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专升本问答发布于:2024-06-02 17:02:49ė98505次浏览629条评论

尔雅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1.导论

第一章 导论 单元测验

1、尔雅( )是国际国际贸易的基础
A、剩余产品的贸易出现
B、城市手工业的理论发展
C、国际分工的政策章节产生
D、区域经济的答案不平衡

2、对外贸易额指( )
A、学习出口值
B、通课进口值
C、后作出口值-进口值
D、业答进口值+出口值

3、尔雅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国际指( )
A、一国对外贸易进口额同该国GDP的贸易比率
B、一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同该国GDP的理论比率
C、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DP的政策章节比率
D、一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差额同该国GDP的比率

4、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主要归功于两方面的推动,包括地理大发现和( )
A、商业革命
B、工业革命
C、北北贸易的发展
D、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

5、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6、下列关于二战后国际贸易流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流向
B、二战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流向
C、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流向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我国纺织品出口经香港商人之手转卖到非洲,对香港贸易商而言这种国际贸易形式称为(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服务贸易

8、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0.5万亿元,进口14.1万亿元,国内GDP生产总值为90.1万亿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16.4万亿元
B、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2.3万亿元
C、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15.6%
D、以上说法都正确

9、关于国际贸易相关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国际贸易的含义与对外贸易不同
B、长期处于贸易逆差不利于一国经济发展
C、贸易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
D、国际贸易值是全球各个国家对外贸易额的总和

10、以下统计指标中,能够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 )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外贸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11、关境和国境的关系是( )。
A、关境小于国境
B、关境大于国境
C、关境等于国境
D、以上三种都有

12、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单指各国( )。
A、出口货物贸易总额
B、进口货物贸易总额
C、对外贸易总额
D、贸易量总额

13、根据GATS的定义,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有( )
A、跨境交付
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
D、自然人流动

14、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
A、当前国际贸易增长仍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B、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增强,“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
C、电子商务推动跨境贸易迅速发展
D、区域自贸协定蓬勃兴起

15、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大发展的原因是( )
A、地理大发现
B、垄断的形成
C、工业革命
D、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6、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0.5万亿元,进口14.1万亿元,国内GDP生产总值为90.1万亿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16.4万亿元
B、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2.3万亿元
C、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33.9%
D、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15.6%

17、根据货物或服务的流向(移动方向),可以将国际贸易划分为( )。
A、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18、下列属于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是( )。
A、机电产品
B、玩具
C、纺织品服装
D、鞋类

19、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的( ).
A、产业结构状态
B、外交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经济发展水平

20、下列属于服务贸易领域的是( )。
A、教育
B、金融
C、与旅游有关的娱乐服务
D、运输服务

21、下列国家中,可以将本国的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的是( )。
A、日本
B、英国
C、蒙古
D、哈萨克斯坦

22、国际货物贸易也称为( )。
A、无形贸易
B、有形贸易
C、对外贸易
D、商品贸易

23、贸易差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如果出口值大于进口值,我们就称为贸易逆差。

24、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25、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动力。( )

26、国际贸易总值不等于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总和。( )

27、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世界性质的国际贸易。( )

28、二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流向( )

29、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是世界贸易增速疲软的重要原因。( )

30、贸易顺差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贸易顺差越大越好。( )

3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完全相同的概念,所以全球货物贸易额即世界上各国货物对外贸易额的总和。( )

32、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改善,说明该国出口相同数量商品可交换更多的进口商品。( )

33、若一国存在自由港、自由区,那么该国的国境大于关境。( )

34、多边贸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参加的贸易。( )

4. 新贸易理论及贸易理论前沿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阶段性考核

1、我国纺织品出口经香港商人之手转卖到非洲,对香港贸易商而言这种国际贸易形式称为(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服务贸易

