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01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普通化学_20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36 min read

尔雅普通化学_20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0 绪论

0 测验

1、尔雅以下不属于化学二级学科的普通是?
A、普通化学
B、化学高分子化学
C、期末无机化学
D、答案配位化学

2、学习化学学科是通题在分子这一层次范围内,研究有关物质的目答组成、结构、尔雅性质、普通化学变化规律和能量关系的化学科学。

3、期末普通化学就是答案化学概论,是学习关于化学学科的总论。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1 原子结构的通题认识过程随堂测验

1、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的是下面哪位科学家
A、门捷列夫?
B、贝采里乌斯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2、汤姆生的阴极射线实验证明了
A、原子并不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原子里面有等量的正、负电荷
C、正、负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体中
D、原子结构“葡萄干面包”模型是正确的

3、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
A、正电荷并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中的
B、电子绕着原子核作圆周运动
C、原子中有一个体积很小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D、可以像计算行星轨道一样计算电子在核外的运行轨道

1.2 核外电子的量子化特征随堂测验

1、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
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D、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中的量子化观点体现在
A、核外电子只能在符合量子化条件的轨道上运动。
B、分处不同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级。
C、核外电子的运行轨道类似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行星轨道。
D、电子在不同轨道间的跃迁满足的能量关系。

1.3 核外电子的波粒二象性随堂测验

1、关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粒二象性说明微观粒子一会具有波动性,一会具有粒子性。
B、波粒二象性只存在于微观粒子中。
C、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概率波
D、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与机械波相同

2、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揭示了 ?
A、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是不可预测的。
B、对宏观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C、不确定关系原理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对宏观物体来说不成立;
D、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位置可以准确测定。

1.4 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随堂测验

1、关于原子轨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原子轨道类似于行星公转的轨道。
B、原子轨道是原子的运动轨迹。
C、原子轨道的数学表达式是用波函数ψ来描述的。 ?
D、原子轨道只有一种形状。

2、波函数ψ描述的是
A、几率密度。
B、几率。
C、核外电子运动的轨迹。
D、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3、薛定谔方程实质上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解得的ψ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4、薛定谔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方程。

5、主量子数n取值为正整数。

6、在不同的原子中,n相同,l也相同,则对应的原子轨道能量也相同。

7、原子轨道由n,l,m,决定。

8、电子的自旋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9、所有电子的自旋量子数只能取1/2或-1/2。

1.5 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像随堂测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云是波函数的形象化表示。
B、电子云指的是电子在核外像云雾一样分布着。
C、离核越近,电子的概率密度越大。
D、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也有正、负值。

2、电子云表示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

1.6 原子能级、屏蔽效应、钻穿效应随堂测验

1、单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只受主量子数n的影响。

2、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与n,l和m有关。

3、鲍林能级图适用于元素周期表所有原子。

4、屏蔽效应使被屏蔽电子的能量升高。

5、电子透过钻穿效应使能量降低。

1.7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与核外电子排布式随堂测验

1、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填充需要符合
A、能量最低原理
B、依次从内层轨道往外层轨道填充
C、保利不相容原理
D、洪特规则

2、根据鲍林能级图,电子先填入4s再填入3d轨道,所以4s轨道是内层轨道,3d轨道是外层轨道。

1.8 原子的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随堂测验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有效核电荷依次减小。
C、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电子亲和能最大的元素是Cl元素。

2、元素周期表共有18纵行,每一纵行代表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填满后,共有 ( )个元素。

4、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元素

1 单元测试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是
A、2、0、0、+1/2
B、1、1、1、-1/2
C、2、0、1、+1/2
D、1、0、-2、+1/2

2、氢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是
A、E(1s)<E(2s)=E(2p)<E(3s)=E(3p)=E(3d)<E(4s)
B、E(1s)<E(2s)<E(2p)<E(3s)<E(3p)<E(3d)<E(4s)
C、E(1s)<E(2s)<E(2p)<E(3s)<E(3p)<E(4s)<E(3d)
D、E(1s)<E(2s)=E(2p)<E(3s)=E(3p)<E(4s)<E(3d)

3、在某原子中,各原子轨道有下列四组量子数,其中能级最高的是
A、3、2、-1
B、3、1、1
C、2、1、0
D、3、0、-1

4、决定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的量子数是
A、n和l
B、n
C、l和m
D、n、l和m

5、下列能级中含有最多电子数的是
A、n=4,l=3
B、n=3,l=2
C、n=5,l=0
D、n=5,l=3,ms=+1/2

6、n为主量子数,原子中某电子层填充的最多电子数是
A、
B、2n
C、2n+2
D、

7、在元素周期系中,排行第六的卤族元素原子序数是
A、117
B、109
C、131
D、163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四周期基态原子中最多可有6个成单电子
B、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所以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原子轨道
C、主量子数为2时,有2s、2p两个原子轨道
D、3d能级对应的量子数为n=3,l=3

9、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
B、
C、
D、

10、在波动力学模型中,所谓原子轨道是指
A、一定的波函数
B、一定的电子云
C、核外电子的概率
D、某个径向分布函数

11、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就像云雾一样在原子核周围运动,故称为电子云
B、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概率密度的概念
C、电子云是的形象化描述
D、电子云有多种图形,黑点图只是其中一种

12、下列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Li<B<Be<C<O<N<F<Ne
B、Li<Be<B<C<N<O<F<Ne
C、Li<B<Be<C<N<O<F<Ne
D、Li<Be<B<C<O<N<F<Ne

13、最先成功解释氢光谱的是
A、汤姆逊
B、玻尔
C、德布罗意
D、海森堡

14、量子力学的一个原子轨道
A、与玻尔理论的原子轨道等同
B、指n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
C、指n,l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
D、指n,l,m三个量子数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

15、钻穿效应使屏蔽效应
A、减弱
B、增强
C、无影响
D、增强了外层电子的屏蔽作用

16、以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规律是
A、B<Be<Mg<Na
B、B<Be<Na<Mg
C、Be<B<Na<Mg
D、Be<B<Mg<Na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主量子数为3时,有3s,3p,3d共9个轨道
B、在多电子原子中,3p轨道的能量总是比3s轨道的能量高
C、主量子数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D、电子云是电子出现的概率随r变化的图形

1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也只能有一个原子轨道
B、主量子数n=2时,只有2s和2p这两个原子轨道
C、2p轨道是哑铃形的,2p电子沿“∞”字轨道运动
D、n=2,l=1,m=0的原于轨道为2pz轨道

19、关于原子轨道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轨道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轨道。
B、某一原子轨道是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即波函数
C、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
D、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密度

20、估计一电子受屏蔽的总效应,一般要考虑下列哪些情况电子的排斥作用
A、内层电子对外层某电子
B、同层电子对某电子
C、外层电子对内层某电子
D、所有存在的电子对某电子

21、特征电子构型为的原子,可能的价电子数为?
A、2
B、4
C、7
D、1
E、8

22、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23、原子轨道就是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这与宏观物体运动轨道的含义相同。

24、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

25、原子核外每一电子层最多可容纳个电子,所以元素周期系第四周期有32种元素。

26、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就是说它一会是粒子,一会是电磁波。

27、电子波与电磁波不同,是物质波,是概率波。

28、能量最低原理告诉我们进行电子排布时,一定要先填满能级低的轨道,然后才能填能级高的轨道。

29、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是造成多电子原子的轨道发生能级分裂以及能级交错的原因。

30、氟的电子亲和能大于Cl和Br,所以F单质的非金属性比氯、溴单质要强得多。

1 作业

1、电子等微观粒子有别于宏观物体的二个特性分别是什么?可分别用什么试验来验证?:物理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分别可由 和 实验事实证明。

2、活泼金属主要集中于周期表中哪些区? 惰性金属大都集中于周期表什么位置?

