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食品微生物学_17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分类: 安全微伴答案发布于:2024-06-02 13:10:05ė48892次浏览660条评论

尔雅食品微生物学_17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单元测验

1、尔雅在微生物的食品诸多特点中,最重要的微生物学特点是:
A、个体小、章节面积大
B、答案吸收多、学习转化快
C、通课生长旺、后作繁殖快
D、业答适应强、尔雅易变异

2、食品观察到细菌的微生物学第一人是:
A、巴斯德
B、章节柯赫
C、答案列文虎克
D、学习弗莱明

3、细菌的大小一般用什么单位来度量:
A、微米
B、毫米
C、纳米
D、米

4、德国学者罗伯特 柯赫的贡献包括:
A、首次观察到了微生物
B、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C、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D、提出了柯赫氏法则

5、法国学者路易斯巴斯德的贡献包括:
A、首次观察到了微生物
B、发明巴氏灭菌技术
C、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D、免疫学的奠基人

第2章 原核微生物

第2章 原核微生物单元测验

1、部分杆菌在形成芽孢时,还能形成一种菱形或正方形的蛋白结晶物,称之为:
A、孢囊
B、伴胞晶体
C、核蛋白质
D、附加体

2、G-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多糖

3、细菌的芽胞是:
A、一种繁殖方式
B、芽孢细菌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
C、一种运动器官
D、一种细菌接合的通道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桥为:
A、肽键
B、甘氨酸五肽
C、氢键
D、糖苷键

5、大肠杆菌个体的平均大小最为可能的是:
A、0.2μm
B、2.0mm
C、2.0nm
D、2.0μm

6、鞭毛的化学组分主要是:
A、多糖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7、下列正确描述放线菌主要繁殖方式的类型是:
A、出芽繁殖
B、裂殖
C、有性繁殖
D、孢子繁殖

8、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霉菌
C、酵母菌
D、单细胞藻类

9、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A、球菌
B、螺旋菌
C、放线菌
D、杆菌

10、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其细胞壁外分泌一些粘液状或胶质状的物质,当这种物质在细胞表面形成一个致密层时,叫做:
A、粘液层
B、荚膜
C、芽孢
D、菌胶团

11、细菌芽孢的抗性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聚–?- 羟基丁酸
B、含有2,6- 吡啶二羧酸
C、芽孢含水量很低
D、含胞壁酸

12、描述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A、含有较多的磷壁酸
B、含有较多脂多糖
C、细胞壁较薄
D、细胞壁较厚

13、描述G+细菌细胞壁正确的说法是:
A、含有较多的肽聚糖
B、含有较多的脂蛋白
C、含有较多的磷壁酸
D、脂多糖

14、描述细菌芽孢正确的说法是:
A、一种繁殖方式
B、细菌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
C、一种运动器官
D、只有部分菌才产生芽孢

15、下列所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是:
A、痢疾杆菌
B、金黄葡萄球菌
C、链球菌
D、变形杆菌

16、荚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鞭毛的主要成分是多糖。

17、鞭毛的主要功能是黏附。

18、所有原核微生物都对抗生素特别敏感。

19、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短肽尾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短肽尾都是通过甘氨酸五肽链接起来的。

20、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双糖单位之间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

21、芽孢是一种抗逆性很强的休眠体,也是细胞的繁殖方式之一。

22、细菌的基本形态除了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外,可能还有其他形状。

23、细菌荚膜的功能有保护细菌的作用,所以所有细菌都产生荚膜。

24、细菌的特殊结构如芽孢、鞭毛、荚膜都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25、细菌有无鞭毛,除通过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观察证明外,别无它法进行初步判断。

第3章 真核微生物

第3章 真核微生物单元测验

1、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 )的环境中。
A、碱性有机质丰富
B、偏酸性含糖
C、含淀粉的食品原料
D、含水分高的

2、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属于典型的( )
A、单倍体型
B、双倍体型
C、单、双倍体型
D、有性无性交替型

