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操作系统_8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11 min read

中国大学操作系统_8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二章 进程管理——2.1进程描述与控制

第二章 2_1进程描述与控制测试题

1、中国作业当一个进程处于( )状态时,大学答案答案 称为就绪状态。操作
A、系统等待输入数据
B、期末等待调度
C、慕课等待分配进程控制块
D、课后等待进入内存

2、中国作业当一个进程处于下述( )状态时,大学答案答案属于阻塞状态。操作
A、系统进程被交换到外存
B、期末不再有执行资格
C、慕课等待进程调度
D、课后在内存中等待输入

3、中国作业以下关于进程和线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一进程内的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
B、线程是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C、不同进程中的线程可以并发
D、应用级线程因系统调用而阻塞,不会引起所在进程的阻塞

4、( )的切换、同步和通信无需操作系统内核的干预,可以运行在任何操作系统上。
A、进程
B、用户级线程
C、内核级线程
D、混合线程

5、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下列不属于PCB内容的是( )。
A、CPU控制寄存器内容
B、栈指针
C、进程优先级
D、全局变量

6、下列选项,导致进程从执行变为就绪状态的事件是( )。
A、等待数据输入
B、访问文件失败
C、启动I/O设备
D、CPU被抢占

7、进程映像是指( )。
A、一个独立的程序
B、一个独立的程序所对应的数据
C、PCB结构
D、PCB结构、程序、数据以及栈的组合

8、进程被挂起的原因,可能是( )。
A、系统负荷过重,内存空间紧张
B、终端用户请求
C、I/O缓冲溢出
D、父进程请求

9、进程P创建若干个线程,这多个线程共享的是( )。
A、进程P的全局变量
B、进程P打开的文件
C、进程P的I/O资源
D、进程P中某线程的控制块

10、以下状态转换,可能发生的是( )。
A、就绪 -> 执行
B、执行 -> 就绪/挂起
C、就绪/挂起 -> 执行
D、阻塞 -> 阻塞/挂起

11、I/O中断必将导致进程的切换

12、应用级线程切换,不需要进行模式切换。

第二章 进程管理——2.2 进程调度

第二章 2_2 进程调度测试题

1、( )调度决定哪个进程可以进入系统中处理,因此它控制了并发的度。
A、长程调度
B、中程调度
C、短程调度
D、磁盘调度

2、为了更好的实现人机交互,应采用( )调度算法。
A、响应比高者优先
B、短作业优先
C、时间片轮转
D、先来先服务

3、现在有三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 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 T2和T3,且T1>T2>T3。系统采用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 )。
A、T1+T2+T3
B、(3T1+2T2+T3)/3
C、(T1+T2+T3)/3
D、(T1+2T2+3T3)/3

4、一个进程到达时刻为2,估计运行时间为4个时间单位,若在时刻6开始执行该进程, 其响应比是 ( )。
A、2
B、4
C、1
D、0.5

5、系统里有四个周期性任务J1, J2, J3, J4, 周期分别为20ms, 40ms, 50ms, 30ms, 采用速率单调调度算法(RMS),这四个任务里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是( )。
A、J1
B、J2
C、J3
D、J4

6、在实时调度中,当任务具有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时,采用( )调度策略,可以使超过截止时间(最后期限)的任务数较少。
A、先来先服务
B、反馈
C、最早截止时间优先
D、固定优先级

7、关于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抢占式调度算法
B、有利于I/O繁忙型进程
C、常用于分时系统
D、时间片设置较短会增加系统开销

8、评价调度算法,从系统的角度,更关注的是( )。
A、吞吐量
B、响应时间
C、处理器利用率
D、周转时间

9、下列调度算法,采用非抢占决策模式的是( )。
A、先来先服务(FCFS)
B、短进程优先(SPN)
C、响应比高者优先(HRRN)
D、时间片轮转(RR)

10、下列调度算法,可能存在进程饥饿现象的是( )。
A、时间片轮转(RR)
B、剩余最短时间优先(SRT)
C、高响应比(HRRN)
D、反馈(FeedBack)

1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有利于短进程。

12、反馈调度算法采用的是一种静态优先级机制,进程的优先级在执行过程中保持不变。

第二章 进程调度——2.3 进程并发

第二章 2_3进程并发测试题

1、n个并发进程通过初值为1的信号量s共享资源R,当n个进程都通过wait(s)申请访问资源R时,信号量s的值为( )。
A、0
B、n
C、-n
D、-(n-1)

