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5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理及案例_1课后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24 min read

中国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理及案例_1课后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1.劳动基准

3.1 工作时间

1、中国作业我国现行标准工时制为
A、大学答案答案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劳动理及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
B、保障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法原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
C、案例每日工作从上午9点至下午5点,课后课后每周工作5天
D、慕课每日工作从上午9点至下午9点,中国作业每周工作6天

2、大学答案答案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劳动理及,一般每日不得超过
A、保障3小时
B、法原2小时
C、案例1小时
D、课后课后0.5小时

3、在一个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对支付的加班工资
A、应为本人工资的150%
B、不得低于本人工资的150%
C、应为本人工资的200%
D、不得低于本人工资的200%

4、小明在某单位工作,月薪9000元,2019年除夕——正月初六,单位安排他连续工作7天,春节假期结束后补休2天,按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计算,小明应得的加班工资为
A、1664元
B、4680元
C、6344元
D、8008元

5、非标准工时制包括
A、缩短工时制
B、随机工时制
C、不定时工时制
D、综合计算工时制

6、司法实践中认定用人单位工时制度的标准包括
A、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规定
B、劳动行政部门许可的情况
C、劳动合同关于工时制度的约定
D、劳动者实际从事岗位工作的特点

7、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包括
A、基于生产经营需要
B、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
C、不得超过法定时数
D、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

8、如果用人单位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可以通过安排补休的方式代替支付加班工资。

9、如果用人单位法定节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可以通过安排补休的方式代替支付加班工资。

10、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每日加班4小时,该约定因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劳动者应当履行。

11、劳动者自愿加班,即使就此与用人单位进行了约定,仍会受到法律规定的有关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

12、劳动报酬就是工资。

3.2 工资制度

1、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主体为
A、国务院 B 省级 C 省级人社部门 D 市级
B、省级
C、省级人社部门
D、市级

2、某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小明的劳动报酬,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责令该单位十日内支付,但十日之后用人单位仍未支付,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加付的赔偿金标准为
A、应付金额的20%
B、应付金额的20%以上50%以下
C、应付金额的50%以上100%以下
D、应付金额的100%以上200%以下

3、法定单位的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条件是
A、在本单位连续工作一年以上
B、连续工作一年以上
C、在本单位连续工作三年以上
D、连续工作三年以上

4、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年休假,但需要支付的日工资报酬为
A、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100%
B、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150%
C、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200%
D、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

5、某企业因经营不善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外,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标准为
A、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标准
B、不低于用人单位的平均工资标准
C、不低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
D、不低于本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6、以下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是
A、大学毕业刚入职甲公司,尚在试用期内的小张
B、在甲公司上班3个月后跳槽到乙公司,在乙公司工作了10个月的小王
C、某中学数学老师小李
D、在丙公司工作了九年,2018年因病住院3个月的小赵

7、用人单位出现法定情形时,可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一定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这些情形包括
A、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B、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C、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D、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8、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时,可以采用的解决途径包括
A、重新协商
B、适用集体合同的规定
C、实行同工同酬
D、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9、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应符合的实体条件包括
A、生产经营需要
B、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作业
C、易受季节影响
D、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10、下列情形下用人单位仍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是
A、法定节假日期间
B、劳动者的婚丧假期
C、劳动者的事假期间
D、非劳动者原因造成的停产的一个工资周期内

11、综合计算工时制下无需计算加班工资。

12、不定时工时制下无需计算加班工资。

13、单位因为工作需要可以用支付超额工资报酬的方式代替劳动者的年休假。

14、带薪年休假制度只适用于劳动法上的劳动者。

15、行政机关的职工也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

3.3 劳动保护

1、以下关于女职工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符合条件的女职工依法享受产假
B、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留用女职工
C、女职工享受特殊的劳动保护政策
D、通常情况下,不能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

2、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有
A、一般情况下,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
B、经期保护
C、孕产期保护
D、哺乳期保护

3、法律绝对禁止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作业等禁忌劳动。

4、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收16周岁以下的劳动者。

5、未成年工即童工。

学习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理及案例_1

一、劳动法原理

劳动法是一门研究劳动关系、调节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法律关系,包括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和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纠纷等。

3.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二、社会保障法原理

社会保障法是指国家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

1.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服务。

2.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职业安全健康等。

3.社会保障的适用范围

社会保障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农民工、城镇居民、退役军人、残疾人等。

三、案例分析

1.劳动合同纠纷案例

张某在某企业从事销售工作,签订三年劳动合同。但是到了半年时,企业突然解除了她的劳动合同,原因是她工作不积极。张某认为她的工作一直很认真,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法院判决企业必须按照她的劳动合同约定继续履行,并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

2.社会保险纠纷案例

李某在某企业工作,但是由于企业没有按时缴纳社会保险,导致她在生病期间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险的待遇。李某认为企业存在过错,并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法院判决企业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并赔偿李某因此受到的经济损失。

四、总结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这些法律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合理利用社会保障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理及案例_1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问题备受关注。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介绍中国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原理和案例。

中国大学劳动法原理

作为一种特殊的用人单位,大学在用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大学用工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平等、自愿、公开和公正。大学应该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招聘原则,保障每个岗位的公开竞争。招聘过程中,不得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宗教信仰等非工作相关因素为由限制或歧视应聘者的就业机会。

同时,大学用工应该遵守法定劳动年龄、工资、福利、休息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在用工合同签订过程中,应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双方的劳动内容、工资、工作时间、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情况。大学应该确保用工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合同期内不得随意解除或变更,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国大学社会保障法原理

社会保障是维护和改善劳动者生活的重要手段,大学作为用人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大学应该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多种社会保险,以保障全体工作人员的基本权益。此外,大学还应该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提供其他必要的保障,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节假日福利等。

同时,大学作为单位,还应该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大学应该重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对于需要与危险物品打交道的工作岗位,还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案例分析

大学用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用人单位违法用工的现象。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这样的案例:

某大学在招聘时,以性别为由限制或歧视应聘者的就业机会,导致部分应聘者无法获得公平的招聘机会。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劳动法》中的平等原则,也违反了《就业促进法》和《反性别歧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如果这些应聘者选择起诉,大学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

此外,在用工过程中,大学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用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期内随意解除或变更、未及时缴纳社会保险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损,同时也会影响单位的形象和声誉。

结论

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用人单位,应该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工作人员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在用工过程中,大学应该坚持平等、自愿、公开和公正的原则,确保招聘和用工的公平和公正。 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违法用工的行为,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