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57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环境地质学_1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13 min read

超星环境地质学_1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单元测验

1、超星环境地质学体现“由已知推未知”思想的环境是哪一种研究方法?
A、环境地质制图方法
B、地质答案自然历史分析法
C、学答习通地球化学法
D、案学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

2、完整环境地质学一词是超星哪一年首次提出的?
A、1939年
B、环境1962年
C、地质答案1972年
D、学答习通1980年

3、案学哪一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完整发表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超星大大促进了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的环境进程和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A、1962年
B、地质答案1972年
C、1980年
D、1992年

4、下列问题哪些与环境地质学有关?
A、地震、火山喷发
B、荒漠化
C、城市内涝
D、崩塌、滑坡、泥石流

5、下列哪些学科属于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环境地球化学
C、灾害地质学
D、矿山环境地质学

6、下列哪些研究方法属于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A、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B、环境地质制图方法
C、地球化学法
D、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

7、下列哪些内容属于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A、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
B、城市环境地质研究
C、全球变化的研究
D、生态环境地质研究

8、地下水超采易发生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

9、环境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虽然还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孕育过程却是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10、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区域环境地质问题,不涉及全球变化的研究。

11、环境地质图不仅能表示某一时刻的环境状态,还能揭示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环境演化趋势。

12、地质科学以研究岩石圈为主要对象。环境地质科学不仅研究岩石圈,还要研究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的相互关系。

13、地质科学中的地层学、岩石学、地质构造学、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的基本理论,仍然是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

14、目前,人文、社会和经济科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也被应用于环境地质研究中,使环境地质研究的思想方法、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提高和丰富。

15、环境地质学、环境科学和地质学均是在18世纪就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1、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二章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 单元测验

1、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便应运而生。请问是哪一年发表的?
A、1962年
B、1972年
C、1987年
D、1992年

2、为了研究和有效地解决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国际科联(ICSU)于 哪一年正式组织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即全球变化研究。
A、1962年
B、1986年
C、1992年
D、2002年

3、地球表层系统是地球大系统中一个最复杂的系统,它由五个圈层组成,包括三个无机圈层及生物圈与智慧圈(人类活动圈)。请问,这里的三个无机圈是:
A、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B、岩石圈、土壤圈、大气圈
C、岩石圈、土壤圈、海洋圈
D、岩石圈、海洋圈、大气圈

4、下列哪些活动不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
A、岩浆活动
B、地震
C、火山活动
D、河流的搬运作用

5、人与自然的危机日益深刻化和全球化,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人与自然 相互协调。在协调人地关系时必须把握以下几条规律:
A、人地系统主从律
B、人地系统反馈律
C、人地关系递进律
D、人地适应律

6、下列哪些问题属于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A、全球变化问题
B、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问题
C、陆地水圈演化与地下水渗流理论
D、地球表层系统非线性演化问题

7、地质资源,指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资源的概念在不断地发展。在现阶段,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
A、矿物资源
B、土地资源
C、能源资源
D、建筑材料资源

8、人为地质作用是环境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为地质作用?
A、岩浆活动
B、兴建水利设施
C、平整土地、梯田
D、河流的搬运作用

9、所谓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10、人类生存于地球化学场的作用下,钙、镁、钾、钠、碳、氮、氧、磷等元素及某些微量元素不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发育所必需的。

11、外动力地质作用有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以及变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这两种基本地质作用控制和改变着地球表面的结构和形态。

12、地球系统是由多个圈层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13、可持续发展除反映在时间维度上,还具有空间维度的含义。即在水平方向上从全球到区域的变化,在垂直方向上从自然圈层到人类活动各部门的变换。

14、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基本含义是指在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追求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发展模式。

15、人地系统反馈律:即人类社会越是发展,对地球环境的控制能力越强、客观依赖性越高的规律。

16、要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不需要以科学的人地观为指导,树立全球共享、人类共享的思想观念。

17、人类一经出现,就与地球环境发生了关系,也就是说,在地球上开始出现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即“人地关系”

18、地质环境与大气、水、生物,甚至宇宙空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它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及宇宙环境进行着密切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

19、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小潜能。

20、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

第二章 单元作业

1、环境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是什么?

