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91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无机与分析化学_5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25 min read

尔雅无机与分析化学_5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化学反应的尔雅一般原理

1.基本概念随堂测验

1、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无机正确的
A、热力学状态函数都可以变成强度函数
B、分析状态函数都可以变成广度函数
C、化学广度函数和强度函数都不能互相变换
D、章节整答Q和w不是答案状态函数但它们是广度函数

2、气体膨胀或被压缩所做的学习体积功是状态函数。

3、通完某一反应,尔雅其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和,无机该反应的分析△rSmΘ一定是正值。

2.热化学随堂测验

1、化学不需要进行计算,章节整答确立下列(1)、答案(2)、学习(3)个化学反应发生时,它们热焓(ΔHΘ)的变化是( ) (1)Ba2+(g) +SO42—(g) → BaSO4(s) (2)O(g) 十2H(g) → H2O(g) (3)2Na(s) 十Cl2(g) →2NaCl(s)
A、三个反应ΔH<0
B、三个反应ΔH>0
C、三个反应ΔH=0
D、以上都不正确

2、已知在298K时反应2N2(g)+O2(g)=2N2O(g)的△U为166.5kJ.mol-1,则△HΘ应当为
A、164.0
B、328.0
C、146.0
D、82.0

3、知C=C链能为610kJ.mol-1,C—C键能为346kJ.mol-1,C—H键能为413kJ.mol-1,则下列反应C2H4(g)+H2=C2H6(g)的△HΘ应当为( ) kJ.mol-1
A、127
B、-127
C、54
D、172

3.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自发性,熵,判据随堂测验

1、室温下,下列化学反应熵值改变最大的是
A、2SO3(g)=2SO2(g)十O2(g)
B、2NH3(g)=3H2(g)十N2(g)
C、CO2(g)=C(s)+O2(g)
D、CaSO4·2H2O(s)=CaSO4(s)十2H2O(g)

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哪一种绝对熵值的顺序是正确
A、玻璃(s)>金属铁(s)>金刚石
B、玻璃(s)>金刚石(s)>金属铁
C、玻璃(s)>金属铁(s)>金刚石(S)
D、金属铁(S)>玻璃(s)>金刚石(s)

3、下列哪一种“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ΔGfΘ=0
A、Br2(g)
B、Br-(aq)
C、Br2(1)
D、Br2(aq)

4、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标准生成热是ΔHfΘ
B、标准生成熵是SfΘ
C、标准生成自由能是ΔGfΘ
D、其它状态函数不用生成值

4.吉布斯函数与化学平衡随堂测验

1、焓变,熵变受温度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但吉布斯自由能受温度影响较大,故不能忽略。

2、△rGmΘ<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3、是能发生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凡是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非自发反应。

5平衡移动原理与化学反应速率随堂测验

1、对于简单的化合物,其△rGm愈负,该化合物越稳定。

2、25℃时,某反应的△rGm>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加入催化剂后,反应就可以自发进行了。

3、正逆反应的△rHm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6.反应速率理论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随堂测验

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B、活化能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S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2、下列哪一种关于速率常数k的说法是欠妥的
A、k较大的反应,反应速率必定较大
B、通常,一个反应的温度越高,k值越大
C、一个反应的k值,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
D、活化能是k与T之间关系中的主要参数

3、下列哪一种关于活化能的说法是正确的
A、相当于打破反应物分子原有化学键所需的最低能量
B、相当于打破旧化学键、建立新化学键总能量代数和
C、相当于反应物的总键能
D、等于活化分子的临界能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测试

1、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g)十S(s)=H2S(g) (1) K1 S(s)十O2(g)=SO2(g) (2) K2 则反应H2(g)十SO2(g)=O2(g)十H2S(g)的平面常数应为
A、K1/K2
B、K1+K2
C、K1-K2
D、K1·K2
E、K2/K1

2、反应NO(g)+CO(g)=1/2N2(g)+CO2(g) △H= - 373.6kJ.mol-1,有利于使NO和CO取得最高转化率的条件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低压

3、某反应A+B=C 的K=10-l0,这意味着
A、正方向的反应不可能进行,物质C不能存在
B、正方向的反应能进行,但程度小,物质C存在,但量很少
C、反应向逆方向进行,物质C不能存在
D、它是可逆反应,两个方间的机会相等,物质C大量存在

4、PCl5的分解反应是:PCl5=PCl3+C12,在200℃达到平衡时,PCl5有48.5%分解,在300℃达平衡时,有97%分解,则此反应符合下述哪一条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这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相等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

5、在一放热反应中,温度升高10℃,将发生哪种变化
A、平衡常数降低
B、平衡常数增加一倍
C、平衡常数降低一半
D、不改变反应速度

6、反应2COF2(g)=CO2(g)十CF4(g) 当CO2为8mo1,CF4为5mol,COF2为3mol时体系达到平衡。已知此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只改变温度对上述平衡状态不产生影响。
B、平衡常数K=40/9
C、正反应的△GΘ为负值
D、只改变压力对上述平衡状态不产生影响

7、如果体系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变到初始状态,则体系的
A、Q=0 W=0 ΔU=0 ΔH=0
B、Q≠0 W≠0 ΔU=0 ΔH=Q
C、Q=-w ΔU=Q+W ΔH=0
D、Q≠-w ΔU=Q+W ΔH=0

8、反应2HCl(g) → Cl2 (g)+H2(g) ,ΔHΘ=185kJ,这意味着
A、如果该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必须吸热
B、反应物键能的和大于产物键能之和
C、HCl(g)的生成焓ΔHfΘ是负的
D、上述三点都对

9、已知在298K时反应2N2(g)+O2(g)=2N2O(g)的△U为166.5kJ.mol-1,则△HΘ应当为
A、164.0
B、328.0
C、146.0
D、82.0

10、定温下,下列哪一个反应熵变数值最大(不必查表)
A、CO2(g) = C(g)十O2(g)
B、2SO3(g) = 2SO2(g)十O2(g)
C、CaSO4·2H2O(s)=CaSO4(s)十2H2O(l)
D、2NH3(g)=3H2(g)十N2(g)

11、已知在298K时有关热力学数据如下: △HfΘ( kJ.mol-1 ) △GfΘ( kJ.mol-1 ) SO2 -296. 9 -300.4 SO3 -395.2 -370.4 则可知在1000K时,反应2 SO2 (g)十O2(g)=2 SO3 (g)的平衡常数K应为
A、224
B、22.4
C、2.24
D、0.224

12、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B、活化能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S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13、A=B+C是吸热的可逆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a逆,那么
A、Ea正<Ea逆
B、Ea正>Ea逆
C、Ea正=Ea逆
D、三种都可能

14、下列哪一种关于速率常数k的说法是欠妥的
A、k较大的反应,反应速率必定较大
B、通常,一个反应的温度越高,k值越大
C、一个反应的k值,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
D、活化能是k与T之间关系中的主要参数

15、DrH大, 并不预示其反应速率快。

16、任何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17、混合物一定是多相系统, 纯物质一定是单相系统。

18、对于 CO2(s) ? CO2(g) 这一过程, DrHm与DrSm应具有相同的(正、 负)符号。

19、零级反应的特点是它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

20、已知NO(g)的 DfG(298.15 K) > 0,在热力学上说明空气中N2 和O2在常温常压下可长期共存。 而在高温时,N2和O2 能反应生成 NO(g), 说明生成 NO(g) 反应的 DrH(298.15 K) > 0,DrS(298.15 K) > 0。

分析化学概述

3.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随堂测验

1、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采取少量的分析试样,必须保证所取得试样具有
A、一定的时间性
B、广泛性
C、一定的灵活性
D、代表性

2、对云龙湖水样进行分析,只要是从云龙湖中取样就可以。

3、固体样品分析时,从固体中间取样。

4.定量分析中的误差随堂测验

1、从精密度好就可以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随机误差小
B、相对偏差小
C、平均偏差小
D、系统误差小

