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化工原理_4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分类: 资讯题库发布于:2024-06-02 12:48:11ė47714次浏览621条评论

超星化工原理_4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1.1气体吸收-概述

1.1.1吸收-传质与分离随堂测验

1、超星均相混合物的化工分离机理是( )。
A、原理动量传递
B、期末热量传递
C、答案相内传质
D、学习相际传质

2、通完以下哪些属于非均相混合物( )。整答
A、超星悬浮液
B、化工雾
C、原理白酒
D、期末含尘气体

3、答案以下哪些属于均相混合物:( )。学习
A、通完变换气
B、空气
C、霾
D、醪液

4、均相混合物造成两相的方式有( )。
A、加热
B、加入第二相
C、冷却
D、减压

5、非均相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 )。
A、沉降
B、离心
C、吸收
D、过滤

1.1.2吸收-工艺吸收过程随堂测验

1、用洗油回收焦炉煤气中的粗苯蒸气,则溶质、吸收剂分别是( )。
A、煤气、洗油
B、洗油、煤气
C、苯蒸气、洗油
D、苯蒸气、煤气

2、用有机溶剂脱除合成氨工业中变换气中的CO2,则溶质是( )。
A、变换气
B、CO2
C、有机溶剂
D、CO

3、适于吸收的操作条件是( )。
A、高压、高温
B、高压、低温
C、低压、高温
D、低压、低温

4、用洗油回收焦炉煤气中的粗苯的工艺中,富油指的是( )。
A、吸收塔顶进入的吸收剂
B、吸收塔底排出的吸收液
C、解吸塔底排出的液体
D、解吸塔输入的水蒸气

5、在洗油脱除煤气中粗苯的工艺中,吸收尾气中主要包含有( )。
A、煤气
B、粗苯
C、洗油
D、水

1.1.3吸收-吸收的依据与目的随堂测验

1、吸收分离的依据是( )。
A、不同组分的挥发性差异
B、不同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C、不同组分的密度差异
D、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

2、吸收过程溶质传递的方向是( )。
A、从气相到液相
B、从液相到气相
C、气液两相双向传递
D、不能确定

3、解吸的操作方式不包括( )。
A、升温
B、减压
C、增压
D、吹气

4、解吸有利的操作条件是( )。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5、以下哪个吸收过程不需要溶剂回收( )。
A、有丙酮吸收石油裂解气中的乙炔
B、用水吸收甲醛制取福尔马林
C、洗油吸收焦炉气中的芳烃
D、用碱性吸收剂吸收废气中的酸性气体

1.2气体吸收-相平衡

1.2 吸收相平衡

1、

2、

3、

1.3 气体吸收-扩散和单相传质

1.3 吸收-扩散和单相传质

1、柏油马路上积水2mm,水温20°C。水面上方有一层厚0.2mm的静止空气层,水通过此气层扩散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分压为1.33kPa。问多长时间后路面上的积水可被吹干。

1.4 气体吸收-相际传质

1.4 相际传质

1、在总压101.3kPa、温度20℃的条件下,填料塔内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甲醇蒸气。若测得塔内某一截面处的液相组成为2.0kmol/m3,气相甲醇分压为4.0 kPa,气相传质分系数ky=1.560′10-3 kmol/(m2×s),液相传质分系数kL=2.10×10-5m/s。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相平衡关系为pe=0.50c,式中气相分压pe的单位是kPa,平衡溶解度单位是kmol/m3。试求该截面处:(1)总传质系数Ky;(2)液相阻力占总传质阻力的百分数;(3)吸收速率。

2、在设计某降膜吸收器时,规定塔底气相中含溶质y=0.05,液相中含溶质的浓度x=0.01(均为摩尔分数)。两相的传质分系数分别为kx=8×10-4kmol/(m2×s),ky=5×10-4kmol/(m2×s)。操作压强为101.3kPa时相平衡关系为y=2x。试求:(1)该处的传质速率NA [kmol/(m2×s)];(2)如果总压改为162 kPa,塔径及气、液两相的摩尔流率均不变,不计压强变化对流体黏度的影响,此时的传质速率有何变化?讨论总压对ky、Ky、及(y-ye)的影响。

3、某逆流吸收塔塔底排出液中含溶质x=2×10-4(摩尔分率),进口气体中含溶质2.5%(体积分数),操作压强为101kPa,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50x。现将操作压强由101kPa增至202kPa,问塔底推动力(y-ye)及(xe-x)各增加为原工况的多少倍。

