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17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39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95 min read

mooc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39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0 绪论

绪论单元测试

1、中国整答提出“灭人之国,近现必先去其史”警言的代史著名学者是:
A、顾炎武
B、纲答龚自珍
C、案慕案梁启超
D、课完陈寅恪

2、中国整答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近现直接结果是导致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因此,代史这场革命并没有进步意义。纲答这种认识的案慕案错误在于:
A、完全背离了历史事实
B、课完故意夸大辛亥革命的中国整答消极结果
C、没有能够区分清楚历史的近现主流和支流
D、以碎片化的代史历史来代替整体的历史

3、1840年以来至今170多年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是:
A、革命
B、现代化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国家独立

4、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点是:
A、1911年
B、1919年
C、1949年
D、1978年

5、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的是:
A、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伯恩斯坦

6、提出“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王充
D、魏征

7、由“盲人摸象”的故事对于我们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启示是:
A、必须充分的掌握历史材料
B、只有了解历史的真相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C、必须把具体的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进行考察
D、不能以碎片化的历史细节得出整体历史的结论

8、总书记所说的“深刻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指:
A、辛亥革命
B、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改革开放

9、中国近代史时期是指:
A、1840年至1911年
B、1840年至1919年
C、1840年至1945年
D、1840年至1949年

10、中国近代最早明确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杨度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四个选择”的有:
A、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B、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
C、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
D、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人民民主专政
E、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历史上“三件大事”的有:
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B、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E、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

13、下列选项中属于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有: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胜利
D、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E、改革开放

14、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指:
A、物质文明的现代化
B、制度文化的现代化
C、社会文明的现代化
D、生态文明的现代化
E、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唯物史观的观点是:
A、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B、伟大的英雄对历史的发展决定性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人类历史是“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外化的产物
E、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单元测试

1、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阴阳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1789年法国大革命
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 )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贩卖奴隶
D、掠夺土地

4、战争以清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5、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
A、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殖民地社会

7、把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英国打败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
D、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8、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是
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B、中国社会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帝国
C、政治上独立国拥有的完整主权部分丧失;经济上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它并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经济

9、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
A、买办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
D、工人阶级

10、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1、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西方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发展的严重障碍
D、中国各地发展大体平衡,整个国家处于落后状态

12、西方殖民主义来到东方,其目的是
A、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B、给东方国家带来自由、平等和博爱
C、使东方国家成为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D、帮助东方国家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13、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 )为出发点的
A、反对封建主义
B、挽救民族危亡
C、收复国土
D、打到土豪

1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近代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6、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7、标志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事件是
A、工业革命
B、法国的大革命
C、美国的独立战争
D、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18、帝国主义没有能够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
B、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
C、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D、帝国主义不可能形成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19、近代中国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
A、破产的地主阶级
B、破产的民族资产阶级
C、破产的官僚
D、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20、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C、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D、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E、封建庄园经济

2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
A、父权
B、夫权
C、君权
D、妻权
E、族长权

22、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
A、中国资产阶级
B、地主阶级
C、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
E、城市贫民

2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E、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2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开展武装斗争
B、实行土地革命
C、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E、进行民主改革

25、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的阶级
B、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C、孔祥熙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D、由于残酷剥削工人而成为民主革命的对象
E、有一部分来自官僚买办资本家

2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单元测试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2、1895年签订的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英国军官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
A、颐和园
B、故宫
C、长城
D、圆明园

4、战争后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却无权干预,是因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驻军权
D、传教权

5、开放汉口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6、自1863年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开始,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的是英国人
A、赫德
B、李泰国
C、李提摩太
D、林乐知

7、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
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
B、进行传教活动
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民族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

8、到( )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刊物是
A、《万国公报》
B、《民报》
C、《字林西报》
D、《新民丛报》

10、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孙中山说过:“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那次血战”指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2、《马关条约》签订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这三国是
A、英法德
B、俄意日
C、俄法德
D、德日澳

13、19世纪40年代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1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严复
D、魏源

15、“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魏源在哪一部著作中提出来的
A、《海国图志》
B、《康遒纪行》
C、《朔方备乘》
D、《瀛环志略》

16、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
A、第一次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战争

17、郑观应提出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劝学篇》
D、《校邠庐抗议》

18、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
A、第二次战争以后
B、中法战争以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9、严复翻译的、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是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20、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
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21、英国强迫清割让香港的条约是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58年《瑷珲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22、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23、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24、《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外是都主张
A、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
B、向西方学习
C、进行资本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26、“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清朝前期
B、晚清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民国时期

27、英国通过战争,强迫清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英国侵害的本质意图应是
A、积累原始资本
B、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把中国变成英国的海外殖民地
D、维护可耻的贸易,并使之合法化

