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职业技能问答发布于:2024-06-02 16:52:27ė69269次浏览668条评论

中国大学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1讲 动物生理学绪论

第1周 动物生理学绪论单元测试

1、中国作业神经调节的大学动物答案答案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年春反应
C、生理适应
D、期末反馈

2、慕课在下列各种情况中,课后属于自身调节的中国作业是
A、当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大学动物答案答案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
B、年春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C、生理血液激素水平维持相对稳定
D、期末全身血压维持相对稳定

3、慕课动物生理学是课后研究
A、动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中国作业科学
B、动物细胞内部变化规律的科学
C、动物体内新陈代谢规律的科学
D、动物细胞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在动物生理机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样的调控方式称为
A、负反馈
B、非自动控制
C、前馈
D、正反馈

5、在反射弧中,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传出神经
B、感受器
C、传入神经
D、中枢
E、效应器

6、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体温调节
B、减压反射
C、血液凝固
D、血糖浓度的调节

7、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
B、血液凝固
C、分娩
D、减压反射

8、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包括
A、新陈代谢
B、兴奋性
C、生殖
D、反应性

9、关于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B、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C、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
D、没有大脑则不能发生反射

10、下列哪些部分是反射弧中的基本环节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
E、神经中枢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作用部位准确
B、反应迅速准确
C、作用广泛而持久
D、反应速度较缓慢

12、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作用缓慢
B、调节作用广泛
C、调节作用持久
D、作用迅速而短暂

13、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有
A、排便
B、射精
C、分娩
D、血液凝固

14、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动物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15、局部体液调节就是自身调节。

16、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唾液腺、胃腺等的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

17、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18、负反馈控制系统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19、正反馈是一个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致使一些生理活动过程快速完成。

20、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2讲 细胞的物质转运与跨膜信号转导

第2周 细胞的物质转运与跨膜信号转导 单元测试

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有饱和现象的原因是
A、膜上载体数量有限
B、离子跨膜梯度小
C、能量供应不足
D、转运速度太慢

2、位于运动终板上的N2型Ach受体属于
A、离子通道型受体
B、酪氨酸激酶受体
C、G蛋白耦联受体
D、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3、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需要膜蛋白的介导
B、顺电化学梯度
C、逆电化学梯度
D、直接消耗ATP

4、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吞和胞吐

5、cAMP作为第二信使,其主要作用是激活
A、蛋白激酶A
B、蛋白激酶C
C、蛋白激酶G
D、腺苷酸环化酶

6、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A、Na+-K+依赖式ATP酶
B、载体蛋白
C、受体蛋白
D、糖蛋白

7、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有
A、速度快
B、离子选择性
C、门控性
D、逆着浓度差

8、钠泵活动的意义包括
A、为细胞代谢反应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B、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C、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
D、维持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9、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特性有
A、间接利用ATP
B、所需能量是离子高浓度势能
C、既可以同向转运物质、也可逆向转运物质
D、不消耗能量

10、可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有
A、cGMP
B、IP3
C、DAG
D、PKA

11、具有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的受体有
A、G蛋白耦联的受体
B、N2型乙酰胆碱受体
C、酪氨酸激酶受体
D、甲状腺素受体

12、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其特点有
A、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
B、有饱和现象
C、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D、有电压依赖性

13、物质主动转运时所需的能量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

14、抑制钠泵的活动,对小肠肠腔中氨基酸的吸收无影响。

15、入胞和出胞主要依靠细胞本身的活动来完成,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16、钠泵的激活主要取决于胞内外Na+、K+的变化。

17、根据转运过程能量提供形式的不同,主动转运主要包含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

18、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

19、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位于细胞膜内测,可将受体和其他膜蛋白耦联起来。

20、根据转运时是否需要膜蛋白的协助,被动转运可分为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

第2周 细胞的物质转运与跨膜信号转导 单元作业

1、什么是钠泵?钠泵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第3讲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

第3讲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 单元测试

1、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
A、具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的阈值
B、时值
C、基强度
D、强度对时间变化率

2、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钾离子平衡电位
B、钠离子平衡电位
C、钾离子平衡电位和钠离子平衡电位之和
D、钾离子平衡电位和钠离子平衡电位之差

3、阈电位是
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B、引起复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C、引起局部电流的临界膜电位值
D、引起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4、关于动作电位特性的正确描述是
A、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而改变
B、动作电位会发生空间总和
C、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D、动作电位会发生时间总和

5、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支的离子基础是
A、Na+内流
B、Na+外流
C、K+内流
D、K+外流

6、刺激的强度阈值是指
A、保持一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B、刺激时间不限,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适刺激强度
C、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适刺激时间
D、用最小刺激强度,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时间

7、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
B、感受器电位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锋电位

8、静息时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维持是由于
A、ATP的作用
B、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
C、静息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
D、钠-钾泵的作用

9、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标志是
A、反射活动
B、神经传导
C、动作 电位
D、肌肉收缩

10、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细胞自律性和兴奋性的共同因素有
A、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水平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D、钠离子通道的性状

11、兴奋性是指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C、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12、神经细胞锋电位的形成机制,正确的是
A、上升支由Na+内流引起
B、下降支由K+外流引起
C、上升支由K+内流引起
D、下降支由Na+外流引起

13、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某些离子在细胞膜内外分布不均匀
B、细胞膜不同状态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C、细胞膜内的正离子总是高于膜外
D、细胞膜内的带负电大分子物质总是高于膜外

14、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不变。

15、活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16、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

17、细胞超极化时兴奋性降低。

18、阈电位就是能够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9、活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

20、阈强度越小,说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越高。

第3讲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 单元作业

1、为何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变化? (从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角度,探讨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产生的机制?)