1.5 气体吸收-低浓度吸收

1.5 低浓度吸收1 吸收操作线

1、附图为两种双塔吸收流程,试在y-x图上定性画出每种吸收流程中A、B两塔的操作线和平衡线,并标出两塔对应的进、出口浓度。

2、浓度较高的溶液进入附图所示解吸塔塔顶,塔底吹气解吸,塔中部某处抽出一半液体,另一半液体由塔底排出,试在y-x图上画出操作线与平衡线,并标出各股流体的浓度坐标。

3、流率为0.014 kmol/( m2·s)的空气混合气中含氨体积分数为2%,拟用逆流吸收以回收其中95%的氨。塔顶淋入摩尔分数为0.0004的稀氨水溶液,设计采用的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操作范围内物系服从亨利定律y=1.2x,所用填料的总传质系数Kya=0.052kmol/( m3·s)。试求:(1)液体在塔底的浓度x出;(2)全塔的平均推动力△ym;(3)所需塔高。

1.5 低浓度吸收2 设计型计算

1、用纯溶剂对低浓度混合气作逆流吸收以回收其中的可溶组分,可溶组分的回收率为h,采用液气比是最小液气比的b倍,物系的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1)试以h、b两个参数列出NOG的计算表达式;(2)若b取1.3,传质单元高度HOG=0. 8m,试分别计算回收率η=90%和η=99%时所需的塔高;(3)试计算两种回收率下的吸收剂用量。

2、用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从一混合气体中吸收所含的苯。已知入塔混合气体含苯5%(体积分数),其余为惰性气体,回收率为95%。进塔混合气流量为42. 4kmol/h。该塔塔径为0.6m,操作条件下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0.14x,气相总容积传质系数Kya=125kmol/(m3·h),煤油平均摩尔质量为170kg/kmol。试求:(1)煤油的耗用量为多少(kg/h)?(2)煤油的出塔浓度为多少?(3)填料层高度为多少米?(4)吸收塔每小时回收多少千克苯?(5)欲提高回收率可采取什么措施?

1.5 低浓度吸收3 操作型计算

1、某吸收塔用25mm′25mm的瓷环作填料,充填高度5m,塔径1m,用清水逆流吸收流量为2250m3/h的混合气。混合气中含有丙酮5%(体积分数),塔顶逸出废气含丙酮体积分数降为0.26%(体积分数),塔底液体中每1kg水带有60g丙酮。操作在101.3kPa、25°C下进行,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为y=2x。试求:(1)该塔的传质单元高度HOG及容积传质系数Kya;(2)每小时回收的丙酮量(kg/h)。

2、某填料吸收塔高2.7m,在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混合气入塔的摩尔流率为0.03kmol/(m2·s)。清水的喷淋密度0.018kmol/(m2·s)。进口气体中含氨为2%(体积分数),已知气相总传质系数Kya=0.1kmol/(m2·s),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为60kPa。试求排出气体中氨的浓度。

1.5低浓度吸收3 操作型计算新

1、某吸收塔用25mm′25mm的瓷环作填料,充填高度5m,塔径1m,用清水逆流吸收流量为2250m3/h的混合气。混合气中含有丙酮5%(体积分数),塔顶逸出废气含丙酮体积分数降为0.26%(体积分数),塔底液体中每1kg水带有60g丙酮。操作在101.3kPa、25°C下进行,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为y=2x。试求:(1)该塔的传质单元高度HOG及容积传质系数Kya;(2)每小时回收的丙酮量(kg/h)。

2、某填料吸收塔高2.7m,在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混合气入塔的摩尔流率为0.03kmol/(m2·s)。清水的喷淋密度0.018kmol/(m2·s)。进口气体中含氨为2%(体积分数),已知气相总传质系数Kya=0.1kmol/(m2·s),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为60kPa。试求排出气体中氨的浓度。

2.1液体精馏概述

2.1.1液体精馏概述- 蒸馏的特征和分离依据随堂测验

1、蒸馏是分离( )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
A、非均相混合物
B、均相混合物
C、混合物
D、悬浮液

2、以下哪个不是精馏的优势:( )。
A、操作简单
B、节约能源
C、分离彻底
D、无需溶剂

3、蒸馏分离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差异。
A、溶解度
B、挥发性
C、密度
D、黏度

