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0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文学概论_6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89 min read

尔雅文学概论_6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导论

导论随堂测验

1、尔雅文学文本论的文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从________角度入手,可以了解古往今来的概论文学作品进行怎样的类型划分,以及文学文本包含着一些什么样的期末层次。

导论单元测验

1、答案柏拉图的学习“理式说”在文学观念上属于( )
A、模仿论
B、通课审美论
C、后作表现论
D、业答文化论
E、尔雅语言论

2、文学中国古代的概论“观物取象”说,在文学观念上属于( )
A、期末表现论
B、答案模仿论
C、学习审美论
D、文化论

3、重视作品研究的文学理论不包括( )
A、英美新批评
B、法国结构主义
C、俄国形式主义
D、接受美学

4、重视读者研究的文学理论是( )
A、法国结构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接受美学
D、俄国形式主义

5、“模仿论”的观点包括( )
A、文艺起源于模仿
B、文艺的本性在于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
C、文艺能反映世界
D、文艺不能反映世界
E、文艺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
F、文艺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6、文艺学主要由哪三部分构成( )
A、文学理论
B、文学批评
C、文学消费
D、文学发展史

7、文学四要素包括( )
A、作者
B、宇宙
C、社会
D、读者
E、世界
F、作品

8、“表现论”的观点包括( )
A、文艺起源于模仿
B、情感表现是文艺最主要的功能
C、文艺的本性在于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
D、文艺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
E、文艺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9、“模仿论”的观点包括( )
A、文艺起源于模仿
B、文艺的本性在于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
C、文艺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
D、文艺是作家心灵的表现
E、文学能反映世界

10、从世界的角度研究文学活动,考查文学与世界的关系属于文学理论中的文学接受论。

11、文学接受论注重从作品的角度对文学进行研究。

导论单元测验

1、1. 有人说“作品能反映世界”。请你从几个方面对这句话的理解。

2、在作品的阐释上,作者和读者哪个更具有价值?为什么?试从几个方面阐述。

第二章 文学创作论

第二节 即兴的冒险随堂测验

1、“兴”在文学创作过程是______意思。

第三节 文字的魔法随堂测验

1、关于文学表达,有人说是_______,有人则认为是__________。

2、孔子认为,文学表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

第二章测验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作家获取文学材料的途径是( )
A、书本获取
B、实践获取
C、无意获取
D、直接获取

2、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不知不觉间保留下的感受、记忆、经验和知识等有用信息属于( )
A、书本获取
B、间接获取
C、无意获取
D、有意获取

3、“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描绘的是艺术构思中的哪种心理现象( )
A、直觉
B、灵感
C、情感
D、想象

4、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不包括( )
A、回忆
B、想象
C、潜意识
D、概括

5、《西游记》中对神话世界的建构属于( )
A、虚构想象
B、再现想象
C、比拟想象
D、幻想

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运用的想象属于( )
A、比拟想象
B、虚构想象
C、再现想象
D、幻想

7、( )是作家艺术构思时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A、回忆
B、想象
C、理智
D、沉思

8、乔治·桑说:“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我自己是草,是飞鸟,是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水平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是那种形,瞬息万变,去来无碍。”阐述的是作家艺术构思时哪种心理现象( )
A、回忆
B、想象
C、理智
D、沉思

9、作家在艺术构思时从月亮想到家乡,从家乡想到母亲,从母亲想到田野属于哪种心理现象( )
A、回忆
B、理智
C、沉思
D、联想

10、汤显祖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阐述的是作家艺术构思时哪种心理现象( )
A、回忆
B、想象
C、理智
D、沉思
E、灵感
F、直觉

11、陆机《文赋》说:“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遇,去不可止。”阐述的是灵感的( )
A、情感性
B、迷狂性
C、创造性
D、短暂性
E、不可预期性

12、作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或社会现象) 时,便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这种心理现象是( )
A、灵感
B、直觉
C、潜意识
D、回忆

13、《红楼梦》中刘姥姥在王熙凤屋中第一次见到挂钟的描写主要运用的艺术构思方式是( )
A、综合
B、变形
C、陌生化
D、简化

14、文学创造过程一般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
A、发生阶段
B、积累阶段
C、构思阶段
D、物化阶段

15、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包括( )
A、材料储备
B、艺术构思
C、艺术发现
D、创作动机

16、对艺术发现阐述正确的是( )
A、艺术发现是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B、艺术发现依据的是作家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
C、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属于艺术发现
D、艺术发现和作家的主观意识密不可分,是作家主观意识的投射

17、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 )
A、直接回收法
B、挨次扫描法
C、顺序回忆法
D、按层次推论法

18、灵感的特征包括( )
A、突发性
B、短暂性
C、创造性
D、不可知性

19、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构思方式包括( )
A、综合
B、简化
C、陌生化
D、变形
E、直觉
F、回忆

20、以下文学形象主要运用了变形构思方式的是( )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B、《巨人传》中的巨人
C、《豌豆公主》中的豌豆公主
D、《爸爸爸》中的丙崽
E、《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21、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时,回忆所提取的信息是对记忆材料的机械重现。

