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77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仪器分析_22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12 min read

尔雅仪器分析_22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单元测验

1、尔雅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仪器业答物质是
A、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B、分析有机物和大部分的答案非金属元素
C、稀土元素
D、学习过渡金属

2、通课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光源的后作作用是
A、得到特定波长和强度的尔雅锐线光谱
B、将试样中的仪器业答杂质除去,消除干扰
C、分析提供足够能量使试样灰化
D、答案提供足够能量使被测元素熔融、学习蒸发、通课离解和激发

3、后作在内标法中内标元素必须符合的尔雅条件之一是
A、必须是基体元素中最大的
B、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激发电位
C、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电离电位
D、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蒸发特性

4、在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用与标准光谱比较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
A、铁谱
B、铜谱
C、碳谱
D、氢谱

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B、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C、原子内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D、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6、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不能确定试样元素的价态

7、ICP光源的突出特点是温度高,背景干扰小,灵敏度和稳定性高,线性范围宽,但自吸严重。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单元测验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中,光源辐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 吸收
A、离子
B、分子
C、基态原子
D、激发态原子

2、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空心阴极灯
B、火焰
C、原子化器
D、分光系统

3、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以下测定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
A、在保证稳定和适宜光强下,尽量选用最低的灯电流
B、总是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为分析线
C、对碱金属分析,总是选用乙炔-空气火焰
D、由于谱线重叠的概率较小,选择使用较宽的狭缝宽度

4、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如果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
A、工作曲线法
B、内标法
C、标准加入法
D、间接测定法

5、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塞曼效应用来消除
A、物理干扰
B、背景干扰
C、化学干扰
D、电离干扰

6、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A、盐酸
B、磷酸
C、钠
D、镁

7、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采取哪种措施进行补救是不适当的
A、加入释放剂
B、加入保护剂
C、提高火焰温度
D、改变光谱通带

8、原子吸收测定时,调节燃烧器高度的目的是
A、控制燃烧速度
B、增加燃气和助燃气预混时间
C、提高试样雾化效率
D、选择合适的吸收区域

9、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
A、火焰
B、空心阴极灯
C、氙灯
D、交流电弧

10、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出限低但误差大。

11、原子光谱理论上应该是线光谱,原子吸收谱线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元测验

1、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 )。
A、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探测系统
C、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
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2、用分光光度法测铁所用的比色皿的材料为 ( ) 。
A、石英
B、塑料
C、硬质塑料
D、玻璃

3、用邻二氮杂菲测铁时所用的波长属于 ( ) 。
A、紫外光
B、可见光
C、紫外-可见光
D、红外光

4、分光光度计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是 ( ) 。
A、200nm~400nm
B、400nm~800nm
C、500nm~1000nm
D、800nm~1000nm

5、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 )。
A、一氯甲烷
B、丙酮
C、1,3-丁二醇
D、甲醇

6、以下跃迁中哪种跃迁所需能量最大( )?
A、σ→σ*
B、π→π*
C、n→σ*
D、n→π*

7、在光学分析法中,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
A、原子光谱
B、分子光谱
C、可见分子光谱
D、红外光谱

8、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的入射光为( )。
A、白光
B、单色光
C、可见光
D、紫外光

9、某非水溶性化合物,在200—250nm有吸收,当测定其紫外可见光谱时,应选用的合适溶剂是 ( )。
A、正己烷
B、丙酮
C、甲酸甲酯
D、四氯乙烯

10、在光度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
A、调节仪器透光度的零点
B、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C、消除溶剂和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D、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不需要的光波

11、紫外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但其基本组成的部件中没有( )。
A、光源
B、吸收池
C、乙炔钢瓶
D、检测器

12、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被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光的波长位置( )。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但吸收峰高度降低
D、不移动,但吸收峰高度增加

13、朗伯比尔定律既适用于AAS的定量分析,又适用于UV-VIS和IR的定量分析。( )

14、某溶液的透光率为50%,则其吸光度为0.50 。( )

15、摩尔吸收系数越大,表明该测定方法越灵敏。( )

16、用紫外可见光谱可判断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和烯醇式结构。( )

第六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2

红外光谱分析法单元测验

1、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KBr 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A、KBr 晶体在4000~400cm-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B、KBr 在4000~400 cm-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C、KBr 在4000~400 cm-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D、在4000~400 cm-1 范围内, KBr 对红外无反射

