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材料物理性能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中级会计习题发布于:2024-06-02 13:12:43ė75595次浏览679条评论

超星材料物理性能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材料的超星材料力学性能

第一讲 材料的弹性与塑性形变随堂测验

1、1、物理应变的性能学习三种基本形式: 、 和 。章节

2、答案2、通课应力分量正负号的后作规定:应力的正负号规定拉应力为 ,压应力为 。业答

3、超星材料3、物理弹性模量又称弹性刚度,性能学习表征材料 能力的章节大小。

4、答案4、通课影响弹性模量的后作因素: 。

5、5、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 。

第二讲 材料的高温蠕变随堂测验

1、1、蠕变过程可以用蠕变曲线来描述,按照蠕变速率的变化,可将蠕变过程分为个阶段:初始阶段、过度阶段、( )和加速蠕变。
A、A、磨合阶段;
B、B、疲劳磨损阶段;
C、C、稳定蠕变;
D、D、不稳定阶段;

2、2、蠕变的影响的因素:( )
A、A、温度、应力、晶体的组份和显微结构;
B、B、气孔率、位错、晶体的组份和显微结构;
C、C、温度、应力、晶体的组份和内耗;
D、D、温度、位错、气孔率和内耗;

3、3、蠕变变形主要是通过位错滑移、( )等机理进行的。
A、A、电子扩散;
B、B、空位扩散流动;
C、C、晶格扩散
D、D、双极扩散;

4、4、蠕变是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是缓慢产生( )直至断裂的现象。
A、A、弹性变形;
B、B、塑性变形;
C、C、磨损;
D、D、疲劳;

第三讲 材料的断裂强度随堂测验

1、1、材料的强度是材料极为重要的力学性能,是指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材料发生 时的 。

2、2、决定材料强度的最基本因素是 。

3、3、Griffith公式建立了 之间的关系。

4、4、Inglis理论的贡献在于考虑了 、解释了 强度远低于 强度的事实。

第四讲 材料的断裂韧性随堂测验

1、1、不是裂纹扩展的基本形式的是( )
A、A、张开型
B、B、滑开型
C、C、撕开型
D、D、撕张型

2、2、断裂判据正确地( )
A、A、 有裂纹,但不会扩展(破损安全)
B、B、 临界状态
C、C、 发生裂纹扩展,直至断裂
D、D、有裂纹,但不会扩展(破损安全)

3、3、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 ( )
A、A、抗压强度
B、B、屈服强度
C、C、疲劳强度
D、D、抗拉强度

4、4、Y几何形状因子与 有关。

5、5、一般大多数结构钢的断裂韧度KIC都随温度降低而 。

第五讲 材料的疲劳随堂测验

1、1、疲劳过程是由 、 及最后 所组成的。

2、2、宏观疲劳裂纹是由微观裂纹的 、 及 而成的。

3、3、疲劳微观裂纹都是由不均匀的 和 引起的。

4、4、产生应力腐蚀的三个条件为 、 和 。

5、5、疲劳断裂一般是从机件表面 或 开始的,或是从二者结合处发生的。

第六讲 提高材料强度及改善脆性的途径随堂测验

1、1、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途径:消除内部的 和其他缺陷;引入 ,以阻碍位错运动。

2、2、强化金属的手段有 、 、 、 和 等。

3、3、细晶强化是非常好的强化方法,但不适用于 。

4、4、填隙式固溶强化是指 等小溶质原子嵌入金属基体的晶格间隙中,使晶格产生不对称畸变造成的强化效应。

5、5、材料强度在时效温度下随时间变化的现象称为 强化

6、6、控制陶瓷材料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和 。

第一章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1、塑性形变是指在超过材料的 作用下产生形变,外应力移去后不能恢复的形变。
A、应力
B、屈服应力
C、弹性应力
D、塑性应力

2、晶体中塑性形变的两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
A、滑移和孪晶
B、滑移和位错
C、滑移和位错堆积
D、螺型位错和刃型位错

3、在较高温度下,即使是在应力在屈服极限以下,试件也会产生塑性变形,时间越长,变形量越大,但不会断裂。

4、裂纹扩展的方式有:张开型、撕开型和滑开型,其中最危险的是张开型。

5、不同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不同,据此可将材料分成三类: 、 、 。

6、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 。

第一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作业

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长度为25 cm,并受到4 500 N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2.4 mm,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2、

3、为什么常温下大多数陶瓷材料不能产生塑性形变,而呈现脆性断裂?