22、艺术情感是日常情感的提炼和升华。

23、作家创作时的灵感是非理性的、神秘不可知的。

24、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 瞬间涉及彼形象, 进而一环扣一环, 在延展中, 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25、( )是作家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26、( )是作家艺术构思时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27、( )是作家艺术构思时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28、“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艺术构思方式是( )。

29、突出作为艺术构思方式之一的两种实现途径是浓涂重抹和( )。

30、( )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

第二章作业

1、结合本章的学习内容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第一章 文学观念论

第二节 常见的文学观念:反映论等随堂测验

1、童庆炳先生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提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意识形态。

2、韦勒克与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提出,文学是一种____________。

3、卡勒在《文学理论入门》中站在_____立场上提出文化论的文学观念。

第三节 文学观念的建构路径随堂测验

1、从文学观念的历史发展来看,文学观念中存在着一种_______和_________的相互交织制造了双重复杂的关系。

第一章单元测验

1、下列不属于文学范畴的是( )
A、《管理学》
B、钱钟书的《围城》
C、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D、李白的《将进酒》

2、基于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观念是( )
A、反映论
B、审美论
C、文化论
D、形式论

3、下列不属于“实用说”文学观念的是( )
A、《诗经》能“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B、诗缘情而绮靡
C、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D、文以载道

4、下列不属于审美意识形态范畴的是( )
A、诗歌
B、绘画
C、哲学
D、音乐

5、关于文学起源的说法包括( )
A、巫术说
B、宗教说
C、游戏说
D、劳动说

6、艺术起源的“劳动说”的内涵包括( )
A、劳动提供了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
B、劳动产生了艺术活动的需要
C、劳动构成了艺术作品的主要内容
D、劳动制约了早期艺术的形式

7、下列不属于文学范畴的是( )
A、诗歌
B、散文
C、请假条
D、公告
E、心理学教材

8、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理论阐述正确的是( )
A、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艺术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二者的不平衡、不成比例的情况是偶然的,并非是必然的
C、艺术的一定种类并不能始终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同步前进
D、物质生产对文艺的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E、物质生产能直接促进艺术生产的发展

9、下列不属于“反映论”文学观念的是( )
A、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B、文艺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形式
C、文学是一种“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
D、文学是作家对客观世界的审美反映
E、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F、诗缘情而绮靡

10、文学的审美属性不包括( )
A、功利性
B、情感性
C、形象性
D、认识性
E、理性
F、教育性

11、下列属于文学无功利性表现的是( )
A、作家为经济利益而进行文学创作
B、读者为丰富词汇量而进行文学阅读
C、作家为了宣泄情感而进行创作
D、文学能唤醒社会、鼓舞革命
E、读者通过阅读文学获得精神的愉悦

12、东西方最初的文学观念属于纯文学观念,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学观念。

13、魏晋南北朝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期。

14、狭义的文学概念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15、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总是同步。

16、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但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17、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8、1747年,( )提出“美的艺术”(fine art)的说法,标志着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开始逐步形成。

19、文学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等一般话语的不同之处是具有( )的特点。

20、文学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和( )。

第一章作业

1、如何理解文学的情感性。

学习通文学概论_6

文学作品的分类

文学作品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常见的分类如下:

按照体裁分类

体裁是指文学作品根据形式特点所归属的种类。主要有:

  • 诗歌: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以韵律和节奏为主要特征。
  • 散文:以叙述、描写、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不受韵律和节奏的限制。
  • 小说:以长篇故事为主要形式,通过塑造人物、描写情节、表达思想来展现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戏剧:以舞台表演为主要形式,通过塑造人物、描写情节、表达思想来展现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照文学流派分类

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具有相同的美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手法,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学体系。主要有:

  • 现代主义: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颠覆、对人类生存现实的揭示和反思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品有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强调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代表作品有托马斯·平恩斯的《时间的盲眼》。
  • 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写和真实反映,代表作品有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 自然主义: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环境的客观描写和分析,注重社会现实问题的揭示,代表作品有艾米尔·左拉的《戈登的人生》。

按照文学时期分类

文学时期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文学创作的风格和主题呈现出相对一致的特点。主要有:

  • 古代文学:包括以《诗经》、《楚辞》、《论语》、《庄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古典文学和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为代表的明清长篇小说。
  • 近代文学:包括以鲁迅、莫言、余华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学和以孙犁、老舍、丁玲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

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

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是指评价文学作品好坏、价值高低的一系列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

思想性是指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思想深度和思想意义。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深厚的思想性,能够对读者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产生积极影响。

艺术性

艺术性是指文学作品在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能够通过语言、形式等方式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事物是否真实、符合客观事实。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真实性,能够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感染力

感染力是指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是否具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射。

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基本方式,良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拆解法

拆解法是指逐字逐句分析文学作品,梳理其结构、描写方式、语言特点等。通过拆解法的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从整体上把握文学作品,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整体法的阅读,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整体气质和情感氛围。

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将文学作品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其异同点。通过比较法的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特点和创作背景。

理解法

理解法是指通过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揣摩其深层次的含义。通过理解法的阅读,能够更好地领悟作品的精神内涵。

总结

文学作品的分类、评价标准和阅读方法是文学学习中的基本内容,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