2.1.2液体精馏概述- 蒸馏的分类随堂测验

1、以下哪些不是蒸馏的操作方式:
A、平衡蒸馏
B、简单蒸馏
C、精馏
D、蒸发

2、以下哪种蒸馏方式不是连续操作的( )?
A、平衡蒸馏
B、简单蒸馏
C、精馏
D、特殊蒸馏

2.2液体精馏-相平衡

2.2 液体精馏-相平衡

1、

2、

3、总压为101.3kPa下,用苯、甲苯的安托因方程(见例9-1),求(1)温度为108℃及81℃时,苯对甲苯的相对挥发度;(2)用上述计算的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am,计算苯-甲苯的汽-液平衡数据,并与书末附录中所列的实验值作比较(列表)。

2.3液体精馏-蒸馏方式

液体精馏-蒸馏方式

1、平衡蒸馏相比简单蒸馏的优势在于( )。
A、分离程度高
B、连续操作
C、设备简单
D、能耗低

2、平衡蒸馏的气相产品组成和液相产品组成( )。
A、互呈相平衡
B、达不到相平衡
C、相等
D、不能确定

3、简单蒸馏的气相产品总组成和剩余液相产品组成( )。
A、互成相平衡
B、达不到相平衡
C、相等
D、不能确定

4、关于简单蒸馏,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蒸出气相的组成越来越大。
B、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残留液相的组成越来越大。
C、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蒸馏釜的温度越来越高。
D、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蒸出气相的总组成越来越大。

5、对于某理想溶液的平衡蒸馏,若维持进料F、xF和闪蒸室压强P不变,而使物料温度tF上升,则xW( ),D( )。
A、增加,增加
B、不变,增加
C、下降,增加
D、不确定,减小

2.3 液体精馏-蒸馏方式

1、某二元混合液100kmol,其中含易挥发组分0.40。在总压101.3kPa下作简单精馏。最终所得的液相产物中,易挥发物为0.30(均为摩尔分数)。已知物系的相对挥发度为a=3.0。试求:(1)所得汽相产物的数量和平均组成;(2)如改为平衡蒸馏,所得汽相产物的数量和组成。

2.4液体精馏-精馏原理

2.4.1 精馏原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1、

2、在常压操作的连续精馏中分离含苯30%(摩尔分数)的苯-甲苯混合液中,其流量为10 kmol/h,塔顶馏出液中含苯95%,残液含苯为3%,回流比R=3。试求:(1)塔顶馏出液的流量;(2)进料温度为40℃时,塔釜的蒸发量;(3)饱和蒸汽进料时,塔釜的蒸发量。

2.5液体精馏-精馏的设计型计算

2.5.1 精馏的设计型计算-逐板计算法

1、设计一连续精馏塔,在常压下分离甲醇-水溶液15kmol/h。原料含甲醇35%,塔顶产品含甲醇95%,釜液含甲醇4%(均为摩尔分数)。设计选用回流比为1.5,泡点加料。间接蒸汽加热。用作图法求所需的理论板数、塔釜蒸发量及甲醇回收率。设没有热损失,物系满足恒摩尔流假定。

2.5.4 精馏的设计型计算-最小回流比

1、拟用一精馏塔分离某二元混合物A、B,该塔塔顶设一分凝器和一全凝器,分凝器中的液相作为塔顶回流,气相作为产品在全凝器中冷凝。已知进料处于泡点状态,进料量为200kmol/h,其中轻组分A的浓度为0.5(摩尔分数,下同),A、B间相对挥发度为2.5,操作回流比为2,现要求塔顶产品中A组分浓度为95%,塔底产品中B组分浓度为94%。试求:(1)分凝器的热负荷为多少?(2)再沸器的热负荷为多少?(3)塔顶第一块理论塔板的气相组成是多少?(4)若将塔板数不断增多,降低回流比且保持产品的组成和流率不变,则理论上再沸器的热负荷可降至多少?(塔顶蒸汽的冷凝潜热为21700kJ/kmol;塔顶蒸汽的冷凝潜热为21700kJ/kmol)

2、欲设计一连续精馏塔用以分离含苯与甲苯各50%(摩尔分数,下同)的料液,要求馏出液中含苯96%,残液中含苯不高于5%。泡点进料,间接蒸汽加热,选用的回流比是最小回流比的1.2倍,物系的相对挥发度为2.5。试用逐板计算法求取所需的理论板数及加料板位置。