第4讲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以及肌肉收缩

第4讲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以及肌肉收缩 单元测试

1、骨骼肌肌小节的横管去极化时
A、引起终末池上的钙离子释放通道激活
B、引起L型钙离子通道与终末池结合更紧密
C、引起L型钙离子通道关闭
D、促进横管液的钙离子进入终末池,激活钙离子释放通道

2、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时,其动作电位
A、不发生叠加
B、发生叠加
C、电位幅度加大
D、电位时程延长

3、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5-羟色胺

4、终板电位是
A、局部电位
B、静息电位
C、动作电位
D、阈电位

5、当连续有效刺激的时间间隔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
A、强直收缩
B、一连串单收缩
C、一次单收缩
D、无收缩反应

6、运动神经兴奋时,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并与释放递质的量呈正相关的离子是
A、钙离子
B、钠离子
C、氯离子
D、钾离子

7、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8、神经肌肉接头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胆碱脂酶
B、腺苷酸环化酶
C、磷酸二脂酶
D、ATP酶

9、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是指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10、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有
A、双向传导
B、呈不衰减性传导
C、呈电紧张性传导
D、单向传导

1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包括
A、兴奋由横管传向细胞深处
B、肌浆网的钙泵将钙离子转移到终末池
C、三联管处信息的传递
D、钙离子释放并与肌钙蛋白结合,触发肌丝滑行

12、组成细肌丝的蛋白是
A、肌动蛋白
B、原肌球蛋白
C、肌钙蛋白
D、肌球蛋白

13、关于骨骼肌兴奋与收缩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的产生先于肌肉收缩
B、肌肉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动作电位持续时间
C、肌肉收缩持续时间等于动作电位持续时间
D、动作电位的产生与肌肉收缩同时开始

14、下列关于神经-肌肉接头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突触前膜量子式释放的递质是Ach
B、终板膜上的Ach受体是化学门控通道
C、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性
D、终板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

15、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是Ca2+
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
C、Ca2+与横桥结合
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16、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的传递具有1:1的关系。

17、终板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属于局部电位,以电紧张形式向外传播。

18、骨骼肌收缩时,肌小节内的粗肌丝和细肌丝都缩短。

19、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骨骼肌发生持续收缩。

20、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是肾上腺素。

第5讲血液系统

第5讲 血液系统单元测试

1、在血型检测中,红细胞悬液与B型血的血清混合无凝集现象,而与O型血的血清有凝集现象,则该血型为
A、B型血
B、A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2、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是
A、血清
B、血浆
C、纤维蛋白
D、细胞内液

3、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
A、渗透性脆性
B、可塑性变形
C、机械性脆性
D、悬浮稳定性

4、凝血因子Ⅲ是指
A、组织因子
B、钙离子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5、属于细胞抗凝系统的是
A、网状内皮系统
B、蛋白质C系统
C、肝素
D、丝氨酸酶抑制物

6、红细胞的比容是指
A、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B、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C、红细胞与血浆重量之比
D、红细胞与血浆容积之比

7、ABO血型的分类依据是
A、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类型
C、血清中特异性凝集素的种类
D、血清中的特殊免疫抗体种类

8、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A、KHCO3/ H2CO3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
D、Na2HPO4/NaH2PO4

9、血液的主要功能有
A、维持内环境稳态
B、参与体液调节
C、防御和保护作用
D、营养和运输功能

10、关于血小板叙述正确的有
A、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B、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
C、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D、具有吸附血浆中凝血因子的特性

11、凝血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
A、纤维蛋白的生成
B、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C、凝血酶的生成
D、纤溶酶原的激活

12、可影响动物红细胞数目的因素有
A、生活环境
B、年龄
C、性别
D、生理状态

13、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物质运输的载体
B、组成缓冲对
C、参与免疫反应
D、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14、血液在血管内一般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是
A、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
B、血管内皮细胞完整、光滑
C、纤溶系统的活动
D、血液的不断流动

15、红细胞沉降率越小表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大。

16、所有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血细胞渗出。

17、Rh阴性受血者接受Rh阳性血液后,其血清中就产生了抗Rh抗体,虽当时并不发生凝集反应,但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的输入时,就会发生凝集反应。

18、白细胞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19、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0、血小板数量减少时动物血凝减慢。

第6讲 血液循环

第6讲 血液循环单元测试

1、心输出量是指
A、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B、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D、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2、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3、心室肌的前负荷可用下列哪项指标来表示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B、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C、心室等容收缩期容积
D、平均动脉压

4、血管弹性贮器作用降低时,可引起
A、脉压增大
B、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增强
C、脉压减小
D、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

5、在微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在
A、迂回通路
B、直捷通路
C、动静脉短路
D、通血毛细血管

6、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下列哪项指标
A、心脏每搏输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微循环的毛细血管血压

7、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下列哪项指标
A、外周阻力
B、心脏每搏输出量
C、心率
D、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8、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A、每搏输出量
B、血管外周阻力
C、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D、循环血量

9、关于减压反射的正确叙述有
A、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动脉血压对动脉管壁的机械牵张
B、心迷走神经常处于紧张性活动
C、它的生理意义在于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
D、在安静状态下,动脉血压低于压力感受器的阈值,因此降压反射平时不起作用