4、

第二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一讲 热学性能的物理基础随堂测验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点间作用力愈大,微观弹性模量β值愈大,相应的振动频率愈高。
B、格波是多频率振动的组合波。
C、材料内每个质点的微观弹性模量β不同。
D、材料内相邻质点的振动频率相同。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频支格波中相邻质点的位相差不大,质点的振动频率很高。
B、光频支格波中,质点的振动频率很高,且相邻质点的位相差不大。
C、光频支是不同原子相对振动引起的。
D、声频支可看成是相邻原子振动方向相反。

3、3、质点间作用力愈大,微观弹性模量β值愈大,相应的振动频率愈高。

4、4、格波是多频率振动的组合波。

5、5、声频支格波中相邻质点的位相差不大,质点的振动频率很高。

6、6、光频支格波中,质点的振动频率很高,且相邻质点的位相差不大。

7、7、材料内每个质点的微观弹性模量β不同。

第二讲 材料的热容随堂测验

1、1、材料源于声子的比热在低温下按 趋于零。
A、T
B、
C、
D、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材料的热容是结构敏感性能;
B、材料的体积热容与气孔率有关;
C、热容是一个过程量,与热过程有关
D、材料的热容与物质的量有关。

3、3、材料的热容与微观弹性模量无关。

4、4、材料的体积热容是结构不敏感性能,与材料的结构的关系不大,具有加和性。

5、5、一般恒容热容大于恒压热容,在高温时这种差别更大。

6、6、德拜模型认为:晶体对热容的贡献主要是 的振动,即波长较长的声频支在低温下的振动。

第三讲 材料的热膨胀随堂测验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于一般的陶瓷制品,当釉层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的膨胀系数时,会使釉层剥弱,造成缺陷。
B、对于一般的陶瓷制品,当釉层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的膨胀系数时,可能会导致釉层龟裂。
C、对于一般的陶瓷制品,选择釉的膨胀系数适当地小于坯体的膨胀系数,可使制品的力学强度得以提高。
D、对于一般的陶瓷制品,当釉层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的膨胀系数时,釉层中形成张应力。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晶格振动的非线性程度越大,热膨胀系数越大。
B、当晶体结构类型相同时,化学键弱的材料膨胀系数较小。
C、结构紧密的多晶二元化合物都具有比玻璃大的膨胀系数。
D、同温度下,石英晶体的膨胀系数比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大。

3、3、结构紧密的多晶二元化合物都具有比玻璃大的膨胀系数。

4、4、同温度下,石英晶体的膨胀系数比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大。

5、5、对于一般的陶瓷制品,当釉层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的膨胀系数时,会使釉层剥弱,造成缺陷。

6、6、对于一般的陶瓷制品,当釉层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的膨胀系数时,可能会导致釉层龟裂。

第四讲 材料的热传导(1)随堂测验

1、1、光子的热导率随温度T以 规律增大。
A、T
B、
C、
D、

2、2、声子间碰撞引起的散射是晶体中热阻的主要来源。

3、3、声子的平均速度、声子的平均自由程都是振动频率的函数。

4、4、对于辐射线是完全不透明的介质,可忽略光子导热。

5、5、λ—热导率或导热系数,其物理意义为: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 。

6、6、固体中的导热主要是由晶格振动的格波和 来实现的。

第五讲 材料的热传导(2)随堂测验

1、1、在相同的温度下,结构致密的稳定的三种物质:BeO、Al2O3、ZrO2,它们的热导率大小顺序为 。
A、
B、
C、
D、

2、2、同一温度下,下列材料中热导率最低的是 。
A、A、纯的致密的BeO
B、B、致密的多晶烧结体Al2O3
C、C、隔热耐火砖
D、D、粉状MgO

3、3、同一种物质,多晶体的热导率总是比单晶的小。

4、4、同条件下,多晶陶瓷Al2O3的热导率比单晶体Al2O3的热导率大。

5、5、金红石的热导率呈各向异性,总是在热膨胀系数低的方向热导率最大。

6、6、低温时,石墨在平行于c轴的方向上热导率最大。

材料的热学性能单元测试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频支格波中相邻质点的位相差不大,质点的振动频率很高。
B、光频支格波中,质点的振动频率很高,且相邻质点的位相差不大。
C、光频支是不同原子相对振动引起的。
D、声频支可看成是相邻原子振动方向相反

2、材料源于声子的比热在低温下随温度的 趋于零。
A、一次方
B、二次方
C、三次方
D、四次方

3、同一温度下,下列材料中热导率最低的是:
A、纯的致密的BeO
B、致密的多晶烧结体Al2O3
C、隔热耐火砖
D、粉状MgO

4、格波是多频率振动的组合波。

5、材料的体积热容为非结构敏感性能。

6、石英晶体的膨胀系数大于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

材料的热学性能单元作业

1、何为格波?何为声频支?何为光频支?

