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统计学_22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计算机题库发布于:2024-06-02 13:27:29ė04769次浏览628条评论

mooc统计学_22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 走进统计学

第1章单元测试

1、统计统计学的学课研究对象是( )。
A、后答后作抽象的案m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业答规律性
C、一切自然与社会现象总体的统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学课规律和方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后答后作个别事物称为( )。
A、案m案调查对象
B、业答标志值
C、统计品质标志
D、学课总体单位

3、后答后作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案m案总体单位是业答(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5、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6、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7、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8、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9、要了解某地区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 )。
A、该地区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该地区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该地区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10、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包括( )。
A、A.大量观察法
B、B.统计分组法
C、C.综合指标法
D、D.统计模型法
E、E.归纳推断法

11、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可概括为( )。
A、社会性
B、数量性
C、总体性
D、具体性
E、变异性

12、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
A、2018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
C、2018年某市年供水量
D、2018年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某学员统计学课程成绩

13、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总体单位与总体相互依存,总体单位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C、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1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1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月平均收入是数量标志。

16、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17、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化为统计指标。

18、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19、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20、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第1章单元作业

1、从统计学科性质来看,你认为统计学、数学和数理统计学是一种什么关系?

第2章 变量与数据

第2章单元测验

1、变量是指( )。
A、可变的数量标志或指标
B、调查获取的现象数字
C、现象变化的数字
D、现象的数量表现

2、连续变量( )。
A、变量值无法确定
B、变量数值只能取整数
C、变量数值可以有小数
D、变量数值通过逐个计数得到

3、人口数是( )。
A、随机变量
B、连续变量
C、离散变量
D、无限变量

4、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产品等级”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5、可以准确地计量两个数值之间的倍数的数据尺度是(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6、一个变量的变量值只能是唯一的。

7、离散变量的取值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8、变量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9、原始数据是指来源于对调查对象直接观察获取的数据。

10、次级数据一般也称为二手数据,来源渠道比较广泛。

第2章单元作业

1、如果要对本校食堂的饭菜质量、价格、服务和管理水平进行调查评价,你可以采用哪些统计调查方法?

第3章 统计数据整理

第3章单元测试

1、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按( )选择的。
A、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
B、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
C、这些单位具有典型意义,是工作重点
D、这些单位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

2、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3、201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4、调查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5、某些不宜用定期统计表收集的全面统计资料,一般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6、统计数据中,最低级的计量尺度是(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7、工厂对生产的一批零件进行检查,通常采用(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8、检查产品寿命应使用哪种调查方法?(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9、为掌握商品销售情况,对占该市商品销售额80%的五个大商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普查
B、统计报表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10、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
C、确定调查单位
D、登记的方便

11、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

12、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统计数据信息,所以问卷应尽可能长。

13、调查单位可以是填报单位,也可以不是填报单位。

14、调查时间是指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15、对于时点现象一般采用一次性调查来取得资料。

第3章单元作业

1、在数值型变量中,什么情况下应编制单项式数列?什么情况下应编制组距式数列?

第4章 描述性统计指标与分析

第4章单元测验

1、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
A、12%
B、150%
C、111.11%
D、11.11%

2、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2018年比2017年降低10%,实际降低1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50%
B、94.4%
C、104.5%
D、66.7%

3、某单位的生产小组工人工资资料如下:90元、100元、110元、120元、128元、148元、200元,计算结果均值为128元,标准差为( )。
A、σ=33.88
B、σ=36.34
C、σ=34.23
D、σ=35.23

4、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为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
A、600元
B、533.33元
C、466.67元
D、500元

5、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变量的( )。
A、变动趋势
B、集中趋势
C、离中趋势
D、一般趋势

6、根据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确定的平均指标有(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7、标志变异指标有(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E、相关系数

8、常用的相对指标有( )。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比较与比例相对指标
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9、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
A、总体标志总量
B、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
C、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D、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
E、权数

10、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利税额
C、利税总额
D、职工人数
E、固定资产原值

11、根据组距分组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12、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13、两个企业比较,若甲企业的平均产量和产量标准差均高于乙企业,由此可以肯定乙企业生产的均衡性比甲企业好。

14、某企业计划规定,2019年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上年同期降低10%,实际执行结果降低5%,仅完成单位产品成本计划的一半。

15、甲洗衣机厂2019年第一季度洗衣机产量对乙洗衣机厂同期产量的比率是比较相对指标。

第4章单元作业

1、某大学毕业生在人才招聘市场应聘,愿意接收的甲公司和乙公司的平均月薪均为4000元。在只考虑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应用描述性统计指标和统计分布特征进行理性选择?