10、评定心脏射血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有
A、每搏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每分输出量
D、心指数

11、下列属于心血管局部性体液调节的物质是
A、组织胺
B、激肽
C、前列腺素
D、组织代谢产物

12、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功能
A、使全身微动脉血管强烈收缩
B、可使静脉收缩
C、促使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释放递质
D、增加醛固酮的释放

13、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特点是
A、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
B、小剂量时主要兴奋β2受体而使血管舒张
C、大剂量时主要兴奋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
D、升压作用不如去甲肾上腺素明显

14、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征包括
A、复极化过程复杂
B、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C、复极化过程有一个平台期
D、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15、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16、支配心脏的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在平时无紧张性活动。

17、在心率恒定的条件下,心室的射血量取决于心肌收缩力的强度和速度。

18、一氧化氮可引起血管收缩。

19、循环血量减少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

20、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蒲肯野纤维。

第7讲 呼吸系统

第7讲 呼吸系统单元测试

1、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分压差
B、气体的溶解度
C、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D、气体的分子量

2、P50是指
A、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氧分压
B、氧分压为正常值的50%的氧饱和度
C、氧分压为6.7 kPa(50mmHg)时的氧饱和度
D、二氧化碳分压为6.7 kPa(50mmHg)时的氧饱和度

3、氧与Hb结合可使二氧化碳释放,这一现象称为
A、霍尔丹效应
B、波尔效应
C、鲁特效应
D、减压反射

4、波尔效应是指
A、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
B、氧分压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
C、温度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
D、2,3-DPG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

5、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碳酸氢根
B、二氧化碳
C、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D、碳酸

6、控制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在
A、延髓
B、脊髓
C、脑桥
D、中脑

7、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有效生理刺激是
A、氢离子
B、二氧化碳
C、碳酸氢根
D、碳酸

8、胸内压在吸气末时
A、低于大气压
B、高于大气压
C、低于肺内压
D、高于肺内压

9、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时意味着
A、功能性无效腔增大
B、解剖无效腔增大
C、呼吸膜通透性增高
D、肺弹性阻力增大

10、呼吸的基本节律产生于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丘脑

11、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
A、颈动脉窦
B、颈动脉体
C、主动脉弓
D、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

12、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回缩力
B、肺泡表面张力
C、气道阻力
D、吸气肌收缩

13、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点为
A、在氧分压较高时,可迅速达到较高的饱和状态
B、是可逆的氧合反应
C、受血液中氧分压的影响
D、需要酶的催化

14、下列哪些情况可导致氧离曲线左移
A、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B、温度降低
C、2,3-DPG浓度降低
D、pH降低

15、肺牵张反射包括
A、肺扩张反射
B、肺缩小反射
C、呼吸肌本体感受反射
D、喷嚏反射

16、机体参与呼吸调节的最重要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存在于
A、颈动脉体
B、主动脉体
C、颈动脉窦
D、主动脉弓

17、下列能使气体扩散速率减慢的有
A、通气/血流比值减小
B、肺气肿
C、肺血流减少
D、气体分压差增加

18、肺泡壁与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短有利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9、潮气量是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0、平静呼吸时,呼气是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

21、肺的顺应性越大,说明肺的弹性阻力越小。

22、缺氧刺激对于呼吸中枢产生的直接作用是抑制。

第7讲 呼吸系统单元作业

1、为什么体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而当保持人工脑脊液的pH不变,用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室时却不会引起通气增强?

第8讲 消化与吸收

第8讲 消化与吸收单元测试

1、一般来说,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在胃内排空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糖、蛋白质、脂肪
B、糖、脂肪、蛋白质
C、蛋白质、糖、脂肪
D、脂肪、蛋白质、糖

2、下列物质中能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是
A、盐酸
B、氢氧根离子
C、钠离子
D、内因子

3、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的物质是
A、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B、胃蛋白酶
C、内因子
D、盐酸

4、参与哺乳动物脂肪消化分解的消化液是
A、胰液和胆汁
B、唾液和胰液
C、唾液和胃液
D、胃液和胰液

5、在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中,吸收效率最高的形式是
A、二肽
B、氨基酸
C、多肽
D、完整蛋白质

6、对脂肪和蛋白质均有消化作用的是
A、胰液
B、胃液
C、胆汁
D、唾液

7、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与分泌的作用是
A、抑制胃肠运动及腺体分泌
B、增强胃肠运动,抑制腺体分泌
C、增强胃肠运动及腺体分泌
D、抑制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

8、关于头期胃液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度高,消化力强
B、只有食物直接刺激口腔才能引起
C、只受神经调节
D、分泌机制为非条件反射

9、下列关于胃肠平滑肌慢波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有
A、可控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
B、可使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
C、对平滑肌收缩的节律无影响
D、一定伴有平滑肌收缩

10、小肠的运动形式有
A、紧张性收缩
B、分节运动
C、蠕动
D、集团运动

11、抑制胰液分泌的激素有
A、胰高血糖素
B、生长抑素
C、胰多肽
D、脑啡肽

12、胃酸的主要生理作用有
A、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B、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和消化
C、杀菌作用
D、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E、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

13、胃黏膜中主要的外分泌腺有
A、贲门腺
B、泌酸腺
C、幽门腺
D、勃氏腺

14、关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正确的是
A、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
B、具有紧张性
C、有自发的节律性运动
D、对电刺激很敏感

15、胃的排空是指胃内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6、小肠的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纵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活动。