2、下列哪种方式不支持多处理器环境下的互斥( )。
A、中断禁用
B、专用机器指令
C、信号量
D、管程

3、与资源R共享相关的信号量s初值为4,经过多次wait和signal操作后s当前值为-2,此时获得R的进程数是( )。
A、2
B、4
C、0
D、6

4、设与某资源R关联的信号量为s,若这个资源最多允许3个进程同时访问,当有5个进程申请访问R时, 采用wait和signal操作来实现同步,则信号量s的取值范围是( )。
A、0≤s≤3
B、0≤s≤5
C、-2≤s≤3
D、2≤s≤5

5、在读者/写者问题中,用R表示读者,W表示写者,下列每个序列从左到右表示进程到达的先后顺序,当采用读者优先方案时,序列( )可能存在写者饥饿问题。
A、RRRW
B、WRRR
C、RWRR
D、WRRW

6、服务器进程为多个客户进程提供服务或资源时,采用( )的消息传递方式较为常见。
A、阻塞发送,阻塞接收
B、不阻塞发送,阻塞接收
C、不阻塞发送,不阻塞接收
D、阻塞发送,不阻塞接收

7、当一个进程因在互斥信号量s上执行signal(s)操作而唤醒另一个进程时,则执行signal操作后s的取值范围是( )。
A、大于0
B、大于等于0
C、小于0
D、小于等于0

8、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假设有5个生产者,5个消费者共享容量为8的缓冲空间,则实施互斥访问缓冲空间的信号量初始值为( )。
A、0
B、1
C、5
D、8

9、下列关于管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管程只能用于实现进程的互斥
B、管程是由程序设计语言支持的进程互斥同步机制
C、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进程在管程中执行
D、管程中定义的变量只能被管程内的过程访问

10、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用s表示实施互斥的信号量,e表示与缓冲区空闲空间数量相关的信号量,n表示与缓冲区中数据项个数相关的信号量,下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操作(生产者和消费者可并发执行),可能产生死锁的是( )。
A、生产者:wait(s); wait(e); append(); signal(n); signal(s);消费者: wait(s); wait(n); take(); signal(e); signal(s);
B、生产者:wait(s); wait(e); append(); signal(n); signal(s);消费者: wait(n); wait(s); take(); signal(s); signal(e);
C、生产者:wait(e); wait(s); append(); signal(s); signal(n);消费者: wait(s); wait(n); take(); signal(e); signal(s);
D、生产者:wait(e); wait(s); append(); signal(s); signal(n);消费者: wait(n); wait(s); take(); signal(s); signal(e);

11、专用机器指令支持互斥会存在忙等问题。

12、wait和signal操作必须作为原语来实现。

第二章 进程管理——2.4 死锁与饥饿

第二章 2_4 死锁与饥饿测试题

1、为了解决哲学家就餐中的死锁问题,可以按顺时针方向给餐叉连续编号,每个哲学家就餐前先拿编号低的餐叉,再拿编号高的餐叉,这实际上是破坏了死锁产生条件中的( )。
A、互斥
B、占有且等待
C、不可抢占(非剥夺)
D、循环等待

2、某计算机系统中有K台打印机,由4个进程竞争使用,每个进程需要3台打印机,则系统不会产生死锁的最小K值是( )。
A、8
B、9
C、10
D、11

3、死锁产生的四个条件中,无法破坏和禁止的是( )。
A、互斥
B、占有且等待
C、不可抢占
D、循环等待

4、要求进程一次性申请所有资源,操作系统阻塞进程直到其所有资源申请得到满足,这破坏的是死锁产生条件中的( )。
A、互斥
B、占有且等待
C、不可抢占
D、循环等待

5、死锁的避免是根据( )采取措施实现的。
A、配置足够的系统资源
B、给进程一次性分配所有资源
C、破坏占有且等待条件
D、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

6、当以下条件( )存在时,死锁肯定发生。
A、互斥
B、占有且等待
C、不可抢占
D、循环等待

7、假定系统中有5个进程P1、P2、P3、P4和P5;3类资源A、B和C,其资源数量分别为17、5和20。T0时刻的资源分配情况如下表,系统采用银行家算法实施死锁避免策略,试问T0时刻,下列进程序列是安全序列的有( )。
A、P4-P2-P3-P1-P5
B、P4-P2-P3-P5-P1
C、P5-P1-P2-P3-P4
D、P5-P4-P2-P1-P3

