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63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经济地理学_1答案(mooc完整答案)

19 min read

mooc经济地理学_1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一单元 经济地理学绪论

第一单元测试题

1、经济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地理是
A、(德)戈策
B、学答(中)司马迁
C、案m案(俄)罗蒙诺索夫
D、整答(古罗马)斯特拉波

2、经济中国最早的地理经济地理名著是
A、《尚书·禹贡》
B、学答《史记·货殖列传》
C、案m案《汉书·地理》
D、整答《山海经》

3、经济下列不属于通论的地理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A、中国经济地理学
B、学答工业地理学
C、案m案城市地理学
D、整答经济地理学概论

4、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科学性
D、实用性

5、关于20世纪以前的经济地理发展,以下描述比较符合的是
A、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B、没有系统的科学思想
C、着重于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D、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6、当前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
A、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B、全球与地方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尺度区域之间的关系
C、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D、企业内部活动的空间过程及外部空间效应

7、当前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
A、区域竞争力提升问题
B、国民发展问题
C、生态环境问题
D、贫富差异问题

8、国际上经济地理学主要流派有
A、自然学派
B、社会学派
C、关系学派
D、应用学派

9、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0、20世纪以来的经济地理研究的空间尺度经历了由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发展历程。

11、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产业布局及其发展、演变的决定性因素。

12、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中,除了内营力、外营力外,目前越来越关注技术力和制度力对这一系统的作用。

13、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

14、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 、过程、机理和调控手段规律的科学。

15、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介于自然、 、经济三者之间的边缘学科。

16、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中的三大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 。

第二单元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二单元测试题

1、农业区位论之前的德国主流农业理论是( )。
A、合理农业论
B、自营农业论
C、比较优势论
D、绝对优势论

2、1826年出版的著作( )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A、《经济进步的条件》
B、《孤立国》
C、《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D、《安全与进步的冲突》

3、在杜能圈中,( )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最高。
A、自由农业圈
B、谷草农作圈
C、轮作农业圈
D、畜牧圈

4、在杜能圈中,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最低的是( )。
A、自由农业圈
B、林业圈
C、轮作农业圈
D、畜牧圈

5、下列有关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理论模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费是决定利润大小的唯一变量
B、利润加运费是个常数
C、同一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之差是常数
D、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产品价格或者降低产品成本来最大限度增加利润

6、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自由式农业圈的大小,是由( )决定的。
A、城市面积
B、城市人口规模
C、自然条件
D、作物种类

7、纳瓦佛等人研究发现的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状态形成的法则是( )。
A、地租最大化
B、时间节约
C、运输成本
D、交通状况

8、逆杜能圈现象主要发生在( )。
A、发达国家的城市周围
B、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
C、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
D、中国的农村地区

9、工业区位论第一部集大成著作是( )。
A、《工业区位论》
B、《孤立国》
C、《国富论》
D、《经济空间秩序》

10、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 )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A、工资
B、运费
C、集聚
D、原料

11、原料指数小于1,工业最佳区位属于( )。
A、原料地指向型
B、市场地指向型
C、自由指向型
D、以上答案都不是

12、原料指数大于1,工业最佳区位属于( )。
A、原料地指向型
B、市场地指向型
C、自由指向型
D、以上答案都不是

13、下列工业基地中,( )属于临海型工业布局。
A、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B、鞍山钢铁工业基地
C、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
D、邯郸钢铁工业基地

14、制造工业布局,受( )因素制约最为显著。
A、原料地
B、消费地
C、燃料地
D、A和C

15、胡佛工业区位论的最大贡献是( )。
A、运费结构分析
B、费用最低法则
C、劳动费最低法则
D、产业集聚论

16、廖什区位理论的最大特点是( )。
A、利润最大化区位论
B、费用最小化区位论
C、市场最大化区位论
D、集聚指向论

17、最早提出区位空间均衡六边形法则的学者是( )。
A、杜能
B、韦伯
C、帕兰德
D、廖什

18、区位的行为主义研究较活跃的时期是( )。
A、19世纪后半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末以来

19、按照行为主义区位论,下列属于内部区位因素的是( )。
A、运费
B、劳动费
C、个人决策和爱好
D、地方税

20、关于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理论不正确的表述是( )。
A、补贴会增加企业区位选择的可能空间
B、企业的区位选择会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C、企业家能力影响着企业区位选择的可行性
D、空间费用和收入曲线不反映工业区位模型的基本形态

21、下列关于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地租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
B、地租曲线的斜率由运费率所决定
C、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
D、地租曲线是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核心