第七章 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

第七章 单元测验

1、世界上第一条跨流域调水工程由哪个国家兴建?
A、中国
B、埃及
C、巴基斯坦
D、美国

2、以下不属于城市废弃物的是?
A、蔬菜、果皮
B、废旧塑料
C、包装纸屑
D、冶金废渣

3、目前,国际上处置中低放射性废物的通用方法是在地面开挖多少米的壕沟?
A、5—10米
B、10—20米
C、20—30米
D、30—40米

4、水库诱发地震最早发现在哪个水库?
A、中国的新丰江水库
B、赞比亚的卡里巴湖水库
C、希腊的马拉松水库
D、巴基斯坦的曼格拉水库

5、水库岸边再造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A、库水动态
B、风浪特性
C、大气降水
D、库面浮冰

6、下列哪些属于城市地质灾害的特点?
A、城市地质灾害的复杂性
B、城市地质灾害的多样性
C、城市地质灾害的持续性
D、城市地质灾害的突发性

7、城市废弃物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A、侵占土地
B、污染土壤和空气
C、污染水体
D、危害人体健康

8、下列属于放射性废物的特性的是?
A、不同程度的放射性
B、潜在危害期长
C、强放热性
D、较强烈的腐蚀性

9、水库边造再造主要有岸坡坍蚀和岸坡崩滑破坏两类

10、三门峡水库是属于水库淤积的典型案例

11、南水北调是从长江向黄淮海平原调水的巨大工程

12、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是与城市化过程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13、注水回灌,废水回收利用所产生的水环境效应是地下水位升高,有效利用水资源

14、城市防洪主要是防止外来洪水

15、只有在北方内陆地区才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

16、地质灾害的形成是一种动态和随机性的过程,多数表现为突发性和难以预见性。

17、城市废弃物是指居民的生活废弃物、商业废弃物、道路扫集物和建筑废弃物。

18、城市处置固体废物的方法主要有露天填埋法、卫生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固化法和综合利用法等。

19、高放废物是废弃的核燃料,即燃烧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液及其固化体。

20、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危害较低,一般情况下,在查清排放处置场地的地质条件、严格控制排放标准的前提下,低放废物的处置是能够保证卫生安全的。

第七章 单元作业

1、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第八章 地质灾害

第八章 单元测验

1、下列选项中不是岩溶地面塌陷的预防措施的是?
A、采、排水井设置合理的过滤装置,避免或减少土粒进入井内被水带走
B、采、排地下水时,采用大降深,加快地下水流速、增强地下水侵蚀搬运能力
C、调整开采层位,封堵岩溶发育,并于覆盖层相连通的浅层水,开采深层地下水
D、加强地下水动态观测,合理开采地下水

2、以下不是滑坡的防治措施的是?
A、“排” ,排水
B、“稳”, 稳坡
C、“固” ,加固
D、“疏”, 疏流

3、以下不是地震液化的条件的是?
A、位于震中,震级大于五级
B、地震区有未固结的具饱和水的沙层
C、沙土粒径0.021-1mm之间
D、最大液化深度可达20m

4、以下人类活动不会造成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的是?
A、筑路
B、修建水库
C、植树固沙
D、开垦斜坡

5、以下哪几种属于滑坡的形成因素?
A、地形地貌
B、地层岩性
C、水文地质条件
D、人为活动因素

6、下列哪些属于地质灾害的内涵?
A、致灾的动力条件
B、灾害事件的后果
C、灾害过程中的物理结构变化
D、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

7、崩塌的主要特征是?
A、下落速度快,发生突然
B、崩塌体脱离母岩而运动
C、下落过程中崩塌体自身的整体性遭到破坏
D、崩塌物的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8、下列哪些地区属于岩熔地面塌陷的多发地区?
A、碳酸盐岩
B、钙质碎屑岩
C、蒸发岩
D、不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9、只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的地质事件才是地质灾害。

10、斜坡变形的基本形式主要有拉裂松动和蠕动,破坏的基本形式有崩塌、滑坡和流动。

11、治理滑坡的方法主要有“压脚”、和“捆腰”两种。

12、地质环境现状评价范畴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类自然保护区和有明显地质地貌特色的风景名胜区、有地下水相关的地质环境以及矿山地质环境。

13、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和过程称为崩塌。

14、泥石流不是山地特有、突发性的灾害现象。

15、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大量失稳的松散固体物质、充足的水源条件,特定的地貌条件。

16、人为因素不会造成岩溶地面塌陷。

17、在较为平缓的斜坡上不会发生滑坡。

18、泥石流地貌一般可划分为形成区(包括汇水动力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19、斜坡变形地质灾害是由地震活动、强降水过程而触发,但主要的作用营力是斜坡岩土体自身的重力。

20、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第八章 单元作业

1、火山活动监测的方法?

第三章 土地资源与地质环境

第三章 单元测验

1、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 37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多少?
A、18.7%
B、28.7%
C、38.7%
D、58.7%

2、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个?
A、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牧草地、林地比重大
B、耕地分布不均衡、土地垦殖指数低,林地、草地生产力低下
C、未利用土地中,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开发难度大
D、山地少、平地多,土地资源区域差异不显著

3、中国地域辽阔,土地总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八分之一
D、十分之一

4、土地利用的正环境效应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而产生的。下列人类活动哪些会产生土地利用的正环境效应?
A、防护林体系建设
B、陡坡开荒
C、围湖造田
D、滥砍乱伐

5、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当今世界沙漠化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多少?
A、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八分之一
D、十分之一