2、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A、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B、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C、因为分子中有C、H、O 以外的原子存在
D、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3、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 C=O 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A、气体
B、正构烷烃
C、乙醚
D、乙醇

4、羰基化合物RCOR、RCOCl、RCOH和RCOF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是
A、RCOCl
B、RCOR
C、RCOF
D、RCOH

5、在以下三种分子式中C=C 双键的红外吸收哪一种最强? (a) CH3- CH = CH 2 (b) CH3- CH = CH - CH 3(顺式) (c) CH3- CH = CH - CH 3(反式)
A、a 最强
B、b 最强
C、c 最强
D、强度相同

6、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分子振动- 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7、红外光谱法试样可以是
A、水溶液
B、含游离水
C、含结晶水
D、不含水

8、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1 有吸收峰, 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A、CH3-CHO
B、CH3-CO-CH3
C、CH3-CHOH-CH3
D、CH3-O-CH2-CH3

9、某一化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上未见吸收峰, 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出现如下吸收峰: 3000cm-1 左右,1650cm-1 左右, 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A、芳香族化合物
B、烯烃
C、醇
D、酮

10、某一化合物在UV 光区270nm 处有一弱吸收带, 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有如下吸收峰:2700~2900cm-1 双峰;1725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A、醛
B、酮
C、羧酸
D、酯

11、某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上3400 ~ 3200 cm-1 有强吸收,而在紫外区未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
A、
B、
C、
D、

12、某一化合物在UV 光区无吸收,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出现如下吸收峰: 3400~3200cm -1 (宽而强),1410cm -1,则该化合物最可能是
A、羧酸
B、伯胺
C、醇
D、醚

13、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A、H20
B、CO2
C、HCl
D、N2

14、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 产生红外吸收谱图, 其分子结构必然是
A、具有不饱和键
B、具有共轭体系
C、发生偶极矩的净变化
D、具有对称性

15、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B、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C、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D、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

第七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单元测验

1、下列参数可以确定分子中基团的连接关系的是
A、化学位移
B、积分曲线
C、裂分峰数和偶合常数
D、谱峰强度

2、自旋核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能级分裂,其相邻两能级能量之差为
A、固定不变
B、随磁场强度变大而变大
C、.随照射电磁辐射频率加大而变大
D、任意变化

3、氢键的形成使质子的化学位移值δ
A、变大
B、变小
C、变大或变小
D、不改变

4、某二硝基甲苯的1H NMR谱图中,呈现一组单峰,一组二重峰,和一组三重峰,该化合物为
A、
B、
C、
D、

5、下列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的化学位移值最大
A、-CH2CH3
B、-CHO
C、-CH=CH2
D、-OCH3

6、2-丁酮CH3COCH2CH3,1H NMR谱图中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应为
A、3:1
B、3:3:2
C、3:2:3
D、2:3:3

7、在 60 MHz 核磁共振仪器上,TMS 和一物质分子的某质子的吸收频率差为 120 Hz,则该质子的化学位移为
A、2
B、0.5
C、2.5
D、4

8、某化合物Cl-CH2-CH2-CH2-Cl的1H NMR谱图上为
A、1个单峰
B、2个单峰
C、2组峰: 1个为单峰, 1个为二重峰
D、2组峰: 1个为三重峰, 1个为五重峰

9、考虑a-呋喃甲酸甲酯(糠醛甲酯)的核磁共振氢谱, 若仪器的分辨率足够, 下列预言中正确的是
A、4个单峰,峰面积比是1:1:1:3
B、4组峰,其中一个是单峰,另外3组峰均是二重峰
C、4组峰,其中一个是单峰,另外3组峰均是四重峰,四重峰的裂分峰面积比是1:1:1:1
D、4组峰,其中一个是单峰,另外3组峰均是四重峰,四重峰的裂分峰面积比是1:3:3:1

10、下列各组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A、a>b>c>d
B、d>c>b>a
C、c>d>a>b
D、b>c>a>d

11、低分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出现单峰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E、环己烷

12、对CH3CH2Cl的1H-NMR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磁场低
B、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射频频率低
C、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屏蔽常数大
D、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外围电子云密度小
E、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化学位移δ值小