3、已知两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分别为4d105s1和3d14s2,试推算出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2.1 离子键理论随堂测验

1、关于离子键的表述正确的是
A、离子键是一种强静电引力。
B、离子键没有方向性
C、离子键没有饱和性。
D、正负离子半径比越大,正离子吸引负离子的数目就越多。

2、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

3、离子之间除了存在离子键还有部分共价键成分。

4、同类型的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其熔、沸点、硬度就越大。

2.2 共价键理论随堂测验

1、原子轨道重叠需要满足
A、只有同类型轨道才能发生有效重叠。
B、只有同类型轨道才能发生有效重叠。
C、原子轨道重叠幅度越大,能量越低。
D、对称不匹配的原子轨道不能发生有效重叠。

2、一个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存在s键,但不一定存在π键。

3、p轨道与p轨道既可以形成σ键又能形成π键。

2.3 杂化轨道理论随堂测验

1、关于杂化轨道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子轨道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杂化。
B、杂化前后原子轨道的数目不变。
C、杂化轨道比原来轨道的成键能力强,,形成的分子更稳定。
D、杂化轨道之间尽可能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

2、电子云在单个杂化轨道中呈对称分布。

3、等性杂化轨道中,每个杂化轨道的成分都相同。

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随堂测验

1、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H3O+
C、NH3
D、NH4+

2、孤电子对(LP),成键电子对(BP)之间排斥力大小顺序为:
A、LP-LP > BP-BP>LP-BP
B、LP-LP > LP-BP > BP-BP
C、LP-BP > BP-BP>LP-LP
D、BP-BP>LP-LP>LP-BP

2.5 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随堂测验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色散力紧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
B、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取向力。
C、诱导力紧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D、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其熔点、沸点也可能会高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

2、双原子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3、由极性键构筑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4、两种不同元素构筑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2.6 氢键随堂测验

1、下列关于氢键的叙述正确
A、极性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氢键只能存在分子间,不能存在分子内。
C、乙醚分子间存在氢键。
D、分子内氢键使分子的熔沸点降低。

2、固体冰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离子键
B、极性键
C、氢键
D、范德华力

3、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 , , 熔点随相对分子量的增大而升高。
D、HF, 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2 单元测试

1、下列物质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的是
A、
B、
C、
D、HBr

2、属于不等性杂化的分子是
A、
B、
C、
D、

3、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是存在着
A、氢键
B、取向力
C、共价键
D、孤电子对

4、根据杂化轨道理论,H2O分子的杂化方式是
A、不等性杂化
B、sp等性杂化
C、不等性杂化
D、等性杂化

5、CH3Cl分子中C和Cl 间σ键采用何种轨道重叠
A、C的杂化轨道与Cl的p轨道
B、C的px轨道与Cl的px轨道
C、C的sp杂化轨道与Cl的p轨道
D、C的杂化轨道与Cl的p轨道

6、甲醇和水之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是
A、Vander Waals 力和氢键
B、Vander Waals 力
C、氢键
D、化学键

7、下列化学键中,极性最强的是
A、H-F
B、O-F
C、H-O
D、N-H

8、氮分子中的化学键是
A、1 个σ键、2 个π键
B、3 个σ键
C、2 个σ键,1 个π键
D、3 个π键

9、以下属于18+2电子构型的离子是?
A、Pb2+
B、As5+
C、Cu+
D、Cd2+

10、的分子构型为?
A、平面正三角形
B、V型
C、T型
D、三角锥形

11、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A、H2O
B、H2S
C、H2Se
D、H2Te

12、在表示下列键角大小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A、CH4>H2O>NH3>H2S
B、CH4>NH3>H2OH2S
C、CH4>NH3>H2O>H2S
D、CH4>NH3>H2S>H2O

13、下列各组物质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的是
A、HCl,H2O
B、CH4,HCl
C、(CH3CH2)2O, H2O
D、N2, H2O

14、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为零的是
A、BCl3
B、NF3
C、PCl3
D、CHCl3

15、配位键属于
A、共价键
B、金属键
C、氢键
D、离子键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C、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D、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都是非极性键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分子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
B、HNO3分子中存在分子内氢键
C、任何分子间都存在色散力
D、氢键是化学键

18、关于杂化轨道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几个原子轨道参加杂化,就形成几个杂化轨道
B、杂化轨道比杂化前的原子轨道成键能力强
C、不同类型的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不同
D、杂化轨道是由不同原子的外层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而成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色散力只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
B、凡有氢键的物质其熔、沸点都一定比同类物质的熔沸点高
C、在所有含氢化合物的分子间都存在氢键
D、取向力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20、下列各组分子之间只存在着色散力的是
A、氮气和二氧化碳
B、苯和四氯化碳
C、甲醇和水
D、溴化氢和氯化氢

21、下列属于9~17电子构型的离子有?
A、Ni2+
B、Cr3+
C、Ag+
D、

22、一般来说,分子间作用力中色散力是主要的。

23、O2溶于水后,O2与H2O两种分子间作用力是诱导力和色散力,还有氢键。

24、色散力仅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

25、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26、BH3与NH3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同。

27、原子单独存在时,不会发生杂化,只有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分子时,方可能发生杂化。

28、N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NCl3是以杂化的结果。

29、形成分子内氢键后,一般会使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降低。

30、离子键没有方向性,但有饱和性,因为离子的大小是一定的。

2 作业

1、COCl2 分子中,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什么,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分子的极性如何?分子间作用力为?

2、Fe3+和Pb2+ 分别属于何种离子构型?

