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7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20春微生物与免疫学章良12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24 min read

尔雅20春微生物与免疫学章良12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1 绪论

绪论

1、尔雅同时具有DNA和RNA的春微病原微生物是
A、细菌
B、生物真菌
C、免疫病毒
D、学章习通朊粒
E、良答支原体
F、案学螺旋体
G、题目衣原体
H、答案类病毒
I、尔雅立克次体
J、春微卫星病毒

2、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的免疫特征有
A、无典型的学章习通细胞结构
B、细胞器不完整,良答只有核糖体
C、DNA和RNA同时存在
D、细胞器完整

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征有
A、细胞器仅有核糖体
B、核酸类型为DNA或RNA
C、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D、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

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征有
A、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
B、仅能在活细胞内增殖
C、细胞器完整
D、无核膜和核仁

5、病原微生物中的______缺乏核酸
A、病毒
B、细菌
C、朊粒
D、类病毒
E、立克次体
F、螺旋体
G、放线菌
H、支原体
I、衣原体
J、真菌

6、微生物的种类较多,可按照大小、有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的分化程度核组成等分为
A、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B、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C、非细胞型微生物
D、真核细胞
E、原核细胞

7、医学微生物学主要学习病原微生物的
A、生物学特性
B、致病性
C、免疫性
D、病原学检查方法
E、疾病的防治方法

8、判定病原微生物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的原则,有
A、某种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且在健康人不存在
B、该特定的病原微生物能被分离培养,获得纯种
C、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引起动物的疾病,且具有患病病人类似的症状。
D、从该人工感染的患病动物体内,可重新分离到该种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
E、如果该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不能再体外分离培养,可通过免疫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人血清、体液或组织中针对该病原微生物的抗体,或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或特异基因等。

9、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上,下列哪些发展获得Nobel奖
A、美国科学家Stanley Prusiner从感染羊瘙痒病的鼠脑中分离出朊粒
B、德国科学家Emil von Behring制成白喉抗毒素血清并建立血清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C、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分离和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并提出确定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郭霍法则
D、英国科学家Alexader Fleming发现青霉素及其抗菌作用
E、澳大利亚科学家Barry J Marshall从胃炎和胃溃疡组织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证实其是消化道溃疡及胃炎的病原菌
F、美国科学家Baruch Blumberg发现"肝炎相关抗原",后证实为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
G、美国科学家Kary Mulis从嗜热菌中分离出耐热DNA多聚酶(Taq酶),创立PCR技术
H、德国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病原微生物
I、法国科学家Francoise Barre-Sinoussi分离到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0、病原微生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极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如病原菌、致病性真菌、病毒、或朊粒等。

11、机会致病性微生物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存在于人体的微生物群中的部分微生物也可引起疾病,又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12、人体的微生物群是指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同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的表面存在着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13、掌握微生物的分布,即"环境有菌"的理念,对医务工作者无任何实践价值。

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2、在自然界、人和动物的体内,绝大多数的细菌黏附在无生命或有生命的介质表面,存在方式是
A、荚膜
B、微荚膜
C、黏液层
D、生物膜
E、菌毛
F、浮游状态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
A、四肽侧链
B、磷壁酸
C、脂多糖
D、外膜
E、周浆间隙

4、组成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的共同结构是
A、聚糖骨架和肽交联桥
B、四肽侧链和肽交联桥
C、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
D、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肽交联桥

5、溶菌酶的作用机制是
A、裂解聚糖骨架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
B、抑制聚糖骨架的延伸
C、破坏细菌的细胞膜
D、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外膜

6、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A、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阻止转肽反应发生和四肽侧链交联
B、作用于丙氨酰-丙氨酸二肽,阻止其形成肽聚糖前体
C、抑制细菌萜醇的再循环
D、阻止聚糖骨架的延伸
E、破坏细菌的细胞膜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表面蛋白质
D、外膜
E、四肽侧链
F、聚糖骨架
G、肽交联桥
H、周浆间隙
I、脂多糖

8、异染颗粒常用于鉴别
A、结核分枝杆菌
B、大肠埃希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白喉棒状杆菌
E、幽门螺杆菌

9、有"拟真核细胞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
A、质粒
B、中介体
C、核糖体
D、胞质颗粒
E、胞浆蛋白质

10、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衣原体
B、支原体
C、螺旋体
D、立克次体
E、放线菌
F、分枝杆菌
G、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H、细菌

11、磷壁酸是
A、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组分
B、介导革兰阳性菌与宿主细胞的黏附
C、细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不参与细菌的致病性

12、红霉素的杀菌机制是
A、破坏细菌的细胞膜
B、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C、抑制细菌肽聚糖的合成
D、抑制细菌脂多糖的合成

13、芽胞的功能有
A、是引起一些重要感染性疾病如破伤风和炭疽的来源
B、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C、是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D、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有利于芽胞菌的致病
E、黏附作用
F、抗吞噬作用
G、细菌的运动器官