13、下列原子核中能产生核磁共振的是
A、12C
B、1H
C、31P
D、19F
E、16O

14、氢核磁共振中,影响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包括
A、取代基的电负性
B、化学键的磁各向异性
C、溶剂效应
D、范德华效应
E、氢键效应

15、有关氢键对氢化学位移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键起去屏蔽作用
B、氢键起屏蔽作用
C、氢键使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增大
D、氢键使质子屏蔽增加
E、氢键使质子外围电子云密度下降

第八章 质谱分析法-3

质谱分析法单元测验

1、在质谱中,CH2Cl2的M:(M+2):(M+4)的比值约为
A、1:2:1
B、1:3:1
C、9:6:1
D、3:1:3

2、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奇数的是
A、C8H6N4
B、C6H5NO2
C、C9H10O2
D、C9H10O

3、在质谱图谱中,C6H4Br2的M:(M+2):(M+4)的比值约为
A、1:2:1
B、1:3:1
C、9:6:1
D、3:1:3

4、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为偶数的是
A、C8H6N2O
B、C6H5N3
C、C9H12NO
D、C4H4N

5、下列哪种断裂机制是由正电荷引发的
A、α-断裂
B、σ-断裂
C、?-断裂
D、Mclafferty重排

6、在质谱中通过二项式(a+b)n的展开,可以推导出
A、同位素的丰度比
B、同位素的自然丰度比
C、同位素的原子数目
D、轻、重同位素的质量

7、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50,下面分子式中不可能的是
A、C9H12NO
B、C9H14N2
C、C10H2N2
D、C10H14O

8、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
A、芳香化合物>醚>环状化合物>烯烃>醇
B、芳香化合物>烯烃>环状化合物>醚>醇
C、醇>醚>烯烃>环状化合物
D、烯烃>醇>环状化合物>醚

9、在某化合物的质谱上,M:(M + 2):(M + 4)峰的相对强度约为1:2:1,该化合物可能含有
A、1个氯原子
B、2个氯原子
C、1个溴原子
D、2个溴原子

10、化合物在质谱图上出现的基峰是
A、m/z 77
B、m/z 78
C、m/z 91
D、m/z 92

11、辨认分子离子峰,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离子峰是质谱图中质量最大的峰
B、某些化合物的离子峰可能在谱图中不出现
C、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谱图中质量最大、丰度最大的峰
D、分子离子峰的丰度大小与其稳定性有关

12、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强度为100%,称为
A、分子离子峰
B、基峰
C、亚稳离子峰
D、准分子离子峰

13、一个酯的质谱图有m/z74(70%)的强离子峰,下面所给结构中哪个与此观察值最为一致
A、CH3CH2CH2COOCH3
B、(CH3)2CHCOOCH3
C、CH3CH2COOCH2CH3
D、(1)或(3)

14、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4O, 质谱图上出现m/z59(基峰)m/z31以及其它 弱峰m/z73, m/z87和m/z102. 则该化合物最大可能为
A、二丙基醚
B、乙基丁基醚
C、正己醇
D、己醇-2

15、某胺类化合物, 分子离子峰其M=129, 其强度大的m/z58(100%), m/z100(40%), 则该化合物可能为
A、4-氨基辛烷
B、3-氨基辛烷
C、4-氨基-3-甲基庚烷
D、(2)或(3)

第九章 电化学分析法-2

电化学分析法单元测验

1、Ag+/Ag 电极类型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第三类电极
D、零类电极
E、膜电极

2、Ag2CrO4 CrO42-/Ag 电极类型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第三类电极
D、零类电极
E、膜电极

3、ZnC2O4 CaC2O4, Ca2+/Zn 电极类型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第三类电极
D、零类电极
E、膜电极

4、Fe(CN)63-, Fe(CN)64-/Pt 电极类型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第三类电极
D、零类电极
E、膜电极

5、H+, H2/Pt 电极类型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第三类电极
D、零类电极
E、膜电极

6、F-, Cl-/LaF3 单晶/F 电极类型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第三类电极
D、零类电极
E、膜电极

7、pH电极 电极类型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第三类电极
D、零类电极
E、膜电极

8、甘汞电极 电极类型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第三类电极
D、零类电极
E、膜电极