2、简述固体材料的热膨胀的物理本质。

3、试分析材料导热机理。金属、陶瓷和透明材料导热机制有何区别?

4、解释部分多晶体或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滞后现象。

5、画图并说明掺杂固溶体瓷与两相陶瓷的热导率随成分体积分数而变化的规律有何不同。

第四章 材料的电导性能

第一讲 电导的物理现象随堂测验

1、1、电子电导的特征是具有 。
A、双碱效应
B、压敏效应
C、霍尔效应
D、电解效应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用电阻率来评定材料的导电性。
B、离子晶体NaCl中的载流子为Na+离子和Cl-离子。
C、电导率的大小反映物质输送电流的能力。
D、离子电导不呈现霍尔效应。

3、3、电导率的大小反映物质输送电流的能力。

4、4、离子电导不呈现霍尔效应。

5、5、对于均匀导体,电流强度和电压的关系服从 定律。

6、6、离子的迁移伴随着一定的 变化,离子在电极附近发生电子的得失而形成新的物质,这就是电解现象。

第二讲 离子电导随堂测验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离子晶体才能成为固体电解质。
B、离子电导活化能由缺陷形成能与缺陷迁移能构成。
C、含有杂质的电解质的电导主要是杂质电导。
D、含有杂质的电解质在高温时的电导主要是本征电导

2、2、离子晶体NaCl中的载流子为Na+离子和Cl-离子。

3、3、只有离子晶体才能成为固体电解质。

4、4、含有杂质的电解质的电导主要是杂质电导。

5、5、本征电导是指以 作为载流子的电导。

6、6、杂质电导是由 的运动造成的。

第三讲 电子电导随堂测验

1、6、陶瓷材料中电子电导比较显著的主要是 ( )。
A、致密陶瓷
B、半导体陶瓷
C、传统陶瓷
D、先进陶瓷

2、1、在低掺杂半导体中,μ随T升高而大幅度下降;在高掺杂时,迁移率随温度变化较小。

3、2、掺入受主杂质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杂质能级离导带很近。

4、3、掺入施主杂质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杂质能级离价带很近。

5、4、掺杂浓度和温度对μ的影响,本质上是对载流子 的影响。

6、5、根据能带理论,晶体中并非所有电子,也并非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导电,只有 才能参与导电。

第四讲 半导体的电学性能随堂测验

1、1、FeO在氧化气氛下,形成n型半导体。

2、2、含钛瓷在还原气氛下,将形成p型半导体。

3、3、杂质对半导体性能的影响是由于杂质离子引起的 造成。

4、4、BaTiO3的半导化常通过添加微量的稀土元素形成 。

5、5、对于价控型半导体,可以通过改变 ,获得不同的电性能。

6、6、金属氧化物ZnO中,由于金属离子过剩形成间隙离子缺陷,通常表示 。

第五讲 固体材料的电导随堂测验

1、3、一般材料的介质损耗,在高温、低频下,主要为
A、电导损耗
B、松弛极化损耗
C、结构损耗
D、弛豫损耗

2、1、含玻璃相的陶瓷,其电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玻璃相。

3、2、电化学老化的必要条件是介质中的离子至少有一种参加电导。

4、4、当碱金属离子总浓度较大时,在碱金属离子总浓度相同情况下,含两种碱比含一种碱的 ,比例恰当时,可降到很低。

5、5、含碱玻璃中加入 ,尤其是重金属氧化物,可使玻璃电导率降低。

6、6、陶瓷材料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 ,三者间量的大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决定了陶瓷材料电导率的大小。

材料电导性能——单元测试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用电阻率来评定材料的导电性
B、离子晶体NaCl中的载流子为Na+离子和Cl-离子
C、电导率的大小反映物质输送电流的能力
D、离子电导不呈现霍尔效应。