2、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
A、高精密度
B、与已知的质量分数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
C、标准差大
D、仔细校正所用砝码和容量仪器等

3、以下产生误差的四种表述中,属于随机误差的是 (1) 指示剂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 (2)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计不准 (3) 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4) 天平的砝码未经校准
A、1,2
B、3,4
C、2,3
D、1,4

4、消除或减小试剂中微量杂质引起的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平行试验
D、校准仪器

5、在滴定分析测定中,将导致系统误差的是
A、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B、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C、砝码未经校正
D、沉淀穿过滤纸

6、偏差的大小可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7、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1mg, 因此,用分析天平分别称样0.08g、0.6g、5.0g时引起的相对误差一样。

8、通过增加平行测量次数,可以消除随机误差。

9、在滴定分析法测定中出现滴定管的读数读错,将会导致系统误差。

定量分析基础测试

1、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
A、用标准样作对照实验
B、用标准方法作对照实验
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校准仪器

2、PM=3.240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A、四位
B、三位
C、二位
D、一位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精密度是衡量系统误差大小的尺度
B、精密度好,则准确度高
C、精密度好是准确度高的前提
D、精密度与准确度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4、滴定的初始读数为(0.05±0.01)mL,终点读数为(19.10±0.01)mL,滴定剂的体积波动范围
A、(19.05±0.01)mL
B、(19.15±0.01)mL
C、(19.05±0.02)mL
D、(19.15±0.02)mL

5、用减量法从称量瓶中称取0.4000g分析纯的NaOH固体,溶解后稀释到100mL,所得NaOH溶液的浓度为
A、小于0.1000mol/L
B、等于0.1000mol/L
C、大于0.1000mol/L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的摩尔质量为204.2g/mol,用它作为基准物质标定0.1 mol/L NaOH溶液时,如果要消耗NaOH溶液25mL左右,每份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
A、0.1
B、0.2
C、0.25
D、0.5

7、已知TH2SO4/NaOH=0.004904g/mL,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A、0.0001000
B、0.005000
C、0.01000
D、0.05000

8、要是c(HCl)=0.2000 mol/L的HCl对NaOH的滴定度为0.005000g/mL,应往1升溶液中加入( )mL水
A、200
B、400
C、600
D、900

9、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KMnO4
B、Na2B4O7.7H2O
C、NaOH
D、HCl

10、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已知量且又过量的标准溶液,当其与被测物质反应完全后,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第一种标准溶液的余量,这种方法称为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置换滴定法

11、为保证滴定分析的准确度,要控制分析过程中各步骤的相对误差<0.1%,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减量法称量试样的质量为( ),用50mL滴定管滴定,消耗滴定剂的体积应为
A、>0.1g, >10mL
B、>0.1g, >20mL
C、>0.2g, >20mL
D、>0.2g, >10mL

12、滴定分析法主要适用于
A、微量分析
B、痕量成分分析
C、半微量分析
D、常量分析

13、分析某一试样的含铁量,每次称取试样2.0g,分析结果报告合理的是
A、0.03015% 0.03020%
B、0.0301% 0.0298%
C、0.03% 0.03%
D、0.030% 0.030%

14、下列情况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
A、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碱液时,滴定管内残留液体
B、用以标定溶液的基准物质吸湿
C、测定HAc溶液时,滴定前用HAc溶液淋洗了三角瓶
D、测定H2C2O4.2H2O摩尔质量时,H2C2O4.2H2O失水

15、对于系统误差的特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可测性
B、具有单向性
C、具有重复性
D、具有随机性

16、下列情况中,需要被测溶液润洗的器皿是
A、用于滴定的锥形瓶
B、配制标准溶液的容量瓶
C、移取试液的移液管
D、量取试剂的量筒

17、KMnO4法测定Ca2+的含量时,一般采用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置换滴定法

18、在滴定分析中,为了使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消耗滴定剂的体积 应该为
A、大于10 ml
B、大于15 ml
C、大于20 ml
D、大于30 ml

19、下列不满足基准物质的条件是
A、试剂纯度高
B、物质组成符合化学式
C、性质一般,可活泼,可不活泼
D、最好要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20、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A、化学计量点
B、滴定误差
C、滴定终点
D、理论终点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1.酸碱理论随堂测验

1、H2O、HAc、HCN的共扼碱的碱性强弱顺序是
A、OH— >Ac— >CN—
B、CN— >OH— >Ac—
C、OH— >CN— >Ac
D、CN— >Ac— >OH—

2、指出下列哪组酸的强度顺序是不对的
A、HIO<HBrO<HClO
B、HClO3>HBrO3>HIO3
C、HBrO>HBrO3>HBrO4
D、HClO<HClO3<HClO4

3、下列哪一对物质不是共轭酸碱对
A、NH3,NH2—
B、NaOH,Na+
C、两者都不是
D、两者都是

4、人体血液的pH位总是维持在7.35~7.45的范围内,这是由于以下的哪种原因引起的
A、人体内有大量的水分(约占体重的70%
B、新陈代谢的CO2,部分溶解在血液中
C、新陈代谢的酸碱物质等当量地溶解在血液中
D、血液中的HCO3—和H2CO3只允许在一定的比例范围

5、CO32-、CN-、HCO3-均可水解, 其溶液均呈碱性。

2.酸碱的相对强弱随堂测验

1、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水的标准离子积常数不变。

2、水的标准离子积常数与温度有关。

3、当H2O的温度升高时,其pH < 7,但仍为中性。

4、在某溶液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后,溶液显黄色,则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5、纯水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呈无色。

6、含有1.0 mol·L-1 NaAc 的 0.50 mol·L-1 HAc 溶液的解离度与含有1.0 mol·L-1 HCl 的 0.50 mol·L-1 HAc 溶液的解离度相等。

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 酸愈强,其共轭碱也愈强。

8、某溶液的 pH 值增加1,溶液中的H+浓度增大10倍。

9、氨水的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溶液中的OH-浓度一定也越 大。

10、对任何二元弱酸H2A 来说,其Ka1 > Ka2。

3.质子条件式随堂测验

1、H2C2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
A、c(H+)=c(HC2O4-)+c(C2O42-)+c(OH-)
B、c(H+)=c(HC2O4-)+2c(C2O42-)+c(OH-)
C、c(H+)=c(HC2O4-)+c(C2O42-)+2c(OH-)
D、c(H+)=c(HC2O4-)+2c(C2O42-)+2c(OH-)

2、等量的酸和碱中和,达化学计量点时的pH值应是:
A、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视酸碱相对强弱而定

4.一元强酸的滴定随堂测验

1、用HCl滴定NaCl达第一计量点时可
A、采用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
B、适当增加指示剂用量
C、增大HCl标准溶液浓度
D、适当加热溶液

2、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Cl,若两者的浓度均增大10倍,以下叙述滴定曲线PH突跃大小,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减小,后0.1%的pH增大
B、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均增大
C、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均减小
D、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不变,后0.1%的PH增大

3、用0.1000 mol/LHCl滴定0.1000 mol/LNaOH时的突跃为9.7~4.3,用0.01000 mol/LHCl滴定0.01000 mol/LNaOH时的突跃范围是
A、9.7~4.3
B、8.7~4.3
C、9.7~5.3
D、8.7~5.3

4、等量的酸和碱中和,达化学计量点时的pH值应是:
A、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视酸碱相对强弱而定

5、在酸碱滴定中,一般把滴定至化学计量点() 的溶液pH值变化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
A、前后±0.1%相对误差
B、前后±0.2%相对误差
C、前后±2%相对误差
D、前后±1%相对误差

