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8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分析化学_21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87 min read

尔雅分析化学_21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一、尔雅绪论

1 绪论随堂测验

1、分析试样用量为0.1~10 mg的化学后作分析方法称为
A、常量分析
B、课后微量分析
C、答案半微量分析
D、学习痕量分析

2、通课组分含量为0.05%的业答分析方法称为
A、常量组分分析
B、尔雅微量组分分析
C、分析痕量组分分析
D、化学后作超微量分析

3、课后仪器分析比化学分析准确度高

4、答案样品分析时,学习取样应具有代表性。通课

5、试样的制备方法是一成不变的,与分析方法无关。

单元测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分析肯定比仪器分析准确度差。
B、化学分析可以逐渐被仪器分析完全取代。
C、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是高灵敏度、高选择项和高准确性。
D、分析化学仅与化学相关,不需要其他技术辅助。

2、若被测组分含量在1%-0.0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于( )
A、微量分析
B、微量组分分析
C、痕量组分分析
D、半微量分析

3、若被测试样在1-0.01 g,则对其进行分析属于( )
A、半微量分析
B、微量组分分析
C、半痕量分析
D、半痕量组分分析

4、分析化学按照原理分为( )和( )。

5、分析样本的采集应遵循( )原则。

单元作业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什么?

2、根据分析化学绪论的介绍,谈谈你对分析化学的看法。

3、针对自己的专业,谈谈分析化学在你所学专业中的应用。

4、你认为分析化学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二、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2.1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随堂测验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高
B、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C、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结果的误差为零
D、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B、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均等
C、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D、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3、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A、进行仪器校正
B、增加测定次数
C、认真细心操作
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4、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B、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2.2 有效数字随堂测验

1、测定试样中CaO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080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20.50 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A、10%
B、10.1%
C、10.08%
D、10.077%

2、用最小刻度为0.1 mL的移液管移取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A、20 mL
B、20.0 mL
C、20.00 mL
D、20.000 mL

3、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一般电光天平城区试样时至少应该称取的质量为
A、0.05 g
B、0.1 g
C、0.2 g
D、1.0 g

4、可疑数据若是由过失误差引起的,则应采用统计检验的方法,确定该可疑值与其他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总体,以决定取舍。

单元测验

1、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
A、越小越好
B、等于零
C、接近零
D、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2、下列有关系统误差的正确叙述是( )
A、精密度好误差一定较小
B、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C、系统误差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
D、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

3、为消除分析方法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校准仪器
D、增加测定次数

4、pH=7.10的有效数字的位数是( )
A、1
B、2
C、3
D、难以确定

5、某一分析方法由于试剂带入的杂质量大而引起很大的误差,此时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来消除?( )
A、对照分析
B、空白试验
C、提纯试剂
D、分析结果校正

三、滴定分析法概论

3.1 滴定分析术语随堂测验

1、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A、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反应必须完全
C、反应速度要快
D、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2、基准物质的纯度必须是100%。

3、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可以直接采用滴定方法测定。

4、滴定度是指1毫升的( )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5、滴定误差是( )和( )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3.2 滴定原理随堂测验

1、在滴定分析中,关于滴定突跃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被滴定物的浓度越高,突跃范围越大
B、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C、突跃范围越大,滴定越准确
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2、滴定反应tT+bB=cC+dD达计量点时,T的物质的量与B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
A、1:1
B、t:b
C、b:t
D、不确定

3、滴定分析要求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较大

4、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宽滴定误差越小

5、加入滴定剂后不能立即定量完成的滴定反应可采用( )进行滴定

3.3 标准溶液随堂测验

1、定量分析中的基准物质含义是
A、纯物质
B、标准物质
C、组成恒定的物质
D、纯度高、组成恒定、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2、滴定度的含义是1毫升待测溶液相当于标准物质的质量

3、基准物质与高纯试剂、专用试剂的含义是一样的。

单元测验

1、为标定HCl标准溶液的浓度,可选择的基准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亚硫酸钠
D、硫代硫酸钠

2、NaOH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若以此NaOH溶液滴定H3PO4至第二个计量点,则H3PO4的分析结果将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3、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标定0.1 mol/L NaOH溶液,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宜为[Mr(KHC8H8O4) = 204.2]
A、0.2g左右
B、0.2~0.4g
C、0.4~0.8g
D、0.8~1.6g

4、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必须
A、定量完成
B、速度快
C、有确定终点的方法
D、包括A、B、C