2、电子电导的特征是具有 。
A、双碱效应
B、压敏效应
C、霍尔效应
D、电解效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离子晶体才能成为固体电解质。
B、离子电导活化能由缺陷形成能与缺陷迁移能构成。
C、含有杂质的电解质的电导主要是杂质电导。
D、含有杂质的电解质在高温时的电导主要是本征电导。

4、一般材料的介质损耗,在高温、低频下,主要为 。
A、电导损耗
B、松弛极化损耗
C、结构损耗
D、弛豫损耗

5、在低掺杂半导体中,μ随T升高而大幅度下降;在高掺杂时,迁移率随温度变化较小。

6、含钛瓷在还原气氛下,将形成p型半导体。

7、对于均匀导体,电流强度和电压的关系服从 定律。

8、根据能带理论,晶体中并非所有电子,也并非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导电,只有 才能参与导电。

材料电导性能——单元作业

1、

2、

3、

第三章 材料的光学性能

第一讲 光传播的基本性质随堂测验

1、1.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不能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A.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B. 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C、C. 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D、D. 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2、2. 光与固体相互作用的重要结果是( )
A、A、电子极化和电子能态转变
B、B、电子的位移
C、C、电子的跃迁
D、D、电子发射

3、3.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 )
A、A.紫光
B、B. 绿光
C、C.黄光
D、D. 红光

4、4.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5、5. 单缝衍射条纹是明暗相间等间距的条纹

6、6. 光子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就会做匀变速运动

第二讲 光通过介质现象随堂测验

1、1、关于光的散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当光的波长约等于散射质点的直径时,出现散射的峰值;
B、B、两相的折射率相差愈大,散射作用愈强;
C、C、结晶高聚物的结晶度愈高,散射就愈弱。
D、D、结晶高聚物的结晶度愈高,散射就愈强。

2、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C、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D、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3、3、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A.直线传播
B、B.小孔成像
C、C.光的反射
D、D.光的色散

4、4. 色散,即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的波长的减小而减小的性质。

5、5. 弹性散射的规律除频率不变外,其散射光强与波长的关系可因散射中心尺度的大小而具有不同的规律。

第三讲 光功能材料及应用随堂测验

1、1.有机物发光机理荧光内部量子效率有100%。

2、2. 有机电致发光发展是在1987年,邓青云博士以联苯二胺为空穴传输层。

3、3. 发光材料的晶格要具有结构缺陷或杂质缺陷,材料才具有发光性能。

4、4.显示材料荧光采用包括( )与荧光粉。

5、5.发光是物质将某种方式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光向外( )的过程,是热辐射之外另一种能量辐射现象。

6、6. 根据发光机理的不同,发光过程可以分为两类,即分立发光和( )。

7、7.( )是通常是指折射率在外界电场(直流或交变场)作用下发生感应双折射式变化的材料。

8、8.( ) 指在外场(电、光、磁、热、声、力等)作用下,利用材料本身光学性质(如折射率或感应电极化)发生变化的原理,去实现对入射光信号的探测、调制以及能量或频率转换作用的光学材料的统称。

材料的光学性能单元测试

1、有关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
B、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
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个别光子只具有粒子性
D、由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光的频率和波长都是由光子源决定,其中可见光光谱与 相关。
A、原子核结构变化
B、原子核外电子的结构变化
C、原子振动
D、晶格结构变化

3、影响材料折射率的因素不包括
A、构成材料元素的离子半径
B、材料的加工工艺
C、材料的结构
D、材料存在的内应力

4、光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四个宏观现象不包括
A、吸收
B、折射
C、反射
D、极化

5、弹性散射不包括
A、廷德尔散射
B、布里渊散射
C、米氏散射
D、瑞利散射

6、按照激励方式不同,材料发光的形式不包括
A、光致发光
B、电致发光
C、热致发光
D、阴极射线发光

7、非弹性散射中的反斯托克斯线频率高于入射光频率。

8、多孔陶瓷一般是不透明的,气孔率越低透射率越高。

9、蓝宝石是蓝色的,说明其对蓝色光的反射系数大。

10、光折变效应是指在光辐射的作用下材料产生电光效应,折射率发射变化的现象。

11、当光的波长约等于散射质点的直径时,出现散射的峰值。

12、非线性光学效应是指弱光通过介质时,产生的与光强相关的非线性光学现象。

13、光以任意角度入射到光纤中,均能进行传输。

14、光束通过 表面介质时,折射光会分成两束光沿着不同方向传播,此现象称为双折射

15、光从 介质入射到 介质的界面时,当入射脚达到临界角,光将全部被反射会原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材料的光学性能单元作业

1、简述:就电介质材料而言,要想在可见光波段获得较宽的透过区域,需要材料具备哪些特点?