3、习题9-12改用直接饱和蒸气加热,(1)保持上述xD、xW、R不变,求理论板数、蒸汽消耗量、甲醇的回收率;(2)若保持xD、回收率及R不变,求蒸汽消耗量、塔釜残留液的浓度。

4、含氨5%(摩尔分数,下同),流率为1kmol/h的水溶液,预热至泡点后送入精馏塔顶以回收其中的氨。塔釜间接蒸汽加热,塔顶不回流。要求塔顶产品中含氨18.2%,塔釜排出废液中含氨0.664%。操作条件下,物系的相对挥发度为6.3。试求:(1)所需的理论板数;(2)在设计条件下若板数不限,塔顶产物可能达到的最高浓度工xD,max。

2.6 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1、一精馏塔有五块理论板(包括塔釜),含苯50%(摩尔分数)的苯-甲苯混合液预热至泡点,连续加入塔的第三块板上。采用回流比R=3,塔顶产品的采出率D/F=0.44。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2.47。求操作可得的塔顶、塔底产品组成xD、xW。(提示:可设xW =0.194作为试差初值。)

2、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溶液。进料中含苯50%(摩尔分数,下同),以饱和蒸汽状态加入塔的中部,塔顶馏出液中含苯90%、残液含苯5%,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3,回流比R=3.2。塔顶设有全凝器,泡点回流,塔釜间接蒸汽加热。试求:(1)提馏段操作线方程;(2)进入第一块理论板(由顶往下数)的汽相浓度;(3)若因故塔釜停止加热,欲维持xD不变应如何操作?此时塔釜排液xW是多少?

气体吸收测验(工艺1-3班)

气体吸收测验(工艺1-3班)

1、根据有效膜理论,传质过程中气液接触的相界面处( )。
A、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
B、气相组成等于液相组成
C、气相组成小于液相组成
D、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呈相平衡

2、在吸收塔设计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 )。
A、回收率趋向最高
B、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
C、操作最经济
D、填料层高度趋向最大

3、某低浓度逆流吸收塔在正常操作一段时间后,发现气体出口组成y出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气体进口组成y进下降
B、吸收剂温度降低
C、入塔的吸收剂流量增大
D、吸收液再生出现故障

4、液相中,温度降低,则物质的扩散系数( )。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无法确定

5、在相际传质中,当两相达到相平衡时( )。
A、两相浓度相等
B、传质速率=0
C、两相间传质达到了最大极限
D、两相间传质过程停止了

6、当系统为气膜控制时,提高吸收剂用量,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ya值如何变化?( )。
A、变大
B、变小
C、基本不变
D、无法确定

7、一低浓度气体吸收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1,这意味着此塔的( )。
A、气相进出口浓度差大于平均气相总传质推动力
B、气相进出口浓度差等于平均气相总传质推动力
C、气相进出口浓度差小于平均气相总传质推动力
D、气相进出口浓度差与平均气相总传质推动力的大小无法判断

8、设计时,用纯水逆流吸收有害气体,相平衡关系为y=2x,入塔气体浓度y进=0.05(摩尔分数),液气比L/G=3,则出塔气体浓度最低可降至( )。
A、0.025
B、0
C、0.017
D、0.0025

9、低浓度气体吸收中,已知平衡关系y = 2x,kxa = 0.2 kmol/(m3·s),kya = 2′10-4 kmol/(m3·s),则此体系属于( )控制,总传质系数Kya近似等于( )kmol/(m3·s)。
A、气膜,0.2 kmol/(m3·s)
B、气膜,2′10-4 kmol/(m3·s)
C、液膜,0.2 kmol/(m3·s)
D、液膜,2′10-4 kmol/(m3·s)

10、低浓度逆流吸收塔中,当气体处理量G及进出塔浓度y进、y出已被确定,若减少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将( ),其结果是出塔吸收液的浓度x出( ),而吸收推动力相应( )。
A、增大,降低,增大
B、增大,增大,降低
C、降低,降低,增大
D、降低,增加,降低

气体吸收测验(工艺1-3班)

1、拟用一逆流操作的常压填料吸收塔回收空气-氨混合气中95%的氨,进塔空气-氨混合气中含氨2%(体积分数),流率为0.04kmol/(m2-s),塔顶喷入浓度为0.0004(摩尔分数)的稀氨水溶液,塔底流出的氨水浓度为0.0112(摩尔分数),操作范围内的相平衡关系为y=1.2x,所用填料的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ya=0.052kmol/(m3.s),试求:(1)吸收剂用量是最小用量的倍数。(2)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ym。(3)填料层高度。

