痰中带血,舌红瘦小、苔少、脉细数为主要表现的证是
A、肺气虚
B、肺阴虚
C、肺燥
D、肺热

7.7 肺病的实证(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证)随堂测验

1、以下哪项不属于肺的表证
A、风寒犯肺证
B、肺阴虚证
C、风热犯肺证
D、燥邪犯肺证

2、风寒犯肺证和风热犯肺证的共同症状是
A、咳嗽痰稠
B、苔白脉浮
C、发热恶寒
D、咽喉肿痛

3、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及口鼻干燥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是
A、风寒犯肺证
B、肺阴虚证
C、风热犯肺证
D、燥邪犯肺证

7.8 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随堂测验

1、痰热壅肺证与肺热炽盛证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口渴
B、喉中痰鸣
C、溲赤便秘
D、咳喘息粗

2、风热犯肺证与肺热炽盛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
A、痰黄稠
B、脉浮数
C、气喘
D、发热口渴

3、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表现有
A、咳嗽、气喘息粗
B、壮热
C、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D、痰黄稠量多或喉中痰鸣

7.9 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随堂测验

1、风寒犯肺证与寒痰阻肺证主要鉴别点是
A、咳嗽
B、痰白
C、脉浮紧
D、痰质稀

2、以肋间饱满,咳唾引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是
A、饮停胃肠证
B、饮停胸胁证
C、饮停心包证
D、饮邪犯肺证

3、饮停胸胁证属于痰饮病之
A、支饮
B、悬饮
C、溢饮
D、水引用

7.10 风水相搏证、大肠湿热证、肠热腑实证随堂测验

1、鉴别水肿之风水相搏证与肾虚水泛证的根据有
A、起病之急缓
B、卫表症状的有无
C、病性之虚实
D、水肿部位的先后

2、肠燥津亏证和肠热腑实证的共见症是
A、便秘质硬,稀水恶臭
B、发热神昏,谵语狂乱
C、便秘干燥,咽干舌燥
D、腹胀腹痛,脉象细涩

3、下列哪项对诊断肠热腑实证最有意义
A、神昏谵语,甚或狂乱
B、舌质红,苔黄厚而燥
C、汗出口渴,壮热脉洪
D、脐腹满痛,发热便秘

7.11 肠燥津亏证、肠虚滑泻证、虫积肠道证随堂测验

1、下列虫积证最常见的是
A、脾胃虫积证
B、虫积肝胆证
C、虫积肠道证
D、虫扰胆膈证

2、肠虚滑泻证的辨证要点是
A、大便失禁与阳虚症状共见
B、大便燥结难下与津亏症状共见
C、腹满硬痛、便秘与里实热证共见
D、腹痛、泄泻与湿热症状共见

3、虫积肠道证的临床特点是
A、脘腹胀痛,矢气痛减
B、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C、腹痛拒按,吐后痛减
D、腹痛时作,嗜食异物

7.12 脾胃生理功能、脾气虚证及脾阳虚证随堂测验

1、胃强脾弱可见
A、嗜食异物
B、食之无味,食量减少
C、多食易饥,大便溏泄
D、多食易饥,口臭便秘

2、脾胃气虚面色多见
A、萎黄
B、黄胖
C、阳黄
D、淡黄

3、脾胃气虚可见的异常口味是
A、口淡
B、口咸
C、口酸
D、口涩

7.13 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随堂测验

1、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证的共同见症是
A、畏寒肢冷
B、食少便溏
C、便血衄血,月经量多
D、腹部疼痛,喜温喜按

2、病人自觉口中有酸味或泛酸的临床意义是
A、脾胃虚弱
B、脾胃湿热或脾虚
C、痰热内盛、湿热蕴脾或寒湿困脾
D、肝胃郁热或饮食停滞

3、下列哪项症状属于脾虚气陷证
A、脘腹重坠
B、头晕目眩
C、小便浑浊
D、久泻不止

7.14 胃的虚证随堂测验

1、患者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是
A、胃寒
B、胃热
C、食积
D、胃阴虚

2、胃阳虚证胃痛的临床表现是
A、冷痛
B、灼痛
C、刺痛
D、隐痛

3、患者,女,26岁,已婚。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的临床意义是
A、脾阴不足
B、胃阴不足
C、胃燥津亏
D、胃热炽盛

7.15 胃的实证随堂测验

1、嗳气频作,连续不止,兼脘腹冷痛者,多属
A、肝气犯胃
B、寒邪犯胃
C、宿食停积
D、胃虚气逆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寒滞胃肠证的临床表现是
A、面白或青
B、恶心呕吐
C、泛吐苦水
D、肢冷不温

3、食滞胃肠证的舌象表现是
A、舌苔薄白
B、舌苔薄黄
C、舌苔剥脱
D、舌苔厚腻

7.16 肝胆的生理病理及肝的虚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随堂测验

1、患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胁肋灼痛,面部烘热,脉弦细而数,其临床意义是
A、肝火上炎证
B、肝血虚证
C、肝阳上亢证
D、肝阴虚证