2、关于国际贸易相关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国际贸易的含义与对外贸易不同
B、长期处于贸易逆差不利于一国经济发展
C、贸易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
D、国际贸易值是全球各个国家对外贸易额的总和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实际中,在统计国际贸易总值时, 人们往往采用把世界各国的进口值汇总起来的方法。
B、在实际中,在统计国际贸易总值时, 人们往往采用把世界各国的出口值汇总起来的方法。
C、在实际中,在统计国际贸易总值时, 人们往往采用把世界各国的出口值和进口值汇总起来的方法。
D、在实际中,在统计国际贸易总值时, 人们往往采用把世界各国的出口值或进口值汇总起来的方法。

4、关于外贸统计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贸易以国境为界,专门贸易以关境为界
B、总贸易与专门贸易均以关境为界
C、总贸易以关境为界,专门贸易以国境为界
D、总贸易与专门贸易均以国境为界

5、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分别认为国际分工建立在( )之上。
A、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B、绝对优势,绝对优势
C、比较优势,绝对优势
D、比较优势,比较优势

6、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 )。
A、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
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

7、美国生产电脑需8个劳动日,生产汽车需9个劳动日,日本生产电脑和汽车分别需要12个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
A、美国宜生产和出口电脑
B、美国宜生产和出口汽车
C、日本宜生产和出口电脑
D、美国宜生产和出口汽车和电脑

8、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由( )创立。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约翰?梅纳得?凯恩斯
D、托马斯?孟

9、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 ) 。
A、绝对成本差异
B、相对成本差异
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D、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10、里昂惕夫之谜说明了( )存在的矛盾。
A、绝对优势论与相对优势论
B、相对优势论与要素禀赋论
C、实践的验证结果与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
D、实践的验证结果与相对优势论理论结论

1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的劳动要素相对稀缺,资本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  )。
A、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
C、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D、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

12、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
A、富国与穷国之间
B、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
C、发展中国家之间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13、( )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时,利用企业外部的各种有利条件,从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最终所带来利益。
A、内部规模经济
B、外部规模经济
C、内部规模不经济
D、外部规模不经济

1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产品的生产技术已成熟,产品已定型,中等发达工业国开始生产并出口产品是在( )。
A、产品创新阶段
B、产品成熟阶段
C、产品定型阶段
D、产品标准化阶段

15、下列关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解释主要有规模经济说和需求偏好相似说
B、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生产部门间产品的贸易
C、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
D、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间产业间贸易的比重较高

16、以下不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有( )。
A、贸易中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
B、两种商品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C、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D、生产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要素密集度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1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提出并发展完善了( )理论 。
A、内部化
B、国际生产折衷
C、产品生命周期
D、垄断优势

18、( )是指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同类商品。
A、公司内贸易
B、中间产品贸易
C、产业间贸易
D、产业内贸易

19、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0.5万亿元,进口14.1万亿元,国内GDP生产总值为90.1万亿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16.4万亿元
B、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2.3万亿元
C、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33.9%
D、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15.6%

20、下列理论可以解释日本和美国相互之间进出口小汽车这种贸易格局的有( )。
A、偏好相似说
B、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C、规模经济论
D、比较优势论

21、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生产要素
B、需求状况
C、
D、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

22、以下经济学家中,倡导自由贸易政策的有(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伯利蒂?俄林
D、约翰?梅纳得?凯恩斯

23、中国拥有全世界1/5的人口,却只有全球1/12的耕地。按照要素禀赋理论观点,如不考 虑其他因素,中国不应该( )。
A、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B、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C、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
D、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

24、国际贸易按商品的形态不同,分为( )。
A、有形贸易
B、总贸易
C、无形贸易
D、专门贸易

2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能解释的现象是( )。
A、产品的生产优势能在国家间转移
B、产业内贸易
C、产品的要素密集型会发生变化
D、产业间贸易

26、二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流向。( )

27、贸易顺差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贸易顺差越大越好。( )

28、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改善,说明该国出口相同数量商品可交换更多的进口商品。( )

29、如果一个国家所有的生产部门都处于绝对劣势,那么这个国家不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