5、滴定分析法是指根据( )进行分析的方法
A、化学分析
B、重量分析
C、分析天平
D、化学反应

四、酸碱滴定法

4.1 酸碱指示剂随堂测验

1、选用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
A、指示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滴定突跃范围

2、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相符

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大约是( )个pH单位。

4.2 强碱滴定强酸随堂测验

1、强酸强碱滴定突跃的大小与酸碱溶液的浓度有关。

2、酸碱滴定曲线描述了滴定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规律性。滴定突跃的大小与( )和浓度有关。

4.3 强碱滴定弱酸随堂测验

1、用已知浓度的NaOH滴定相同浓度的不同弱酸时,若弱酸的Ka越大,则
A、消耗的NaOH越多
B、滴定突跃越大
C、滴定突跃越小
D、指示剂颜色变化越不明显

2、HCl可以滴定硼砂而不能直接滴定NaAc

3、用0.1 mol/L NaOH分别滴定同浓度的弱酸A (pKa=4.0)与弱酸B(pKa=3.0),滴定的pH突跃范围是弱酸A比弱酸B大。

4.4 酸碱滴定误差随堂测验

1、NaOH溶液的标签浓度为0.3000 mol/L,该溶液在放置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现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标定,其标定结果比标签浓度( )
A、高
B、低
C、不变
D、基本无影响

2、下列滴定的终点误差为正值的是( )
A、NaOH滴定HCl,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B、HCl滴定NaOH,用酚酞为指示剂
C、蒸馏法测定铵根离子,用HCl吸收氨气,以NaOH标准液返滴定pH=7.0
D、NaOH滴定H3PO4至pH5.5时(第一计量点)

3、pKa=5.0的一元酸HA,用NaOH溶液至一半时,溶液的pH约为( )

单元测验

1、用0.1mol/L HCl滴定0.1mol/L NaOH的pH突跃为9.7~4.3,则用0.01mol/L HCl滴定0.01mol/L NaOH的pH突跃范围为
A、9.7~4.3
B、8.7~4.3
C、9.7~5.3
D、8.7~5.3

2、对于某特定的酸碱体系而言,分布系数
A、仅取决于该体系的[H+]或pH值
B、仅取决于该体系的总浓度
C、既要考虑[H+],又要考虑体系的总浓度
D、仅取决于体系的离解常数

3、某一NaOH和Na2CO3混合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V1(mL),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 V2(mL),则V1与V2的关系是
A、V1 = V2
B、V1 = 2V2
C、2V1 = V2
D、V1> V2

4、用氢氧化钠滴定食醋的总酸量,最合适的指示剂是
A、中性红
B、甲基红
C、酚酞
D、甲基橙

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强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A、盐酸苯胺(苯胺的Kb=4.6 *10-10)
B、丙烯酸(Ka=5.6×10-5)
C、苯酚(Ka=1.1×10-10)
D、邻苯二甲酸(Ka=3.9×10-6)

六、氧化还原滴定法

6.1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随堂测验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点对的电位越高,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 );电位越低,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 )。

2、条件电极电位反映了( )和( )的影响

6.2 条件电位随堂测验

1、下列对条件电极电位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A、沉淀效应
B、配位效应
C、氧化型浓度
D、溶液离子强度

2、在无配位效应发生时,下列有关条件稳定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效应系数越大,条件稳定常数越大
B、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总是大于其稳定常数
C、溶液的pH越低,条件稳定常数越小
D、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大小与条件稳定常数无关

单元测验

1、用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4和H2C2O4溶液,耗去标准溶液的体积相等,则对两溶液浓度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C FeSO4 = C H2C2O4
B、2C FeSO4 = C H2C2O4
C、C FeSO4 = 2C H2C2O4
D、4C FeSO4 = C H2C2O4

2、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滴定开始前
B、滴定开始后
C、滴定至近终点时
D、滴定至红棕色褪尽至无色

3、草酸钠(Na2C2O4)在酸性溶液中还原1/5mol的KMnO4时所需质量为其摩尔质量的( )倍
A、2
B、1/2
C、1/5
D、5

4、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一般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标准电位的差值至少应(   ) 才可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滴定终点。
A、大于0.2V
B、0.2~0.4V
C、大于0.4V
D、大于0.6V

