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61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实验心理学(二)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98 min read

尔雅实验心理学(二)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第二讲 心理学实验的尔雅变量与设计

2.1 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随堂测验

1、在研究某个行为为什么产生时,实验通常要用到两种类型的心理学期习通实验,它们的末答顺序是( )
A、因素型实验在先,案学函数型实验在后
B、题目函数型实验在先,答案因素型实验在后
C、尔雅两者要同时进行
D、实验可以由研究者自己任意决定

2、心理学期习通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行为的末答“怎样型”实验,即( )
A、案学探索实验
B、题目因素型实验
C、答案函数型实验
D、尔雅定性实验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该研究属于函数型实验研究。

2.2 心理学实验与理论随堂测验

1、对遗忘症患者发现,相比正常人,患者的外显记忆显著低于正常人,而内隐记忆则无显著差别。上述研究采用了实验性分离技术。

2.3 自变量及其控制随堂测验

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搜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 )
A、2
B、3
C、4
D、5

2、不同类型的自变量中,由主试给予不同指导语所操纵的是( )
A、刺激特点
B、环境特点
C、被试特点
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3、以下可以作为因果研究自变量的是( )
A、年龄
B、动机
C、智力
D、性别

4、以下不适用于学习实验自变量的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材料
C、错误次数
D、学习程度

2.4 因变量及其控制随堂测验

1、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是指( )
A、实验数据偏离真值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
B、由统计方法确切性引起的统计结论的有效性的程度
C、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范围的准确性
D、实验变量在实验时的操作定义与推论时的定义的一致性程度

2、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
A、因变量
B、自变量
C、控制变量
D、刺激变量

2.5 额外变量及其控制随堂测验

1、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的视敏度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
A、有无自变量
B、有无因变量
C、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
D、有无研究假设

2、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 )
A、Stroop效应
B、练习效应
C、霍桑效应
D、序列效应

3、在听觉实验中,研究者为了控制噪音的影响,把实验安排在隔音室中进行。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
A、消除法
B、恒定法
C、随机法
D、匹配法

4、采用拉丁方设计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A、消除法
B、恒定法
C、抵消法
D、随机控制法

5、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A、匹配法
B、平衡法
C、排除法
D、恒定法

6、如果一个被试内变量有6个水平,现需要进行拉丁方排序,那么第一个序列应该是( )
A、1 2 3 4 5 6
B、1 3 5 2 4 6
C、1 2 6 3 5 4
D、1 2 3 6 5 4

7、属于无关变量统计控制方法的有( )
A、协方差分析
B、配对样本T检验
C、回归分析
D、偏相关分析

8、(2008,T73多选)平衡技术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之一,常用的平衡技术有( )
A、匹配法
B、拉丁方设计
C、双盲设计
D、ABBA法

2.6 实验设计的分类及其评价标准随堂测验

1、在一个3×3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交互作用有( )
A、1个
B、3个
C、6个
D、9个

2、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 )
A、霍桑效应
B、实验者效应
C、练习效应
D、安慰剂效应

3、有关故事法对诗歌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适合采用如下哪种设计( )
A、重复测量设计
B、完全随机设计
C、相关设计
D、准实验设计

4、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这种设计是( )
A、混合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随机化设计
D、被试内设计

5、(2009,T35) 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动物、工具)、不同危险性概念(高危险、低危险)进行加工是否存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
A、两因素设计
B、四因素设计
C、两水平设计
D、四水平设计

6、(2010,T34)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
A、联想技术
B、随机化技术
C、抵消技术
D、平衡技术

7、(2010,T35)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 )
A、匹配法
B、分层抽样法
C、ABA法
D、ABBA法

8、下列关于随机区组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将被试按照某些特质分到不同的区组内,使区组内被试尽量同质
B、同一个被试可以重复接受几种实验处理
C、对被试变量的控制没有完全随机化设计好
D、常采用ABBA法平衡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顺序误差

9、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干扰,最好采用( )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拉丁方设计

10、这种设计是( ) (a、b 为两个自变量,S 为被试)
A、ABBA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

11、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 (a、b 为两个自变量,S 为被试)
A、3
B、4
C、5
D、6

12、若该设计的交互作用显著,则应进一步做的统计分析为( ) (a、b 为两个自变量,S 为被试)
A、主效应检验
B、相关分析
C、简单主效应检验
D、回归分析

13、这种设计属于( ) 4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被试 实验处理 A B C D 1 2 3 4 2 3 4 1 4 1 2 3 3 4 1 2
A、被试间设计
B、混合设计
C、ABBA设计
D、被试内设计

14、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 4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被试 实验处理 A B C D 1 2 3 4 2 3 4 1 4 1 2 3 3 4 1 2
A、顺序误差
B、期望误差
C、实验者效应
D、动作误差