6、下列哪些特性是土地的基本特性?
A、位置的固定性
B、面积的有限性
C、随时间的变化性
D、用途的广泛性

7、关于世界土地资源状况,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地球陆地总面积中有20%处于极地和高寒地区
B、地球陆地总面积中有20%处于干旱区
C、地球陆地总面积中有20%处于山地陡坡上
D、地球陆地总面积中有70%属于“适居地”

8、关于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破坏土地资源,影响粮食生产
B、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
C、流域下游泥沙淤积,影响调洪、灌溉和航运
D、污染水体

9、关于土地沙质荒漠化可能造成的危害,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
B、土地质量降低,生物产量减少
C、阻断交通,毁坏建筑设施
D、污染环境

10、关于土壤盐渍化可能造成的危害,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恶化生态环境
B、影响农牧业生产
C、毁坏道路路基
D、腐蚀建筑材料,破坏工程设施

11、土壤和土地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土壤是整体,土地是部分。

12、土地覆盖变化对水质没有任何影响。

13、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比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还要严重,使长江成为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14、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床上,使河床不断增高,形成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

15、土地沙质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引起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非沙漠地区出现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环境退化过程。

16、防治沙质荒漠化的根本途径在于保护天然植被、建立人工植被,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强人工草场生态系统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采取农业、林草、水利和工程等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17、土壤盐渍化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

18、干旱气候不是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蒸发量与大气降水量的比值和土壤盐渍化没有关系。

19、土地盐渍化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一般轻度盐渍化土 壤,作物减产25%,中度盐渍化土壤减产50%,重度盐渍化则减产75%以上。

20、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类健康和植物的影响两个方面。

21、湿地消失可引起当地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的损失,对鸟类的生存造成危害。

22、保护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寸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土地持续利用面临的一项紧迫问题。

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

第四章 单元测验

1、水污染问题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期?
A、18世纪末叶
B、工业革命时期
C、罗马时期
D、20世纪中叶

2、联合国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是在哪一年发表的?
A、1963年
B、1983年
C、1993年
D、2003年

3、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活污水具有特点的是:
A、含氮、磷、硫高
B、含有机物质多
C、含微生物多
D、难分解的物质含量多

4、下列不属于地下水资源的是
A、淡水
B、卤水
C、重水
D、矿水

5、当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水的重大作用。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安全、稳定的供水,就没有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人类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C、地球上的水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以及大气水。
D、水资源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淡水和咸水,既包括天然水,也包括人类利用工程或生物措施处理更新中的水。

6、下列哪些问题属于当今全球面临的水问题?
A、淡水资源短缺
B、水体污染
C、河川径流量减少
D、水文循环发生变化

7、造成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A、水资源量总体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
B、用水量增长过快,用水超过水源的补给
C、管理不善,用水浪费
D、水污染加重

8、人类对天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改变了天然水循环过程,使水量平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了新的分配体系,而且给地质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下列属于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的是:
A、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B、地面沉降
C、洪涝灾害
D、海水入侵

9、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下列属于工业废水特性的有:
A、悬浮物质含量高
B、温度较高
C、需氧量低
D、pH值高

10、下列属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是:
A、储量的有限性
B、补给的循环性
C、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D、用途的不可替代性

11、从净化的机制看,水体自净作用可以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等。但一般地说,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在水体自净过程中最为重要。

12、表土层比其下部包气带和其他土层具有较弱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13、以硝酸盐形式存在的溶解氮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

14、目前已列入饮用水标准中的微量金属有汞、铬、镉、铜、铅、锌、铁、镍、锰和银。

15、环境中的汞可以无机或有机的形式存在。

16、环境水动力学作用包括荷载效应、应力腐蚀效应、孔隙水压力效应、潜蚀及吸蚀效应等作用

17、城市地下水位下降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18、地面沉降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易察觉,对于建筑物、城 市建设和农田水利危害极大。

19、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环境还会产生正效应。

20、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两大重要障碍。

第四章 单元作业

1、中国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第五章 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

第五章 单元测验

1、下列不属于矿产的是
A、A.金属矿产
B、A.非金属矿产
C、A.能源矿产
D、A.森林资源

2、尽管水力、太阳能、海洋能、风能等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但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90%左右,是人们取得能量的主要源泉。
A、金属矿产
B、非金属矿产
C、能源矿产
D、森林资源

3、下列哪一条不属于露天开采的特点?
A、操作灵便、采收率高
B、开采成本低、作业安全
C、劳动条件优越
D、劳动条件不优越

4、对大型采矿边坡,需要构筑的工程措施是什么?
A、抗滑挡土墙、抗滑桩
B、A.排除地表水、深降强排地下水
C、确定不同深度岩体的边坡角
D、A.减少爆破次数、降低爆破强度

