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统计基础_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分类: 教育学习题发布于:2024-06-02 13:51:58ė58835次浏览645条评论

超星统计基础_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第一章 与数字打交道的超星常识——统计概述

统计概述单元测验

1、统计一词的统计通题三种涵义是( )。
A、基础统计方法、期末统计分析、答案统计预测
B、学习统计设计、目答统计分组、超星统计预测
C、统计通题统计调查、基础统计整理、期末统计分析
D、答案统计工作、学习统计资料、目答统计学

2、超星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只能有一个指标

3、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产品产量
B、职工人数
C、人口出生数
D、产品销售额

4、时点指标的特点有( )。
A、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B、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C、只能间断计数
D、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5、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 )。
A、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B、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C、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D、人的年龄是变量

6、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
A、工程成本降低率
B、投资效果系数
C、国民生产总值
D、全国总人口数

7、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

8、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 )

9、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和—————。

10、按说明现象的性质不同,标志可以分为—————和—————两种。

统计概述单元作业

1、你认为的统计是什么?你的周围有跟统计相关的工作么,请举例?你认为统计都有什么工作内容?

第五章 你拖后腿了吗——平均指标及变异指标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单元测验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受各组次数f和各组标志值X的共同影响
B、受各组次数f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最大
D、受各组频率f/∑ f的影响最大

2、某商业集团下属10个超市,已知每个超市某月销售额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销售额,要求计算该集团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
A、实际产值
B、计划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3、平均指标的分子分母必须属于( )。
A、同一总体
B、不同总体
C、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
D、无法确定

4、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
A、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B、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C、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5、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到原来的五倍,那么平均数( )。
A、增加到原来的五倍
B、缩小到原来的1/5
C、增加了五倍
D、无法判断其变化

6、在各种反映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7、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简单进行对比,是因为( )。
A、平均数不一致
B、计量单位不一致
C、标准差不一致
D、总体单位数不一致
E、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不一致

8、不同数据组间各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因为标准差系数( )。
A、消除了不同数据组各标志值的计量单位的影响
B、消除了不同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C、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差异水平无关
D、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平均数大小无关
E、消除了各标志值差异的影响

9、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是( )。
A、粮食亩产量
B、职工平均工资
C、每人平均粮食产量
D、居民人均收入
E、人均GDP

10、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11、当各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12、平均数基本公式中的分子资料未知时,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

13、同一数列,同时计算平均差,标准差,二者必然相等。

14、平均工资是一个质量指标,家庭人均收入是一个平均指标。

15、若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三分之一,那么平均数也减少三分之一。

16、当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

17、已知某数列的平均数是200,标准差系数是30%,则该数列的方差是3600。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单元作业

1、请你各举例三种与平均指标以及变异指标有关的新闻报道或日常生活应用

第二章 寻找战机中弹点中蕴藏的玄机——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单元测验

1、下列各项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人口普查

2、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明确调查范围
C、确定调查单位
D、登记方便

3、在我国统计报表制度中,大多数的统计报表属于( )。
A、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
B、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C、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
D、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4、调查表一般可分为( )。
A、单一表和复合表
B、简单表和复合表
C、简单表和一览表
D、单一表和一览表

5、某些不能够或不宜用定期统计报表搜集的全面统计资料,一般应采取的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6、某银行拟对占全行储蓄额70%的6大储蓄所进行居民储蓄情况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重点调查
B、普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在工业普查中( ) 。
A、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B、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C、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D、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E、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8、普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
A、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B、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
C、规定统一的项目和指标
D、规定统一的普查费用
E、规定统一的普查人员

9、普查是一种( )。
A、连续调查
B、不连续调查
C、专门调查
D、全面调查
E、非全面调查

10、下列各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一致的是( )。
A、工业企业普查
B、商业企业调查
C、企业设备调查
D、人口普查
E、商品价格水平调查

11、非全面调查是指(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E、统计报表制度

12、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13、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

14、多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

15、抽样调查是所有调查方式中最有科学依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任何调查任务。

16、统计调查工作的好坏,对于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7、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 _______ 和 ________ 。

18、非全面调查的形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

19、统计资料根据数据的来源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__两类。

20、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______进行调查的一种_______调查。

21、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为___________调查和_________调查。