8、关于死锁检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死锁检测不会给导致死锁的进程分配资源
B、检测到死锁进程后,可以通过撤销相应进程来解除
C、死锁检测会限制用户进程申请资源的顺序
D、死锁检测可以定时检测,也可以在系统资源利用率下降时检测

9、死锁避免方法应用的前提之一是进程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同步的需求。

10、银行家算法破坏了死锁产生条件中的请求和保持条件。

第三章 存储管理

第3章测试题1

1、内存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用户
B、增加内存物理容量
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
D、提高内存利用率

2、关于内存管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存保护的目的是限制内存的分配
B、若内存为M、用户数量为N,则分时系统中每个用户占用M/N的内存空间
C、在虚拟内存系统中,只要磁盘空间无限大,进程就能拥有任意大的地址空间
D、实现虚拟内存管理必须有相应的硬件的支持

3、为保证进程空间不被非法访问,内存保护由( )完成
A、操作系统独立完成
B、硬件机构独立完成
C、操作系统和硬件机构合作完成
D、操作系统或硬件机构独立完成

4、为了进程在内存中改变了位置后仍能正确执行,则应采用( )技术。
A、静态重定位
B、动态重定位
C、编译或汇编
D、静态链接

5、运行时重定位的缺点是( )。
A、进程无法在内存中移动
B、进程必须连续存储
C、不利于代码共享
D、同一逻辑地址,可能需要多次转换为物理地址

6、不适合多道程序设计的存储管理技术是( )
A、单一连续分配
B、固定分区分配
C、可变式分区分配
D、分页存储管理

7、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中,实施拼接技术的目的是( )
A、集中空闲分区
B、增加物理内存
C、缩短访问时间
D、简化分配算法

8、某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系统,用户可用内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空闲)。若采用最佳适配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15MB,分配30MB,释放15MB,分配8MB,分配6MB,则内存中最大空闲分区的大小是( )
A、7MB
B、9MB
C、10MB
D、11MB

9、若在动态分区中,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则空闲分区( )
A、按大小递减顺序连在一起
B、按大小递增顺序连在一起
C、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
D、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

10、对于动态分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碎片是分区之外的“外零头”
B、碎片可以通过“紧凑”技术来消除
C、碎片是内存中非常小的无法利用的空闲区
D、碎片是产生于分区之内的“内零头”

11、若在动态分区中,采用最坏适应分配算法,则空闲分区 ( )。
A、按地址从大到小排列
B、按地址从小到大排列
C、按尺寸从大到小排列
D、按尺寸从小到大排列

12、采用分页或分段管理后,提供给用户的物理地址空间( )
A、分页支持更大的物理地址空间
B、分段支持更大的物理地址空间
C、不能确定
D、一样大

13、分页管理系统的页面为( )
A、用户所感知
B、操作系统所感知
C、编译系统所感知
D、链接、装载程序所感知

14、关于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页存储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
B、分页存储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
C、分页存储有利于提高内存访问速度
D、分页存储有利于于实现信息保护

15、具有快表的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若内存访问时间是1微秒,检索快表时间为0.2微秒,快表命中率为85%,则有效存取时间是( )
A、0.95微秒
B、1.35微秒
C、2.15微秒
D、1.20微秒

16、( )不是引入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原因。
A、信息保护
B、信息共享
C、提高内存利用率
D、段可以动态增长

17、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若地址长度为32位,其中段号占8位,则最大段长为( )
A、字节
B、字节
C、字节
D、字节

18、下列存储管理方式中,能够使存储碎片尽可能少且内存利用率较高的是( )
A、固定分区
B、动态分区
C、分页管理
D、段页式管理

19、在请求分页系统中,主要的硬件支持有页表机制、缺页中断机构和( )。
A、时间支持
B、空间支持
C、地址变换机构
D、虚拟存储

20、页式内存管理不会引入( )
A、内部碎片
B、外部碎片
C、访存时间增加
D、权限控制复杂

第3章测试题2

1、分页存储系统中,若页表结构中0~11位为页内偏移量,12~31为页号,则地址9370对应的页号和页内地址为( )
A、2,1178
B、9,370
C、9,178
D、2,178

