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69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84 min read

超星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十一讲 焊接方法

焊接方法单元作业

1、超星材料成型为某企业欲生产下图所示钢制容器筒体,工艺该筒体上既有纵向焊缝,及设节答也有环状焊缝,备章在接口等部位还有一些短焊缝。案学请你从以下给出的习通焊接方法中,选择可采用的课后焊接方法,并说明理由。作业    A.friction welding B.shielded metal arc welding C.upset welding D.spot welding E.submerged arc welding F.seam welding

第十讲 焊接成形理论基础

10.3 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答案焊前与焊后怎么不一样啊随堂测验

1、超星材料成型由于焊接接头(即焊缝)存在韧性降低的工艺倾向,故设计焊接结构时,及设节答应尽量避免焊缝密集分布。备章

2、案学焊接接头由焊缝和 区两部分组成。习通

3、消除焊接热影响区的不利影响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焊后进行 (热)处理以细化晶粒。

4、下图为低碳钢熔化焊时焊接接头的示意图,图中②为 区  

5、下图为低碳钢熔化焊时焊接接头的示意图,图中④为 。  

焊接成形基础测验题

1、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保证焊缝质量的是: 。
A、限制空气侵入焊接区
B、稳定电弧燃烧
C、向熔池内渗加有用合金元素
D、脱氧、脱硫、脱磷
E、焊接一结束立刻用水冷却

2、焊接热影响区的存在使焊接接头 。
A、塑性增加
B、弹性增高
C、脆性增加
D、刚性增加

3、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塑性最高的区域是 。 
A、熔合区
B、正火区
C、过热区
D、部分相变区

4、产生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根本原因是 。
A、材料导热性差
B、焊接时组织变化
C、局部不均匀加热与冷却
D、焊接时输入的热量过大

5、既可减少焊接应力又可减少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之一是 。  
A、刚性夹持法
B、焊前预热
C、焊后消除应力退火
D、反变形法

6、如下图所示截面的横梁,为减少焊接变形,其焊接次序应为 。    
A、1-2-3-4
B、1-3-4-2
C、1-4-3-2
D、1-2-4-3

7、焊接后产生角变形的原因是 。
A、沿焊缝长度方向上的纵向收缩不均匀
B、沿焊缝截面上的横向收缩不均匀
C、弯曲变形
D、扭曲变形

8、薄板对接气焊时,容易产生_______变形。
A、弯曲
B、扭曲
C、角
D、波浪

9、焊接时既可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又可避免产生冷、热裂纹的工艺措施之一是 。
A、焊前预热
B、刚性夹持法
C、选用碱性焊条
D、退火处理

10、工件焊前预热的目的是 。
A、减缓加热速度
B、降低最高温度
C、减少在高温停留时间
D、降低冷却速度

11、焊接应力与变形及焊接接头中金相组织的变化是熔焊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当钢结构塑性较差或结构刚度较大时,则主要应预防 。
A、焊接应力和裂纹
B、焊接变形
C、部分相变区过大
D、白口组织形成

12、某构件在焊后被加热到600 oC,保温3小时后缓慢冷却,此处理称为 处理,目的是 。
A、正火,细化晶粒
B、退火,消除焊接应力
C、正火,消除焊接应力
D、退火,消除变形

焊接成形基础作业

1、何谓焊接热影响区?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分为哪几个区?各区的组织性能有何变化?

2、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焊前预热为什么可以减少焊接应力?

第六讲 金属压力加工概述及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6.1 你听说过金属压力加工(塑性成形)吗?随堂测验

1、根据下图所示生产场景,判断该工件的成形方法是哪一种?   
A、自由锻造
B、模型锻造
C、板料冲压
D、挤压成形

2、根据下图所示制件的形状特征,判断该工件的成形方法是哪一种?     
A、自由锻造
B、模型锻造
C、板料冲压
D、挤压成形

3、根据下图所示制件的形状特征,判断这些工件的成形方法是哪一种?     
A、自由锻造
B、模型锻造
C、板料冲压
D、挤压成形

4、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对旋转轧辊的间隙,使材料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压力加工方法称为 。

5、用冲头或凸模对放置在凹模中的坯料加压,使之产生塑性流动,从而获得相应于模具的型孔或凹凸模形状的制件的锻压方法称为 。  

6.2 要真正理解塑性成形,请千万别忽视了这些随堂测验

1、一般来说,用下列方法生产钢齿轮时,使用寿命最长,强度最好的为 。
A、精密铸造的齿轮
B、利用厚板切割得到毛坯再切削而成的齿轮
C、模锻成形的齿轮
D、利用圆钢经镦粗后再切削而成的齿轮。

