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2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6课后答案(mooc完整答案)

27 min read

中国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6课后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测验

1、中国展课整答学习环境不包括的大学是
A、学校
B、环境后答教室
C、保护教师
D、可持宿舍

2、案m案以下属于地质灾害的中国展课整答为:
A、电磁异爆
B、大学岩崩
C、环境后答热浪
D、保护森林火灾

3、可持以下不是案m案温室气体的:
A、二氧化碳
B、中国展课整答臭氧
C、大学二氯乙烷
D、环境后答氮气

4、环境问题包括以下哪些?
A、自然灾害
B、生态破坏
C、资源耗竭
D、环境污染
E、人口剧增

5、以下属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是?
A、全球气候变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污染
D、生物多样性锐减

6、全球变暖的危害包括哪些?
A、海平面上升
B、对物种的影响
C、自然灾害的加重
D、改变农业结构

7、当代中国包括哪些环境问题?
A、环境污染
B、自然灾害
C、生态恶化
D、人口剧增

8、对于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环境的内容是相同的。

9、人类环境即为自然环境。

10、人口增加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环境问题的程度。

1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和社会问题。

12、温室气体的来源全部为人为源。

13、我国华南酸雨区最为严重。

14、固体废物的特点为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

15、环境是相对于 _____ 而言的,与某一 _____ 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 _____ 的环境。

16、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环境主体是_____,客体是_____。

17、广义上的环境问题是由_____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18、全球地面温度过去100年上升了_____℃

19、环境污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国七大水系污染程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章 大气环境保护 (我国大气环境主要问题与雾霾防治)

第2章测验

1、居住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的几级标准?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飞机飞行高度一般是在_____。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3、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下列哪些物质组成
A、气体的混合物
B、能量
C、水蒸气
D、悬浮微粒

4、大气污染类型可分为哪些?
A、局部地区污染
B、地区性污染
C、广域性污染
D、全球性污染

5、下列属于沙尘暴与雾霾的共同点的是?
A、来源相同
B、为悬浮体
C、会造成视觉障碍
D、形成的气象条件相同

6、属于PM2.5组成成分的有哪些?
A、有机碳
B、重金属
C、水溶性离子
D、元素碳

7、平流层和中间层包含了大气质量的9%。

8、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而引起的。

9、根据各个区域功能性的不同,环境空气质量分为5个功能区。

10、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小水滴。

11、雾对环境和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12、PM2.5是由人为排放污染物造成的

13、PM2.5既包括一次污染源,又包括二次污染源。

14、大气的气象学定义为_____作用下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其_____的界限难以确定。

15、大气分为对流层、_____、_____、_____和逸散层。

16、大气污染是指由于_____或_____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17、颗粒物,是指除_____和_____之外的所有包含在大气中的物质,包括所有各种各样的固体或液体气溶胶。

18、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19、环境自净按发生机理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20、“沙尘暴”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_____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21、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_____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第3章 室内污染及防治

第3章测验

1、下列不属于物理性污染的是:
A、噪声
B、动物毛发
C、电磁辐射
D、光线污染

2、室内空气中最重要的致癌物和致突变物是
A、多环芳烃
B、NO
C、NO2
D、CO

3、下列属于建筑物关联症的症状有哪些?
A、咳嗽
B、胸闷
C、发烧
D、肌肉疼痛

4、污染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
A、过敏原
B、病原体
C、重金属
D、霉菌

5、下列属于U元素主要存在的岩石有哪些?
A、磷酸岩
B、花岗岩
C、页岩
D、片麻岩

6、现代成年人大约有70%~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

7、建筑物综合征是在室内吸入不干净空气导致的,会伴随人体较长时间。

8、当室内CO浓度达到500ppm以上时可能引起死亡。

9、NO的毒性是NO2的4~5倍。

10、尘螨会引发哮喘

11、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量最大的是钾。

12、氡元素是最大的致肺癌的原因。

13、良好的通风是解决室内大部分空气污染的途径。

14、室内环境是指所有具有_____的场所。

15、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4种类型。

16、臭氧是_____色、_____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7、室内颗粒态污染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可以产生_____、_____和_____三种射线。

19、α射线由于_____、_____和_____,是造成对人体内照射危害的主要射线。

20、放射性活度的法定剂量单位为_____,符号为_____。

第4章 水环境保护(我国水环境主要问题与城市水安全保障)