2、某系统的页面大小为1KB,某数据的逻辑地址为2746,则其页号、页内偏移量分别为( )。
A、1,698
B、2,698
C、1,746
D、2,764

3、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逻辑地址的结构长度为18位,其中11~17表示页号,0~10位表示页内偏移量。若某进程的各页依次放入2、3、7号物理块,则逻辑地址1500对应的物理地址是( )。
A、5596
B、7644
C、2524
D、3548

4、在分段存储管理方式中( )
A、以段为单位分配,每段是一个连续存储区
B、段与段之间必不连续
C、段与段之间必连续
D、每段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小相同

5、段页式存储管理结合了页式、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即( )
A、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物理存储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用户地址空间
B、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用户地址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物理存储空间
C、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主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辅存空间
D、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辅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主存空间

6、若不考虑快表,为了获得一条指令或数据,在段页存储管理系统中至少需要访问( )次内存。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7、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进程一张段表、一张页表
B、每个进程的每个段一张段表、每个段一张页表
C、每个进程一张段表、每个段一张页表
D、每个进程一张页表、每个段一张段表

8、不属于虚拟内存特性的是()
A、一次性
B、多次性
C、对换性
D、离散性

9、实现虚拟存储最主要的技术是( )
A、整体覆盖
B、整体对换
C、部分对换
D、多道程序设计

10、若主存容量为1MB,外存容量为400MB,计算机系统的地址寄存器有24位,那么虚存的最大容量为( )
A、1MB
B、401MB
C、1MB+B
D、B

11、若虚存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则程序应具有的特性是( )。
A、程序不应含有过多I/O操作
B、程序大小必须小于实际内存容量
C、程序具有较好的局部性
D、程序的指令相关不应过多

12、虚拟存储的理论基础是( )。
A、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B、程序的异步性原理
C、设备的独立性原理
D、设备的虚拟性原理

13、下列描述不是局部性原理体现的是( )
A、进程在一段时间内频繁访问某一段存储区域
B、进程在一段时间内频繁执行某些指令
C、进程在一段时间内访问缓存命中率很高
D、进程在一段时间内频繁进行I/O操作

14、在操作系统中,系统抖动是指( )。
A、计算机屏幕不断出现闪烁
B、由于内存分配不当而导致的内存不够用现象
C、系统存在软件故障,运行不稳定
D、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刻被调入,造成频繁调度现象

15、针对同一个页地址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IFO算法产生的缺页率一定比LRU算法产生的缺页率高
B、FIFO算法产生的缺页率一定比LRU算法产生的缺页率低
C、进程在主存中分配的物理块越多,FIFO算法产生的缺页率就越低
D、最佳置换算法产生的缺页率一定最低

16、虑页面置换算法,系统有m个物理块供调度,初始时全空,页面引用串长度为p,包含了n个不同的页号,则无论用什么算法,缺页次数不会少于( )
A、m
B、p
C、n
D、min(m, n)

17、已知系统物理内存为4GB,采用48位虚拟地址,页面大小为4KB,页表项大小为8B,每段最大为4GB。假设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则需要采用()级页表,页内偏移为()位
A、3, 12
B、3, 14
C、4, 12
D、4, 14

18、进程执行发生缺页中断,经操作系统处理后,应执行( )
A、被中断的前一条指令
B、被中断的那一条指令
C、被中断的后一条指令
D、启动时第一条

19、某页式存储管理系统,向用户提供的逻辑地址空间最为为16页,每页2048B,内存总共有8个存储块,则逻辑地址空间至少为多少位?内存空间有多大?( )
A、逻辑地址至少12位,内存空间为32KB
B、逻辑地址至少12位,内存空间为16KB
C、逻辑地址至少15位,内存空间为32KB
D、逻辑地址至少15位,内存空间为16KB

20、快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是( )
A、存储文件信息
B、与外存交换信息
C、地址变换
D、存储通道程序

第四章 I/O设备管理

第四章 I/O设备管理测试题

1、缓冲池的作用()
A、扩充内存
B、进程需要
C、扩充外存
D、缓解I/O设备与CPU速度不匹配

2、在采用Spooling技术的系统中,用户打印数据首先被送到()
A、磁盘固定区域
B、内存固定区域
C、终端
D、打印机

3、假定把磁盘上的一个数据块中的信息输入到一个双缓冲区的时间为T=0.2ms,将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M=0.1ms,而CPU对数据的处理时间C=0.1ms,这样系统对每个数据块的处理时间为( )
A、0.1ms
B、0.2ms
C、0.3ms
D、0.5ms

