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26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基础化学_4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83 min read

中国大学基础化学_4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学习情境一 水和溶液

任务一 水的中国章节结构识用随堂测验

1、在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大学答案答案其合理状态的基础一组是:
A、n = 1,化学l = 1,m = 0
B、n = 2,完整l = 1,m = 2
C、n = 2,中国章节l = 0,m = 1
D、n = 3,大学答案答案 l =1, m = 0

2、下列哪一个是基础对不正确的说法?
A、原子序数是化学13
B、电子总数是完整13
C、中子数是中国章节14
D、质量数是大学答案答案27

3、氧族元素的基础价电子构型为:
A、
B、化学
C、完整
D、

4、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A、Li
B、Be
C、Na
D、Mg

5、电子云图中黑点越密的地方电子越多。

6、凡是金属都只有金属性,而不具备非金属性。

任务一 水的结构识用随堂测验

1、在常温下,氟和氯是气体,溴是易挥发的液体,碘为固体,在各卤素分子之间是靠什么力结合的:
A、色散力
B、取向力
C、诱导力
D、氢键

2、在极性分子中存在哪些偶极矩?
A、瞬时偶极矩
B、诱导偶极矩
C、固有偶极矩
D、以上都有

3、氮气分子中有三根共价键,分别是:
A、一根键,一根键和一根配位键
B、两根键,一根键
C、一根键,两根键
D、一根键,两根配位键

4、哪两种轨道重叠有可能形成π键:
A、s-s
B、p-p
C、s-p
D、spn杂化轨道

5、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小的是:
A、
B、
C、
D、

6、因为三氯化硼是非极性分子,所以三氯化磷也是非极性分子。

7、凡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空间构型必是正四面体。

任务二 稀溶液饱和蒸气压变化及应用随堂测验

1、50%的酒精属于哪一种溶液?
A、气-液溶液
B、固-液溶液
C、液-液溶液
D、固溶体

2、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mol/L
B、mol/Kg
C、无量纲
D、g/mL

3、溶液由 两部分组成。

任务二 稀溶液饱和蒸气压变化及应用随堂测验

1、下列气体溶于水溶剂中,哪些气体不能用亨利定律: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氮
D、二氧化碳

2、拉乌尔定律适用于稀溶液中的挥发性溶剂。

3、理想稀溶液中的溶质遵守亨利定律,溶剂遵守拉乌尔定律。

任务二 稀溶液饱和蒸气压变化及应用随堂测验

1、反映溶质非挥发性的稀溶液中,蒸气压与浓度的关系的定律是:
A、亨利定律
B、西华特定律
C、拉乌尔定律
D、分配定律

2、拉乌尔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在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的溶质后,溶剂的蒸气压要比纯溶液的蒸气压要低。

3、稀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溶剂的高。

4、将少量挥发性液体加入溶剂中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学习情境一 单元测验

1、下列电子运动状态正确的是:
A、n=1、l=1、m=0
B、n=2、l=0、m=±1
C、n=3、l=3、m=±1
D、n=4、l=3、m=±1

2、d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
A、2
B、6
C、14
D、4
E、10

3、量子力学的一个轨道是指:
A、与玻尔理论中的原子轨道相同
B、指n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
C、指n、l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
D、指n、l、m三个量子数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

4、氢原子的4s和4p轨道能量高低正确的是:
A、E4S < E 4p
B、E4S > E 4p
C、E4S = E 4p
D、不能确定

5、既能衡量元素金属性强弱,又能衡量其非金属性强弱的物理量是:
A、电负性
B、电离能
C、电子亲核能
D、偶极矩

6、在B、C、N、O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A、B
B、C
C、N
D、O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
B、有极性键的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中都是非极性键
D、极性分子中没有非极性键

8、下列哪种分子的偶极矩不等于零的是:
A、四氯化碳
B、氨气
C、二氧化碳
D、乙炔
E、三氯化硼
F、水

9、熔化时只破坏色散力的是:
A、氯化钠固体
B、冰
C、干冰
D、二氧化硫

10、就一般情况而言,下面各种作用力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共价键>氢键>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B、氢键≈共价键>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
C、取向力>氢键≈共价键>诱导力>色散力
D、共价键>氢键>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

11、下列物质中,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的是:
A、
B、
C、
D、

1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化学键
B、只有在相邻的两个原子间才能形成化学键
C、化学键就是原子间的吸引作用
D、化学键包括原子间相互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强烈作用

13、列关于σ键和π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单键即可以是σ键,也可以是都是π键
B、杂化轨道和其他原子轨道之间只能形成σ键
C、π键的强度恰好是σ键强度的两倍
D、有的分子中,只有π键,没有σ键