3、非极性分子只含非极性共价键,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 化学热力学

3.1 热力学基础知识随堂测验

1、系统发生变化后 ,一切状态函数的值都要改变。

2、标准状态是指在温度为298.15K,压力为pθ时的状态。

3、对于系统来说,从始态到终态,可以有多种途径,但过程的状态函数变化量是唯一的。

4、化学计量数就是等同于化学反应式中的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

5、反应进度与选择反应系统中何种物质来表示是无关的。

3.2 热与功、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随堂测验

1、系统做多少功、放多少热与系统变化所经历的具体途径有关。

2、系统吸热,Q>0;环境对系统作功,W< 0。

3、热力学能是体系本身的性质,是状态函数,但无法确定其绝对值。

4、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Q+W, 因为U是状态函数, 所以Q和W也是状态函数。

5、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看出,系统经由不同途径发生同一过程时,不同途径中的热和功一定相同。

3.3 定容反应热、定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随堂测验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 A. H; B. Qp; C. W; D. QV
A、H
B、Qp
C、W
D、QV

2、化学反应的定压热与途径无关,所以其为状态函数。

3、反应的摩尔焓变ΔrHm,表示每摩尔反应进度所产生的焓变,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的热力学焓变ΔrH除以反应进度。

4、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不同,其热效应也会不同。

3.4 利用Hess定律计算反应热随堂测验

1、盖斯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是相同的。

3.5 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燃烧焓计算反应热随堂测验

1、在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最大的是( )。
A、CH4(l)+2O2 (g) = CO2 (g)+2H2O (g)
B、CH4(g)+2O2 (g) = CO2 (g) + 2H2O (g)
C、CH4(g)+2O2 (g) = CO2 (g) +2H2O (l)
D、CH4(g)+O2 (g) = CO (g) + 2H2O (l)

2、298.15K时,反应Ag+(aq)+Cl-(aq) → AgCl(s) 的ΔrHmθ等于ΔfHmθ(AgCl,s,298.15K)。

3、ΔfHmθ(O2,g,298.15K)=0,ΔfHmθ(金刚石,298.15K)=0

4、反应焓变的数值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3.6 自发过程及其特点、熵随堂测验

1、下列哪个反应是熵减过程?( )
A、AgCl(s) → Ag+(aq)+Cl-(aq)
B、2NH3(g) → N2(g)+3H2(g)
C、2O3(g) → 3O2(g)
D、2O3(g) → 3O2(g)

2、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3、Δ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4、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主要作用。

5、稳定单质在298.15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熵均为零。

3.7 熵的计算随堂测验

1、标准摩尔熵Smθ的大小顺序是( )。 A. Cl2O (g) < Br2 (g) < Cl2 (g) < F2 (g) <H2(g) ; B. Br2 (g) > Cl2O (g) > Cl2 (g) > F2 (g) > H2 (g) ; C. H2 (g) < F2 (g) < Cl2 (g) < Br2 (g) < Cl2O (g) ; D. Br2 (g) < Cl2O (g ) < Cl2 (g) < F2 (g) < H2 (g)
A、Cl2O (g) < Br2 (g) < Cl2 (g) < F2 (g) <H2(g) ;
B、Br2 (g) > Cl2O (g) > Cl2 (g) > F2 (g) > H2 (g) ;
C、H2 (g) < F2 (g) < Cl2 (g) < Br2 (g) < Cl2O (g) ;
D、Br2 (g) < Cl2O (g ) < Cl2 (g) < F2 (g) < H2 (g)

2、如果X是原子,X2是实际存在的分子,反应X2(g)→ 2X(g)的ΔSmθ应该是( )。
A、负值
B、正值
C、零
D、不能确定

3、若生成物分子数比反应物分子数多,ΔrSmθ> 0。

4、一个反应的熵变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

3.8 吉布斯自由能定义、自发性判定随堂测验

1、吉布斯自由能是一个综合熵、焓和温度的状态函数,也称自由焓。

3.9 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随堂测验

1、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热力学上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实现
B、热力学上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能实现
C、等温、定压条件下反应是否自发的判据是ΔrGm(T)< 0;
D、ΔrGmθ(T)只能判断标准状态下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2、已知反应C4H8(g) == C4H6(g)+H2(g), ΔrHmθ = 164.3kJ·mol-1,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低温自发
D、高温自发

3、在298.15 K及标准状态下反应能自发进行,高温时其逆反应为自发,这表明该反应( )。
A、ΔrHmθ< 0 , ΔrSmθ< 0
B、ΔrHmθ< 0 , ΔrSmθ> 0
C、ΔrHmθ> 0 , ΔrSmθ> 0
D、ΔrHmθ> 0 , ΔrSmθ< 0

4、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1,1 mol H2O(l) 在273 K时转变为冰的熵变近似为( )J·mol-1·K-1。
A、0
B、6000
C、-6.0
D、-22

5、在373 K和101.3 kPa时,水的汽化热为40.69 kJ·mol-1,则1 mol水气化时QP =________ kJ·mol-1 , ΔrHm = kJ·mol-1 , ΔrSm =_______ J·mol-1·K-1 , ΔrGm =_______ kJ·mol-1。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答案?
A、40.69 kJ·mol-1 , 40.69 kJ·mol-1 , 109.09 J·mol-1·K-1 , 0
B、37.59 kJ·mol-1 , 40.69 kJ·mol-1 , 109.09 J·mol-1·K-1 , 0
C、40.69 kJ·mol-1 , 40.69 kJ·mol-1 , 109.09 J·mol-1·K-1 , 40.69 kJ·mol-1
D、40.69 kJ·mol-1 , 40.69 kJ·mol-1 , 0 , 0

6、ΔrGmθ< 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3 单元测试

1、在298.15K时,氧气的标准摩尔熵Smθ为( )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无法确定

2、化学反应C(石墨)=C(金刚石)的ΔrHmθ=1.9 kJ·mol-1 ,则金刚石生成石墨时,需要( )
A、放热
B、吸热
C、不吸热也不放热
D、无法确定

3、化学反应2A(g)+ 2B(s)= C(g) + 3D(s)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仅在低温能自发
B、反应仅在高温能自发
C、反应在任何温度均能自发
D、反应在任何温度均不能自发

4、用ΔrG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条件是( )。
A、定温定压不做非体积功
B、定压
C、定温定压
D、定温定压不做体积功

5、已知Na(s)+1/2Cl2(g)= NaCl(s)的ΔrHm=-411.2kJ·mol-1则该反应 ( ) 
A、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自发进行
C、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D、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在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6、若下列反应都在25℃下进行,反应的DrHθm与 生成物的 Df Hθm 相等的为( )
A、1/2H2 ( g ) + O2 ( g ) = H2O (g)
B、H2 ( g ) +I 2 ( g ) = 2 HI ( g )
C、HCl ( g ) + NH3 ( g ) = NH4Cl ( s )
D、C (金刚石 ) + O2 (g) = CO2 ( g)

7、已知反应(NH4)2Cr2O7 (s) = Cr2O3 (s) + N2 (g) + 4H2O (g) ΔrHmθ=-315 kJ·mol-1 , 在298.15 K及标准状态下,此反应( )。
A、正向自发
B、逆向自发
C、反应速度慢
D、反应速度快

8、反应2CuCl2(s)→ 2CuCl(s)+ Cl2(g) 在298.15 K及101.3 kPa下不能自发反应,但高温时自发进行。则此反应在298.15 K时( )。
A、ΔrHmθ> 0
B、ΔrHmθ< 0
C、ΔrSmθ< 0
D、ΔrGmθ< 0

9、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力学上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能实现;
B、等温、定压条件下反应是否自发的判据是ΔrGm(T)< 0;
C、ΔrGmθ(T)只能判断标准状态下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D、热力学上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实现。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系统的焓变等于等压热
B、ΔrSmθ> 0 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C、若生成物分子数比反应物分子数多,ΔrSmθ> 0
D、稳定态单质的焓值等于零