5、重铬酸钾(K2Cr2O7)在酸性溶液中被1mol的Fe2+还原为Cr3+时所需质量为其摩尔质量的(     )倍
A、3
B、1/3
C、1/6
D、6

6、碘量法中应在滴定开始时添加碘指示剂

7、高锰酸钾法需要在稀硝酸溶液中进行

七、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随堂测验

1、银量法中用铬酸钾作指示剂的方法又叫
A、佛尔哈德法
B、法扬司法
C、莫尔法
D、沉淀法

2、佛尔哈德法测定银离子以( )为指示剂
A、铬酸钾
B、铁铵矾
C、荧光黄
D、淀粉

单元测试

1、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时,滴定应在( )溶液中进行.
A、pH 6.5~10.5
B、pH 3.4~6.5
C、pH>10.5
D、pH <2

2、吸附指示剂法测定Cl-时,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
A、二甲基二碘荧光黄
B、荧光黄
C、甲基紫
D、曙红

3、用Volhard法测定下列哪种离子时,会产生沉淀的转化而引起滴定误差( )
A、Cl-
B、Br-
C、I-
D、SCN-

4、下列测定中将产生正误差的是( )
A、Fajans法测定Cl-时加入糊精
B、在硝酸介质中用Volhard法测定Ag+
C、测定Br-时选用荧光黄作指示剂
D、在弱碱性溶液中用Mohr法测定

5、以某吸附指示剂(pKa = 5.0)作银量法的指示剂,测定的pH应控制在( )
A、PH<5
B、PH>5
C、5<PH<10
D、PH>10

6、用银量法可以测定银离子含量

7、可以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碘离子含量

五、配位滴定法

5.1 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随堂测验

1、配位滴定中,使MY稳定性增加的副反应有
A、酸效应
B、共存离子效应
C、水解效应
D、混合配位效应

2、配位滴定中不是加入缓冲溶液的原因是
A、EDTA配位能力与酸度有关
B、金属指示剂有其使用的酸度范围
C、EDTA与金属离子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氢离子
D、条件稳定常数会随酸度改变而改变

3、在配位反应中,当溶液的pH一定时,稳定常数越大则条件稳定常数就越大。

4、表观稳定常数是考虑了酸效应和配位效应后的实际稳定常数

5、配位滴定不加缓冲溶液也可以进行滴定

5.2 配位滴定指示剂随堂测验

1、配位滴定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A、游离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B、EDTA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
C、金属指示剂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
D、上述A与C的混合色

2、配位滴定所用的金属指示剂同时也是一种
A、掩蔽剂
B、显色剂
C、配位剂
D、弱碱弱酸

3、造成金属指示剂封闭的原因是指示剂本身不稳定

4、配位滴定法中指示剂的选择是根据滴定突跃的范围

5.3 配位滴定的滴定条件随堂测验

1、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效酸效应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B、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C、pH值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
D、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越大

2、与配位滴定所需控制的酸度无关的因素位
A、金属离子颜色
B、酸效应
C、羟基化效应
D、指示剂的变色

单元测验

1、使用铬黑T指示剂合适的pH范围是( )
A、5-7
B、1-5
C、7-10
D、10-12

2、在配位滴定时,使用铬黑T作指示剂。其溶液的酸度应用( )来调节?
A、硝酸
B、盐酸
C、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D、氨-氯化铵缓冲液

3、在Ca2+、Mg2+共存时,在如下pH( )条件下,可不加掩蔽剂用EDTA滴定Ca2+?
A、5
B、10
C、12
D、2

4、以EDTA为滴定剂,以铬黑T为指示剂,不会出现封闭现象的离子是:( )
A、Fe3+
B、Al3+
C、Cu2+
D、Mg2+

5、一般情况,EDTA与金属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是( )
A、1:1
B、2:1
C、1:3
D、3:1

八、重量分析法

8.1 重量分析法随堂测验

1、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应该相同
B、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必须相同
C、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可以不同
D、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中都不能含有水分子

2、如果被吸附的杂质和沉淀具有相同的晶格,就可能形成( )
A、酸效应
B、盐效应
C、同离子效应
D、络合效应

3、盐效应应使沉淀的溶解度( ),同离子效应应使沉淀的溶解度( )。

8.2 沉淀的条件随堂测验

1、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是
A、稀、热、快、搅、陈
B、浓、热、快、搅、陈
C、稀、冷、慢、搅、陈
D、稀、热、慢、搅、陈

2、滴定和重量法相比,( )的准确度高。

3、在沉淀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两种速度:( )和( )。当( )大时,将形成晶型沉淀。

单元测验

1、获得沉淀后进行陈化的目的是( )
A、使沉淀颗粒长大
B、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更多地沉淀出来,使沉淀更完全
C、提高溶液pH
D、节省分析时间,节约试剂