统计调查单元作业

1、你周围的统计调查有什么方式?请举例三种。

2、你知道的统计报表制度有哪些,请举例并上传相关图片。

3、你周围的统计调查有什么方法?请举例。

第三章 由紊乱到系统——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单元测验

1、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A、等于1
B、小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2、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不同。
A、分组标志的多少
B、分组标志的性质
C、组数的多少
D、总体复杂程度

3、某组距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520
B、510
C、530
D、540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A、70-80分这一组
B、60-7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如果对某企业职工先按年龄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收入水平分组,这是( )。
A、复合分组
B、再分组
C、简单分组
D、分类

6、统计分组是( )
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B、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
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D、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
E、将不同的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

7、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B、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
C、分析被研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D、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E、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8、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口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D、在开口组中无法确定
E、就是组平均数

9、统计表从形式上看,主要由( )构成。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
C、数字资料
D、总体及分组

10、下面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企业按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B、工人按产量分组
C、职工按工龄分组
D、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E、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

11、无论离散变量还是连续变量都可以编制单项数列。( )

12、凡是将总体按某个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都是变量数列。( )

13、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根据是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

14、统计图是进行统计分析的最好形式。( )

15、统计整理的关键步骤在于统计分组。( )

16、对原始资料进行的审核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审核、________审核、________审核和________审核。

17、选择分组标志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8、分配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不因怕撞车而步行——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单元测验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分子与分母属于不同总体的指标是( )。
A、强度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3、某商场计划今年6月份销售利润比5月份提高3%,实际却下降了2%,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
A、95.2%
B、66.7%
C、105.1%
D、99.0%

4、下列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
A、工人人数
B、出勤率
C、合格率
D、人均产量

5、2019年某省GDP的年增长率为16.7%,该指标是( )。
A、动态相对指标
B、总量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6、某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2000亿元;当年年末,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260772亿元。这两个指标( )。
A、都是总量指标
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都是时期指标
D、都是时点指标
E、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7、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的学校数
C、某地区死亡人口数
D、某地区出生人口数
E、某地区生产总值

8、在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位置可以互换的有( )。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9、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均国民收入
B、人口密度
C、人均粮食产量
D、人口平均年龄
E、粮食亩产量

10、下列统计指标为总量指标的有( )。
A、工资总额
B、物资库存量
C、货物周转量
D、人口密度
E、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1、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前提是指标的可比性,即要使相对比的两个指标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必须一致。

12、因为相对指标可以把现象的具体数量抽象化,因此,便于对现象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13、若某集团公司下属甲、乙、丙三个企业今年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105%,则这三个企业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0%。

14、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了4%,劳动生产率计划仅完成了一半。

15、比较相对指标是将不同空间条件下同类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的结果。

16、实物指标能够直接反映总体的________总量,价值指标反映总体的________总量。

17、综合指标的具体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8、总量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_____、________的指标。

19、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______而计算的相对数。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单元作业

1、请你找出三种有关总量指标新闻报道

2、请你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三种有关相对指标的应用

统计基础期末考试 手机答题 单选/多选/判断

《统计基础》期末客观题考试试卷

1、最常用、最基本的平均指标是( )。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2、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4、根据我国国土面积和2020年底人口数计算的人口密度属于(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5、某企业计划规定,第一季度单位产品成本应比去年同期降低2%,实际比去年同期降低7%,则该企业第一季度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02.3%
B、94%
C、140%
D、94.9%

6、2019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40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总数84843万人,城镇化率为60.60%。以上指标依次为( )。
A、时期指标、总量指标、结构相对指标
B、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
C、时点指标、总量指标、比较相对指标
D、时点指标、时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

7、总量指标( )。
A、能从无限总体中计算出来
B、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无关
C、与数学中的绝对数是一个概念
D、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种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8、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志单位指标

9、对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编制的分配数列,属于( )。
A、品质数列
B、单项数列
C、变量数列
D、组距数列

10、如果数据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 )。
A、开口组
B、闭口组
C、等距数列
D、异距数列

11、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变量值单列一组
B、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D、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组或下限的组均可

12、将一个地区的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最好为( )。
A、单项式分组
B、组距式分组
C、既可以是单项式分组,又可以是组距式分组
D、以上均不对

13、在组距式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的代表值,是因为( )。
A、组中值比组平均数准确
B、组中值就是组内各标志值的平均数
C、组中值计算容易
D、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

14、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 )。
A、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资料
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C、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
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

15、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
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B、二者不相干
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
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