11、标准状态下进行的反应是指( )。
A、处于溶液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为1 mol ·L-1;
B、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均为100 kPa;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浓度为1 mol ·L-1 ;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压力为100 kPa

12、在指定温度和标准压力下,对于元素的稳定单质来说,下列物理量为零的是:
A、
B、
C、
D、

13、下列具有广度性质的物理量有:
A、U
B、H
C、S
D、G
E、T
F、P

14、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15、Δ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16、ΔrGmθ< 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17、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主要作用。

18、某反应的△G<0,若|△G|越大,则其正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19、因为Qv=,所以Qv的数值大小与反应变化过程的途径无关,只与初始的状态有关。

20、反应进度这个物理量是用来表示反应进行程度的,而且它的大小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选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进度,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3 作业

1、化学反应 A(g) + B(g) = 2C(g), 在298K,标准态下以二不同途径发生:(1)不做功,放热40kJ×mol-1; (2)做最大电功,放热2kJ×mol-1; 则按 (1)、(2) 途径进行时,DrHm分别为 __________ 、_________; DrGm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00 K时,反应2NO2 (g) = N2O4 (g) 的Kθ= 6.06。已知此反应DrHθm= -57.5 kJ×mol-1,试求此反应在500 K时的Kθ及DrGθm。

3、298.15K,标准态下,1gAl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热31kJ ,则298.15K时Al2O3(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M (Al) = 27 g×mol-1}

4、标准态下,灰锡、白锡的转变温度为18°C:Sn(白)=Sn(灰),DrSm= -7.2J/molK。此过程的DrHm为_______________KJ/mol,30°C时,金属锡以_____________稳定存在。

4 化学平衡

4.1 平衡状态与标准平衡常数随堂测验

1、影响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为 ( )
A、催化剂
B、温度
C、压力
D、浓度

2、标准平衡常数表明化学反应程度的强弱,所以标准平衡常数越大,其化学反应速率也越大。( )

4.2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随堂测验

1、下列措施一定使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改变的是( )
A、增加某种产物的浓度
B、加入反应物
C、加入惰性气体
D、改变反应温度

2、800 ℃时,CaO (s) + CO2 (g) = CaCO3 (s), Kθ = 277 pθ,此时CO2的分压p(CO2)为( )。
A、277
B、
C、
D、

3、欲使某气相反应正向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θ > 105(298.15 K)
B、ΔrGm< 0
C、ΔrGθm< 0
D、Q> Kθ

4、已知300 K和100 kPa时, 1 mol×L-1 N2O4(g)按反应N2O4(g)= 2NO2 (g) 进行。达平衡时,有20 %N2O4分解为NO2,则此反应的Kθ值为( )。
A、0.27
B、0.05
C、0.20
D、0.17

5、已知下列两个化学反应H2(g)+S(s)==H2S(g) , S(s)+O2(g)==SO2(g)的反应平衡常数分别是K1θ、K2θ, 则反应O2(g)+H2S(g)→H2(g)+SO2(g)的反应平衡常数为:( )
A、K1θ-K2θ
B、K1θ?K2θ
C、K2θ/K1θ
D、K1θ/K2θ

4.3 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随堂测验

1、反应N2(g)+ 3H2 (g) = 2NH3 (g) Kθ= 0.63 ,达平衡时若通入一定量的N2(g),则Kθ与Q的关系及ΔrGm的值为( )。
A、Q > Kθ, ΔrGm> 0
B、Q < Kθ, ΔrGm< 0
C、Q = Kθ, ΔrGm= 0
D、Q < Kθ, ΔrGm> 0

2、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建立了化学平衡:A + B = C ,若温度不变,将系统体 积缩小一半,则平衡常数Kθ为原来的( )。
A、1/2倍
B、2倍
C、1/4倍
D、1倍

3、温度一定时,增加气体平衡系统中的总压力,测得Q = Kθ,这表明∑nB(g)( )。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无法判断

4、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另一种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而变。

5、平衡常数随起始浓度不同而变化。

4.4 化学平衡的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随堂测验

1、对于某一自发反应的ΔrSmθ < 0 ,其标准平衡常数Kθ 随温度升高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定

2、N2 (g) + O2 (g) = 2NO (g) , ΔrHθm > 0,则Kθ与温度的关系是( )
A、T升高Kθ增大
B、T升高Kθ减小
C、Kθ与T无关
D、无法判断

4 单元测试

1、某一反应的ΔrSmθ>0,且在高温下可以正向自发,则其标准平衡常数Kθ 随温度升高将(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判定

2、已知反应C (s)+CO2 (g) = 2CO (g) 的Kθ在767 ℃时为4.6,在667 ℃时为0.50,则此时 反应的热效应为( )。
A、吸热
B、放热
C、ΔrHθm = 0
D、无法判断

3、已知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ΔrHθm(298.15 K)= -373.2 kJ×mol-1,要有利于取得 有毒气体NO和CO的最大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4、恒温恒容反应4NH3(g) + 5O2 (g) = 4NO (g) + 6H2O (g),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以增加体系 的压力,这时( )。
A、NO平衡浓度减少
B、平衡时,NH3和NO的量并没有变化
C、NO平衡浓度增加
D、加快正向反应速度

5、升高反应温度后,反应的降低,Kθ升高 ,则此反应 :( )
A、Dr Hθm< 0 、Dr Sθm > 0
B、Dr Hθm > 0 、Dr Sθm > 0
C、Dr Hθm < 0 、Dr Sθm < 0
D、Dr Hθm > 0 、 Dr Sθm < 0

6、下列两个反应 : (1) : 2H2 (g) + O2 (g) = 2 H2O (g) Dr Gm  = -459.2 kJ×mol-1 (2) : N2 (g) + 3H2 (g) = 2NH3 (g) Dr Gm  = -16.7 kJ×mol-1 在标准状态下:
A、反应(1)较反应(2)快
B、反应(2)较反应(1)快
C、两反应速率相等
D、无法比较两反应速率快慢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衡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B、平衡常数随起始浓度不同而变化。
C、随温度升高,碳燃烧反应C (s) + O2 (g) = CO2 (g)的 标准平衡常数增大。
D、平衡常数与反应的本质及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8、2Cl2 (g) + 2H2O (g) = 4HCl (g) + O2 (g),ΔrH > 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不变
B、升高温度,HCl的分压变小,变大
C、若此平衡体系中加入O2 ,则HCl的物质的量减小
D、减小容器体积,Cl2的分压减小

9、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A、v(正)=v(逆)
B、
C、有条件的、动态平衡
D、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10、某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数值很大 K = 2.4 ′ 1034, 表明该反应在此温度可在极短时间 内完成。

11、若降低温度后,反应的值增大,则此反应的DrGm必减小。

12、标准平衡常数就是标准状态下的平衡常数。

13、标准平衡常数变了,平衡一定会移动;反之,平衡移动了,标准平衡常数也一定会改变。

14、勒夏特列原理适合于各种动态平衡系统。

15、在下列平衡移动方向栏内填入“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序号 可逆反应 DrHmq 操作 平衡移动方向 (1) 2SO2(g)+O2(g) = 2SO3(g) <0 加热