第5章 抽样估计

第5章单元测验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了解总体单位情况
C、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
D、对样本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2、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3、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
A、可以避免的
B、可避免且可控制的
C、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的
D、不可避免但可控制的

4、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Z=2),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76%与84%之间
D、小于76%

5、在重复抽样条件下,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抽样单位数必须( )。
A、增加两倍
B、增加到两倍
C、增加四倍
D、D.增加到四倍

6、影响抽样平均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 。
A、总体方差(或标准差)
B、样本单位数
C、抽样方法
D、允许误差范围
E、抽样组织方式

7、抽样推断适用于( )。
A、具有破坏性的场合
B、用于时效性要求强的场合
C、对于大规模总体和无限总体的场合进行调查
D、用于对全面调查的结果进行核查和修正
E、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又需要知道总体的全面情况时

8、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总体标准差常常是未知的,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
A、用过去同类问题的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经验数据
B、用样本的标准差
C、凭抽样调查者经验确定
D、用总体方差
E、先组织试验性抽样,用试验样本的标准差

9、要提高抽样推断的精确度可采用的方法有( )。
A、增加样本容量
B、降低置信度
C、缩小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改善抽样的组织方式
E、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式

10、在区间估计中,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概率保证程度与精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
A、前者愈低,后者也愈低
B、前者愈高,后者也愈高
C、前者愈低,后者愈高
D、前者愈高,后者愈低
E、两者呈相反方向变化

11、研究目的一旦确定,全及总体也就相应确定,而从全及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则是不确定的。

12、由于没有遵守随机原则而造成的误差,通常称为随机误差。

13、抽样平均误差是表明抽样估计的准确度,抽样极限误差则是表明抽样估计准确程度的范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4、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15、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第5章单元作业

1、在抽样估计中,为什么说估计精度要求与可靠性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估计中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第6章 假设检验

第6章单元测验

1、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 )。
A、假设检验
B、参数估计
C、双边检验
D、D. 单边检验

2、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通常称为( )。
A、原假设
B、备择假设
C、合理假设
D、正常假设

3、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
A、都有可能被接受
B、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C、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D、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4、在假设检验中,“=”一般放在( )。
A、原假设上
B、备择假设上
C、可以放在原假设上,也可以放在备择假设上
D、有时放在原假设上,有时放在备择假设上

5、在假设检验中,不能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
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6、在假设检验中,通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称为( )。
A、置信水平
B、显著性水平
C、取伪概率
D、弃伪概率

7、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样本容量一定,则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 )。
A、可以同时减小
B、不能同时减小
C、可以同时增大
D、只能同时增大

8、按设计标准,某自动食品包装机所包装食品的平均每袋重量应为500克。若要检验该机实际运行状况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应该采用( )。
A、左侧检验
B、右侧检验
C、双侧检验
D、左侧检验或右侧检验

9、假设检验中,如果原假设为真,而根据样本所得到的检验结论是拒绝原假设,则可认为( )。
A、抽样是不科学的
B、检验结论是正确的
C、犯了第一类错误
D、犯了第二类错误

10、根据样本计算的统计量值未落入原假设的拒绝域时,表示( )。
A、可以放心地接受原假设
B、没有充足的理由拒绝原假设
C、没有充足的理由拒绝备择假设
D、备择假设是错误的

11、对某一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H0:均值 =100, H1:均值 ≠100。检验结论是: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应拒绝H0。据此可认为:总体均值的真实值与100有很大差异。

12、有个研究者猜测,某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中女孩数是男孩数的3倍以上(即男孩数不足女孩数的1/3)。另外一个研究者为了对他的这一猜测进行检验,拟随机抽取50个失学儿童构成样本,那么原假设可以为:H0:P≤1/3。