16、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 )。
A、每隔10年进行一次人口调查
B、对2020年大学毕业生分配状况的调查
C、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17、对农作物产量进行实割实测,属于原始资料搜集方法中的( )。
A、报告法
B、直接观察法
C、电话访问法
D、互联网访问法

18、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 )。
A、全部网点
B、每个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
D、每个从业人员

19、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报告单位是( )。
A、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B、该市所有拥有自行车的人
C、该市所有自行车
D、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20、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 )。
A、婚姻状况
B、已婚人口数
C、未婚人口数
D、已婚及未婚人口数

21、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
C、确定调查单位
D、登记的方便

22、某些不能够或不宜用定期统计报表搜集的全面统计资料,一般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23、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24、为掌握商品销售情况,对占该市商品销售额80%的五个大商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制度

25、为了了解职工的业余生活,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20年5月11日至17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此项调查宜采用(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26、某企业为了推广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决定进行一次典型调查,所选择的调查单位是( )。
A、先进的典型
B、中等的典型
C、落后的典型
D、各类典型

27、统计工作的基础是(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28、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调查足够多的学生,这是总体的( )特点。
A、同质性
B、大量性
C、变异性
D、社会性

29、一个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30、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31、离散变量可以( )。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连续取值,取非整数
D、用间断取值,无法一一列举

32、分配数列是说明( )。
A、总体各单位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B、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C、分组的组数
D、各组分布规律

33、计算以下累积次数,各累积次数的意义是( )。
A、各组下限以上的累积次数
B、各组上限以下的累积次数
C、各组下限以下的累积次数
D、各组上限以上的累积次数

34、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组距式分组后的分布状况的图形是( )。
A、饼图
B、条形图
C、直方图
D、柱形图

35、用来显示一个样本各个部分所占比例的图形是( )。
A、饼图
B、条形图
C、直方图
D、柱形图

36、用来显示多个样本各部分的相应比例的图形是( )。
A、饼图
B、条形图
C、环形图
D、柱形图

37、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
A、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之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C、总体单位的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D、不同总体的两个指标数值之比

38、在变量数列中,若变量值较小组的权数较大时,计算的平均数( )。
A、接近于变量值小的一方
B、接近于变量值大的一方
C、接近于平均水平的变量值
D、不受权数的影响

39、众数就是所研究的变量数列中( )。
A、具有最多次数的变量值
B、具有最少次数的变量值
C、居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
D、数值最大的变量值

40、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变异程度,而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41、统计整理的关键是( )。
A、统计分组
B、统计汇总
C、统计资料审核
D、填制统计表

4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 )。
A、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
B、总体标志
C、一总体与它总体
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4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
A、组中值
B、组距
C、组数
D、分组标志和划分分组界限

44、对某企业职工先按年龄分组,在此基础上按工作年限分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
A、简单分组
B、再分组
C、平行分组
D、复合分组

45、平均指标按照计算方法不同,可以分为(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46、根据分配数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次数对平均数的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
B、次数又称为权数
C、次数可以用比重的形式表示
D、次数的总和等于100
E、各组比重之和等于100%

4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 )因素的影响。
A、各组频数和频率的影响
B、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

48、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相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49、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A、百分数
B、千分数
C、系数或倍数
D、成数
E、复名数

50、若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为80120.5亿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21114.9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59005.6亿元。若求比例相对指标,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
A、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B、不同总体中某部分数值/不同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C、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D、21114.9:59005.6
E、21114.9/80120.5

51、2019年末某市人口数为20万人,零售商业机构600个,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总零售商业网密度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B、600个/200千人,说明该市居民每千人中有3个零售网点为他们服务
C、200000人/600个,说明每333人拥有一个零售网点
D、零售商业网密度采用的是复名数
E、零售商业网密度可以计算正指标和逆指标

52、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
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总数所占的比重
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E、某年人均消费额

53、下列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进出口总额

54、时期指标的特点是( )。
A、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C、某时期的指标数值大小与该期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D、某时期的指标数值大小与该期时间长短无关
E、更长时期的指标数值可通过连续相加得到

55、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A、销售额
B、设备台数
C、工业增加值率
D、利润总额
E、库存

56、下列属于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有( )。
A、企业数
B、利润总额
C、产品销售收入
D、固定资产原值
E、工资总额

