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孙子兵法》鉴赏之一——孙武国家战略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74 min read

超星《孙子兵法》鉴赏之一——孙武国家战略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周:“国家战略“”智库——《孙子兵法》概述(其人其书)

第一周测验:【“国家战略“”智库——《孙子兵法》概述(其人其书)】单元测验

1、超星把( )提升到战略层次,孙兵赏之孙武实为孙子思想体系中的战略整答最大特点。
A、课后情报
B、答案战术
C、学习谋略
D、通完战略
E、超星计划

2、孙兵赏之孙武《孙子兵法》全书在结构上是战略整答以( )为起点,以情报为终点,课后而后者又构成前者的答案基础。于是学习全书前后连贯,有头有尾,通完诚如孙武所比喻的超星,犹如恒山(常山)之蛇,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A、计划
B、战略
C、战术
D、谋略
E、研究

3、战争的目的和本质是什么( )
A、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B、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4、知彼知己,( )不殆
A、百战
B、摆战
C、不战
D、不败

5、“知彼知己”, 把“知彼”排在第一位,从来没把“知己”排在第一位,这是因为
A、为了解敌人不但远比了解自己困难,而且也更重要为了解敌人不但远比了解自己困难,而且也更重要。
B、只需要了解别人就可以了
C、自己的情况不用特意去了解
D、不要让别人去了解自己的情况

6、《孙子兵法》所阐述的战略战术,是以从深刻洞察( )而获取的智慧为基础的。
A、人类心理
B、先人经验
C、实践经验
D、表达方式

7、中国孙子兵法城在( )。
A、山东惠民
B、江苏苏州
C、山东济南
D、河北邯郸

8、《孙子兵法》是代表完整的战略战术思想体系的著作已为不争之论,就逻辑顺序而言,全书十三篇可分为四部分,下面那些选项属于这四部分?
A、战略战术通论
B、知己战略战术
C、知彼战略战术
D、知天知地战略战术
E、知己知彼战略战术
F、百战不殆战略战术

9、《孙子兵法》中的知彼战略战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A、情报先行
B、迂直之计
C、临机应变
D、避实就虚
E、以实击虚

1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对“知”的理解哪项是正确的( )。
A、知,就是知道,与知的程度无关
B、在战争中,“知”的程度,是决定胜败的重要条件
C、知”就是知识,是认识和把握我们的生存环境,世界或宇宙
D、知就是知道对方的将领及对方的战略部署,与环境无关

11、下列一些提法中,那些是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及过的?
A、一鼓作气
B、三令五申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上兵伐谋
E、狡兔三窟

12、《孙子兵法》中还反对迷信鬼神,认为战争规律是可知的,强调“知天知地”、“知彼知己”,根据政治、经济等情况来考虑战争。他对战争中的敌我、众寡,强弱、攻守、进退、奇正:虚实、动静、勇怯、治乱和胜败等一系列论述,是当时( )在军事上的运用。
A、唯物主义思想
B、朴素的辩证法
C、客观辩证法
D、原始的辩证法思想

1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14、“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军事原则、一切战争行动的依据。

15、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揭示了战争根本指导规律。

16、《孙子》的信息思想主要表现在“知彼知己”上。比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些,在军事上叫情报,在其他领域中,一般称之为信息,其实在现代战争中军事上也叫信息,并有“军事信息论”之说。

17、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是不小的代价,所以战争中必须提倡勇敢牺牲的精神,为了战争的胜利不计代价。

18、《孙子兵法》是代表完整的战略战术思想体系的著作已为不争之论,就逻辑顺序而言,全书十三篇可分为四部分。

19、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战略家。

20、伍子胥对孙武的《孙子兵法》理论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二周:《计篇》鉴赏——孙武国家计胜战略(计胜之道)(一)

第二周测验:【《计篇》鉴赏——孙武国家计胜战略(计胜之道)(一)】单元测验

1、军事预测是有层次的,其层次可依次分为战争预测、战役预测和战斗预测。孙子在《计篇》论述的是战争预测,是君臣在庙堂之上对即将发生的战争进行庙算所作出的( )预测。
A、A战争
B、B战役
C、C战斗
D、D战场

2、( )是《孙子兵法》的总纲。作为十三篇之首。它从战略全局上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提出了“校之以计”的战争决策思想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军事名言。
A、《计篇》
B、《作战篇》
C、《谋攻篇》
D、《用间篇》