14、氮分子的结构很稳定的原因是:
A、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
B、在常温、常压下,氮分子是气体
C、氮分子中有共价三键,其键能大于一般的双原子分子
D、氮是分子晶体

15、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
B、
C、
D、

16、石墨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A、共价键
B、自由电子
C、范德华力
D、大p键
E、氢键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p3杂化轨道是由1s轨道和3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
B、凡是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C、孤立的原子不可能发生杂化
D、参加杂化的轨道的能量一定完全相等

18、50℃时纯水的蒸气压为7.94kPa,若某甘油水溶液中含甘油摩尔分数为0.030,则水的蒸气压下降值为:
A、238.2Pa
B、158.8Pa
C、7781Pa
D、7702Pa

19、某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为100.40℃,则其凝固点为:(已知水的Kb=0.512,Kf=1.86,单位为标准单位)
A、–0.11℃
B、–0.40℃
C、–0.75℃
D、–1.45℃

20、在常压下,将蔗糖溶于纯水形成一定浓度的稀溶液,冷却时首先析出的是纯冰,相对于纯水而言将会出现沸点()。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一定变化规律

21、在稀溶液凝固点降低公式△Tf=kf·bB中,bB所代表的是溶液中:
A、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B、溶质的摩尔分数
C、溶剂的摩尔分数
D、溶质的体积摩尔浓度

22、使用浓盐酸、浓硝酸,必须在()中进行。
A、较大容器
B、玻璃器皿
C、防腐蚀容器
D、通风橱

23、判断玻璃仪器是否洗净的标准,是观察器壁上:
A、附着的水是否聚成水滴
B、附着的水是否形成均匀的水膜
C、附着的水是否可成股地流下
D、是否附有可溶于水的脏物

24、在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组量子数的电子中能量最高是:
A、3,2,+1, 1/2
B、3,1,+1,-1/2
C、2,1,+1,-1/2
D、3,1,0,-1/2

25、测得H2O2分子中O-O-H的键角为97°,则在分子中,氧原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应该是:
A、sp
B、sp2
C、sp3
D、不等性sp3

26、核外电子排布遵守:
A、能量最低原理
B、泡利不相容原理
C、洪特规则
D、能量相近原理

27、稀溶液的依数性指的是:
A、蒸气压下降
B、沸点升高
C、凝固点下降
D、渗透压

28、配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用的仪器有:
A、分析天平
B、容量瓶
C、烧杯
D、移液管
E、玻棒
F、托盘天平
G、滴定管

29、当用水做吸收溶剂时,亨利定律不适用于下列哪些气体?
A、
B、
C、
D、
E、
F、
G、CO

30、溴水中存在哪些分子间力?
A、色散力
B、诱导力
C、取向力
D、氢键

31、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就越大。

32、具有极性共价键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33、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值与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成正比。

34、在纯溶剂中加入难挥发非电解质作溶质时,所得溶液蒸气压要比纯溶剂的低。

35、凝固点下降公式对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溶质均适用。

36、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于100g水中,所得到的两个溶液的凝固点相同。

37、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可测定溶剂的分子量。

38、拉乌尔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在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的溶质后,溶剂的蒸气压要比纯溶液的蒸气压要低。

39、在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实验中,称取氢氧化钠固体必须要用分析天平。

40、通过实验测得,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氟元素。

41、4d轨道的主量子数n等于4,角量子数l等于 。

42、NH3的熔点比PH3的熔点高,这是因为 的存在。

43、质量分数为0.37,密度为1.19g/mL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取整数)

44、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是3d54s1,该元素位于第 周期。

45、共价键的特征是 。

学习情境一 单元作业

1、根据杂化轨道理论推测下列分子的杂化类型及空间结构,并判断分子的极性。

学习情境二 常用酸和碱

任务一 s区、p区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识用随堂测验

1、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应该用橡皮塞。

2、当钠和钾着火时可用大量的水去灭火。

3、少量钠、钾单质应保存在煤油中。

4、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

5、二氧化硫、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褪色原理是相同的。

6、欲除去氯气中少量HCl气体,可将此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任务二 溶液酸碱性变化及其应用随堂测验

1、按酸碱质子理论,磷酸氢二钠是:
A、中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碱性物质
D、两性物质

2、pH = 3 和 pH = 5的两种 HCl 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 是:
A、3
B、3.3
C、4
D、8

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愈强其共轭碱愈弱。

4、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绝大部分以水分子形式存在,仅能离解出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