5、下列属于矿产资源的是:
A、矿物燃料
B、有色金属
C、泥炭
D、石油

6、下列哪些是矿产资源的特征?
A、不均匀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生态性

7、下列属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的有
A、立法原则
B、生态风险评价原则
C、最少量化原则
D、资源化原则

8、露天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
A、水土流失
B、矿区山体开裂破坏
C、破坏地表植被
D、污染水体与土壤

9、地下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
A、采空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
B、破坏水文地质环境
C、矿区山体开裂破坏
D、采矿诱发地震与岩爆

10、相对短暂的人类历史而言,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蕴藏量也是有限的。

11、人工开发矿产资源后,会对地质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破坏原有的地质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严重的可诱发不良现象而成为灾害。

12、从绝对意义上说,地球的矿物是无穷无尽的。但人们不可以从任何一块岩石、任何一把泥土中分析和提炼出周期表上的元素。

13、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比较配套齐全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14、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文明必需的物质基础。开采矿产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形式之一。

15、废石堆、尾矿坝如果设置不当或管理不严,会造成严重的滑坡、泥石流事故,导致更大范围的土地破坏以及生命财产的损失。

16、矿床开采必然会改变岩体的原始应力场,由此引起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范围,按开采规 模有时可达数千平方公里,影响深度露天 开采时可 达500-700m,地下开采时可达1500-2500m。

17、采矿直接引发矿震是由于采矿使地下应力失去平衡而诱发的地震。

18、地震波由顶板块体脱落敲击底板而产生,矿震分布范围较大,震源极深,大多处于开采平面上。

19、岩爆产生于具有大量弹射应变能储备的硬质脆性岩体。

20、矿产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勘探、开采、冶炼等几个重要步骤,其中每个过程都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程度没有差异。

21、在所有情况下,矿山废弃物的利用率远小于它的生成率;经过再利用,可杜绝废弃物产生。

第五章 单元作业

1、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第六章 能源与地质环境

第六章 单元测验

1、下列不属于太阳能优点的是
A、普遍存在、长久使用
B、能量巨大
C、无害环境
D、分散和不稳定,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

2、地热能和放射性核燃料是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而()则是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A、地热能
B、放射性核燃料
C、潮汐能
D、生物质能

3、下列地热能分类最正确的是:
A、水热型、地压地热能
B、水热型、地压地热能、干热岩地热能
C、水热型、地压地热能、干热岩地热能、岩浆热能
D、水热型、干热岩地热能

4、所谓酸沉降,是指大气中pH值小于( )的酸性物质的沉降现象。
A、7.6
B、6.6
C、5.6
D、4.6

5、目前,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总量中,矿物能源利用所占的份额达 80%以上,矿物能源利用在酸雨形成中的作用为( )以上。
A、75%
B、70%
C、65%
D、60%

6、下列能源分类正确的是:
A、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B、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C、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D、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

7、全球主要能源环境问题有:
A、温室效应
B、酸雨
C、臭氧层破坏
D、烟雾和热污染

8、石油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A、对地表的破坏
B、泥浆污染环境
C、含油污水污染环境
D、废气与炼厂渣污染环境

9、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天然气
C、海洋能
D、氢能

10、以下属于风能的缺点的是:
A、蕴藏量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和没有污染
B、分散、间歇、能量密度不高,以及风力不均
C、对周围生活居民的噪声影响
D、影响局部气候

11、太阳能直接利用的能源系统基本上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太阳能若集中大量地开发利用可能会造成太阳能回流减少,并影响局部环境的气候变化;还可造成雨量减少和生态变迁。

12、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13、生物质能通常包括薪柴、木炭、农业残余物(如谷壳、甘蔗渣、秸秆)、能源树等,由上述物质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制成的醇类、沼气等也属于生物质能。

14、二氧化碳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它和四氯化碳、三氯乙烷一起对臭氧层破坏所起的作用占 80%以上。

15、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6、煤矿露天开采活动包括采场剥离与开挖、矿区内地表河流改道、洗选厂房建设、剥离土体堆放场以及生活区建设等,其环境影响主要是大量占用土地,对地表、地下水体产生影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17、水是一种经济、洁净、可再生的能源,水力发电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18、流域性的水利水电开发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更加深远,它可使水位降低,水面缩小,含盐量上升;由于排向下游的河水流量减小,河流携带的泥沙相应减少,结果导致入海河口海岸侵蚀加剧、海水入侵程度加重。

19、核能有两种:一种是核裂变能,一种是核聚变能。目前,以铀、钍等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的核裂变能已属常规能源。

20、核能利用仍存在着潜在的环境影响,所以我们应该严格禁止核能发电。

21、太阳能与煤、石油、原子能等能源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点:普遍存在、无害环境、长久使用、能量巨大。所以在利用时不存在任何缺点。

22、海洋能开发利用,会对近海海域的海洋动力条件产生影响,使泥沙运动发生变化,改变海岸带侵蚀与淤积的天然动态平衡,发生岸线变迁,甚至对港口建设产生破坏性影响。

第六章 单元作业

1、酸雨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严重的,也是多方面的。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第九章 单元测验