3、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其在营养基质上生长会形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 )。
A、菌丝体
B、子实体
C、无性孢子
D、有性孢子

4、青霉属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而是形成( )的分生小梗
A、螺旋状
B、扫帚状
C、囊状
D、球状

5、指出正确的回答:鞭毛菌亚门的真菌:
A、是由有隔菌丝组成
B、主要是陆生真菌
C、可以产生游动孢子
D、可产生分生孢子

6、指出错误的回答,真核微生物包括有:
A、真菌
B、粘菌
C、支原体
D、原生动物

7、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的无性繁殖方式是:
A、裂殖
B、芽殖
C、假菌丝繁殖
D、子囊孢子繁殖

8、寄生真菌靠吸器吸收养料,吸器存在于:
A、寄主体外表上
B、寄主细胞外表上
C、寄主细胞间隙中
D、寄主细胞里面

9、指出错误的回答,厚垣孢子是
A、有性生殖产生的
B、是由有隔菌丝的真菌形成的
C、不脱落的
D、在真菌中经常发生的

10、指出错误的回答,青霉菌的无性结构有:
A、足细胞
B、分生孢子梗
C、梗基
D、副枝

11、下列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有( )
A、细胞壁成分不一样
B、原核无核膜核仁,真核有核膜核仁
C、原核细胞器,真核有有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D、原核没有鞭毛,真核有鞭毛

12、下列酵母菌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A、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B、喜欢中性环境中生长
C、多数出芽生殖,也有裂殖
D、个体多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13、生活史为双倍体型的酵母其特点是( )
A、营养细胞为单倍体
B、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
C、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的形式存在,不能进行独立生活
D、营养体为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此阶段较长

14、霉菌营养菌丝体的特化构造有( )
A、假根
B、匍匐枝
C、吸器
D、菌核

15、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 )
A、孢囊孢子
B、子囊孢子
C、节孢子
D、分生孢子

16、霉菌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有( )
A、卵孢子
B、接合孢子
C、合子
D、子囊孢子

17、根霉属的霉菌可以产生的特化构造有( )
A、附着枝
B、分生孢子头
C、假根
D、匍匐枝

18、指出正确的回答,曲霉菌的形态结构有:
A、足细胞
B、分生孢子梗
C、小梗
D、副枝

19、霉菌菌落形态较大 质地疏松,菌落边缘气生菌丝的生理年龄大于中心的气生菌丝,其发育分化和成熟度较高。

20、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真菌霉素,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平常的烹饪方法根本不能消除,因此对于已霉变的食物应该予以丢弃。

21、霉菌有性孢子是经过两个性细胞(或菌丝)结合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3个阶段。

22、细胞壁具2层结构,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它们都是复杂的分枝状聚合物。

第4章 病毒

第4章 病毒单元测验

1、病毒(噬菌体)的增殖一般可分五个阶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
B、侵入、增殖、成熟、装配、释放
C、侵入、增殖、装配、裂解、释放
D、吸附、侵入、成熟、裂解、释放

2、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直接测量病毒的大小
A、超滤法
B、电镜法
C、超速离心沉降法
D、电泳法

3、下列哪种病毒或噬菌体是复合对称型的
A、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
B、腺病毒
C、新型冠状病毒
D、大肠感觉的M13噬菌体

4、病毒的核衣壳是是由下列哪项的成分构成的
A、蛋白质和核酸
B、蛋白质和脂类
C、核酸和多糖
D、多糖和脂类

5、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
A、烟草花叶病毒
B、痘苗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6、下列哪些选项符合病毒的特点
A、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B、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代谢活动
C、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D、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E、不耐热,55~60℃即可被杀死

7、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为
A、蛋白质
B、核酸
C、脂类
D、多糖

8、病毒的群体形态有
A、包涵体
B、噬菌斑
C、病斑
D、枯斑
E、异染粒

9、下列哪些部分属于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的尾部组成结构。
A、尾鞘
B、尾髓
C、基板
D、刺突
E、尾丝