5.一元弱酸的滴定随堂测验

1、在下述滴定中,CO2产生显著影响的是
A、HCl滴定NaOH,酚酞为指示剂
B、HCl滴定NaOH,甲基橙为指示剂
C、NaOH滴定HCl,酚酞为指示剂
D、NaOH滴定HCl,甲基橙为指示剂

2、用0.100 mol/LNaOH滴定同浓度HAc (pK a=4.74)的pH突跃范围为7.7—9.7。若用0.100 mol/LNa0H滴定某弱酸HB(pK a=2.74)时,pH突跃范围是
A、8.7—10.7
B、6.7—9.7
C、6.7—10.7
D、5.7—9.7

3、用NaOH测定食醋的总酸量,最合适的指示剂是
A、中性红
B、甲基红
C、酚酞
D、甲基橙

6.混合碱的滴定随堂测验

1、磷酸盐溶液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用去盐酸溶液的体积为v1,继续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用去同一盐酸溶液的体积为V2,若该溶液的组成为Na3PO4与Na2HPO4,则V1与V2的关系为
A、V1>V2
B、V1=V2
C、V1=0,V2>0
D、V1<V2

8.溶液的pH与指示剂随堂测验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一定属于弱酸
B、最理想的指示剂应在pH=7时变色
C、指示剂的实际与理论变色范围是有差异的
D、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一定属于弱碱

2、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依据是
A、指示剂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相符合
B、指示剂变色点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C、指示剂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D、指示剂在pH=7.0土1范围内变色

3、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A、pH 突跃范围
B、指示剂变色范围
C、指示剂颜色变化
D、指示剂分子结构

4、将甲基橙指示剂加到一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黄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A、中性
B、碱性
C、酸性
D、不能确定其酸碱性

9.缓冲溶液随堂测验

1、已知0.1 mol/L一元弱酸HB溶液的PH=3.0,则0.10 mol/L共轭碱NaB溶液的pH值是
A、11.0
B、9.0
C、8.5
D、9.5

2、已知0.10 mol/L一元弱碱B-溶液的PH=8.0,则0.10 mol/L共轭酸HB溶液的pH值是
A、2.5
B、3.0
C、3.5
D、4.0

3、在浓度相同的下列盐溶液中,缓冲作用最大的是
A、NaHCO3
B、NaH2 PO4
C、Na2B2O7· 10H2O
D、Na2HPO4

4、H3PO4的Pka1—Pka3分别为2.12,7.20,12.4。欲用H3PO4和NaOH配制PH=2.12的缓冲溶液时,应使H3PO4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n(H3PO4):n(NaOH)]为
A、1:1
B、2:1
C、2:3
D、1:2

5、下列各组混合液中,可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的是
A、0.1mol/LHCl 与0.05mol/L NaOH等体积混合
B、0.1mol/LHAc 0.1ml 与 0.1mol/LNaAc 1L相混合
C、0.2mol/L NaHCO3 与0.1mol/LNaOH等体积混合
D、0.1mol/L NH3·H2O 1ml与0.1mol/L NH4Cl 1ml 及1L水相混合

6、将MnS溶解在HAc - NaAc 缓冲溶液中,系统的pH值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预测

11.酸碱溶液pH的计算随堂测验

1、下列溶液稀释10倍后,PH值变化最小的是
A、1 mol/L HAc
B、0.5 mol/L HAc和0.5mol/L NaA
C、1 mol/L NH3
D、1 mol/L NH4Cl

2、某二元弱酸的pka1—pka2是3.00和7.00, PH=3.00的0.20 mol/LH2B溶液中,HB-的平衡浓度是
A、0.15 mol/L
B、0.05 mol/L
C、0.10 mol/L
D、0.025 mol/L

3、已知0.1 mol/L一元弱酸HB溶液的PH=3.0,则0.10 mol/L共轭碱NaB溶液的pH值是
A、11.0
B、9.0
C、8.5
D、9.5

4、已知0.10 mol/L一元弱碱溶液的PH=8.0,则0.10 mol/L共轭酸HB溶液的pH值是
A、2.5
B、3.0
C、3.5
D、4.0

5、已知体积为V1、浓度为0.2 mol/L弱酸溶液,若使其解离度增加一倍,则溶液的体积V2应为
A、2V1
B、4V1
C、3V1
D、10V1

6、下列溶液中,其pH值最小的是
A、0.010 mol/L NaOH
B、0.010 mol/L H2SO4
C、0.010 mol/LHCl
D、0.010 mol/L H2C2O4

7、下列水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NaHCO3
B、Na2CO3
C、NH4Cl
D、NH4AC

8、向1.0L,0.10 mol/LHAc溶液中加入1.0 ml,0.010 mol/L H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a(HAc)减小
B、HAc解离度不变
C、HAc解离度减小
D、溶液的pH值为2.63

9、pH=1.00的HCl溶液和pH=13.00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是
A、14
B、12
C、7
D、6

酸碱平衡测验

1、下列各组混合液中,可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的是
A、0.1mol/LHCl 与0.05mol/LNaOH等体积混合
B、0.1mol/LHAc 0.1ml 与 0.1mol/LNaAc 1L相混合
C、0.2mol/L NaHCO3 与0.1mol/LNaOH等体积混合
D、0.1mol/L NH3·H2O 1ml与0.1mol/L NH4Cl 1ml 及1L水相混合

2、已知体积为V1、浓度为0.2 mol·L-1弱酸溶液,若使其解离度增加一倍,则溶液的体积V2应为
A、2V1
B、4V1
C、3V1
D、10V1

3、下列溶液中,其pH值最小的是
A、0.010 mol/L NaOH
B、0.010 mol/L H2SO4
C、0.010 mol/L HCl
D、0.010 mol/L H2C2O4

4、等体积混合pH = 1.00和pH = 4.00的两种强酸溶液,所得溶液的pH值为
A、2.00
B、1.00
C、2.50
D、1.30

5、等体积混合pH = 2.00和pH = 11.00的强酸和强碱溶液,所得溶液的pH值为
A、1.35
B、3.35
C、2.35
D、6.50

6、下列水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NaHCO3
B、Na2CO3
C、NH4Cl
D、NH4AC

7、向1.0L,0.10 mol/LHAc溶液中加入1.0 ml,0.010 mol/L H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a(HAc)减小
B、HAc解离度不变
C、HAc解离度减小
D、溶液的pH值为2.63

8、将1.0mol/L NH3·H2O与0.1mol/L NH4Cl水溶液按哪种体积比混合[V(NH3):V(NH4Cl)],能配得缓冲能力最强的缓冲溶液.
A、1:1
B、2:1
C、10:1
D、1:10

9、①0.05mol/L NH4Cl 和0.05mol/L NH3·H2O 等体积混合液; ②0.05mol/LHAc 和0.05mol/LNaAC 等体积混合液; ③0.05mol/L HAc溶液; ④0.05mol/L NaAC溶液。 上述溶液的pH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10、将MnS溶解在HAc - NaAc 缓冲溶液中,系统的pH值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预测

11、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水的标准离子积常数不变。

12、水的标准离子积常数与温度有关

13、当H2O的温度升高时,其pH < 7,但仍为中性。

14、在某溶液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后,溶液显黄色,则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15、纯水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呈无色。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随堂测验

1、有绝对不溶的物质存在。

2、BaSO4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大。

3、难溶物的溶度积越大,溶解度也越大。

4、溶度积的大小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与浓度无关。

5、AgCl在1 mol/LNaCl溶液中,由于盐效应的影响,使其溶解度比在水中略大一些。

2.沉淀的生成与溶解随堂测验

1、当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离子时,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总是先生成沉淀。

2、要使某离子沉淀完全,应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并且加入的量越多越好。

3、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若离子积大于溶度积,将会有沉淀生成。

4、一般溶度积大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而且两者差别越大,转化越完全。

5、向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某种物质,可以降低难溶电解质阴离子或阳离子的浓度,使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小于溶度积,则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就会溶解。