3、兵者,国之( )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A、大事
B、小事
C、政事
D、军事

4、孙武把“道”即政治摆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 )之首
A、道、天、地、将、法
B、道、天、地、兵、物
C、道、天、地、兵、法
D、道、天、人、兵、法

5、“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是《孙子兵法》导言的核心,是对《计篇》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说明其中心问题是“地”和“道”。其中:“地”和“道”的含义是()
A、“地”即国家生存发展环境、“道”即国家生存发展的行动规律
B、“地”即国家生存发展的行动规律、“道”即国家生存发展环境
C、“地”即国家生存发展规律、“道”即国家生存发展的行动战略
D、“地”即国家生存发展战略、“道”即国家生存发展的环境规律

6、五德皆备者可大用。《孙子兵法》在计篇里讲到了为将者要具备的五种品质,即( )
A、“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B、“将者,智、诚、仁、勇、严也。”
C、“将者,智、信、容、勇、严也。”
D、“将者,智、信、诚、勇、严也。”

7、孙子将“道”(政治)置于制胜诸因素的首位,认为君主应该采用政治手段来聚集民意,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休戚与共,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揭示了( )的内在联系。
A、政治与军事
B、君主与百姓
C、民心向背与战争结局
D、民心相异与竞争结束

8、“五事”之二的“天”指天气,即()变化构成的自然条件和由形势发展、人心向背等种种社会条件形成的时势,任何决策者都不能忽视时势发展的趋势而做出贸然的决定。
A、季节
B、气象
C、昼夜
D、险阻

9、“五事”之三的“地”就是地利,即战场的()。对于战场的地理条件,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任何军事家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A、自然地理条件
B、社会环境因素
C、地形及气候条件
D、位置及物质条件

10、战争还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或“道”进行,孙武的“道”是上中下三层境界,即“道者”、“主孰有道”、“诡道”;是指导战争顺利进行的法则和规律,是实现战略决策的方法手段。

11、战争指导规律(战略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生存发展的行动方法),就是人们在战争实践中认识和用以指导行动的规律,是战争的各种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它来源于客观,又作用于客观。

12、孙子“五事”是对我方战略环境的静态定性分析,是判断有关战争准备和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环境分析的五项准则。

13、孙子的善战思想充满于十三篇之中,统而观之,主要有以下四点: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庙算”制胜论;“诡道”制胜论;、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

14、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揭示了战争的根本指导规律。

第三周:《计篇》鉴赏——孙武国家计胜战略(计胜之道)(二)

第三周测验:《孙子兵法》鉴赏上篇——《孙武国家战略》单元测验

1、在战前,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作重点比较。 孙子说,要从()方面来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各种情况,以探索战争的情势。
A、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
B、道、天、地、将、法
C、智、信、仁、勇、严
D、阴雨、晴天、祁寒、炎暑、季节

2、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因利而制权也。
A、势者
B、智者
C、强者
D、弱者

3、“诡道”的总原则,就是
A、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弱敌方的实力;掩饰己方的规律,掌握敌方的规律;保持己方的主动,陷敌方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B、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弱敌方的实力;掩饰对方的规律,掌握己方的规律;保持己方的主动,陷敌方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C、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弱敌方的实力;掩饰己方的规律,掌握敌方的规律;保持己方的被动,陷敌方于主动挨打的境地。
D、保存己方的实力,削弱环境的威胁;掩饰己方的规律,掌握敌方的规律;保持己方的主动,陷敌方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4、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A、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B、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
C、近而示之近,远而示之远。
D、近而不示之远,远而不示之近。

5、“量敌用兵”,即兵家根据战场形势,实施灵活机动的指挥,因敌变化,随机处置,( )始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A、不能打则不打
B、不能打则不打
C、能打而不打
D、不能打而打

6、孙子提出的庙算决策模式效果几种情况是
A、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在未开战前的庙算决策过程中,要全面、深刻,按照现在提法,叫灵魂上道、顶层设计,底线思维,立于不败。
B、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未战前庙算决策过程中,姿态不正、无所作为,侥幸心理,兵败如山倒。
C、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少算、无算,肯定失败。多算,周密运筹,积极作为,积蓄力量,掌握主动权,乘机而胜。
D、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前庙算决策过程中,姿态不正、无所作为,侥幸心理,兵败如山倒。
E、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少也:在未开战前的庙算决策过程中,要全面、深刻,按照现在提法,叫灵魂上道、顶层设计,底线思维,立于不败。