9、在电位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
A、成正比
B、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
C、的对数成正比
D、符合能斯特公式的关系

10、若试样溶液中,氯离子的活度是氟离子活度的100倍,要使测定时,氯离子产生的干扰小于0.1%,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对Cl-的选择性系数应大于
A、10-2
B、10-3
C、10-4
D、10-5

11、关于离子选择电极,不正确的说法是
A、不一定有内参比电极和内参比溶液
B、不一定有晶体敏感膜
C、不一定有离子穿过膜相
D、只能用于正负离子的测量

12、晶体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测限取决于
A、响应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迁移速度
B、膜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C、响应离子的活度系数
D、晶体膜的厚度

13、在电极Ag/AgCl中,穿越相界面的有
A、电子
B、Cl-
C、Ag+
D、H+及OH-

14、玻璃电极产生的酸差和碱差是指
A、测Na+时,产生碱差;测H+时,产生酸差
B、测OH-时,产生碱差;测H+时,产生酸差
C、测定pH高时,产生碱差;测定pH低时,产生酸差
D、测pOH时,产生碱差;测pH时,产生酸差

15、当电位读数误差为1mV时,引起的测量相对误差
A、对各种离子均为3.9%
B、对各种离子均为7.8%
C、对一价离子为7.8%;对二价离子为3.9%
D、对一价离子为3.9%;对二价离子为7.8%

16、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A、估计电极的检出限
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校正方法误差
D、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

17、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值时,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为
A、校正曲线法
B、直接比较法
C、一次加入标准法
D、增量法

18、在电位滴定中,以E~V(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
A、曲线的最大斜率点
B、曲线的最小斜率点
C、E为最正值的点
D、E为最负值的点

19、25℃时,离子活度改变10倍,其电位值变化
A、59 m V
B、59/z V
C、0.059 V
D、0.059/n V

20、下列不属于玻璃电极的组成部分的是
A、Ag-AgCl电极
B、一定浓度的HCl溶液
C、饱和KCl溶液
D、玻璃管

21、当金属插入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间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此电位差为
A、液接电位
B、电极电位
C、电动势
D、膜电位

22、电位法测定水中F-离子含量时,加入TISAB溶液,其中NaCl的作用是
A、控制溶液的pH在一定的范围内
B、使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值
C、掩蔽Al3+、Fe3+干扰离子
D、加快响应时间

第十章 色谱分析法-3

色谱分析法单元测验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保留值
B、峰面积
C、分离度
D、半峰宽

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半峰宽
D、峰面积

3、色谱流出曲线可以获得以下重要信息
A、色谱图上出现4个色谱峰,可以判断样品中最多含有4个组分
B、标准偏差是指正常色谱峰的两个拐点间距离的一半
C、保留时间指流动相流过色谱柱的时间
D、半峰宽是指正常色谱峰的两个拐点间距离的一半

4、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沸点高低
B、熔点高低
C、相似相溶
D、化学稳定性

5、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异构体
B、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6、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7、下面哪一个不是谱带展宽柱内效应
A、涡流扩散
B、检测器死体积大
C、传质阻力
D、分子扩散

8、在气相色谱中,调整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组分与载气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组分
D、载气与固定相

9、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10、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沸点差
B、温度差
C、吸光度
D、分配系数

11、在色谱流出曲线上,相邻两峰间距离决定于
A、两组分分配系数
B、扩散速度
C、理论塔板数
D、塔板高度

12、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13、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柱长增加一倍,则理论塔板数()(忽略柱外死体积)
A、不变
B、增加一倍
C、增加两倍
D、减小两倍

14、Van Deemter方程式主要阐述了
A、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B、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
C、色谱峰扩张,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力学因素
D、塔板高度的计算

15、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6、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期末考试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

1、要求把试样首先制成溶液, 然后将试液雾化, 以气溶胶的方式引入光源的激发区进行激发的激发光源是
A、火花
B、直流电弧
C、低压交流电弧
D、等离子体激发光源

2、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A、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C、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D、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3、连续光谱是由下列哪种情况产生的?
A、炽热固体
B、受激分子
C、受激离子
D、受激原子

