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9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36 min read

中国大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固态相变基础

1.1. 固态相变热力学 检测

1、中国固态相变通常发生( )的大学改变。(单项选择)
A、热处结构
B、理原理工成分
C、艺课业答有序化程度
D、后答后作以上都是案慕案

2、固态相变驱动力为( )。课课(单项选择)
A、中国界面能
B、大学新相与母相自由能之差
C、热处弹性能
D、理原理工新相中亚结构形成所需要能量

1.2. 固态相变动力学 检测

1、艺课业答过冷奥氏体的后答后作等温转变曲线是表示( ),( )和( )关系的案慕案曲线。
A、温度
B、时间
C、转变速率
D、转变量

2、以下哪些是影响TTT曲线的因素?
A、合金元素
B、奥氏体晶粒尺寸
C、原始组织、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D、奥氏体塑性变形

1.3. 相变的形核与长大 检测

1、在体积相同时,新相呈( )体积应变能最小。
A、碟状(盘片状)
B、针状
C、球状
D、都一样

2、新相形核的阻力是( )。
A、新相与母相自由能之差
B、界面能
C、弹性能
D、以上都是

第1 章 固态相变基础 作业

1、简述固态相变的基本特点。

2、简述固态相变的非均匀形核。

第二章 钢在加热时奥氏体的转变

2.2 奥氏体转变动力学随堂测验

1、根据扩散观点,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必须依靠系统内的( ):
A、能量起伏、浓度起伏、结构起伏
B、相起伏、浓度起伏、结构起伏
C、能量起伏、价键起伏、相起伏
D、浓度起伏、价键起伏、结构起伏

2、影响奥氏体转变的影响因素包括( )、( )、( )、( )。

2.3 奥氏体晶粒长大与控制随堂测验

1、奥氏体所具有的性能包括:( )
A、高强度、顺磁性、密度高、导热性差
B、高塑性、顺磁性、密度高、导热性差
C、较好热强性、高塑性、顺磁性、线膨胀系数大
D、较好热强性、高塑性、顺磁性、线膨胀系数大

2、控制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措施有:( ),( ),( ),( )。

2.1. 奥氏体转变机制 检测

1、以下( )会影响奥氏体转变。
A、加热温度
B、碳含量
C、原始组织
D、合金元素

2、以下( )会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
A、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B、加热速度
C、脱氧剂及合金元素
D、钢的原始组织

2.2 奥氏体转变动力学 检测

1、奥氏体是Fe-C合金中的一种重要的相,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碳原子位于铁原子间隙。

2、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为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长大、残留碳化物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2.3 奥氏体晶粒长大与控制 检测

1、奥氏体所具有的性能包括:( )
A、高强度、顺磁性、密度高、导热性差
B、高塑性、顺磁性、密度高、导热性差
C、较好热强性、高塑性、顺磁性、线膨胀系数大
D、较好热强性、高塑性、铁磁性、线膨胀系数大

2、影响奥氏体转变的影响因素有加热温度、碳含量、原始组织、合金元素。

第二章 钢中奥氏体的形成 作业

1、简述连续加热时奥氏体转变的特点。

2、奥氏体易于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处成核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章 珠光体转变

3.1 珠光体组织与晶体学随堂测验

1、根据片层间距的大小,可以将珠光体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获得粒状珠光体的途径有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2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随堂测验

1、下列哪种元素会增加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进而增加珠光体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
A、镍
B、锰
C、钼
D、钴

2、珠光体的长大方式有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3.1 珠光体组织与晶体学 检测

1、根据片层间距的大小,可以将珠光体分为珠光体、屈氏体、索氏体.