7、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孙子这一思想,就是要欺骗敌人,惑敌、诈敌,从而取胜。

8、诡道”的总原则,就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弱敌方的实力;掩饰己方的规律,掌握敌方的规律;保持己方的主动,陷敌方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9、孙子的善战思想充满于十三篇之中,统而观之,主要有以下四点: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庙算”制胜论;“诡道”制胜论;、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

10、故能而示之不能(能打却装作不能打);用而示之不用(实际要打,但却假装不想打);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实际要进攻近处,却假装要进攻远处,反之亦然,使得敌人无从防备,处处被动) 。

第四周:《用间篇》鉴赏:孙武国家用间战略(知彼之道)(一)

第四周测验:《孙子兵法》鉴赏上篇——《孙武国家战略》单元测验

1、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 )也。
A、先觉
B、先知
C、先察
D、先行

2、投入较少却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还能准确地了解敌情的间谍是( )
A、死间
B、乡间
C、反间
D、生间

3、必索敌人之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 )可得而用也。
A、生间
B、反间
C、死间
D、乡间

4、必索敌人之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 )可使如期。
A、内间
B、死间
C、生间
D、乡间·

5、孙子提出“以上智为间”。上智指( )
A、具有很高智谋的人
B、仁义的人
C、善良的人
D、高层指挥人员

6、“间”的引申其义正确的是( )
A、间谍
B、探子
C、细作
D、小人

7、用间的原则是( )
A、莫亲于间
B、赏莫厚于间
C、事莫密于间
D、机莫失于间

8、《孙子兵法》用兵规律,( ),才能获取胜利。
A、先计后战,达到以计胜敌
B、先计先战,达到以计胜敌
C、以间侦敌
D、以智胜敌

9、古文“间”通作“閒”,原意指:夜里把两扇门闭了,月光从两扇门中间的缝儿里透入,这门缝儿就叫做閒

10、“先知”必以人为本。

11、“先知”以知敌之谋为重。

12、“先知”要知于微、胜于微。

13、孙武极为重视了解敌情,把间谍分为五种,同时提出了各种间谍的相互关系和使用方法。

14、孙武极为重视了解敌情,把间谍分为五种: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同时提出了五种间谍的相互关系和使用方法。

第六周:《作战篇》鉴赏:孙武国家速胜战略(速胜之道)

第六周测验:《孙子兵法》鉴赏上篇——《孙武国家战略》单元测验

1、《孙子》说:“_____”,是孙子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之一。他从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分析了战争久拖之害,阐明了用兵宜速胜的道理。
A、因粮于敌
B、兵贵胜,不贵久
C、胜敌而益强
D、速战速决

2、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葸秆一石,当吾二十石这句话体现了( )思想。
A、因粮于敌
B、兵贵神速
C、卒善而养
D、胜敌而益强

3、《孙子》提出,进行战争首先要详细计算战争的费用、粮食、器械、车马、用具等,这是进行战争的____。
A、基本条件
B、核心
C、文化
D、内容

4、孙子说:“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基本的____之一。他从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分析了战争久拖之害,阐明了用兵宜速胜的道理。
A、作战指导思想
B、持久战
C、治军指导思想
D、备战原则

5、“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反映了( )方式达到突然性。
A、以一决胜负的迅速行动
B、隐蔽企图
C、选择对方难以预料的进攻时间、路线、方式和目标
D、等待时机出击

6、《作战篇》研究了战争动员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减少战争投入和降低战争消耗的一系列对策,为( )
A、坚持集中投入
B、以战养战
C、因粮于敌
D、胜敌益强

7、《作战篇》的战争消耗主要讲的内容是分析战争进行过程中产生巨大消耗的原因和影响,解决领导者的认识问题。然后提出如何降低消耗尽快取得胜利的原则和方法。其方法有( )
A、务食于敌
B、胜敌益强
C、贵胜避久
D、将领知兵

8、《作战篇》的战争投入主要讲的内容是战争投入的规模范围及其对国内经济的重大影响,解决领导者的认识问题。然后提出战争投入阶段要掌握的原则和方法。其方法有( )
A、必须拙速取胜
B、尽知利害关系
C、保证集中投入
D、采取以战养战