3.重量分析法随堂测验

1、重量分析法可用于痕量组分分析。

2、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3、后沉淀是影响沉淀纯度的最主要原因。

4、减少或清除因混晶生成的共沉淀的最好方法是将这些杂质事先分离除去。

5、陈化时间越长,得到的晶粒越粗大且越纯净。

4.沉淀滴定法随堂测验

1、莫尔法可以在强酸溶液中进行。

2、莫尔法通过出现砖红色的Ag2CrO4沉淀来指示滴定终点。

3、佛尔哈德法是以吸附指示剂来指示终点的。

4、佛尔哈德法可以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许多弱酸根离子不干扰测定,如PO43-、CrO42-、AsO42-,因此选择性高。

5、吸附指示剂是一类有色化合物,当被吸附在沉淀表面后,由于形成某种化合物而导致指示剂分子结构变化,从而引起颜色变化。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测试

1、使CaCO3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溶液是( )
A、H2O
B、Na2CO3(固)
C、KNO3
D、C2H5OH

2、难溶电解质AB2的平衡反应式为AB2(S) A2+(aq)+2B-(aq),当达到平衡时,难溶物AB2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Ksp的关系为( )
A、S=(2Ksp) 2
B、S=(Ksp/4) 1/3
C、S=(Ksp/2)1/2
D、S=(Ksp/27)1/4

3、在含有Ag2CO3(s)的Ag2CO3饱和溶液中加入HNO3溶液,则( )
A、沉淀增加
B、沉淀溶解
C、无现象发生
D、无法判断

4、设AgCl在水中,在0.01 mol/L CaCl2中,在0.01 mol/L NaCl中以及在0.05 mol/L 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和S3,这些量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
A、S0>S1>S2>S3
B、S0>S2>S1>S3
C、S0>S1=S2>S3
D、S0>S2>S3>S1

5、CaF2的饱和溶液浓度为2.0×10-4 mol/L,溶度积常数为 ( )
A、2.6×10-9
B、8×10-10
C、3.2×10-11
D、8×10-12

6、Mg(OH)2沉淀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的溶解度最大 ( )
A、在纯水中
B、在0.1 mol/L HCl中
C、在0.1 mol/L NH3.H2O中
D、0.1 mol/L MgCl2中

7、在一混合离子的溶液中,c(Cl-)= c(Br-)= c(I-)=0.0001 mol/L,若滴加1.0×10-5 mol/L AgNO3溶液,则出现沉淀的顺序为( )
A、AgBr> AgCl>AgI
B、AgI> AgCl> AgBr
C、AgI> AgBr >AgCl
D、AgBr> AgI> AgCl

8、已知Ksp(AgCl)= 1.8×10-10,则AgCl在0.01 mol/L 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mol/L)为( )
A、1.8×10-10
B、1.34×10-10
C、0.001
D、1.8×10-8

9、某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时,发现有沉淀生成,其原因是( )
A、离子积>溶度积常数
B、离子积<溶度积常数
C、离子积=溶度积常数
D、无法判断

10、佛尔哈德法是以( )作指示剂。
A、铁铵矾
B、铬酸钾
C、吸附指示剂
D、钙指示剂

11、两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溶度积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12、欲使溶液中某离子沉淀完全,加入的沉淀剂应该是越多越好。

13、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除净。

14、PbI2和CaCO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从而可知两者的饱和溶液中Pb2+的浓度与Ca2+的浓度近似相等。

15、MgCO3的溶度积Ksp=6.82×10-6,这意味着所有含有MgCO3的溶液中,c(Mg2+)= c(CO32-),而且c(Mg2+). c(CO32-)=6.82×10-6 mol2/L2。

16、沉淀的转化方向是向Ksp大的转化为Ksp小的。

17、在Ag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体系中存在着同离子效应,同时也存在着盐效应。

18、在有PbI2固体共存的饱和水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PbI2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叫配合效应。

19、由于Ksp (AgCl)=10-10,Ksp (Ag2CrO4)=10-12,因此在水中的溶解度是S(AgCl) > S(Ag2CrO4)。

20、在分步沉淀中,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配位平衡常数随堂测验

1、价键理论认为,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是由于中心离子(或原子)采用不同杂化轨道与配体成键的结果。

2、一个配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这种配位体即为多齿或多基配体。

3、在多数配位化合物中,内界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结合力总是比内界与外界之间的结合力强。因此配合物溶于水时较容易解离为内界和外界,而较难解离为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体。

2.配位平衡的移动随堂测验

1、己知[Cu(edta)]2—和[Cu(en)2]2+的稳定常数分别为6.3×l018和4×l019,试判断两者稳定性大小应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与后者差不多
C、前者小于后者
D、不一定

2、如果在0.1mol.L—1 K[Ag(CN)2] 溶液中加入KCN固体,使CN—的浓度为0.1mo1.L—1,然后再加入KI固体,使I—的浓度为0.1mo1.L-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有沉淀生成
B、无沉淀生成
C、有气体放出
D、先有沉淀然后消失

3、金属离子A3+、B2+可分别形成[ A(NH3 )6 ]3+和[ B(NH3 )6 ]2+,它们的稳定常数依次为4 ′ 105 和2 ′ 1010,则相同浓度的[ A(NH3 )6 ]3+和[ B(NH3 )6 ]2+溶液中,A3+和B2+ 的浓度关系是c ( A3+ ) > c ( B2+ )。

4、所有金属离子的氨配合物在水中都能稳定存在。

3.螯合物及配位滴定法随堂测验

1、下列哪一种关于螯合作用的说法是错的
A、有两个配基以上的配体均生成螯合物
B、螯合作用的结果将使配合物成环
C、起螯合作用的配体称为螯合剂
D、螯合物通常比相同配基的相应配合物稳定

2、以EDTA为滴定剂,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A、在酸度较高的溶液中,可形成MHY络合物
B、在碱性较高的溶液中,可形成MOHY络合物
C、不论形成MHY或MOHY,均有利于滴定反应
D、不论溶液PH值的大小,只形成MY一种形式络合物

3、Al3+与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二钠盐)溶液反应生成配离子,可使溶液的pH值变小。

5.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 pH随堂测验

1、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B、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C、pH值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
D、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越大

2、只考虑酸度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反应越完全
B、酸效应系数越大,条件稳定常数越大
C、酸效应系数越小,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大
D、酸效应系数越小,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小

3、pH=5时,金属镁离子可用EDTA进行准确滴定。

6.金属指示剂及配位滴定方式随堂测验

1、以配位滴定法测定Pb2+时,消除Ca2+、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A、配位掩蔽法
B、萃取分离法
C、沉淀分离法
D、控制酸度法

2、在配位滴定中,直接滴定法应符合的条件包括
A、lgcMK’MY≥8
B、反应迅速且有变色敏锐无封闭作用的指示剂
C、溶液中无干扰离子存在
D、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3、当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若cM=10cN,TE=0.1%,如pM=0.2。则要求lgK的大小是多少?
A、5
B、6
C、4
D、7

7.滴定曲线随堂测验

1、EDTA的pK a1—pK a6分别为:0.9,1.6,2.0,2.67,6.16,10.26。今在PH=13时,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Ca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滴定至50%时,pCa=pY
B、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pCa=pY
C、滴定至150%时,pCa=pY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Zn2+:一是在pH=10的氨缓冲溶液中;二是在 pH=5.5的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滴定之前,对pZn值的大小叙述正确的是哪一种?
A、pZn值相等
B、前者pZn大于后者的pZn
C、前者的pZn小于后者的pZn
D、都不正确

3、以EDTA滴定金属离子M,影响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后突跃范围大小,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金属离子M的络合效应
B、金属离子M的浓度
C、EDTA的酸效应
D、金属离子M的浓度及其络合效应

4、以2.0x10-2moI·L-1 EDTA滴定同浓度的Zn2+,若?pM=0.2,TE=0.1%,要求K’ZnY的最小值是多少?
A、5
B、6
C、7
D、8