10、病毒的群体形态包括:
A、噬菌斑
B、包涵体
C、空斑
D、枯斑

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

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单元测验

1、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为( ),约占细胞干重的90%~97%。
A、碳
B、氧
C、氢
D、氮

2、水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对水在生物细胞内的生理功能描述正确的有( )
A、水是营养物质的溶剂,营养物质进入和代谢物排出均以水为媒介
B、细胞内只有游离水,没有结合水
C、细胞内的一切生化反应均在水介质中进行
D、水的比热高是热的良导体,能有效调节细胞内温度

3、微生物能够利用的氮源种类有( )
A、葡萄糖、果糖等
B、复杂的有机氮 化合物,蛋白及各种分解产物等。
C、无机氮化物,铵盐、硝酸盐等
D、分子态氮气

4、下列属于微生物需要的大量元素的有( )
A、锌
B、锰
C、硫
D、磷

5、下列属于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有( )
A、大肠杆菌
B、硫化细菌
C、蓝细菌
D、硝化细菌

6、单纯扩散不是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下列对其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A、不需膜上载体蛋白参与。
B、扩散是非特异性的, 速度取决于营养物的浓度差。
C、运送前后溶质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
D、需要消耗能量

7、主动运输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下列对其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A、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
B、消耗能量
C、不能逆浓度梯度运输
D、养料与载体蛋白间存在着专一对应的关系

8、基团移位运输是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已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完成的,其相关描述正确的有( )
A、即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又消耗能量
B、PTS 通常由三种蛋白质组成,包括酶I、酶II和一种热稳定蛋白质(HPr)。
C、营养物质在运输前后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D、酶Ⅱ是结合于细胞膜上,可诱导出一系列与底物分子相适应的酶Ⅱ。

9、培养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
A、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培养基
B、各种营养成分比例协调
C、最适的物理化学条件 (pH值和渗透压)
D、经济原则

10、下列有关合成培养基描述正确的有( )
A、取材广泛,营养丰富,经济简便,微生物生长迅速,适合各种异养微生物生长
B、用化学试剂配制的营养基质称为合成培养基
C、化学成分和含量清楚且固定不变,实验重现性强,适用于进行营养、代谢、生理生化等精细研究
D、常用培养细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合成培养基

11、固体培养基中常用凝固剂为琼脂,其琼脂含量为5%。

12、加富培养基用来增加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的数量。选择培养基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13、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与指示剂的显色反应快速鉴别不同微生物的营养基质为鉴别培养基

14、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越高越适合微生物快速生长。

15、固氮微生物能够利用空气中的分子态氮,但其培养基中还需要提供有机氮源。

16、生长因子虽是一种重要的营养要素,所有微生物都需从外界吸收,因此配置培养基时需要添加。

17、微生物虽然需要多种微量元素,自来水和其它营养物质中以杂质形态存在的数量已能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过量加入会造成毒害。

18、细胞壁是控制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排除的主要屏障。

19、主动运输是微生物在自然界稀薄的营养环境中获得营养物,正常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20、水是可以通过扩散自由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第6章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

第6章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单元测验

1、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在()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生命状态的综合反映。
A、内
B、外
C、人为
D、内、外

2、如果同化(合成)作用的速度( )异化(分解)作用速度,则其原生质总量(质量、体积、大小)会不断增加,这就是微生物细胞的生长。
A、超过了
B、低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3、下列哪一种对于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不属于间接方法。
A、比浊法
B、称干质量
C、分光光度法
D、测ATP含量

4、同步生长是指通过特殊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所有个体处于同一( )状态的方法。
A、温度
B、pH值
C、生理
D、营养

5、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是以,培养( )为横坐标,以细胞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而绘制的一条规律性曲线。
A、温度
B、时间
C、pH
D、营养成分