9、“因粮于敌”的办法在实战中有( )。
A、征集
B、抢掠
C、缴获
D、耕种

10、《作战篇》中心思想:兵贵胜,不贵久。

11、《作战篇》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思想和因粮于敌等项补给原则。

12、《孙子》说:“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之一。他从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分析了战争久拖之害,阐明了用兵宜速胜的道理。

13、管子说:“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意思是说,一年的军费就要消耗十年的积蓄;一次战争的费用,就要耗去几代人的储备。

14、战争既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较量,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比拼。

15、《孙子兵法》提出,进行战争首先要详细计算战争的费用、粮食、器械、车马、用具等,这是进行战争的基本条件。

16、《作战篇》揭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用兵规律。

17、孙子速战速决的思想,在战役战斗上讲完全正确,在战略上讲则要区别不同情况,不可一概移用。

18、“胜敌而益强”就是以战养战的思想。

第七周:《谋攻篇》鉴赏:孙武国家全胜战略(全胜之道)

第七周单元测试

1、孙武“谋攻篇”学习主要运用到( )五个字概括。
A、全、谋、运、统、知
B、全、计、用、统、知
C、局、谋、用、规、知
D、全、谋、用、统、知

2、谋略胜敌的最高境界是( )。
A、你全我全 不战而胜
B、完善计策 争胜天下
C、攻心为上 离间分化
D、将不利化为有利

3、进入实战以后的用兵原则是( )。
A、比较力量,因势而为
B、集中优势,全胜争赢
C、攻心为上,离间分化
D、完善计策,争胜天下

4、战争制胜的基础是( )。
A、建立善谋攻略队伍
B、统御之道
C、上下同欲
D、完善计策

5、成功的谋略应该是高层次智慧在战争中的体现,所以强调( )胜敌,就是突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发挥智力因素的作用,而这正是东方兵学精华之所在。
A、谋攻
B、作战
C、智攻
D、强攻

6、孙子提出的四大谋攻条件内容( )。
A、人才条件
B、指挥条件
C、判别胜负的条件
D、情报信息的条件
E、天文地理条件
F、军备物质条件
G、战争准备条件

7、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也是一项缩短战争过程的( )战略。
A、伐交
B、持久
C、速胜
D、伐兵

8、在孙子的战略思想中,把不战而胜称为“( )”,把交战而胜称为“破”。
A、整
B、全
C、完
D、好

9、孙子明确表示,作为一名良将,必须具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品质,目的是“( )”。
A、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
B、扬名立万,一将功成
C、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D、民主民生

10、“拔人之城而非攻”,这里的“攻”就是指( )。
A、对城邑的“猛打强攻”
B、对城邑实施围困
C、攻击减弱
D、加强对城邑的包围,迫使其投降

11、谋略篇实际上是描述两个领域的战争或竞争,一个是意识形态的战争或竞争即( ),一个是盗抢险紧固件的战争即( )。
A、认知战争
B、物理战争
C、认识战争
D、物质战争

12、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争之道“包括三个部分是( )。
A、你全我全,不战而胜
B、完善计策,争胜天下
C、攻心为上,离间分化
D、沉着对策

13、不同兵力对比情况下的“用兵之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A、比较力量
B、因势而为
C、集中优势
D、全胜争赢

14、预判胜负物种途径及其条件( )。
A、审自料敌
B、机断指挥
C、知胜有道
D、完备情报

15、人们要不战而胜,获取全利,必须在战前作好一切有关军事的准备,并须运用( )等手段,在平时同敌 人进行各种曲折的斗争,方能折冲樽俎(zhé chōng zūn zǔ),取胜坛坫(tán diàn)。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教育
E、科学
F、地理
G、天文

16、《孙子》首先对以力强攻和以谋巧攻两种取胜的方法进行分析:“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破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以下概括这一内容的两句话是:( )。
A、伐攻之法
B、“全”为上
C、谋攻之法
D、“破”次之