5、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已知检测终点时,?pM=0.2,K’MY=109.0。,若要求TE=0.1%,则被测离子M的最低原始浓度是多少?
A、0.010 mol·L-1
B、0.020 mol·L-1
C、0.0010 mol·L-1
D、0.0020 mol·L-1

6、在pH=10.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同浓度的Zn2+至化学计量点时,下列关系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Zn2+]=[Y4-]
B、[Zn2+]=[Y4-’]
C、[Zn2+’]2=[ZnY2-]/K’ZnY
D、[Zn2+]2=[ZnY2-]/K’ZnY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测试

1、下 列 反 应 中,配 离 子 作 氧 化 剂 的 是:( )
A、[Cu (OH)4]2- 与 甲 醛 反 应
B、[ Fe (CN)6]4- 与 FeCl3 反 应
C、[Co (NH3 )6]2+ 与 O2 反 应
D、[ Ag (NH3 )2]+ 与 KI 反 应

2、下 列 化 合 物 中 易 溶 于 水 的 是:( )
A、Cu2O
B、CuCl
C、CuCl2
D、CuI

3、在酸度较大的水溶液中也不溶解的盐是: ( )
A、Ag2SO4
B、Ag3PO4
C、Ag2CO3
D、Ag2S

4、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今在pH=10的加入三乙醇胺,以EDTA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
A、Mg2+量
B、Ca2+量
C、Ca2+、Mg2+总量
D、Ca2+、Mg2+ 、Fe3+、Al3+总量

5、准确滴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是: ( )
A、lgcMK′MY≥8
B、lgcMKMY≥8
C、lgcMK′MY≥6
D、lgcMKMY≥6

6、EDTA 滴定 Zn2+ 时,加入 NH3-NH4Cl可:( )
A、防止干扰
B、控制溶液的pH值
C、使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更敏锐
D、加大反应速度

7、取水样100mL,用C(EDTA)=0.02000mol/L,标准溶液测定水的总硬度,用去4.00毫升,计算水的总硬度是( )(用CaCO3 mg/L表示)
A、20mg/L
B、40mg/L
C、60mg/L
D、80mg/L

8、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B、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C、pH值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
D、酸效应系数愈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愈大

9、EDTA的有效浓度[Y]与酸度有关,它随着溶液pH值增大而:(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10、用EDTA测定SO42-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
A、直接滴定
B、间接滴定
C、返滴定
D、连续滴定

11、产生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因为 :( )
A、指示剂不稳定
B、MIn溶解度小
C、KˊMIn < KˊMY
D、KˊMIn> KˊMY

12、产生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因为: ( )
A、指示剂不稳定
B、MIn溶解度小
C、KˊMIn < KˊMY
D、KˊMIn > KˊMY

13、使MY稳定性增加的副反应有: ( )
A、酸效应
B、共存离子效应
C、水解效应
D、混合配位效应

14、在Fe3+、Al3+、Ca2+、Mg2+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的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

15、水硬度的单位是以CaO为基准物质确定的,10为1L水中含有:( )
A、1gCaO
B、0.1gCaO
C、0.01gCaO
D、0.001gCaOO

16、配位滴定中,使用金属指示剂二甲酚橙,要求溶液的酸度条件是: ( )
A、pH=6.3~11.6
B、pH=6.0
C、pH>6.0
D、pH<6.0

17、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金属离子M,若要求相对误差小于0.1%,则要求:( )
A、CM KˊMY≥106
B、CM KˊMY≤106
C、KˊMY≥106
D、KˊMYαY(H)≥106

18、配位滴定中加入缓冲溶液的原因是: ( )
A、EDTA配位能力与酸度有关
B、金属指示剂有其使用的酸度范围
C、EDTA与金属离子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H+
D、KˊMY会随酸度改变而改变

19、测定水中钙硬时,Mg2+的干扰用的是( )消除的。
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
D、沉淀掩蔽法

20、与配位滴定所需控制的酸度无关的因素为: ( )
A、金属离子颜色
B、酸效应
C、羟基化效应
D、指示剂的变色

21、Cu (Ⅱ) 、Zn (Ⅱ) 、Cd (Ⅱ) 的 易 溶 盐 较 多 。

22、金 属 锌 可 以 与 过 量 的 氨 水 反 应 生 成 氢 气 。

23、[ Cu (NH3 )4 ]2+ 的 空 间 构 型 为 正 四 面 体,Cu2+ 以 sp3 杂 化 轨 道 与 NH3 形 成 配 位 键。

24、Zn2+ 、Cd2+ 、Hg2+ 与 EDTA 形 成 配 位 数 为 4 的 螯 合 物 。

25、用EDTA进行配位滴定时,被滴定的金属离子(M)浓度增大,lgK MY也增大,所滴定突跃将变大。

26、用EDTA法测定试样中的Ca2+和Mg2+含量时,先将试样溶解,然后调节溶液pH值为5.5~6.5,并进行过滤,目的是去除Fe3+、Al3+ 等干扰离子。

27、表观稳定常数是考虑了酸效应和配位效应后的实际稳定常数。

28、酸效应曲线的作用就是查找各种金属离子所需的滴定最低酸度。

29、只要金属离子能与EDTA形成配合物,都能用EDTA直接滴定。

30、钙指示剂配制成固体使用是因为其易发生封闭现象。

氧化还原与氧化滴定法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随堂测验

1、下 列 反 应 为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的 是
A、CH3CSNH2 + H2O → CH3COONH4 + H2S
B、XeF6 + H2O → XeOF4 + HF
C、2XeF6 + SiO2 → SiF4 + 2XeOF4
D、XeF2 + C6H6 → C6H5F + HF + Xe

2、2H2O2 → 2H2O + O2 是 分 解 反 应,也 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因 此 所 有 的 分 解 反 应 都 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3、2CCl4 + CrO42- → 2COCl2 + CrO2Cl2 + 2Cl-, 这 是 一 个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4、在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中, 氧 化 剂 得 电 子, 还 原 剂 失 电 子。

5、在 3 Ca + N2 → Ca3 N2 反 应 中,N2 是 氧 化 剂。

2.电极电势(一)-原电池随堂测验

1、将 银 和 硝 酸 银 溶 液 组 成 的 半 电 池 与 锌 和 硝 酸 锌 溶 液 组 成 的 半 电 池 通 过 盐 桥 构 成 原 电 池, 该 电 池 符 号 是
A、(-) Ag | AgNO3 (aq)|| Zn (NO3 )2 (aq) | Zn (+)
B、(-) Zn | Zn (NO3 )2 (aq)|| AgNO3 (aq) | Ag (+)
C、(-) Ag,AgNO3 (aq) || Zn (NO3 )2 (aq) | Zn (+)
D、(-) Ag | AgNO3 (aq)|Zn (NO3 )2 (aq) | Zn (+)

2、下 列 有 关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和 原 电 池 的 叙 述 中, 错 误 的 是
A、从 理 论 上 讲, 凡 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都 有 可 能 组 成 原 电 池
B、只 要 原 电 池 的 两 极 的 电 极 电 势 不 相 等, 就 能 产 生 电 动 势
C、电 对 相 同 的 两 个 半 电 池, 不 能 发 生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也 不 能 组 成 原 电 池
D、在 一 个 原 电 池 中, 总 是 电 极 电 势 高 的 电 对 作 正 极 , 电 极 电 势 低 的 作 负 极

3、关 于 Cu - Zn 原 电 池 的 下 列 叙 述 中, 错 误 的 是
A、盐 桥 中 的 电 解 质 可 保 持 两 个 半 电 池 中 的 电 荷 平 衡
B、盐 桥 用 于 维 持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的 进 行
C、盐 桥 中 的 电 解 质 不 能 参 与 电 池 反 应
D、电 子 通 过 盐 桥 流 动

