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中医诊断学 2020学年春(田福玲)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尔雅中医诊断学 2020学年春(田福玲)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4周 望诊--3

2.20 舌诊--舌的尔雅解剖与生理功能随堂测验

1、与舌象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中医诊断作业舌乳头是
A、丝状乳头
B、学学习通蕈状乳头
C、年春轮廓乳头
D、田福叶状乳头

2.21 舌诊--中医对舌的玲课认识及舌诊的内容随堂测验

1、舌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后答关系,因此通过望舌可以帮助诊察全身的案学疾病。

2、课后中医望舌的答案内容主要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2.22 舌诊--舌诊的尔雅方法和注意事项随堂测验

1、下列各项中属于望舌注意事项的中医诊断作业是
A、伸舌姿势不能过久
B、学学习通要排除光线的年春影响
C、注意药物对舌象的田福影响
D、注意病人口腔情况的影响

2.23 舌诊--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随堂测验

1、正常舌象的特点是淡红舌,薄白苔。

2.24 舌诊--望舌质随堂测验

1、舌的有神、无神可以用荣与枯来概括。

2.25 舌诊--望舌苔随堂测验

1、黑苔只见于热证。

2.27 舌诊--舌诊的意义及临床运用随堂测验

1、阳虚的典型舌象为舌色淡白胖嫩,有齿痕,苔薄白而润。

第1周 绪论

1.2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随堂测验

1、中医诊断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诊法与辨证。

1.3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随堂测验

1、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包括
A、司外揣内
B、见微知著
C、以常衡变
D、因发知受

第2周 望诊--1

2.1 望诊概述随堂测验

1、望诊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包括
A、诊室温度
B、光线
C、动态观察
D、受检部位充分暴露

2.2 望诊发展简史随堂测验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舌诊专著是
A、明代 申斗垣 《伤寒观舌心法》
B、元代 杜清碧 《敖氏伤寒金镜录》
C、清代 张登 《伤寒舌鉴》
D、民国 曹炳章 《彩图辨舌指南》

2.3 整体望诊--概述随堂测验

1、中医整体望诊的内容包括
A、神志
B、面色
C、形体
D、姿态

2.4 整体望诊--望神志随堂测验

1、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3分钟后自醒,属于
A、狂病
B、痫病
C、癫病
D、郁病

2.5 整体望诊--望面色随堂测验

1、望面色时,只观察病人面部皮肤的颜色变化。

2.5 整体望诊--望面色随堂测验

1、黄种人的常色特点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2.5 整体望诊--望面色随堂测验

1、善色与恶色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光泽。

2.5 整体望诊--望面色随堂测验

1、下列选项中,属于青色主病的是
A、惊风
B、痛证
C、瘀血
D、湿阻

2.6 整体望诊--望形体随堂测验

1、骨骼细小、胸廓狭窄、体形偏瘦之人,一定是重病之人。

2.7 整体望诊--望姿态随堂测验

1、下列选项中,属于“风象”的是
A、肢体颤动
B、双手蠕动
C、角弓反张
D、关节剧痛喜暖

2.8 整体望诊--神气的分类与表现随堂测验

1、下列选项中,属于有神表现的是
A、意识清楚
B、语言清晰
C、目光明亮
D、肌肉不削

2.8 整体望诊--神气的分类与表现随堂测验

1、临床上,除正虚失神、邪盛失神外,还可见到虚实夹杂所致失神。

2.8 整体望诊--神气的分类与表现随堂测验

1、下列选项中,属于假神表现的是
A、原本昏迷不醒,突然神识转清,想见亲人
B、原本目光晦滞,突然目光转亮
C、原本面色无华,突然两颧泛红如妆
D、原本多日未食,突然欲进饮食

第3周 望诊--2

2.10 分部望诊--望头面随堂测验

1、导致囟填的原因是
A、脑髓不足
B、气血亏虚 
C、吐泻伤津
D、水液停聚

2.10 分部望诊--望头面随堂测验

1、头发稀疏脱落,头皮发痒、多屑的常见原因为
A、血虚生风
B、血热化燥
C、血虚精亏
D、血寒生瘀

2.10 分部望诊--望头面随堂测验

1、属于痄腮最典型表现的是
A、发热
B、头痛
C、腮肿
D、咽痛

2.11分部望诊--望五官随堂测验

1、目眦色赤,多属 
A、肺火
B、脾火
C、心火
D、肝火

2.11分部望诊--望五官随堂测验

1、与耳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A、胃、肝
B、胆、脾
C、心、肾
D、胆、肾

2.11分部望诊--望五官随堂测验

1、病人鼻部红肿,鼻周围皮色暗红或血络扩张,伴丘疹、脓疱等,属于
A、鼻痔
B、酒渣鼻
C、鼻渊
D、鼻鼽

2.11分部望诊--望五官随堂测验

1、患者两侧喉核红肿突起,表面溃烂,有黄白色脓点,伴有咽喉疼痛者,应诊为
A、烂乳蛾
B、鹅口疮
C、白喉
D、口疮

2.13 分部望诊--望躯体随堂测验

1、鸡胸的主要表现为
A、胸骨下部明显向前突出
B、胸骨下段及与其相连的肋软骨向内凹陷
C、胸廓呈圆桶样形状
D、胸廓呈扁平形

2.14 分部望诊--望四肢随堂测验

1、患者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宜诊断为
A、行痹
B、痛痹
C、着痹
D、尪痹