2、锻造加热时,确定始锻温度的主要根据是确保金属在加热过程中不至于产生 现象。
A、氧化
B、脱碳
C、过热和过烧
D、渗碳体析出

3、45钢加热后,锻造时呈块状碎裂,完全丧失了可锻性。这是由 引起的。
A、过热
B、过烧
C、脱碳
D、氧化

4、某企业生产一批锻件,经检查发现其纤维组织分布不合理而不能交付用户。有人提出,对这批锻件进行适当的正火热处理使锻件纤维组织满足要求。这种意见是对还是错?

5、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由于其发生再结晶故成形后不会形成硬化组织。

6、金属冷变形后,既可以提高其强度和硬度,也可以提高其塑性和韧性,因而在冷拉弹簧的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6.3 为什么有些金属好锻造,有些金属难锻造呢?随堂测验

1、提高金属变形时的温度,可有效改善金属的可锻性。因此,钢材在加热时,只要不超过金属的固相线温度,就可以使金属获得良好的可锻性。

塑性成形理论基础部分测验题

1、材料经过锻造后,力学性能提高是因为
A、金属中杂质减少
B、出现加工硬化
C、晶粒细小,组织致密
D、出现纤维组织

2、碳素钢之所以可以锻造,是由于它在高温时处于塑性好,变形抗力小的 组织状态。
A、铁素体
B、珠光体
C、奥氏体
D、渗碳体
E、马氏体

3、下列材料中可锻性最好的材料是 。
A、KTH350-10
B、35钢
C、T12
D、GCr15

4、下列合金中,锻造性能最好的是 。
A、高合金钢
B、铸铁
C、中碳钢
D、低碳钢

5、锻造碳钢锻件时,若锻造工艺不合理,则会使锻件产生粗晶结构。其原因是 。
A、始锻温度在固相线下250℃左右,终锻温度800℃左右
B、始锻温度较低,终锻温度接近共析线
C、始锻温度合理,但终锻温度太低
D、始锻温度太高,且终锻温度也很高

6、锻造前坯料热的目的是 。
A、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
B、提高强度,降低韧性
C、提高塑性,增加韧性
D、提高塑性,降低韧性

7、确定始锻温度的主要根据是确保金属在加热过程中不至于产生 。
A、晶粒粗大和晶界氧化;
B、表面含碳量降低;
C、坯料过度软化;
D、硬脆的马氏体组织

8、下列材料中可以用于锻压加工的是 。
A、QT400-18
B、KT300-06
C、16Mn
D、HT250

9、15钢、60钢、T8钢相比,60钢可锻性最好。

10、在热变形过程中,因金属会发生再结晶故不会形成硬化组织。

11、金属冷变形后,其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均比变形前大为提高。

12、为了利用纤维组织性能上的方向性,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或毛坯时,都应使零件在工作中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方向尽量与纤维方向垂直,最大剪切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平行,以提高零件的承载能力。

13、提高金属变形时的温度,可有效改善金属的可锻性。因此,钢材在加热时,只要不超过金属的固相线温度,就可以使金属获得良好的可锻性。

14、某批锻件经检查,发现由于纤维组织分布不合理而不能应用。若对这批锻件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如正火,可以使锻件重新得到应用。

15、金属的锻造性能用 和 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16、锻造前金属坯料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可锻性,即降低其 和增加其塑性 。

17、为了便于金属锻造成形,金属在锻造前通常要进行高温加热,如果加热温度过高,会使工件产生氧化、脱碳、过热、 等缺陷。

18、如果金属经过较大的塑性变形,产生了严重的纤维组织,则该金属顺纤维方向的强度和塑性 (高/低)于垂直于纤维方向。

第七讲 金属锻造成形

7.2 设计自由锻件的结构时,怎样使其更容易成形随堂测验

1、自由锻是使金属坯料在锻造设备的上下抵铁之间产生自由变形而得到所需的锻件,因此自由锻适宜锻打带有圆锥、斜面的锻件。

2、用压力使坯料高度减小而直径(或横向尺寸)增大的工序称为 。

3、使坯料横截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工序称为 。

4、如下图所示带头部的轴类零件,其生产方法很多,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条件下,若法兰头直径D较小,轴杆L较长时,应采用 (全镦粗/局部镦粗/拔长/冲孔/弯曲/错移)工序进行锻造。  