4、关于I/O中断使用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A、I/O中断是中央处理器和通道协调工作的一种手段
B、当设备故障时可形成操作异常I/O中断
C、I/O中断可用于表示输入输出操作正常结束
D、通道根据I/O中断了解输入输出操作的执行情况

5、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超过打印机的打印速度,影响程序执行速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
A、通道技术
B、虚拟存储器
C、并行技术
D、缓冲技术

6、某计算机系统配备了4台同型号打印机、1台扫描仪。请问该系统需在内存中配置()个设备驱动程序。
A、2
B、3
C、4
D、5

7、系统进行设备分配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I/O设备的固有属性
B、设备无关性
C、I/O设备的分配算法
D、设备分配的安全性

8、物理I/O设备的控制方式有()
A、循环测试(Cyclic Test)方式
B、中断驱动(Interrupt-Driven)方式
C、DMA控制(DMA Control)方式
D、命令控制方式

9、通道指令和一般机器指令是相同的

10、操作系统使用的缓冲技术,多数通过使用外存来实现

11、假定有一个磁盘组共有100个柱面,每个柱面上有8个磁道,每个盘面被划分成8个扇区。现有一个含有6400个逻辑记录的文件,逻辑记录的大小与扇区大小一致,该文件以顺序结构的形式被存放到磁盘上,柱面、磁道、扇区的编号均从“0”开始,逻辑记录的编号也从“0"开始。文件信息从0柱面、0磁道、0扇区开始存放,请问: 第78柱面的第6磁道的第6扇区中存放了该文件中的第( )个逻辑记录 注:答案直接写结果,例如“5000”

12、若有磁盘共有200个柱面,其编号为0~199,假定磁头刚完成56号磁道的访问,磁头正在98号磁道上,现有一个请求队列在等待访问磁盘,访问的磁道号分别为190,97,90,45,150,32,162,108,112,80。请写出分别采用最短寻找时间优先和电梯调度算法处理上述服务请求移动的总磁道数。 注:直接写结果。答案格式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的结果在前,电梯调度在后,中间用“和“字连接。 例如“100和120”

第五章 文件系统

第5章单元测试

1、用磁带作为文件存贮介质时,文件只能组织成( )
A、顺序文件
B、链接文件
C、索引文件
D、目录文件

2、文件系统采用二级文件目录可以( )
A、缩短访问存储器的时间
B、实现文件共享
C、节省内存空间
D、解决不同用户间的文件命名冲突

3、文件的存储管理实际上是对( )的管理
A、内存空间
B、外存空间
C、内存和外存空间
D、逻辑存储空间

4、逻辑文件存放在到存储介质上时,采用的组织形式是与( )有关的。
A、逻辑文件结构
B、存储介质特性
C、主存储器管理方式
D、分配外设方式

5、下列文件物理结构中,适合随机访问且易于文件扩展的是( )
A、连续结构
B、索引结构
C、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定长
D、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变长

6、文件系统中,文件访问控制信息存储的合理位置是
A、文件控制块
B、文件分配表
C、用户口令表
D、系统注册表

7、设文件F1的当前引用计数值为1,先建立F1的符号链接(软链接)文件F2,再建立F1的硬链接文件F3,然后删除F1。此时,F2和F3的引用计数值分别是( )
A、0、1
B、1、1
C、1、2
D、2、1

8、文件目录是()的有序集合
A、文件控制块
B、文件信息
C、文件名
D、文件属性

9、无结构文件的含义是( )
A、变长记录的文件
B、索引文件
C、流式文件
D、索引顺序文件

10、链接文件的正确概念是( )
A、链接文件是文件逻辑组织的一种方式
B、链接文件是以空间换时间
C、链接文件不适合随机存取
D、链接文件是索引结点

11、索引顺序文件的正确描述是( )
A、按索引值查找
B、按记录关键字顺序查找
C、既要按索引值查找又要按记录关键字顺序查找
D、利用关键字找到该记录组中第一个记录的表项,然后顺序查找所要求的记录

12、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实现虚拟存储
C、提高外存的读写速度
D、用于存储系统文件