17、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被吸收。

18、消化道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19、胃液分泌的三个时期中,以胃期的分泌量最大。

20、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能加强小肠的运动。

21、长链脂肪酸和甘油脂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脂,并进一步形成乳糜颗粒进入中央乳糜管。

第9讲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9讲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单元测试

1、间接测热法测量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内
A、释放出的热量
B、释放出的能量
C、所做的功
D、耗氧量及尿氮

2、一般情况下,提供机体所需能量60-70%的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3、呼吸商是
A、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氧摄入量的比值
B、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摄入的氧与呼出的二氧化碳量的比值
C、呼出气与吸入气的比值
D、吸入气与呼出气的比值

4、肌肉收缩时的直接能源是
A、ATP
B、磷酸肌酸
C、葡萄糖
D、脂肪酸

5、基础状态是指
A、室温20℃、清晨空腹、静卧、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状态
B、室温25℃、清晨空腹、静卧、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状态
C、室温25℃、清晨进食、静卧、睡眠而又极其安静状态
D、室温20℃、清晨进食、静卧、睡眠而又极其安静状态

6、动物运动时产热的主要部位是
A、骨骼肌
B、脑
C、皮肤
D、内脏

7、能量代谢是指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的
A、释放
B、转移
C、贮存
D、利用

8、皮肤的散热方式有
A、辐射
B、蒸发
C、对流
D、传导

9、下列选项中,属于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对体温的调节的有
A、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
B、皮肤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
C、出现寒战
D、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产热量

10、基础代谢率是指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率。

11、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12、当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时,机体的散热过程将减弱。

13、当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14、延髓是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

第10讲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第10讲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单元测试

1、原尿和血浆的主要区别是
A、胶体渗透压
B、葡萄糖浓度
C、氯化钠浓度
D、晶体渗透压

2、对肾脏中水的重吸收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在集合管受ADH调节主动重吸收
B、在远端小管受醛固酮调节主动吸收
C、在肾小管各段都是主动重吸收
D、在集合管是被动吸收

3、肾小管对氨基酸重吸收的方式主要是
A、继发性主动转运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简单扩散

4、既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又能被分泌的离子是
A、钾离子
B、钠离子
C、氢离子
D、氯离子

5、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因素是
A、血钠降低、血钾升高
B、肾素分泌减少
C、致密斑兴奋性下降
D、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6、一般生理状态下,维持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7、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是
A、非细胞结构的基膜层
B、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C、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D、各层带正电蛋白质的化学屏障

8、影响尿液浓缩与稀释的主要激素是
A、ADH
B、肾上腺素
C、肾素
D、尿素

9、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ADH分泌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增加
C、交感神经抑制,ADH分泌增加
D、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10、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形成有关的因素有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小囊内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

11、肾脏的生理功能有
A、排泄
B、调节酸碱平衡
C、调节水盐平衡
D、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12、参与尿生成的部位有
A、肾小管和集合管
B、肾小体
C、输尿管
D、肾盂

13、尿生成过程包括
A、肾小球滤过
B、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C、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D、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4、球旁器包括
A、球外系膜细胞
B、致密斑
C、球旁细胞
D、闰细胞

15、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激素有
A、血管紧张素
B、醛固酮
C、甲状旁腺素
D、心房钠尿肽

16、血钾浓度升高或血钠浓度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

17、当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到极限时,尿中则可能会出现葡萄糖。

18、由大肠排出食物残渣的过程属于生理排泄。

19、原尿中的氨基酸几乎可被全部重吸收。

20、循环血量减少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

第10讲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单元作业

1、论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调节内环境稳态中所起的作用。

第11讲 神经系统

第11讲 神经系统单元测试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共同特征是
A、突触前膜均去极化
B、突触后膜均去极化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一样
D、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一样

2、反射活动后发放的结构基础是
A、环状联系
B、聚合式联系
C、辐散式联系
D、连锁式联系

3、动物的基本生命活动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下丘脑
D、丘脑

4、支配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肾上腺素

5、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
A、纤维长度
B、有无髓鞘
C、温度
D、纤维直径

6、突触后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7、神经冲动抵达末稍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依赖的离子是
A、氯离子
B、钙离子
C、镁离子
D、钠离子

8、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

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引起指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调节内脏功能
D、维持觉醒

10、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
A、肌紧张反射
B、屈肌反射
C、对侧伸肌反射
D、翻正反射

11、下列纤维中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有
A、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D、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12、关于植物性神经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副交感兴奋的影响比交感神经局限
B、副交感兴奋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
C、节前纤维的数目大于节后纤维
D、最重要的整合中枢位于延髓

13、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
A、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B、胃肠运动减弱
C、瞳孔扩大
D、血糖升高

1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A、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相对不疲劳性
E、不衰减性

15、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有
A、支持、修复和再生作用
B、绝缘和隔离作用
C、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D、维持离子平衡、调节递质功能

16、交感节后纤维都是肾上腺素能纤维。

17、与交感神经相比,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较长,节后纤维较短。

18、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是骨骼肌运动反射弧的最后传出通路,称为最后公路。

19、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是彼此拮抗的。

20、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产生后发放的主要结构基础。

第12讲 内分泌系统

第12讲 内分泌系统单元测试

1、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
A、视上核和室旁核
B、肾脏
C、促垂体区
D、腺垂体

2、下列由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A、催乳素
B、抗利尿激素
C、催产素
D、胆囊收缩素