4、理 论 上 所 有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都 能 借 助 一 定 装 置 组 成 原 电 池; 相 应 的 电 池 反 应 也 必 定 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3.电极电势(二)-电极电势随堂测验

1、下 列 电 对 作 为 原 电 池 的 半 电 池, 不 需 使 用 惰 性 电 极 的 是
A、AgCl / Ag
B、PbO2 / Pb2+
C、O2 / OH-
D、Sn4+ / Sn2+

2、已知电对(Cl2/Cl-)的标准电极电势为+1.36V,在下列电极反应中标准电极电势为+1.36V 的电极反应是
A、Cl2 + 2e- = 2Cl-
B、2Cl2 + 4e- = 4Cl-
C、1/2Cl2 + e- = Cl-
D、都是

3、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小时,电极电势增大的是
A、Sn4+ + 2e- = Sn2+
B、Cl2 + 2e- = 2Cl-
C、Fe2+ + 2e- = Fe
D、2H+ + 2e- = H2

4.电极电势(三)-电动势的理论计算随堂测验

1、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也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同。持这两个半电他用盐矫和导线联接起来,这个电池的电动势符合
A、?E0=0, ?E=0
B、?E0 ≠0,?E ≠0
C、?E0≠0, ?E=0
D、?E0=0,?E ≠0

2、如果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等于1V,则测得原电池 (一)Zn│Zn2+ (1mol/L) ║ H+(1 mol/L)│H2(101.325Pa)(Pt)(+)的标准电动势E0和锌的标准电极电位φ0Zn2+/Zn的数值变化为
A、E0和φ0Zn2+/Zn各增加1V
B、E0和φ0Zn2+/Zn各减少1V
C、E0不变,φ0Zn2+/Zn增加1V
D、E0不变,φ0Zn2+/Zn减少1V

3、精确测量电动势的方法是
A、用电子伏特计直接测量两极电势差
B、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流为零时的电势差
C、用电位差计测量做最大电功时的电势差
D、上述三种方法都可以使用

5.电极电势(四)-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1)随堂测验

1、下列电极反应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其有关的离于浓度减半时,电极电势增大的电极是
A、Cu 2+十2e=Cu
B、I 2十2e=2I-
C、Ni2+十2e=Ni
D、Ni2+十2e=Ni

2、浓度不大时,对于半电池反应Mn++ne=M(s)的电极电势,下列那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φ随[Mn+]增大而增大
B、φ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C、φ的数值与n多少无关
D、φ的大小与M的多少无关

3、E( Cl2 / Cl- ) < E( Cl2 / AgCl ) 。

4、对 于 由 反 应 Zn + 2Ag+ == Zn2+ + 2Ag 构 成 的 原 电 池 来 说, 增 加 Ag+ 的 浓 度 或 加 大 锌 电 极 面 积, 都 能 使 其 电 动 势 增 大

6.电极电势(五)-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2)随堂测验

1、已知在1. 0mol·L-1H2SO4溶液中,电对Ce4+/Ce3+和Fe3+/Fe2+的条件电极电势分别为1.44V和 0.68V,在此条件下用Ce(SO4)2标准溶液滴定Fe2+,其化学计量点的电势值为
A、2.12V
B、0.86V
C、1.06V
D、1.26V

2、已知EΘ(Cu2+/Cu)=0.337V,K稳[Cu(NH3)4]2+=4.3×1013,则电极反应 [Cu(NH3) 4]2+ + 2e-==== Cu+4NH3的EΘ([Cu(NH3) 4]2+/Cu)为
A、0.337V
B、-0.067V
C、0.740V
D、-0.470V

8.电极电势的应用随堂测验

1、根据反向式拟定山来的电池,如果计算出来的?E<0,下列哪一说法是错的
A、这种反应不能构成电池反应
B、实现这一反应必须电解
C、这个反应条件不是平衡状态
D、安排出来的电池不能发电

2、已如下列数据:φ0Ni2+/Ni= 一0.23V, φ0Zn2+/Zn= 一0.7628V,则反应Ni2+十Zn=Zn2+十Ni在标准状态下应如何进行
A、向左
B、向右
C、维持现状
D、不能确定

3、已知下列数据; φ0I2/I—=0.535V,φ0 Fe3+/Fe2+=0.77V,试判断反应I2+2Fe2+=2I—+2 Fe 3+在标准状态下进行的方向
A、向左
B、向右
C、维持现状
D、不能确定

4、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位位相差越大,则该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哪一条
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能自发进行
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5、有一原电池:.Pt │Fe 2+,Fe 3+║Ce4+,Ce3+│Pt ,下列反应中哪一个是该原电池的反应
A、Ce3+十Fe 3+=Ce4+十Fe 2+
B、Ce4+十e=Ce3+
C、Ce4+十Fe 2+ =Ce3+十Fe 3+
D、Ce3+十Fe 2+=Ce4+十Fe

9.氧化还原滴定法随堂测验

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电位突跃的大小与
A、氧化剂电对条件电位有关
B、还原剂电对条件电位有关
C、氧化剂电对标准电位有关
D、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位之差有关

2、以下关于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叙述正确的是
A、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产生特殊颜色的试剂称氧化还原指示剂
B、专属指示剂本身可以发生颜色的变化,它随溶液电位的不同而改变颜色
C、以K2Cr2O7滴定Fe2+,采用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是紫红色褪去
D、在高锰酸钾法中一般无须外加指示剂

3、在硫酸—磷酸介质中,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2+试样时,其化学计量点电位为0.86V,则应选择的指示剂为
A、次甲基蓝(φ0‘=0.36V)
B、二苯胺磺酸钠(φ0‘=0.84V)
C、邻二氮菲亚铁(φ0‘=1.06V)
D、二苯胺(φ0‘=0.76V)

4、已知:φ0(Cu2+/Cu+)=0.16V,φ0(Cu2+/CuI)=0.86V则Ksp0(CuI)为
A、89
B、3.5×10-18
C、1.0×10-24
D、1.32×10-12

氧化还原测试

1、A,B,C,D四种金属,将A,B用导线连接,浸在稀硫酸中,在A表面上有氢气放出,B逐渐溶解,当活泼金属上先析出c,把D放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则D表面有B析出,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D
B、D>B>A>C
C、D>C>B>A
D、D>B>C>A

2、用Nernst方程式计算Br2/Br?电对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r2的浓度增大,?增大
B、Br?的浓度增大,?减小
C、H+的浓度增大,?减小
D、温度升高对?无影响

3、已知在1. 0mol·L-1H2SO4溶液中,电对Ce4+/Ce3+和Fe3+/Fe2+的条件电极电势分别为1.44V和 0.68V,在此条件下用Ce(SO4)2标准溶液滴定Fe2+,其化学计量点的电势值为:
A、2.12V
B、0.86V
C、1.06V
D、1.26V

4、KBrO3是强氧化剂,Na2S2O3是强还原剂,但在用KBrO3标定Na2S2O3时,不能采用它们之间的直接反应其原因是:
A、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相差太小
B、可逆反应
C、反应不能定量进行
D、反应速率太慢

5、以K2Cr2O7滴定Fe2+,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加入磷酸的目的在于
A、降低E(Fe3+/ Fe2+)
B、升高E(Fe3+/ Fe2+)
C、降低E(Cr2O72-/ Cr3+)
D、升高E(Cr2O72-/ Cr3+)

6、根据元素标准电势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4+是强氧化剂
B、M是强还原剂
C、M4+能与M反应生成M2+
D、M2+能岐化生成M和M4+

7、已知电对(Cl2/Cl-)的标准电极电势为+1.36V,在下列电极反应中标准电极电势为+1.36V 的电极反应是
A、Cl2 + 2e- = 2Cl-
B、2Cl2 + 4e- = 4Cl-
C、1/2Cl2 + e- = Cl-
D、都是