2.15 分部望诊--望二阴随堂测验

1、男子阴囊起疹,瘙痒灼痛,有渗液,其病机为
A、肝经湿热
B、膀胱湿热
C、大肠湿热
D、脾胃湿热

2.16分部望诊--望皮肤随堂测验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丘疹的特征是
A、平铺于皮肤
B、高出于皮肤
C、压之褪色
D、压之不褪色

2.17分部望诊--望指甲随堂测验

1、观察指甲主要了解哪个脏腑的病变
A、肺
B、脾
C、肝
D、胃

2.18 望小儿食指络脉随堂测验

1、透关射甲指的是小儿食指络脉到达
A、风关
B、气关
C、命关
D、指端

第5周 闻诊

3.1 闻诊概述随堂测验

1、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3.3 听声音--语声随堂测验

1、正常语声的特点是发声自然、音调和畅、语音清晰

3.5 听声音--咳嗽、咯痰随堂测验

1、肺气上逆可出现
A、咳嗽
B、咯痰
C、喘
D、哮

3.10 嗅气味随堂测验

1、大便臭秽多见于实热证

第6周 问诊-1

4.1 问诊概述随堂测验

1、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和现在症。

4.2 问诊发展简史随堂测验

1、“十问歌”是由张景岳创立,后又经陈修园改编完成的。

4.4 问诊的内容随堂测验

1、现病史的内容包括:
A、发病情况
B、病变过程
C、诊治经过
D、现在症状

4.5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寒热随堂测验

1、寒热表现的常见临床类型包括:
A、恶寒发热
B、寒热往来
C、但寒不热
D、但热不寒

4.5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寒热随堂测验

1、恶寒发热表现多见于
A、里寒证
B、外感病表证阶段
C、少阳病
D、疟疾

4.5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寒热随堂测验

1、潮热表现常见于
A、阳明腑证
B、湿温病
C、少阳病
D、阴虚证

4.6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汗出随堂测验

1、问汗出的要点包括是否有汗出、汗出的时间、汗出量的多少及出汗部位、相兼症状。

4.6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汗出随堂测验

1、自汗是指醒时出汗明显,活动后尤甚。多见于气虚或阳虚证。

第7周 问诊-2

4.7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疼痛随堂测验

1、中医认为疼痛的病机可用“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来概括。

4.7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疼痛随堂测验

1、刺痛一般多见于:
A、气虚证
B、气滞证
C、血瘀证
D、血虚证

4.7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疼痛随堂测验

1、问头痛时要问清头痛的具体部位,头痛的特征及相关兼症,分清外感或内伤头痛。

4.7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疼痛随堂测验

1、胁肋灼痛,头晕面赤,口苦咽干,多属:
A、肝郁气滞
B、肝火炽盛
C、肝阳上亢
D、瘀阻肝络

4.8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头晕、头昏随堂测验

1、头晕而胀,伴有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多属:
A、痰蒙清窍
B、肝火上炎
C、瘀阻脑络
D、肾阳亏虚

4.9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口、耳、目相关症状随堂测验

1、雀盲的病机多为:
A、肝火上炎
B、肝气郁结
C、肝阴亏虚
D、肝血亏虚

4.10常见症状的问诊--问胸、胁、脘、腹相关症状随堂测验

1、除了心、肺气机不畅可表现为胸闷外,肝的一些病变也会出现胸闷表现。

4.11常见症状的问诊--问身重、疲劳随堂测验

1、湿邪困脾所致的身重,常常伴有脘腹胀满,苔腻等症状。

4.13常见症状的问诊--问饮食随堂测验

1、渴不多饮常见于阴虚证、湿热证、痰饮内停、瘀血内停及温病营分证。

第8周 问诊-3

4.14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大便随堂测验

1、正常情况下大便的排泄可归纳为两个要素:推动大便排出的动力(气或阳气的推动)及肠道内的“环境”(肠道的濡润)。

4.14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大便随堂测验

1、五更泄,伴形寒肢冷,腰膝酸痛,多属:
A、寒湿内阻
B、脾胃阳虚
C、肝郁脾虚
D、脾肾阳虚

4.15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小便随堂测验

1、余沥不尽多因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常见于老年或久病体衰者。

4.16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妇女随堂测验

1、询问妇女月经的情况时,常需询问:
A、月经的量
B、月经的周期及带经期
C、月经的颜色
D、月经的质地

4.16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妇女随堂测验

1、妇女漏下不止,色淡质稀,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弱者,多属:
A、热伤冲任
B、脾肾气虚
C、瘀血阻滞
D、阴虚火旺