2、名词解释:双折射,电光效应,光折变效应,非线形光学效应

3、简述光与固体作用的四种宏观现象,详述两个微观结果。

4、一光纤的芯子折射率n1=1.62,包层折射率n2=1.52,试计算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θc.

5、简述影响折射率的四个因素,及影响规律或现象。

第五章 材料的磁学性能

第一讲 基本磁学性能随堂测验

1、1、磁学基本量中H表示
A、磁化强度
B、磁感应强度
C、磁场强度
D、磁矩

2、2、以下磁性其磁化率为负值的是
A、铁磁性
B、反铁磁性
C、顺磁性
D、抗磁性

3、3、下列材料具有亚铁磁性的是
A、铁
B、钴
C、镝
D、铁氧体

4、4、物质的磁性是由电流产生的

5、5、顺磁体的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都满足居里定律。

6、6、磁场中的磁介质由于磁化也能影响磁场。

第二讲 抗磁性与顺磁性随堂测验

1、1、材料的磁性来源于
A、电子磁矩
B、原子磁矩
C、原子核磁矩
D、自旋磁矩

2、2、电子自旋磁矩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恰为几个玻尔磁子
A、0.5
B、1
C、2
D、ml个(l=0,±1, ±2, ±3,…±l)

3、3、抗磁性来源于
A、原子磁矩
B、自旋磁矩
C、拉莫尔进动
D、自发磁化

4、4、电子磁矩包括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

5、5、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电子磁矩很小,只有核磁矩的几千分子一。

6、6、组成物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会影响物质的磁性。

第三讲 铁磁性随堂测验

1、1、以下那个属于外斯假说
A、电子自旋理论
B、分子场假说
C、直接交换作用模型
D、间接交换作用模型

2、2、产生铁磁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A、原子的电子壳层中存在没有被电子填满的状态
B、原子之间相互的作用是否对形成铁磁性有利
C、具有d轨道电子
D、具有f轨道电子

3、3、铁磁性主要是由( )产生的。
A、A.电子轨道磁矩
B、B.电子自旋磁矩
C、C.核磁矩
D、D.电荷

4、4、铁磁性、亚铁磁性和反铁磁性都是强磁性。

5、5、铁磁体分畴的原因是要降低铁磁体的总能量。

6、6、铁磁性与亚铁磁性其原子磁矩排列方式是类似的。

第四讲 磁性材料的动态特性随堂测验

1、1、磁性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而损耗的能量称为( )

2、2、在磁化场振幅不变的情况下,若提高频率,则交流磁滞回线将逐渐变为( )

3、3、当外磁场的振幅不大时,得到在原点附近具有正负对称变化的磁滞称为( )

4、4、若交变磁场的频率很高,而铁磁导体的电阻率又较小,则可能出现材料内部无磁场,磁场只存在于铁磁体表层的( )

5、5、由热起伏引起的不可逆磁后效应称为( )

6、6、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弱的磁后效现象称为( )

材料的磁化性能单元测试

1、下列哪种磁性是强磁性
A、A.顺磁性
B、B.铁磁性
C、C.抗磁性
D、D.反铁磁性

2、铁磁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称为
A、A.自发磁化
B、B.技术磁化
C、C.初始磁化
D、D.退磁

3、磁化强度M的量纲是
A、H/m
B、A·m
C、A/m
D、无量纲

4、下列哪项不是铁磁性材料在交变磁场下与在静磁场下的不同
A、静磁场下,磁导率为一个常数
B、交变磁场下,磁导率为一个变量
C、交变磁场下,由于磁滞效应、涡流现象、磁后效应等,使磁导率变为一个复数
D、在(高频)交变磁场下,铁磁材料既显示铁磁性有显示介电性

5、下列哪个不是磁滞回线上的重要参数
A、饱和磁感应强度
B、饱和磁化强度
C、剩余磁感应强度
D、矫顽力

6、铁磁性与亚铁磁性其原子磁矩排列方式是类似的.