5、0.1mol/L HNO3溶液和0.1mol/L HAc溶液的pH值相等。

任务三 缓冲溶液及其应用随堂测验

1、与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缓冲溶液的PH
B、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C、外加的酸度
D、外加的碱度

2、缓冲组分浓度比为1时,缓冲容量:
A、最大
B、最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判断

任务五 酸碱标准溶液标定及其应用随堂测验

1、某酸碱指示剂的KHIn=,则从理论上推算其变色范围是pH=( )。
A、4-5
B、5-6
C、4-6
D、5-7

2、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依据是
A、酸碱溶液的浓度
B、酸碱滴定pH突跃范围
C、被滴定酸或碱的浓度
D、被滴定酸或碱的强度

3、酸碱指示剂本身必须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

4、在滴定分析中,只要滴定终点pH值在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内则没有滴定误差或终点误差。

任务七 氢氧化钠和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随堂测验

1、欲配制1L0.1 mol/L的HCl标准溶液,需要浓盐酸(12 mol/L)( )mL。
A、0.84
B、8.4
C、1.2
D、12

2、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储存于( )中。
A、棕色橡胶塞试剂瓶
B、白色橡胶塞试剂瓶
C、白色磨口试剂瓶
D、棕色磨口试剂瓶

3、将浓度为5mol/LNaOH溶液100mL加水稀释至500mL,则稀释的溶液浓度为( )mol/L。
A、1
B、2
C、3
D、4

4、标定盐酸可用的基准物质有
A、邻苯二甲酸氢钾
B、硼砂
C、无水碳酸钠
D、草酸钠

5、配制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可以采用直接配制方法。

6、准确称取分析纯的固体NaOH,就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任务八 难溶电解质沉淀与溶解随堂测验

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溶解度表明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
B、溶解度是指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
C、任何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D、压力的改变对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都影响不大

2、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浓氨水,沉淀的溶解度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影响

3、25℃时,硫酸钡的,则硫酸钡溶解度是mol/L。

4、沉淀的转化对于相同类型的沉淀通常是由溶度积较大的转化为溶度积较小的过程。

5、欲使沉淀溶解,应设法降低有关离子的浓度,保持Qi<Ksp,沉淀即不断溶解,直至消失。

学习情境二 单元测验

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碳酸钠
B、碳酸氢钠
C、硫酸钠
D、硫酸氢钠

2、金属钠应保存在:
A、酒精
B、煤油
C、水
D、空气
E、液氨

3、下列酸中能腐蚀玻璃的是: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氟酸
E、氢硫酸

4、的共轭碱是:
A、
B、
C、
D、
E、

5、按酸碱质子理论,水是:
A、中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碱性物质
D、两性物质

6、已知=,则其共轭酸的Ka值为:
A、
B、
C、
D、

7、在1mol/LHAc的溶液中,欲使氢离子浓度增大,可采取下列何种方法:
A、加水
B、加NaAc
C、加NaOH
D、0.1mol/LHCl

8、0.1mol/L的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硼酸()
B、氨水()
C、苯酚()
D、HAc()

9、pH = 3 和 pH = 5的两种 HCl 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 是:
A、3
B、3.3
C、4
D、8

10、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
A、的乘积增大
B、的乘积减小
C、的乘积不变
D、浓度增加

11、已知在一定温度下,氨水的,其浓度为0.500mol/L时溶液的pH为:
A、2.52
B、11.48
C、9.23
D、12.47

12、pH=3,的某弱酸溶液,其酸的浓度C(mol/L)为:
A、16.1mol/L
B、0.2mol/L
C、0.1mol/L
D、0.02mol/L

13、欲配制pH=10的缓冲溶液选用的物质组成是:
A、
B、HAc-NaAc
C、
D、

14、与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缓冲溶液的PH
B、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C、外加的酸度
D、外加的碱度

15、0.5mol/LHAc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为:(pKa,HAc=4.76)
A、2.5
B、13
C、7.8
D、4.2

16、25℃时AgBr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mol/L,则该温度下的Ksp值为:
A、
B、
C、
D、

17、AgCl的,则同温下AgCl的溶解度为:
A、
B、
C、
D、

18、氯化银和铬酸银的溶度积分别为和,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者溶解度相等
B、氯化银溶解度大于铬酸银
C、二者沉淀类型不同,不好直接由溶度积比较溶解度
D、都是难溶盐,溶解度比较无意义

19、在含有0.01M的I-、Br-、Cl-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试剂,先出现的沉淀是:()
A、AgI
B、AgBr
C、AgCl
D、同时沉淀