气体吸收测验(工艺4-5班&制药1-2班)

气体吸收测验(工艺3-4班&制药1-2班)

1、对于双组分体系(气相或液相),组分A的扩散系数是( )。
A、体系的物质属性
B、组分A的物质属性
C、只取决于体系的状态
D、以上三者皆不是

2、对于低浓气体吸收设计时,若采用的液气比(L/G)=(L/G)min,则平均传质推动力Δym=( ),塔高H=( )。
A、0,∞
B、∞,0
C、y1-y2,∞
D、0,1m

3、在吸收塔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 )。
A、回收率趋向最高
B、塔底达到相平衡
C、总费用最低
D、出塔气相浓度变大

4、在一个低浓度逆流吸收塔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液量与气量同比例增加,则出塔液体浓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基本不变
D、无法确定

5、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的溶质分压总是(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 )。
A、大于,上方
B、大于,下方
C、小于,上方
D、小于,下方

6、在填料塔中,低浓度难溶气体逆流吸收时,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但入口气量增加,则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将(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7、《化工原理A(II)》吸收单元操作的理论计算中,没有涉及( )方面的计算。
A、物料衡算
B、热量衡算
C、传质速率
D、都涉及到

8、只要组分在气相中心的分压(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为止。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等于

9、正常操作下的逆流吸收塔,若因某种原因使液体量减少以致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时,下列哪些情况将发生?
A、出塔液体浓度x出增加,回收率增加
B、出塔气体浓度增加,但x出不变
C、出塔气体浓度与出塔液体浓度均增加
D、在塔下部发生解吸现象

10、吸收塔内传质推动力沿塔高从下到上(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少
C、变化
D、不变

气体吸收测验(工艺3-4班&制药1-2班)

1、有一填料层高度为3m的吸收塔,操作压强为101.3kPa,操作温度为23℃。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流率为18 kmol/(m2×h),其中含氨6%(体积分数),吸收率为99%,清水的流率为43kmol/(m2×h),平衡关系为y=0.9x,式中x、y均为摩尔分数。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ya与气相质量流率的0.8次方成正比,而受液体质量流率的影响甚小。试求:(1)HOG;(2)在塔径及其他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体流率增加一倍时(假设此时塔仍能正常操作),出塔气体浓度变为多少?

考试系统测试

考试系统测试

1、你觉得这样考试方便吗?
A、方便
B、不方便
C、不好说
D、视情况而定

2、你觉着这样考试公平吗?
A、公平
B、不公平
C、不好说
D、跟人有关

考试系统测试

1、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气液传质设备

气液传质设备-板式塔

1、某筛板塔在常压下以苯-甲苯为试验物系,在全回流下操作以测定板效率。今测得由第9、第10两块板(自上向下数)下降的液相组成分别为0.652与0.489(均为苯的摩尔分数)。试求第10块板的湿板效率。

2、甲醇-水精馏塔在设计时规定原料组成xF=0.40,塔顶产品组成为0.90,塔釜残液组成为0.05(均为甲醇的摩尔分数),常压操作。试用O'connell关联图估计精馏塔的总塔效率。

4 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单级萃取

1、现有含15%(质量分数)醋酸的水溶液30kg,用60kg纯乙醚在25℃下作单级萃取,试求:(1)萃取相、萃余相的量及组成;(2)平衡两相中醋酸的分配系数,溶剂的选择性系数。 物系的平衡数据见附表。

2、附图所示为溶质(A)、稀释剂(B)、溶剂(S)的液液相平衡关系,今有组成为xF的混合液100kg,用80kg纯溶剂作单级萃取,试求:(1)萃取相、萃余相的量及组成;(2)完全脱除溶剂之后的萃取液E。、萃余液R°的量及组成。

液液萃取-溶剂与稀释剂完全不互溶时的萃取

1、使用纯溶剂对A、B混合液作萃取分离。已知溶剂S与稀释剂B极少互溶,在操作范围内溶质A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平衡浓度可用Y=1.3X表示(Y、X均为质量分数比)。要求最终萃余相中萃余百分数均为j=3%(质量分数),试比较单级和三级错流萃取(每级所用溶剂量相等)中,每千克的稀释剂B中溶剂S的消耗量(kg)。

5 固体干燥

固体干燥-干燥静力学

1、将干球温度27℃、露点为22℃的空气加热至80℃,试求加热前后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