22、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主要包括( )。
A、自然条件不是农业空间分异的绝对原因
B、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
C、杜能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科学抽象法
D、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23、一些因素会导致杜能圈形态结构变动,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
A、通航河流的存在将同心圆模式变为沿河流伸展的狭长型分布模式
B、谷物价格下降会扩大畜牧圈的面积
C、土质改良会扩大谷草式农业圈的面积
D、单产降低会使谷作农业圈的范围向城市中心方向缩小

24、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位因子是( )。
A、原料燃料费
B、劳动力成本
C、运费
D、土地费

25、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假设包括( )。
A、原料供给地已知
B、产品消费地与规模已知
C、劳动力不能移动
D、均质平原

26、根据劳动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系数大,意味着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就大
B、劳动系数小表示运费最小区位指向强
C、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越倾向于向少数劳动力廉价地集聚
D、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布局就越倾向于分散

27、劳动力成本指向会受到以下( )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A、人口密度
B、运费率
C、技术水平
D、政策

28、关于纯粹集聚正确的表述是( )。
A、技术性集聚
B、经济性集聚
C、运费指向而带来的工业集中
D、劳动费指向而带来的工业集中

29、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包括( )。
A、钢铁业
B、水泥业
C、啤酒酿造业
D、石化工业

30、根据胡佛工业区位论,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单位距离的平均运费与距离增加不是按等比例进行
B、公路、铁路、水运适合的货物运输距离依次增加
C、公路、水运、铁路适合的货物运输距离依次增加
D、场站作业费用低、线路运输费用高的运输方式适合短距离运输

第三单元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三单元测试题

1、中心地理论是德国地理学家( )于1933年所创立。
A、杜能
B、韦伯
C、克里斯泰勒
D、廖什

2、中心地理论认为市场区域的空间组织结构呈( )。
A、圆形
B、六边形
C、正方形
D、椭圆形

3、中心地理论认为,商业中心区等级体系的分类和排列,一般要受( )原则所支配。
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
C、行政最优
D、效用最优

4、中心地理论认为,市场最优原则下的中心地序列,称为( )。
A、K=3
B、K=4
C、K=6
D、K=7

5、中心地理论认为,行政最优原则下的中心地序列,称为( )。
A、K=3
B、K=4
C、K=6
D、K=7

6、中心地理论首次将( )引入地理学。
A、演绎的思维方法
B、比较的思维方法
C、逻辑的思维方法
D、实证的思维方法

7、德国学者( )被后人尊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A、廖什
B、杜能
C、泰尔
D、克里斯泰勒

8、与其他产业区位相比,零售业区位最大的特点是( )。
A、消费者指向
B、生产者指向
C、成本指向
D、利润指向

9、宝石店区位布局的一般趋势是( )。
A、分散大于集中
B、集中大于分散
C、没有明显规律
D、高度集中

10、1963年,贝利以美国芝加哥为例,提出了城市零售业空间结构( )。
A、以中心部为核心的同心圆、带状零售业空间、专业化空间
B、同心圆
C、专业化空间
D、带状零售业空间

11、关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结构,霍伍德和博伊斯提出了代表性的( )。
A、同心圆模式
B、核心—边缘模式
C、点轴模式
D、网络模式

12、美国学者( )提出了有重要影响力的零售引力法则。
A、赖利
B、胡佛
C、波特
D、普劳德福特

13、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 )。
A、空间集聚性
B、空间分散性
C、空间随机性
D、空间确定性

14、( )是零售业区位研究的理论基础。
A、中心地理论
B、工业区位理论
C、市场区位理论
D、行为区位理论

15、高级商品和服务受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情况是( )。
A、较高
B、较低
C、无影响
D、略有影响

16、下列产业中不属于服务业的是( )。
A、软件业
B、信息传输业
C、设计业
D、整车装配

17、根据零售引力法则,当在A和B两城市间存在着一个等级相对低的C城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个城市的规模差距太大时,对C地的零售引力与其离两城市间的距离比的3次方成反比
B、两城市对C城市吸引的零售额的比率与到C城市的距离比的平方成正比。
C、两城市对C城市吸引的零售额的比率与两城市的人口成反比
D、三个城市间没有必然关系

18、零售业区位与人口的( )呈比例。
A、分布密度
B、总量
C、性别比
D、年龄结构

19、按照中心地理论,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是( )。
A、最高级的中心地具备所有等级的中心职能
B、最高级的中心地不具备低级中心地职能
C、高级中心地和低级中心地无关
D、同一等级的中心地分布没有明显规则