2、获得粒状珠光体的途径有特定条件下过冷奥氏体的分解、片状珠光体的低温退火、马氏体或贝氏体的高温回火、形变球化。

3.2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 检测

1、珠光体的长大方式有纵向及横向长大、分支长大、台阶机制长大。

2、影响纳米相析出的因素有冷却速度和变形道次。

3.3.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机制 检测

1、珠光体的长大方式有( )。
A、纵向及横向长大
B、分支长大
C、台阶机制长大
D、以上均是

2、片状P形成时,渗碳体呈片状是因为:薄片应变能小、表面积大、且容易接受到碳原子。

3.4. 粒状珠光体的形成机制 检测

1、以下哪些是获得粒状珠光体的途径。
A、特定条件下过冷奥氏体的分解
B、片状珠光体的低温退火
C、马氏体或贝氏体的高温回火
D、形变球化

2、影响珠光体等温转变的动力学因素有哪些。
A、化学成分
B、奥氏体成分均匀性和过剩相溶解情况
C、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
D、应力和塑性变形

第三章 珠光体转变 作业

1、和片状珠光体相比,为什么粒状珠光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什么是派登处理,派登处理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第四章 马氏体转变

4.1 马氏体晶体学随堂测验

1、马氏体转变时,与母相的位向关系主要有( ),( )和( )三种关系。

2、马氏体相变区别于于其他相变的最基本的两个特点是( )和( )。

4.2 马氏体组织形态随堂测验

1、板条状马氏体主要在( )形成,它的亚结构为( ),位向关系符合( ),惯习面为( )

2、热弹性马氏体的两个重要性质是( )和( )

4.1 马氏体晶体学 检测

1、马氏体转变时,与母相的位向关系主要有K-S关系、西山关系和G-T关系三种关系。

2、板条状马氏体主要在中碳钢和不锈钢中形成,它的亚结构为位错,位向关系符合K-S关系,惯习面为{ 111}。

4.2 马氏体组织形态 检测

1、马氏体相变区别于于其他相变的最基本的两个特点是相变是以共格切变的方式进行和相变的无扩散性。

2、热弹性马氏体的两个重要性质是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效应。

4.3. 马氏体相变的特点 检测

1、关于马氏体转变时新相与母相的关系有( )。
A、K-S关系
B、西山关系
C、G-T关系
D、以上均正确

2、以下哪些是马氏体相变的特点。
A、非恒温性与不完全性
B、基体原子的无扩散性
C、表面浮凸与界面共格
D、马氏体可以发生可逆性转变

4.4. 马氏体转变热力学及动力学 检测

1、Ms点为可获得形变M的最高温度,若在高于Ms点的温度对A进行塑性变形,就会失去诱发M转变的作用。

2、马氏体相变最基本的两个特点是共格切变和相变的无扩散性。

4.5. 马氏体转变的切变机制 检测

1、以下哪些是影响Ms点的因素。
A、化学成分(最主要影响因素)
B、加热规程的影响
C、冷却速度的影响
D、形变与应力的影响

2、马氏体转变的G-T模型清晰展示了面心立方A改建为体心正方M的切变过程,并能很好地反映出新相和母相的晶体取向关系。

4.6奥氏体稳定化 检测

1、针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是( )
A、位错
B、孪晶
C、位错和孪晶
D、空位

2、关于马氏相变的特点,下列哪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
A、马氏体转变有孕育期(等温马氏体除外)
B、马氏体可以发生可逆性转变
C、表面浮突和界面共格
D、马氏体转变有转变开始和终了温度

4.7 马氏体的力学性能 检测

1、奥氏体稳定化与以形成马氏体数量的关系是( )
A、马氏体量越少,稳定化程度越高
B、马氏体量越少,稳定化程度越低
C、马氏体量越多,稳定化程度越低
D、马氏体量越多,稳定化程度越高

2、奥氏体的稳定化分为热稳定化和力学稳定化。

第四章 马氏体相变 作业

1、钢中马氏体转变的动力学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2、判断题 马氏体相变最基本的两个特点是共格切变和相变的无扩散性。( )

第五章 贝氏体与钢的中温转变

5.1 贝氏体转变机制随堂测验

1、贝氏体转变机制有:( )、( )。

2、贝氏体的定义为( )