20、在饱和的AgCl溶液中加入NaCl,AgCl的溶解度降低,这是因为:
A、异离子效应
B、同离子效应
C、酸效应
D、配位效应

21、某酸碱指示剂的,则从理论上推算其变色范围是pH=?
A、4-5
B、4-6
C、5-6
D、5-7

22、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依据是:
A、酸碱溶液的浓度
B、酸碱滴定pH突跃范围
C、被滴定酸或碱的浓度
D、被滴定酸或碱的强度

23、用0.10 mol/LHCl滴定0.10 mol/LNaOH时的pH突跃范围是9.7-4.3,用0.01 mol/LHCl滴定0.01 mol/LNaOH的pH突跃范围是:
A、9.7-4.3
B、8.7-4.3
C、8.7-5.3
D、10.7-3.3

24、将浓度为5mol/LNaOH溶液100mL加水稀释至250mL,则稀释的溶液浓度为( )mol/L。
A、1
B、2
C、3
D、4

25、欲配制pH为3的缓冲溶液,应选择的弱酸及其弱酸盐是()。
A、醋酸(pKa=4.74)
B、甲酸(pKa=3.74)
C、一氯乙酸(pKa=2.86)
D、二氯乙酸(pKa=1.30)

26、按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具有两性的物质是:
A、
B、
C、
D、

27、在含有同浓度的氯离子和碘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铅溶液,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Ksp(PbCl2)>Ksp(PbI2)]。
A、氯化铅先沉淀
B、碘化铅先沉淀
C、同时沉淀
D、氯化铅后沉淀

28、在含有固体AgCl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使AgCl的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有:
A、盐酸
B、硝酸银溶液
C、硝酸钾溶液
D、氨水

29、标定盐酸可用的基准物质有:
A、邻苯二甲酸氢钾
B、硼砂
C、无水碳酸钠
D、草酸钠
E、氧化锌

30、下列物质为共轭酸碱对的是()。
A、
B、
C、
D、

31、硫化氢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32、自然界酸雨的形成的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增多。

33、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槽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3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愈强其共轭碱愈弱。

35、酸碱质子理论中接受质子的是酸。

36、0.1mol/L HNO3溶液和0.1mol/L HAc溶液的pH值相等。

37、沉淀的转化对于相同类型的沉淀通常是由溶度积较大的转化为溶度积较小的过程。

38、欲使沉淀溶解,应设法降低有关离子的浓度,保持Qi<Ksp,沉淀即不断溶解,直至消失。

39、酸式滴定管可以用洗涤剂直接刷洗。

40、缓冲溶液在任何pH值条件下都能起缓冲作用。

4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无关。

42、酸碱指示剂本身必须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

43、指示剂范围越宽越好,有利于增加滴定的准确度。

44、在滴定分析中,只要滴定终点pH值在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内则没有滴定误差或终点误差。

45、在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46、配制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可以采用直接配制方法。

47、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所采用的蒸馏水应为去CO2的蒸馏水。

学习情境二 单元作业

1、标定用的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四个因素?

学习情境三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任务二 电极电势的产生及应用随堂测验

1、下列两电池反应的电动势分别为E1和E2:(1) H2 +Cl2 →2HCl ; (2)4HCl→2H2+2Cl2 ,则E1与E2的关系为
A、E2=2E1
B、E2=-E1
C、E2=-2E1
D、E2=E1

2、将反应构成原电池,其电池符号为:
A、(-)∣‖∣(+)
B、(-)∣∣‖∣(+)
C、(-)∣,‖∣(+)
D、(-)∣,‖∣∣(+)

3、在氧化还原反应Cl2 + 2NaOH=NaClO + NaCl + H2O中
A、Cl2是氧化剂
B、Cl2是还原剂
C、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Cl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4、中S的氧化数为
A、-2
B、+2
C、+4
D、+6

5、把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欲使该原电池的电动势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锌离子浓度
B、降低银离子浓度
C、增加锌离子浓度
D、加大银电极的表面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对的电势越低,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
B、电对的电势越高,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
C、电对的电势越高,其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D、氧化剂可以氧化电势比它高的还原剂

任务五 配位化合物稳定性及变化随堂测验

1、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配位数等于:
A、配体的数目
B、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C、配离子的电荷数
D、配合物外界的数目

2、下列配体中,属于多齿配体的是
A、Cl-
B、H2O
C、EDTA
D、NH3

3、乙二胺四乙酸根可提供的配位原子数为:
A、2
B、4
C、6
D、8

4、在配离子解离平衡中,改变体系的酸度,不能使配离子平衡发生移动。

学习情境三 单元测验

1、高锰酸钾在何种条件下氧化性最强:
A、强酸性
B、强碱性
C、弱酸性
D、弱碱性

2、下列两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E1和E2, (1) H2 +Cl2 →2HCl ; (2)4HCl→2H2+2Cl2 ,则E1与E2的关系为:
A、E2=2E1
B、E2=-E1
C、E2=-2E1
D、E2=E1