6、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中,( )的生长速率常数R为负值。
A、延滞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7、在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中,下列关于对数期表述错误的是( )。
A、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B、菌体细胞群体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不一致
C、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D、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繁殖速度最快,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

8、高密度培养又称高密度发酵,一般指在液体培养时,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 )倍以上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
A、3
B、6
C、9
D、10

9、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其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 )℃范围均可生长。
A、-5~100
B、-10~60
C、-10~95
D、0~30

10、最适生长温度在( )℃以下的微生物称为嗜冷微生物。
A、15
B、5
C、-5
D、0

11、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存在于物体中的( )微生物永远丧失其活力。
A、细菌
B、真菌
C、芽孢杆菌
D、所有活的

12、耐氧菌的耐氧机制是因为其缺乏( )。
A、超氧化物歧化酶
B、过氧化氢酶
C、过氧化物酶
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13、下列不属于湿热灭菌的方法是( )。
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
C、热空气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14、对于热敏感液体的灭菌可采用( )方法。
A、微波灭菌
B、巴氏消毒法
C、煮沸消毒法
D、过滤除菌法

15、现今已发现的2500多种抗生素中,能用于临床治疗的有几十种,能用于食品防腐的只有乳酸链球菌素和( )。
A、青霉素
B、链霉素
C、纳他霉素
D、土霉素

16、下列测定微生物生长量的方法中,属于间接法的方法为( )。
A、比浊法
B、测体积
C、称干质量
D、测DNA含量

17、平板菌落计数法的优点是( )。
A、灵敏度高
B、操作简便
C、获得检测结果所需时间短
D、适用于各种好氧菌和厌氧菌

18、下列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中,属于环境条件诱导法的是( )。
A、养料诱导法
B、抑制剂诱导法
C、膜洗脱法
D、温度诱导法

19、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面关于水在微生物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起着溶剂和运输介质的作用
C、参与细胞内水解和缩合反应
D、参与细胞内氧化和还原反应

20、在微生物的研究中,研究每个微生物细胞所发生的变化,在技术上是极为困难的,目前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革兰氏染色技术
B、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薄切片技术
C、同步培养技术
D、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21、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4个时期中,其中生长速率常数R=0的时期为( ) 。
A、对数期
B、延迟期
C、衰亡期
D、稳定期

22、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的延迟期出现,主要是因为微生物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影响延迟期长短的因素有( )。
A、菌种
B、接种龄
C、接种量
D、培养基成分

23、在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中,下列关于稳定期表述正确的是( )。
A、生长速率常数R为正值
B、活细胞数目达到最高水平且维持恒定
C、糖原开始聚集
D、菌体产量与营养物质的消耗之间呈现为有规律的比例关系

24、在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中,下列关于衰亡期表述正确的是( )。
A、活细胞数目以对数速率减少
B、生长速率常数R为0
C、芽孢杆菌在此期间释放芽孢
D、微生物细胞形态与革兰氏染色反应出现异常

25、连续发酵与单批发酵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A、便用采用各种传感器和仪表进行自动控制
B、减少了非生产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C、产品质量较稳定
D、节约了大量动力、人力、水和蒸汽等

26、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生长温度三基点是指( )。
A、最适生长温度
B、最低生长温度
C、最高生长温度
D、常温生长温度

27、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即( )微生物。
A、嗜温
B、嗜热
C、嗜盐
D、嗜冷

28、下列关于水分活度表述正确的是( )。
A、水分活度的单位为帕斯卡
B、水分活度描述的是一种能力状态
C、水分活度值越高,表示水的游离程度越高
D、水分活度值越高,表示水的游离程度越低

29、氧气对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下列微生物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为( )。
A、专性好氧菌
B、专性厌氧菌
C、耐氧菌
D、兼性厌氧菌

30、氧化剂的杀菌机制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细胞中的活性基团,以下属于氧化剂类消毒剂的是( )。
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升汞
D、漂白粉

31、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交替进行的,其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

32、微生物细胞中都含有相对恒定的ATP,可通过测定ATP间接测得微生物生长量,此方法灵敏度高,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

33、细胞计数法中的倾注平板法可测定样品中的活细胞数目,其主要缺点是受到融化琼脂热力影响的微生物可能不被计数。

34、某种微生物的代时G为5min,其生长速率常数R为2.