17、下面属于破胜的是( )。
A、轻取而胜
B、力战而胜
C、强攻而胜
D、不战而胜

18、制胜万全之策唯在于将的“统御之道“。

19、谋攻之基础在于审己料敌的“知胜之道“。

20、《谋攻篇》以谋攻命名,强调以智谋胜敌。中心思想:以智谋胜敌。

21、《孙子》提出了以智谋取胜的四种手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2、孙子的“全胜”思想中,是将“全胜”的内容区分成五个层次的。而将“破国”、“破军”、“破旅”、“破卒”、“破伍”作为“五全”之“次”的。

23、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从古代战争历史的发展来看,是一种进步的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

24、《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为运用智慧取胜,孙子强调指出:"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第八周:《形篇》鉴赏:孙武国家形胜战略(形胜之道)

第八周单元测验

1、“藏于九地”,总的形态和基本特点是难于为敌人感知,让敌人摸不着头脑。这是暂时处于( )一方采用的基本形态。
A、敌我力量相差不大
B、敌我力量均等
C、弱势
D、强势

2、“先胜而后求战”是指( )。
A、在未投人战争之前,就已经注定取得胜利了
B、还没有开始战斗,敌人就投降了
C、战斗胜利之后继续乘胜追击
D、胜利的战斗正在进行中

3、战争攻与守的目的都是( )。
A、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B、夺取物资,消灭敌人。
C、保存自己,以利再战。
D、夺取物资,以利再战。

4、善攻者,( )。
A、动于九天之上
B、动于九天之下
C、动于九地之上
D、动于九地之下

5、善守者.( )。
A、藏于九地之下
B、藏于九地之上
C、藏于九天之下
D、藏于九天之上

6、孙子说: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鎰。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这里, “镒”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镒为两的24倍,两为铢的24倍,所以,镒为铢的( )倍。
A、576
B、48
C、96
D、192

7、战争的两种基本形式( )。
A、攻
B、守
C、谋
D、略

8、“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这是说选择进攻还是防守的态势,是由( )决定的。
A、由于将领的偏爱
B、对现实形势的判断
C、攻守的主要功能所决定的
D、能否战胜敌人

9、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攻。这里的“无勇攻”是指( )。
A、无需死战,不会建立突出的勇武的战功
B、没有勇敢的攻击
C、他们的胜利是凭借高超的智能实现的,是超越勇功而取得的。
D、没有勇谋,无法攻击

10、《军形篇》主要内容( )。
A、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B、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措施
C、积蓄军队的作战力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机战胜敌人
D、打好打的敌人,躲开不好打的敌人

11、形者,形体之谓也。即指兵力数量的多少,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军事素质之优劣。

12、《军形篇》用形字名篇,形是泛论一般军事的形势。

13、“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军形篇》的主导和能动制胜思想。

14、孙子认为,创造条件,积蓄军队的作战力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战胜敌人的客观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去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机会,才能取得胜利。

15、物战思想、善战思想都是孙子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6、孙子强调“先胜而后求战”,反对“先战而后求胜。”这体现了孙子的备战思想。

17、九地,是指极深的地下,比喻深秘隐藏而不露其形的地势。这种地势是敌人不易察觉、不敢轻举妄动,而有利于自己调整部署、隐蔽待机、养精蓄锐、待机而动的地区。

18、《形篇》主要论述战前要积蓄军队的作战力量,“先为不可胜”;尔后积极创造、寻求战机,战胜敌人。

19、《军形篇》还提出了兵法的五个优势的原则:地域面积,物质资源,出兵数量,兵力强弱,最后的胜利。这五个原则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20、《军形篇》通篇共提出了五对矛盾:敌己、胜败、攻守、动藏、余缺,这其中敌我应该是基本的矛盾,并且强调己方是主要方面。

第九周:《势篇》鉴赏:孙武国家奇胜战略(奇胜之道)

第九周测验:《孙子兵法》鉴赏上篇——《孙武国家战略》单元测验

1、《势篇》,孙子主张作战必须造成和利用这种有利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达到最有效的发挥军队的力量,去争取战争胜利。与“形篇”主要讲军事实力储备相对应,“兵势篇”侧重论述军事实力的( )。
A、造势
B、蓄势
C、藏势
D、借势