3、下列激素中能使血糖升高的脂类激素是
A、皮质醇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4、胰岛中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
A、A细胞
B、B细胞
C、D细胞
D、PP细胞

5、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糖皮质激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旁腺激素

6、在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中,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ACTH
B、TSH
C、GH
D、MSH

7、下列不受腺垂体直接调控分泌的激素是
A、甲状旁腺激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糖皮质激素

8、含氮类激素包括
A、胺类激素
B、肽类激素
C、蛋白质类激素
D、脂类激素

9、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有
A、信使作用
B、特异性
C、高效性
D、供能作用

10、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包括
A、聚碘作用
B、碘的活化
C、酪氨酸碘化和碘化酪氨酸耦联
D、碘的释放

11、肾上腺皮质合成分泌的激素有
A、糖皮质激素
B、盐皮质激素
C、性激素
D、肾上腺素

12、影响糖代谢的激素有
A、甲状腺素
B、胰岛素
C、皮质醇
D、生长素

13、下列关于胰岛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由胰岛β细胞分泌
B、促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C、促使糖原合成
D、促使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14、内分泌系统由机体各内分泌腺及散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15、胰岛素可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16、醛固酮的作用机制可以用“基因表达学说”来解释。

17、甲状腺是唯一能够把合成的激素储存在细胞外的内分泌腺。

18、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控。

19、血钙浓度下降可导致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

20、肾上腺素可使血压升高。

21、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时可导致呆小症。

动物生理学SPOC中期考试

动物生理学SPOC中期考试试卷

1、下列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减压反射
B、排尿
C、血液凝固
D、分娩

2、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3、在下列各种情况中,仅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当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
B、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C、血液激素水平维持相对稳定
D、全身血压维持相对稳定

4、动物生理学是研究
A、动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动物细胞内部变化规律的科学
C、动物体内新陈代谢规律的科学
D、动物细胞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动物体内氧、二氧化碳进出细胞属于
A、单纯扩散
B、入胞或出胞
C、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

6、cAMP作为第二信使,其主要作用是激活
A、蛋白激酶A
B、蛋白激酶C
C、蛋白激酶G
D、腺苷酸环化酶

7、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有饱和现象的原因是
A、膜上载体数量有限
B、离子跨膜梯度小
C、能量供应不足
D、转运速度太慢

8、位于运动终板上的N2型Ach受体属于
A、离子通道型受体
B、酪氨酸激酶受体
C、G蛋白耦联受体
D、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9、刺激的强度阈值是指
A、保持一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B、刺激时间不限,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适刺激强度
C、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适刺激时间
D、用最小刺激强度,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时间

10、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支的离子基础是
A、钠离子内流
B、钠离子外流
C、钾离子内流
D、钾离子外流

11、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钾离子平衡电位
B、钠离子平衡电位
C、钾离子平衡电位和钠离子平衡电位之和
D、钾离子平衡电位和钠离子平衡电位之差

12、关于动作电位特性的正确描述是
A、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而改变
B、动作电位会发生空间总和
C、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D、动作电位会发生时间总和

13、运动神经兴奋时,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并与释放递质的量呈正相关的离子是
A、钙离子
B、钠离子
C、氯离子
D、钾离子

14、骨骼肌肌小节的横管去极化时
A、引起终末池上的钙离子释放通道激活
B、引起L型钙离子通道与终末池结合更紧密
C、引起L型钙离子通道关闭
D、促进横管液的钙离子进入终末池,激活钙离子释放通道

15、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时,其动作电位
A、不发生叠加
B、发生叠加
C、电位幅度加大
D、电位时程延长

16、终板电位是
A、局部电位
B、跨膜电位
C、动作电位
D、阈电位

17、凝血因子IV是指
A、钙离子
B、组织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18、红细胞的比容是指
A、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B、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C、红细胞与血管容积之比
D、红细胞与血浆容积之比

19、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
A、渗透性脆性
B、可塑性变形
C、机械性脆性
D、悬浮稳定性

20、凝血因子Ⅲ是指
A、组织因子
B、钙离子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21、属于细胞抗凝系统的是
A、网状内皮系统
B、蛋白质C系统
C、肝素
D、丝氨酸酶抑制物

22、某人的红细胞悬液与B型血的血清混合无凝集现象,而与O型血的血清有凝集现象,则此人的血型为
A、B型血
B、A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23、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24、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下列哪项指标
A、心脏每搏输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微循环的毛细血管血压

25、在微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在
A、迂回通路
B、直捷通路
C、动静脉短路
D、通血毛细血管

26、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

27、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A、载体蛋白
B、受体蛋白
C、Na+-K+依赖式ATP酶
D、糖蛋白

28、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29、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包括
A、新陈代谢
B、兴奋性
C、生殖
D、反应性

30、关于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B、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C、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
D、没有大脑则不能发生反射

31、下列哪些部分是反射弧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

3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作用部位准确
B、反应迅速准确
C、作用广泛而持久
D、反应速度较缓慢

33、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作用缓慢
B、调节作用广泛
C、调节作用持久
D、作用迅速而短暂

34、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有
A、速度快
B、离子选择性
C、门控性
D、逆着浓度差

35、钠泵活动的意义包括
A、为细胞代谢反应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B、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C、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
D、维持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36、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特性有
A、间接利用ATP
B、所需能量是离子高浓度势能
C、既可以同向转运物质、也可逆向转运物质
D、不消耗能量

37、可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有
A、cGMP
B、IP3
C、DAG
D、PKA