5.2 贝氏体的力学性能随堂测验

1、随着贝氏体形成温度的降低,贝氏体铁素体晶粒( ),铁素体中碳含量( ),碳化物的弥散度( ),这三方面的因素均使贝氏体的强度增加。

2、( )强度较高,韧性也较好。( )强度低,韧性很差。贝氏体性能变化趋势:随着B形成温度的降低,强度和硬度( ),塑性和韧性( )。

5.1 贝氏体转变机制 检测

1、贝氏体转变机制有切变机制和台阶机制。

2、随着贝氏体形成温度的降低,贝氏体铁素体晶粒变细,铁素体中碳含量增加,碳化物的弥散度增加,这三方面的因素均使贝氏体的强度增加

5.2 贝氏体的力学性能 检测

1、下贝氏体强度较高,韧性也较好;上贝氏体强度低,韧性很差。贝氏体性能变化趋势:随着B形成温度的降低,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提高

2、根据碳化物分布不同,贝氏体可分为上贝氏体、下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

第五章 贝氏体与钢的中温转变 作业

1、贝氏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

第六章 钢的回火转变

6.1. 回火组织变化 检测

1、钢的淬火组织通常由 ( ) 组成。
A、马氏体
B、残余奥氏体
C、未溶碳化物
D、以上都是

2、以下哪些是回火的目的。
A、提高钢塑性、韧性
B、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C、消除或减少淬火钢件的内应力
D、稳定组织和尺寸

6.2. 回火二次硬化及回火脆性 检测

1、作为控制性能的最后一道热处理工序,回火热处理在生产过程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下列哪一项不是回火的作用。( )
A、消除或减少淬火钢件的内应力
B、提高钢件的硬度和强度
C、稳定工件的组织和尺寸
D、调整钢的性能,使钢件软化,以利于切削加工

2、淬火钢在回火时的力学性能如何变化的?( )
A、强度和硬度下降,塑性韧性也下降
B、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C、强度和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D、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也提高

6.3. 钢的回火力学性能 检测

1、对于某些尺寸较大而采用表面淬火的工件,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工件如凿子、扁铲等,可以利用淬火冷却后的余热进行回火,这种方法叫做( )
A、局部回火
B、带温回火
C、电热回火
D、自回火

2、马氏体经分解后,原马氏体组织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是由( )和( )组成的复相组织。
A、有一定过饱和度的立方马氏体
B、板条马氏体
C、亚稳碳化物(ε-碳化物 )
D、残余奥氏体

第六章 钢的回火转变 作业

1、简述一下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过程以及各个过程所处的温度范围?

第七章 合金的脱溶沉淀与时效

7.1. 时效热力学及析出组织 检测

1、过饱和固溶体时效脱溶分解是一种( )型相变。
A、共格切变
B、扩散
C、自由驱动
D、非共格切变

2、时效是经处理后在室温放置或加热到溶解度曲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使某一组元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的过程。

7.2. 时效相转变过程 检测

1、G.P.区与母相( ) ,界面能( )。
A、共格 较大
B、非共格 较大
C、共格 较小
D、非共格 较小

2、时效过程中硬度超过极大值后下降的现象称为( )。
A、温时效
B、过时效
C、冷时效
D、自然时效

7.3. 时效硬化 检测

1、下列不属于时效硬化机制的是( )。
A、内应变强化
B、切过颗粒强化
C、绕过颗粒强化
D、穿过颗粒强化

2、影响时效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A、固溶处理工艺
B、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
C、时效方法
D、合金化学成分

第七章 合金的脱溶沉淀与时效 作业

1、时效分为哪两种,怎么区分?

第8章 常规热处理

8.1. 钢的退火与正火 检测

1、以下哪些是退火和正火的目的。
A、改善钢件的硬度,以便于进行切削加工
B、消除残余应力,防止零件变形、开裂
C、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
D、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2、球化退火是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完全奥氏体化,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到500℃以下,空冷,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过程。

8.2. 钢的淬火 检测

1、淬火的必要条件是( )。
A、加热温度必须高于临界点以上,获得奥氏体组织
B、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C、淬火后的组织为非平衡组织
D、以上都是

2、以下( )是常用的淬火方法。
A、单液淬火
B、双液淬火
C、分级淬火
D、等温淬火

8.3. 钢的淬透性 检测

1、影响钢淬透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哪个?
A、临界冷却速度
B、含碳量的影响
C、合金元素的影响
D、奥氏体化温度的影响