4、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A、暗箱
B、感光板
C、硒光电池
D、光电倍增管

5、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若有干扰元素的共振线与被测元素的共振线重叠时,
A、将使测定结果偏高
B、将使测定结果偏低
C、产生的影响无法确定
D、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单色器
A、位于原子化装置之前,并能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B、位于原子化装置之后,并能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C、位于原子化装置之前,并能将连续光谱分成单色光
D、位于原子化装置之后,并能将连续光谱分成单色光

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于氧化物熔点较高的元素,可选用
A、化学计量火焰
B、贫燃火焰
C、电火花
D、富燃火焰

8、待测元素能给出三倍于标准偏差读数时的质量浓度或量,称为
A、灵敏度
B、检出限
C、特征浓度
D、特征质量

9、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中的光源是
A、钨灯
B、氘灯
C、能斯特灯
D、空心阴极灯

10、在电热原子吸收分析中, 多利用氘灯或塞曼效应进行背景扣除, 扣除的背景主要是
A、原子化器中分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B、原子化器中干扰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C、空心阴极灯发出的非吸收线的辐射
D、火焰发射干扰

11、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中,频率最小的是
A、X射线区
B、红外光区
C、无线电波区
D、可见光区

12、下列基团中属于生色基团的是
A、-NR2
B、-OH
C、-N=O
D、-OR

13、在光度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A、调节仪器透光度的零点
B、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C、消除溶剂和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D、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不需要的光波

14、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说明
A、该物质的浓度很大
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强
D、测定该物质的方法的灵敏度低

15、紫外光谱中,能量最小的跃迁是
A、σ→σ*
B、n→σ*
C、π→π*
D、n→π*

16、下列化合物不适合作为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是
A、环己烷
B、乙烷
C、甲苯
D、甲醚

17、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卤化物晶体
D、有机玻璃

18、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A、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B、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C、不移动
D、稍有振动

19、芳香酮类化合物C=O 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位移的原因为
A、共轭效应
B、氢键效应
C、诱导效应
D、空间效应

20、两个化合物(1) 邻氰基苯酚,(2)苯甲酰胺,如用红外光谱鉴别,主要依据的谱带是
A、(1) 式在~3300cm-1有吸收而 (2) 式没有
B、(1) 式和 (2) 式在~3300 cm -1都有吸收, 后者为双峰
C、(1) 式在~2200 cm-1有吸收
D、(1) 式和 (2) 式在~2200 cm-1 都有吸收

21、某化合物在1500-2800cm-1 无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
A、烷烃
B、烯烃
C、芳烃
D、炔烃

22、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04 nm处有一弱吸收, 在红外光谱中有如下吸收峰:3300-2500 cm-1(宽峰),1710 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A、醛
B、酮
C、羧酸
D、烯烃

23、如果C-H 键和C-D 键的力常数相同, 则C-H 键的振动频率C-H 与C-D 健的振动频率C-D 相比是
A、C-H> C-D
B、C-H< C-D
C、C-H= C-D
D、不一定谁大谁小

24、在醇类化合物中, O-H 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向低波数移动,原因是
A、溶液极性变大
B、分子间氢键增强
C、诱导效应变大
D、易产生振动耦合

25、乙酰乙酸乙酯有酮式和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 与烯醇式结构相对应的一组特征红外吸收峰是
A、1738cm -1, 1717 cm-1
B、3000cm -1,1650cm-1
C、3000cm-1,1738cm-1
D、1717cm -1,1650cm-1

26、乙烷、乙烯、乙炔质子化学位移值大小顺序为δ乙烯﹥δ乙炔﹥δ乙烷,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负性作用
B、环电流效应
C、溶剂效应
D、化学键的磁各向异性

27、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共振在最低场的是
A、CH3Br
B、CH4
C、CH3Cl
D、CH3F

28、下列对化合物ClCH2CH2CH2Cl的1H-NMR谱,描述正确的是
A、1个单峰,氢分布为6
B、1个三重峰与1个五重峰,氢分布比值为1:2
C、1个三重峰与1个五重峰,氢分布比值为2:1
D、3个三重峰,氢分布比值为1:1:1

29、化合物(CH3)2CHCH2COCH3中化学不等价的质子有( )种
A、4
B、5
C、6
D、7

30、某化合物NMR数据为δ1.2(3H,t),δ2.3(2H,q)及δ3.9(3H,s),则该化合物为
A、CH3COOCH2CH3
B、CH3CH2COOCH3
C、CH3CH2OCOCH3
D、CH3CH2COCH3