20、关于中心地概念不正确的表述是( )。
A、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
B、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
C、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镇
D、中心地是一个想象的虚拟空间

21、下列关于中心地理论局限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只重视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
B、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
C、经济人假设
D、充分考虑了集聚经济问题

22、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包括( )。
A、消费者市场状况
B、购物空间的接近性
C、同业竞争状况
D、地价

23、对于饮食店的区位布局特征,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
A、接近竞争者的布局较为明显
B、集中布局较为明显
C、分散布局较明显
D、远离竞争者

24、关于同业间区位空间竞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分散和集中都可能发生
B、竞争中会产生联合
C、形成专业化的商业中心的可能性高
D、同行是冤家

25、关于需求空间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需求空间曲线的空间变化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
B、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空间集聚性
C、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很陡,表示零售区位趋于分散
D、需求空间曲线与零售区位无关

26、区位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
A、交通便捷性
B、空间的关联性
C、周边环境的满意度
D、政策

27、关于不同类型服务业区位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发挥管理职能的业务中心与办公机构,布局在城市中心
B、企业子公司和部门中心,布局在城市次中心
C、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布局在市中心
D、没有规律性区别

28、分析营利性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层次性,需要考察( )。
A、服务企业对不同城市的选择
B、对城市内特定区域的选择
C、对具体区位地点的确定
D、空间层次不同,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相应有所差异

29、服务业企业在特定的具体地点布局,需要分析( )。
A、经过该地点的交通状况和交通发展潜力
B、相邻企业的基本情况
C、停车场的充足性
D、在该地点布局的综合费用

30、对于中心地理论,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市场原则是基础,交通、行政原则是对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正
B、市场原则适用于低级中心地布局的分析
C、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
D、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四单元 多部门企业区位

第四单元测试题

1、规模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可变成本的存在
B、固定成本的存在
C、劳动成本的存在
D、物流成本的存在

2、企业增长到一定阶段后一般会采用的增长战略是( )。
A、水平一体化
B、纵向一体化
C、规模经营
D、分拆

3、社会经济活动由近及远进行的地理扩散过程是( )。
A、接触扩散
B、关系扩散
C、等级扩散
D、通道扩张

4、企业按照市场规模,首先进入最大的市场,接着进入次大市场,并以此类推,这被称为( )。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张
C、通道扩张
D、关系扩张

5、市场区扩大模式成立的关键假设是( )。
A、城镇人口规模差异
B、城镇面积大小
C、企业经营能力不同
D、企业员工素质

6、在公司空间扩张过程中,( )风险最低。
A、建立异地仓库
B、建立区域销售部
C、选择销售代理机构
D、异地建厂

7、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中的门槛跨越中,跨越( )最为快捷。
A、活动空间
B、信息空间
C、决策空间
D、运营空间

8、在哈坎逊全球扩张模式中,新公司通常建立的区位是( )。
A、创立者生活或工作的地区
B、成本指向区位
C、利润指向区位
D、市场指向区位

9、公司扩张中起先导作用的经营环节一般是( )。
A、销售
B、生产
C、研发
D、消费

10、公司根据其客户类型进行分部划分,这种公司组织结构属于( )。
A、区域部结构
B、功能部结构
C、产品部结构
D、顾客部结构

11、下列对企业增长的动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实现规模经济
B、实现交易内部化
C、发挥技术优势
D、应对竞争压力

12、企业增长的战略包括( )。
A、横向一体化
B、垂直一体化
C、多样化
D、产品内分工

13、企业的空间增长一般会经历不同阶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单产品、单功能、单工厂阶段
B、单产品、多功能、多工厂阶段
C、多产品、多功能、多工厂阶段
D、单产品、单功能、多工厂阶段

14、企业空间扩张遵循的最常见的规律是( )。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跳跃式扩散
D、通道扩张

15、下述描写企业国际空间演变模式的是( )。
A、市场区扩大模式
B、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C、哈坎逊模式
D、迪肯模式

16、功能部公司组织结构中会设立的机构包括( )。
A、生产制造部
B、市场营销部
C、财务部
D、人力资源部

17、产品部汽车公司组织结构中会设立的机构包括( )。
A、小汽车部
B、卡车部
C、农用机械部
D、研发部

18、区域部公司组织结构中,一般会按照( )进行部门划分。
A、生产设施区位
B、顾客区位
C、产品类别
D、功能类别

19、下述关于公司组织结构空间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职能部的公司空间结构一般相对比较集中
B、产品部的公司空间结构相对分散
C、区域部的公司空间结构一般最为分散
D、无明显的规律