16、在下列平衡移动方向栏内填入“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序号 可逆反应 DrHmq 操作 平衡移动方向 (2) NH4Cl(s) = NH3(g)+HCl(g) >0 加压

4 作业

1、反应Fe(s)+2H+(aq)=Fe2+ (aq)+H2(g)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y=________ 。

2、673 K时,反应N2(g)+3H2 (g)= 2NH3(g)的Ky= 6.2×10-4,则反应 NH3(g)=1/2N2(g)+3/2H2(g)的Ky= 。

3、已知ΔfHym(NO,g)=90.25 kJ·mol-1,在2 273K时,反应N2(g) + O2(g)=2 NO(g)的Ky=0.100。在2 273K时,若p(N2)=p(O2)=10 kPa,p(NO)=20 kPa,反应 商 Q =______,反应向________方向自发;在2 000 K时,若p(NO)=p(N2) =10 kPa,p(O2)=100 kPa,反应商Q=________,反应_____________。

5 化学动力学基础

5.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随堂测验

1、对于反应 aA+bB == cC+dD, 其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
A、V = -1/c{ d[A]/dt}
B、V = 1/a{ d[B]/dt}
C、V =-1/b{ d[C]/dt}
D、V = -1/d{ d[D]/dt}

5.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随堂测验

1、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
A、可逆反应
B、不可逆反应
C、基元反应
D、复杂反应

2、基元反应:A(g)+2B(g)=C(g)+D(g),若反应进行到A和B都消耗掉一半时,反应速率是初始速率的( )。
A、1/2
B、1/4
C、1/16
D、1/8

3、反应A2 + B2 = 2AB的速率方程为υ= kc(A2)c(B2),此反应( )。
A、肯定是基元反应
B、一定不是基元反应
C、无法肯定是否是基元反应
D、如果反应式改与为2A2 + 2B2 = 4AB,则速率方程应写为υ= kc2(A2)c2(B2)?

4、已知反应BrO3— + 5Br— + 6H+ = 3Br2 + 3H2O 对H+ 为二级,对BrO3—、Br— 均为 一级,设此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加入等体积的水后,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 ( )
A、1/8
B、1/16
C、1/2
D、1/4

5、反应A (g) + B (g) → C (g) 的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为( )。
A、L2·mol-2·S-1
B、L·mol-1·S-1
C、L2·mol-2·S-1
D、不能确定

6、非基元反应是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的。

7、对于复杂反应,其速率取决于其中最慢的一步。

8、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单位体积内高能量分子数增加了。

5.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随堂测验

1、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主要原因是( )。
A、增加分子总数
B、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C、降低反应活化能
D、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2、升高同样的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较多的是(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Ea较小的反应
D、Ea较大的反应

5.4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随堂测验

1、下列情况中,令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最少的是( )。
A、Kθ很小
B、Kθ很大
C、ΔrGm很小
D、Ea较小

5.5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随堂测验

1、催化剂不仅能改变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且也能改变反应方向。( )

2、催化剂使反应活化能降低,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5 单元测试

1、某一反应方程式中,若反应物的系数刚好是速率方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则该反应( )。
A、一定是基元反应
B、一定不是基元反应
C、一定是复杂反应
D、无法确定

2、对基元反应2A (g) + B (g) = 2D(g), DrHm<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反应进行,D浓度增大,A、B浓度降低,故K增大
B、增加压力,使v(正) > v(逆),故平衡向右移动
C、升高温度,使v(逆)增大,v(正)减小,故平衡向左移动
D、加入催化剂,使v(正) > v(逆) , 故平衡向右移动

3、一个反应在相同的起始浓度、不同的温度下进行时(机理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
A、速率相同
B、活化能相同
C、速率常数k相同
D、由于条件不同,上述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4、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为:( )
A、分子数目增加
B、反应系统混乱度增加
C、高能量的分子的百分数增加
D、单位体积内高能量分子数增加

5、对任意给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 + B = 2D,可表明的是 ( )
A、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B、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为2,故为二级反应
C、反应式两边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故 DrS ? 0
D、基元反应

6、下列两个反应 : (1) : 2H2 (g) + O2 (g) = 2 H2O (g) Dr Gm  = -459.2 kJ×mol- (2) : N2 (g) + 3H2 (g) = 2NH3 (g) Dr Gm  = -16.7 kJ×mol-1 在标准状态下:( )
A、反应(1)较反应(2)快
B、反应(2)较反应(1)快
C、二反应速率相等
D、无法比较二反应速率快慢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级数越高,反应速率越小
B、反应速率常数大小即反应速率大小
C、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反应进行的快慢、机理,揭示反应的本质
D、反应级数大的反应,反应速率受浓度影响程度大

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B、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
C、催化剂使反应活化能降低,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D、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组成,只能改变到达平衡的时间

9、对于可逆反应来说,提高温度时,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都增大。

10、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度下分子间碰撞频率增高。

11、某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是mol×L-1×s-1,则该反应是零级反应。

12、一般而论,无论是吸热反应或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都增加。

13、对于等温等压条件的化学反应,若其 DrGm < 0,则其绝对值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快。

14、速率方程中的速率代表的是平均速率。

15、反应2PbS (s) + 3O2 (g) = 2PbO (s) + 2SO2 (g), ΔrHmθ= -843 kJ·mol-1,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k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根据反应速率碰撞理论,若加入正催化剂,则反应速率常数k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 作业

1、已知某反应在35℃时反应速率常数k =5.6×10-4s-1,此反应为__级反应,计算当反应物c=1.58mol?L-1时的反应速率v=_____ mol?L-1s-1。

2、对于基元反应2A + B = 3D,如-dc(A)/dt = 1.0′10-3mol×L-1×s-1,则dc(D)/dt = ,反应速率为 。

3、根据化学原理,试述合成NH3工业中,为提高单位时间内NH3的产率,应采用何种措施?已知:N2 (g) + 3H2 (g) = 2NH3 (g) DrHθm< 0

6 溶液和胶体

6.3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随堂测验

1、在相同的温度下浓度均为0.01mol / L的下列四种水溶液中蒸气压最大的是
A、K3PO4
B、C3H8O3
C、MgSO4
D、CaCl2

2、下列水溶液在相同温度下蒸气压最大的是
A、0.1mol/L KCl
B、0.1 mol/L C12H22O11
C、1 mol/L H2SO4
D、1 mol/L C12H22O11

6.4 溶液的沸点升高随堂测验

1、等压下加热,下列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5% C6H12O6溶液
B、5% C12H22O11溶液
C、5% (NH4)2CO3溶液
D、5% C3H8O3溶液

2、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其沸点
A、恒定不变
B、不断升高
C、不断降低
D、无规律变化

6.5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随堂测验

1、0.01mol/kg C6H12O6水溶液和0.01mol/L NaCl水溶液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蒸气压相等
B、C6H12O6水溶液凝固点较高
C、NaCl水溶液凝固点较高
D、无法比较