2、《势篇》主要内容( )。
A、强调掌握有效发挥军队作战力量的四个环节
B、善用奇正
C、军事力量的储备
D、军事指挥谋略

3、孙子认为,用兵作战必须掌握( )四个环节,这是发挥军队力量的关键问题。
A、“分数”(组织编制)、“形名”(通信联络)、“奇正”(活用战术)、“虚实”(创造战机)
B、“分数”(组织编制)、“用间”(通信联络)、“奇正”(活用战术)、“虚实”(创造战机)
C、“分数”(组织编制)、“示弱”(通信联络)、“奇正”(活用战术)、“虚实”(创造战机)
D、“分数”(组织编制)、“先知”(通信联络)、“奇正”(活用战术)、“虚实”(创造战机)

4、《势篇》中“势”就是军队力量的( ) 。
A、情况
B、发挥
C、训练
D、指挥

5、《势篇》当中所谈到的“分数”的意思是( )。
A、数学当中的计数单位
B、考试成绩
C、军队阵型排布
D、军队组织体制编制

6、《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 )运用的一般规律。
A、虚实
B、兵势
C、奇正
D、分数

7、《势篇》核心理论有以下( )。
A、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B、势险节短,动不可当,发必中的
C、择人而任势
D、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8、乱中用势的基本方法( )。
A、整顿自己
B、调动敌人
C、巧设圈套
D、以逸待劳

9、孙子在《势篇》中提出了( )的战略战术思想。
A、治理大部队要靠制度
B、指挥大部队要靠号令
C、统率大部队要利用奇正
D、进攻敌人要利用虚实
E、撤退要用空城计
F、防御要用退兵计

10、如何通过奇正变化来造势。孙子指出其基本做法主要有( )。
A、道法自然,不着痕迹
B、把握天时,顺应运势
C、由简趋繁,变化无穷
D、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11、孙子特别提醒将帅,度势、用势和造势三者中,需掌握用势和造势的两个特点( )。
A、是所向披靡、势不可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击敌人,就是要做到快、准、狠。
B、是把握火候,恰到好处。这就是孙子讲的“节”。
C、是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是终而复始,死而复生。

12、用势的阶段有( )等步骤。
A、知势
B、造势
C、任势
D、赢势

13、孙子在《势篇》进一步阐述“势”的思想,将帅造势正确表达( )。
A、努力造势,而不责备于人
B、选好人才去造势和用势。
C、所造之势,如同大圆石从险峻陡峭的万丈高山上推滚下来,雷霆万钧,势不可挡。
D、不要不得已为之,要先知后为

14、依靠速度产生的势,在战略上称为动势。

15、《兵势篇》中“以正合,以奇胜”中的“奇”指的是不按照常规的出其不意的做法。

16、孙子认为用兵有奇正,奇正结合才能出奇制胜。

17、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第十周:《虚实篇》鉴赏:孙武国家致人战略(致人之道)

第十周单元测验

1、《孙子兵法?虚实篇》云“故形人而我无形”,其中形人意为( )。
A、部队之部署与行动
B、路人
C、暴露行动
D、探查敌情

2、《孙子兵法?虚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这里的“兵形”是( )的意思。
A、兵的形容相貌
B、兵力的形成
C、兵员的形态
D、用兵的方法、规律

3、《虚实篇》的虚实,就是指军队的( )。
A、坚实和虚弱
B、实际即奇正
C、战略战术
D、战术运用

4、《虚实篇》阐述了( )的力争主动,力避被动的思想,就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A、致人而不致于人
B、避实就虚
C、避虚就实
D、致人而不致于其他

5、《孙子》“避实击虚”所揭示的原则,以下概括( )不正确的。
A、奇正相生
B、变敌实为虚
C、乘敌之虚
D、以众击寡
E、循环无端

6、孙子要求将帅在运用“虚实”的军事原则时,要极尽微妙神奇、出神入化之能事,如此,则可成为敌军命运的主宰。具体要求表现在( )。
A、形人而不形于人
B、致人而不致于人
C、击其空虚
D、守则牢固

7、孙子在虚实篇里集中阐述了如何造成局部我众敌寡、我强敌弱和以优势兵力击败敌人的思想,主要表现在( )。
A、形人而我无形
B、形人而不形于人
C、致人而不致于人
D、形人而不致于人

8、孙子“致人之道”四字总结有( )。
A、致
B、转
C、察
D、因

9、虚实两个字相对成义。“虚”,是空虚;“实”,是充实。这是虚实两个字的一般意义。

10、处理劳逸问题的总原则。就是要先处战地,以逸待劳,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期终总测验:《孙子兵法》鉴赏上篇——《孙武国家战略》课程总测验