第4章测验

1、下列不属于难降解有机物的特点的是:
A、致癌
B、致畸
C、致突变
D、易分解

2、下列属于点污染源的为?
A、雨水的地表径流
B、农田排水
C、生活污水
D、水土流失

3、水环境质量标准具有几类?
A、3
B、4
C、5
D、6

4、下列属于污水二级控制的是?
A、源头治理
B、尾水处置
C、水的循环利用
D、污水的集中处理

5、水循环的基本动力为:
A、太阳辐射
B、吸引力
C、大气压力
D、重力

6、下列属于污水处理中预处理的是?
A、物理法去除悬浮固体
B、生物法降解
C、格栅
D、沉砂池

7、水循环能够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8、世界约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中度或高度缺水的地区。

9、生化需氧量越高,表明水中耗氧有机物越多。

10、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水流动使某些矿物质溶解,导致水体污染属于人为污染源。

11、水环境质量基准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

12、沉砂池和沉淀池都是处理废水工艺中的化学法。

13、滤料的表面分为厌氧层和好氧层,在厌氧层表面为一层附着水层。

14、地球上的水量分布为海洋占_____,极地冰山占____。

15、水循环的特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水体是_____、_____和_____的总称。

17、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特点为污染_____、_____、_____。

18、水环境质量基准是指_____对_____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19、通过各种外力作用,将有害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的废水处理方法叫做_____。

20、化学混凝法是指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_____和_____聚为_____,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方法。

第5章 土壤环境保护

第5章测验

1、不能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或能被生物吸收的土壤重金属形态是___?
A、酸可提取态
B、可氧化态
C、可还原态
D、残渣态

2、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的形态包括:
A、酸可提取态
B、可氧化态
C、可还原态
D、残渣态

3、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厚度大约为2米

4、土壤剖面模式由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层组成

5、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成的

6、土壤矿物质按照成因类别可以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7、土壤有机质可以分为两大类非腐殖质和腐殖质

8、土壤空气组成和大气组成基本相似

9、土壤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统

10、按照成分和来源的不同,土壤胶体可以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11、土壤胶体吸附性的主要机理包括机械吸附作用、物理吸附作用、物理化学吸附作用、生物吸附作用

12、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称其为土壤污染

13、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比较复杂,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14、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就极难恢复,修复治理更是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的困难,因此源头控制与过程防控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关键。

15、禁止污灌是源头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16、植物可通过主动吸收、被动吸收等方式吸收重金属

17、一般而言,土壤pH越低,重金属Cd被解吸的越少,活性越强,生物有效性越大。

18、土壤中重金属的人为源根据人类活动类型分为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等

19、土壤是由___和___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

20、土壤是由___、___和___三相组成

21、土壤中重金属操作定义上的赋存形态,根据提取方法操作流程的复杂程度可以将这些提取方法归纳为两类,分别为___和___。

第6章 固体废物概述

第6章测验

1、关于“固体废物”定义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废物可能是固体状态
B、固体废物可能是半固态
C、固体废物不可能包含气态
D、固体废物可能是液态

2、关于固体废物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按化学活性可分为:化学活性废弃物和化学惰性废弃物
B、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弃物和无机废弃物
C、按其危害状况(污染特性)可分为:危险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一般固体废弃
D、按其形状一般可分为:固态、半固态、液态

3、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包括
A、露天堆放
B、卫生填埋
C、焚烧
D、堆肥

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途径包括
A、金属提取
B、建筑材料的生产
C、农肥生产
D、其它可回收能源

5、固体废物对人体的危害可以大致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6、固体废物对人体的间接危害是指固体废物由于处理不当而导致其污染了空气、水体、土壤等人类生活的环境,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7、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8、从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历史发展,可归纳为两大途径,即陆地处置与海洋处置

9、通常把废物分为四大类,因此土地填埋处置方法及场地也相应分为四类。包括:安全土地填埋、工业土地填埋、卫生土地填埋和惰性废物填埋

10、土地填埋处置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土地处置发展起来的一项最终处置技术,目前已成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种主要方法

11、我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工作应按照“适度集中、连片处理、区域共享”原则

12、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体现在几个方面:工业废物、农业废物和垃圾发电

13、根据固废法里的分类,我们把固体废物分为三大类:分别是__、___、____。

14、工业固废的收集与运输方式主要有__综合利用或处理和__综合利用或处理

15、海洋处置技术操作包括下述两种:___、____。

16、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体现在几个方面:__、___、____。

第7章 我国固体废物的主要问题与污染防治现状

第7章测验

1、有害垃圾不包括?
A、含油粉刷
B、废镁锌渣
C、电池
D、纸张

2、厨余废弃物样式包括:
A、剩饭菜
B、蔬菜皮
C、果皮
D、电池

3、因地制宜的卫生填埋包括:
A、山间填埋
B、平底填埋
C、废矿坑填埋
D、峡谷填埋

4、堆肥的作用包括
A、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
B、保肥作用
C、鳌合作用
D、缓冲作用