2、下列哪项不属于肝血虚证的病因病机
A、热病后期,灼伤阴液
B、肾精亏少,血源不足
C、失血过多
D、脾胃虚弱

3、肝主藏血功能病变会导致
A、视物模糊
B、吐血、衄血
C、崩漏
D、经少闭经

7.17 肝的实证之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随堂测验

1、下列哪项不属于肝火炽盛证的临床表现
A、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B、耳鸣耳聋,甚则耳痛流脓
C、吐血、衄血
D、头重脚轻

2、肝郁气滞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的病理产物
A、瘿瘤
B、瘰疬
C、胁下肿块
D、咽部异物感

3、肝郁气滞证的临床表现有
A、情志抑郁
B、少腹胀痛
C、脉弦
D、失眠多梦

7.18 肝的实证之肝阳上亢证和肝风内动证(肝阳化风证、热极生风证)随堂测验

1、下列不属于肝风内动证临床证型的是
A、肝阳化风证
B、热极生风证
C、肝肾阴虚证
D、血虚生风证

2、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有
A、头目胀痛
B、眩晕耳鸣
C、腰膝酸软
D、头重脚轻

3、肝阳化风证的临床表现有
A、眩晕欲仆,头摇而痛,步履不正
B、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C、舌紫苔白
D、突然昏倒,喉中痰鸣,舌强不语

7.19 肝风内动证(阴虚动风证和血虚生风证)、寒凝肝脉证、胆郁痰扰证随堂测验

1、寒滞肝脉证的临床特征是
A、头晕目眩,胸胁胀闷
B、少腹冷痛,睾丸坠胀
C、阴囊湿疹,外阴瘙痒
D、胸胁冷痛,得温则减

2、患者手足震颤,肌肉瞤动,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爪甲不荣,面唇淡白,舌淡白,脉细,临床意义是
A、血虚生风证
B、肝肾阴虚证
C、肝阳化风证
D、肝阳上亢证

3、寒凝肝脉证的临床表现有
A、少腹、前阴挛缩冷痛及颠顶冷痛
B、恶寒肢冷
C、舌苔白,脉沉弦或沉紧
D、四肢厥逆

7.20 肾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临床常见表现、肾阳虚证和阳虚水泛证随堂测验

1、肾虚水泛证的临床意义是
A、宣降失常
B、土不制水
C、水道不通
D、气化无权

2、下列各项,不属于肾虚临床表现的是
A、腰膝酸软
B、耳鸣耳聋
C、牙齿动摇
D、尿频急痛

3、下列各项,不属于肾虚水泛临床表现的是
A、下肢浮肿
B、小便短少
C、腹部胀满
D、咳喘痰黄

4、患者,男,26岁。结婚四年不育,常腰痛,头晕耳鸣,足软无力脱发,舌淡苔薄 白,尺脉弱的临床意义是
A、肾精不足
B、肾阳虚衰
C、肾阴不足
D、肾气不固

7.21 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肾不纳气证随堂测验

1、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皆可见到
A、小便清长
B、五心烦热
C、尿少浮肿
D、腰膝酸软

2、肾不纳气患者咳嗽气喘的特点是
A、喘声高亢
B、气短乏力
C、呼多吸少
D、痰中帯血

3、下列哪项对诊断心肾不交证最有意义
A、心悸怔忡,肢肿尿少
B、心烦失眠,腰酸耳鸣
C、心悸失眠,头晕目眩
D、嗜睡神疲,心悸肢肿

4、时某,男,34岁,自述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已半年,并感神疲乏力,健忘,耳鸣,牙齿松动,舌正常,脉细无力。其证候诊断是
A、肝肾阴虚证
B、肾阴虚证
C、肾精不足证
D、肝阳上亢证

7.22 膀胱湿热证随堂测验

1、尿道灼痛,尿频,尿急,尿中有砂石,属于
A、小肠湿热
B、大肠湿热
C、肝胆湿热
D、膀胱湿热

2、膀胱湿热证可见
A、尿痛淋沥,舌红苔腻
B、脘腹胀满,恶心欲吐
C、泛吐清水,口淡不渴
D、腹痛下利,里急后重

3、患者膀胱湿热的临床表现是
A、大便酸臭难闻
B、大便溏泄而腥
C、大便泄泻,臭如败卵
D、小便黄赤浑浊,有臊臭味

7.23 脏腑兼病辨证总论,常见的脏腑兼病——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随堂测验

1、面色发白可见于下列哪些证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肺脾气虚
D、心肝血虚

2、心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均可见
A、咳喘痰稀,声低懒言
B、腹胀便溏,面肢浮肿
C、心悸胸闷,气短自汗
D、面色淡白,舌淡脉弱

3、心脾两虚证可见的表现有
A、月经量多
B、心悸怔忡
C、面色萎黄
D、腹胀便溏

7.24 常见的脏腑兼病——肝火犯肺证、肝胃不和证和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随堂测验

1、以下那个是弦细数脉的主证
A、肝火上炎
B、肝肾阴虚
C、血虚肝郁
D、肝郁脾虚

2、形寒肢冷,腰膝腹部冷痛,久泻久痢,完谷不化,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者,所属的证候是
A、心阳虚证
B、脾肾阳虚证
C、肾阳虚证
D、心肾阳虚证

3、下列关于肺肾阴虚证和肝火犯肺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均可见大量咳血
B、均见舌红脉数之象
C、均见咳嗽
D、均可见烦热口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