《国家战略》课程试卷

1、《孙子兵法》成书是在
A、吴国
B、楚国
C、齐国
D、赵国

2、《孙子兵法》的核心是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天时地利人和
D、后发制人

3、代表《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最高阶段的是
A、战略战术通论
B、知己战略战术
C、知彼战略战术
D、知天知地战略战术

4、善用奇正的核心是
A、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B、占据先机
C、避实击虚
D、以患为利

5、“计篇”是
A、孙武军事理论的基石
B、人类最早的军事情报学理论
C、用兵的基本规律
D、赢得战争胜利的不二法门

6、“死生之地”中的“地”指的是
A、国家生存发展环境
B、国家生存发展的行动规律
C、战场环境
D、战争形势

7、“存亡之道”中的“道”指的是
A、国家生存发展环境
B、国家生存发展的行动规律
C、国家经济发展规律
D、国家治理方法

8、“五事”之一的“地”中的“死生”指的是
A、作战区域的距离远近
B、地势的险厄或平坦
C、战场面积的宽阔和狭窄
D、地形条件是否有利于攻守进退

9、战争策略的本质就是
A、诡诈性
B、预先性
C、利益性
D、目的性

10、诡道的精髓是
A、知己知彼
B、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C、调虎离山
D、声东击西

11、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夕的谋划运筹深的孙武的 思想精髓
A、妙算
B、庙算
C、兵记
D、运筹

12、作为庙算决策效果的古代事例是
A、孙膑帮助田忌赢得赛马比赛
B、曹操官渡之战
C、项羽巨鹿之战
D、黄帝与蚩尤逐鹿之战

13、制定计划的基础
A、间谍获取情报
B、战略目的明确
C、战略物资到位
D、战术基础知识巩固

14、间谍组织的特点
A、可靠性
B、系统功能特点
C、隐蔽性
D、潜伏性

15、中国古代中的死间为
A、苏秦
B、唐雎
C、荆轲
D、蔺相如

16、谋略制敌的最高境界
A、你全我全 不站而胜
B、完善计策 争胜天下
C、攻心为上 离间分化
D、知敌之情 纵横取胜

17、关于孙子兵法的核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速胜为勉,久爆为戒
C、先机投入,速战速决
D、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18、下列不属于军事活动中的“四知”的是
A、.知己
B、.知彼
C、知天
D、知事

19、孙武提出的用兵基本规律是指
A、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B、攻心为上,义德养善
C、开源节流,善取善用
D、兵贵神速,避免久耗

20、在战争资源的来源问题上,孙武主张
A、就地取材,以战养战
B、烧杀抢掠,不择手段
C、开源节流,避免久耗
D、联勤保障,灵活养战

21、《孙膑兵法》中阐述,懂得用兵规律的人要
A、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B、在国内深得民心
C、对外熟知敌情
D、决策时优柔寡断

22、孙子兵法战略战术通论包括
A、始计篇
B、作战篇
C、谋攻篇
D、火攻篇

23、“知彼”的战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情报先行
B、迂直之计
C、临机应变
D、投之死地而后生

24、孙武战争方法论的开场白内容包括
A、战争理论分析的前提研究的方法
B、研究的内容
C、研究的方法
D、研究的范畴

25、经营国家主要从两件大事考虑
A、生存要有经济基础和生存环境
B、发展要有战争力量和制胜战法
C、对内要用各种手段维护秩序安稳
D、对外要广泛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