1、污染物在人体内得以迁移运转的主要介质是?
A、血液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皮肤

2、分布在空气和水中的氟化物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
A、骨骼造血受损
B、呼吸系统受损
C、损害肝脏
D、造成心血管病

3、被称为世界“氟病大国”的是?
A、中国
B、印度
C、美国
D、俄罗斯

4、地方性氟病的症状是?
A、运动障碍
B、心肌病
C、氟斑牙
D、肌肉萎缩

5、我国常见的地方病有哪些?
A、甲状腺肿
B、氟中毒
C、克山病
D、大骨节病

6、以下属于食道癌高发区的环境特征的是?
A、气候干旱
B、水源缺乏
C、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
D、地表及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

7、按照物质运动的基本形态划分可将元素迁移划分成哪几种?
A、机械迁移
B、物理化学迁移
C、社会迁移
D、生物迁移

8、以下属于甲状腺肿的致病原因的是?
A、地质地理
B、土壤
C、食品
D、生活卫生条件

9、地方性氟病,是因长期饮用高氟水或食用高氟食品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地方病。

10、地壳中的元素尤其是在地表环境条件下的元素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

11、地表环境中的元素迁移按照介质不同可分为空气迁移、水迁移和生物迁移。

12、影响元素迁移的最大活力是活的有机体和天然水。

13、同一元素其化合价不同,迁移能力也不同,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其迁移能力大于低价元素化合物的迁移能力。

14、地质构造、岩性等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对化学元素的迁移影响不大。

15、甲状腺肿只是由饮水或土壤中碘不足引起的。

16、氟中毒病主要受岩石、地形、水文地球化学变化、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17、影响化学污染物侵入机体的主要因素是污染物的溶解性和污染物的渗透性。

18、在非生物环境介质中,污染物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迁移。

19、食道癌的高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非和中亚地区。

20、天然水的PH值主要受风化壳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第九章 单元作业

1、地方性氟中毒的地质分布特征?

第十章 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

第十章 单元测验

1、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
A、要选取众多指标中最难于度量的指标
B、要选取众多指标中最敏感的指标
C、要选取众多指标中没有内涵的指标
D、要选取众多指标中最不敏感的指标

2、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图系包括?
A、地质环境分区图
B、地下水污染类型图
C、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图
D、污染指数分布图

3、地质环境单元的划分颖根据以下哪种原则?
A、区内相似、区际相异
B、区内相异、区际相似
C、区内相似、区际相似
D、区内相异、区际相异

4、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
A、GIS
B、GPS
C、RS
D、SDSS

5、以下哪几种属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A、环境指数评价法
B、专家评价法
C、经济论评价法
D、模糊综合评价法

6、下列哪些属于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A、各种工程建筑活动
B、开发矿产活动
C、农业生产活动
D、地质灾害

7、下列哪些方法属于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评价方法?
A、数理统计法
B、环境水文地质制图法
C、综合指数法
D、模糊数学法

8、下列哪些属于环境地质制图的原则?
A、制图目的有针对性
B、制图内容的易读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E、成果形式的灵活性

9、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10、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国土整治服务。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之能够完全为人类服务

11、环境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地性特征、地层、矿层分布、岩层产状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

12、地质环境现状评价范畴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类自然保护区和有明显地质地貌特色的风景名胜区、有地下水相关的地质环境以及矿山地质环境。

13、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重点有地质环境条件的区域规律、区域地壳稳定性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14、环境地质区划资料是进行国土开发利用和编制区域环境整治规划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进行环境管理,保护地质环境重要的科学依据。

15、地质环境单元的划分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原则。

16、环境地质区可分为三级区划。

17、环境地质图系应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人类活动的适宜性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

18、环境地质研究正在向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预测、决策与成果发布的全程计算机化方向发展。

19、地质图件对于编制矿山设计、制定生产计划等之有参考意义,并不作为主要依据。

20、地形地质图是以地形图为地图,通过地质调查及生产勘探编制成的图件。

第十章 单元作业

1、环境地质调查的具体任务?