14、人工培养的细菌,其基本形态有
A、球菌
B、杆菌
C、螺形菌
D、球杆菌
E、螺杆菌
F、梭菌
G、分枝杆菌

15、细菌的基本结构有
A、细胞质
B、核质
C、细胞壁
D、核糖体
E、细胞膜
F、质粒
G、胞质颗粒
H、中介体

16、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A、荚膜
B、鞭毛
C、菌毛
D、芽胞
E、繁殖体
F、休眠体
G、微荚膜
H、黏液层

17、细菌大小和形态,容易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细菌的生长环境
B、体外培养的时间
C、体外培养的营养物质
D、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
E、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F、细菌的种类差异

18、荚膜的功能有
A、黏附作用
B、抗吞噬作用
C、抵抗体液中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D、细菌鉴别和血清学分型依据
E、运动器官
F、具有抗原性
G、成分均为多糖
H、不参与细菌的致病性

19、革兰染色法的医学意义有
A、鉴别细菌
B、选择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
C、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
D、鉴别细菌有、无菌毛
E、可着色细菌的荚膜

20、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两类细菌的以下特性显著不同
A、染色性
B、致病性
C、抗原性
D、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E、形态

21、脂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从内向外依次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等组成,是细菌的内毒素。

22、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是看是否破坏了细菌的菌毛

23、菌毛是有利于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的一种特殊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性,讨论分析其如何影响两类细菌的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3 细菌的生理学

细菌的生理学

1、细菌群体在体外生长的对数期
A、细菌极少繁殖
B、细菌的代谢速度最快
C、细菌的增殖速度为零
D、细菌的形态、染色性及生理活性较典型

2、多数细菌的代时为
A、20-30分钟
B、30-40分钟
C、8分钟
D、18-24小时

3、病原菌大多数属于
A、专性需氧菌
B、专性厌氧菌
C、兼性厌氧菌
D、微需氧菌

4、药敏试验应选用处于____的细菌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5、IMViC试验常用于鉴别
A、葡萄球菌属
B、肺炎链球菌
C、专性厌氧菌
D、肠道杆菌

6、去除葡萄糖盐水中的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
A、过滤法
B、蒸馏法
C、巴氏消毒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7、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
A、碳源
B、氮源
C、磷源
D、硫源
E、水
F、微量元素和无机盐
G、生长因子

8、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
A、热原质
B、色素
C、抗生素
D、维生素
E、毒素和侵袭性酶
F、细菌素
G、细胞壁
H、核质

9、细菌在体外生长繁殖, 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A、营养物质
B、适宜的pH
C、温度
D、气体环境
E、渗透压

10、检测细菌的蛋白质代谢产物的生化试验有
A、甲基红试验
B、V-P试验
C、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D、吲哚试验
E、硫化氢试验

7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发挥调理吞噬功能的抗体类型是
A、IgG
B、IgM
C、IgA
D、IgE
E、IgD

2、正常微生物群存在于人体的部位中,数量最大的部位是
A、泌尿生殖道
B、皮肤
C、鼻咽腔
D、肠道
E、口腔

3、在健康状态下,正常菌群可存在于人体的部位有
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肺脏
E、胃

4、细菌产生的下列酶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酶是
A、链道酶
B、链激酶
C、透明质酸酶
D、血浆凝固酶
E、纤维蛋白溶酶

5、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有
A、寄居部位改变
B、宿主免疫功能下降
C、菌群失调
D、发生耐药性变异
E、发生L型变异

6、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的 有关
A、细菌的毒力
B、细菌的侵入数量
C、细菌的侵入途径
D、细菌的胞质颗粒
E、细菌的核糖体

7、抗体的抗菌作用机制有
A、抑制黏附
B、调理吞噬
C、中和毒素
D、ADCC
E、溶菌作用

8 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防治原则

第8章 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防治原则

1、实验室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是
A、PCR阳性结果
B、ELISA检出细菌的抗原
C、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D、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E、鉴定出病原菌是产毒菌株

2、接种下列哪种制剂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A、抗菌素
B、类毒素
C、抗毒素
D、内毒素
E、细菌素

3、利用生化反应鉴定细菌的依据是
A、细菌产生的细菌素
B、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C、细菌产生的毒素
D、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E、细菌产生的色素

4、对感染者进行病原学检查时,采集标本注意事项包括
A、空腹采样
B、使用抗生素前采样
C、无菌采集
D、依据感染部位采样
E、快速送检

5、减毒活疫苗的优点有
A、接种次数少
B、免疫力维持时间长
C、免疫效果好
D、可引起黏膜免疫
E、模拟自然感染

17 放线菌

17 放线菌

1、放线菌在感染机体组织中形成的菌落是
A、灰白粉末颗粒
B、荷包蛋样
C、黑色纤毛状
D、硫磺样颗粒
E、红色黏液颗粒

2、放线菌属中对人致病性最强的是
A、牛放线菌
B、衣氏放线菌
C、黏性放线菌
D、内氏放线菌
E、龋齿放线菌

3、放线菌病多发生于
A、腹部
B、胸部
C、神经系统
D、面颈部
E、下肢

4、诺卡菌主要存在于
A、人体肠道
B、土壤
C、江河水中
D、人体口腔
E、空气

5、主要致病的诺卡菌有
A、星型诺卡菌
B、猪链球菌
C、巴西诺卡菌
D、豚鼠诺卡菌
E、杜克雷嗜血杆菌
F、荚膜组织胞浆菌

9 病原性球菌

病原性球菌测试

1、以下关于MRSA的描述,正确的是
A、耐甲氧西林大肠埃希菌
B、耐甲氧西林结核分枝杆菌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D、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E、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2、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TSST-1毒素是
A、内毒素
B、类毒素
C、超抗原
D、抗毒素
E、Vero毒素

