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有机化学实验_24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

分类: 财会类习题发布于:2024-06-02 13:14:01ė74683次浏览602条评论

mooc有机化学实验_24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安全教育

1.3 有机化学实验药品分类、有机管理、化学存放安全知识随堂测验

1、实验称量固体药品时,期末如果量多了,答案答案需要立即放回原试剂瓶中。完整

2、有机定量取用液体试剂时,化学需要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实验

1.4 有机化学实验操作安全知识随堂测验

1、期末常用的答案答案过滤方法通常有 种。
A、完整2
B、有机3
C、化学4
D、实验5

2、2. 抽气过滤时,洗涤滤饼最好用 。
A、蒸馏水
B、冰水
C、有机溶剂
D、滤液

1.5 有机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随堂测验

1、固体废弃物应该放入的容器是
A、
B、
C、
D、

1.6 有机化学实验室水电、消防安全知识随堂测验

1、下列物质没有爆炸性的是
A、甘油
B、三硝基甲苯
C、干燥的重氮盐
D、叠氮化物

单元测验

1、碱灼伤后,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冲洗,再用水洗,严重时涂上烫伤膏。
A、1-2%盐酸溶液
B、10-20%盐酸溶液
C、1-2%乙酸溶液
D、10-20%乙酸溶液

2、下列试剂的标签颜色对应有误的是
A、优级纯 绿标签
B、分析纯 橙标签
C、化学纯 蓝标签
D、实验纯 黄标签

3、下列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低沸点溶剂如乙醚、乙醇加热时必须采用水浴加热。
B、过滤大颗粒干燥剂时,可以在漏斗颈部放入少量棉花或玻璃毛以代替滤纸。
C、减压过滤结束后,应先拔橡皮管,再关真空泵。
D、萃取分液时,为了防止液体流速过快,上面的活塞应密闭。

4、蒸馏前不需要滤除干燥剂的是
A、氧化钙
B、氯化钙
C、硫酸镁
D、碳酸钠

5、关于常压蒸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混合液的沸点相差10℃时,就可以用常压蒸馏的方法分开。
B、用常压蒸馏测出的液体有固定沸点,则一定为纯净物。
C、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应为烧瓶体积的1/3至2/3 。
D、直形冷凝管中进出水的方向是上进下出。

6、在有机实验室里,为了更好地保护眼睛,可以佩戴墨镜。

7、浓硫酸灼伤后迅速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最后涂上烫伤膏。

8、有机实验中常用的试剂是化学纯或分析纯。

9、物质结晶时,可以采用冰水浴的方式使得结晶迅速析出,从而得到晶型结构较好的晶体。

10、为了防止物质泄漏,蒸馏和回流装置必须密闭,隔绝空气。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

单元测验

1、下列洗脱剂极性最小的是
A、水
B、乙醇
C、乙酸乙酯
D、石油醚

2、关于柱色谱的操作,正确的说法是
A、干法装柱后,可以直接加入样品进行洗脱分离。
B、洗脱过程中,应先用极性大的洗脱剂淋洗,然后逐渐减小洗脱剂的极性。
C、在洗脱过程中,必须使得洗脱剂的流速尽可能地快,以提高洗脱效率。
D、洗脱过程中,如果流出液的速度太慢,可以用洗耳球加压适当加快流出速度。

3、硅胶薄层板的活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
A、105-110℃,0.5h
B、105-110℃,4h
C、200-220℃,0.5h
D、200-220℃,4h

4、下图中,卡黄素、叶绿色a、叶绿色b和叶黄素的比移植(Rf)数据正确的是
A、1.0、5.0、6.0、8.0
B、9.0、5.0、6.0、2.0
C、0.1、0.5、0.6、0.8
D、0.9、0.5、0.4、0.2