环境地质学试卷

环境地质学试卷

1、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 组成的?
A、岩石圈
B、土壤圈
C、表面风化层
D、地核

2、以下哪些不是岩石的三大分类之一?
A、火成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风化岩

3、以下不属于土地环境问题的是?
A、草场退化
B、土地盐碱化
C、水环境恶化
D、梯田增多

4、以下不属于中国水土流失的特点的是?
A、分布广、面积大
B、土壤流失严重
C、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D、坡地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少

5、在土地荒漠化现象当中,气候变异和 是沙质荒漠化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
A、人类活动
B、地质板块活动
C、洋流运动
D、火山喷发

6、中国的土地盐渍化主要发生于我国的滨海半湿润地区、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A、河套地区
B、东部地区
C、北部地区
D、中部地区

7、以下不属于土壤盐渍化的危害的是?
A、恶化生态环境
B、影响地下水水质
C、毁坏道路路基
D、腐蚀建筑材料,破坏工程设施

8、以下不属于地面沉降的特点的是?
A、只在小范围内发生
B、下沉速度缓慢
C、以垂直运动为主
D、危害大

9、以下不属于海水入侵的防治对策的是?
A、转移地下淡水资源
B、人工回灌
C、阻隔水流
D、监测预防

10、矿产资源指所有埋藏于地壳中或出露与地表,可被人们开采的 。
A、所有岩石
B、矿物质聚集体
C、铁矿石
D、包括砂砾在内的所有矿物

11、以下不是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A、泉水枯竭
B、矿山剥离堆土的二次利用
C、淤塞河道
D、行程矿山荒漠化

12、以下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A、石油
B、电能
C、汽油
D、核燃料

13、以下不属于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的是?
A、温室效应
B、酸雨
C、城市内涝
D、热污染

14、地质灾害的动力条件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还包括 。
A、人为地质作用
B、地质板块移动
C、火山爆发
D、岩石风化

15、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是:①具有土体的结构性,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② ;③一般发生在山地沟谷区,具有较大的流动坡降。
A、具有水体流动性
B、具有突发性
C、可提前监测预测
D、对建筑及人类生命健康具有巨大威胁

16、岩溶地面表现形式以塌陷为主、并多成 塌陷坑?
A、圆锥型
B、圆柱型
C、方型
D、点状型

17、环境地质学体现“由已知推未知”思想的是哪一种研究方法?
A、环境地质制图方法
B、自然历史分析法
C、地球化学法
D、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

18、下面哪位学者被成为“黄土之父”?
A、张宗祜
B、陈梦熊
C、刘东生
D、罗士培

19、环境地质学一词是哪一年首次提出的?
A、1939年
B、1962年
C、1972年
D、1982年

20、下列哪些活动不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
A、岩浆活动
B、火山活动
C、板块碰撞
D、冰川的搬运作用

21、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便应运而生。请问是哪一年发表的?
A、1962年
B、1972年
C、1980年
D、1987年

22、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个?
A、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牧草地、林地比重大
B、耕地分布不均衡、土地垦殖指数低,林地、草地生产力低下
C、未利用土地中,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开发难度大
D、山地少、平地多,土地资源区域差异不显著

23、土地利用的正环境效应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而产生的。下列人类活动哪些会产生土地利用的正环境效应?
A、防护林体系建设
B、陡坡开荒
C、围湖造田
D、滥砍乱伐

24、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当今世界沙漠化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多少?
A、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六分之一
D、八分之一

25、水污染问题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期?
A、18世纪末叶
B、工业革命时期
C、罗马时期
D、20世纪中叶

26、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活污水具有特点的是:
A、含氮、磷、硫高
B、含有机物质多
C、含微生物多
D、难分解的物质含量多

27、对大型采矿边坡,需要构筑的工程措施是什么?
A、抗滑挡土墙、抗滑桩
B、排除地表水、深降强排地下水
C、确定不同深度岩体的边坡角
D、减少爆破次数、降低爆破强度

28、下列不属于太阳能优点的是
A、普遍存在、长久使用
B、能量巨大
C、无害环境
D、分散和不稳定,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

29、地热能和放射性核燃料是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而()则是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A、地热能
B、放射性核燃料
C、潮汐能
D、生物质能

30、水库诱发地震最早发现在哪个水库?
A、中国的新丰江水库
B、赞比亚的卡里巴湖水库
C、希腊的马拉松水库
D、巴基斯坦的曼格拉水库

31、以下不属于城市废弃物的是?
A、菜叶、果皮
B、废旧塑料
C、冶金废渣
D、废弃衣物

32、以下人类活动不会造成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的是?
A、铁路、公路建设
B、修建水库
C、开垦斜坡
D、植树种草

33、被称为世界“氟病大国”的是?
A、日本
B、俄罗斯
C、德国
D、印度

34、污染物在人体内得以迁移运转的主要介质是?
A、血液
B、泌尿系统
C、皮肤
D、呼吸系统

35、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
A、要选取众多指标中最难于度量的指标
B、要选取众多指标中最敏感的指标
C、要选取众多指标中没有内涵的指标
D、要选取众多指标中最不敏感的指标

36、下列属于环境地质学研究内容的是?
A、全球变化的研究
B、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
C、生态环境地质研究
D、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

37、人地关系的协调规律包括以下哪几类?
A、人地系统主从律
B、人地系统反馈率
C、人地关系递进律
D、人地适应律

38、土地沙质荒漠化的危害包括?
A、土地质量降低,生物产量减少
B、阻断交通,毁坏建筑设施
C、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
D、污染环境