30、亚当?斯密创立了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是“零和游戏”,自愿开展贸易会使得贸易一方获益,另一方受损。( )

31、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与H-O理论预测完全相反,则证明H-O理论是错的。( )

32、产业内贸易是指进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而产业间贸易是指进出口的产品属于同一个工业部门。( )

3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要素密集特征随其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变化。( )

34、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是行业的活力。( )

8.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1、晚期的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是( )。
A、黄金差额论
B、贸易差额论
C、货币差额论
D、贵金属差额论

2、凯恩斯主义的贸易理论是(  )。
A、自由贸易理论
B、内部化理论
C、关税同盟理论
D、超保护贸易理论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产品的生产技术已成熟,产品已定型,中等发达工业国开始生产并出口产品是在( )。
A、产品创新阶段
B、产品成熟阶段
C、产品定型阶段
D、产品标准化阶段

4、下列关于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力水平越高、技术先进的国家,会偏向推行保护贸易政策。
B、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往往制定较为开放和自由的贸易政策。
C、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偏向于使用保护贸易政策。
D、对政治上、经济上敌对的国家应采取自由贸易政策。

5、以下不属于进口附加税的是( )。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特惠税
D、报复关税

6、( )是指缔约国一方承诺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方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缔约国另一方可以享受同样待遇。
A、互惠关税
B、特惠关税
C、最惠国待遇关税
D、普惠制关税

7、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进口最终产生的名义关税高于其所用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时,( )。
A、有效关税保护率大于名义关税保护率
B、有效关税保护率小于名义关税保护率
C、有效关税保护率等于名义关税保护率
D、有效关税保护率与名义关税保护率无关

8、关税的征收办法又称关税的征收标准,关于关税的征收办法,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量税是以货物的价格作为计税依据,征收的对象一般是谷物、棉花等大宗商品。
B、从价税是以货物的计量单位作为标准计征关税,征收手续简便。
C、复合税是指同时计征从价税和从量税,以两种税额之和作为关税税额。
D、混合税又可以分为复合税、选择税和差价税三种类别。

9、下列属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是( )
A、“自动”出口配额
B、绿色贸易壁垒
C、技术性贸易壁垒
D、反倾销税

10、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
A、富国与穷国之间 。
B、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
C、发展中国家之间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11、( )不属于“乌拉圭回合”达成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的补贴分类。
A、禁止性补贴
B、可申诉补贴
C、不可申诉补贴
D、一般补贴

12、关于经济特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经济特区的主要形式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
B、出口加工区主要有综合性出口加工区和专业性出口加工区两种类型。
C、自由港、自由贸易区都是划分在国境以外,对进出口商品全部或部分免征关税。
D、保税区是由海关设置的,受海关监管的特定地区或仓库,外国商品进入保税区可暂时不交进口税。

13、从国际贸易政策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来看,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可分为( ) 两大类。
A、自由贸易政策
B、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C、保护贸易政策
D、新保护贸易政策

14、按照征收目的分,关税的类型主要有( )。
A、财政关税
B、特惠关税
C、保护关税
D、普惠制关税

15、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
A、发展生产力
B、保护幼稚工业
C、发展成熟的垄断工业
D、培育自由竞争力

16、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是( )。
A、保护的对象是衰落的垄断工业
B、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C、贸易保护措施的重点由关税措施转向非关税措施
D、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17、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包括( )。
A、对外贸易总政策
B、进出口商品政策
C、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D、保护贸易政策

18、以下属于关税的有( )。
A、进口税
B、过境税
C、进口附加税
D、出口税

19、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包括( )。
A、合法性
B、灵活性
C、歧视性
D、隐蔽性

20、以下属于数量限制性质的非关税措施有( )。
A、进口配额
B、许可证制
C、最低限价
D、反倾销税

21、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
A、组织机构的正式性
B、管辖内容的广泛性
C、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D、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

2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 )。
A、贸易自由化
B、非歧视性
C、公平竞争
D、透明度