15、如果有6种实验处理,采用这种设计的被试人数可以是( ) 4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被试 实验处理 A B C D 1 2 3 4 2 3 4 1 4 1 2 3 3 4 1 2
A、8人
B、10人
C、12人
D、14人

16、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 ) 问题难度 训练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易 95 97 难 30 60 (考查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嵌套设计
D、事后回溯设计

17、根据所列结果,该实验可能存在( ) 问题难度 训练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易 95 97 难 30 60 (考查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A、交互作用
B、易化作用
C、抑制作用
D、强化作用

18、根据所列结果,还应考虑实验可能存在( ) 问题难度 训练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易 95 97 难 30 60 (考查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A、霍桑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地板效应
D、天花板效应

19、被试内设计相对于被试间设计的优点有( )
A、不存在顺序效应
B、所需被试数比较少
C、受被试个体差异影响小
D、容易减小疲劳效应

2.7 非实验设计随堂测验

1、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应该采用下列哪种实验设计( )
A、准实验设计
B、事后回溯设计
C、组间设计
D、组内设计

2、从控制的严密程度来看,以下控制最不严密的实验设计是( )
A、真实验设计
B、准实验设计
C、前实验设计
D、相关设计

3、单组事前事后测定属于( )
A、真实验设计
B、前实验设计
C、准实验设计
D、组内设计

4、下列属于非实验设计的是( )
A、前实验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事后回溯设计
D、完全随机设计

5、某研究比较一个班学生在增加心理课前后一个月的学习成绩,发现差异不显著。该研究设计属于非实验设计。

2.8 准实验设计随堂测验

1、下列选项中,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 )
A、匹配组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2、在某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 )
A、交叉滞后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

3、准实验设计不包括( )
A、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事前事后测定设计
B、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C、循环法设计
D、实验组控制组事后测定设计

4、有关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适合采用如下哪种设计( )
A、重复测量设计
B、混合设计
C、相关设计
D、准实验设计

2.10 真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一)随堂测验

1、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
A、2×3设计
B、1×3设计
C、2×2设计
D、3×3设计

2、材料:实验设计,自变量有靶子词和非靶子词,另一个自变量是高分辨和低分辩。将60名被试分两组,一组参与靶子词-高分辨和靶子词-低分辨的实验,另一组参与非靶子词和非靶子词-低分辨的实验。实验存在的交互作用是( )
A、词的类型*辨别条件
B、靶子词*非靶子词
C、高辨别条件*低辨别条件
D、词的类型义辨别条件*追随效应

2.11 真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二)随堂测验

1、材料:实验设计,自变量有靶子词和非靶子词,另一个自变量是高分辨和低分辩。将60名被试分两组,一组参与靶子词-高分辨和靶子词-低分辨的实验,另一组参与非靶子词和非靶子词-低分辨的实验。该实验是(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回归间断点设计

2.12 真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三)随堂测验

1、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
A、需要更能多的被试
B、研究效率低
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2.13 真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四)随堂测验

1、在一个2×2×4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5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
A、60
B、72
C、54
D、80

2、在一个考察词频(高/低词频),规则字(规则/不规则),和启动效应(字形启动/声音启动/无启动)的实验中,最多会出现多少个交互作用?( )
A、4
B、5
C、2
D、1

第九讲 记忆实验

9.1 感觉记忆的实验——部分报告法随堂测验

1、“这是一个关于记亿的实验。实验开始时,计算屏幕中央将相机呈现一系列字母矩阵,呈现的时间很短,您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矩阵消失后,将您所看到的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 采用此类指导语的瞬时记忆研究方法是( )
A、部分报告法
B、延迟部分报告法
C、全部报告法
D、顺序再现法

2、在研究瞬间记忆消退规律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
A、自由回忆法
B、对偶联想法
C、系列回忆法
D、延迟部分报告法

9.2 短时记忆的实验随堂测验

1、斯腾伯格(S.Stern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加法反应时法
B、减法反应时法
C、简单反应时法
D、选择反应时法

2、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 )
A、复述的作用
B、成熟的作用
C、疲劳的作用
D、期待的作用

9.3 长时记忆的实验随堂测验

1、系列位置效应常被看做是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有效证据,可通过对单词等的自由回忆测验获得。如果改变单词频率、单词呈现速度、单词系列长度,对系列位置效应最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对渐近线和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
B、对首因效应和渐近线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C、对首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渐近线和近因效应
D、对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近线

2、最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记忆问题的是( )
A、韦伯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桑代克

9.4 工作记忆的实验随堂测验

1、向被试先后呈现两道个位数的加法题,在每道加法题呈现后,要求被试报告结果;同时,在连续呈现两道加法题后,要求被试按顺序报告出每道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这种方法测定的是( )
A、前瞻记忆
B、工作记忆
C、错误记忆
D、回溯记忆

2、验证工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行系统,通常使用的研究范式是( )
A、双任务范式
B、点探测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
D、注意瞬脱范式