39、以下属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是?
A、储量的有限性
B、补给的循环性
C、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D、位置的固定性

40、海水入侵的防止对策有哪些?
A、合理开采地下淡水资源
B、人工回灌
C、阻隔水流
D、监测预测

41、以下属于我国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的当务之急的有?
A、优先发展清洁生产技术
B、加快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废水资源化
C、切实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D、严格控制乡镇企业污染及农业污染

4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有?
A、生态风险评价原则
B、资源化原则
C、有害化原则
D、最少量化原则

43、地下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
A、采空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
B、矿区山体开裂破坏
C、采矿诱发地震与岩爆
D、破坏水文地质环境

44、防治土地退化的原则有哪些?
A、实行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B、治坡与治沟相脱离
C、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D、因地制宜原则

45、以下属于水土流失的危害的是?
A、破坏土地资源,影响粮食生产
B、土地生产力提高
C、污染水体
D、流域下游泥沙淤积,影响调洪、灌溉和航运

46、以下属于矿产资源的特征的是?
A、不均匀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再生性

47、以下属于露天矿边坡的破坏的类型的是?
A、具有明显滑动面的边坡失稳破坏
B、不具有明显滑动面的边坡失稳破坏
C、蠕动-坍塌变形破坏
D、平行-坍塌变形破坏

48、以下属于采矿诱发地震的机制的是?
A、因采矿导致的断层的复活
B、因采矿导致的地面破坏
C、因采矿导致的弹性能量的提前释放
D、采矿过程中对土壤内能量的影响

49、下面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A、煤炭
B、石油
C、水力
D、潮汐能

50、以下哪些是城市化带来的水问题。
A、城市水灾害问题
B、城市水资源短缺
C、城市水污染问题
D、城市道路侵蚀问题

51、以下属于斜坡变形的基本形式是。
A、拉裂松动
B、蠕动
C、平行松动
D、垂直松动

52、以下属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的是。
A、大量失稳的松散固体物质
B、充足的水源条件
C、特定的地貌条件
D、大量的巨石砂砾

53、地质灾害的动力条件包括 、 和人为地质作用。
A、内动力地质作用
B、外动力地质作用
C、火山爆发
D、岩石风化

54、治理泥石流所需要遵循的工程措施是?
A、排导工程
B、拦挡工程
C、综合整治工程
D、源头治理工程

55、以下属于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的是。
A、大骨节病
B、甲状腺肿
C、氟中毒
D、冠心病

56、下列问题哪些与环境地质学有关?
A、地震、火山喷发
B、荒漠化
C、城市内涝
D、崩塌、滑坡、泥石流

57、下列哪些学科属于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环境地球化学
C、灾害地质学
D、自然地理学

58、下列哪些研究方法属于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A、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B、环境地质制图方法
C、地球化学法
D、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

59、下列哪些问题属于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A、全球变化问题
B、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问题
C、陆地水圈演化与地下水渗流理论
D、地球表层系统非线性演化问题

60、下列哪些活动不属于人为地质作用?
A、岩浆活动
B、兴建水利设施
C、平整土地、梯田
D、河流的搬运作用

61、下列哪些特性是土地的基本特性?
A、位置的固定性
B、面积的有限性
C、随时间的变化性
D、用途的广泛性

62、关于世界土地资源状况,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地球陆地总面积中有20%处于极地和高寒地区
B、地球陆地总面积中有20%处于干旱区
C、地球陆地总面积中有10%处于山地陡坡上
D、地球陆地总面积中有70%属于“适居地”

63、关于土壤盐渍化可能造成的危害,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恶化生态环境
B、影响农牧业生产
C、毁坏道路路基
D、导致海水入侵

64、下列哪些问题属于当今全球面临的水问题?
A、淡水资源短缺
B、水体污染
C、河川径流量减少
D、水文循环发生变化

65、造成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A、水资源量总体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
B、用水量增长过快,用水超过水源的补给
C、管理不善,用水浪费
D、颁布“水十条”

66、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下列属于工业废水特性的有:
A、悬浮物质含量高
B、温度较高
C、需氧量低
D、有机质含量高

67、露天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
A、水土流失
B、矿区山体开裂破坏
C、破坏地表植被
D、占用土地

68、地下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
A、采空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
B、破坏水文地质环境
C、矿区山体开裂破坏
D、采矿诱发地震与岩爆

69、下列能源分类正确的是:
A、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B、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C、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D、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

70、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天然气
C、海洋能
D、核能

71、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概念、性质相同。

72、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属煤烟污染型,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

73、水土流失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

74、土地沙质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引起的一种土地退化情况,是沙漠地区出现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环境退化过程。

75、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应者重于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方针。