20、下述对于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内部增长带来的空间扩张常具有规划性
B、内部增长一般具有就近布局的特点
C、企业兼并往往具有距离衰减规律
D、企业空间增长过程随机分布

第五单元 跨国公司区位

第五单元测试题

1、产品周期理论是美国经济学者( )于1966年提出的。
A、弗农
B、科斯
C、邓宁
D、拉格曼

2、折衷理论是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 )于1977年提出的。
A、弗农
B、邓宁
C、科斯
D、刘易斯

3、产品周期理论将产品的发展分为( )等阶段。
A、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B、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新产品阶段
C、试制品阶段、新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D、试制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4、跨国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大多是( )。
A、主要大都市区
B、特色小镇
C、首都
D、大中城市

5、折衷理论认为,企业只有同时具备( ),才会对外直接投资。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区位优势
D、外部化优势

6、下列关于Uppsala模型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企业开展国际化一般会经历偶然的出口、代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机构、海外直接生产等阶段
B、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企业的国际化扩展是一个逐步缩小“心理距离”的过程
D、是在分析瑞典企业国际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的

7、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一般包括( )。
A、趋于经济中心区
B、邻国边界区
C、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
D、无特殊要求

8、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包括( )。
A、便利的交通运输
B、及时的信息获取
C、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D、自然环境优越

9、在下述关于跨国公司总部区位变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
B、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间的迁移时有发生
C、在都市内,存在公司总部由市中心区外移现象
D、很少变动

10、跨国公司R&D对区位条件的要求一般包括( )。
A、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
B、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
C、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
D、接近于高水平大学

11、跨国公司R&D机构区位选择多是( )。
A、大都市区
B、大学科研集中区
C、倾向于公司总部所在地
D、多集中于母国

12、关于不同类型跨国公司的R&D机构区位分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机构
B、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母国建立R&D机构的同时,也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
C、全球运营型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特定研究实验室
D、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多在发达国家建立高水平海外研发机构

13、关于跨国公司生产单位区位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区位分布远比公司总部和R&D机构分散
B、区位分布远比公司总部和R&D机构集中
C、不同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条件要求
D、同一生产部门的公司,由于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区位格局

14、关于跨国生产单位的专业化生产组织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类型公司具有多个生产区位(国家)
B、每一区位集中生产一种产品,服务于区域或世界市场
C、这些专业化生产厂家一般规模很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5、关于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型区位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类型公司按生产过程在不同区位(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
B、具有公司生产单位的国家,仅为了加工出口
C、生产单位仅充当跨国公司“国际采购点”
D、跨国生产活动多为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6、对于跨国投资的联系系统,任一区域的跨国投资,均可以从( )三方面进行分析。
A、生产链
B、组织链
C、所有权关系
D、创新链

17、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具有互补性特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跨国公司和区域各具一定优势,而这种优势又为对方所需求
B、跨国公司力图通过投资建立分支机构,以获取投资地的资源、占领该市场
C、中国的市场换技术战略
D、投资地希望通过跨国投资为其带来所需的跨国公司优势

18、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具有以下三个( )特点。
A、互补性
B、竞争性
C、动态性
D、同一性

19、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 )。
A、社会政治背景
B、结构状况
C、相对地位
D、意识形态

20、以下哪几个因素会影响到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 )。
A、投资地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状况
B、社会文化相似度
C、投资地的产业结构
D、投资地的技术结构

第六单元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第六单元测试题

1、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是按( )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的。
A、出口-国内生产-进口
B、进口-国内生产-出口
C、进口-国内生产
D、出口-国内生产

2、根据霍夫曼定理,霍夫曼系数H表达式正确的是( )。
A、H=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B、H=消费资料工业的净收入/消费资料工业的总支出
C、H=资本资料工业的净收入/资本资料工业的总支出
D、H=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3、工业化具体表现为国民收入和就业中( )的份额不断上升。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

4、( )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A、集聚机制
B、扩散机制
C、空间近邻效应
D、区位指向

5、关于农村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村工业化是解决区域中城乡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B、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
C、农村工业化不仅是农村发展的变革,而且是全国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农村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先决条件的

6、1912年,(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创新理论。
A、道格拉斯.诺斯诺斯
B、熊彼特
C、马克思
D、亚当.斯密

7、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双重二元经济阶段,第一重二元经济为全国范围内的二元经济,第二重二元经济为( )内部的二元经济 。
A、城市
B、农村
C、区域
D、城乡