31、以下对质子化学位移值大小无影响的是
A、核外电子云密度
B、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
C、使用的溶剂
D、范德华效应

32、下列化合物中带标记的质子化学位移归属正确的是
A、δa在1.5~2.0 ppm,δb和δc在1.8~3.0 ppm,δd在9~10 ppm
B、δa在1.5~2.0 ppm,δb和δc在5.5~7.5 ppm,δd在12~15 ppm
C、δa在0~1.0 ppm,δb和δc在5.5~7.5 ppm,δd在9~10 ppm
D、δa在1.5~2.0 ppm,δb和δc在5.5~7.5 ppm,δd在9~10 ppm

33、对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预测正确的是
A、只有两个信号
B、两个CH2相互偶合都裂分为三重峰
C、δCH3 ﹥δCH2
D、四个信号,从高场到低场的信号面积比为3:3:2:2

34、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z 31 的强峰, 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
A、醚
B、醇
C、胺
D、醚或醇

35、一种酯类(M=116),质谱图上在m/z 57(100%),m/z 29(57%)及m/z 43(27%)处均有离子峰,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
A、(CH3) 2CHCOOC2H5
B、CH3CH2COOCH2CH2CH3
C、CH3(CH2) 3COOCH3
D、CH3COO(CH2) 3CH3

36、溴己烷经 β 均裂后,可产生的离子峰的最可能情况为
A、m/z 93
B、m/z 93 和m/z 95
C、m/z 71
D、m/z 71 和m/z 73

37、某含氮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其分子离子峰m/z 为265,则可提供的信息是
A、该化合物含奇数氮,相对分子质量为265
B、该化合物含偶数氮,相对分子质量为265
C、该化合物含偶数氮
D、不能确定含奇数或偶数氮

38、在离子源中用电子轰击有机物,使它失去电子成为分子离子,最容易失去的电子是
A、杂原子上的n 电子
B、双键上的Л 电子
C、C-C 键上的电子
D、C-H 键上的电子

39、在质谱图中,被称为基峰或标准峰的是
A、一定是分子离子峰
B、质荷比最大的峰
C、强度最小的离子峰
D、强度最大的离子

40、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与化合物结构有关,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离子的分解活化能越高,则分子离子峰越强
B、分子离子热稳定性好,则分子离子峰越强
C、芳香烃及含双键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较强
D、同系化合物碳链越长,支链越多则分子离子峰越强

41、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校正方法误差
D、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42、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钾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 0.002,这意味着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为钾离子的倍数是
A、0.002 倍
B、500 倍
C、2000 倍
D、5000 倍

43、氨气敏电极的电极电位
A、随试液中NH4+ 或气体试样中NH3的增加而减小
B、随试液中NH4+ 或气体试样中NH3的增加而增大
C、与试液酸度无关
D、表达式只适用于NH4+试液

44、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约为12的碱性试液,测得pH比实际值
A、大
B、小
C、两者相等
D、难以确定

45、离子选择电极中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浓度时产生的误差比电位法中的标准曲线法
A、大
B、小
C、差不多
D、两者都较小

46、玻璃电极的活化是为了
A、清洗电极表面
B、降低不对称电位
C、更好地形成水化层
D、降低液接电位

47、离子选择电极测量所产生的浓度的相对误差
A、只与离子的价数有关
B、只与测量的电位有关
C、与离子价数和浓度有关
D、与离子价数和测量电位有关;而与测量体积和离子浓度无关

48、在含有 Ag+、Ag(NH3)+ 和 Ag(NH3)2+ 的溶液中,用银离子选择电极,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得的活度是
A、Ag+
B、Ag(NH3)+
C、Ag(NH3)2+
D、Ag + Ag(NH3)+ + Ag(NH3)2+

49、以下术语()不是描述色谱峰宽的
A、标准差
B、半峰宽
C、容量因子
D、基线宽度

50、衡量色谱柱柱效的指标是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分配系数

51、用分配柱色谱法分离A、B、C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分配系数KA>KB>KC,则其保留时间的大小顺序应为
A、A>B>C
B、B<A<C
C、A<B<C
D、A<C<B