5、5.如下图所示带头部的轴类零件,其生产方法很多,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条件下,若法兰头直径D较大,轴杆L较短时,应采用 (全镦粗/局部镦粗/拔长/冲孔/弯曲/错移)工序进行锻造。  

7.3 模型锻造,一种更美妙的锻造方法随堂测验

1、模锻生产适合于小型锻件的大批大量生产。

2、由于模锻生产的成形效率较高,因而特别适合于大型锻件的生产。

3、与自由锻相比,模锻的生产率高、加工余量小,且可得形状较复杂的锻件,因此,大批量生产中广泛采用模锻。

第八讲 板料冲压

8.3 弯曲工序,板料弯曲件的必用工序随堂测验

1、板料弯曲时,为了防止弯裂,应使弯曲线方向平行于板料纤维方向。

2、设计板料弯曲件时,为防止成形过程中弯裂,应使弯曲半径小于材料允许的弯曲半径。

8.4 拉深工序,用它做成的制件熟视无睹随堂测验

1、在板料多次拉深时,拉深系数的取值应一次比一次大,即m1< m2< m3…< mn。

2、板料拉深时,拉深系数m总是小于1。

3、在板料拉深时,凸、凹模之间的间隙Z应该与板厚度无关。

板料冲压单元测验题

1、防止拉深件起皱的措施之一是 。
A、减少拉深系数m
B、增加拉深次数
C、在拉深模具上增设拉深筋
D、减小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
E、去除压料板
F、减小压料力

2、对于薄板弯曲件,若制件内弯曲半径过小会使制件产生 。   
A、内侧裂纹
B、内侧起泡
C、外侧裂纹
D、外侧起皱

3、下图所示冲压件,在冲压成形时用到的工序是  [4,2分]
A、落料
B、拉深
C、冲孔
D、弯曲
E、翻边
F、起伏
G、胀形

4、下图所示冲压件,在冲压成形时用到的工序是    
A、落料
B、冲孔
C、弯曲
D、拉深
E、翻边
F、起伏
G、拔长

5、下图所示冲压件,在冲压成形时用到的工序是   
A、落料
B、冲孔
C、弯曲
D、拉深
E、翻边
F、起伏

6、下图所示冲压件,在冲压成形时用到的工序是  
A、落料
B、冲孔
C、弯曲
D、拉深
E、翻边
F、起伏

7、减少拉深件拉穿的措施之一是 。
A、减少拉深系数m
B、增大拉深系数m
C、在拉深模具上增加压板
D、减小凸模与凹模之间间隙

8、拉深件在成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是
A、拉裂
B、起皱
C、起泡
D、冷隔
E、过热
F、粘连

9、某圆筒形零件,材料为08F,直径尺寸为90mm,毛坯直径为150 mm,板厚为1.0mm。若材料一次拉深成形的极限拉深系数为0.48,则该零件 。
A、一次拉深就可以成形
B、必须两次以上拉深才能成形
C、拉深前需要先退火处理以提高其变形能力
D、拉深时需要加大压边力才可以顺利成形

10、为了防止弯曲件在弯曲时产生裂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设计弯曲件时,适当加大弯曲件的弯曲半径
B、减少凸模和凹模弯曲部分的角度值
C、减小弯曲力
D、弯曲前对工件冷变形强化处理
E、落料时注意板料的纤维方向,保证落料后毛坯的纤维方向与弯曲时其所受的弯曲力方向垂直
F、保持弯曲件角度不变,适当加大板料厚度

11、板料 ,内弯曲半径r越小, 。
A、越厚、越容易弯裂
B、越薄、越容易弯裂
C、越厚、越不容易弯裂
D、越薄、越不容易弯裂

12、为保证坯料具有足够的塑性,在一两次拉深后,应安排工序间的 处理。
A、退火
B、回火
C、正火
D、淬火

13、减少拉深件拉穿的措施之一是 。
A、减少m
B、增大m
C、用压板
D、减少拉深模间隙

14、拉深系数(m)是衡量拉深变形程度的指标,当变形程度愈大,则 。
A、m愈大
B、m=0.5
C、m>0.5
D、m愈小

15、用变形铝合金制造洗衣机桶时,需经几次拉深成形,为了使后几次拉深顺利进行,需进行 。
A、调质处理
B、时效处理
C、回复处理
D、再结晶退火

16、当凸模和凹模之间间隙大于板料厚度,凸模刃口又有圆角时,此冲压模为 。
A、冲孔模
B、落料模
C、切断模
D、拉深模

17、在冲床的一个行程内只能完成一个基本工序的模具叫做 。
A、简单模
B、复合模
C、连续模
D、级进模
E、单工序模

第一讲 铸造工艺理论基础

1.1 一个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是怎样得到的?随堂测验

1、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但以 的影响最为显著。
A、化学成分
B、浇注温度
C、铸型材料
D、充型压力

