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交通流理论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分类: 外贸类考试发布于:2024-06-02 13:22:54ė95641次浏览605条评论

超星交通流理论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第一讲 交通流理论概论

第一讲 单元测试

1、超星交通流创始阶段代表性的交通成果包括
A、元胞自动机模型
B、流理论期交通流密度与速度的末答关系模型
C、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D、案学基于车联网的习通微观车辆跟驰模型

2、交通流现象包括
A、题目瓶颈交通拥挤
B、答案通行能力下降现象
C、超星高速跟驰现象
D、交通车辆的流理论期跟驰与换道

3、交通流理论的末答研究内容中主要包括下面那些部分
A、超微观交通流模型
B、案学宏观交通流模型
C、习通交通运行与影响模型
D、题目路段动态交通流模型

第二讲 交通流检测技术及基本参数

第二讲 单元测试

1、交通信息检测器主要包括那些类型
A、移动式交通检测
B、定点式交通检测器
C、龙门架式交通检测器
D、空间式交通检测器

2、可以检测交通流量信息的检测器有那些
A、基于GPS的浮动车检测器
B、环形线圈检测器
C、无人机交通检测器
D、微波交通信息检测器

3、视频交通信息检测器可以检测的信息有那些
A、交通流量
B、交通密度
C、空间平均速度
D、车头时距

4、微观交通参数包括哪些
A、车头时距
B、道路时间占有率
C、车头间距
D、道路空间占有率

5、交通速度可以作为判断交通拥堵的参数

6、定点式检测器可以直接检测交通密度数据

7、平均车头时距的倒数等于交通流量

8、交通流的空间平均速度和时间平均速度是相等的

第三讲 交通流基本关系模型

第三讲 单元测试

1、格林希尔治(Green Shields)线性密度与速度模型适用于什么交通状况下
A、交通流密度较小
B、交通流密度较大
C、交通流密度适中
D、所有交通密度

2、已知交通流量与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是q=100*k*(1-k/120),其道路通行容量是多少
A、1000veh/h
B、1200veh/h
C、2400veh/h
D、3000veh/h

3、交通流基本关系包括
A、流量与密度关系
B、流量与速度关系
C、速度与密度关系
D、流量、密度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交通流量与密度关系可以反映那些交通特征量
A、时间平均速度
B、拥挤密度
C、道路通行能力
D、车头时距

5、交通流基本关系图与时间没有关系

第四讲 交通流特性的统计分布

第四讲 单元测试

1、交通流参数的离散型分布包括
A、爱尔朗分布
B、负指数分布
C、泊松分布
D、负二项分布

2、车头时距的连续性分布函数包括
A、负指数分布
B、二项分布
C、移位负指数分布
D、爱尔朗分布

3、一个信号灯路口进口道,每分钟最多通过10辆车,如果,某个小时内到达该进口道的车辆数是600辆,该时间段内到达的车辆全部都可以通过该路口

4、一个单行道上,如果,车头时距超过10秒,行人就可以通过该道路, 在某个小时该道路的车流量是600辆,行人在这个时间段内一定不可能通过这个道路。

第五讲 超微观交通流模型

第五讲 单元测试

1、交通流超微观模型主要是那几个方面相互影响
A、驾驶员
B、道路环境
C、天气
D、车辆

2、驾驶员的驾驶过程主要是包括那几个阶段
A、感知阶段
B、判断阶段
C、刺激阶段
D、动作阶段

3、驾驶任务主要分为那几个层次
A、控制层次
B、引导层次
C、导驶层次
D、发展层次

4、驾驶员的离散驾驶模型主要包括几个部分
A、感觉-反应时间模型
B、智能控制模型
C、移动模型
D、优化分配模型

第六讲 微观交通流模型

第六讲 单元测试

1、微观交通模型的宏观基准分析主要是对比那些内容
A、微观模型反应的宏观交通流基本关系函数是否与实际数据一致
B、交通流速度数据是否与实际速度数据一致
C、交通流密度数据是否与实际密度一致
D、交通流微观参数是否与实际检测微观参数一致