5、绿色叶子色素的薄层层析中,所用的展开剂组成是
A、丙酮和乙醇
B、甲苯、丙酮和石油醚
C、水
D、95%乙醇溶液

6、色谱中的固定相都是固体,流动相都是液体。

7、柱色谱中吸附剂的活性取决于吸附剂的含水量,含水量越高,活性越低。

8、柱色谱中在吸附剂氧化铝的表面覆盖石英砂的目的是固定氧化铝的表面,防止被洗脱剂冲坏。

9、薄层色谱中,层析缸中放入滤纸的作用是使得滤纸被展开剂浸润,增加展开剂的挥发面积和速度,加快了气液平衡速度。

10、薄层层析中,当展开剂到达薄层板的最上端时,就需要把薄层板取出。

的提取与升华

单元测验

1、属于哪类杂环化合物?
A、喹啉
B、吲哚
C、嘌呤
D、嘧啶

2、索氏提取时停止加热的标准是
A、当冷凝的乙醇充满提取筒时
B、当提取液虹吸一次时
C、当圆底烧瓶中的乙醇沸腾时
D、当提取筒中的溶液颜色很淡时

3、下面不是加入生石灰(CaO)的目的
A、吸水和乙醇
B、中和至碱性
C、除去杂质单宁酸
D、生成咖啡应配合物

4、本实验中不规范的操作为
A、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圆底烧瓶中的乙醇。
B、蒸馏时采用大火加热蒸出烧瓶中的乙醇。
C、在蒸发皿中蒸发乙醇时,应用小火加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残液。
D、升华操作时,盖在滤纸上的玻璃漏斗颈部应塞上棉花防止产品泄漏。

5、索氏提取时,如果加热速度过快,导致冷凝管上部着火燃烧,首先应该
A、立刻盖上湿抹布。
B、立刻停止通冷凝水。
C、立刻移开热源(酒精灯)。
D、立刻用小火加热。

6、升华操作比较简便,纯化后的产品纯度高,产品损失小,时间短,适合大量产品的提纯。

7、索氏提取器主要应用了溶剂的回流和虹吸原理,减少了溶剂用量,缩短提取时间,提取效率高。

8、索氏提取装置中的冷凝管既可以用蛇形冷凝管,也可以用球形冷凝管。

9、蒸馏提取液中的乙醇时,应使残液中的乙醇尽可能地蒸出,直至残液粘附于烧瓶壁上。

10、升华操作时,为了加快速度,应大火加热。

乙酰苯胺的制备和重结晶

单元测验

1、下列不是合成乙酰苯胺的反应中用乙酸酐代替乙酸的原因的是
A、反应速度快
B、反应时间短
C、反应产率高
D、反应原料便宜

2、合成反应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
A、加快反应速度
B、脱去有色杂质
C、防止苯胺被氧化
D、提高苯胺反应活性

3、合成操作中正确的做法是
A、反应时需要大火加热。
B、反应结束后等反应液冷却后再把产品倒入烧杯中。
C、倒完产品的圆底烧瓶需要趁热清洗。
D、抽滤粗产品时需用大量水洗涤产品。

4、关于热过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过滤时必须采用折叠滤纸。
B、必须在溶液煮沸的情况下进行过滤。
C、热过滤的液体必须一次过滤完。
D、热水漏斗中的液体也必须加热。

5、关于重结晶操作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使用尽可能过量的热水加快乙酰苯胺的溶解。
B、应在煮沸的情况下加入活性炭以增强脱色效果。
C、热过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除掉热不溶性杂质。
D、抽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除掉水分。

6、从试剂瓶取用反应物和往圆底烧瓶中加入反应物时都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7、接受容器中接收到的液体(醋酸)量很少的原因是反应不完全。

8、为了使得有色杂质去除的更彻底,活性炭的使用量越多越好。

9、热过滤后,为了使得晶体析出速度加快,可以采用冰水浴。

10、苯胺既有急性毒性也有慢性毒性,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单元测验

1、下列物质在碱性条件下不会发生坎尼扎罗反应的是
A、甲醛
B、乙醛
C、苯甲醛
D、乙二醛

2、糠醛(α-呋喃甲醛)发生坎尼扎罗反应,开始时的温度应控制在
A、0-5℃
B、8-12℃
C、40-45℃
D、169-172℃

3、关于糠醇(α-呋喃甲醇)分离纯化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A、用二氯甲烷萃取分层后,糠醇(α-呋喃甲醇)主要在下层。
B、24mL的二氯甲烷必须分成三次萃取,以提高萃取效率。
C、干燥二氯甲烷溶液时应加入尽可能多的干燥剂使得水分干燥完全。
D、蒸馏二氯甲烷时,如果温度上下波动,即可停止加热,表明二氯甲烷蒸馏完全。