2、浓度均为0.01mol /L的下列四种水溶液凝固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HAc>NaCl >C6H12O6> CaCl2
B、C6H12O6> HAc>NaCl> CaCl2
C、CaCl2>NaCl > HAc>C6H12O6
D、CaCl2> HAc>C6H12O6>NaCl

6.6 溶液的渗透压随堂测验

1、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为了保持渗透平衡,必须在浓蔗糖液面上施加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
A、浓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B、稀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C、两种溶液的渗透压之和
D、两种溶液的渗透压之差

2、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施了高浓度肥料的植物也会被烧死,能用来说明部分原因的是
A、渗透压
B、蒸气压
C、沸点
D、凝固点

3、相同的温度下,下列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渗透压最小的是
A、C6H12O6
B、BaCl2
C、HAc
D、NaCl

6.8 胶团的结构随堂测验

1、欲制备AgI负溶胶,溶液中AgNO3和KI浓度的关系为
A、c(AgNO3) > c(KI)
B、c(AgNO3) < c(KI)
C、c(AgNO3) = c(KI)
D、任意浓度均可

2、对Fe(OH)3正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A、Na3PO4
B、CaCl2
C、Na2SO4
D、NaCl

3、对As2S3负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A、Na3PO4
B、CaCl2
C、FeCl3
D、Na2SO4

4、用40 ml 0.05 mol/L的KI溶液与等体积0.01 mol/L的AgNO3溶液混合制备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此溶胶有较大聚沉能力的是
A、AlCl3
B、MgSO4
C、Na3PO4
D、NaCl

5、胶粒不带电荷,胶团带有电荷。

6、胶团是由胶粒和扩散层组成的。

6 单元测试

1、如果作物出现烧苗现象,说明其根系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渗透压πA、πB的关系为:
A、πA < πB
B、πA > πB
C、πA = πB
D、πA £ πB

2、测定聚合物的摩尔质量,选择以下方法中哪一种较好?
A、渗透压法
B、沸点升高法
C、凝固点下降法
D、蒸气压下降法

3、浓度均为0.02 mol·L-1的下列四种水溶液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HAc > NaCl > 葡萄糖> CaCl2
B、CaCl2 > NaCl > HAc >葡萄糖
C、葡萄糖 > HAc > NaCl > CaCl2
D、CaCl2 > HAc > 葡萄糖 > NaCl

4、在25℃时,0.01 mol?kg-1糖水的渗透压为π1,0.01 mol?kg-1食盐水的渗透压为π2,则两者的渗透压
A、π1>π2
B、π1<π2
C、π1=π2
D、无法比较

5、称取相同质量的两种难挥发非电解质1和2分别溶于相同质量的水中,测得溶液1的凝固点比溶液2的高,则M1与M2的关系是:
A、M1 > M2
B、M1 < M2
C、M1 = M2
D、无法确定

6、用40 mL 0.01 mol·L-1 KI溶液与等体积0.05 mol·L-1 AgNO3混合制备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此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A、AlCl3
B、MgSO4
C、Na3PO4
D、NaCl

7、由一定量的BaCl2和Na2SO4溶液制备的溶胶做电泳实验,其电泳方向为正极,则该胶团扩散层的离子一定是?
A、SO42-
B、Na+
C、Cl-
D、Ba2+

8、电渗时,在电场中移动的是哪一种物质?
A、胶粒
B、胶团
C、分散剂
D、分散质

9、0.1mol/kg 蔗糖水溶液与纯水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沸点升高了
B、蒸气压升高了
C、渗透压增大了
D、凝固点升高了

10、0.1mol/kg 蔗糖水溶液和葡萄糖水溶液,相等的是?
A、蒸气压
B、凝固点
C、沸点
D、渗透压

11、溶胶系统稳定的原因有:
A、布朗运动
B、高分散度
C、双电层结构
D、溶剂化膜的作用

12、引起溶胶聚沉的原因有:
A、溶胶的浓度过高
B、溶胶被长时间加热
C、加入了大量的电解质
D、遇到等电量的电性相反的溶胶
E、加入了高分子化合物

13、胶团是由胶粒和扩散层组成,胶粒是由胶核和吸附层组成。

14、沸点升高常数和凝固点降低常数与溶液的浓度无关,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15、拉乌尔定律适用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16、海水中的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是因为渗透压的改变,可能导致海水中的鱼细胞失水皱缩而死亡。

17、对于溶质的挥发性比纯溶剂高的稀溶液,其沸点一定比纯溶剂高。

18、水化半径越大的离子,其对带电性相反的溶胶的聚沉能力反而更大。

19、云雾、烟尘都属于液气分散系。

6 作业

1、所谓稀溶液,是指 的溶液,是一种理想溶液模型。稀溶液的依数性是指稀溶液的一类性质,这类性质与 有关,而与 无关。

2、拉乌尔定律公式适用于 。Kb和Kf是与 有关的常数。

3、1.00 g 硫溶于 20.0 g 萘中,溶液的凝固点比纯萘低 1.28 °C,求硫的分子量 及硫的分子式。 ( 萘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Kf = 6.8 K× kg×mol-1 )

4、等体积混合0.008 g·mol-1 AgNO3溶液和0.005 g·mol-1 K2CrO4溶液制得Ag2CrO4溶胶,该溶胶的稳定剂是 ,胶团结构式为 ; 下列两种电解质:K3[Fe(CN)6]和[Co(NH3)6]Cl3中,对此溶胶具有较小聚沉值的是 ;若往此溶胶中加入足量的蛋白质溶液,会对溶胶起 作用。

7 酸碱反应

7.1 电解质溶液(离子强度、活度)随堂测验

1、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可以认为浓度就是活度,这一点对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都适用。

2、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说明离子之间的相互牵制作用越强,那么溶液的活度系数就会越大,浓度与或度的差值也越大。

7.2 酸碱理论随堂测验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只能作为酸的有
A、[Al(H2O)5(OH)]2+
B、CO32-
C、H3PO4
D、[Al(H2O)6]3+

2、氢离子是酸碱水溶液中最强的酸。

7.4 一元弱酸碱溶液的pH计算随堂测验

1、浓度为5.4×10-11mol·dm-3的NaOH溶液的pH为:
A、9.27
B、6.73
C、7.00
D、8.51

2、已知:苯胺 的 ,那么其共轭酸的酸常数为(pKa)为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7.5 多元弱酸碱水溶液pH值的计算随堂测验

1、在一c(H+) = 0.10 mol·L-1的水溶液中,c(H2CO3) = 0.010 mol·L-1。则c(CO32-)/ mol·L-1约为( )。{已知H2CO3的= 4.5 ′10-7, = 4.7 ′10-11}
A、5.6 ′10-11
B、2.4′10-6
C、2.1′10-17
D、2.4′10-8

7.6 两性物质水溶液pH的计算随堂测验

1、将0.1mol/L H3PO4溶液与0.2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此混合液的pH值为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留两位)已知H3PO4的pKθa1=2.12,pKθa2=7.20,pKθa3=12.36