13、对两个总体均值相等性进行检验,在 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这表示原假设为真的概率小于0.05。

14、假设检验中要使α和β同时减少的唯一方法是减少样本容量。

15、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0。

第6章单元作业

1、在假设检验中,如何针对具体研究问题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第7章 方差分析

第7章单元测验

1、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 )。
A、各总体是否存在方差
B、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C、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2、组间误差是衡量不同水平下各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 )。
A、只包括随机误差
B、只包括系统误差
C、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D、D.没有正确答案

3、组内误差反映的是样本内各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它( )。
A、只包括随机误差
B、只包括处理误差
C、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处理误差
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处理误差

4、有交互效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是指用于检验的两个因素( )。
A、对因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
B、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
C、各自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D、各自变量之间是有交互作用的

5、在下面的假定中,不属于方差分析中的假定的是( )。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C、观测值是独立的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6、方差齐性检验中的F值就是两个标准差之比。

7、组间误差是由于随机因素影响所造成的。

8、方差分析可检验出多个样本均值间的两两差异。

9、方差分析中组内误差是由于观察因素之外的随机因素影响所造成的差异。

10、方差分析是为了推断多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而进行的假设检验。

第7章单元作业

1、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都是统计检验方法,为什么有了假设检验还需要方差分析方法?

第8章 动态数列分析

第8章单元测验

1、时间数列由( )要素组成。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时期数列的每一项指标数值( )。
A、无需连续统计
B、不能相加
C、与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
D、可以相加

3、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数据是(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4、下列指标为时点指标的是( )。
A、月产量
B、月末库存额
C、月销售额
D、月工资总额

5、五年内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列是( )。
A、发展速度
B、增长速度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6、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数值是( )。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7、下列不属于时间数列的是( )。
A、历年来我国私人拥有汽车数量
B、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
C、福州市近5年年末企业数
D、某企业历年销售额

8、下列哪项不属于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增长量

9、某单位人事部门对本单位在册职工人数有如下记录:1月1日有218人,11日调出18人,16日调入5人,25日又调入8人,2月5日调出4人,问1月份该单位职工平均在册人数是( )人。
A、195
B、200
C、205
D、210

10、某企业2013—2017年的销售额资料如表7-29所示。 表1 某企业2013—2017年的销售额资料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销售额(万元) 52 54 56 58 60 用最小平方法求趋势直线方程为( )。
A、yc=56+2x
B、yc=-56+2x
C、yc=56-2x
D、yc=-56-2x

11、下列属于动态数列的有( )。
A、近10年来各年每万人口中大学生的人数比重
B、近10年来我国各年零售物价总指数
C、“十二五”时期各年年末各行业职工人数
D、2018年我国农民与非农业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比例
E、2011—2018年我国各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12、时点指标的特点有( )。
A、数列中各变量数值之间具有可加性
B、数列中各变量数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点间隔无关
C、数列中各变量数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点间隔有关
D、数列中各变量数值不具有连续计数的特点
E、数列中各变量数值之间不具有可加性

13、下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
A、历年来我国私人拥有汽车数量
B、第五次人口普查数
C、成都市近5年各年工业总产值
D、某店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E、某企业历年销售额

14、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有(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发展速度
E、增长量

15、时期数列的特点有( )。
A、数列中各变量数值之间具有可加性
B、数列中各变量数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无关
C、数列中各变量数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关
D、数列中各变量数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E、数列中各变量数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16、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7、用某企业各年的劳动生产率编制的时间数列是绝对数动态数列。

18、时点数列的每一项指标值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内达到的水平。

19、时点数列的每一项指标值的大小和它在时间间隔上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20、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第8章单元作业

1、在判断现象淡旺季上运用季节指数与季节变差有什么不同?两种方法产生的结论会不会存在差异?