3、化脓性链球菌感染造成的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GNPS)由以下哪种物质介导?
A、脂质
B、M蛋白
C、肠毒素
D、TSST-1
E、CRP

4、大叶性肺炎由以下哪种细菌感染引起?
A、白喉棒状杆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肺炎链球菌
D、肺炎支原体
E、肺炎衣原体

5、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表皮葡萄球菌
B、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腐生性葡萄球菌
E、人葡萄球菌

6、脑膜炎奈瑟菌引起高热、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皮肤瘀斑等疾病表现的主要毒力因子是
A、LTA
B、菌体脂质
C、内毒素
D、菌毛
E、荚膜

7、淋病奈瑟菌定植人类泌尿生殖道,引起化脓性感染的主要毒力因子是
A、LTA
B、细胞壁脂质
C、内毒素
D、菌毛
E、荚膜

10 肠道杆菌

肠道杆菌测试

1、在我国,细菌性痢疾多由以下哪种细菌引起?
A、霍乱弧菌
B、伤寒沙门菌
C、福氏志贺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副溶血性弧菌

2、以下哪种糖发酵试验用于区分肠道病原菌和肠道非病原菌?
A、葡萄糖发酵
B、甘露醇发酵
C、乳糖发酵
D、蔗糖发酵
E、甲基红试验

3、O157:H7是
A、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B、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D、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4、以下关于肥达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于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方法。
B、用于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的病原学诊断金标准。
C、用于埃希菌引起的肠热症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方法。
D、用于埃希菌引起的肠热症的病原学诊断金标准。
E、用于诊断志贺菌感染的血清学方法。

13 分枝杆菌属

分枝杆菌属

1、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麻风分枝杆菌
C、牛分枝杆菌
D、霍乱弧菌

2、能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A、硫酸脑苷脂
B、海藻糖6,6‘-二分枝菌酸
C、脂甘露聚糖及其修饰物
D、纯蛋白衍生物

3、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脂质中,与慢性肉芽肿形成密切相关的物质是
A、海藻糖6,6‘-二分枝菌酸
B、阿拉伯半乳聚糖
C、磷脂
D、硫酸脑苷脂

4、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质成份中,在原发感染的早期(前3周)能抑制机体抗菌感染免疫力建立,并有利于细菌在感染肺脏急剧增殖的物质是
A、脂甘露聚糖及其修饰物
B、硫酸脑苷脂
C、海藻糖6,6‘-二分枝菌酸
D、阿拉伯半乳聚糖

5、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关键措施是
A、对易感人群免疫接种卡介苗
B、潜伏结核病感染人群服用异烟肼治疗
C、对肺外结核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D、对活动性肺结核病病人早发现、早隔离并有效治疗

6、与其他属的细菌比较,结核分枝杆菌的结构具有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A、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脂质
B、具有特殊的外膜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结构特点
D、细胞壁无聚糖骨架
E、有独特的VII型分泌系统

7、结核分枝杆菌原发感染的特点有
A、多发生于儿童
B、为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C、可形成特征性的原发综合征
D、原发灶大多纤维化和钙化而自愈
E、可随淋巴、血流播散
F、不形成潜伏结核病感染
G、不会导致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8、结核分枝杆菌原发后感染的特点有
A、多见于成人
B、大多数为外源性传染所引起
C、大多数由潜伏结核病感染经内源性再激活所致
D、病灶局限,一般不扩散
E、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和形成结核结节
F、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
G、是指经历过初次感染后再次发生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H、不会形成浸润型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9、原发综合征具有以下特点
A、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泡巨噬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并释放出细菌,被新移行来的未感染巨噬细胞吞噬,重复上述过程,引起渗出性炎症病灶
B、感染后不会形成原发灶
C、细菌可经淋巴管扩散至肺门淋巴结
D、可引起淋巴管炎症和淋巴结肿大
E、X线胸片常显示哑铃状阴影
F、可导致继发结核病

10、关于潜伏结核病感染,说法正确的是
A、体内细菌并未完全清除,仍有持留菌或休眠菌存在
B、是原发后感染的主要来源
C、可用IGRA 或TST诊断
D、可有发热、盗汗、咳嗽和体重减轻等临床表现

11 弧菌属

弧菌属测试

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芽孢
B、肠毒素
C、内毒素
D、荚膜
E、侵袭性酶

2、引起海产品食物中毒的细菌主要是
A、霍乱弧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肉毒梭菌

3、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是
A、4.0-6.0
B、7.2-7.6
C、8.8-9.0
D、2.0-3.0
E、6.0-7.0