57、下列属于总体单位总量指标的有( )。
A、某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
B、某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5元
C、某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9亿元
D、某地区常住人口1695万人
E、某地区共有卫生机构6590个

58、构成分配数列的基本要素是( )。
A、分组
B、组限
C、组中值
D、频数或频率
E、组距

59、对全厂职工按月工资分组,分成如下五组:2400元以下、2400~3000元、3000~3600元、3600~4200元、4200元以上,所编制的分配数列,属于( )。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
C、组距数列
D、异距数列
E、单项数列

60、对离散变量分组( )。
A、相邻两组的组限必须断开
B、只能编制单项数列
C、可以编制单项数列,也可以编制组距数列
D、相邻两组的组限有时需要断开,有时需要重叠
E、组距必须相等

61、在全国经济普查中,涉及到企业调查时( )。
A、全国所有企业是调查对象
B、全国每一个企业是调查单位
C、全国每一个企业是报告单位
D、每个企业的总产值是统计指标
E、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62、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 )。
A、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报告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63、普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
A、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B、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
C、规定统一的普查人员
D、规定统一的普查费用
E、规定统一的项目和指标

64、“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是( )。
A、统计资料
B、统计学
C、统计指标
D、统计工作
E、统计图表

65、统计设计阶段的结果有( )。
A、统计报表制度
B、统计调查方案
C、统计分类目录
D、统计指标体系
E、统计分析报告

66、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是否就业”是数量标志
E、某人特征“是否就业”一栏填写“是”是标志表现

67、在工业统计调查中( )。
A、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
B、每一家工业企业是个体
C、固定资产总额是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型变量

68、从“全国工业企业”中抽取100个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这100个工业企业称为一个样本
B、从“全国工业企业”中可以抽取多个样本
C、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D、100称为样本量
E、每一个工业企业称为个体

69、选择分组变量应考虑( )。
A、充分反映研究目的
B、反映事物的本质
C、不能脱离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
D、与过去的分组标志一致
E、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70、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B、家庭按人口多少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产品按合格与否分组
E、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71、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资产多少分组
C、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组
D、人口按居住地区分组
E、成年人口按受教育年限分组

72、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 )

73、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

74、若以某企业为总体,某工人月工资额为4200元,该企业工人平均工资3120元,这两个指标都是统计指标。( )

75、调查时间是指开始实施调查的时间。( )

76、普查一般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它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不连续性的全面调查。 ( )

77、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基础。( )

78、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组距和组数。( )

79、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80、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81、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82、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

83、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统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

84、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

8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86、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 )

87、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依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

88、用组中值可近似地表示一组中各变量值的一般水平。( )

89、用统计表表示次数分布,各组频率相加之和应等于100%。( )

90、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

91、对于一个特定的研究总体而言,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有若干个。( )

null

学习通统计基础_2

学习通统计基础_2是一门关于统计学基础的课程,它主要涵盖了统计学中的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内容。

一、概率分布

概率分布是指一组随机变量在不同取值下的概率分布情况,其常用的概率分布包括:

  • 离散型概率分布:包括伯努利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 连续型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卡方分布等。

其中,正态分布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连续型概率分布,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x)=\\frac{ 1}{ \\sqrt{ 2\\pi}\\sigma}e^{ -\\frac{ (x-\\mu)^{ 2}}{ 2\\sigma^{ 2}}}$$

其中,$$\\mu$$为正态分布的均值,$$\\sigma$$为标准差。

二、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样本所得统计量来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在假设检验中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1. 提出假设:包括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 确定显著性水平:一般为0.05或0.01;
  3. 计算检验统计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得到;
  4. 做出决策:根据计算所得的检验统计量与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确定是否拒绝原假设。

假设检验方法包括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

三、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组之间差异,来判断因素是否对总体有显著影响的方法。它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主要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提出假设:包括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 确定显著性水平:一般为0.05或0.01;
  3. 计算检验统计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得到,例如F检验;
  4. 做出决策:根据计算所得的检验统计量与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确定是否拒绝原假设。

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需要进行两个因素的方差分析,并同时考虑两个因素对总体的影响。

四、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在回归分析中,需要先通过样本数据建立回归方程,然后根据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回归方程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其中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最小化误差平方和的方法。

回归分析可以分为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在简单线性回归中,只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有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五、总结

学习通统计基础_2涵盖了统计学中的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均为统计学中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数据,做出科学的决策。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