8、高产业关联度是主导产业必须所具备的特征之一。某产业的关联度可通过( )来判断。
A、输出率系数
B、感应度系数
C、影响力系数
D、生产率系数

9、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为( )。
A、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B、引导、改变消费需求
C、引发、促进制度创新
D、增加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10、区域创新网络的功能要素包括( )。
A、制度创新
B、技术创新
C、管理创新
D、服务创新

11、农村工业化影响农区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改变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
B、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C、增强农村的对外交流
D、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12、一般地,只有具备( )特征的产业才能作为主导产业。
A、高比较优势系数
B、高产业关联度
C、高需求收入弹性
D、高生产率上升率

13、区域空间结构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能够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具体包括( )。
A、集聚经济
B、范围经济
C、规模经济
D、节约经济

14、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将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分为不同阶段,包括( )。
A、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B、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C、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D、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15、区域空间结构由( )基本要素所组成。
A、点
B、线
C、网络
D、域面

16、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
B、区域发展不受城市的影响
C、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演进
D、构造区域空间结构

17、区域创新网络是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 )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A、多渠道
B、多方式
C、多层面
D、/

18、区域产业结构体现着微观尺度经济地理学与宏观尺度经济地理学的联系。

19、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20、根据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平等的发展关系,中心和外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21、双重二元结构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1949-1988年和1988年至今。

22、现代高新技术的出现使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创新可以完全弥补区域在某些资源禀赋方面的不足。

23、根据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区域空间均质无序,其中有若干个地方中心存在,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等级结构分异。

24、点轴式空间结构有时也被称为点轴系统,它是在网络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5、根据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在过渡阶段,区域空间结构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且比较稳定。

26、区位指向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基本的力量。

27、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是集聚机制形成的三大动因。

28、当区域空间结构进入成熟期,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同时作用,一般情况是集聚机制的作用强于扩散机制。

29、集聚与扩散机制的作用是有一定的惯性,其作用是没有限度的。

30、区域创新网络的地方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地方等组织及其个人。

第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七单元测试题

1、关于佩鲁1950年提出的增长极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平衡但不同时进行的
B、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不平衡也不同时进行的
C、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不平衡但能同时进行的
D、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平衡又能同时进行的

2、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是( )。
A、两者都说明投资的决定
B、乘数原理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加速原理说明投资的决定
C、乘数原理解释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加速原理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
D、只有乘数作用时国民收入的变动比乘数、加速数作用相结合时的变动更大一些

3、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与费舍尔认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其中,在( )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专业化方向转化。
A、自给自足
B、乡村工业崛起
C、农业生产结构转换
D、工业化

4、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在( )阶段,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A、传统社会
B、经济起飞
C、成熟
D、高额消费

5、根据( ),产业集聚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A、交易费用理论
B、集聚经济原理
C、创新理论
D、产业组织理论

6、经济区的特征包括( )。
A、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
B、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
C、对外联系的开放性
D、组合上的层次性

7、区域管治的特点是( )。
A、区域管治要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B、区域管治要通过包括、非组织、企业、个人在内的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
C、区域管治要补充市场交换和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
D、区域管治要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8、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经过长期积累,经济增长会在一定时候发生质变,这个质变过程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
A、生产性投资率提高
B、由工业部门担任的主导产业高速发展
C、利于现代产业扩张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
D、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和劳务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

9、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 )。
A、要素禀赋
B、资源配置能力
C、区位条件
D、外部环境

10、循环累积观点认为,由于制度相同,全国各区域的货币工资水平及其增长率相等。而在发达区域,因集聚经济使产出增长率和生产力增长率上升,从而使相对效率工资下降。

11、纳克斯提出,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而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并且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

12、区域经济发展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区域经济增长。

13、“福特制”生产方式,可更灵活地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

14、工序型分工的发展是传统产业集群产生的必要条件。

15、区位条件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条件之一,区域经济增长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区位条件。

16、增长极的溢出效应是指增长极产生的极化效应大于其扩散效应 ,从而大大促进增长极的发展。

17、经济区在组织上是一个整体,有着自己的边界,是区域经济中相对独立的组织单位。

18、资源禀赋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__两大类。

19、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__、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

20、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__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

21、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是经济学家缪尔达尔首次提出,美国经济学家__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可以说是上述原理的应用。

22、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三个前提条件,其一是供给条件,其二是需求条件,其三是__。

23、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以__为主构成,不存在主导企业,规模经济相对较低。