26、以下哪些是孙武要求综合比较战前和战时胜负趋势得出的道
A、法令孰行
B、兵众孰强
C、士卒孰练
D、赏罚孰明

27、制敌制胜的前提保证
A、服从听从
B、主动能动
C、指挥良好
D、用兵如神

28、“兵者,诡道也”中,诡道的总原则有
A、保持己方的主动
B、掌握敌方的规律
C、掩饰己方的规律
D、削弱敌方的实力

29、指挥作战的最高准则包括
A、以谋为本
B、未战庙算
C、用兵如神
D、用人不疑

30、间谍的类型包括
A、乡间
B、内间
C、反间
D、死间

31、《孙子兵法》中《用间篇》告诉我们
A、间谍的分类
B、用间的特殊性
C、间谍之间的相互关系
D、间谍战略地位和作用

32、孙武用间思想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
A、知
B、类
C、道
D、系

33、用间使用的三原则
A、范围集中
B、目标明确
C、减少投入换取最大收获
D、智用善用

34、根据《孙子兵法》的《用间篇》,将领使用间谍所需满足条件的包括
A、才智超群
B、以诚相待
C、心狠手辣
D、精细巧妙

35、间谍高级人才的基本素养包括
A、高超的智能
B、丰富的社会经验
C、英勇献身的精神
D、心狠手辣的性格

36、情报的工作除了对间谍本身素质提高和能力提高有较高要求,更重要的是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应用。孙武强调的对于间谍领导者的要求,包括
A、国君和将领自身具有杰出的才智
B、舍得在间谍工作上投资
C、关怀担当间谍工作的人
D、敏锐的捕捉关乎本质要害的有价值的情报作为决策的参考

37、用间的三大原则是
A、莫亲于间
B、事莫密于间
C、赏莫厚于间
D、赏莫薄于间

38、降低消耗的方法包括
A、开源节流
B、激励士兵勇于夺取敌人的物资
C、抢夺附近百姓的物资
D、从占领区获取物资

39、对于《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进行战争的基本条件,以下错误的是
A、计算战争费用
B、统计军队人数
C、储备足够物资
D、打探敌方军情

40、“因粮于敌”的办法在实战中有
A、耕种
B、缴获
C、抢掠
D、征集

41、“计”作为名词,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战略决策”“战略方针”

42、重视考察研究的原因不包括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43、主熟有道实际上是进与退的矛盾

44、赏罚孰明中明字是指公正严明与腐败黑暗的矛盾

45、孙武“用记篇”是人类最早的军事情报学理论

46、孙武“用记篇”是人类最早的军事情报学理论

47、军队要靠间谍提供的情报,展开军事行动,商汤王重用伊尹,周武王重用吕尚的例子说明,情报的有效使用,需要依靠高层次的人才能开发

48、用间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情报运用于战争

49、《孙子兵法》提出,进行战争首先要详细计算战争的费用、粮食、器械、车马、用具等,这是进行战争的核心

50、孙子说:“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之一。他从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分析了战争久拖之害,阐明了用兵宜速胜的道理

学习通《孙子兵法》鉴赏之一——孙武国家战略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经典之一,全书共有十三篇。作为一本兵书,它不仅仅是一本讲战争技巧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国家战略的书。在大量阅读和学习《孙子兵法》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孙武的国家战略思想,这里就总结出来分享一下。

一、“以战止战”

孙武认为,战争不是一种最终的解决方案,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必需的手段。他提出了“以战止战”的思想,这是一种通过战争来达成和平的策略。在和平时期,需要进行足够的准备和训练,以保证在战争时能够打胜。而在战争时期,必须以胜利为目标,根据战争形势和环境采取恰当的战术,最终达成和平。

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在《孙子兵法》中,孙武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思想,这是一种战略上的优势。它通过充分了解敌人的情况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以最小的损失取得胜利。这种战略不仅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化被动为主动”

孙武提出了“化被动为主动”的思想,这是一种在被动状态下寻找机会转换主动的策略。当敌人出现弱点时,就可以抓住机会进行攻击。这种策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只有在仔细观察和分析对手的情况并找到其弱点时,才能够成功地实施。

四、“以迂为直”

孙武提出了“以迂为直”的思想,这是一种在战争中采取绕道而行的策略。这种策略可以避开敌人的重点和瓶颈,并找到敌人防线的空隙,以取得更大的战略优势。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策略也可以用于商业和政治领域,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五、“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提出了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了解自己和敌人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条件、优势和劣势,才能够采取合适的战术。同时,了解敌人的情况和策略,也能够预测他们的行动,并寻找机会进行反击。这种思想不仅在军事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商业和政治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四面楚歌”

在古代战争中,孙武提出了“四面楚歌”的思想,这是一种在敌人的包围中坚持抵抗的策略。通过在敌人的包围中寻找弱点并进行攻击,最终取得胜利。这种策略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只有在绝境中才能够实施成功。

结语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经典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本讲战争技巧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国家战略的书。孙武的国家战略思想,不仅在军事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政治、经济和商业等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孙子兵法》的精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家战略和战略思维,以更好地应对当前社会中的各种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