4、副溶血性弧菌致病菌株在我妻琼脂平板上培养可产生
A、卫星现象
B、神奈川现象
C、色素形成现象
D、汹涌发酵现象
E、拉丝现象

5、目前已知的引起霍乱的霍乱弧菌血清群有
A、O1
B、O157
C、O139
D、O155
E、O104

12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测试

1、破伤风痉挛毒素的靶细胞是
A、脑干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B、脊髓前角细胞,脑干神经细胞
C、脊髓前角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D、运动神经元,背根神经节
E、脊髓前角细胞,背根神经节

2、气性坏疽多由以下哪种细菌感染引起的?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化脓性链球菌

3、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是抑制
A、外周神经-肌肉神经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
B、外周神经-肌肉神经接头处甘氨酸的释放
C、外周神经-肌肉神经接头处r-氨基丁酸的释放
D、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的释放
E、中枢神经系统甘氨酸的释放

4、以下关于无芽胞厌氧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芽胞厌氧菌多为人体正常菌群
B、无芽胞厌氧菌多引起外源性感染
C、无芽胞厌氧菌多不产生耐药性
D、无芽胞厌氧菌多对人体无致病性
E、无芽胞厌氧菌多为球菌

36 主要病原性真菌

36 主要病原性真菌

1、引起皮下组织感染的真菌是
A、申克孢子丝菌
B、白假丝酵母菌
C、新型隐球菌
D、絮状表皮癣菌
E、犬小孢子菌
F、石膏样毛癣菌

2、白假丝酵母菌在玉米培养基上可形成
A、关节孢子
B、孢子囊孢子
C、小分生孢子
D、厚膜孢子
E、大分生孢子
F、齿轮状孢子

3、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性真菌是
A、球形孢子丝菌
B、申克孢子丝菌
C、荚膜组织胞浆菌
D、白假丝酵母菌
E、卡氏肺孢子菌
F、马尔尼菲青霉菌

4、新型隐球菌侵入人体最常导致感染的部位是
A、脑膜
B、肺
C、肾
D、肠道
E、肝
F、皮肤

5、导致人类感染的病原性真菌有
A、荚膜组织胞浆菌
B、球形孢子丝菌
C、伊氏肺孢子菌
D、烟曲霉菌
E、杜克雷嗜血杆菌
F、鲍曼不动杆菌

35 真菌学总论

35 真菌学总论

1、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柯索夫培养基
B、沙保培养基
C、罗氏培养基
D、鲍金培养基
E、巧克力血培养基
F、高氏培养基

2、多细胞真菌结构包括
A、芽胞+菌丝
B、假菌丝+孢子
C、孢子+菌丝
D、厚膜孢子+假菌丝
E、外膜+原生质体
F、纤毛+孢子

3、真菌生长繁殖最适pH值是
A、2-3
B、4-6
C、7.2-7.6
D、8.8-9.0

4、真菌对下列哪种消毒杀菌方式不敏感?
A、高压蒸汽灭菌
B、甲醛熏蒸
C、紫外线
D、两性霉素B
E、灰黄霉素
F、酮康唑

5、真菌的繁殖方式有
A、隔殖
B、芽管
C、裂殖
D、芽生
E、二分裂
F、分枝

22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的基本性状

1、包膜病毒体的结构是
A、核酸+包膜
B、核心+衣壳+包膜
C、核心+衣壳
D、核酸+衣壳
E、核酸+蛋白质
F、核衣壳+包膜刺突
G、包膜刺突+基质蛋白+包膜

2、可将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基因组整合的病毒是
A、-ssRNA病毒
B、+ssRNA病毒
C、dsRNA病毒
D、逆转录病毒
E、ssDNA病毒

3、复制过程中,可形成RNA-DNA杂合中间体的病毒是
A、乙肝病毒
B、流感病毒
C、疱疹病毒
D、腺病毒
E、麻疹病毒
F、轮状病毒

4、病毒的基本特性有
A、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
B、以自我复制方式繁殖
C、一般对抗生素不敏感
D、一般对干扰素敏感
E、仅含一种类型核酸
F、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5、病毒衣壳的功能有
A、保护病毒核酸
B、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C、介导病毒体吸附至易感细胞受体
D、具有传染性
E、有抗原性
F、具有跨膜和锚定功能

6、病毒的变异机制,常见的有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配
C、基因重组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23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3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属于病毒垂直传播的是
A、通过性接触感染病毒
B、父亲的病毒性疾病传给其子女
C、在拥挤的公共场所被病毒感染
D、母亲的病毒性疾病传给其子女
E、母体内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和哺乳等方式传给胎儿或新生儿所致病毒感染

2、可通过胎盘的抗体类型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3、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是
A、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
B、阻碍病毒进入易感细胞
C、直接杀伤病毒
D、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E、直接水解病毒的核酸
F、直接阻止病毒mRNA的翻译

4、可致肿瘤的病毒有
A、人乳头瘤病毒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乙型肝炎病毒
D、人疱疹病毒1型
E、EB病毒
F、戊型肝炎病毒
G、丙型肝炎病毒
H、甲型肝炎病毒
I、人类嗜T细胞病毒1型