28、1840年—1860年英国连续发动两次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本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9、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体现出的新特点不包括
A、是中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综合作用的产物
B、利用宗教形式来组织发动群众
C、担负反封建反侵略双重革命任务
D、遭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0、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句话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宗教是人民的麻醉剂,农民政权不该利用宗教麻醉农民阶级
B、天国只是一种宗教幻想,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
C、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提不出科学理论和正确目标
D、天平天国的错误选择,贻误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31、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在沿海通商口岸地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交通便利,便于引进西方机器设备
B、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诱导
C、受西方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D、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32、战争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卖给中国的商品是呢绒、棉布等,而中国卖给英国的商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从根本上表明
A、两国的地理环境不同
B、两国的政治制度不同
C、两国的经济水平不同
D、两国的风俗习惯不同

33、战争后,中国茶和丝的出口量大增,其客观进步性表现有
A、使中国关税收入大增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使清贸易逆差得到扭转
D、使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增强

34、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又包含着隐患。主要是指
A、面临封建势力疯狂反扑
B、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牢固基础
C、外国侵略势力准备武装干涉
D、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太平军人员伤亡惨重

35、在中日《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进行资本输出的条款是
A、割台湾及附属岛屿
B、开放苏州杭州富庶地区为商埠
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6、天京变乱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农民阶级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B、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不可避免
C、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
D、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7、魏源、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差异在于
A、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B、向西方学习的目的
C、向西方学习的手段
D、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38、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B、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C、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
D、西方列强极力阻碍破坏

39、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的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
B、《资政新篇》
C、《太平条规》
D、《十条天款》

40、最早对兴办洋务事业指导思想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人是
A、郑观应
B、张之洞
C、王韬
D、冯桂芬

41、近代历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国

42、洋务运动所举办的民用工业,最多采取的形式是
A、商办
B、官办
C、官商合办
D、官督商办

43、所谓“国中之国”是指
A、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
B、帝国主义强迫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C、租借地
D、帝国主义强迫清割让的土地

44、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哪个条约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45、造成太平天国与旧式农民起义有新的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阶级不同
B、组成成分不同
C、指挥思想不同
D、所处时代不同

46、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47、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正式宣告建立是在
A、1851年今天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
C、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D、1856年太平天国发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48、八股取士是何时废除的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
D、五四运动

49、标志着清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0、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对华资本输出,是在
A、战争之后
B、第二次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5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主要有
A、通商
B、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瓜分中国
E、占领全中国

52、1900年7月,俄国入侵中国东北时,先后制造的惨案有
A、旅顺惨案
B、海兰泡惨案
C、中东路惨案
D、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E、洛门罕惨案

53、中国近代史上,与香港有关的条约有哪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辛丑条约》
E、《瑷珲条约》

54、关于租界的叙述,正确的有
A、1845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设立英租界,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
B、到1911年,外国人中国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
C、外国侵略者在租界逐步排斥中国的主权,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D、中国对租界内的行政、司法有干预权
E、租界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和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5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方式有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E、和平演变

56、沙皇俄国先后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通过下列哪几个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A、《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
E、《望厦条约》

57、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B、发动侵略战争,划分势力范围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扶植、收买代理人
E、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5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除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其与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掠夺的方式有
A、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B、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E、扶植和收买代理人

59、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其主要事件有
A、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
B、英国从缅甸入侵云南
C、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D、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E、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60、帝国主义列强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主要原因有
A、中国封建统治的牢固
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C、帝国主义国家的自动放弃
D、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E、帝国主义国家希望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

61、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没有抗击侵略者的人才
D、思想意识的落后
E、人民没有动员起来

中国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大学历史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和变革,掌握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智慧。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开端

19世纪初,中国依然处于封闭状态,西方列强对中国采取不平等条约侵略,使得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受到极大的损害。这时,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变法

1.1 变法运动的兴起

变法运动是指晚清时期的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提升中国的国力和维护国家的利益。变法运动起源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1.1.1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自1850年代至1895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以自强为主旨的维新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吸收西方技术和制度,以提高国家实力。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他曾在官场中不断呼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并大力推行洋务政策。

1.1.2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1898年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为了挽救清王朝而推出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文化等改革措施。戊戌变法尽管持续时间不长,但却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来的各项变革与革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二章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它推翻了清朝帝制,开创了中国共和国的历史。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先后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2.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一场推翻清朝帝制的大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为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一页,而且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1.1 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种种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和剥削,使得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反感和抗议。

2.1.2 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共和国的历史。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第一次成功的亚洲革命。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在领导下发动的一场革命,旨在推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国家民主革命和土地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衰退,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生活困苦。同时,外来势力的侵略和剥削,使得中国的国家尊严和主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引发了爱国热潮。

2.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过与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过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场革命在领导下,先后进行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多次战斗,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领导下开创的一项重大历史进程,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已到了一个非改不可的历史时期;其次,中国已经逐渐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必须适应和引领国际潮流;最后,中国自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必须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3.2 改革开放的经验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过程中,中国秉持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改革开放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3.2.1 实行市场经济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3.2.2 推进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推进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3.2.3 加强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这一措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结语

中国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变革有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掌握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智慧,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