23、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解释主要有规模经济说和需求偏好相似说。( )

24、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的特点,并且关税还是一种直接税。( )

25、非关税壁垒措施根据限制进口的作用可分为直接的非关税壁垒和间接的非关税壁垒。( ? )

26、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

27、买方信贷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主要常用于机器设备、船舶等的出口。( )

28、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相比,具有贸易标的有形性、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等特征。( )

29、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的区别在于前者体现“外外平等”,后者体现“内外平等”。( )

30、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

31、产业内贸易即一国同时进口和出口同类型的产品,例如日本每年要出口大量汽车,同时又从美国和德国进口汽车。( )

32、紧急关税是指出口国某商品违反与进口国之间的协议时,由进口国海关对该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临时性的进口附加税。( )

33、相对于关税壁垒来说,非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的特点。( )

34、世界贸易组织最为重要的原则是贸易自由化原则。( )

学习通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之间不可或缺的联系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必须面临的挑战。因此,学习通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流、交换和流动。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获得本国没有的资源、技术和市场,实现分工与合作、互利共赢。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产品差异化理论三种。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把自己的生产力专注于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比如,一个国家擅长生产农产品,另一个国家擅长生产工业产品,两国通过贸易可以相互交换所需的产品,实现双赢。

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会根据价格差异自由流动到收益更高的行业和地区,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和发展。例如,一个国家的资本利润率较高,另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两国通过流动生产要素来实现互利贸易。

国际产品差异化理论

国际产品差异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各国专注于生产不同的产品,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来获得利润和竞争优势。例如,一个国家生产高质量的手工艺品,另一个国家生产低价的大批量商品,两国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来实现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两种。贸易自由化倡导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取消贸易壁垒,提供公平竞争机会;保护主义则强调本国产业和就业的保护,采取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商品。

贸易自由化政策

贸易自由化政策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实现自由贸易:

  1. 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
  2. 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
  3. 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保护主义政策

保护主义政策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实现本国产业的保护:

  1. 增加关税和贸易壁垒
  2. 实行配额限制进口商品数量
  3. 补贴本国产业,提高其竞争力

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当前,国际贸易正面临着数字化、创新化和智能化的新趋势,未来的国际贸易将会更加强调绿色、可持续、共享的理念。因此,熟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具备适应新趋势的能力,成为了现代人发展的必备素质。

总结

学习通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对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开拓国际视野、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不断弘扬自由贸易、开放市场的理念,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学习通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之间不可或缺的联系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必须面临的挑战。因此,学习通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流、交换和流动。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获得本国没有的资源、技术和市场,实现分工与合作、互利共赢。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产品差异化理论三种。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把自己的生产力专注于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比如,一个国家擅长生产农产品,另一个国家擅长生产工业产品,两国通过贸易可以相互交换所需的产品,实现双赢。

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会根据价格差异自由流动到收益更高的行业和地区,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和发展。例如,一个国家的资本利润率较高,另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两国通过流动生产要素来实现互利贸易。

国际产品差异化理论

国际产品差异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各国专注于生产不同的产品,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来获得利润和竞争优势。例如,一个国家生产高质量的手工艺品,另一个国家生产低价的大批量商品,两国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来实现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两种。贸易自由化倡导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取消贸易壁垒,提供公平竞争机会;保护主义则强调本国产业和就业的保护,采取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商品。

贸易自由化政策

贸易自由化政策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实现自由贸易:

  1. 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
  2. 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
  3. 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保护主义政策

保护主义政策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实现本国产业的保护:

  1. 增加关税和贸易壁垒
  2. 实行配额限制进口商品数量
  3. 补贴本国产业,提高其竞争力

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当前,国际贸易正面临着数字化、创新化和智能化的新趋势,未来的国际贸易将会更加强调绿色、可持续、共享的理念。因此,熟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具备适应新趋势的能力,成为了现代人发展的必备素质。

总结

学习通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对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开拓国际视野、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不断弘扬自由贸易、开放市场的理念,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