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_14章节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外贸类考试发布于:2024-06-02 13:40:10ė34924次浏览615条评论

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_14章节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中国微观基础

1、萨卡尔(P.Sarkar)和辛格(W.Singer)对于联合国统计办公室从1970年开始发布的大学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国际1970-1987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节答制成品出口单位价值相对于发达国家每年下降1%左右,18年间累计下降20%左右,学章但出口结构的案慕案调整未能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对包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拉美半工业化国家的课课29个国家或地区1965-1985年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美国,后作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业答制成品贸易条件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对1970-1993年发展中国家制成品贸易条件的中国类似研究显示,36个国家或地区中有23个贸易条件恶化。大学在对66例最不发达国家所做的国际1990-2000年数据观察显示,有51例出现了贸易增长,经济节答但其中模糊贸易效应和恶性贸易效应占60%以上[Henry Veltmeyer(2004)]。学章在全球贸易规模增长的案慕案背后,除了极少数的后起工业国家之外,发达国家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利益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的马太效应。 请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原因?

2、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章单元测验

1、“两优取重、两劣择轻”是比较优势理论中两国之间分工的基本原则,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俄林
C、大卫?休谟
D、大卫?李嘉图

2、如果一个中国工人一天能够生产4单位棉布或2单位空调,而一个韩国工人能够生产3单位棉布或1单位空调,则( )。
A、中国在棉布和空调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韩国没有优势
B、韩国在棉布和空调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国没有优势
C、中国在棉布和空调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韩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中国在棉布和空调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韩国在空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如果一个中国工人一天能够生产4单位棉布或2单位空调,而一个韩国工人能够生产3单位棉布或1单位空调,能够促进中国和韩国进行贸易并能够使双方都受益的国际交换价格是( )。
A、3单位棉布换1单位空调
B、5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C、4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D、3单位棉布换2单位空调

4、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将对贸易的分析从流通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
B、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利的思想
C、解释了世界上绝对先进与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与贸易
D、对供求关系的分析仍存在片面性

5、比较优势理论是对绝对优势理论的拓展,其主要贡献不包括( )
A、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利的思想
B、揭示了国际分工的普遍存在性
C、推动了英国在历史上成为贸易强国
D、论证了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国际分工

6、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衡量比较优势的方法不包括( )。
A、相对生产成本衡量法
B、总产量衡量法
C、机会成本衡量法 
D、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法

7、根据古典贸易理论,各国的贸易政策选择是( )。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既有自由贸易,又有贸易保护 
D、不确定

8、早期重商主义强调总体的贸易顺差和长期的贸易顺差,因此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9、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

10、随着一国专业化分工的实现,该国专业化生产的产品的机会成本将会逐渐下降。

11、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形下,两国能够通过比较优势可以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

12、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只要国家之间生产商品时存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就可以进行国际分工与贸易。

13、运用机会成本进行分析时,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应用于多国模型。

14、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揭示了国际分工的普遍存在性,但其严格的假设前提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

15、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没有绝对优势的落后国家不可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第二单元作业

1、【基本案情】 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依据比较优势生产并且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与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存在大进大出、利润稀薄的贸易现状。例如,中国小家电产能占全球产能80%以上,出口额约占全球的45%。又如,2016年中国小家电出口额342亿美元,但基本以代工为主,出口价格一般为终端市场零售价的1/4左右,有的甚至更低。2016年中国卡客车轮胎对美出口约11亿美元,出口平均单价约130美元,但美国市场的终端销售价格约250美元。从卡客车轮胎的出口价格构成看,成本占比为75%左右,加工费占比20%。再如2016年,中国对美出口羽绒服3.1亿美元。其中,中档羽绒服出口均价约每件40美元,美国市场终端销售价则在200美元左右,出口价是零售价的1/5。高档羽绒服出口均价约每件60美元,美国市场终端销售价约500美元,出口价约是零售价的1/8。中国企业在加工环节的获利约占产品终端售价的1%-2%,获益非常有限,美国进口商是主要受益者。中国企业在加工环节的获利约占产品终端售价的9%左右。 【国际经济问题】 判定我国是否存在比较优势陷阱?如何减缓或防止比较优势陷阱?

2、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三章单元测验

1、率先针对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
A、斯托尔帕
B、里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俄林

2、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3、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它们的( )决定的。
A、国际价格
B、有效使用价值
C、供给和需求
D、国内价值

4、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入的影响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
A、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5、下列( )不属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范畴。
A、H-O理论
B、H-O-S定理
C、S-S定理
D、比较优势理论

6、对里昂惕夫之谜较为典型的解释不包括( )。
A、自然资源
B、贸易壁垒
C、要素密集度逆转
D、汇率因素

7、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增
B、完全竞争
C、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D、两种产品的生产技术相同

8、下列选项( )表明,甲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A、甲国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资本总量80单位
B、甲国的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而乙国的劳动总量只有80个单位
C、甲国的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100个单位,而乙国的劳动总量是8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60个单位
D、甲国的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100个单位,而乙国的劳动总量是6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75个单位

9、中国和美国进行贸易,按照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国应出口( )。
A、服装
B、计算机
C、服装和计算机
D、不确定