35、同步生长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一般经过2~3个分裂周期就会很快丧失其同步性,原因是不同个体间细胞分裂周期一般都有较大的差别。( )

36、真菌的生长曲线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即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

37、耐氧菌是耐氧性厌氧菌的简称,该类微生物生长时不需要任何氧,分子氧的存在对其有损害作用。( )

38、兼性厌氧菌是指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的微生物,但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的更好。( )

39、专性好氧菌类微生物细胞内有完整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缺乏过氧化氢酶。( )

40、消毒是指采用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品上所有微生物,而对被消毒对象基本无害。( )

41、灭菌和无菌都是指对物品的作用。( )

42、巴氏消毒法中,在63℃时对牛奶消毒,维持30 min,这种消毒方法称为高温瞬时法(HTST)。

43、结晶紫可干扰细菌细胞壁葡聚糖的合成,临床上常用2%~4%结晶紫水溶液即紫药水消毒皮肤和伤口。( )

44、苯酚的杀菌作用机制是因为其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破坏细胞壁的通透性。( )

45、辐射是能量通过空间传播或传递的一种物理现象,其可用来灭菌,其中紫外线是一种电离辐射,使微生物DNA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引起微生物死亡,达到灭菌目的。

46、细胞计数法就是计算出微生物细胞的个体数目,此法只适用于多细胞状态的细菌和酵母菌。

第8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8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单元测验

1、1944年,在Avery的转化实验中,被确定的转化因子是( )。
A、单链DNA
B、双链DNA
C、单链RNA
D、双链RNA

2、遗传型是指生物的( )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A、全部遗传因子
B、部分遗传因子
C、染色体DNA
D、质粒

3、表型是指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生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 )的总和。
A、内在特征
B、外表特征
C、外表特征和内在特征
D、都不是

4、( )是最小的突变单位或交换单位。
A、核苷酸
B、基因
C、染色体
D、质粒

5、( )是指碱基的改变使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A、无义突变
B、同义突变
C、错义突变
D、终止突变

6、证实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的三个经典实验包括:( )、( )和( )
A、肺炎双球菌(或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B、噬菌体感染实验
C、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D、涂布实验

7、证实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三个经典实验包括:( )、( )和( )
A、变量实验
B、涂布实验
C、影印实验
D、病毒重建实验

8、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是( )
A、单链DNA
B、单链RNA
C、双链DNA
D、双链RNA

9、菌种保藏的主要目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 ),以供研究、生产、交换之用。
A、不死
B、不变
C、不乱
D、不污染

10、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i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DNA序列的技术。基本反应是循环地进行( )的过程。
A、氧化还原
B、变性
C、复性或退火
D、延伸

1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可遗传的改变。

12、质粒是细胞内必不可少的的遗传物质。

13、遗传型相同的两个个体它们的表型也肯定是相同的。

14、基因中插入几个核苷酸会使翻译的阅读框发生改变,从而使突变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完全变化。

15、基因自发突变的主要原因是碱基互变异构体的存在或由于细胞内其他物质与碱基的化学反应导致形成不同的碱基配对。

16、紫外线照射往往容易引起核酸中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TT二聚体。

17、基因重组是指两种不同来源的遗传物质通过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的的过程。通过基因重组所获得的后代具有特异的不同于亲本的新基因组合。

18、转化因子是指转化过程中的游离的DNA片段。转化子是指转化后的受体菌。

19、感受态是指受体菌容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

20、转导是指由噬菌体介导的供体细胞DNA或RNA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去的过程或方式。

21、原生质体融合与细菌的接合一样,都需要两个细胞的接触,从而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种菌的DNA融合,形成一个新的重组子的过程。