2、用重量法测定铁的含量时,其称量形式为Fe2O3,那么其换算因数为( )
A、Fe / Fe2O3
B、Fe / 2Fe2O3
C、2Fe / Fe2O3
D、Fe2O3/2 Fe

3、下列哪条不是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
A、称量形式中被测组分的相对含量要小
B、沉淀的颗粒要粗大
C、沉淀要稳定
D、称量形式的组成要与其化学式完全符合

4、在含有氯化银沉淀的溶液中加入氨水,将使氯化银沉淀的溶解度增大,这种效应属于( )
A、同离子效应
B、盐效应
C、酸效应
D、配位效应

5、如果被吸附的杂质和沉淀具有相同的晶格,就可能形成( )
A、表面吸附
B、机械吸留
C、包藏
D、混晶

九、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9.1 直接电位法随堂测验

1、在直接电位法中,指示电极的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为( )
A、无关
B、成正比
C、与其对数成正比
D、符合能斯特方程

2、玻璃电极的活化是为了( )
A、清洗电极表面
B、减小温度的影响
C、更好地形成水化层
D、降低液接电位

3、在直接电位法中,化学电池的两个电极分别称为( )和( )电极

9.2 电位滴定法随堂测验

1、电位法测定时,溶液搅拌的目的是( )
A、缩短电极建立电位平衡的时间
B、加速离子的扩散,减小浓差极化
C、让更多的离子到电极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D、破坏双电层结构的建立

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校正方法误差
D、计算电极的响应效率

单元测验

1、1.M1| M1n+|| M2m+ | M2在上述电池的图解表示式中,规定左边的电极为( )
A、(A) 正极
B、(B) 参比电极
C、(C) 阴极
D、(D) 阳极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晶体膜碘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 )
A、(A) 随试液中银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B、(B) 随试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C、(C) 与试液中银离子的浓度无关
D、(D) 与试液中氰离子的浓度无关

3、3.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A、(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C) 校正方法误差
D、(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4、在含有 Ag+、Ag(NH3)+ 和 Ag(NH3)2+ 的溶液中,用银离子选择电极,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得的活度是 ( )
A、(A) Ag+
B、(B) Ag(NH3)+
C、(C) Ag(NH3)
D、(D) Ag + Ag(NH3)+ + Ag(NH3)

5、5.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 )
A、(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B) 内外溶液中 H+ 浓度不同
C、(C) 内外溶液的 H+ 活度系数不同
D、(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十、光谱分析法概论

10.1 光谱分析概论随堂测验

1、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的光子的( )
A、能量越大
B、波长越长
C、波数越大
D、频率越高

2、某一辐射的波长与波数呈反比,与频率呈正比

3、电子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存在能量交换

10.2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随堂测验

1、波长为500 nm的绿色光其能量( )
A、比紫外光小
B、比红外光小
C、比微波小
D、比无线电波小

2、发射光谱一般以辐射能为激发源

3、物质发射的光谱分线状光谱和带状光谱2种

单元测验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 )
A、A. 400~800 nm
B、B. 200~800 nm
C、C. 200~400 nm
D、D. 10~1000 nm

2、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的溶液,A溶液用1.0 cm的吸收池测定,B溶液用2.0 cm的吸收池测定,结果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它们的浓度关系是 ( )
A、A. A是B的1/2
B、B. A等于B
C、C. B是A的2倍
D、D. B是A的1/2

3、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 )
A、A.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B、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C.可以抵消吸收池带来的误差
D、D.可以抵消因光源变化带来的误差

4、丙酮在乙烷中的紫外吸收λmax=279 nm,ε=14.8,此吸收峰是由哪种能级跃迁引起的( )
A、A. n→π*
B、B.n→σ*
C、C.π→π*
D、D.σ→σ*

5、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缩时,摩尔吸收系数的数值( )
A、A. 增大
B、B. 减小
C、C. 不变
D、D. 无法确定变化值

十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随堂测验

1、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
A、消失
B、精细结构更明显
C、位移
D、分裂

2、在不饱和脂肪烃化合物分子中,共轭双键愈多,吸收带的位置长移愈多,这是由于( )

1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随堂测验

1、Lambert-Beer定律是描述( )与( )和( )的关系。

2、吸收光度法中,吸收曲线描绘的是( )和( )之间的关系。

3、吸收光度法中,工作曲线表示了( )和( )之间的关系

11.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随堂测验

1、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比色皿厚度
B、有色物浓度
C、吸收池材料
D、入射光波长