2、铸件产生冷隔的原因是: 。
A、浇注速度太快
B、浇注温度太低
C、造型舂砂太紧
D、造型退让性太差

3、浇注温度对合金的 有着很大影响。
A、充型能力
B、变形能力
C、熔化能力
D、变化能力

4、合金成分愈远离 ,结晶温度范围愈宽,流动性愈差。
A、共晶点
B、结晶点
C、熔点
D、共析点

5、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宽,充型能力愈强,愈便于得到轮廓清晰的铸件。

1.2 细说液态合金的凝固方式随堂测验

1、提高铸件凝固时的温度梯度,可以使铸件倾向于糊状凝固。

2、提高铸件凝固时的温度梯度,可以使铸件凝固区域减小。

1.3 你想了解合金收缩的真相吗?随堂测验

1、根据铁碳合金状态图,当浇注温度、铸型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含碳4.2%的铸铁比含碳3.2%的铸铁更容易补缩。

1.4 铸件上这些丑陋无比、祸害无穷的孔洞是怎么产生的?随堂测验

1、冒口的主要作用是 。
A、集渣
B、补缩
C、排气
D、定位

2、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缩孔。缩孔往往产生在 。
A、铸件最先凝固的部位
B、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C、铸件的侧面或下面
D、铸型中安放冷铁的部位

3、为防止铸件上产生缩孔,正确的工艺措施为 。
A、逐层凝固
B、糊状凝固
C、顺序凝固
D、同时凝固

4、铸造时,提高液态合金的浇注温度将使铸件产生缩孔的倾向增加。

5、增加铸件结晶时的凝固区域,有利于防止铸件产生缩松。

铸造工艺理论基础测验题

1、铸造性能属于材料的 。
A、力学性能
B、物理性能
C、化学性能
D、工艺性能
E、使用性能

2、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有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在下列因素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
A、化学成分
B、浇注温度
C、铸型材料
D、充型压力
E、铸型温度

3、在下列原因中,使铸件产生冷隔的原因是: 。
A、浇注速度太快
B、浇注温度太低
C、造型舂砂太紧
D、铸型退让性太差

4、浇注温度对合金的 有着很大影响。
A、充型能力
B、变形能力
C、熔化能力
D、变化能力

5、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缩孔。缩孔往往产生在 。
A、铸件最先凝固的部位;
B、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C、铸件的侧面或下面;
D、铸型中安放冷铁的部位;

6、为防止铸件上产生缩孔,正确的工艺措施为使铸件实现 。
A、逐层凝固
B、糊状凝固
C、顺序凝固
D、同时凝固
E、定向凝固

7、铸型中设置冒口的最主要作用是 。
A、集渣
B、补缩
C、排气
D、定位
E、省材料
F、降成本

8、为防止铸件中产生热应力,正确的工艺措施是 。
A、逐层凝固
B、糊状凝固
C、顺序凝固
D、同时凝固
E、定向凝固

9、预防热应力的基本途径是 铸件各部位的温度差。
A、尽量减少
B、尽力保持
C、略微增加
D、大幅增加

10、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提高铸件凝固时的温度梯度,可以使铸件倾向于糊状凝固。
B、降低铸件凝固时的温度梯度,可以使铸件倾向于糊状凝固。
C、提高铸件凝固时的温度梯度,可以使铸件凝固区域减小。
D、降低铸件凝固时的温度梯度,可以使铸件凝固区域减小。
E、增加铸件结晶时的凝固区域,有利于防止铸件产生缩松。
F、减小铸件结晶时的凝固区域,有利于铸件的充型。

11、拟生产一批小铸铁件,力学性能要求不高,但要求越薄越好。在下列措施中哪个是有用的?
A、选用含碳量为4%左右的铁碳合金。
B、选用含碳量为0.77%的共析钢。
C、提高铁水的浇注温度。
D、增加铁水的充型压力。
E、选用金属铸型以提高铸型的强度。
F、对铸型进行预热处理。
G、提高铸型的退让性以便在浇铸时使铸型中的气体尽快排出。