7.7 浓度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随堂测验

1、在0.10 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许固体NH4Cl,则平衡时,溶液中NH3的浓度 ,NH3的离解 度 ,溶液的pH ,Kbθ(NH3) 。(只能填写:变大、变小、不变,答案之间用逗号隔开,结尾加句号)

7.9 缓冲溶液与缓冲作用的原理随堂测验

1、欲用磷酸盐配制缓冲溶液 (磷酸的= 6.9′10-3,= 6.1′10-8,= 4.8′10-13), 如选用Na2HPO4作为碱,可配制pH为 至 8.21的缓冲溶液。(小数点后保留2位)

7.10 缓冲溶液的pH计算随堂测验

1、将等体积、等浓度的K2C2O4与KHC2O4水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
A、(H2C2O4)
B、(H2C2O4)
C、
D、

7.11 缓冲溶液的配制随堂测验

1、已知H3PO4的Kθa1 = 7.5 ′10-3 、Kθa2= 6.2 ′10-8 、Kθa3 = 2.2 ′10-13;NH3·H2O的Kθb = 1.8 ′ 10-5。欲配制pH = 7.0的缓冲液,应选用的缓冲对是:
A、NH3 ? NH4Cl
B、H3PO4 ? NaH2PO4
C、NaH2PO4 ? Na2HPO4
D、Na2HPO4 ? Na3PO4

2、下列混合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
A、0.10 mol·L-1 NH3--1.00mol·L-1 NH4Cl
B、1.00mol·L-1 NH3--0.10mol·L-1 NH4Cl
C、1.00mol·L-1 NH3--1.00 mol·L-1NH4Cl
D、0.10 mol·L-1 NH3--0.10 mol·L-1 NH4Cl

7 单元测试

1、的共轭碱为?
A、
B、
C、
D、

2、由总浓度一定的H2PO42- ? HPO42-缓冲对组成的缓冲溶液,其有效的pH缓冲范围是( )。{ H3PO4的Kθa1 = 7.5 ′10-3,Kθa2 = 6.2 ′10-8,Kθa3 = 2.2 ′10-13}
A、4.6 ± 1
B、2.1 ± 1
C、12.2 ± 1
D、7.2 ± 1

3、向0.10 mol/L H3PO4(Kθa1 = 7.5 ′10-3,Kθa2 = 6.2 ′10-8,Kθa3 = 2.2 ′10-1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 = 7.0时,溶液中最大的磷酸型体是( )?
A、H2PO4-
B、H3PO4
C、PO43-
D、HPO42-

4、下列混合液中具有缓冲性质的是( )?
A、氨水与醋酸钠
B、氨水(过量)与盐酸
C、醋酸钠与醋酸铵
D、醋酸与氢氧化钠(过量)

5、向pH =2的缓冲溶液中通入CO2(g )达饱和时(H2CO3浓度约为0.04 mol×L-1),溶液中的c (CO32- ) / mol×L-1 为:{ H2CO3的Kθa1 = 4.3 ′10-7 , Kθa2 = 5.6 ′10-11 }
A、< Kθa2
B、> Kθa2
C、? Kθa2
D、? Kθa1

6、在0.1mol/L NaF溶液中?
A、c ( H+ ) ≈c (OH-)
B、c ( H+ ) ≈ c (HF )
C、c ( HF ) ≈ c (OH-)
D、c ( OH- ) ≈ c (F- )

7、0.01 mol/L HAc溶液中,浓度最小的是
A、HAc
B、OH-
C、
D、

8、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0.10 mol/L
B、0.10 mol/L HCl
C、0.10 mol/L
D、0.10 mol/L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NaOH中和pH相同,体积相等的HAc和HCl溶液,所需NaOH的量相等
B、用HCl溶液中和pH相同,体积相等的和NaOH溶液,所需HCl的量相等
C、用NaOH中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HAc和HCl溶液,所需NaOH的量相等
D、用HCl中和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相同的KOH和水溶液所需HCl的量相等

10、将0.10 mol/L 的HAc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2倍,平衡时HAc的浓度和pH的变化趋势各为
A、为原来的一半和增大
B、增加和减小
C、减小和增加
D、为原来的一倍和减小

11、水溶液中,最多的粒子是(分子除外)
A、
B、
C、
D、

12、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OH和HAc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有关离子的 物质的量浓度间确定存在的关系是
A、C() >C() > C() > C()
B、C() >C() >C()> C()
C、C() +C() >C()+C()
D、C() >C() >C()+C()

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多元弱酸的稀溶液中,其酸根的浓度近似等于其最后一级的离解平衡常数
B、对于弱酸溶液,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氢离子浓度越大
C、对于弱碱溶液,当加水稀释时,pH值减小
D、对于弱电解质溶液,同离子效应使其电离度减小,盐效应使其电离度增加

14、0.10 mol/L 某二元弱酸H2A的为4.0 ×10 , 为8.0×10,则该溶液的A离子浓度约为( )mol/L
A、8.0 × 10
B、1.0 × 10
C、2.0 × 10
D、4.0 × 10

15、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在0.10 mol/L HAc溶液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HCl溶液,HAc的离解度减少
B、加入少NaOH溶液,解离平衡向右移动
C、用水稀释,离解度增大
D、加入浓HAc,由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结果HAc离解度增大

16、往1升0.10 mol/L 的NH3水溶液中加入一些NH4Cl晶体,会使
A、溶液的pH 增大
B、NH3水的离解常数增大
C、NH3水的离解常数减小
D、溶液的pH减小

17、一般作为缓冲溶液的是
A、强酸(或强碱)及其盐组成的溶液
B、弱酸弱碱盐的溶液
C、pH总不会改变的溶液
D、弱酸(或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

18、下列溶液中缓冲能力最大的是
A、0.20 mol/L 水0.5升与0.20 mol/L 水0.05升的混合液
B、0.10 mol/L NH3水0.1升
C、0.10 mol/L 水0.1升
D、0.10 mol/L 水0.5升与0.10 mol/L 水0.05升的混合液

19、0.025 mol.L-1 HAc溶液与等体积NaAc溶液相混,要使pH维持4.05,混合后酸和盐的浓度比应为
A、50 : 1
B、6 : 1
C、5 : 1
D、30 : 1

20、相同浓度的下列盐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NaA、 NaB、 NaC、 NaD (A. B. C. D都为弱酸根),则各对应酸在同浓度,同温度下,离解度最大的酸是
A、HA
B、HB
C、HC
D、HD

2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没有盐的概念
B、酸碱反应的方向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弱酸和弱碱
C、酸愈强,其共轭碱也愈强
D、水溶液中离解反应,水解反应及中和反应三者都是质子转移反应