10、生产一单位X需要投入1单位资本和10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Y需要5单位资本和1单位劳动,则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1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萨缪尔森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之上拓展而得,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

12、根据H-O-S定理,如果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

13、通过国际分工和交换,每一国家都可消费更多的商品。

14、国际贸易可以增加贸易参与国的经济福利,且不同的利益集团均能从中获利。

15、产品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其生产中所投入要素的跨国流动。

16、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自由贸易可以缩小世界各国之间的收入差距。

思考题

1、

第四章新贸易理论

第四章单元测验

1、单个厂商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中获得生产效率的提高或平均成本的下降属于( )。
A、规模经济
B、内部性经济
C、外部性经济
D、规模不经济

2、在国际贸易中,最具代表性的市场结构是( )。
A、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完全垄断
D、寡头垄断

3、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
A、
B、
C、
D、

4、在产品的创新阶段,产品是( )密集型的,在产品的成熟阶段,产品是( )密集型的。
A、技术、资本
B、技术、劳动
C、资本、劳动
D、劳动、资本

5、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叫( )。
A、产业间贸易
B、产业内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6、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包括( )。
A、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差异
B、绝对优势
C、市场的不完全性
D、规模经济

7、国际贸易中的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有( )。
A、厂商供给的产品是同质的
B、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厂商和消费者
C、长期内,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
D、厂商供给差别产品

8、产品差别包括( )。
A、同一类型产品在品牌上的差别
B、同一类型产品在规格上的差别
C、同一类型产品在商标上的差别
D、同一类型产品在包装上的差别

9、有关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B、生产区位不同
C、制造时间不同
D、包括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

10、波特将一国优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
A、要素导向阶段?
B、投资导向阶段
C、创新导向阶段?
D、富裕导向阶段

11、内部规模经济即通常所言的规模报酬递增。

12、内部规模经济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

13、以外部性经济为基础形成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可以与要素禀赋毫不相干。

14、外部规模经济是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

15、在存在规模经济时,商品的国际价格可能不等于边际成本。

16、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贸易模式具有不确定性。

17、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应为有效竞争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是自身作为一个实体去参与竞争。

18、产业间贸易是同一产业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而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

第五章保护贸易理论

第五章单元测验

1、保护关税论主张以( )措施来保护本国的( )产业。
A、关税、农业
B、非关税、制造
C、关税、制造
D、关税、幼稚

2、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 )问题。
A、获取交换价值
B、发展生产力
C、增加社会财富
D、提高福利水平

3、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一种( )
A、一般保护理论
B、超保护理论
C、战略性贸易理论
D、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4、当一国将所增的出口收入用于国内消费和进口时,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就取决于( )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投资倾向

5、李斯特认为,处于农工阶段的国家应采取的贸易政策是( )。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
C、管理贸易政策
D、超保护贸易政策

6、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保护对象包括( )
A、幼稚工业
B、成熟工业
C、衰落工业
D、以上三项都包括

7、“在国家干预下,实行保护贸易”的主张是( )提出的。
A、李斯特
B、亚当·斯密
C、休谟
D、大卫·李嘉图

8、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
A、保护幼稚工业
B、保护成熟工业
C、保护垄断工业
D、保护衰退工业

9、《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是:( )
A、凯恩斯
B、大卫·李嘉图
C、托马斯·孟
D、威廉·斯塔福

10、强调贸易保护对促进就业有积极作用的是( )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
A、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B、外部经济
C、内部规模经济
D、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

12、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的措施是( )
A、关税
B、配额
C、进口许可
D、产品技术标准

13、李斯特认为,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必须首先实施保护贸易,在此基础上才最终有可能实现自由贸易。

14、幼稚工业保护论主张每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都应该启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来对本国的幼稚产业进行长时期的保护。

15、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表明,一国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将会刺激本国国民收入的成倍增长。

16、在国内投资规模、投资乘数、对外贸易乘数既定时,要增加一国国民收入量就必须扩大出口净增量。

17、幼稚工业理论认为应该设置暂时性关税以使新兴产业在磨练中提高效率。

18、李斯特并不否认自由贸易政策的一般正确性。

19、凯恩斯并非认为贸易顺差越大越好,他只是将贸易顺差作为克服经济萧条的手段。

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_14

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是指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学科。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以发展起来的,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

学科主要内容

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 国际金融理论和政策
  • 国际投资理论和政策
  • 国际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 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贸易法
  • 国际经济发展和规律
  • 国际经济政策评估和优化

国际性学术会议

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是一个国际性学科,中国的大学在国际上也非常活跃。每年都会有许多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在中国举行,这些会议是中国国际经济学领域研究人员了解和交流最新的国际经济学动态的重要平台。

例如:“The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Finance”(中国国际金融学术会议)、“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Macroeconomics”(中国国际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学术会议)等。这些会议不仅让国际间的专家学者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和学术成果,也让中国的学者有机会参与国际性的学术讨论,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国际经济学与全球化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贸合作愈发频繁。因此,国际经济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互相联结,催生了全球经贸体系的形成。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合理发展和公平繁荣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的未来也将会更加光明。未来,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应该继续深化自己的研究内容,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中国大学国际经济学也应该加强与国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借鉴世界先进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水平,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