9.5 内隐记忆的实验随堂测验

1、下列变量中,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隐记忆的是( )
A、年龄
B、记忆
C、加工水平
D、感觉通道转换

2、用于内隐记忆研究的加工分离程序,其基本假设包括( )
A、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
B、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
C、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
D、意识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

3、内隐记忆的主要测量方法有( )
A、再认
B、残词补全
C、词干补笔
D、模糊字辨认

9.6 前瞻记忆的实验随堂测验

1、下列记忆现象中,与自控力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前瞻性记忆
B、元记忆
C、内隐记忆
D、错误记忆

2、下列属于前瞻性理论模型的为( )
A、自动激活模型
B、四加工自动激活模型
C、多重加工说模型
D、多项加工树模型

9.7 错误记忆的实验随堂测验

1、下列通常用于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有( )
A、DRM 范式
B、双任务范式
C、点探测范式
D、序列反应时范式

2、影响错误记忆的因素包括( )
A、被试变量
B、意识过程或自动化过程
C、学习和测验等方法学变量
D、刺激的熟悉性

9.8 定向遗忘与提取诱发遗忘的实验随堂测验

1、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对其它部分材料的回忆,这种现象称为( )
A、定性遗忘
B、返回抑制
C、提取诱发遗忘
D、错误记忆

2、在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
A、学习阶段
B、保持阶段
C、干扰阶段
D、回忆阶段

第十讲 情绪实验

10.1 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随堂测验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化指标是指在情绪状态时,生化系统、中枢神经介质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B、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量或排出量可作为情绪研究的客观指标
C、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排出量可以作为紧张的客观指标
D、情绪状态的改变只能通过观察得出

2、以下关于情绪的生理指标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α波会消失,EEG的波幅会升高
B、在焦虑状态下,枕叶的α波消失,振幅降低,同时枕叶区、运动区、额叶区的波幅也比正常状态要小
C、紧张兴奋状态下,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神经兴奋水平增强
D、在致痛刺激作用的时候,会出现α波阻断或不完全抑制的现象,并且快波增多,疼痛减轻的时候则恢复回常态

3、可作为情绪研究的生理指标的有( )
A、皮肤电
B、脑电图
C、循环系统的指标
D、生化指标

4、以下可以作为情绪的生理指标的有( )
A、脑电波
B、血浆11-羟皮质类固醇含量
C、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D、皮质醇

10.2 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随堂测验

1、关于维量等级量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包括四个维度、三个分量表
B、愉快维用来评估主观体验最突出的享乐色彩
C、维量等级量表包括情绪体验、认知和行为三方面
D、紧张维涉及当突然情景出现而个体缺少准备的程度

2、伊扎德在情绪体验主观评定方法的制定中,编制了哪些量表?( )
A、心境形容词核对表
B、维量等级量表
C、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D、分化情绪等级量表

3、以下根据维量等级量表提出的问题,其划( )
A、你认识到自己的紧张吗?(认知紧张维)
B、你愉快的时候会有什么行为?(行为愉快维)
C、被理解接受的感觉怎么样?(情绪确信维)
D、冲动时的感受如何?(认知冲动维)

10.3 情绪实验的实验方法随堂测验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条件性情绪技术是一种运用条件反射来研究情绪的技术,可根据条件化的结果推断内部情绪
B、单词诱导法使用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来诱导积极或消极情绪
C、时间抽样技术的优点之一是适用于现场研究
D、时间抽样技术经济性高,成本要求低

2、情绪实验的实验方法包括( )
A、生理唤醒法
B、刺激-反应法
C、情绪诱导法
D、时间抽样技术

3、关于时间抽样技术与法沙弗等人的研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技术的要点是,要被试通过记日记或者问卷的这种方式来记录情绪体验
B、外向者在工作中的感觉比内向者好
C、被试在工作中的情绪直接跟被试的性格有关
D、在低危险的工作当中,人格对工作情绪的影响更明显

4、与无关刺激相比,愉快的和不愉快的刺激均能引起皮肤电的反应升高,而愉快刺激引起皮肤电的反应升高更加明显。

5、条件性情绪技术,这是一种运用 来研究情绪的技术,可以根据条件化的结果推断内部的情绪。

学习通实验心理学(二)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学习通实验心理学(二)是一门涉及实验方法和设计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学习通实验心理学(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设计实验,包括实验变量的定义和操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随机分组和双盲实验等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探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在学习通实验心理学(二)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自我报告法、行为观察法、生理测量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全面地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实验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在学习通实验心理学(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何解读实验结果和如何进行实验结果的报告。这些技能对于进行心理学研究和实验非常重要。

实验伦理

实验伦理是实验心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心理学研究涉及到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在学习通实验心理学(二)中,我们学习了实验伦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受试者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利益冲突和伦理委员会的作用等。这些知识对于进行心理学研究和实验具有指导意义。

结语

学习通实验心理学(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还了解了实验伦理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对于进行心理学研究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