第9章 统计指数

第9章单元测验

1、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为同度量因素。
A、基期数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
C、基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质量指标

2、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为同度量因素。
A、基期数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
C、基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质量指标

3、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4、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2%,则物价指数为( )。
A、98.03%
B、102.04%
C、98%
D、102%

5、如果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0%,销售量下降10%,则销售额( )。
A、有所增加
B、有所减少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

6、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7、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
A、39.67%
B、139.14%
C、71.60%
D、129.52%

8、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50%,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
A、25%
B、2%
C、75%
D、20%

9、某商店今年全部商品销售量为去年的115%。这个相对数是( )。
A、个体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10、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

11、下列指数中属于狭义指数的有( ) 。
A、多种产品销售额指数
B、某种产品销售额指数
C、多种产品的销售量指数
D、多种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
E、多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

12、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A、农副产品产量总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
C、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D、全部商品批发价格指数
E、职工工资个体指数

13、某商店今年全部商品销售量为去年的115%。这个相对数是(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14、综合指数的特点是( )。
A、有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成
B、分子或分母中有一个假定指标
C、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动
D、编制时可按范围逐步扩大
E、编制时需要全面资料

15、某企业2018年12月产品的生产总成本为20万元,比11月多支出0.4万元,单位成本比11月降低2%,则 ( )。
A、生产总成本指数为102%
B、单位成本指数为2%
C、产品产量指数为104%
D、单位成本指数为98%
E、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总成本为0.78万元

16、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17、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综合指数形式均可变形为相应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或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18、如果物价上涨5%,则用同样多的货币能买到原来商品数量的95%。

19、劳动生产率的可变构成指数为105.3%,结构影响指数为102.2%,则劳动生产率的固定构成指数为103.03%。

20、以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计算的单位产品某种原材料消耗量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第9章单元作业

1、在综合指数编制中为什么要引入同度量因素?为什么要将同度量因素的时间固定在某一个时期?对于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其同度量和时期固定一般遵从什么原则?

第10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10章单元测试

1、下面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是( )。
A、销售人员测验成绩与销售额大小的关系
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
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系
D、数学成绩与统计学成绩的关系

2、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是( )。
A、父亲身高和子女身高之间的关系
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3、相关分析是研究( )。
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C、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高低的统计量主要是( )。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判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

5、当相关系数r=0时,表明变量之间( )。
A、完全无关
B、相关程度较小
C、完全相关
D、没有线性相关关系

6、下列现象之间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
B、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C、广告支出与商品销售额关系
D、学生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关系
E、在价格不变情况下,商品销售量与销售额关系

7、对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变量之间必须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B、回归方程是据以利用自变量的给定值来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平均值
C、可能存在着y依x和x依y的两个回归方程
D、尽管两个变量也可能都是随机的,但建立方程时要求自变量是给定的
E、根据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值可以判断变量间的相关方向

8、单位成本(元)依产量(千件)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c=78-2x,这表示( )。
A、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为76元
B、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为78元
C、当单位成本为72元时,产量为3000件
D、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2元
E、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2元

9、关于相关系数r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为正值
B、可为负值
C、可大于1
D、可等于-1
E、可等于0

10、估计标准误不能说明( )。
A、总体的变异程度
B、样本的变异程度
C、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程度
D、样本指标的代表性大小
E、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11、假定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是0.8,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为-0.9,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高。

12、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数值正负符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13、相关的两个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14、一种回归直线方程只能由自变量推算因变量,不能由因变量推算自变量。

15、相关系数越大,则估计标准误差值就越大,从而直线回归方程的精确性越低。

16、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都属于完全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17、正相关指的就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18、在直线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是对等的,不需要区分因变量和自变量。

19、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都一定是随机变量。

20、对整个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应采用F检验。

第10章单元作业

1、为什么说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函数关系?

第11章 大数据统计分析

第11章单元测验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大数据的特征( )。
A、大量性
B、多样性
C、价值性
D、创新性

2、大数据时代统计分析流程不包括( )。
A、海量信息数据的采集
B、大数据的识别
C、大数据的统计分析
D、大数据的预处理
E、大数据的深度挖掘

3、下列不属于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变化的是( )。
A、数据类型的扩大
B、数据来源的不同
C、统计软件的增多
D、统计成本升高
E、统计质量得以提高

4、下列关于Python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Python不能用于图像处理
B、Python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解释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C、Python有着丰富而强大的库
D、Python运行速度快
E、Python是一种网络爬虫技术