2、微观交通流模型主要的完成的任务包括
A、战略层面,路径选择模型
B、工作层面:转弯模型
C、策略层面:超车、车道变换模型
D、运行层面:跟驰模型和插空模型

3、微观交通流模型包括那些分类
A、刺激-反应模型
B、安全距离模型
C、心理-生理模型
D、步行跟进模型

4、车辆的跟驰状态包括那些特性
A、制约性
B、延迟性
C、跳跃性
D、传递性

5、线性跟驰模型基本假设包括人如下那些内容
A、道路平直,允许超车
B、当前方车辆较远时,车辆自由行驶
C、当车头时距(或车头间距)小于一定阈值时,车辆之间处于跟驰状态
D、在跟驰行驶时,后车根据前方车辆的运行来调整本车的运动状

6、一般认为车辆间的车头时距(或者车头间距)小于临界值(5S或者125米)等于5s时,后车就处于跟驰状态。

7、线性跟驰模型模拟的是自由流行驶状态下的车队行驶特性。

8、交通流系统是稳定时,小扰动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缩小并消失或最终 控制在一定的小范围内,使得系统中的车辆仍然能够畅通。

9、线性跟驰模型包括局部稳定性和渐进稳定性等两种类型。

10、局部稳定的跟驰系统一定是渐进稳定的。

第七讲 交通流波动与交通波模型

第七讲 单元测试

1、交通流的运动波波速可以表示为
A、速度对密度的导数
B、流量对密度的导数
C、流量对速度的导数
D、密度对流量的导数

2、自由流速度是100km/h,拥挤密度是200veh/km,流量与密度关系Q(k)=100(1-k/200)k。一个路段长度是120公里,其中在初始时刻0-20km之内的密度是30veh/km,20-120km之间的密度是20veh/km. 在t=0.5h,x=45km,密度数值是多少?
A、40veh/km
B、30veh/km
C、20veh/km
D、10veh/km

3、两种交通流量状态形成的交通震荡波的计算公式
A、uw=(q1-q2)/(k2-k1)
B、uw=(q2-q1)/(k2-k1)
C、uw=(q2-q1)/(u2-u1)
D、uw=(u2-u1)/(k2-k1)

4、设车流的密度与速度关系为 u=88-k,一列车头间距为20m的车队向某一交叉口驶去,已知该交叉口的红灯时间为50s,该交叉口的最大排队车辆数。
A、65辆
B、53辆
C、79辆
D、61辆

5、道路上的车流量为720辆/h,车速为60 km/h,今有一辆超限汽车以30km/h的速度进入交通流并行驶5km后离去,由于无法超车,就在该超限车后形成一低速车队,密度为40辆/km,该超限车离去后,受到拥挤低速车队以车速50km/h,密度为25辆/km的车流疏散,最大排队长度是多少?
A、1.82km
B、2.14km
C、3.21km
D、1.98km

考试

考试

1、无人机交通信息检测器可以检测如下那些交流信息
A、交通流量
B、交通密度
C、时间平均速度
D、车头时距

2、百度、高德、滴滴等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路网交通信息服务,主要使用的检测器是些类型
A、移动式检测器
B、定点式检测器
C、空间式检测器
D、无人机式检测

3、格林希尔治(Green Shields)线性密度与速度模型适用于什么交通状况下
A、交通流密度较小
B、交通流密度较大
C、交通流密度适中
D、所有交通密度

4、已知交通流量与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是q=100*k*(1-k/160),其道路最大拥挤密度是多少
A、120veh/km
B、100veh/km
C、160veh/km
D、200veh/km

5、离散型泊松分布适用于什么交通状况
A、交通量拥挤状况
B、交通量不大,自由交通流,车辆随机到达
C、不同类型的交通状况
D、交通流波动大

6、根据观测样本计算交通流参数分布的简单检验方法下面那个描述是正确的
A、观测样本的平均值/方差小于1,观测样本分布服从二项分布
B、观测样本的平均值/方差约等于1,观测样本分布服从二项分布
C、观测样本的平均值/方差大于1,观测样本分布服从二项分布
D、观测样本的平均值/方差小于1,观测样本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

7、车头时距的连续性分布函数不包括
A、负指数分布
B、二项分布
C、移位负指数分布
D、爱尔朗分布

8、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刺激-观测-动作
B、感觉-反应-动作
C、感觉-观测-思考
D、观测-反应-动作