2、淬硬性是钢在淬火冷却时获得淬透层深度的能力,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后所能获得的最大硬度值。

第8章 常规热处理 作业

1、淬火的目的是什么?亚共析碳钢及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应如何选择?试从获得的组织及性能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九章 表面热处理及化学热处理

9.1. 钢的表面淬火 检测

1、以下哪些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A、加热速度极大
B、淬火后,零件表层获得极细的“隐晶马氏体”组织
C、零件不易氧化、脱碳,且变形小
D、设备投资大,只适用于外形简单的零件

2、表面淬火可以使零件表面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极限;而心部保持足够的塑性、韧性,防止脆断,即具有“外硬内韧”组织。

9.2.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组织与性能 检测

1、共析成分的碳钢表面淬火后,从表面到内部的组织依次是(M:马氏体,P:珠光体,F:铁素体)( )
A、M、P+M、F+P
B、M、P
C、M、M+P、P
D、M、M+F、F+P、P

2、高频感应加热钢的相变特点有奥氏体转变的临界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较细,淬火后得到隐针马氏体组织、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有时组织中还残存一些第二相。

9.3. 钢的渗碳 检测

1、以下哪种是表面渗碳的方法。
A、固体渗碳法
B、液体渗碳法
C、气体渗碳法
D、特殊渗碳法

2、渗碳后就能够使表层和心部的组织和性能发生根本改变。

9.4 钢的渗氮 检测

1、钢零件的渗氮处理作用是什么( )
A、提高表面的耐磨性
B、使零件韧化,提高抗拉强度
C、增强零件的耐热能力
D、改善零件内部的粗晶结构

2、氮化的主要缺点有处理时间长、生产成本高、氮化层较薄且脆性较大。

第九章 表面热处理及化学热处理 作业

1、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哪几种?

学习通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在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发生改变。热处理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造中。

热处理的类型

热处理按处理温度分为低温热处理、中温热处理和高温热处理。

低温热处理

低温热处理是指处理温度在普通温度下(通常在200℃以下)进行的热处理。低温热处理主要包括回火、时效处理、固溶处理等。低温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导电性、磁性等性能。

中温热处理

中温热处理是指处理温度在200℃到700℃之间进行的热处理。中温热处理主要包括淬火、正火、等温淬火等。中温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

高温热处理

高温热处理是指处理温度在700℃以上进行的热处理。高温热处理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等。高温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韧性、塑性等性能。

热处理的工艺

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加热

加热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加热的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加热方法有火焰加热、电加热、感应加热等。火焰加热通常用于低温热处理,电加热和感应加热则通常用于中温热处理和高温热处理。

保温

保温是指使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保温的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更加彻底的变化,从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保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金属材料的类型、厚度、加热温度和所需处理效果。

冷却

冷却是指将金属材料冷却到普通温度。冷却的目的是固定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保持所需处理效果。冷却方法有空气冷却、水冷却、油冷却等。空气冷却通常用于低温热处理,水冷却和油冷却则通常用于中温热处理和高温热处理。

常见热处理方式

回火

回火是指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冷却到普通温度的一种低温热处理方法。回火可以消除淬火时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和脆性,提高其塑性和韧性。

淬火

淬火是指将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金属材料迅速冷却到普通温度的一种中温热处理方法。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经历从奥氏体到马氏体的相变过程,从而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退火

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缓慢冷却到普通温度的一种高温热处理方法。退火可以消除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提高其韧性和塑性。

正火

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将其冷却到普通温度的一种中温热处理方法。正火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经历从铁素体到珠光体的相变过程,从而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等温淬火

等温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迅速冷却到普通温度的一种中温热处理方法。等温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经历从贝氏体到马氏体的相变过程,从而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总结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加工和制造方法。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其强度、硬度、韧性、塑性等性能。热处理的类型包括低温热处理、中温热处理和高温热处理。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包括回火、淬火、退火、正火和等温淬火等。在进行热处理之前需要根据材料类型、所需处理效果等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式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