5、下列关于网络爬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网络爬虫广泛用于互联网搜索引擎或其他类似网站,以获取或更新这些网站的内容和检索方式
B、爬虫获取数据的方式为模拟浏览器发送请求,然后提取有用的数据,最后存放于数据库或文件中。
C、从功能上来讲,爬虫一般分为数据采集和处理两个部分
D、利用网络爬虫能自动完成数据获取、汇总的工作,大大提升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E、网络爬虫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6、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引领人们生活,但并未引导商业变革和技术创新。

7、广义的大数据不仅包括数据的结构形式和数据的规模,还包括处理数据的技术。

8、大数据不仅包括以文本资料为主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料。

9、一般来讲,大数据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规模的大小成正比。

10、在大数据时代,分析数据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数据挖掘是大数据分析的核心技术。

11、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再次出现的颠覆性技术革命。

12、大数据使我们对数据的利用取得了更大的主动权,传统统计学将日渐萎缩。

13、Python 对于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有很好的应用。

14、传统的统计研究工作要求获得的数据一般具有完整性、精确性( 或准确性) 、可比性与一致性等性质。

15、网络爬虫是一个自动获取网页的程序,它为搜索引擎从互联网上下载网页,是搜索引擎的重要组成。

第11章单元作业

1、根据大数据的概念和它的时代属性,大数据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统计学期末考试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客观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一切自然与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3、连续变量( )。
A、变量值无法确定
B、变量数值只能取整数
C、变量数值可以有小数
D、变量数值通过逐个计数得到

4、可以准确地计量两个数值之间的倍数的数据尺度是(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5、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6、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 相邻组组中值为170, 则末位组中值为( )。
A、230
B、200
C、210
D、180

7、总体各部分指标数值与总体数值计算求得的结构相对数之和( )。
A、大于100%
B、小于100%
C、等于100%
D、无法确定

8、某单位的生产小组工人工资资料如下:90元、100元、110元、120元、128元、148元、200元,计算结果均值为128元,标准差为( )。
A、σ=33.88
B、σ=36.34
C、σ=34.23
D、σ=35.23

9、抽样误差是指( )。
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10、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76%与84%之间
D、小于76%

11、在假设检验中,“=”一般放在( )。
A、原假设上
B、备择假设上
C、可以放在原假设上,也可以放在备择假设上
D、有时放在原假设上,有时放在备择假设上

12、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 )。
A、各总体是否存在方差
B、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C、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13、下列不属于动态数列的是( )。
A、历年来我国私人拥有汽车数量
B、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
C、上海市近5年年末企业数
D、某企业历年销售额

14、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2%,则物价指数为( )。
A、98.03%
B、102.04%
C、98%
D、102%

15、下列关于网络爬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网络爬虫广泛用于互联网搜索引擎或其他类似网站,以获取或更新这些网站的内容和检索方式
B、爬虫获取数据的方式为模拟浏览器发送请求,然后提取有用的数据,最后存放于数据库或文件中
C、从功能上来讲,爬虫一般分为数据采集和处理两个部分
D、利用网络爬虫能自动完成数据获取、汇总的工作,大大提升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16、在假设检验中,α与β的关系是( )。
A、α和β绝对不可能同时减少
B、只能控制α,不能控制β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α,必然会减少β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α,必然会增大β
E、增大样本容量可以同时减少α和β

17、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包括( )。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归纳推断法

18、普查是( )。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19、常用的相对指标有( )。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比较与比例相对指标
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20、标志变异指标有(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E、相关系数

2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
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B、样本容量
C、抽样方法(重复和不重复抽样)
D、样本指标值的大小
E、抽样组织形式

22、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总体标准差常常是未知的,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
A、用过去同类问题的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经验数据
B、用样本的标准差
C、凭抽样调查者经验确定
D、用总体方差
E、先组织试验性抽样,用试验样本的标准差

23、抽样推断适用于( )。
A、具有破坏性的场合
B、用于时效性要求强的场合
C、对于大规模总体和无限总体的场合进行调查
D、用于对全面调查的结果进行核查和修正
E、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又需要知道总体的全面情况时

24、假设检验根据假设提出方式的不同,有( )。
A、单侧检验
B、多测检验
C、双侧检验
D、上侧检验
E、下侧检验

25、假设检验拒绝原假设,说明( )。
A、原假设有逻辑上的错误
B、原假设根本不存在
C、原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
D、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大
E、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