22、干燥-载体保藏法是将菌种接种于适当的载体上,如河砂、土壤、硅胶、滤纸、麸皮等,以保藏菌种。此法适用于产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

23、低温冷冻保藏法是将细胞转移至添加了保护剂的冻存管中,放在超低温冰箱或者液氮等深冷环境中保藏,常用的保护剂是20%的甘油。

24、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来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25、使衰退的菌种回复原来菌种优良性状的过程称为复壮。

第9章 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生态单元测验

1、( )是指两个微生物种群之间没影响或仅存在无关紧要的相互作用的相互关系。例如空气中的微生物,海洋和低营养湖中的M.;休眠的芽胞,厚垣孢子等。
A、中性关系
B、互利关系
C、偏利关系
D、共生关系

2、( )是指一个微生物种群因另一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单方面获利的现象。例如土壤中兼性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消耗环境中的氧,为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A、中性关系
B、偏利关系
C、互惠关系
D、拮抗关系

3、( )是指两个微生物种群之间相互受益并保持它们各自独立性的松散关系。例如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为葡萄糖,为固N菌提供C源;而固N菌固定大气N,又能改善纤维分解菌的N素营养。
A、协同关系
B、互惠关系
C、偏利关系
D、共生关系

4、( )是指两种微生物形成了特殊的结构,紧密地生活在一起,彼此依赖,相互为对方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它们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换代谢活动的产物;在组织上形成了特殊的结构,单独不能存活。
A、协同关系
B、互惠关系(共生关系)
C、中性关系
D、偏利关系

5、( )是两个群体或多个群体共同依赖于同一生长基质或者环境因素,结果一方或两方的群体大小或生长率受到限制的现象。竞争结果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A、竞争关系
B、拮抗关系
C、扑食关系
D、寄生关系

6、( )是指当一种微生物群体产生某种物质使另一个微生物群体生长受到抑制而本身不受影响时的现象。
A、寄生关系
B、拮抗关系
C、扑食关系
D、竞争关系

7、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以草为食,它们与瘤胃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
A、共生关系
B、协同关系
C、寄生关系
D、扑食关系

8、( )是指一种生物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后者造成损害或死亡的现象。
A、寄生关系
B、扑食关系
C、拮抗关系
D、竞争关系

9、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因N、P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10、未培养微生物是指迄今为止采用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培养方法还未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

第12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第12章 微生物与食品卫生单元测验

1、下列标准属于菌落总数测定的国家标准是( )。
A、GB 4789.2-2016
B、GB 4789.3-2016
C、GB 4789.4-2016
D、GB 4789.5-2016

2、食物微生物学标准是根据食品卫生的要求,从( )的角度,对不同食品提出具体要求。
A、食品安全
B、食品营养
C、食品理化成分
D、微生物学

3、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和( )环节的安全。
A、加工
B、养殖
C、贮藏
D、运输

4、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 )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A、急性
B、慢性
C、亚急性
D、急性、亚急性

5、食品中污染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除了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丧失食用价值外,有少数微生物还可对( )产生毒害作用,称这类微生物为病原微生物。
A、微生物
B、人
C、动物
D、人和动物

6、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致病强弱程度称为( )。
A、侵袭力
B、毒力
C、繁殖力
D、扩散力

7、外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一般由( )菌产生。
A、脂多糖,革兰氏阳性
B、脂多糖,革兰氏阴性
C、蛋白类,革兰氏阴性
D、蛋白类,革兰氏阳性

8、由细菌菌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属于( )型食物中毒。
A、毒素型
B、感染型
C、混合型
D、协同型

9、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属于( )型食物中毒。
A、混合型
B、感染型
C、毒素型
D、侵袭型