22、下列物质中,既可以作为酸又可以作为碱的是
A、
B、
C、
D、

23、下列哪一项不是共轭酸碱对
A、,
B、,
C、HF,
D、,

24、 、HAc、的共轭碱碱性强弱顺序是
A、>>HAc
B、>NH3>
C、NH3>>
D、HAc>>

25、酸碱质子理论认为,下列物质中全部可以作为酸的是
A、 、 、
B、、 、
C、Na(S)、 BF3、 H2O
D、、、

26、向HAc溶液中加一些NaAc,会使
A、溶液的pH值减少
B、HAc的减少
C、HAc的离子浓度增加
D、HAc 的电离度减少

27、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
E、

28、两性物质水溶液的pH与什么有关?
A、两性物质作为酸时的酸常数
B、两性物质作为碱时的碱常数
C、两性物质的初始浓度
D、溶液的温度

29、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的类型包括:
A、含有共轭酸碱对的溶液
B、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次级盐
C、浓酸
D、浓碱
E、含有两性物质的溶液

3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可以在( )中进行?
A、水溶液
B、非水溶液
C、气相
D、无溶剂体系

31、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说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强,那么活度系数就越大,浓度与活度的差值也越大。

32、在酸碱水溶液中,二元酸酸根离子的浓度等于酸的,也等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两倍。

33、稀释定律告诉我们,在一定温度下,酸碱溶液浓度越低,其电离度就越大,因此降低弱酸的浓度,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必然增大。

34、由于多元弱酸各级电离常数一般差异较大,因此只考虑第一级解离,而忽略后面的各级解离。因此在计算溶液中各组分浓度时,可认为其酸根离子的浓度近似为0。

35、由于人体体液处于碱性时,才是健康的。因此“人体酸碱理论”告诉我们,应该多吃碱性的蔬菜水果,少吃肉类等酸性,才能保持健康。

36、缓冲容量越大,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也越强。因此在配制缓冲溶液时,总浓度高的缓冲溶液一定比总浓度低的缓冲溶液缓冲能力强。

37、多元弱酸在水中各型体的分布取决于溶液的pH

38、溶液越稀,电离度就越大,解离出来的离子浓度就越大。

39、浓度很大的酸或碱溶液也有缓冲能力。

4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推断H3O的共轭碱是OH。

41、在一定温度时,稀释溶液,解离常数不变而解离度增大。

42、缓冲溶液对外加入的酸碱有缓冲作用,不管酸碱加入量是多是少。

4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后,其水溶液呈中性。

44、组成缓冲溶液的缓冲对一定是具有互为共轭酸碱对关系。

45、在共轭酸碱体系中,酸、碱的浓度越大,其缓冲能力越强。

46、在Na2CO3溶液中,若溶液的pH值增大时,溶液中CO3离子的浓度也增大。

47、20 mL c (H2C2O4 ) = 1.0 mol×L-1 的H2C2O4 水溶液 (Kθ a1 = 5.9 ′10-2 ,Kθa2 = 6.4 ′10-5 ) 与 30mL c (NaOH )= 1.0 mol×L-1 的NaOH 水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 =_________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7 作业

1、欲配制pH = 9.20的NH4+ - NH3缓冲溶液500 mL,若使缓冲溶液中c (NH3) = 1.0 mol·L-1,则需加入多少克 (NH4)2SO4和15 mol·L-1,浓氨水多少毫升?

2、

3、pH = 3.0 的HAc (Kθa = 1.8 ′10-5 ) 水溶液,c (HAc ) =____________ mol×L-1。将其与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 =__________ 。

4、在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钠晶体,则溶液中的H+浓度 ,醋酸的解离度 ,醋酸的解离常数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种现象称为 。

5、

8 沉淀反应

8.1 溶解度随堂测验

1、M(OH)2的溶解度s为1.0×10-10 mol·L-1, N (OH )2 的溶解度s为1.0×10-6 mol·L-1,因此,它们的溶度积常数Kqsp比较:
A、大于
B、小于
C、不一定
D、相等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
A、温度
B、溶质的性质
C、溶剂的组成
D、介质的酸度

8.2 溶度积随堂测验

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与离子积的表达式一样,只是一个数值仅与温度有关,另一个数值与反应的温度无关,只与溶液中有关物质的分压或浓度有关。

8.3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随堂测验

1、难溶电解质AB3在水中溶解,反应式为AB3(s)= A3+ (aq)+ 3B-(aq),当达平衡时,难溶物AB3的溶解度S/mol·L-1与溶度积KSPθ(AB3)的关系是( )
A、s /cθ= (2KSPθ)2
B、s /cθ= (KSPθ/4)1/3
C、s /cθ =(KSPθ/2)1/2
D、s /cθ =(KSPθ/27)1/4

8.4 溶度积原理随堂测验

1、已知,一定温度下,AgCl的Kspθ=1.8×10-10,这意味着此温度时,在所有含AgCl沉淀的饱和溶液中,都满足c (Ag+)/cθ · c (Cl-)/cθ= 1.8×10-10;

2、对于大多数难溶电解质来说,利用Kspθ计算得到的溶解度(不考虑副反应)大于实 际溶解度。

8.5 沉淀的生成随堂测验

1、在HAc溶液中加入NaAc 将产生同离子效应,使c(H+)降低;而加入HCl也将产生同离子效应,使c(Ac-)降低。

2、所谓难溶电解质就是,在水溶液中溶解的物质浓度极低,以至于用定量的方法都检测不到有关的离子浓度

8.6 分步沉淀随堂测验

1、在一定温度下,将沉淀剂加入到含有多种离子的溶液中,一定是溶度积小的沉淀先析出。

8.7 沉淀的转化随堂测验

1、一般来说,在一定温度下,溶度积大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

8.8 沉淀的溶解随堂测验

1、洗涤AgCl沉淀,最好用?
A、
B、HCl
C、
D、

8 单元测试

1、已知Kspθ(BaSO4)=1.1′10-10,Kspθ(BaCO3)=5.1′10-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改变CO32-浓度,能使溶解度较小的BaSO4沉淀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BaCO3沉淀
B、因为Kspθ(BaSO4)< Kspθ(BaCO3),所以不能把BaSO4转化为BaCO3
C、因为BaSO4+CO32-?BaCO3+SO42-的标准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实际上BaSO4沉淀不能转化为BaCO3沉淀
D、改变CO32-浓度,不能使溶解度较小的BaSO4沉淀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BaCO3沉淀

2、在Ag2CrO4饱和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平衡时,溶液中( )。
A、CrO42-浓度降低
B、Kspθ(Ag2CrO4)降低
C、Ag+浓度降低<

学习通普通化学_20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到有关酸碱度和pH值的相关知识。

1. 酸碱度

酸碱度是指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相对浓度。当酸性物质浓度较高时,溶液呈酸性;当碱性物质浓度较高时,溶液呈碱性;而当两者的浓度相等时,溶液呈中性。

2. pH值

pH值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程度。当pH值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当pH值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而当pH值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pH值的计算公式为:

pH = -log[H+]

其中,[H+]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3. pH值的影响因素

pH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 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浓度
  • 电离度
  • 温度
  • 水质

4. pH值的应用

pH值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 水质检测
  • 食品加工
  • 医学诊断
  • 农业生产
  • 环境监测

5. pH值的调节

当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度时,可以使用酸或碱来进行调节。

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醋酸等;常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酸碱度的调节时,应该遵循安全操作规范,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6. 总结

本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有关酸碱度和pH值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应用和调节方法。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