7、铁磁性的必要条件是电子的交换积分大于0。

8、软磁材料适合用作永磁体,因为其存储的磁能较强。

9、磁信息存储材料只能是硬磁材料,以便有较高的磁滞回线矩形比。

10、“巨磁电阻”效应实现了高密度磁记录的目标,是磁性材料称为信息工业的主体。

11、如果组成物质的原子具有完全填满的电子壳层,通常能够观察到它具有 。

12、铁磁材料退磁过程中的M和B的变化总是落后于H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

13、原子本征磁矩包括 和 。

14、相邻磁畴之间存在过渡层称为 ,其存在一定厚度。

15、复数磁导率的实部,是代表磁性材料中存储 的磁导率;虚部与磁性材料磁化一周的 有关

材料的磁化性能单元作业

1、根据磁化率将磁性材料进行分类,并绘制不同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

2、简述材料具有铁磁性的原因和条件。

3、简述抗磁性、顺磁性产生的原因

4、名词解释: 磁化、磁滞、原子本征磁矩、趋肤效应

5、简述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的特征,及各自主要的应用

6、列出五个基本磁学参量,各自的意义、量纲及五个参量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材料的功能转换性能

第一讲 电介质的极化随堂测验

1、1、电介质的介电性能不会受到( )的影响。
A、温度
B、湿度
C、电场
D、机械强度

2、2、空间电荷极化的特点包括
A、所需时间极短
B、属弹性极化
C、在低频电场下存在
D、与温度无关

3、3、转向极化的特点不包括
A、所需时间极短
B、属非弹性极化
C、在高频电场下存在
D、与温度无关

4、7、以下极化机制中不存在能量损耗的有( )
A、电子位移式极化
B、空间电荷极化
C、转向极化
D、弛豫极化

5、8、以下极化机制中温度升高极化程度增强的有( )
A、电子位移式极化
B、离子位移式极化
C、空间电荷极化
D、自发极化

6、4、介质的宏观极化强度是由微观极化机制决定的。

7、5、离子位移式极化所需时间较长,属于非弹性极化,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

8、6、空间电荷极化是非均匀介质中,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发生的趋向有规则的运动过程,空间电荷重新分布而形成的。

9、9、极性分子电介质与非极性分子电介质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偶极子。

10、10、转向极化过程中,温度与外电场对偶极子的运动起到相同的作用。

11、11、在外电场的作用下 (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反过来影响外电场的物质,称为电介质。

12、弛豫极化,是由外电场造成的,但其余带电质点的 密切相关。

第二讲 电介质的损耗随堂测验

1、1、为了减少电介质材料使用的能量损耗,希望材料具有
A、小的介电常数和更小的损耗角正切
B、大的介电常数和更小的损耗角正切
C、大的介电常数和更大的损耗角正切
D、小的介电常数和更大的损耗角正切

2、2、复数介电常数的实部称为相对介电常数,它对应
A、电介质能量损耗的部分
B、电介质极化的程度
C、电介质极化过程存储的电能
D、电介质极化过程获得给定的存储电荷要消耗的能量的大小