4、关于槺酸(α-呋喃甲酸)的分离纯化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完成后,应加尽量多的水使得固体浆状物完全溶解于水中。
B、酸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槺酸(α-呋喃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C、抽滤时洗涤用水应尽可能的少,防止槺酸(α-呋喃甲酸)溶解损失。
D、抽滤得到的槺酸(α-呋喃甲酸)需要在169-172℃的条件下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

5、坎尼扎罗反应的实质是羰基的
A、亲核加成反应
B、亲电加成反应
C、亲核取代反应
D、亲电取代反应

6、坎尼扎罗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为稀氢氧化钠溶液。

7、合成反应时先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后,然后在冰水浴的条件下,滴加反应物糠醛(α-呋喃甲醛)。

8、萃取糠醇(α-呋喃甲醇)时,萃取剂亦可采用乙醚。

9、蒸馏操作中二氯甲烷蒸出完全后,只需要更换接收容器,并将温度提高至170℃左右,即可将产品糠醇(α-呋喃甲醇)蒸出。

10、水溶液酸化制备糠酸(α-呋喃甲酸)时,可以采用浓硫酸代替浓盐酸。

肉桂酸的制备

单元测验

1、下列物质可以发生普尔金(Perkin)反应的是
A、乙醛
B、水杨醛
C、丙酮
D、苯乙酮

2、本实验中合成反应的加热方式为
A、冰水浴
B、热水浴
C、油浴
D、直接加热

3、本实验中水蒸气蒸馏的目的是为了去除
A、苯甲酸
B、苯甲醛
C、肉桂酸
D、乙酸酐

4、关于水蒸气蒸馏操作错误的是
A、水蒸气发生器中需要插入安全管目的是调节体系压力并防止发生系统堵塞。
B、如果圆底烧瓶中出现倒吸现象,应先停止加热,再打开螺旋夹。
C、当圆底烧瓶中液体量过多时可以用小火加热。
D、当馏出液由浑浊变澄清时,即可停止加热。

5、如果反应中缺少碳酸钾,下列物质不能代替的是
A、乙酸钠
B、乙酸钾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6、普尔金(Perkin)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为强酸弱碱盐。

7、合成反应中为了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60-170℃。

8、水蒸气蒸馏主要应用于易溶于水并与水不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9、合成反应中回流装置必须使用接有干燥管的空气冷凝管。

10、水蒸气蒸馏时圆底烧瓶的位置应向水蒸气发生器的方向倾斜45°,瓶内液体量不少于其容积的1/3。

熔沸点的测定

单元测验

1、微量法测熔点时毛细管中样品的高度为
A、1-2mm
B、2-3mm
C、1-2cm
D、2-3cm

2、微量法测熔点时离待测试剂的熔点10℃时,加热浴液的速度控制为
A、1℃/秒
B、10℃/秒
C、1℃/分
D、10℃/分

3、关于微量法测量沸点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不控制加热速度。
B、需要用橡皮圈将沸点外管中的液体固定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C、当最后一个气泡刚要缩回沸点内管(毛细管)时,此时的温度即为液体的沸点。
D、当毛细管中气泡出来的数量越来越多时,需要控制加热速度。

4、 用上述温度计测出来的沸点(微量法)数据可能是
A、75.0-76.0
B、75-76
C、76
D、76.0

5、实验过程中如果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坏,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迅速用水冲入下水道。
B、用抹布收集入垃圾篓中。
C、打开通风橱,直至其挥发完。
D、迅速撒上硫磺粉,使其结合形成难以挥发的硫化汞化合物。