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为
A、二极管
B、高莱池
C、真空热电偶
D、光电倍增管

单元测验

1、1、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摩尔吸收系数的数值 ( )
A、A. 增大
B、B. 减小
C、C. 不变
D、D. 无法确定变化值

2、2、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
A、A.波长变长
B、B.波长变短
C、C.波长不变
D、D. 谱带蓝移

3、3、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 )
A、A. n→σ*跃迁
B、B. 共轭非封闭体系的n→π*跃迁
C、C. σ→σ*跃迁
D、D. 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4、4、丙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于吸收波长最大的那个吸收峰,在下列四种溶剂中吸收波长最短的是( )
A、A. 环己烷
B、B. 氯仿
C、C. 甲醇
D、D. 水

5、5. 在吸光光度分析法中,需要选择适宜的读数范围,这是由于( )
A、A. 吸光度A=0.70~0.20时,误差最小
B、B.吸光度A=10%~80%时,误差最小
C、C.吸光度读数越小,误差越小
D、D.吸光度读数越大,误差越小

十二、红外光谱法

12.1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原理随堂测验

1、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 )变化称为红外活性。

2、一般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 )振动和( )振动。

12.2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光谱随堂测验

1、( )cm-1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它是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 )区。

2、1300-600 cm-1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不同,犹如人的( )一样,故称为( )区。

12.3 红外光谱解析实例随堂测验

1、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位移的原因是( )

单元测验

1、Cl2分子基本振动数目为
A、0
B、1
C、2
D、3

2、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
A、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
B、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C、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3、红外光谱解析化合物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A、质荷比
B、波数
C、偶合常数
D、保留值

4、红外光谱属于发射光谱

5、红外光谱法中,试样状态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

十三、核磁共振波谱

13.1 核磁共振波法的基本原理随堂测验

1、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2、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13.2 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随堂测验

1、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2、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氢核的个数。

3、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邻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4、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单元测试

1、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 )
A、I=1/2
B、I =0
C、I =1
D、I >1

2、下列化合物中的质子,化学位移最小的是( )
A、CH3Br
B、CH4
C、CH3I
D、CH3F

3、核磁共振波谱(谱)中,不能直接提供的化合物结构信息是( )
A、不同质子种类数
B、同类质子个数
C、化合物中双键的个数与位置
D、相邻碳原子上质子的个数

4、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中,当质子核外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时( )
A、屏蔽效应增强,相对化学位移大,峰在高场出现
B、屏蔽效应减弱,相对化学位移大,峰在高场出现
C、屏蔽效应增强,相对化学位移小,峰在高场出现
D、屏蔽效应增强,相对化学位移大,峰在低场出现

5、化合物(CH3)2CHCH2CH(CH3)2,在1H-NMR谱图上,有几组峰?各组峰的面积比为多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组峰(6:1:2:1:6)
B、三组峰(2:6:1)
C、三组峰(6:1:1)
D、四组峰(6:6:2:2)

十四、质谱法

14.1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随堂测验

1、质谱图中m/z最大的峰一定是分子离子峰。

2、在质谱仪中,各种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被依次分离。

14.2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随堂测验

1、质谱分析是以基峰的m/z为标准(规定为零),计算出其他离子峰的m/z值。

2、当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O基团,而且与这个基团相连的链上有氢原子,这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破碎时,此氢原子可以转移到O原子上去,同时键断裂。

3、由于不能生成带正电荷的卤素离子,所以在质谱分析中是无法确定分子结构中是否有卤素存在的。

判断题

1、1、质谱谱图中的离子按分子量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2、2、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为质谱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3、3、电子轰击离子源只能产生碎片峰。()

4、4、只要存在双键,麦氏重排一定会发生。()

5、5、质谱中离子的碎裂主要包括均裂、异裂和重排碎裂。()