5、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

6、有害垃圾包括电池、费涂改液、带漆砂纸、含油粉刷、油手套、防锈剂罐、废油桶、废镁锌渣、废油笔等

7、厨房的垃圾就是厨余垃圾

8、卫生填埋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集中处置的主要方式

9、卫生填埋指利用工程手段、有效技术措施,使被处置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最大限度的隔绝的一种土地处置方法。

10、卫生填埋场从垃圾分层分块填埋、覆土、封场直至达到稳定化状态过程称为稳定化过程

11、好氧堆肥是在人工控制下,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固废中有机物转变为肥料的过程

12、影响固体废物堆肥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操作条件比如温度和需氧量等,固废本身因素比如有机物含量和颗粒度等

13、我们可以在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即控制来源、控制条件、净化技术方面对二噁英进行控制

14、焚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包括不完全焚烧产物、粉尘、酸性气体、重金属污染物、二噁英等

15、焚烧过程产生的不完全焚烧产物包括碳黑、酸、醇、烃类等

16、焚烧过程产生的不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包括铅、汞、铬、镉、砷等

17、根据温度的变化,好氧堆肥可以分为__、__、___、____四个阶段

18、固废的组成按照组分可分为__、__、___。

第8章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8章测验

1、间接使用价值包括_____、调节气候、保护土壤、稳定水文、维持进化过程、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娱乐和生态旅游。
A、能量传播
B、能量发散
C、能量固定
D、水土保持

2、世界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海域不包括
A、北冰洋
B、西印度太平洋
C、东太平洋
D、西大西洋

3、20世纪兽类平均几年灭绝一种?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4、生物多样性包括以下哪些层次: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景观多样性

5、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包括:
A、物种高度丰富
B、特有属、种繁多
C、区系起源古老
D、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野生亲缘种质资源丰富

6、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7、生物资源的间接价值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

8、科学价值也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一种。

9、海洋生态系统比陆地及淡水生物群落变化多。

10、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与生境环境有关。

11、裸子植物全世界共16科79属。

12、中国的栽培植物的丰富程度居世界第三位

13、由于水土流失,每年至少有一种鸟、哺乳动物或植被灭绝。

14、建筑、采矿等活动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15、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_____、_____和它们与_____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

16、消费使用价值是指不经过_____而直接消费的一些_____的价值。

17、世界生物多样性主要分布在_____,容纳了全世界_____以上的物种。

18、灭绝是指_____的现象。

19、物种就地保护即_____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

第9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9章测验

1、人工生态系统不包括?
A、农业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矿山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2、非生物环境包括:
A、光
B、热
C、空气
D、水分与各种无机元素

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包括?
A、营养信息
B、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
D、行为信息

4、生态系统的类型按空间环境性质划分法可分为?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5、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的特点包括
A、综合性和真实性
B、长期性
C、简单易行
D、灵敏性

6、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7、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8、环境是指各种生物特定的生存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

9、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10、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组成

11、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和高级生产

12、保持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多样性

13、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4、化学品污染、温室气体排放、酸雨等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

15、生态学可以利用于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水污染生物净化

16、生态系统中全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____。

第10章 生物环境保护

第10章测验

1、转基因食品是指用转基因生物制造、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简称为:
A、GMF
B、GDF
C、GEF
D、GNF

2、污染物有三种迁移方式包括:
A、机械性迁移
B、物理-化学迁移
C、生物性迁移
D、变形迁移

3、国际上对农产品主要考虑的污染物包括:
A、致病菌原菌
B、人造化学品及工业污染物
C、受农药污染的主要食物
D、海藻毒素类

4、农产品食品生物安全按食品污染的性质可分为
A、生物性污染
B、化学性污染
C、放射性污染
D、物理性污染

5、农产品食品生物安全按食品污染的来源分为
A、原料生产过程
B、加工过程
C、贮存和销售
D、烹饪及食用前后受到的污染

6、主要的真菌毒素有:
A、黄曲霉毒素
B、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C、伏马菌素
D、霍乱弧菌

7、对生物而言,环境因子包括生物环境及非生物环境

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方式: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9、植物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植物是第一性生产者、植物对环境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植物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10、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称之为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有时也称之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或环境转归

11、关于污染物在体内的归宿,对大多数植物而言,主要通过消化管、呼吸系统、皮肤三条途径吸收,对动物,吸收途径有根部吸收、叶片气孔、地上部表皮渗透三种方式

12、污染物对细胞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影响。

13、转基因生物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人体健康

14、细菌及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传染病及病毒

15、污染物的转化根据转化形式可以分为:__、___、____。

第11章 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11章测验

1、海洋微生物不具有下列哪种特点?
A、嗜盐性
B、耐高压
C、喜高温
D、广食性,增殖缓慢,能运动

2、微生物的特点包括:
A、个体微小
B、代谢营养类型多样
C、适应能力强
D、分布广泛

3、自然界的氮元素包括了__、___、____、____。
A、分子氮
B、有机氮
C、铵态氮
D、硝态氮

4、自然界中硫循环的主要形式有?微生物在这些作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A、脱硫作用
B、同化作用
C、硫化作用
D、反硫化作用