38、具有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的受体有
A、G蛋白耦联受体
B、N2型乙酰胆碱受体
C、酪氨酸激酶受体
D、甲状腺素受体

39、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某些离子在细胞膜内外分布不均匀
B、细胞膜不同状态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C、细胞膜内的正离子总是高于膜外
D、细胞膜内的带负电大分子物质总是高于膜外

40、兴奋性是指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C、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41、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细胞自律性和兴奋性的共同因素有
A、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水平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D、钠离子通道的状态

42、关于神经细胞锋电位的形成机制,正确的是
A、上升支由钠离子内流引起
B、下降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
C、上升支由钾离子内流引起
D、下降支由钠离子外流引起

43、组成细肌丝的蛋白是
A、肌动蛋白
B、原肌球蛋白
C、肌钙蛋白
D、肌球蛋白

44、关于骨骼肌兴奋与收缩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的产生先于肌肉收缩出现
B、肌肉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动作电位持续时间
C、强直收缩时,肌肉收缩可以融合,动作电位不融合
D、动作电位的产生与肌肉收缩同时开始

45、下列关于神经-肌肉接头的叙述,正确的有
A、突触前膜量子式释放的递质是ACh
B、终板膜上的Ach受体属于化学门控通道
C、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性
D、终板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

46、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有
A、双向传导
B、呈不衰减性传导
C、呈电紧张性传导
D、单向传导

47、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包括
A、兴奋由横管传向细胞深处
B、肌浆网的钙泵将钙离子转移到终末池
C、三联管处信息的传递
D、钙离子释放并与肌钙蛋白结合,触发肌丝滑行

48、可影响动物红细胞数目的因素有
A、动物生活环境
B、动物年龄
C、动物性别
D、动物生理状态

49、血浆蛋白的功能包括
A、物质运输的载体
B、参与体液调节
C、参与免疫反应
D、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50、血液的主要功能有
A、维持内环境稳态
B、参与体液调节
C、防御和保护作用
D、营养和运输功能

51、关于血小板叙述正确的有
A、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B、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
C、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D、具有吸附血浆中凝血因子的特性

52、凝血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
A、纤维蛋白的生成
B、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C、凝血酶的生成
D、纤溶酶原的激活

53、下列属于心血管局部性体液调节物的有
A、组织胺
B、激肽
C、前列腺素
D、组织代谢产物

54、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功能
A、使全身微动脉血管强烈收缩
B、可使静脉收缩
C、促使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释放递质
D、增加醛固酮的释放

55、评定心脏泵血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有
A、每搏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每分输出量
D、心指数

56、关于减压反射的正确叙述有
A、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动脉血压对动脉管壁的机械牵张
B、心迷走神经常处于紧张性活动
C、它的生理意义在于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
D、在安静状态下,动脉血压低于压力感受器的阈值,因此降压反射平时不起作用

57、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A、每搏输出量
B、血管外周阻力
C、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D、循环血量

58、局部体液调节就是自身调节。

59、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唾液腺、胃腺等的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

60、抑制钠泵的活动,对肠(或肾小管)腔中营养物质的转运没有影响。

61、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

62、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细胞任何变化。

63、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的传递具有1:1的关系。

64、终板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属于局部电位,以电紧张形式向外传播。

65、红细胞沉降率越小表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大。

66、所有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血细胞渗出。

67、支配心脏的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在平时无紧张性活动。

68、NO可引起血管收缩。

69、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

70、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是肾上腺素。

第13讲 生殖与泌乳

第13讲 生殖与泌乳单元测试

1、睾丸间质细胞的生理功能是
A、产生雄激素
B、支持和营养生精细胞
C、产生精子
D、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

2、正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精子与卵子相遇而受精的部位是
A、输卵管壶腹部
B、输卵管伞部
C、输卵管漏斗部
D、子宫底部

3、精原细胞或卵母细胞分化为精子或卵子要经历
A、两次减数分裂
B、一次有丝分裂
C、两次有丝分裂
D、一次减数分裂

4、雄性哺乳动物能产生精子的部位是
A、曲细精管
B、精囊
C、间质细胞
D、输精管

5、哺乳动物精子最终成熟的部位是
A、附睾
B、直细精管
C、支持细胞
D、曲细精管

6、睾丸中分泌睾酮的细胞是
A、间质细胞
B、上皮细胞
C、精原细胞
D、支持细胞

7、下列可分泌雄激素的细胞有
A、睾丸间质细胞
B、卵巢内膜细胞
C、睾丸支持细胞
D、附睾细胞

8、雌激素的生理作用有
A、促进卵泡发育
B、促进子宫发育与内膜增生
C、维持性行为
D、促进副性征的发育

9、关于睾酮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精子的生长发育
B、促进附性器官的发育
C、促进副性征的出现
D、促进破骨作用

10、卵巢分泌的激素有
A、雌激素
B、孕激素
C、少量雄激素
D、肾素

11、孕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促进子宫内膜增生、抑制子宫收缩
B、促进乳腺发育
C、抑制排卵
D、对下丘脑GnRH的分泌发生负反馈调控

12、妊娠从受精开始,包括的生理过程有
A、卵裂
B、着床
C、胎盘形成
D、胎儿发育

13、性成熟期是性的基本成熟阶段,但动物还不具备繁殖能力。

14、胎盘能产生多种维持妊娠的激素,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15、随着卵泡发育成熟,卵母细胞也同时成熟。