26、在下面的假定中,属于方差分析中的假定的是( )。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C、观测值是独立的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E、各总体方差不等

27、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有(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发展速度
E、增长量

28、动态数列波动的影响因素有(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E、左右变动

29、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为( )。
A、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B、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C、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D、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E、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30、大数据时代统计分析流程包括( )。
A、海量信息数据的采集
B、大数据的识别
C、大数据的统计分析
D、大数据的预处理
E、大数据的深度挖掘

31、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32、原始数据是指来源于对调查对象直接观察获取的数据。

33、对于时点现象一般采用一次性调查来取得资料。

34、凡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项式数列。

35、根据组距分组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36、某企业计划规定,2019年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上年同期降低10%,实际执行结果降低5%,仅完成单位产品成本计划的一半。

37、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38、由于没有遵守随机原则而造成的误差,通常称为随机误差。

39、对两个总体均值相等性进行检验,在 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这表示原假设为真的概率小于0.05。

40、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0。

41、方差分析是为了推断多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而进行的假设检验。

42、组间误差是由于随机因素影响所造成的。

43、环比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44、如果物价上涨5%,则用同样多的货币能买到原来商品数量的95%。

45、Python 对于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有很好的应用。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主观题)

1、媒体总是热衷于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现象或结果进行调查和预测。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主流媒体的调查预测是希拉里会以较大优势当选,但最终结果却是特朗普当选了美国总统。请从统计调查科学性角度分析媒体预测失败的原因。

2、某大学毕业生在人才招聘市场应聘,愿意接收的两家单位的平均月薪都是4500元。该大学生应该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做出理性选择?

3、如何对网络端口进行食品安全的监管? 通过网络点餐已是流行的餐饮服务方式,但如何对网络端口进行食品安全的监管呢?珠海市食药监局局在省内率先利用基于python的网络“爬虫”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探索建立网络订餐平台大数据监控与分析系统。目前,该项技术已协助监管部门获取违法线索逾百条。珠海市食药监局餐饮科负责人介绍,通过数据抓取技术,做到快速采集和保存所有目标商户的经营信息(营业执照、许可证、店铺名、地址等要素),破除了传统人工监管无法应对网络经营海量数据的限制,实现大批量、全面智能获取商家信息。通过图片识别分析技术,对采集的餐饮单位营业执照和许可证作文字提取,与食药监部门提供的基础信息进行比对。 资料来源:珠海率先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建立网络订餐监控系统[EB/OL]. http://news.163.com/18/0212/21/DAFOG1RM00018AOP.html.2018-02-21. 结合个人体会,列举至少5个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实例。

学习通统计学_22

统计学是现代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数据分析和解释。学习通的统计学课程_22主要讲解了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两个重要的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一种基于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的方法。假设检验需要先提出一个关于总体参数的假设(原假设),然后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相应的统计量,以此来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如果原假设成立的概率非常小,则拒绝原假设,否则接受原假设。

假设检验的步骤一般包括:

  1. 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 确定显著性水平(一般为0.05或0.01)。
  3. 计算检验统计量。
  4. 根据检验统计量的值和显著性水平,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均值差异的统计方法。方差分析通过将总体之间的方差分解为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来判断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的步骤一般包括:

  1. 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 确定显著性水平(一般为0.05或0.01)。
  3. 计算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
  4. 计算F值,即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的比值。
  5. 根据F值和显著性水平,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

应用举例

假设某个电商平台想测试两种不同的广告推广方式对销售额的影响。该平台选取了两组用户,分别用两种不同广告推广方式进行了广告宣传,并记录了每组用户的销售额。方差分析可以用来判断两种广告推广方式的销售额差异是否显著。

例如,假设第一组用户的平均销售额为100元,第二组用户的平均销售额为120元,组内方差分别为50元和60元,组间方差为100元。则F值为4,显著性水平为0.05时,拒绝原假设,即认为两种广告推广方式的销售额差异是显著的。

总结

学习通统计学_22主要讲解了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两个重要的统计方法,并通过应用举例来说明了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掌握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