9、微观交通模型的宏观基准分析主要是对比那些内容
A、交通流速度数据是否与实际速度数据一致
B、交通流密度数据是否与实际密度一致
C、交通流微观参数是否与实际检测微观参数一致
D、微观模型反应的宏观交通流基本关系函数是否与实际数据一致

10、车辆跟驰状态的基本特征包括如下
A、约束性,延迟性,传递性
B、制约性,跳跃性,传递性
C、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
D、制约性,延迟性,一致性

11、下面那些模型是属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A、元胞传输模型CTM
B、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C、交通规划模型
D、心理-生理模型

12、自由流速度是100km/h,拥挤密度是200veh/km,流量与密度关系Q(k)=100(1-k/200)k。一个路段长度是120公里,其中在初始时刻0-20km之内的密度是20veh/km,20-120km之间的密度是10veh/km. 在t=0.5h,x=45km,密度数值是多少
A、40veh/km
B、30veh/km
C、20veh/km
D、10veh/km

13、宏观连续流数值解法的稳定要求
A、Δx/Δt小于自由流速度
B、Δx/Δt大于自由流速度
C、Δx/Δt等于自由流速度
D、Δx/Δt不作任何约束

14、上游和下游交通状态分别是 Q1=1000,u1=50,K1=20, Q2=1200,u2=12,K2=100,上下游车流形成的交通波波速等于
A、4 km/h
B、3 km/h
C、1.5km/h
D、2.5 km/h

15、道路上的车流量为720辆/h,车速为60 km/h,今有一辆超限汽车以30km/h的速度进入交通流并行驶5km后离去,由于无法超车,就在该超限车后形成一低速车队,密度为40辆/km,该超限车离去后,受到拥挤低速车队以车速50km/h,密度为25辆/km的车流疏散,最大排队车辆数是多少?
A、70veh
B、76veh
C、86veh
D、92veh

16、交通流模型的建立过程都需要依赖对实际交通现象的大量观测和深入分析, 其应用阶段也都需要依赖实际交通数据来辨识各种模型参数,而对交通流现象的发现及其合理解释是交通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17、交通流空间平均速度和时间平均速度是相等的

18、使用环形线圈交通检测器可以直接测量断面的交通密度数据

19、交通流密度、速度和流量都是随机变量

20、交通流基本关系图与时间及空间没有关系,通过这些相关数据图建立的模型也称为平衡态模型或者稳态模型。

21、一个信号灯路口进口道,每分钟最多通过10辆车,如果,某个小时内到达该进口道的车辆数是600辆,该时间段内到达的车辆一定全部都可以通过。

22、驾驶员模型的输入主要是周边环境和车辆反馈。

23、对静态交通标志的有效视认时间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字类型、数量、信息顺序等。

24、离散驾驶模型中移动时间长度与感觉—反应时间是直接相关的

25、线性跟驰模型模拟自由流行驶状态下的车队行驶特性

26、线性跟驰模型中的渐进不稳定的系统,一定是局部不稳定的。

27、宏观交通流模型就是将路上的车辆看成一维可压缩流体,而不是一个一个车辆,进而分析车流状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状况。

28、宏观连续流交通流模型仿真程序的计算量是大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29、交通波的波速大于0,表明波面的运动方向与交通流的运动方向相同

30、高阶动态交流模型可以描述更加复杂的交通现象,因此,实际使用时一定优于一阶动态交通流模型

期末考试

考试

1、无人机交通信息检测器可以检测如下那些交流信息
A、交通流量
B、交通密度
C、时间平均速度
D、车头时距

2、百度、高德、滴滴等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路网交通信息服务,主要使用的检测器是些类型
A、移动式检测器
B、定点式检测器
C、空间式检测器
D、无人机式检测

3、格林希尔治(Green Shields)线性密度与速度模型适用于什么交通状况下
A、交通流密度较小
B、交通流密度较大
C、交通流密度适中
D、所有交通密度

4、已知交通流量与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是q=100*k*(1-k/160),其道路最大拥挤密度是多少?
A、120veh/km
B、100veh/km
C、160veh/km
D、200veh/km