2、总压为100kPa的湿空气,试用焓-湿度图填充下表。

固体干燥-间歇干燥过程的计算

1、某干燥作业如图示。现测得温度为30℃,露点为20℃,湿空气流量为1000m3/h的湿空气在冷却器中除去水分2.5kg/h后,再经预热器预热到60℃后进人干燥器。操作在常压下进行。试求:(1)出冷却器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2)出预热器的空气的相对湿度。

2、已知在常压下、25℃下水分在氧化锌与空气之间的平衡关系为:相对湿度j=100%时,平衡含水量X*=0.02kg 水/kg干料;相对湿度j=40%时,平衡含水量X*=0.007kg水/kg干料。现氧化锌的含水量为0.25kg水/kg干料,令其在25℃、j=40%的空气接触。试问物料的自由含水量、结合水及非结合水的含量各为多少?

连续干燥过程的计算

1、某常压操作的干燥器的参数如附图所示,其中:空气状况t0=20℃,H0=0.0lkg/kg×干气,t1=120℃,t2=70℃,H2=0.05kg/kg干气;物料状况q1=30℃,含水量w1=20%,q2=50℃,w2=5%,绝对干物料比热容cps=1.5kg/(kg×℃);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为53.5kg/h(以出干燥器的产物计),干燥器的热损失忽略不计,试求:(1)空气用量;(2)预热器的热负荷;(3)应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

2、某湿物料用热空气进行干燥。湿物料的处理量为2000kg/h,初始含水量为15%,要求干燥产品的含水量为0.6%(湿基)。所用空气的初始温度为20℃,湿度为0.03kg水/kg干气,预热至120℃。若干燥过程可视为理想干燥过程。为保证热效率不低于60%,试求:(1)空气的出口温度为多少?(2)所需的空气量为多少?

3、某厂欲将物料由含水量50%(湿基,下同)干燥至含水量1%,每分钟需要处理湿物料1200kg。采用温度为25℃、露点温度为4℃的室外空气,以223kg/s的流量经预热后送入干燥器。若干燥器是理想干燥器,空气总压为101kPa,废气排出温度为50℃。试求:(1)废气的相对湿度;(2)预热温度和干燥器的热效率;(3)若干燥任务不变,空气出口温度不变,将空气预热温度提高至176℃,空气用量和干燥器热效率分别为多少?

学习通化工原理_4

在化工原理学习的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溶解度和饱和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溶质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的最大溶解量。而饱和度则是指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后的状态。

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以及压力等因素有关。在化学反应中,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和平衡常数。

电解质的离子化程度

电解质是指能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的离子化程度与其在溶液中的浓度、温度以及电场强度等因素有关。

在化学反应中,电解质的离子化程度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常数。通常情况下,离子化程度越高的电解质,其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常数也越大。

酸碱性质

酸和碱是指在水中能够产生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酸和碱的强弱可以通过其在水中的离解程度(酸碱度)来衡量。

在化学反应中,酸碱性质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常数。例如,在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通常会比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更快。而在碱性条件下,则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产物。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种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比值。它可以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平衡程度。

在化学反应中,平衡常数可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等。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调节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结果。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速率。它可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等。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影响反应的进行和结果。通常情况下,反应速率越快,反应完成的时间就越短,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产物。

结语

在化工原理学习的第四部分中,我们了解了溶解度、离子化程度、酸碱性质、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等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和结果。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并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通化工原理_4

在化工原理学习的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溶解度和饱和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溶质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的最大溶解量。而饱和度则是指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后的状态。

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以及压力等因素有关。在化学反应中,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和平衡常数。

电解质的离子化程度

电解质是指能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的离子化程度与其在溶液中的浓度、温度以及电场强度等因素有关。

在化学反应中,电解质的离子化程度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常数。通常情况下,离子化程度越高的电解质,其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常数也越大。

酸碱性质

酸和碱是指在水中能够产生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酸和碱的强弱可以通过其在水中的离解程度(酸碱度)来衡量。

在化学反应中,酸碱性质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常数。例如,在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通常会比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更快。而在碱性条件下,则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产物。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种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比值。它可以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平衡程度。

在化学反应中,平衡常数可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等。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调节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结果。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速率。它可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等。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影响反应的进行和结果。通常情况下,反应速率越快,反应完成的时间就越短,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产物。

结语

在化工原理学习的第四部分中,我们了解了溶解度、离子化程度、酸碱性质、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等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和结果。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并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