5、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有
A、杀细胞效应
B、稳定状态感染
C、包涵体形成
D、细胞凋亡
E、病毒基因整合和细胞转化

24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24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1、Negri body可用于辅助诊断
A、麻疹
B、狂犬病
C、乙肝
D、疱疹
E、风疹

2、判定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依据有
A、细胞病变效应
B、培养基pH改变
C、检测病毒的成分
D、红细胞吸附试验
E、病毒干扰作用

抗病毒药物类型和作用机制

1、依据抗病毒药物类型和作用原理,任选一所学过的病毒,提出其现有治疗药物类型及作用机制、以及开展新药设计的思路。

25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测试

1、下列哪种病毒的核酸是分节段的
A、麻疹病毒
B、风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冠状病毒

2、下列病毒中能经垂直传播的是
A、风疹病毒
B、流感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麻疹病毒

3、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以下哪种病毒感染常见的并发症
A、腮腺炎病毒
B、腺病毒
C、流感病毒
D、麻疹病毒

4、流感病毒分亚型的结构基础是
A、基因组节段数目
B、RNP和M蛋白
C、包膜糖蛋白HA和NA
D、动物宿主种类

5、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是
A、甲型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SARS冠状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6、腮腺炎病毒的基因组是
A、分节段的-ssRNA
B、不分节段的-ssRNA
C、分节段的+ssRNA
D、不分节段的+ssRNA

7、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毒性病原体是
A、鼻病毒
B、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26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单元测试

1、可通过疫苗有效预防的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0型
D、柯萨奇病毒

2、人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最主要的病原体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0型
D、柯萨奇病毒

3、病毒性心肌炎最主要的病原体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0型
D、柯萨奇病毒

4、下列理化因素中,不可灭活肠道病毒的是
A、紫外线
B、脂溶剂
C、氧化剂
D、56℃ 30min

5、下列哪种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A、poliovirus
B、coxsackievirus
C、echovirus
D、EV71

27 急性胃肠炎病毒

急性胃肠炎病毒

1、以下哪种病毒引起小儿秋季腹泻?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轮状病毒A组
C、诺如病毒
D、柯萨奇病毒

2、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为
A、分节段的双链DNA病毒
B、不分节段的双链DNA病毒
C、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
D、不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

3、以下哪些病毒可经消化道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
A、轮状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腺病毒
D、诺如病毒

4、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是星状病毒。

5、腺病毒在人类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不造成消化道感染和传播。

28 肝炎病毒

28 肝炎病毒

1、可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
A、HAV,HBV和HCV
B、HBV,HCV和HDV
C、HCV,HDV和HEV
D、HDV,HEV和HAV
E、HEV,HAV和HBV

2、下列不属于甲型肝炎的特征
A、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可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毛蚶等)、食具等,而引起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及散发
B、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50天,在血清ALT升高前5~6天开始,患者粪便中可排病毒
C、HAV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输血传播
D、HAV在患者肝组织复制高峰时,肝脏病变并不最严重;或者说患者黄疸最重时,不是HAV复制的高峰之时
E、甲型肝炎患者发病2周后,其血清抗-HAV IgG阳转,这时患者基本停止从粪便排病毒

3、除那一项外,均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A、分娩和哺乳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性接触
E、消化道

4、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
A、HBsAg
B、Pre-S1
C、Pre-S2
D、HBcAg
E、HBeAg

5、下列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HCV感染者呈不显性感染,一旦发病,则已是慢性肝炎
B、肝组织内因长期存在HCV而导致淋巴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
C、HCV的抗原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引起肾小球肾炎
D、HCV感染可导致肝细胞癌
E、感染HCV后,机体可出现中和抗体,病后免疫力稳固,可预防再次感染HCV

6、预防HDV感染可采用下列疫苗
A、HAV
B、HBV
C、HCV
D、HSV
E、HEV

7、孕妇感染后病死率高的肝炎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8、乙肝病毒的致病机制包括
A、肝炎病毒引起杀细胞性感染是最主要原因
B、病毒改变肝细胞膜表面抗原引起Ⅱ型超敏反应
C、病毒抗原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Ⅲ型超敏反应
D、Tc细胞对感染肝细胞的杀伤是肝细胞受损的主要原因
E、患者常发生过敏性鼻炎

9、存在于HBV病毒表面的抗原成分是
A、HBsAg
B、Pre-S1抗原
C、Pre-S2抗原
D、HBeAg
E、HBcAg

10、乙肝患者“小三阳”,血清中阳性指标是
A、HBsAg
B、抗-HBs
C、抗-HBc
D、HBeAg
E、抗-HBe

32 逆转录病毒

32 逆转录病毒

1、HIV 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
B、日常生活一般接触
C、输血和器官移植
D、母乳喂养
E、药瘾者共用注射器
F、创口接触HIV携带者血液