5、通常病原菌是指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6、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值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7、土壤微生物具有种类少,数量少,代谢潜力巨大的特点

8、不利于一般微生物生长的特殊环境就可以称为极端环境,极端环境主要有高温、高酸、高盐、高压、高碱、低温

9、氮循环包括了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同化作用

10、自然界中磷的存在形式包括含磷有机物、非溶性磷酸盐、可溶性磷酸盐等

11、在氮素循环中,微生物在氮素的转化和合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在磷素循环中,微生物的活动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磷在生物圈中的有效利用。

13、氮、磷对收纳水体的主要危害表现在:氮和磷的排放会加速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氨氮的好氧特性会使水体的溶解氧降低、某些含氮化合物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

14、生物可降解塑料按制备方法可分为微生物合成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化学合成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天然高分子共混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15、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降解机制主要分为___、____。

第12章 我国噪声环境的主要问题与污染防治现状

第12章测验

1、受作用得空气发生振动,当震动频率在多少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
A、20-20000 Hz
B、20-2000 Hz
C、200-2000 Hz
D、300-30000 Hz

2、两个96 dB的噪声合成,L总为多少?
A、96 dB
B、99 dB
C、123 dB
D、192 dB

3、下列属于对污染源控制的是?
A、关闭门窗
B、佩戴耳塞
C、禁止鸣笛
D、选用吸声材料

4、幽静的森林属于哪种减少噪声污染的结果?
A、污染源控制
B、传播途径控制
C、接受者保护
D、合理规划、布局

5、以下属于噪声污染的特点有哪些?
A、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B、传播时不会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
C、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
D、噪声污染没有后效作用

6、下列属于噪声对人体的心理影响的是?
A、易怒、烦躁
B、心脏病发展
C、眼痛、眼花
D、注意力下降

7、工业生产噪声是城市主要的噪声源。

8、工业生产产生的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主要原因。

9、噪声会导致新生儿体重偏低。

10、长期暴露于噪声中儿童的血压比在安静环境中的儿童要高,智力发育略微迟缓。

11、噪声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人体和动物方面,对客观事物几乎没有危害。

12、噪声的控制分为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和技术措施两个层次。

13、声功率用W表示,其定义为在_____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_____。

14、声强用I表示,其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与_____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声能量。

15、当今世界的四大污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包括对_____的影响,对_____的影响以及对_____的影响。

17、噪声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包括_____和_____。

18、噪声污染必须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

19、_____是最基本的噪声测量仪器。

第13章 物理性污染问题

第13章测验

1、下列属于人工白昼污染的是?
A、写字楼等建筑物常使用玻璃、釉面砖、铝合金、磨光大理石等来装饰外墙
B、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C、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
D、汽车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头灯,厂房中不合理的照明布置等都会造成眩光

2、以下属于电磁波的人为源的是?
A、火山喷发
B、脉冲放电
C、太阳黑子活动
D、射频电磁辐射

3、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类型的是?
A、α
B、β
C、γ
D、λ

4、射频段的电磁波辐射比微波频段的电磁波辐射具较强的生物作用。

5、移动电话(手机)产生的电磁波会引发致癌。

6、放射性的来源一般为核武器试验及核燃料循环,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放射性污染源。

7、放射性的主要危害为致死和损害遗传物质。

8、激光污染也是光污染的一种特殊形式。

9、红外线、紫外线是太阳光的一部分,不在光污染的范畴。

10、热污染中包括水体热污染及大气热污染。

11、城市热岛效应,也是热污染的导致的结果之一。

12、电磁辐射的定义为能量以_____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的传播速度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_____。

13、电磁辐射可按其_____、_____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

14、某些物质的_____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射线,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

15、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成别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现象,称作_____。

16、光污染是指_____过量而对生活、生产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17、光污染可分成三类,即_____、_____、_____。

18、热环境又称_____,就是指供给_____的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温度环境。

19、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_____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坏环境质量,进而又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_____。

第14章 建筑与环境

第14章测验

1、绿色建筑的主要特征包括:
A、采用无污染能量
B、绿化面积大
C、按照生态平衡原则安排生产、生活、游乐等设施
D、保证城市建筑和设施不影响人体健康

2、绿色建筑的原则包括:资源经济和较低费用原则,全寿命设计原则,宜人性设计原则,灵活性原则,相统一原则和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