第八单元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第八单元测试题

1、第四世界特指( )。
A、最发达国家
B、最不发达国家
C、资源输出国
D、反全球化国家

2、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起着关键性作用。
A、
B、跨国公司
C、交通运输
D、通讯信息

3、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不是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A、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全球化发展
B、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C、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用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
D、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4、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主要是( )。
A、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B、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C、扩大了国际贸易量
D、以上选项都正确

5、战后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分化,主要包括( ) 。
A、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B、石油输出国
C、“金砖四国”
D、农矿原料出口国

6、金砖国家包括( )。
A、中国
B、巴西
C、澳大利亚
D、南非

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
A、贸易自由化
B、生产国际化
C、资本全球化
D、科技全球化

8、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科技发展
B、跨国公司的发展
C、贸易自由化
D、投资自由化

9、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升全球经济运行规则的公正性。

10、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各类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与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

1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经济一体化。

12、经济全球化下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下降了。

13、经济全球化为合作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14、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15、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各地域之间发展趋同,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16、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17、非组织在全球化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18、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加剧,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第九单元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响应

第九单元测试题

1、( )理论认为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建立在互相获得规模经济好处的基础上,其实质是国际经济中的妥协性行为。
A、相互依存
B、大市场
C、协议分工
D、关税同盟

2、国际分工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战期间属于国际分工发展的( )。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3、产品内分工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一种新形态,是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节或工序在地理空间上铺展到全球范围,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该产品不同生产环节或工序的生产,形成全球范围内( )的生产体系。
A、点状
B、线状
C、网络状
D、面状

4、产品内分工符合由比较优势向( )转换的要求。
A、竞争优势
B、绝对优势
C、竞争劣势
D、比较劣势

5、地方化也称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为达到( )认可的目的,而迎合东道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发展战略。
A、国际市场
B、地方市场
C、地方
D、地方企业

6、二战后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A、全球范围内日益加深的市场化改革
B、WTO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的局限性
C、区域一体化产生的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
D、谋求政治修好,缓解矛盾冲突,稳定地区局势

7、下面属于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是( )。
A、贸易转移
B、贸易保护
C、投资转移
D、科技扩散效应

8、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内部影响包括( )。
A、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B、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C、提高成员国及区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
D、成员国的主权相应受到约束

9、全球化背景下,区域间关系研究的新环境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活动主体,这些主体包括( )。
A、跨国公司
B、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C、企业
D、非组织

10、全球化背景下,下面属于区际合作的内在要求的是( )。
A、完成价值创造过程
B、实现企业全球经营战略
C、实现国家间技术创新合作
D、实现规模经济与市场标准一体化建设

11、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条件包括( )。
A、生产过程可分性
B、通信的发展
C、跨国公司
D、运输技术的发展

12、关于产品内分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产品内分工是工序型分工发展的体现
B、产品内分工体现了规模经济的发展要求
C、产品内分工受到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影响
D、产品内分工凸显了交易成本节约的意义

13、区域经济差异包括了各区域之间( )等方面的差异。
A、经济总量
B、增长速度
C、经济结构
D、经济发展条件

14、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包括( )。
A、特惠关税区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经济同盟

15、欧盟的三大支柱是指( )。
A、共同的政治制度
B、经济货币联盟
C、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D、共同的司法与警务合作

16、国际分工的类型包括( )。
A、垂直型
B、水平型
C、混合型
D、网络型

17、二战后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政治动因包括( )。
A、传播主体政治价值理念
B、推动国内的制度改革
C、WTO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的局限性
D、寻求区域层面的政治保护

18、区域化是指局部地区间部分让渡主权、消除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努力,其市场融合和体制融合的程度要高于全球化。

19、全球化力量有一种均质化的作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会产生发散效应。

20、跨国公司是“无地方性”公司。

21、联邦主义法制派认为欧洲联合的主要形式是主张参与国家权力的转移应根据需要逐步进行。

22、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具有多样性与地方化的特征。

23、区域经济差异可以进行有限度的调控。

24、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是指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反映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

25、要素的逐利性使得要素在全球空间上的流动具有一定的区位指向,经济活动依然存在着特定地点集聚的现象,导致全球化时代区域差异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26、主张政治与经济分离者一般都强调国家在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超国家组织的存在。

27、关于相互依存理论,美国耶鲁大学卡尔多伊奇认为,相互依存具有正向或反向作用,很强的正向的相互依存将导致合作乃至一体化,很强的反向相互依存则会助长矛盾冲突直至战争。

28、从一个成员国的角度看,大市场效应有助于根除该国国内存在的“小而全”型自给自足经济。

29、关税同盟的基本特征是对内取消关税,对外制定统一的关税,即对内自由,对外保护。

30、区域化是指局部地区间部分让渡主权、消除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努力,其市场融合和体制融合的程度均会低于全球化。

31、区域化是全球化在当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走向全球化的特定阶段,区域化必然会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32、实现区域内部贸易的自由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内在条件。

课程讨论作业提交

1、全球化(疫情)视角下,汽车产业、会展产业以及区域差异如何发展变化?