16、参与排卵过程的主要激素是LH。

17、胎儿主要通过胎盘从母体摄取营养物质。

18、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黄体分泌的孕酮参与调节乳腺的发育。

19、母畜在分娩期或分娩后最初几天内分泌的乳称为初乳。

20、胚胎在雌性动物子宫内生长发育的过程称为妊娠。

动物生理学SPOC期末考试

动物生理学SPOC期末考试试卷

1、在动物生理机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种调控方式称为
A、负反馈
B、非自动控制
C、前馈
D、正反馈

2、下列物质中能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是
A、盐酸
B、氢氧根离子
C、钠离子
D、内因子

3、在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中,吸收效率最高的形式是
A、二肽
B、氨基酸
C、多肽
D、完整蛋白质

4、既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又能被分泌的离子是
A、钾离子
B、钠离子
C、氢离子
D、氯离子

5、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因素是
A、血钠降低、血钾升高
B、肾素分泌减少
C、致密斑兴奋性下降
D、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6、下列激素中,由腺垂体分泌的是
A、催乳素
B、抗利尿激素
C、催产素
D、胆囊收缩素

7、在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中,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ACTH
B、TSH
C、GH
D、MSH

8、阈电位是
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B、引起复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C、引起局部电流的临界膜电位值
D、引起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9、关于动作电位特性的正确描述是
A、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而改变
B、动作电位会发生空间总和
C、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D、动作电位会发生时间总和

10、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
A、渗透性脆性
B、可塑性变形
C、机械性脆性
D、悬浮稳定性

11、心输出量是指
A、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B、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D、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12、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13、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A、KHCO3/ H2CO3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
D、Na2HPO4/NaH2PO4

14、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胰液
B、胃液
C、胆汁
D、唾液

15、一般生理状态下,维持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16、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K+
C、Ca2+
D、Cl-

17、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ADH分泌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增加
C、交感神经抑制, ADH分泌增加
D、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18、支配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肾上腺素

19、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20、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素

21、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回缩力
B、肺泡表面张力
C、气道阻力
D、吸气肌收缩

22、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
A、大脑皮质
B、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C、神经垂体中脑上丘
D、中脑上丘

23、每搏输出量增大,其它因素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小

24、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将出现
A、去大脑僵直
B、脊髓休克
C、上肢肌紧张下降
D、下肢肌紧张下降

25、幼儿期生长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D、尿崩症

26、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C、分娩
D、血液凝固

27、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产生神经冲动
D、产生动作电位

28、近代生理学对兴奋性更准确的定义为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9、神经肌肉接头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脂酶
B、ATP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胆碱脂酶

30、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A、载体蛋白
B、受体蛋白
C、Na+-K+依赖式ATP酶
D、糖蛋白

31、房室瓣开放见于
A、等容收缩期末
B、心室收缩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舒张期末

32、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
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心肌有自动节律性

33、对血管内外水平衡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总渗透压
D、血红蛋白含量

34、产生的主要器官是
A、骨髓
B、肺
C、肾
D、肝

35、心率过快时,缩短最明显的是
A、心房收缩期
B、心房舒张期
C、心室收缩期
D、心室舒张期

36、胸膜腔内的压力等于
A、大气压+肺内压
B、大气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肺回缩力
D、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37、内呼吸是指
A、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D、肺换气以后的呼吸环节

38、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的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
C、回肠
D、结肠

39、醛固酮促进Na+重吸收和K+分泌的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40、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糖皮质激素
C、胰高血糖素
D、甲状旁腺激素

41、神经冲动抵达末稍时,可引起递质释放的离子是
A、Cl-
B、Ca2+
C、Mg2+
D、Na+

42、保持身体平衡和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活动是
A、屈肌反射
B、肌紧张反射
C、对侧伸肌反射
D、腱反射

43、摄食中枢位于
A、延髓
B、中脑
C、脊髓
D、下丘脑

44、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多巴胺

45、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46、生命的基本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下丘脑
D、大脑皮层

47、小肠的运动形式有
A、紧张性收缩
B、分节运动
C、蠕动
D、集团运动

48、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包括
A、聚碘作用
B、碘的活化
C、酪氨酸碘化和碘化酪氨酸耦联
D、碘的释放

49、钠泵活动的意义包括
A、为细胞代谢反应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B、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C、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
D、维持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50、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包括
A、兴奋由横管传向细胞深处
B、肌浆网的钙泵将钙离子转移到终末池
C、三联管处信息的传递
D、钙离子释放并与肌钙蛋白结合,触发肌丝滑行

51、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细胞自律性和兴奋性的共同因素有
A、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水平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D、钠离子通道的性状

52、凝血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
A、纤维蛋白的生成
B、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C、凝血酶的生成
D、纤溶酶原的激活

53、评定心脏射血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有
A、每搏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每分输出量
D、心指数

54、关于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B、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C、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
D、没有大脑则不能发生反射

55、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A、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相对不疲劳性
E、不衰减性

56、下列属于心血管局部性体液调节的物质有
A、组织胺
B、激肽
C、前列腺素
D、组织代谢产物

57、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功能有
A、使全身微动脉血管强烈收缩
B、可使静脉收缩
C、促使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释放递质
D、增加醛固酮的释放

58、下列能使气体扩散速率减慢的因素有
A、通气/血流比值减小
B、肺气肿
C、肺血流减少
D、气体分压差增加

59、下列生理现象中,属于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对体温调节的有
A、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
B、皮肤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
C、出现寒战
D、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产热量