13、下面哪个是文件的逻辑结构( )
A、链接结构
B、顺序结构
C、层次结构
D、树形结构

14、对目录和文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文件大小只受磁盘容量的限制
B、多级目录结构形成一颗严格的多叉树
C、目录也是文件
D、目录中可容纳的文件数量只受磁盘容量的限制

15、下列文件物理结构中,适合随机访问且易于扩展的是( )
A、哈希文件
B、索引文件
C、链式结构文件
D、连续结构文件

16、设置当前工作目录的主要用是( )
A、加快文件的读/写速度
B、加快文件的检索速度
C、节省外存空间
D、节省内存空间

17、文件的物理分配方法包括连续分配、链式分配和( )

18、2. 设文件F1的当前引用计数值为1,先建立文件F1的符号链接文件F2,再建立文件F2的硬链接文件F3,然后删除文件F2。此时,文件F1的引用计数值为( ) 。

19、假定磁盘总大小为512GB,每个簇包含16个扇区,每个扇区512B,采取位示图的磁盘空闲空间管理方式,则位示图占用空间为( )MB

20、某文件系统采用混合索引的方式组织元数据,包含5个直接块,1个一次间接块和2个两次间接块,若每个物理块为4KB,每个地址指针长度为32比特,则本文件系统中可支持的最大文件规模约( )GB。(精确到整数即可)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测试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测试卷

1、某一时刻、某一资源的信号量s=0,它表示( )。
A、该时刻该类资源的可用数目为1
B、该时刻该类资源的可用数目为-1
C、该时刻等待该类资源的进程数目为1
D、该时刻等待该类资源的进程数目为0

2、逻辑文件可以有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这两种形式。

3、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 进行排列。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操作系统-期末考试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操作系统-期末考试

1、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批处理作业必须具有作业控制信息
B、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C、从响应时间的角度来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
D、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2、下列情况中不会引起用户态和核心态切换的是( )。
A、进程执行过程中发生缺页
B、软件安装过程中需要用户输入序列号
C、一个进程需要调用另一个进程
D、打印过程中打印机出现故障

3、订购机票系统处理来自各个终端的服务请求,处理后通过终端回答用户,所以它是一个( )。
A、分时系统
B、多道批处理系统
C、计算机网络
D、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4、单处理器系统中,可并行的是( )。 1)进程与进程 2)处理器与设备 3)处理器与通道 4)设备与设备
A、1 2 3
B、1 2 4
C、1 3 4
D、2 3 4

5、下列关于wait()、signal()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wait()、signal()操作是两个操作,而且都是原语操作
B、wait()、signal()操作中wait()操作可以不用原语方式,而signal()操作必须使用原语操作
C、wait()、signal()操作是一个过程,同一般函数、过程一样,只是执行管理临界区的操作
D、wait()、signal()操作中wait()操作必须使用原语方式,而signal()操作可以不使用原语操作

6、计算机系统中判别是否有外部中断事件发生应是在( )。
A、进程切换时
B、执行完一条指令
C、执行 P 操作后
D、由用户态转入核心态时

7、PCB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下列不属于 PCB 内容的是( )。
A、CPU 控制寄存器内容
B、栈指针
C、进程优先级
D、全局变量

8、下列说法中,( )不是创建进程必须的。
A、建立一个进程的进程表项
B、为进程分配内存
C、为进程分配 CPU
D、子进程共享父进程文件打开句柄

9、下列关于进程控制块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A、进程控制块记录进程的状态及名称等
B、进程控制块位于主存储区内
C、进程控制块对每个进程不止有一个
D、进程控制块的内容、格式及大小可能不同

10、关于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抢占式调度算法
B、有利于 I/O 繁忙型进程
C、常用于分时系统
D、时间片设置较短会增加系统开销

11、有 5 个批处理作业(A,B,C,D,E)于 0 时刻同时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分别为 2,4,6,8,10 分钟,使用时间片轮转法(时间片为 2 分钟)调度,上述作业的 平均周转时间为( )。
A、18 分钟
B、6 分钟
C、14 分钟
D、22 分钟

12、假设有以下进程,每个进程的到达时间和执行时间如下: 进程 到达时间 执行时间 P1 0.0 6 P2 2.0 2 P3 4.0 1 P4 6,0 3 P5 7.0 3 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平均等待时间是( )。
A、2.8
B、3.0
C、3.2
D、3.4