6、熔沸点测量时b管中加入热水作为浴液的主要目的是节省加热时间。

7、测熔点时用过的毛细管中只要样品没有完全挥发,就可以再次使用。

8、未知样品测量熔点时必须粗测出样品的大概熔点范围才可以继续进行精测。

9、常量法和微量法测出来的沸点结果表示方式是不一样的。

10、微量法测沸点时,如果毛细管中液体液面上升,这是正常现象,可以继续使用。

1-溴丁烷的制备

单元测验

1、下列反应不是1-溴丁烷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的是
A、
B、
C、
D、

2、粗产品洗涤过程中,酸洗、水洗、碱洗时1-溴丁烷分别处于分液漏斗的哪一层?
A、上层、下层、上层
B、下层、上层、上层
C、上层、下层、下层
D、下层、下层、上层

3、反应过程中产物鲜红色的原因是含有
A、1-溴丁烷
B、溴
C、丁烯
D、丁醚

4、下列关于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浓硫酸应先用水稀释后,再从冷凝管上端加入反应烧瓶内。
B、气体吸收装置需要完整的浸没在水中,防止有毒气体泄漏。
C、分液时必须先打开上面的活塞,防止形成负压,液体无法流下。
D、干燥完的粗产品进行蒸馏时,蒸馏装置必须是干净干燥的。

5、实验过程中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步骤是
A、先用大量蒸馏水冲洗,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涂上烫伤膏。
B、先用1%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大量蒸馏水清洗,涂上烫伤膏。
C、先用抹布擦去大部分,用大量蒸馏水冲洗,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涂上烫伤膏。
D、先用抹布擦去大部分,用1%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大量蒸馏水清洗,涂上烫伤膏。

6、制备氢溴酸时,为了提高浓硫酸的利用率,应使得浓硫酸转化成硫酸钠。

7、合成实验时,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应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

8、回流装置中应采用球形冷凝管,蒸馏装置中应采用直形冷凝管。

9、反应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后,应迅速搭好装置,通上冷凝水,加热反应。

10、1-溴丁烷中加入干燥剂干燥后,可以不用滤除干燥剂直接进行蒸馏操作。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单元测验

1、下列措施可以提高反应产率的是
A、反应平衡后,延长加热时间。
B、增加浓硫酸的用量。
C、降低反应温度。
D、使得分水器上层的有机液体回到反应体系中。

2、下列哪个化合物可以采用类似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装置?
A、乙酸甲酯
B、乙酸乙酯
C、乙酸正丙酯
D、乙酸异戊酯

3、三次洗涤过程中,乙酸正丁酯分别处于哪一层?
A、都在上层
B、都在下层。
C、上、下、上。
D、下、上、下。

4、关于乙酸正丁酯的蒸馏纯化操作正确的说法是
A、液体中的干燥剂可不必滤除直接加入蒸馏烧瓶中。
B、当冷凝管和尾接管下端出现冷凝液体时,立即用干净干燥的接受器接受,此即为产品。
C、当蒸馏烧瓶中剩下少量液体时,就要停止加热。
D、停止反应后,需要先停止通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5、下列物质之间不能形成恒沸物的是
A、乙酸和水
B、正丁醇和水
C、乙酸正丁酯和水
D、乙酸正丁酯和正丁醇

6、为了提高反应产率,反应物正丁醇应该是过量的。

7、分水器中一旦有液体必须立即分出。

8、回流反应装置必须先通冷凝水后加热。

9、用分液漏斗洗涤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碳酸钠溶液。

10、根据分出的总水量(扣除预先加入的水量),可以粗略估计酯化反应的终点。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单元测验

1、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B、
C、
D、

2、合成反应时,当水杨酸完全溶解后,需要继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分别为
A、80-85℃,10min
B、0-5℃,30min
C、0-5℃,10min
D、80-85℃,30min