3、3、真实电介质平板电容器的总电流不包括
A、理想电容性电流Ic
B、电介质极化电流Iac
C、漏电电流Idc
D、游离电流Ibc

4、7、下列哪个参数不是电介质损耗的特征表征参数
A、品质因数
B、复数介电常数虚部
C、利率
D、电介质的损耗功率

5、8、下列哪项可以有效降低玻璃的介电损耗( )
A、在玻璃中加入碱金属氧化物
B、产生结构松散的主晶相
C、玻璃内部形成连续固溶体
D、在玻璃内掺入杂质

6、4、由于导电或交变电场中位移式极化过程在电介质中引起的能量损耗,称为电介质的损耗。

7、5、电场作用下,介质中会有泄漏电流流过,从而引起电导损耗。

8、6、任何一种极化机制都会引起介质的损耗。

9、9、当外加电场频率很低的时候,几乎不存在极化损耗。

10、10、玻璃的损耗与其结构的紧密性相关,结构紧密的晶体为主晶相时损耗较小。

11、11、介质损耗是指由于交变电场中电介质发生的能量损耗,由电能转变为 。

12、12、当温度较低是,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较小,损耗角正切 。

13、13、除了电场频率和温度外, 也会对电介质的损耗产生影响。

第三讲 电介质的击穿与介电强度随堂测验

1、1、下列哪个不是电介质的击穿形式
A、电击穿
B、机械击穿
C、热击穿
D、雪崩击穿

2、2、雪崩击穿计算击穿场强的理论是
A、电击穿理论
B、二十代理论
C、四十代理论
D、seitaz理论

3、3、电介质的( )不会影响其击穿场强。
A、清洁程度
B、表面积
C、加工状况
D、与周围介质的接触

4、4、本征电击穿中电介质内的自由电子来源不会是( )
A、完整的晶体结构
B、杂质能级
C、缺陷能级
D、价带

5、5、热击穿可能的形式( )
A、雪崩击穿
B、稳态热击穿
C、脉冲热击穿
D、本征击穿

6、6、处于电场中的介质,由于介质极化而发热,当外加电压足够高时,介质温度将愈来愈高,直至出现永久性损坏。

7、7、固体介质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内部少量可自由移动的载流子剧烈运动,与晶格上的原子发生碰撞使之游离,并迅速扩展而导致击穿成为本征电击穿。

8、8、在固体电介质中,电场强度增加,发生碰撞电离,随即发生本征电击穿。

9、9、“雪崩”击穿理论中增加导电电子是继稳态破坏后突然发生的。

10、10、固体电介质中的气泡会引起击穿场强的降低。

11、11、当施加在电介质上的电压增大到一定值时,使电介质失去 的现象称为击穿。

12、12、电介质击穿时,相应的临界 称为介电强度。

第四讲 压电效应随堂测验

1、1、压电性能是( )之间的能量转换。
A、压强与电能
B、压力与电能
C、机械能与电能
D、热能与电能

2、2、压电效应生成的电荷密度和所加的外力大小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无关
D、成指数关系

3、3、下列哪一条( )不属于成为压电材料的条件。
A、材料必须是电介质(至少具有半导体性质)
B、晶体无对称中心
C、材料结构中必须有带正、负电荷的质点
D、材料是陶瓷

4、4、压电陶瓷预极化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A、极化损耗
B、极化电场
C、极化温度
D、极化时间

5、5、压电材料分为三类( )
A、压电晶体、压电玻璃、压电陶瓷
B、压电晶体、高分子压电材料、压电陶瓷
C、压电晶体、压电玻璃、压电金属
D、压电晶体、金属压电材料、压电陶瓷

6、6、在压电晶体的一定方向上施加压力或拉力时,该晶体所有表面上均感应出正、负电荷。

7、7、谐振频率与反谐振频率均为理想状态下,即机械损耗为零的条件下获得。

8、8、逆压电效应又称为电致变形现象,是指在能产生压电效应的晶体的一定方向施加外部电场时,在该晶体的对应方向上产生内应力和应变的物理现象。

9、9、压电元件的谐振频率与沿振动方向的长度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频率常数,频率常数只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10、10、机电耦合系数是描述压电振子转换效率的参数。

11、11、铁电陶瓷在外电场作用下极化,电场除去后,还能保持一定的 ,因此具有了压电性能。

第五讲 热电效应随堂测验

1、1、可能产生热电效应的材料包括
A、金属、电介质
B、半导体、电介质
C、金属、半导体
D、半导体、绝缘体

2、2、为了获得明显的热电效应,需要
A、具有较高的热导率
B、较高的Seebeck系数
C、较低的Seebeck系数
D、较高的热阻率

3、3、下列哪一条( )不属于热电效应
A、希贝克效应
B、帕尔贴效应
C、霍尔效应
D、汤姆逊效应

4、4、西贝克效应是指在金属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两接触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会产生电势差。

5、5、半导体热电材料相较于金属材料其热电效应显著,所以被用于热电发电或电子致冷。

6、6、帕尔贴系数是由法国学者帕尔帖根据发热(制冷)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之比推算获得。

7、7、热电制冷器的原理是帕尔贴效应。

8、8、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帕尔贴效应。

9、9、在用不同种导体构成的闭合电路中.若使其结合部出现 ,则在此闭合电路中将有热电流流过,或产生热电势,称为热电效应。

10、10、珀尔帖效应是指,若在两种不同的导体构成的闭合电路中流过电流I,则在两个接点的一个接点处产生热量W,而在另一接点处 。

第六讲 光电效应随堂测验

1、1、光电效应发生后,光子会( )
A、透射
B、反射
C、吸收或改变频率
D、漫反射

2、2、下列哪一条( )不属于光电效应。
A、光电发射效应
B、光电导效应
C、电光效应
D、光生伏特效应

3、3、光电导材料的表征参数包括( )
A、光吸收系数、光电导增益、光电导灵敏度
B、光吸收系数、禁带宽度、光电导灵敏度
C、光吸收系数、光电导增益、禁带宽度
D、禁带宽度、光电导增益、光电导灵敏度