第十单元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第十单元测试题

1、全球产业空间格局的演化与什么相关( )。
A、技术进步
B、贸易投资自由化
C、产业转移
D、以上都有关

2、有关IT产业转入对重庆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产业升级
B、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人口增加
D、促进矿产资源开发

3、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发端于19世纪,它的创始人是( )。
A、格鲁格曼
B、索绪尔
C、维特根斯坦
D、让·皮亚杰

4、以下哪项不是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 )。
A、我向思维
B、诉诸情感
C、感悟性
D、可重复性

5、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特点包括( )。
A、内涵日益丰富、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B、所属的服务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减弱
C、经营日益国际化、网络化和一体化
D、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拓展服务地域范围的重要形式

6、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不断优化,主要体现在( )。
A、生产的多样化、专业化
B、教育培训、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
C、重点支持发展文化产业
D、社会分工与服务业发展

7、以下属于金融产业的特点的是( )。
A、垄断性
B、高风险性
C、效益依赖性
D、高负债经营性

8、全球IT产业巨头惠普、宏基笔记本电脑落户重庆,100多家电脑零部件企业入驻重庆,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整体+配套”的产业集群。重庆吸引IT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A、劳动力丰富
B、水源充足
C、地价低廉
D、政策优惠

9、跨国银行海外选址的影响因素包括( )。
A、利润机会
B、经济一体化程度
C、跨国银行规模
D、东道国体制特点

10、分析全球产业转移或者全球产业的空间格局的工具就是_ _。

11、产业链类型分为_ _和购买者驱动。

12、一般认为,汽车和笔记本电脑产业属于_ _价值链为主的。

13、金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 _。

14、国际金融中心的类型分为内外_ _、内外分离型、避税型三种。

15、实证主义经常和经验主义相结合称为_ _。

16、人文主义地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标志性著作为_ _发表在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会刊上的“人文主义地理学”。

17、企业问卷的问题分为:_ _和封闭式两种。

18、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流程为:_ _与 修改、发放、回收。

19、项目评估的过程分为:_ _、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社会评价阶段、后评价阶段四个阶段。

第十一单元 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问题

第十一单元测试题

1、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是( )。
A、国际专业化
B、城市层级体系的自组织演化
C、中心—外围格局
D、极化—涓滴效应

2、下面哪项为克鲁格曼经济地理研究的可能影响( )。
A、不同观点融合将进一步加强
B、经济地理学地位会有所提高
C、前瞻性研究成果有望逐渐增多
D、新的经济地理学学派有望出现

3、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
A、强调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
B、经济的社会文化根植性
C、制度转向的主要学派
D、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

4、制度与文化转向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包括以下那几个方面( )。
A、思维方式
B、研究问题
C、概念内涵
D、科学定位

5、在克鲁格曼的贸易模型中强调规模收益递增。

6、各国发展何种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必然性。

7、运输成本下降则具有阻止生产活动集中的作用。

8、制度的厚度取决于该地方各种各样的机构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9、经济活动根植性的核心就是区域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

10、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由标准化生产、大众消费的福特主义向柔性化生产、个性化消费的后福特主义转型。

11、新经济地理学的所有模型及理论分析均基于两个基本假设为_ _和均衡原理。

12、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建模策略可以归为四个学术技巧:_ _、冰山、动态演化和计算机。

13、D-S模型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假定产品生产具有不变的_ _和边际成本。

14、制度厚度(institution thickness)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方面:_ _、各机构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各机构有着强烈的社会意识。

15、写出三个制度转向的经济地理学学派:_ _、新产业空间学派、学习型区域学派。

16、_ _指经济活动和结果受到行为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这种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

学习通经济地理学

学习通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主要涉及全球经济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与乡村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学习通经济地理学。