2、构成HIV衣壳蛋白的成分是
A、gp120
B、gp41
C、P17
D、P24
E、P7
F、L蛋白

3、对HIV描述错误的是
A、HIV基因可长期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
B、P24抗原检测阳性提示病毒复制,预后不良
C、核酸类型为单股负链RNA
D、gp120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E、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
F、主要攻击免疫细胞

29 虫媒病毒

29 虫媒病毒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A、三带喙库蚊
B、鼠蚤
C、硬蜱
D、革螨
E、软蜱

2、通过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作用是下列哪种的病毒的致病方式
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登革病毒
C、埃博拉病毒
D、轮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3、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dsRNA
B、-ssRNA
C、+ssRNA
D、dsDNA
E、双条正链RNA

4、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A、蚊
B、恙螨
C、蜱
D、白蛉
E、蚤
F、虱

5、下列哪些病毒属于虫媒病毒
A、轮状病毒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登革病毒
D、森林脑炎病毒
E、汉坦病毒

30 出血热病毒

30 出血热病毒

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是
A、蚊
B、螨
C、鼠
D、蚤
E、虱

2、在我国流行的出血热病毒主要是
A、汉坦病毒
B、登革病毒
C、新疆出血热病毒
D、多布拉伐病毒
E、普马拉病毒

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大病症是
A、发热、出血、肝肿大
B、出血、肝肿大、肾衰
C、肝肿大、脾肿大、肾脏损害
D、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E、高热、惊厥、颅内压增高

4、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
A、+ssRNA
B、-ssRNA
C、dsRNA
D、dsDNA
E、ssDNA

5、引起出血热的病毒其传播媒介有
A、啮齿类
B、蚊
C、蜱
D、猴
E、虱

34 朊粒

34 朊粒

1、朊粒的感染性的成分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变构的PrP
D、细胞朊蛋白
E、脂肪酶

2、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麻疹病毒
C、朊病毒
D、森林脑炎病毒
E、细小病毒B19

3、朊粒导致的人疾病有
A、库鲁病
B、克-雅病
C、格斯特曼综合症
D、慢性消耗病
E、瘙痒病

31 疱疹病毒

31 疱疹病毒

1、单纯疱疹病毒主要潜伏部位是
A、运动神级节
B、生殖道黏膜
C、感觉神经节
D、唾液腺
E、B细胞

2、引起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
A、HSV
B、CMV
C、HBV
D、VZV
E、EBV

3、HSV-2主要潜伏的部位是
A、三叉神经节
B、骶神经节
C、枕后神经节
D、耳后神经节
E、迷走神经节

4、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的病毒是
A、EBV
B、CMV
C、VZV
D、HSV
E、HPV

5、疱疹病毒的共同特性有
A、导致潜伏感染
B、导致先天性感染
C、核酸为dsDNA
D、病毒呈球形,衣壳呈二十面立体对称
E、多数能在二倍体细胞增殖,导致细胞病变

33 其他重要病毒

33 其它重要病毒

1、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为
A、-ssRNA
B、+ssRNA
C、dsRNA
D、dsDNA
E、分节段ssRNA

2、在诊断狂犬病上有意义的结构是
A、原体
B、始体
C、网状体
D、内基小体
E、中介体

3、引起尖锐湿疣的病原体是
A、HBV
B、HPV
C、HSV
D、VZV
E、CMV

4、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
A、携带病毒犬
B、携带病毒蚊子
C、携带病毒蜱
D、患者
E、携带病毒猪

5、在致病过程中产生皮疹的病毒有
A、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甲型肝炎病毒
D、细小病毒
E、风疹病毒

5 细菌的遗传变异

细菌的遗传变异

1、溶原性细菌是
A、噬菌体不能裂解的细菌
B、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共存的细菌
C、有毒性噬菌体寄生的细菌
D、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E、带有F因子的细菌

2、细菌的耐药基因可在不同细菌之间发生水平转移, 其中R质粒发生转移最常见的方式是
A、转化
B、转导
C、转座
D、接合
E、溶原性转换

3、棒状杆菌噬菌体感染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中,导致该细菌可产生白喉毒素称为有毒的白喉棒状杆菌, 这种基因的转移方式是
A、转座
B、转导
C、溶原性转换
D、转化
E、接合

4、活的IIR型肺炎链球菌(无荚膜)与灭活的IIIS型肺炎链球菌(产荚膜)混合培养后,出现可产生荚膜的活的IIIS型肺炎链球菌,这种基因转移方式是
A、转化
B、接合
C、流产转导
D、普遍性转导
E、局限性转导

5、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包括
A、异染颗粒
B、染色体DNA
C、质粒
D、噬菌体
E、包涵体

6、细菌致病岛的特点有
A、致病岛基因序列中G+C含量与细菌染色体其它部位有明细差异
B、致病岛编码与细菌毒力相关的基因
C、与细菌的溶菌性周期有关
D、存在于细菌染色体DNA
E、介导基因的水平转移

7、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方式有
A、转导
B、接合
C、基因突变
D、转化
E、转座

8、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现有
A、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B、菌落变异
C、抗原性变异
D、毒力变异
E、耐药性变异