1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为了消除铸件中的机械应力,可在铸造后对铸件采用时效处理。
B、若采取一些措施增加铸型的退让性,则可以大大减小铸件中的机械应力,同时铸件中的热应力也可以得到减小。
C、去应力退火是消除机械应力最有效的工艺措施。
D、若铸件的壁厚不均匀,产生热应力的可能性将增加,产生机械应力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E、砂型铸造时,将浇口开在铸件的薄壁处,在铸件的厚大部位预埋冷铁,将有利于防止铸造热应力的产生。

13、图示铸件,在冷却到室温后,可能 。
A、产生左右两端向下,中部向上的弯曲变形(对左图而言)
B、产生左右两端向上,中部向下的弯曲变形(对左图而言)
C、在上半部分内部产生纵向(长度方向)残余拉应力(对左图而言)
D、在下半部分内部形成纵向(长度方向)残余压应力(对左图而言)
E、产生比较大的扭转变形(对左图而言)

14、铸件热裂纹的形状特征是 。
A、形状曲折
B、缝隙较宽
C、缝内有氧化色
D、裂纹细小
E、缝内有夹渣
F、裂纹贯穿晶粒
G、裂纹较直

15、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宽,充型能力愈强,愈便于得到轮廓清晰的铸件。

16、根据铁碳合金状态图,当浇注温度、铸型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含碳4.2%的铸铁比含碳3.2%的铸铁更容易补缩。

17、铸造时,提高液态合金的浇注温度将使铸件产生缩孔的倾向增加。

18、为了使铸件实现同时凝固,可在铸件上某些厚大部位增设冷铁,对铸件进行补缩。

19、.“顺序凝固”是防止铸件产生铸造内应力、变形和缩孔等缺陷有效的工艺措施。

20、合金的流动性愈好,充型能力愈强,愈有利于得到薄而复杂的铸件。

21、HT200的流动性好于ZG175-570。

22、提高浇注温度和充型压力,有助于使合金实现顺序凝固,从而提高合金的充型能力。

23、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宽,充型能力愈强,愈便于得到轮廓清晰的铸件。

24、纯金属具有较好流动性。

25、当铸型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含碳3.8%的铸铁比含碳4.2%的铸铁更容易补缩。

26、凝固温度范围大的合金,铸造时铸件中容易产生缩松。

27、铸造时,提高液态合金的浇注温度将使铸件产生缩孔的倾向增加。

28、提高液态合金的浇注温度,有利于金属液的流动,因而对于防止缩孔的产生总是有利的。

29、当铸件壁厚相差较大时,铸件产生缩孔可能性也将增大。

30、铸型上设置冒口的目的是为了排出浇注时注入的多余铁水。

31、铸件产生铸造热应力后,将使铸件上厚大的部位受到压应力,较薄的部位受到拉应力。

32、.“同时凝固”是防止铸件产生铸造内应力、变形和缩孔等缺陷有效的工艺措施。

33、铸造合金的固态收缩是使铸件产生铸造应力和变形的根本原因。

34、在铸件厚壁处安放冒口是实现同时凝固的铸造工艺措施之一。

35、铸型的退让性对热裂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退让性提高,形成热裂纹的可能性也提高。

第二讲 砂型铸造

砂型铸造单元测验题

1、对铸件的形状和大小、生产批量、合金品种的适应性最强,因而是常用的铸造方法。
A、砂型铸造
B、熔模铸造
C、金属型铸造
D、压力铸造
E、消失模铸造
F、离心铸造

2、手工造型主要用于 。
A、单件、小批生产
B、大批量生产
C、年产量50万件的生产
D、精密铸件的生产

3、砂型铸造的最基本工序是 。
A、选型
B、造型
C、分型
D、充型

4、砂型铸造生产,下面几种法均可时,应优先选用 。
A、三箱造型
B、整模造型
C、挖砂造型
D、活块造型
E、分模造型

5、机器造型的工艺特点通常是采用模板进行 。
A、单箱造型
B、两箱造型
C、三箱造型
D、多箱造型

6、如图所示铸件,在砂型铸造时合理的造型方法为 。
A、整模造型
B、分模造型
C、三箱造型
D、挖砂造型
E、活块造型

7、如图所示铸件,在砂型铸造时合理的造型方法为 。
A、整模造型
B、分模造型
C、活块造型
D、挖沙造型
E、三箱造型

8、采用砂型铸造法生产图中右端盖铸件。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该铸件最合理的造型方法为 (整模/分模/挖砂/活块/三箱/地坑/刮板)造型。 [每