10、下列微生物能引起毒素型食物中毒的是( )。
A、酵母菌
B、醋酸杆菌
C、高大毛霉
D、金黄色葡萄球菌

11、标准按照提供者的不同可分为( )。
A、强制性标准
B、私人所有的工业标准
C、自愿性标准
D、产品标准

12、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食品安全是食品卫生的充分条件,其两者区别主要在( )。
A、形成的原因不同
B、两者要求的内容不同
C、涵盖的范围不同
D、目的一致

13、食品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 )疾病。
A、慢性
B、急性
C、亚急性
D、亚慢性

14、按照发病机制,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 )食物中毒。
A、毒素型
B、混合型
C、感染型
D、侵袭型

15、毒力是评价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致病强弱的程度,构成细菌毒力的要素包括( )。
A、外毒素
B、内毒素
C、DNA酶
D、荚膜

16、下列关于食物中毒的特点表述正确的为( )。
A、潜伏期短
B、发病和食物间有明显关系
C、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D、发病率高

17、MPN法是( )结合的一种定量检测法。
A、微生物学
B、统计学
C、营养学
D、食品化学

18、下列属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埃希菌的是( )。
A、ETEC
B、EIEC
C、EPEC
D、EHEC

19、大肠菌群MPN计数法中,结果报告单位为CFU/g(mL)。( )

20、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是细胞膜中的成分。( )

21、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肠毒素,并且一个菌株能产生两种以上的肠毒素,能产生肠毒素的菌株凝固酶试验呈阳性。( )

22、侵染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某些防御功能进入机体并在机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荚膜、黏液及DNA酶可构成致病菌的侵袭力。( )

23、大肠菌群是一群好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发酵乳糖产酸,不产气,无芽孢的杆菌细菌。( )

24、肉毒梭菌产生的内毒素阻碍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食物中毒。( )

25、外毒素只有当菌体死亡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后才释放。( )

2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在4℃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主要病原菌之一。( )

27、大肠杆菌属微生物周生鞭毛,能发酵乳糖及多种糖类,产酸产气,在伊红美蓝平板上,因其发酵乳糖而形成带有金属光泽的棕色菌落。( )

学习通食品微生物学_17

微生物是不可避免的食品成分,它们可以影响食品的品质、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因此,在食品工业中,对微生物的研究和控制非常重要。在第17章中,我们将学习食品微生物的控制方式。

控制微生物的方法

在食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控制微生物。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温度、辐射、压力等手段来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例如,高温处理可以杀灭微生物;冷冻和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用紫外线和X射线可以破坏微生物的DNA等。

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例如,添加酸、碱、盐或氧化剂等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用抗生素可以杀灭特定的微生物等。

3. 生物控制方法

生物控制方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例如,使用乳酸菌可以抑制肠道中的有害菌;使用放线菌可以抑制土壤中的真菌等。

4. 保鲜技术

保鲜技术是利用某些方法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从而减少微生物的生长。例如,使用真空包装可以减少氧气的存在,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用微生物发酵可以产生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等。

食品加工中的微生物控制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方法:

1. 清洗和消毒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设备和场所,以消除微生物的存在。清洗和消毒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并且应该使用适当的清洗和消毒剂。

2. 控制温度

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控制食品的温度。例如,在高温下杀灭细菌,低温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等。

3. 使用抗菌剂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抗菌剂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例如,在肉制品和乳制品中添加亚硝酸盐,可以控制细菌的生长。

4. 发酵

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控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方法。例如,在酸奶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食品贮存中的微生物控制

在食品贮存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以避免食品变质和腐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方法:

1. 控制温度

温度是控制食品贮存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控制食品的温度,以避免微生物的生长。例如,一个低温的环境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控制湿度

湿度是微生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食品存储在潮湿的环境中,微生物会更容易生长。因此,我们需要控制食品存储环境的湿度。

3. 真空包装

真空包装可以消除氧气,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这是一种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有效方法。

4. 添加抑菌剂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添加抑菌剂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例如,在果汁和酒中添加亚硫酸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总结

在食品加工和贮存中,微生物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使用适当的控制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物理、化学、生物和保鲜技术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控制方法。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