9、了解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有
A、基因工程应用
B、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C、正确诊断细菌性感染
D、有效防控细菌性感染
E、制备疫苗
F、评价物质的潜在致癌性

4 消毒与灭菌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1、紫外线最佳杀菌波长是
A、265-266nm
B、200-210nm
C、450-460nm
D、299-300nm
E、245-246nm

2、配制培养基所需要的小牛血清采用哪种方法清除微生物
A、煮沸法
B、紫外线照射杀菌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滤过除菌法
E、医用酒精消毒法

3、高压蒸汽灭菌法的灭菌条件是
A、121.3℃ 15-20min
B、134℃ 3-5min
C、71.7℃ 2- 4小时
D、100℃ 55-60min
E、160℃ 1-2小时

4、消毒是指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的____的方法
A、病原微生物
B、非病原微生物
C、细菌芽胞
D、朊粒

5、内镜的消毒,常用
A、紫外线照射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煮沸法
D、4%的甲醛浸泡
E、2%的碱性戊二醛浸泡

6、温度计的消毒,可用
A、煮沸
B、酒精浸泡
C、紫外线照射
D、高压蒸汽灭菌法

7、啤酒的消毒,可用
A、煮沸
B、巴氏消毒法
C、流通蒸汽消毒法
D、间歇蒸汽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8、根据病原体对群体和个体的危害程度分类,伤寒沙门菌属于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

9、高效空气过滤器通常滤除微粒的大小是
A、≥0.22μm
B、≥0.30μm
C、≥0.45μm
D、≥1.0μm
E、≥0.3nm

10、化学消毒灭菌法的作用机制包括
A、微生物蛋白质分子变性
B、菌体蛋白质凝固
C、干扰细菌的酶系统
D、损伤菌细胞膜
E、干扰菌细胞代谢

11、物理消毒灭菌法常见的有
A、干热灭菌法
B、湿热消毒灭菌法
C、辐射消毒灭菌法
D、滤过除菌法
E、干燥和低温抑菌法

12、化学消毒灭菌法的效果易受___因素的影响
A、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状态和数量
B、消毒剂的化学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C、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酸碱度和有机物
D、微生物的大小和形态

13、可达到灭菌效果的措施,有
A、高压蒸汽
B、焚烧
C、干烤
D、煮沸
E、间歇蒸汽
F、红外线
G、紫外线
H、γ射线
I、玻璃滤菌器
J、干燥
K、次氯酸钠
L、戊二醛
M、环氧乙烷
N、碘酊
O、乙醇
P、微波

14、医学实践中,消毒灭菌技术常涉及的应用领域有
A、饮用水的消毒
B、室内空气的消毒灭菌
C、手和皮肤的消毒
D、黏膜的消毒
E、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F、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灭菌
G、污染环境的消毒灭菌
H、污染物品的消毒灭菌

15、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有
A、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B、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C、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E、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
F、消毒管理办法

16、灭菌是指仅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7、防腐是在体外用防腐剂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18、无菌操作是指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无菌环境的操作技术。

19、无菌是指不含活的细菌

6 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的耐药性

1、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
A、联合用药
B、使用广谱抗生素
C、大剂量使用
D、少量多次应用
E、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2、有计划地将抗菌药物分批分期交替使用地目的是
A、有利于耐药菌发生回复突变,恢复敏感性
B、节约抗菌药物
C、有利于杀灭各种病原菌
D、依据病人的需求
E、降低医药费用

3、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的抗菌药物是
A、多黏菌素
B、头孢曲松
C、庆大霉素
D、利福平
E、青霉素

4、不属于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是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损害细胞膜功能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抑制核酸及叶酸代谢
E、直接裂解细菌

5、细菌产生耐药性最重要的生化机制是
A、生物膜形成
B、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
C、灭活作用
D、增加药物外排
E、阻止药物进入

6、WHO推荐的定性药敏试验的基本方法
A、E-test
B、纸片琼脂扩散法
C、微量肉汤稀释法
D、体外杀菌试验

7、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有
A、青霉素
B、头孢克肟
C、杆菌肽
D、万古霉素
E、环丝氨酸

8、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有
A、克林霉素
B、林可霉素
C、卡那霉素
D、红霉素
E、阿奇霉素

9、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制有
A、阻止药物进入
B、增加药物外排
C、钝化酶的灭活作用
D、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
E、生物膜形成

10、细菌发生耐药的遗传机制, 具体的方式有
A、基因突变
B、转化
C、转座
D、转导
E、接合

11、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方法有
A、分子诊断技术检测耐药基因
B、直接检测是否产生与耐药性相关的酶
C、E-test
D、微量肉汤稀释法
E、宏量肉汤稀释法
F、自动化仪器法
G、动物试验法
H、体外杀菌试验
I、琼脂稀释法

抗生素

1、下列药物可以干扰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电子传递系统的是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四环素
D、抗霉素A

2、关于青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过量的葡萄糖抑制ACV三肽合成酶及异青霉素合成酶
B、青霉素G合成被高浓度NH4+抑制,抑制ACV三肽合成酶
C、赖氨酸减少α-氨基己二酸
D、在产黄青霉素突变株中,缬氨酸增加可提高青霉素的产量