8、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小时,电极电势增大的是
A、Sn4+ + 2e- = Sn2+
B、Cl2 + 2e- = 2Cl-
C、Fe2+ + 2e- = Fe
D、2H+ + 2e- = H2

9、已知EΘ(Cu2+/Cu)=0.337V,K稳[Cu(NH3)4]2+=4.3×1013,则电极反应 [Cu(NH3) 4]2++ 2e-==== Cu+4NH3的EΘ([Cu(NH3) 4]2+/Cu)为:
A、0.337V
B、-0.067V
C、0.740V
D、-0.470V

10、已知下列反应在标准状态下,皆正向自发进行:2Fe2+ +Br22 Fe3+ +2 Br- Fe3+ +2 I-2Fe2+ + I2则有关E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E(Fe3+/ Fe2+)> E(I2/ I-)> E(Br2/ Br -)
B、E(I2/ I-)> E(Fe3+/ Fe2+)> E(Br2/ Br -)
C、E(Br2/ Br -)> E(I2/ I-)> E(Fe3+/ Fe2+)
D、E(Br2/ Br -)> E(Fe3+/ Fe2+)> E(I2/ I-)

11、对于下列电极反应,MnO2+4H++2e=Mn2++2H2O如果增大溶液的pH值,则该电极的电极电势: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判断

12、下列氧化剂随H+ 浓度的增大其氧化性增强的是
A、K2Cr2O7
B、FeCl3
C、K2[PtCl4]
D、Cl2

13、将反应 Zn + Cu2+=Zn2+ + Cu设计为原电池,若在铜半电池溶液中加入氨水后,则电 池电动势E值将
A、增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判断

14、已知E(Fe3+/Fe2+)=0.771V,E(Fe2+/Fe)= -0.447V,E(O2/H2O)=1.229V,则下列氧化还原能力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氧化能力Fe3+> O2>Fe2+
B、氧化能力Fe3+>Fe2+ >H2O
C、还原能力Fe>Fe2+> O2
D、氧化能力O2>Fe3+> Fe2

15、将氢电极(p(H2)=100kPa)插入纯水中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则E为
A、0.414V
B、-0.414V
C、0V
D、0.828V

16、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三氯化铁作净水剂
B、硅胶作干燥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脱氧剂

17、在1. 0mol·L-1的盐酸溶液中,已知EΘ′(Ce4+/ Ce3+)=1.28V,当0.1000mol·L-1的Ce4+有99.9%被还原为Ce3+时,该电对的电极电势为:
A、1.22V
B、1.10V
C、0.90V
D、1.28V

18、已知EΘ(Pb2+/Pb)=-0.126V,KspΘ(PbCl2)=1.6×10-5,则EΘ(PbCl2/ Pb)为:
A、0.268V
B、-0.41V
C、-0. 268V
D、-0.016V

19、关于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在正极
B、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剂在负极
C、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20、实验室常用NaNO2和NH4Cl两种物质的浓溶液混合共热制取少量N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产物除N2外还有NaCl和H2O
B、NaNO2是氧化剂,NH4Cl是还原剂
C、每生成2.24L标况下N2转移0.6mol电子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N2

物质结构基础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随堂测验

1、原子轨道就是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这与宏观物体运动轨道的含义相同。

2、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级只与主量子数n有关,n越大,能级越高。

3、原子的s轨道角度分布图是球形对称的。

4、对任何原子核外某一电子来说,只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确定后,其能量才有一定值。

5、4 f 能级对应的量子数为 n = 4,l = 3。

3.多电子原子结构(1)随堂测验

1、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哪一族
A、第四周期ⅦB族
B、第五用期ⅢB族
C、第六周期ⅦB族
D、第六周期ⅢB族

2、已知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各电子具有如下量子数。其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应是
A、(2,1,1,-1/2 )
B、(2,1,0,-1/2 )
C、(3,1,1,-1/2 )
D、(3,2,-2,-1/2 )

3、甲、乙两元素,甲原子的M层和N层的电子数分别比乙原子的M层和N层的电子数少7个和4个。则可推测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应当分别为()和()
A、34
B、45
C、23
D、56

4.多电子原子结构(2)-原子性质的周期性随堂测验

1、第二周期各对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次序如下,其错误的是哪—组
A、Li
B、B<C
C、N<O
D、F<Ne

2、下列哪种元素具有最大的电负性
A、锂
B、硫
C、碳
D、磷

3、单原子阴离子的电子构型都与其同周期的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构型相同。

4、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故其电子亲和能最大。

5.化学键理论(1)随堂测验

1、氢氧化钠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晶体中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4、CO分子含有配位键。

5、NaCl (s)中正、负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故所有金属氯化物中都存在离子键。

6、氢氧化钠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6.化学键理论(2)随堂测验

1、O2的顺磁性是因为()
A、分子中有双键
B、分子中有未成对电子
C、非极性分子
D、双原子分子

2、烷烃分子中 C-C 键的键长是炔烃分子中CC 键长的三倍。

3、任何两个原子的s原子轨道,都可组成两个分子轨道ss 和 ss*。

4、H2O的熔点比HF高,所以 O-H…O 氢键的键能比 F-H…F 氢键的键能大。

5、在CS2、C2H2分子中,均有s 键和p键。

7.共价键参数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随堂测验

1、已知下列元素的电负性数值: Zn—1.65 O—3.44 S—2.58则ZnS和ZnO中键的极性应当是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无法确定

2、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化学键极性最小
A、NaCl
B、AlCl3
C、PCl5
D、SCl6

3、以下分子中,具有偶极矩的是
A、BeCl2
B、SO2
C、CO2
D、C2H6

4、下列卤化氢中,分子偶极矩变小的顺序是
A、HI, HBr, HCl, HF
B、HF, HC1,HBr, HI
C、HBr,HCl, HF, HI
D、HCl,HBr, HI, HF

5、通过测定AB2型分子的偶极矩.总能判断
A、分子的几何形状
B、元素的电负性差
C、A—B键的极性
D、三种都可以

8.杂化轨道理论及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随堂测验

1、BeCl2分子与XeF2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直线形,表明Be 原子和Xe 原子均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2、SnCl2分子和H2O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V型,表明它们的中心原子采取相同方式的杂化轨道成键。

3、杂化轨道具有能量相等、空间伸展方向一定的特征。

4、NH2-的空间几何构型为V形,则N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 sp2杂化。

9.共价型物质的晶体-晶体的类型随堂测验

1、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2、NaCl(s)中正,负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故所有金属氯化物中都存在离子键。

3、石墨晶体层与层之间的主要结合力为金属键。

4、CO分子含有配位键。

10.分子晶体,离子型晶体及 多键型晶体随堂测验

1、离子晶体中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2、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存在于任何分子之间。

3、色散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

物质结构

1、基态11Na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是
A、4,1,0,+1/2或-1/2
B、4,1,1,+1/2或-1/2
C、3,0,0 ,+1/2或-1/2
D、4,0,0 ,+1/2或-1/2

2、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
A、n
B、n和l
C、n, l, m
D、l

3、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组量子数(n,l,m,ms)的电子,能量最大的电子具有的量子数是
A、3,2,+1,+1/2
B、2,1,+1,-1/2
C、3,1,0,-1/2
D、3,1,-1,+1/2

4、以波函数Ψ(n,l,m)表示原子轨道时,正确的表示是
A、Ψ3,2,0
B、Ψ3,1,1/2
C、Ψ3,3,2
D、Ψ4,0,-1

5、某元素基态原子,有量子数n=4,l=0,m=0的一个电子,有n=3,l=2的10个电子,此元素价电子层构型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A、3p63d44s1四周期ⅤB
B、3p63d104s1四周期ⅠB
C、3p63d44s1四周期ⅠB
D、3p63d104s1三周期ⅠB