9、采用砂型铸造法生产图中支架铸件。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该铸件最合理的造型方法为 (整模/分模/挖砂/活块/三箱/地坑/刮板) 造型。

10、采用砂型铸造法生产图中支架铸件。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该铸件最好采用 (整模/分模/挖砂/活块/三箱/地坑/刮板)造型法进行造型。

11、如图所示扳手铸件,在砂型铸造时合理的造型方案为方案 。 (说明:空格中填1或2或3)

12、图示摇臂铸件砂型铸造时的造型方法为 (整模/分模/挖砂/活块/三箱/地坑/刮板)造型。

第三讲 特种铸造

特种铸造单元测验题

1、对铸件的形状和大小、生产批量、合金品种的适应性最强,因而是常用的铸造方法。
A、砂型铸造
B、熔模铸造
C、压力铸造
D、金属型铸造

2、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包括: 、型壳制造、焙烧和浇注等步骤。
A、压型制造
B、硬化
C、蜡模制造
D、浸涂料

3、金属型铸造主要用于生产 。
A、耐热钢
B、铝合金和镁合金
C、球墨铸铁
D、不锈钢

4、金属型铸造主要用于 。
A、铸铁铸件的小批量生产
B、铜、铝合金的大批量生产
C、铸铁铸件的大批量生产
D、铜、铝合金的单件生产

5、下列材料中适合于制造铸造用金属型的是 。
A、黄铜
B、铝
C、铸钢
D、稀有金属

6、金属型铸造有诸多优点,下列关于金属型铸造优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型铸造可“一型多铸”,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从而可大大提高生产率。
B、铸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比砂型铸造显著提高。
C、劳动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D、铸件成本低

7、由于金属型没有退让性,铸件在型中停留时间过长,易产生 。
A、变形
B、裂纹
C、缩孔
D、气孔

8、大量生产高熔点气轮机叶片较适合的铸造方法是 。
A、熔模铸造
B、金属型铸造
C、压力铸造
D、砂型铸造
E、低压铸造

9、在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中,生产率最高的生产方法是 。
A、砂型铸造
B、熔模铸造
C、金属型铸造
D、压力铸造
E、消失模铸造

10、最适宜浇注形状复杂的耐热合金铸件的特种铸造方法是 。
A、压力铸造
B、陶瓷型铸造
C、离心铸造
D、熔模铸造

11、压力铸造有诸多优点,下列关于压力铸造优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铸件的精度及表面质量较其它铸造方法均高
B、可压铸形状复杂的薄壁件
C、铸件的强度较高
D、铸件易于补缩,可有效预防缩松的形成
E、铸型透气性很好,因此铸件不容易产生气孔

12、最便于铸造双金属铸件的铸造方法是 。
A、熔模铸造
B、金属型铸造
C、压力铸造
D、离心铸造
E、低压铸造

13、下列关于离心铸造优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自由表面生产圆筒形或环形铸件,可省去型芯和浇注系统
B、铸件极少有缩孔、缩松、气孔、夹渣等缺陷
C、铸出的内孔尺寸精确且光洁
D、便于制造双金属铸件

14、离心铸造分立式离心铸造和卧式离心铸造两种方法。卧式离心铸造常用来生产 铸件。
A、环、套圈类
B、铸管类
C、复杂箱体类
D、轴杆类

15、立式离心铸造常用来生产 铸件。
A、套圈类
B、铸管类
C、箱体类
D、支架类

16、为了获得铸件的内腔,型芯在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中均得到广泛使用。

17、用金属型生产铸铁件时,由于铸型冷却较快而容易使铸件产生白口缺陷,故金属型铸造主要适用于有色合金铸件的生产。

18、熔模铸造时,由于铸型的分型面均为平面,起模简便,故可生产出形状复杂的铸件。

19、由于压力铸造生产铸铁、铸钢等高熔点合金时,铸型容易受高温作用而减少使用寿命,所以它主要用于有色金属的生产。

20、离心铸造是依靠旋转离心力使液体充填铸型而形成空心回转体铸件的,因此与其他铸造方法相比较,离心铸造特别适合于制造双金属铸件,如轧辊等。

21、压力铸造是一种适应性很广泛的铸造方法,它不但适合于单件、小批生产,也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22、由于低压铸造的压力不高,因此对铸型的耐热性要求就比较低,故可以选用铝合金来制造铸型以降低成本。