76、地下水污染源按空间分布特征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污染源。

77、地方性疾病,是指具有一定的发病区域环节下的疾病,它是一种影响范围大,潜伏周期长,并具突发性流行,不易根治的疾病。

78、龋齿的分布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布特征大体相似。

79、同一元素其化合价不同,迁移能力也不同,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其迁移能力大于低价元素化合物的迁移能力。

80、环境系统的要素组成和结构越复杂、严密,它的稳定性相对越大,越容易保持平衡,环境系统越有序,功能也就越健全。

81、特大自然灾害现象,存在群发性,表明自然变异、自然灾害的出现具有成因联系。

82、滑坡、泥石流、海水入侵属于长期地质灾害。

83、环境容量的大小,一方面与环境要素组成和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84、地质环境容量,可以用该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排放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来综合评价。

85、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烈度相同的连线称为等震线。

86、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87、克拉克值是指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也称为丰度值。

88、狭义上说,水体自净是指经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使水体净化的过程。

89、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不均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有三多三少的特点:山地多、不可利用土地多、难利用的土地多,耕地多、林地多、平地多。

90、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危害较低,一般情况下,在查清排放处置场地的地质条件、严格控制排放标准的前提下,低放废物的处置是能够保证卫生安全的。

91、水库边造再造主要有岸坡坍蚀和岸坡崩滑破坏两类。

92、地震波由顶板块体脱落敲击底板而产生,矿震分布范围较大,震源极深,大多处于开采平面上。

93、海洋能开发利用,会对近海海域的海洋动力条件产生影响,使泥沙运动发生变化,改变海岸带侵蚀与淤积的天然动态平衡,发生岸线变迁,甚至对港口建设产生破坏性影响。

94、盐土、碱土和脱碱土统称为盐渍土。

95、滑坡按照滑动性质可分为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和混合式滑坡。

96、水库蓄水抬高了水库周围的地下水位,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形成局部土地浸渍和沼泽化。

97、碘的缺乏会导致人体甲状腺代谢功能障碍,发生甲状腺肿;碘过剩则会产生甲亢。

98、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是决定污染物质迁移转化规律的主要作用。

99、环境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100、地下水超采不会发生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

101、环境地质图仅能表示某一时刻的环境状态,不能揭示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环境演化趋势。

102、环境地质学研究中会用到物理、化学、生物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手段。

103、环境地质学要研究地质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需要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或人类社会,既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

104、环境地质学、环境科学和地质学均是在18世纪就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105、人类生存于地球化学场的作用下,钙、镁、钾、钠、碳、氮、氧、磷等元素及某些微量元素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发育所必需的。

106、要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需要以科学的人地观为指导,树立全球共享、人类共享的思想观念。

107、土壤和土地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土壤是部分,土地是整体。

108、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109、干旱气候是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蒸发量与大气降水量的比值和土壤盐渍化关系密切。

110、湿地消失不可能引起当地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的损失,对鸟类的生存不会造成危害。

111、环境中的汞只可以有机的形式存在。

112、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对城市“热岛效应”没有任何影响。

113、地面沉降对于建筑物、城市建设和农田水利没有任何危害。

114、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环境会产生负效应。

115、相对人类历史而言,矿产资源是可再生的,蕴藏量也是无限的。

116、生物质能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任何关系。

117、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18、南水北调是从黄河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调水的巨大工程

119、地质灾害的形成是一种动态和随机性的过程,多数表现为突发性和难以预见性。

120、只有在北方内陆地区才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

121、泥石流是山地特有、突发性的灾害现象。

122、人为因素会造成岩溶地面塌陷。

123、在较为平缓的斜坡上也会发生滑坡。

124、地震震级是指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125、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和过程称为滑坡。

126、地表环境中的元素迁移按照介质不同可分为空气迁移、水迁移和生物迁移。

127、地质构造、岩性等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对化学元素的迁移影响很大。

128、食道癌的高发区主要位于南美和北欧。

129、环境地质研究正在向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预测、决策与成果发布的全程计算机化方向发展。

130、环境地质区划资料是进行国土开发利用和编制区域环境整治规划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进行环境管理,保护地质环境重要的科学依据。

学习通环境地质学_1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涉及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水文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学习通环境地质学_1是介绍环境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的课程,这门课程对于了解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环境地质学基本概念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问题的科学。它是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水文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相互交叉的产物。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地球化学和地质工程等方面。

二、环境地质学基本理论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质构造理论、地质灾害理论、水文地质理论、地球化学理论、地质工程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为了使环境地质学更好地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环境地质学研究方法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数值模拟、遥感技术等。野外调查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采集样品、测量数据、记录照片等方式,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室内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野外调查结果,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数值模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预测未来环境变化的趋势。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的技术手段,研究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四、环境地质学研究内容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质构造与自然环境、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地表水和地下水与人类活动、土壤与人类活动、地球化学与环境质量、地质工程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这些研究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五、总结

学习通环境地质学_1是了解环境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精品课程。它对于了解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学习,掌握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知识,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