4、4、某些物质受到光照后,引起物质电性发生变化,这种光致电变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5、5、光电效应中电子的能量和状态发生变化,因而导致物质电性的变化。

6、6、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接触面附件形成内电场,其方向有P区指向N区。

7、7、光生电子和空穴在内电场作用下分别向N区和P区移动。

8、8、产生光电导效应的条件是,光的强度足够强。

9、9、根据太阳光谱,选择效率较高的光电转换材料,可以利用 来计算材料的禁带宽度。

第六章 功能转换性能 单元测试

1、电介质是
A、半导体
B、导体
C、绝缘体
D、非金属材料

2、以下哪个不属于微观极化的类型
A、电子位移式极化
B、离子位移式极化
C、偶极子转向极化
D、空间电荷自发极化

3、根据克劳修斯膜索堤方程,获得高的介电常数不能选择以下哪类材料
A、仅含有离子极化的材料
B、极化率高的离子材料
C、单位体积内极化质点多的电介质
D、及含有离子极化又有电子极化的材料

4、一般材料的介质损耗,在高温、低频下,主要为
A、电导损耗
B、松弛极化损耗
C、结构损耗
D、转向极化损耗

5、下列不属于铁电体的特性是
A、电滞现象
B、压峰效应
C、涡流效应
D、晶界效应

6、电能与热能的转换就是热释电性能。

7、离子位移式极化几乎没有能量损耗。

8、电子极化率的大小与原子(离子)的半径无关。

9、铁电陶瓷只有经过“极化”处理,才能具有压电性。

10、光电导效应是指pn结收到光辐射,电导率增加的现象。

11、电介质根据分子的电结构可以分为 电介质和 电介质。

12、复数介电常数的 对应能量的损耗,称为介质相对损耗因子。

13、当光子能量hγ大于组成pn半导体的 (文字表达)时,才能激发出电子空穴对

14、热电效应中 效应可以应用到制冷设备中,例如冰箱。

15、从晶体结构上分析,只要结构没有 ,就有可能产生压电效应

第六章 功能转换性能 单元作业

1、名词解释: 1、介电强度 2、压电效应 3、铁电性 4、热电效应 5、热释电效应 6、电热效应

2、简述三种主要光电效应产生的原理。

3、绘图并阐述电场频率对在改电场下工作的介质损耗的影响

4、以表格的方式,阐述六种微观极化机制的特点

学习通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是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方面。学习通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是一个系统、全面地介绍这些性能的课程。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之一,涉及到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学习通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

  •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阶段的应力与应变之比,描述材料抵抗外力使其产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 塑性模量:材料在塑性阶段的应力与应变之比,描述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的能力。
  • 硬度:材料抵抗切削、压缩等形变的能力。
  • 韧性:材料在断裂前吸收能量的能力。

热学性能

热学性能是材料在温度、热量等方面的性能。学习通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以下一些重要的热学性能指标:

  • 热膨胀系数: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变化。
  • 热导率:材料导热的能力。
  • 比热容:材料吸收热量的能力。
  • 熔点:材料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温度。

电学性能

电学性能是材料在电场中的性能,也是材料应用中重要的性能之一,涉及到材料的导电、介电、磁电等性质。学习通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以下一些重要的电学性能指标:

  • 电导率:材料导电的能力。
  • 介电常数:材料储存电能的能力。
  • 压电系数: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形变的能力。
  • 磁导率:材料磁场中的磁化程度。

磁学性能

磁学性能是材料在磁场中的性能,包括材料的磁化、磁导率、磁阻等性质。学习通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以下一些重要的磁学性能指标:

  • 磁极化强度:材料在磁场中的磁化程度。
  • 剩磁:材料去除外磁场后残留的磁场。
  • 矫顽力:材料完全去除磁场所需的外加磁场强度。
  • 磁导率:材料在磁场中的磁化能力。

结语

学习通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是我们了解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基本性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