3、下列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的有
A、青霉素
B、杆菌肽
C、万古霉素
D、短杆菌肽

4、下列药物可以影响细胞膜功能的有
A、短杆菌肽
B、杆菌肽
C、两性霉素B
D、多黏菌素

5、下列药物可以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有
A、万古霉素
B、红霉素
C、莫匹罗星
D、链霉素

6、下列药物可以抑制核酸的合成的有
A、博莱霉素
B、利福霉素
C、新生霉素
D、多柔霉素

7、链霉素是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而发挥抗菌作用。

8、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而发挥抗菌作用。

9、氯霉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而发挥抗菌作用。

19-21章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1、下列微生物酶制剂常用于治疗脑血栓的是
A、链激酶
B、链道酶
C、透明质酸酶
D、β-内酰胺酶

2、下列微生物酶制剂常用于青霉素过敏者救治的是
A、链激酶
B、链道酶
C、透明质酸酶
D、β-内酰胺酶

3、下列微生物酶制剂常用于渗透剂的是
A、链激酶
B、链道酶
C、透明质酸酶
D、β-内酰胺酶

4、下列微生物酶制剂可分解DNA的是
A、链激酶
B、链道酶
C、透明质酸酶
D、β-内酰胺酶

5、下列多糖可用作的主要成分,维持血液渗透压和增加血液容量,临床上用于抗休克、消毒和解毒的是
A、葡聚糖
B、真菌多糖
C、卡介菌多糖
D、海洋微生物多糖

6、下列微生物制剂可用来作子宫收缩剂的是
A、嘧啶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B、麦角碱
C、枸橼酸钠
D、螺旋藻

7、下列微生物制剂可用来作抗凝剂的是
A、嘧啶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B、麦角碱
C、枸橼酸钠
D、螺旋藻

8、下列属于保持菌株稳定性措施的有
A、选育遗传稳定的菌株
B、选择适合该菌种的保存方法
C、种子培养基应营养充分
D、定向增加菌株的遗传标记
E、添加药物抑制回复突变株的生长

9、关于谷氨酸生物发酵过程中生物素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有
A、生物素缺乏则导致三羧酸循环在生成α-酮戊二酸时受阻,细菌不长
B、生物素过量则易生成乳酸或琥珀酸,使谷氨酸产量下降
C、生物素量减少则改变细胞膜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谷氨酸透性,减少积累,消除反馈抑制
D、生物素量增多则改变细胞膜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谷氨酸透性,减少积累,消除反馈抑制

10、关于谷氨酸生物发酵过程中下面作用说法正确的有
A、供氧充足有利于发酵谷氨酸,供氧不足有利于乳酸发酵
B、NH4+过量利于生成谷氨酰胺,不足则有利于生成α-酮戊二酸
C、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谷氨酸发酵,酸性则有利于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D、较高的磷酸盐浓度有利于谷氨酸发酵

11、微生物菌体来源的药物主要有
A、疫苗
B、药用酵母
C、活菌制剂
D、单细胞蛋白

12、微生态制剂有调整微生态和酶的平衡、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下列可用作微生态制剂的有
A、乳酸菌
B、双歧杆菌
C、肠球菌
D、大肠埃希菌

13、高丝氨酸营养缺陷型由于人为解除了苏氨酸与赖氨酸对天冬氨酸激酶的协同反馈抑制,从而能够大量积累赖氨酸。

14、天冬酰胺酶目前主要用大肠埃希菌生产,水解天冬酰胺成天冬氨酸和氨,消耗某些肿瘤细胞所需的天冬酰胺,用于治疗白血病及某些肿瘤。

15、抑肽素是蛋白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16、泛涎菌素是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用于防止肥胖、糖尿病。

17、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用于β-内酰胺酶的抗药菌所致的感染。

18、克拉维酸为棒状链霉菌产生,抗菌较强的广谱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特异性强,并对多种内酰胺酶均有作用。

19、微生态制剂有调整微生态和酶的平衡、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因此微生态制剂必须是活菌制剂。

20、含有手性因素的化学药物的立体异构体,这些立体异构体进入体内后,可能在药理活性、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学习通20春微生物与免疫学章良12相关文章

在学习通20春微生物与免疫学章良12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微生物和免疫学的知识。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微生物和免疫学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形态、生长、遗传学、代谢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在微生物学中,我们学习了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了解了细菌呼吸和发酵的区别。细菌呼吸是指在有氧条件下,细菌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能量。而发酵则是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菌利用某些有机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能量。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细菌的结构,包括菌体、菌壁、胞质膜等组成部分。

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学科。在免疫学中,我们学习了两种免疫反应: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先天免疫是指天生具有的免疫反应机制,包括机体对细菌、病毒等外来生物的非特异性防御作用。而获得性免疫是指在接触到外来抗原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在学习免疫学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重要细胞。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

微生物和免疫学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和免疫学在生物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微生物不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免疫学则是研究生物体克服外来病原体的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总结

学习通20春微生物与免疫学章良12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微生物和免疫学的知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