4.17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男子随堂测验

1、遗精频作,伴小便赤涩不畅,或阴部潮湿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多属:
A、心肝火旺
B、心脾两虚
C、心肾不交
D、湿热下注

第9周 切诊-1

5.1 脉诊概述随堂测验

1、《史记》中所记载的“特以诊脉为名耳”的医家是
A、扁鹊
B、华佗
C、仓公
D、张仲景

5.2 脉诊发展简史随堂测验

1、西晋王叔和所著《脉经》是现存最早的脉诊专著。

5.3 脉诊的常用部位随堂测验

1、寸口诊法中左寸所候的脏腑是
A、心
B、肝
C、肺
D、肾

5.4 脉象的形成机理随堂测验

1、脉象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心动应脉、脉动应指及象由心成三个要点。

5.5 寸口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随堂测验

1、运用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切脉的方法又称为浮取、中取、沉取。

5.6 脉象的构成要素随堂测验

1、脉搏力量的强弱又称为脉势。

5.7 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随堂测验

1、脉象“有根”的主要表现为
A、脉来从容和缓
B、脉来柔和有力
C、脉来节律一致
D、脉象沉取应指有力,尺部尤显

第十周 切诊-2

5.8.1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概述随堂测验

1、明代医家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中记载有27种脉象。

5.8.2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浮脉、沉脉随堂测验

1、浮脉主表证,也可见于虚阳外越证。

5.8.3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迟脉、数脉、疾脉随堂测验

1、脉来一息六至为
A、迟脉
B、平脉
C、数脉
D、疾脉

5.8.4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虚脉、实脉随堂测验

1、虚脉和实脉分别为无力脉象和有力脉象的总称。

5.8.5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长脉、短脉随堂测验

1、长脉的主病为气虚证、气郁证。

5.8.6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滑脉、涩脉随堂测验

1、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也可见于常人及妇女妊娠。

5.8.7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洪脉、大脉、细脉随堂测验

1、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者,为
A、平脉
B、大脉
C、洪脉
D、细脉

5.8.8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濡脉、弱脉随堂测验

1、濡脉即主虚证也主湿证。

5.8.9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芤脉、革脉随堂测验

1、芤脉与革脉共同具有的脉象特征是浮大、中空。

5.8.10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弦脉、紧脉随堂测验

1、弦脉与紧脉均有的主病为
A、肝胆病
B、食积
C、实寒证
D、痛证

5.8.11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促脉、结脉、代脉随堂测验

1、结脉的脉象特征为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5.8.12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散脉、微脉随堂测验

1、散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证。

5.8.13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伏脉、牢脉随堂测验

1、伏脉是沉、实、大、弦、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

5.8.14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动脉、缓脉随堂测验

1、动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圆、脉体短,兼有滑数之象,关部尤为明显,应指如豆粒动摇不定。

第十一周 切诊-3

5.9 相兼脉与真脏脉随堂测验

1、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兼脉的是
A、弦脉
B、滑数脉
C、浮紧脉
D、牢脉

5.10 脉诊的意义及临床运用随堂测验

1、脉诊的临床意义包括
A、辨别疾病的病位
B、分析疾病的病性
C、了解疾病的病机变化
D、判断疾病的进退和预后

5.11.1按诊——按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随堂测验

1、医生用指掌稍用力寻抚某部,以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有无疼痛及肿块的形态、大小等的按诊手法为
A、触法
B、摸法
C、按法
D、叩法

5.11.2按诊——按诊的内容随堂测验

1、上肢肿胀,按之凹陷,随手即起,起指后无压痕者属于气肿。

学习通中医诊断学 2020学年春(田福玲)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基础。学习通中医诊断学课程由田福玲老师主讲,本文将对该课程进行详细介绍。

课程简介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的方法、常见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等。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能够诊断和治疗常见病,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教学模式

该课程采用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学习通平台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可以观看视频讲解、参加在线讨论、完成作业考试等。教学内容既有理论讲解,又有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

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包括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历史渊源、基本理论等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中医诊断学方法

中医诊断学方法是指中医师在诊断疾病时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技巧。该课程会详细介绍中医诊断学方法的分类、特点、使用技巧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技术。

常见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感冒、咳嗽、胃痛、头痛等等。通过学习这些常见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学生可以增强应对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

学习通中医诊断学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 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学习常见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 通过在线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
  • 参与在线讨论,可以与其他学生互相交流,扩展了知识面。

总结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通中医诊断学课程由田福玲老师主讲,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常见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加强对中医学的理解和掌握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技术,提高临床诊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