23、消失模铸造是先通过加热埋入型砂中的蜡模使其熔化流出,形成铸型的型腔,然后再浇入金属液充型以得到铸件的方法。

24、对于某些收缩大,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消失模铸造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它可以将补缩冒口方便地安置在铸型的任何位置,特别是暗冒口。

第四讲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单元测验题

1、铸件的浇注位置正确与否,对铸件的质量影响很大。浇注位置选择原则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
B、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C、为了防止铸件薄壁部分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缺陷,应将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铸型上面
D、对于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使厚的部分放在铸件的上部或侧面,以便在铸件的厚壁处直接安置冒口,使之实现自下而上的定向凝固

2、铸件上的大平面、薄壁和形状复杂的部分放在下箱主要是为防止 。
A、浇不足
B、气孔与夹砂
C、砂眼
D、错箱

3、铸型分型面的选择正确与否是铸造工艺合理性的关键之一,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应使造型工艺简化
B、应尽量使铸件分布于多个砂箱,以保证铸件的精度
C、为了便于造型、下芯、合箱和检验铸件的壁厚,应尽量使型腔及主要型芯位于下箱
D、应尽量使铸型只有一个分型面

4、绘制铸造工艺图,在铸造工艺方案初步确定之后,必须选定铸件的工艺参数,下面不属于铸件的工艺参数的是 。
A、收缩率
B、变形量和变形速度
C、起模斜度
D、型芯头尺寸
E、铸造圆角

5、在进行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时,为了便于造型和安放型芯,应尽量使铸件型腔和主要型芯位于铸型的 。
A、下箱
B、上箱
C、中箱
D、B和C

6、车间使用的划线平板,工作表面要求组织致密均匀,不允许有铸造缺陷。其铸件的浇注位置应使工作面 。
A、朝上
B、朝下
C、位于侧面
D、倾斜

7、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尽量放在铸型的 。
A、上面
B、下面
C、侧面
D、B和C

8、铸件的浇注位置正确与否,对铸件的质量影响很大。浇注位置选择原则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
B、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C、为了防止铸件薄壁部分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缺陷,应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铸型上面。
D、对于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使厚的部分放在铸件的上部或侧面,以便在铸件的厚壁处直接安置冒口,使之实现自下而上的定向凝固

9、铸件的大平面若朝上,容易产生 缺陷。
A、浇不足
B、变形
C、裂纹
D、夹砂

10、如图所示铸件,合理的铸造方案是 。
A、方案①
B、方案②
C、方案③
D、这3个方案都不合理

11、如图所示铸件,合理的铸造方案是 。
A、方案①
B、方案②
C、方案③
D、方案②与方案③结合

12、如图所示铸件,合理的铸造方案是 。
A、方案①
B、方案②
C、方案③
D、其他方案

13、指导铸造过程最基本的工艺文件是 。
A、铸型装配图
B、模样图
C、铸件图
D、铸造工艺图

14、铸造工艺图是在零件图上用各种工艺符号及参数表示出铸造工艺方案的图形,其中包括: ,铸型分型面,型芯,加工余量,收缩率,浇注系统,起模斜度,冒口和冷铁的尺寸和布置等。
A、定位基准
B、抛光
C、浇注位置
D、粗糙度

15、为保证铸件加工面尺寸和零件精度,在铸件工艺设计时预先增加而在机械加工时切去的金属层厚度称为 。
A、工艺补正量
B、加工余量
C、补贴
D、多余屑料

16、当铸件加工面处于铸件浇注位置的 时,可取较小的加工余量。
A、顶面
B、侧面
C、底面
D、前面

17、为了使模样(或型芯)便于从砂型(或芯盒)中取出,凡垂直于分型面的立壁在制造模样时,必须留出一定的倾斜度,此称为 。
A、起模斜度
B、结构斜度
C、工艺斜度
D、修正斜度

18、绘制铸造工艺图确定起模斜度时, 其内壁斜度 。
A、应与外壁斜度相同
B、应比外壁斜度大
C、应比外壁斜度小
D、可以随意设置

第五讲 铸件结构设计

铸件结构设计单元测验题

1、铸件壁厚设计过薄,容易产生 等铸件缺陷。
A、浇不足
B、缩孔
C、变形
D、裂纹
E、夹渣
F、气孔
G、晶粒粗大
H、冷隔

2、设计铸件时,为了减少铸件产生铸造缺陷,应使铸件壁间为 。
A、直角联接
B、锐角联接
C、钝角联接
D、曲线联接

3、铸件壁与壁之间为锐角连接时,容易使铸件产生 缺陷。
A、气孔
B、裂纹
C、夹渣
D、粘砂
E、缩孔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铸件壁厚不均匀时,铸造时容易产生缩孔。
B、壁厚均匀的铸件不容易产生残余应力。
C、铸件壁与壁为直角连接时,在转角处产生的杂质比圆角连接的铸件要少。
D、由于铸件的强度与铸件的壁厚并不是成正比关系,因此,片面增大壁厚以获得高强度铸件的设计是不可取的。