13、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假设有 5 个生产者,5 个消费者,共享容量为 8 的 缓冲空间,则实施互斥访问缓冲空间的信号量初始值为( )。
A、0
B、1
C、5
D、8

14、某系统中有 11 台打印机,N 个进程共享打印机资源,每个进程要求 3 台,系 统不会死锁的 N 的最大值是( )。
A、4
B、5
C、6
D、7

15、为了解决哲学家就餐中的死锁问题,可以按顺时针方向给餐叉连续编号,每 个哲学家就餐前先拿编号低的餐叉,再拿编号高的餐叉,这实际上是破坏了 死锁产生条件中的( )。
A、互斥
B、占有且等待
C、不可抢占(非剥夺)
D、循环等待

16、考虑以下页访问顺序:1, 2, 3, 4, 2, 1, 5, 6, 2, 1, 2, 3, 7, 6, 3, 2, 1, 2, 3, 6。若给定 3 个空白物理页框,采用 LRU 算法,一共产生( )次 缺页中断。
A、12
B、14
C、15
D、16

17、关于内存管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存保护的目的是限制内存的分配
B、若内存为 M、用户数量为 N,则分时系统中每个用户占用 M/N 的内存空间
C、在虚拟内存系统中,只要磁盘空间无限大,进程就能拥有任意大的地址空间
D、实现虚拟内存管理应有相应硬件的支持

18、运行时重定位的缺点是( )。
A、进程无法在内存中移动
B、进程必须连续存储
C、不利于代码共享
D、同一逻辑地址,可能需要多次转换为物理地址

19、若在动态分区中,采用最坏适应分配算法,则空闲分区 ( )。
A、按地址从大到小排列
B、按地址从小到大排列
C、按尺寸从大到小排列
D、按尺寸从小到大排列

20、对于分页系统与分段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页的大小跟具体执行程序有关
B、都属于非连续分配
C、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确定
D、分段技术和分页技术是不能共存在一个系统中的

21、紧凑技术可以解决存储器中( )问题。
A、内部碎片
B、外部碎片
C、访问权限控制
D、访问速度慢

22、某磁盘每条磁道可存储 10MB 数据,转速为 7200rpm,则读取同一磁道连续 3MB 数据的传输时间为( )。
A、2.5ms
B、25ms
C、3.6ms
D、36ms

23、一般来讲,虚拟内存使得程序的运行速度( )。
A、加快
B、不变
C、变慢
D、变得极不稳定

24、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逻辑地址的结构长度为 18 位,其中 11~17 表示页 号,0~10 位表示页内偏移量。若有一个作业的各页依次放入 2、3、7 号物理 块,则逻辑地址 1500 对应的物理地址是( )。
A、5596
B、7644
C、2524
D、3548

25、( ) 的基本含义是指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
A、设备独立性
B、设备共享性
C、可扩展性
D、SPOOLing 技术

26、设备管理的主要程序之一是设备分配程序,当进程请求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 送信息时,设备分配程序分配设备的过程通常是( )。
A、先分配设备,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通道
B、先分配控制器,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通道
C、先分配通道,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控制器
D、先分配通道,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设备

27、在虚拟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若不考虑快表,为获得一条指令或数据,需 要访问 ( )次内存。
A、2
B、3
C、1
D、不确定

28、假定把磁盘上的一个数据块中的信息输入到一个双缓冲区的时间为 T=0.2ms, 将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 M=0.1ms,而 CPU 对数据的处理时间 C=0.1ms,这样系统对每个数据块的平均处理时间为( )。
A、0.1ms
B、0.2ms
C、0.3ms
D、0.4ms

29、设一作业 8:00 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 1 小时,若 10:00 开始执行改作 业,其响应比是( )。
A、1
B、2
C、3
D、4

30、某计算机系统配备了 4 台同型号打印机、1 台扫描仪。请问该系统需在内存 中配置( )个设备驱动程序。
A、2
B、3
C、4
D、5

31、用磁带作为文件存贮介质时,文件只能组织成( )。
A、顺序文件
B、链接文件
C、索引文件
D、目录文件

32、对目录和文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目录是文件
B、文件大小只受磁盘容量的限制
C、目录中可容纳文件的数量只受磁盘容量的限制
D、多级目录结构形成一棵严格的多叉树