3、乙二胺四乙酸根可提供的配位原子数为:
A、2
B、4
C、6
D、8

4、在氧化还原反应Cl2 + 2NaOH=NaClO + NaCl + H2O中 :
A、Cl2是氧化剂
B、Cl2是还原剂
C、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Cl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5、高锰酸钾中Mn的氧化数是
A、1
B、3
C、5
D、7

6、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配位数等于:
A、配体的数目
B、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C、配离子的电荷数
D、配合物外界的数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对的电势越低,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
B、电对的电势越高,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
C、电对的电势越高,其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D、氧化剂可以氧化电势比它高的还原剂

8、下列有关氧化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单质分子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B、H的氧化数总是 +1,O的氧化数总是 -2
C、氧化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D、在多原子分子中,各元素氧化数之和为零

9、电对加入氨水后,其电极电势将:
A、减小
B、增大
C、无法确定
D、不变

10、下列配体中,属于多齿配体的是:
A、Cl-
B、H2O
C、EDTA
D、NH3

11、在三价铁离子、铝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的混合液中,用EDTA法测定三价铁离子和铝离子,要消除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溶液萃取法
D、离子交换法

12、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因素是:
A、反应物浓度
B、催化剂
C、温度
D、气体压力

13、利用电极电势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但它不能判别:
A、氧化-还原反应速度
B、氧化还原反应方向
C、氧化还原能力大小
D、氧化还原的完全程度

14、氧化还原反应次序是电极电势相差最大的两电对先反应。

15、EDTA与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时,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一般为1∶2。

16、对于配体个数相同的配位个体,其稳定常数数值 越大,配位个体就越稳定。

17、氢电极的电极电势等于零。

18、H2O2既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

19、电对的电极电势越大,该电对中的氧化型物质是越强的氧化剂,而相应的还原型物质是越弱的还原剂。

20、反应 Cl2 + 2NaOH = NaClO + NaCl + H2O 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歧化反应。

21、有酸或碱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酸度影响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

22、配合物都是由内界和外界组成。

23、配合物的配位体都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可以抵消中心离子的正电荷。

24、配位数是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配位体的数目。

学习情境三 单元作业

1、配位化合物的内界是?外界是?配体是?配位原子是?中心原子的氧化数是?配位数是?

中国大学基础化学_4

在中国大学化学课程中,基础化学是必修课之一,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在前三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基础化学中的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及热力学等知识。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基础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及它的应用。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化学反应达到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反应物逐渐转化成生成物,生成物也逐渐转化成反应物,但是总体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化学平衡通常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加有双箭头<==>表示。

化学平衡的常见类型有气体的平衡、液体的平衡、固体的平衡等。其中,气体的平衡应用最为广泛。例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碳酸钙之间存在一种平衡:

CaCO3(s) + CO2(g) <==> CaCO3(aq) + CO2(aq)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 K 是一个反应在给定温度下平衡状态的浓度比例。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式 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 K 表示为下面的公式:

K = [C]^c[D]^d / [A]^a[B]^b

其中,[A]、[B]、[C]、[D] 分别表示化学反应式中的物质的浓度,a、b、c、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反应系数。

当 K 越大,说明在平衡状态下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当 K 越小,说明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当 K = 1 时,说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时的浓度相等。当 K >1 时,说明化学反应往生成物方向进行;当 K < 1 时,说明化学反应往反应物方向进行。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

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 K 的大小与化学反应式的平衡状态有关。但是,平衡常数 K 的大小不仅受到反应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以下是这些因素对平衡常数 K 的影响:

  • 温度:温度升高可以使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增加,从而增加反应速率。因此,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 K 通常会变大。
  • 压力:只有涉及气体的反应才会受到压力的影响。如果压力增加,则平衡常数 K 通常会变大,因为气体分子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 浓度: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增加时,平衡常数 K 通常会变小,因为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
  •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但不会改变平衡常数 K 的大小。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达到平衡状态前更快地达到平衡状态。

应用

在化学学科研究中,平衡常数 K 及化学平衡原理是广泛应用的。例如,利用化学平衡原理可以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物的纯度。一些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可以用来计算各种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的过程更加可控和可重复。

平衡常数 K 还可以用于分析水质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的平衡可以用来预测大气和海洋的化学特性,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平衡常数 K 及化学平衡原理也有广泛应用。例如,酶促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

结论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K 是基础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化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基础化学中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K 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优化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解决环境和生命科学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