3、本实验共需要三次抽滤,每次需要的分别是
A、滤液 滤饼 滤液
B、滤饼 滤液 滤饼
C、滤液 滤液 滤饼
D、滤饼 滤饼 滤液

4、合成反应时中乙酰水杨酸的产率很低,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太少。
B、水杨酸的用量太少。
C、乙酸酐吸水变质。
D、反应温度太低。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用的锥形瓶必须干净干燥。
B、第二次抽滤时,需用5-10mL水冲洗漏斗。
C、需要快速加入浓盐酸使得固体充分析出。
D、产品需要放置在表面皿上,至于烘箱内干燥。

6、本实验中合成试剂乙酸酐可以用乙酸代替。

7、实验中产生高聚物的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

8、实验中采用冷水或冰水浴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使产品充分析出,提高产率。

9、抽滤后的粗产品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后,再次抽滤的主要目的是去除高聚物。

10、最后一次抽滤得到的产品需要在125-135℃的条件下干燥30min以上。

中国大学有机化学实验_24

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实验手段,对有机化学原理、反应机理、合成方法等知识进行实践性学习的过程。本文将介绍中国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之一:有机合成实验。

实验原理与目的

有机合成实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实验,旨在通过有机化学知识的积累,实现对有机物的合成。其主要目的在于:

  • 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反应机理
  • 掌握一些基本的有机合成方法
  • 培养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设计能力
  • 提高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的能力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有机化学各类反应的特点和条件、有机合成方法的种类、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活化基、缩合剂等有机交换试剂的应用。

实验过程

实验材料:苯甲酸、苯酰氯、四乙氧基硅烷、氢氧化钠、硫酸、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碱性氧化剂、酸性氧化剂等。

实验一:制备苯甲酰氯

制备苯甲酰氯的反应方程式为:

C6H5COOH + SOCl2 → C6H5COCl + SO2 + HCl

实验步骤如下:

  1. 称取苯甲酸0.2mol,加入滴加漏斗中。
  2. 称取氯化亚砜0.2mol,放入500ml三口瓶中,加热至40℃左右。
  3. 将苯甲酸滴加至氯化亚砜中,同时用万能管冷却反应瓶口。
  4. 反应结束后滴加2ml无水乙醇,用去离子水洗涤2次,过滤得到苯甲酰氯。

实验二:合成苯乙酸乙酯

合成苯乙酸乙酯的反应方程式为:

C6H5COCl + C2H5OH → C6H5COOC2H5 + HCl

实验步骤如下:

  1. 称取苯甲酸乙酯30ml,加入分液漏斗中。
  2. 称取氢氧化钠2g,加入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轻微摇晃至氢氧化钠完全溶解。
  3.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甲酰氯,用万能管快速转动混合液。
  4. 放置分液漏斗,使其两层液体分离,取下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涤,加入无水Na2SO4除去水分,过滤得到苯乙酸乙酯。

实验三:制备苯甲醇

制备苯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

C6H5COCl + LiAlH4 → C6H5CH2OH + AlCl3 + LiCl

实验步骤如下:

  1. 称取苯甲酰氯10ml,加入250ml三口瓶中。
  2. 称取LiAlH4 5.6g,加入少量四乙氧基硅烷中,搅拌均匀。
  3. 将LiAlH4悬浮液滴加入苯甲酰氯中,同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温度在0℃以下。
  4. 反应结束后,滴加少量去离子水,过滤除去AlCl3,用无水Na2SO4除去水分,得到苯甲醇。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了苯甲酰氯、苯乙酸乙酯、苯甲醇三种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

苯甲酰氯:

C6H5COCl

苯乙酸乙酯:

C6H5COOC2H5

苯甲醇:

C6H5CH2OH

分别对上述化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下:

  • 苯甲酰氯的IR图谱中,有1668cm^-1和1235cm^-1的酰氯伸缩振动峰。
  • 苯乙酸乙酯的MS谱图中,母峰为166,分子式为C8H10O2。
  • 苯甲醇的NMR谱图中,化学位移为4.0~4.4ppm的峰对应于-OH的质子信号,6.8~7.2ppm的峰对应于苯环上的芳香质子信号。

实验总结

有机合成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到了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反应机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有机合成方法,培养了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了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加深了对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鉴定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