十五、色谱分析概论

15.1 色谱分析基本概念随堂测验

1、色谱分析中,死时间是固定的,不随固定相发生改变。

2、色谱曲线,是表征各组分在一定时间内流经距离不同。

15.2 色谱过程随堂测验

1、组分出峰时间表征了色谱柱的柱效。

15.3 分配体系和保留行为的关系随堂测验

1、分配比不同是组分在色谱中实现分离的前提。

2、在色谱分析中,色谱分配系数越大越好。

15.4 基本类型色谱方法及其分离机制随堂测验

1、分配色谱是基于组分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分离的。

15.5 色谱法基本理论随堂测验

1、范蒂姆特方程解释了组分在色谱中的热力学行为。

2、塔板理论解释了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展宽行为。

判断题

1、1、保留时间是样本在色谱中刚出峰的时间。

2、2、半峰宽应为峰宽的一半。

3、3、当R大于1时,代表相邻两个峰已分开。

4、4、容量因子可以反应样本的保留情况。

5、5、理论塔板数越高代表柱效越好。

十六、气相色谱法

16.1 气相色谱固定相及载气随堂测验

1、气相色谱只能分离气体。

2、气相色谱中的载气都选用氮气。

16.2 气相色谱仪及其流程随堂测验

1、气相色谱中气化室的温度应高于色谱柱的温度。

16.3 气相色谱检测器随堂测验

1、FID检测器为通用性检测器。

2、FID检测器需用的载气是空气。

16.4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随堂测验

1、气相色谱中组分是否达到分离只与固定相有关。

2、气相色谱中,组分分离需要考虑固定相性质、组分性质及色谱柱柱温等多种因素。

16.5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随堂测验

1、色谱中选用内标法可以消除进样差异引起的误差。

判断题

1、1、毛细管色谱柱长度在1米以内。

2、2、气相色谱填料分为极性与非极性。

3、3、对于非极性物质,其出峰时间与沸点相关。

4、4、色谱峰的定性分析主要根据保留值。

5、5、面积归一化法不需要标准品。

判断题

1、氢火焰检测器是质量型检测器,灵敏度与桥电流成正比

2、柱子温度提高,保留时间缩短,但相对保留数值不变

3、分离非极性样品一般选择记性固定液,以增强保留

4、GC中2个组分的分离基础是它们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5、GC图上出现4个色谱峰,可以坑定样品由4种组分构成。

十七、高效液相色谱法

17.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随堂测验

1、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普通柱色谱比较,具有分离效率高、快速的优点。

17.2 HPLC的主要类型和原理随堂测验

1、吸附色谱在分离手性化合物时具有明显优势。

2、反相色谱比正向色谱更有利于分离非极性化合物。

17.3 HPLC的 固定相和流动相及其选择随堂测验

1、HPLC反相色谱中,甲醇和乙腈是常用的流动相。

17.4 HPLC的仪器随堂测验

1、阵列二极管检测器比紫外检测器灵敏。

17.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随堂测验

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药物分析中占用重要的地位。

测试题

1、ODS是反相色谱柱中常用的固定相

2、改变色谱柱柱长度不能改变反向色谱选择性

3、谁在正相、反相色谱柱流动相的强度相同

4、ODS主要分离大极性化合物

5、检测器灵敏度高,定性分析准确度越高

十八、平面色谱法

18. 平面色谱法随堂测验

1、平面色谱是基于组分在同一时间内的移动距离不同实现分离的。

2、硅胶薄层板使用前处理的目的使为了增大薄层板的活性。

3、使用硅胶薄层板分离两组分,为了增大分离度,应使洗脱液的极性增大。

4、薄层板GF254,其中254是表示薄层板的长度。

5、平面色谱和柱色谱一样,都是通过出峰时间来定性的。

单元测验

1、试样中A、B两组分在薄层色谱中分离,首先取决于( )
A、薄层有效塔板数的多少
B、薄层展开的方向
C、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别
D、薄层板的长短

2、薄层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迁移快的组分是( )
A、极性大的组分
B、极性小的则分
C、挥发性大的组分
D、挥发性小的组分

3、某组分在以丙酮作展开剂进行吸附薄层色谱分析时,R值太小,欲提高该组分的R值,应选择的展开剂是( )
A、乙醇
B、氯仿
C、环己烷
D、乙醚

4、用正向薄层色谱分析极性组分,宜选用( )流动相,极性越( )的组分,越先出峰。

5、纸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展开剂分子的性质越接近,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 ),组分斑点距原点( )。

{ "error": { "message": "That model is currently overloaded with other requests. You can retry your request, or contact us through our help center at help.openai.com if the error persists. (Please include the request ID 893b9096103da02f977f9f48f035c520 in your message.)", "type": "server_error", "param": null, "code": null }}{ "error": { "message": "That model is currently overloaded with other requests. You can retry your request, or contact us through our help center at help.openai.com if the error persists. (Please include the request ID 893b9096103da02f977f9f48f035c520 in your message.)", "type": "server_error", "param": null, "code": n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