52、色谱柱柱温升高的结果是
A、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B、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不变
C、组分保留体积减小
D、易形成前延峰

53、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54、在定量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进样量越大,则
A、半峰宽比例增大
B、半峰宽不变
C、半峰宽减小
D、保留时间增长

55、在反相色谱法中, 若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增加甲醇的比例时,组分的容量因子k与保留时间tR的变化为
A、K与tR增大
B、K与tR减小
C、K与tR不变
D、K增大,tR减小

56、提高色谱柱柱效的不可行方法是
A、降低固定相的粒度分布
B、增加柱长
C、匀浆装柱
D、减小流速

57、键合相的键合基团的碳链长度增加后
A、极性减小
B、极性增大
C、载样量不变
D、载样量减小

58、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可以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所以原子光谱是由众多条光谱线按一定顺序组成。

59、自吸现象与待测元素的浓度有关,浓度越低,自吸现象越严重。

60、原子发射光谱既能用来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含量,又能给出物质分子结构、价态和状态等信息。

61、原子发射光谱内标法选择内标元素的条件之一是内标元素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激发电位。

62、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1%的钾盐溶液,其作用是提高火焰温度

63、原子发射光谱中判断元素是否存在的条件是必须将该元素的所有谱线全部检出。

64、原子光谱理论上是线光谱, 原子吸收峰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65、原子吸收光谱分析采用标准加入法时,可以消除基体效应产生的干扰。

66、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的绝对灵敏度高,但是其背景干扰较严重。

67、原子化器的功能是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变成能够吸收特征原子谱线的气态原子。

68、最大吸收波长是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

69、光度计的光源要有足够的辐射强度且要稳定,并辐射强度不随波长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70、单色器中色散元件主要有棱镜和光栅两大类

71、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是有机结构分析的四种主要的有机光谱分析方法,合称四大谱。

72、朗伯比耳定律仅适用于可见光和紫外光,利用这一原理得到了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73、正庚烷等饱和烷烃在200-360nm的紫外吸收光谱上没有吸收峰

74、基团的红外吸收带频率将随其化学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75、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羰基化合物伸缩频率大小顺序为:酰卤>酰胺>酸>醛>酯

76、红外光谱图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频率峰总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出现,可以根据红外光谱中特征频率峰来确定该基团的存在

77、同核双原子分子N≡N、Cl-Cl 、H-H 等无红外活性

78、当分子受到红外光激发, 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 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79、红外吸收峰的数目一般比理论振动数目少, 原因之一是有些振动是非红外活性的

80、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而返回低能态的过程

81、核磁共振波谱法中,当绕核电子云密度增加时,核实受磁场强度不变

82、试样的粘度或浓度增大,可能会导致1H-NMR谱线变宽

83、某化合物中两种相互偶合的质子,在100 MHz仪器上测得其化学位移差(Dδ)为1.1,偶合常数(J)为5.2 Hz,则其在200 MHz仪器上测得的Dδ和J仍分别为1.1和5.2 Hz

84、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85、在质谱仪中,各种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柱后被依次分离

86、在目前的各种质量分析器中,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具有最高的分辨率。

87、在裂解过程中,同一前体离子总是失去较大基团的断裂过程占优势,称为最大烷基丢失原则。

88、LC-MS 仪器中,大气压化学电离源( APCI )是常见的离子源,所分析的化合物分子量一般小于1000 。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主要是准分子离子。

89、在标准质谱图中,醇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很小或不出现。

90、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不随温度变化是其特性之一

9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成线性关系

92、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晶体膜是由高纯LaF3晶体制作的

93、标准加入法中,所加入的标准溶液的体积要小,浓度相对要大

94、所有电位分析测定方法中都必须加入TISAB

95、根据色谱峰的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96、色谱中的保留时间是流动相流过色谱柱的时间。

97、分配系数K只与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有关。

98、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99、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没有方向性。

学习通仪器分析_22

仪器分析是现代化学分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在分析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获取代表样品物质性质的数据和信息,为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本文将介绍学习通仪器分析_22的相关内容。

一、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仪器分析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合物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而形成一个特定的吸收带,通过测量吸收带的强度来确定化合物的浓度。分光光度法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

二、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分离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液相色谱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三、质谱法