一、全球经济格局

全球经济格局是指全球范围内各国之间的经济地位、发展水平和竞争关系等。在学习通经济地理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全球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欧洲一直是全球经济的中心,但随着美洲、亚洲等地区的崛起,全球经济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现在,美国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者,但中国、印度等国家也在不断崛起。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交流等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二、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在学习通经济地理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原因。一些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政策等原因,经济发展比较快速,如中国的沿海地区;而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如非洲的一些国家。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有助于我们了解全球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区域之间的关系。

三、城市与乡村经济

城市与乡村经济是指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在学习通经济地理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特征、发展状况、相互关系等。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人口规模、产业发展和交通等因素,而乡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等。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和乡村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学习通经济地理学的意义

学习通经济地理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全球经济格局的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城乡经济之间的联系。这些知识可以为我们从事相关的工作提供基础和帮助。此外,学习通经济地理学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五、总结

学习通经济地理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全球经济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与乡村经济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经济形态的特征、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从事相关工作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桥梁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设置一定的预拱度。

A.创业者的人生规划就是为具体的创业活动制定详细计划。( )
B.麦汁中的热、冷凝固物是以和多酚物质为主的复合物。
C.丁苯橡胶工业上一般采用的聚合方法是
D.用波长为624nm的单色光照射一光栅


( )是造园的重要元素,古人常把它比做园林的血脉。

A.attend on = " look after". ( )
B.邪实有气滞、脏腑、血瘀、毒聚几个方面。
C.常用的硝基呋喃类有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等。
D.造成儿科医患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有( )


下列各物质浓度相同,按渗透压递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番茄缺    易发生脐腐病;缺    易得筋腐病。(  )
B.生产经营性资源不保护( )。
C.企业应急操作在可任意时间操作多次。
D.患者男性65岁,因咳嗽及少量咯血就诊诊断为肺结核,住院处护士为其安排住院。


在电镜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来控制总放大倍数

A.按照岩性分类,储集层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泥质岩。
B.“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C.散尾葵喜光照,尤其喜强烈的夏季光照直射。
D.进入对方的频道,是一种被动的沟通行为。


一阶RC电路中,若换路后过渡过程变慢,则有( )。

A.萃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萃取段,()段和反萃段。
B.大学毕业求职,有三个选择:一则进入大型稳定的组织
C.下列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中,属于施工方案内容的有( )
D.组织结构中,指令来自于纵向和横向


下列属于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中的信息角色的是(  )。

A.球的正等轴侧投影图,如果采用简化变形系数,直径放大( )倍
B.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
C.下列选项不属于S曲线发展期的是( )。
D.利用半导体二极管的性减少触点数量。


人类只有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才会追求审美活动

A.以下哪些属于人格上的大师()
B.下列选项属于全身免疫反应的是
C.指令MOV AX,[2000H] 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 )。
D.人工降低地下水位采用真空泵轻型井点,抽水时先开动真空泵。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假定是( )

A.当材料吸水饱和时,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比称为吸水率。
B.一个指南的好坏主要对其哪些性质进行评价()
C.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D.在中药饮片贮藏中,水分一般宜控制在( )。


女红品中,以下属于神灵物崇拜的是

A.引腰与凫浴、鸟伸对人体的共同作用( )
B.矩阵式管理不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C.下列有关【渐变工具】的描述,错误的是()。
D.小张在一企业工作。企业想在试用期内想解除合同,下面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信息时代的三大动力和特征

A.土木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坍塌事故主要包括( )。
B.雷竹“春笋冬出”技术主要包括( )等。
C.哪项不是新生儿Apgar评分的依据
D.在四驱车领域中,()公司不仅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而且充满了对四驱车的热情。


下列有关重度脑挫裂伤深昏迷病人的护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社区工作中,社工接的介入策略和方法有( )
B.市场上常见的清半夏根据是否蒸煮,分成( )两种规格。
C.体型缩聚过程中凝胶点的含意是( )
D.]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的哪一种方式:()


填表说明一般可以写在问卷说明中,不可单独列出

A.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是()
B.反馈分为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
C.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要通过“其他收入”科目核算。()
D.《说文解字》中对于语的解释是“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部门主管办公室的家具主要是()。

A.无论用什么系统进行存储,对需要存储的对象,都只需存储对象的属性值部分
B.普通话的无调音节约有( )个.
C.下列哪个叙述是不正确的( )
D.不同金属材料的钱币代表着权力的等级


夏季气温高,酥性面团调制时,可用冰水调制面团。

A.教师的手势、肢体语言,身势,身体语言等统称为( )
B.按照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中包括
C.竞争导向定价法主要包括( )。
D.在解放后成为西藏日报编委的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