33、下列文件物理结构中,适合随机访问且易于扩展的是( )。
A、哈希文件
B、索引文件
C、链式结构文件
D、连续结构文件

34、无结构文件的含义是( )。
A、变长记录的文件
B、索引文件
C、流式文件
D、索引顺序文件

35、进程同步有两种协调方式,它们是( )。
A、进程互斥方式和进程共享方式
B、进程异步方式和进程同步方式
C、进程互斥方式和进程独立方式
D、进程互斥方式和进程同步方式

36、设置当前工作目录的主要用是( )。
A、加快文件的读/写速度
B、加快文件的检索速度
C、节省外存空间
D、节省内存空间

37、某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其主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空),采用最佳适配(Best Fit)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15MB,分配30MB,释放15MB,分配8MB,分配6MB,此时主存中最大空闲分区的大小是( )。
A、7MB
B、9MB
C、10MB
D、15MB

38、用户删除某文件的过程中,操作系统不可能执行的操作是( )。
A、删除文件所在的目录
B、删除与此文件关联的目录项
C、删除与此文件对应的文件控制块
D、释放与此文件关联的内存缓冲区

39、若一个信号量的初值是 5,经过多次 wait()、signal() 操作以后,其值变为-3,则此时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数目是( )。
A、3
B、2
C、1
D、5

40、某文件系统采用混合索引的方式组织元数据,包含 5 个直接块,1 个一次间 接块和 2 个两次间接块,若每个物理块为 4KB,每个地址指针长度为 32 比特, 则本文件系统中可支持的最大文件规模约( )GB。(精确到个位)
A、6
B、7
C、8
D、9

41、fork()执行成功仅返回子进程pid。

42、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43、在一个确定的计算机系统上,只能安装和配置一种操作系统。

44、进程由运行到阻塞是由于正在运行的进程的时间片用完而引起的。

45、如果某记录型信号量的值当前为-3,则新的请求此信号量的进程会轮询信号量的值以判断能否进入临界区。

46、对临界资源应采取互斥访问方式来实现共享。

47、在可变分区分配管理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内存空间,并与相邻区合并,为此修改空闲区说明表,造成空闲分区数减1的情况是:有上邻空闲分区,也有下邻空闲分区

48、进程的优先级是进程调度的重要依据,必须根据进程运行情况动态改变。

49、计算机中所有的共享资源都是临界资源。

50、虚拟存储器是从逻辑上扩充了内存容量,而物理上内存容量并未增加。

51、假设磁头当前位于第105道,正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现有磁道访问请求序列35,45,12,68,110,180,170,195,采用SCAN算法得到的磁道访问序列是 。(填空时各磁道号之间用逗号隔开)

52、现在有三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 。

53、操作系统的四个基本特征为 。

54、操作系统的四个基本功能是 。

55、文件系统实现按名存取主要是通过查找 来实现的。

中国大学操作系统_8

在中国大学操作系统中,第八章主要涉及到了虚拟内存管理。

虚拟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

虚拟内存是一种把磁盘空间视为内存扩展的技术,它可以让程序使用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多的内存空间。虚拟内存把物理内存和磁盘空间分成了固定大小的块,称为页面。当程序需要访问某个页面时,虚拟内存系统会把它从磁盘中加载到物理内存中。

虚拟内存的作用

虚拟内存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内存的扩展,使得程序可以使用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多的内存空间。此外,虚拟内存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虚拟内存的管理

虚拟内存的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页面置换策略
  • 页面调度算法
  • 页面大小
  • 地址映射

页面置换策略

页面置换策略决定了在物理内存不足时,应该将哪些页面从物理内存中置换出去。常用的页面置换策略有FIFO、LRU、LFU等。

页面调度算法

页面调度算法决定了在需要加载某个页面时,应该从磁盘中调度哪些页面。常用的页面调度算法有FIFO、LRU、LFU等。

页面大小

页面大小是指将物理内存和磁盘空间分成的块的大小。页面大小的选择会影响虚拟内存的性能和效率。

地址映射

地址映射是指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过程。常用的地址映射方式有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组相联映射等。

总结

虚拟内存是一种把磁盘空间视为内存扩展的技术,它可以让程序使用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多的内存空间。虚拟内存的管理需要考虑页面置换策略、页面调度算法、页面大小和地址映射等因素。合理的虚拟内存管理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