5、离散型泊松分布适用于什么交通状况
A、交通量拥挤状况
B、交通量不大,自由交通流,车辆随机到达
C、不同类型的交通状况
D、交通流波动大

6、根据观测样本计算交通流参数分布的简单检验方法下面那个描述是正确的
A、观测样本的平均值/方差小于1,观测样本分布服从二项分布
B、观测样本的平均值/方差约等于1,观测样本分布服从二项分布
C、观测样本的平均值/方差大于1,观测样本分布服从二项分布
D、观测样本的平均值/方差小于1,观测样本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

7、车头时距的连续性分布函数不包括
A、负指数分布
B、二项分布
C、移位负指数分布
D、爱尔朗分布

8、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刺激-观测-动作
B、感觉-反应-动作
C、感觉-观测-思考
D、观测-反应-动作

9、微观交通模型的宏观基准分析主要是对比那些内容
A、交通流速度数据是否与实际速度数据一致
B、交通流密度数据是否与实际密度一致
C、交通流微观参数是否与实际检测微观参数一致
D、微观模型反应的宏观交通流基本关系函数是否与实际数据一致

10、车辆跟驰状态的基本特征包括如下
A、约束性,延迟性,传递性
B、制约性,跳跃性,传递性
C、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
D、制约性,延迟性,一致性

11、下面那些模型是属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A、元胞传输模型CTM
B、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C、交通规划模型
D、心理-生理模型

12、自由流速度是100km/h,拥挤密度是200veh/km,流量与密度关系Q(k)=100(1-k/200)k。一个路段长度是120公里,其中在初始时刻0-20km之内的密度是20veh/km,20-120km之间的密度是10veh/km. 在t=0.5h,x=45km,密度数值是多少
A、40veh/km
B、30veh/km
C、20veh/km
D、10veh/km

13、宏观连续流数值解法的稳定要求
A、Δx/Δt小于自由流速度
B、Δx/Δt大于自由流速度
C、Δx/Δt等于自由流速度
D、Δx/Δt不作任何约束

14、上游和下游交通状态分别是 Q1=1000,u1=50,K1=20, Q2=1200,u2=12,K2=100,上下游车流形成的交通波波速等于
A、4 km/h
B、3 km/h
C、1.5km/h
D、2.5 km/h

15、道路上的车流量为720辆/h,车速为60 km/h,今有一辆超限汽车以30km/h的速度进入交通流并行驶5km后离去,由于无法超车,就在该超限车后形成一低速车队,密度为40辆/km,该超限车离去后,受到拥挤低速车队以车速50km/h,密度为25辆/km的车流疏散,最大排队车辆数是多少?
A、70veh
B、76veh
C、86veh
D、92veh

16、交通流模型的建立过程都需要依赖对实际交通现象的大量观测和深入分析, 其应用阶段也都需要依赖实际交通数据来辨识各种模型参数,而对交通流现象的发现及其合理解释是交通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17、交通流空间平均速度和时间平均速度是相等的

18、使用环形线圈交通检测器可以直接测量断面的交通密度数据

19、交通流密度、速度和流量都是随机变量

20、交通流基本关系图与时间及空间没有关系,通过这些相关数据图建立的模型也称为平衡态模型或者稳态模型。

21、一个信号灯路口进口道,每分钟最多通过10辆车,如果,某个小时内到达该进口道的车辆数是600辆,该时间段内到达的车辆一定全部都可以通过。

22、驾驶员模型的输入主要是周边环境和车辆反馈。

23、对静态交通标志的有效视认时间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字类型、数量、信息顺序等。

24、离散驾驶模型中移动时间长度与感觉—反应时间是直接相关的

25、线性跟驰模型模拟自由流行驶状态下的车队行驶特性

26、线性跟驰模型中的渐进不稳定的系统,一定是局部不稳定的。

27、宏观交通流模型就是将路上的车辆看成一维可压缩流体,而不是一个一个车辆,进而分析车流状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状况。

28、宏观连续流交通流模型仿真程序的计算量是大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29、交通波的波速大于0,表明波面的运动方向与交通流的运动方向相同

30、高阶动态交流模型可以描述更加复杂的交通现象,因此,实际使用时一定优于一阶动态交通流模型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