5、在设计铸件结构时,有时会产生有的部位壁比较厚,有的部位壁较薄。厚壁与薄壁连接时,错误的设计是
A、斜面连接
B、圆角连接
C、台阶连接
D、斜面结合圆角连接

6、设计铸件结构时,如果壁厚不均匀,则在厚壁处容易产生 缺陷。
A、缩孔
B、缩松
C、晶粒粗大
D、裂纹
E、浇不足
F、气孔
G、夹砂
H、冷隔
I、粘砂
J、渣眼

7、下图所示同一铸件的两种设计,左图设计的结构是合理的,而右图设计的结构是不合理的。

8、下图所示同一铸件的两种设计,左图设计的结构是合理的,而右图设计的结构是不合理的。 [2分]

9、在确定铸件浇注位置与分型面有矛盾时,为保证质量应以分型面选择为主,浇注位置选择为次。

10、铸件最小壁厚所以要受到限制,主要是由于薄壁件中金属充型能力差,容易产生冷隔和浇不足。

11、从减少应力和防止裂纹的观点出发,设计铸件时,应使其形状尽量对称,壁厚尽量均匀。

学习通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

材料成型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成型工艺和设备能够将材料进行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形状、尺寸和性能,为后续加工和使用打下基础。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学习通中的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

一、注塑成型

注塑成型是将塑料加热熔化后,在注射成型机的机筒中塑化、压缩,并通过模具的射出口注入到模腔中,然后冷却固化成型的过程。注塑成型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成型周期短、产品精度高、制造成本低等。在学习通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来掌握注塑成型的原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挤出成型

挤出成型是将塑料经加热熔化后,通过螺杆的旋转和机筒的加压,将熔体压制出模头的成型口,经过冷却固化成型的过程。挤出成型的优点是能够生产大批量的同类产品、成型速度快、成型精度高、产品表面光滑等。学习通提供了挤出成型的教学视频、实验实践等课程,让学习者能够深入了解挤出成型的过程和特点。

三、压缩成型

压缩成型是将加热软化的塑料,放置在成型板的模腔中,然后通过压力和温度作用下,使塑料充满模腔并固化成型的过程。压缩成型的优点是产品密度高、尺寸精确、表面平整光滑、成型过程中无污染等。学习通中提供了丰富的压缩成型课程,包括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和模具等方面的知识,让学习者全面了解压缩成型的各方面内容。

四、吹塑成型

吹塑成型是将熔化的塑料放置在模具中,通过压缩空气吹气筒,将熔体吹成气泡,然后冷却固化成型的过程。吹塑成型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成型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等。学习通提供了吹塑成型的教学视频、实验操作等课程,让学习者能够掌握吹塑成型的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五、注塑成型机

注塑成型机是用于注塑成型的专用机械设备,主要由注射系统、保压系统、冷却系统、电控系统等组成。不同的注塑成型机适用于不同的塑料材料和产品要求,学习通中提供了注塑成型机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习者能够熟悉各种注塑成型机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六、挤出机

挤出机是用于挤出成型的专用机械设备,主要由进料装置、螺杆、机筒、模头等组成。不同的挤出机适用于不同的塑料材料和产品要求,学习通中提供了挤出机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习者能够熟悉各种挤出机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七、压缩成型机

压缩成型机是用于压缩成型的专用机械设备,主要由下模板、上模板、成型板、加热系统等组成。不同的压缩成型机适用于不同的塑料材料和产品要求,学习通中提供了压缩成型机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习者能够熟悉各种压缩成型机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八、吹塑成型机

吹塑成型机是用于吹塑成型的专用机械设备,主要由吹气筒、模具、加热系统、冷却系统等组成。不同的吹塑成型机适用于不同的塑料材料和产品要求,学习通中提供了吹塑成型机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习者能够熟悉各种吹塑成型机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总之,学习通提供了全面的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的课程,不仅让学习者了解不同的成型工艺和设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还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来实际掌握成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学习通的学习资源丰富,让学习者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工业生产和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