质谱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分子中的离子化作用,将离子分离并进行检测和分析。质谱法主要包括质谱仪、电离质谱法、飞行时间质谱法等。

四、热分析法

热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加热样品使其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然后测量样品性质变化的一种分析技术。热分析法主要包括热重分析法、差热分析法等。

五、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分析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样品分子中的原子核的磁性行为作为分析信息。核磁共振法主要包括氢谱、碳谱、氮谱等。

六、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化学反应与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样品中成分的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法主要包括电位滴定法、极谱法、电化学阻抗谱法等。

以上是学习通仪器分析_22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本文的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工作原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仅期末考试、补考引用--问答

A.为了提高气门座的使用寿命,通常安装( )
B.光合有效辐射量约占太阳总辐射量的( )。
C.以下哪项不是运动可以延缓衰老的原因()
D.关于清式家具造型风格表述不正确的是( )


为了构造运算器的简单性,运算方法中通常采用原码加减法。

A.下列观点中,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的是
B.进入周代,狩猎作为维持生存的功能逐渐弱化,更多地带上了娱乐消遣、练兵习武的性质。
C.现代的色彩印象,只能在有彩色系中找到。
D.人们常说“煮过的蔬菜没有新鲜蔬菜营养好”,你认为获得证据的有效方法是( )。


企业对重要的事项,应当按照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

A.本节视频介绍的主题学习是社区旅游文化调研活动与数字科技的结合。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
C.下列关于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描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D.蛋白质四级结构中的亚基都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


有效断面的水力要素不包括( )。

A.不属于自评健康状况所使用的参照物的是:
B.接口是一套设备连接规范以及实现这些规范的硬件电路。
C.下列属于突触分泌信号的是
D.在技心能主导类项群中,射击、射箭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 )


下述布置形式的应用是:( )是大、中型客车盛行的布置形式;

A.安全毒理学评价分为哪几个阶段
B.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
C.定序变量是反映变量具有的等级或顺序。
D.PN结的主要特点是具有( )。


峰林是基座相连而峰顶分离的石山群。()

A.与唐代进士科考试有关的活动有( )。
B.以下不是构建用例图的基本元素的是( )
C.脂蛋白电泳时,α-脂蛋白对应的是
D.疟疾的潜伏期一般为()天。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正确的是

A.下列有关地基附加应力计算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要有客户服务、销售和 三个方面的功能。
C.输出接口用来连接被控对象中的各种执行元件。
D.HR眼中的好简历应该具备


唐时,唐宪宗重修斜谷路,以后的褒斜道称为“宋元褒斜道”。

A.管道流分为\n和管道输出流
B.组成一个家庭网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以下哪一项是多余的
C.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 )
D.7e2f340a6408492292a48a85fdbc5fdf.png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三个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

A.森林美从构成因素上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B.两点之间按照规定坡度选定的
C.人们俗称的“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D.服务分销常见的中间机构形态包含( )等。


单位时间内已完成订单数量

A.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特性与频率有关,低频主要受质量控制,高频主要受刚度控制。
B.企业的出纳员负责现金的收付,会计人员负责现金日记账的登记
C.内家拳两大代表拳系:少林拳和太极拳系。
D.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分光原理是( )


心脉痹阻证常见病因有 , , , ,其疼痛特点分别是 , , , 。

A.旅游客运车辆的使用年限为( )。
B.脑卒中患者的“FAST”判断法包括:
C.公办学校的购买行为属于购买行为。
D.胡军教授评价《新理学》的命题不是( )


量化研究在其逻辑上是一种演绎式的研究。

A.救生艇属具中,应配备手持红光火焰信号为
B.在电机和变压器铁芯材科周围的气隙中存在()
C.( )可以判断牛乳热处理的程度。
D.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医生说话 一定要狠一些,才有助于患者康复。


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经返工或返修的检验批,应()进行验收。

A.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 )
B.单向节流阀是属于( )元件,它用于( )。
C.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
D.档案袋评价实际上属于()。


分销商存货且到户交付顾客服务性比直送模式好。

A.明朝建立,开封被称为北京。
B.38. 到车站迎接客人,见到客人后不应该( )
C.判定树也是扩充二叉树,搜索不成功时检测指针停留在树中什么结点上
D.关于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中框架式特点叙述正确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