60、肾脏的生理功能有
A、排泄
B、调节酸碱平衡
C、调节水盐平衡
D、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61、参与尿生成的部位有
A、肾小管和集合管
B、肾小体
C、输尿管
D、肾盂

62、尿生成过程包括
A、肾小球滤过
B、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C、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D、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63、球旁器包括
A、球外系膜细胞
B、致密斑
C、球旁细胞
D、闰细胞

64、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激素有
A、血管紧张素
B、醛固酮
C、甲状旁腺素
D、心房钠尿肽

65、下列对支配心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描述,正确的有
A、释放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
B、兴奋时使心率加快
C、兴奋时使心肌传导速度加快
D、兴奋时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66、关于胰岛素叙述正确的有
A、由胰岛B细胞分泌
B、促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C、促使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D、抑制糖原合成

67、血小板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
A、在止血过程中起作用
B、在凝血过程中起作用
C、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维持正常的血浆晶体渗透压

68、卵巢分泌的激素有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肾素

69、孕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促进子宫内膜增生、抑制子宫收缩
B、促进乳腺发育
C、抑制排卵
D、对下丘脑GnRH的分泌发生正反馈调控

70、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有
A、支持、修复和再生作用
B、绝缘和隔离作用
C、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D、维持离子平衡、调节递质功能

71、下列因素中,能导致氧离曲线右移的有
A、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B、温度升高
C、2,3-DPG浓度升高
D、pH升高

72、下列关于髓袢对物质的重吸收的描述,正确的有
A、髓袢降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低
B、髓袢降支对水的通透性较好
C、髓袢升支可主动重吸收钠离子
D、髓袢降支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很高

73、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特点包括
A、单向传递
B、有时间延搁
C、需要化学递质参与
D、易受环境变化或药物的影响

74、关于特异

学习通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

随着物质文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动物生理学就是研究动物身体机能的科学。学习通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是一门介绍动物生理学的在线课程,该课程由国内一流的高校——北京大学医学部提供。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同时掌握动物的生理特征、体内调节机制、代谢及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内容

该课程主要包括生理学概论、神经生理学、内分泌学、代谢学、运动生理学等模块。课程以讲解理论为主,同时也会穿插实验操作和案例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知识。

生理学概论

生理学概论是该课程的第一个模块,主要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将学习细胞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代谢过程。此外,课程中还会介绍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分布,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基本构成。

神经生理学

神经生理学是该课程的第二个模块,主要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探讨神经元的信号传递和神经调节机制。学生将学习神经元的兴奋性、动作电位和神经递质等基础知识,并了解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此外,课程中还会介绍感知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器官的生理特征及其调节机制。

内分泌学

内分泌学是该课程的第三个模块,主要介绍内分泌腺和激素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学生将学习不同内分泌腺的分泌机制、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并了解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代谢学

代谢学是该课程的第四个模块,主要介绍代谢的基本概念和代谢途径。学生将学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和调节机制,并了解体内能量平衡的维持和调节。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该课程的第五个模块,主要介绍运动的生理基础和调节机制。学生将学习运动的能量代谢、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运动对心血管、呼吸等系统的影响。此外,课程中还会介绍运动训练对身体的影响和保健作用。

学习方式

学习通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课程设置了视频讲解、阅读材料、实验操作、在线测试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既能够听讲解、学习知识,又能够参与实验操作、测试己学成果。

视频讲解

课程中的视频讲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每个模块设置了多个视频讲解,讲解内容通俗易懂,涵盖了本模块的所有知识点。

阅读材料

课程中的阅读材料主要是论文和书籍章节,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深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阅读材料,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实验操作

学习通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课程设置了多个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课程中的实验操作分为虚拟实验和线下实验两种形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

在线测试

在线测试是学生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课程中设置了课后测试和章节测试,学生可以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及时掌握知识点和提高学习成果。

学习体会

学习通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动物生理学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动物的生理特征和调节机制,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学习通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课程有以下几个优点:

  • 课程内容丰富、系统,覆盖了动物生理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学的知识。
  • 课程设置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时间,提高学习自由度。
  • 课程设置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 课程设置在线测试,帮助学生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总的来说,学习通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是一门非常优秀的在线生理学课程,对于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和对生理学有兴趣的人来说,是一门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中国大学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

中国大学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是中国大学在线教育平台开设的一门精品网络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着重探讨了动物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涵盖了动物神经、内分泌、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多个方面。

课程设置

本课程共分为12个章节,每章节包含若干个单元。

  • 第一章:绪论
  • 第二章:细胞膜和膜运输
  • 第三章:细胞能量代谢
  • 第四章:神经生理学
  • 第五章:内分泌学
  • 第六章:心血管生理学
  • 第七章:呼吸生理学
  • 第八章:消化生理学
  • 第九章:营养代谢
  • 第十章:生殖生理学
  • 第十一章:免疫生物学
  • 第十二章:运动生理学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

  • 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 动物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 动物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 动物生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在线自学和在线交互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通过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件、完成在线习题、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互动、讨论和提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

教学资源

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

  • 视频课程
  • PPT课件
  • 教材阅读
  • 在线习题和测试
  • 在线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和利用。

学习评估

本课程的学习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在线习题和测试(占比30%)
  • 期末论文或项目报告(占比40%)
  •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占比30%)

通过以上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总结

中国大学2020年春动物生理学A(SPOC)是一门优秀的网络课程,涵盖了动物生理学的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动物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动物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