6、可以用来描述3d电子的一组量子数是
A、3,2,1,-1/2
B、3,1,1,+1/2
C、3,0,1,+1/2
D、3,3,1,-1/2

7、基态原子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A、肯定为8个
B、肯定为18个
C、肯定为8~32个
D、肯定为8~18个

8、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 [Ar] 3d84s2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d区
B、f区
C、p区
D、s区

9、对于原子的s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距原子核最近
B、球形对称
C、必有成对电子
D、具有方向性

10、BF3中B原子的杂化是sp2杂化,BF3分子空间构型为
A、直线形
B、平面三角形
C、正四面体形
D、三角锥形

11、从中性原子Li、Be、B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需要大约相同的能量,而去掉第二个电子时,最难的是:
A、Li
B、Be
C、B
D、都一样

1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A、NH3
B、CO2
C、PCl3
D、H2S

13、下列原子轨道不存在的是
A、2d
B、8s
C、4f
D、7p

14、下列分子中相邻共价键的夹角最小的是
A、BF3
B、CCl4
C、NH3
D、H2O

15、下列哪种分子的偶极矩等于零?
A、NH3
B、H2S
C、BeH2
D、CH4

16、水具有反常沸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着
A、孤对电子
B、共价键
C、范德华力
D、氢键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色散力仅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
B、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取向力
C、诱导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于非极性分子之间
D、分子量小的物质,其熔点、沸点也会高于分子量大的物质

18、下列分子中,由极性键组成的非极性分子为
A、CCl4
B、CHCl3
C、HCl
D、Cl2

19、下列有关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错误的是:
A、Fe(Z = 26):1s2 2s2 2p6 3s2 3p6 3d6 4s2
B、Cr (Z=24) :1s2 2s2 2p6 3s2 3p6 3d5 4s1
C、Cu (Z=29) :1s2 2s2 2p6 3s2 3p6 3d9 4s2
D、Ca(Z = 20):1s2 2s2 2p6 3s2 3p6 4s2

20、下列分子都具有极性的一组是
A、H2O , HgCl2, CH3Cl
B、CH4, CCl4 ,H2S
C、NH3, H2S , PCl3
D、CO2, H2S , BF3

21、第三电子层中最多能填充多少电子
A、9
B、12
C、15
D、18

22、BF3中B原子的杂化是sp2杂化,BF3分子空间构型为
A、直线形
B、平面三角形
C、正四面体形
D、三角锥形

23、铁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是
A、4s2
B、4s24d6
C、3d64s2
D、3s23p63d6

24、下列物质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的是
A、CO2
B、H2S
C、NH3
D、HBr

25、比较O,S,As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电负性O>S>As 原子半径O<S<As
B、电负性O<S<As 原子半径O<S<As
C、电负性O<S<As 原子半径O>S>As
D、电负性O>S>As 原子半径O>S>As

26、电子构型相同的阳离子,其极化力最强的是:
A、高电荷和半径大的离子
B、低电荷和半径大的离子
C、高电荷和半径小的离子
D、低电荷和半径小的离子

27、共价键最可能存在于:
A、金属原子之间
B、非金属原子之间
C、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之间
D、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元素的原子之间

28、在C2H2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共价健是
A、1个σ键、2个π健
B、1个π键、2个σ健
C、3个都是σ键
D、3个皆为π健

29、在苯和水分子间存在着
A、色散力和取向力
B、取向力和诱导力
C、色散力和诱导力
D、色散力,取向力和诱导力

学习通无机与分析化学_5

学习通无机与分析化学_5 是一门重要的无机化学课程,涵盖了许多关键概念和实验技能。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处理和分析无机元素和化合物,以及如何使用现代化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课程目标

  •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量方法
  • 掌握无机元素和化合物的处理和分析技术
  •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 为学生提供基础,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和相关领域

课程内容

学习通无机与分析化学_5 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无机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2.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3. 现代化学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4. 分析化学的基础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

课程难点

学习通无机与分析化学_5 的难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深入理解
  • 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和技术的掌握
  •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学习建议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通无机与分析化学_5 的学习,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

  • 认真阅读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籍
  • 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
  • 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学习
  • 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总结

学习通无机与分析化学_5 是一门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化学方面的坚实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和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子的道原其实是指的()

A.授权者对被授权者的使用不承担责任。
B.以下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
C.为了防止钢筋混凝土梁发生斜压破坏,通常依靠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来防止。
D.聚乙二醇主要通过物理填充木材细胞壁实现防水


组成小脑分子层的细胞包括星型细胞、篮状细胞、颗粒细胞。

A.滴滴出行能满足人们哪些层次的需求
B.下列属于经营策略调查内容的是:
C.常见的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分为局部和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D.有关网页中的图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算法设计的5种基本方法不包括( )。

A.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表现为( )。
B.在霍尔效应实验中,实际测得的附加电场电压并非
C.自动变速器中的单向离合器起( )作用。
D.水灯节当天,全泰国都有放孔明灯的习俗,整个夜空都会被成千上万个孔明灯照亮。


癌症一般是指起源于______组织的恶性肿瘤。

A.一个好的文学批评家能够()
B.《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 )
C.在关系模型中,实现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的约束是通过( )。
D.现代礼仪在社交场合中,我们着装要合体 、合时,也可以追求个性张扬。


鳞茎植物的部分叶片变成肥厚多肉的鳞片,着生在鳞茎盘上。

A.皮内注射过程中正确的是( )
B.参与DNA复制的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何异同
C.施工中需稀释石油沥青时,应采用现场存有的下列油料中的___油作为稀释剂。
D.某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为常数时,其所属于的市场结构类型是


使用钥匙防卫时,是否可以划对方手臂

A.当二人并排行走时,右为上,左为下。
B.希特勒成功地将排犹这种意识形态灌输到上层贵族中去。()
C.阴虚体质的发病倾向有()。
D.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特殊性是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基本选项卡中的功能

A.未来定义越高,瓶颈越大。
B.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根据英国的《货物买卖法》,以下属于违反要件的有( )。
C.对“明朝散发弄扁舟”理解正确的是()。
D.《诗经》中“颂”分为( )。\n\n\n\n\n


以下哪些词人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

A.汽车在正常运行时,向用电器供电的是发电机。( )
B.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导致诱导分解,它使引发效率降低,聚合度降低。( )
C.随机掷一枚散子,出现的点子数服从二项分布。
D.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 ( )。

A.零件切削加工过程先精加工,后粗加工。
B.曲面基本体的外表面全是曲面。
C.阴陵泉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D.以下事件中,当页面中的文本输入框获得焦点时触发的事件是_________。


租房市场的供给弹性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

A.PPD试验结果弱阳性的判定标准为皮肤硬结直径达
B.对于偏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应使偏置方向与推程时的相对瞬心________。
C.霍尔三维结构中知识维包括以下哪些层次
D.明代的( )号称“吴中三才子”


The Bid price

A.烧炉子,以防蚊蝇孽生和中毒的发生。
B.在签订合同时,拟写合同的一方对没有拟写合同的另一方享有很大的优势。
C.用压电加速度计测振时,后级(二次仪表)更适合选用电荷放大器而不是电压放大器。
D.图中所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


人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应具备____。

A.钢结构防锈蚀的主要措施之一为用金属镀层保护。
B.从论文题目来看,《中西方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及教学策略》属于( )结构形态。
C.等高线平距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
D.理想的超越性表现为()。


减数分裂II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

A.根据课程内容,()是某一个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总称
B.心理学上人际交往的3A原则是指( )
C.WCS是AutoCAD中的()
D.颈椎管狭窄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在我国企业应当采用多步式利润表。( )

A.下列属于伯曼格作品的是()。
B.贫血红细胞减少时,血液的粘滞性( )
C.比起奖金和红包,精致的伴手礼更容易让员工对旅行记忆深刻。
D.By \"dropout\" the author means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