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5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诗经》导读_1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35 min read

中国大学《诗经》导读_1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詩經》概述

“第一章《詩經》概述”單元測驗

1、中国《詩經》創立了許多母題,大学导读答案答案一直為後代文人傳承和再現,诗经請問“嚶鳴之求”表現出下列哪一種主題:
A、慕课朋友
B、完整戰亂
C、中国亡國
D、大学导读答案答案爱情

2、诗经十五國風中,慕课下列( )是完整出於衛地的詩歌。
A、中国《王風》、大学导读答案答案《召南》、诗经《周南》
B、慕课《邶》、完整《鄘》、《衛》
C、《衛》、《召南》、《周南》
D、《衛》、《王風》、《召南》

3、下列詩篇中,( )是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王畿內的作品。
A、《王風》
B、《召南》
C、《周頌》
D、《豳風》

4、《齊風》詩十一篇,其中除( )、《載驅》、《敝笱》、《猗嗟》四篇可知為東周作品,其餘不詳。
A、《蜉蝣》
B、《南山》
C、《周頌》
D、《候人》

5、《曹風》詩四篇,其中( )是東周作品,其餘二首不詳。
A、《蜉蝣》、《載驅》
B、《載驅》、《候人》
C、《載驅》、《猗嗟》
D、《蜉蝣》、《候人》

6、《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選録。

7、《詩經》同《尚書》等先秦文獻一樣,也存在真偽問題。

8、《詩》三百篇均為樂歌,都可以配樂舞蹈和演唱。

9、《魏風》詩七篇,都是東周惠王十六年(西元前661年)魏國被鄭國滅亡之前的作品。

10、儒家對人倫之基極端強調和重視,因而把《關雎》放在第一以體現后妃之德的重要。

11、《詩經》研究的經典之作,毛亨《毛詩故訓傳》、鄭玄《毛詩傳箋》、孔穎達《毛詩正義》,都是純粹的經學路數。

12、詩篇的象徵意義和背景材料的缺失,導致經學的研究過於演繹,而文本的研究則過於簡化。

13、《詩經》三百篇主要是記事詩,代表著詩歌發展走向成熟階段。

14、《詩經》創立了許多母題,一直為後代文人傳承和再現,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15、《周南》詩十一篇,《召南》詩十四篇,都是南方的作品。

16、《周南》是周公統治下的南方地區的詩歌,《召南》是召公統治下的南方地區的詩歌。

17、《陳風》詩十篇,都是東周作品,不可能有西周作品。

18、《小雅》七十四篇,《大雅》三十一篇,都是西周王畿的詩,少數可能成于東周。

19、《豳風》詩七篇,都是東周作品。

20、《詩經》三百篇均為( ),都可以配樂舞蹈和演唱,所以墨子曾說:“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

21、雅有( )、《大雅》,合稱二雅,共一百零五篇,都是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王畿”的詩歌,多數為朝廷官吏的作品。

22、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 )、《豳》,合稱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

23、頌有《周頌》、《魯頌》、( ),合稱三頌,共有四十篇。頌是歌頌、讚美的意思。

24、( )詩諷刺陳靈公與夏姬私通,《左傳》記于宣公九年,當西元前600年,可能是《詩經》中最晚的詩。

25、關於( )的寫作年代歷來爭論不休,馮沅君、陸侃如《中國詩史》認為其屬《詩經》中最晚的詩。

26、《周頌》詩三十一篇,都是西周時代王朝的作品,特別是( )六首(《我將》、《武》、《酌》、《桓》、《賚》、《般》),是周公、周武王為再現伐紂戰爭的前後經過而創作,應該是《詩經》中最早的詩。

第二章 《詩經》的農事詩

“第二章 《詩經》的農事詩”單元測驗

1、西周的始祖( ),姓姬,名棄。在西周時代,( )是促進國家強盛的明智選擇,這一選擇,形成了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模式,影響深遠。
A、后稷;以农为本
B、成湯;重農抑商
C、姜嫄;以農立本
D、帝嚳;教民稼穡

2、為重視農業生產,西周創立了由天子和王公大臣參加的( ),在播種和收穫季節,往往在( )上進行此禮。
A、籍禮;籍田
B、祭禮;籍田
C、祭禮;公堂
D、籍禮;公堂

3、農事詩中最為著名的( )一篇,敘述了西周農民一年的勞動過程和他們衣食住各方面的生活狀態,是研究西周社會階層、經濟、政治制度最有價值的農事詩。
A、《豳風·七月》
B、《周頌·臣工》
C、《小雅·信南山》
D、《周頌·噫嘻》

4、《小雅·信南山》讀作( ),意為( )。
A、shēn 通“伸”,伸展,延綿不絕
B、xìn 诚实,不欺骗
C、shēn 通“申”,伸張、申明
D、xìn 相信、信任

5、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駿發爾私,終三十里。(《周頌·噫嘻》)
A、駿:迅速;私:私田
B、駿:良馬;私:私田
C、駿:迅速;私:暗地裡
D、駿:良馬;私:暗地裡

6、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豳風·七月》)
A、七月:夏曆七月,秋天;火:物體燃燒時發出的光和焰
B、七月:夏曆七月,秋天;火:星名,大火,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
C、七月:陽曆七月,夏天;火:物體燃燒時發出的光和焰
D、七月:陽曆七月,夏天;火:星名,大火,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

7、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茲。(《周頌·載芟》)
A、且:此;振古:自古
B、且:文言助詞,用在句末,與“啊”相似;振古:遠古
C、且:敬慎的樣子;振古:往昔
D、且:多的样子;振古:自古

8、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豳風·七月》)
A、于:修整;舉趾:遷住田廬、下地幹活
B、于:表示感嘆、讚美的語氣;舉趾:指舉動
C、于:到、至;舉趾:抬腳
D、于:給;舉趾:舉足

9、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有嗿其饁,思媚其婦,有依其士。(《周頌·載芟》)
A、思:發語詞;有依:壯盛貌
B、思:想,考慮; 有依:輕柔披拂貌
C、思:想念,掛念;有依:靠,仗賴
D、思:想法;有依: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

10、《周頌·載芟》,周王在春田籍田時祭祀的樂歌,毛序:“《良耜》,秋報社稷也。”其中的“社稷”指的是什麽?
A、土神和穀神
B、舊時亦用為國家的代稱
C、護衛山川之神和護衛國家之神
D、自然物神和祖先

11、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周頌·載芟》)
A、耦:二人並耕;畛:田間分界的小路
B、耦:對著;畛:界限
C、耦:二人並耕;畛:致意
D、耦:對著;畛:田間分界的小路

12、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有略其耜,俶載南畝。(《周頌·載芟》)
A、略:鋒利;俶:起土
B、略:巡視;俶:整
C、略:掠取;俶:厚
D、略:鋒利;俶:始

13、西周是以農為本的國家,為重視農業生產,西周創立了由天子和王公大臣參加的籍禮。

14、《小雅·甫田》中“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指凡豐年則取陳糧以食農人,而囤其新糧以待來年。古人認為不用急吃新糧,而能有舊糧,是豐收、富裕的象征。

15、《周頌·噫嘻》“亦服爾耕,十千維耦”中“服”指的是服從。

16、《周頌·臣工》“於皇來牟,將受厥明”中“明”指的是好收成。

17、《周頌》中農事詩有五篇,即《臣工》、《噫嘻》、( )、《載芟》、《良耜》。

18、《小雅》中農事詩有四篇,即《楚茨》、《信南山》、( )、《大田》。

19、( )是周成王在籍田上耕種,並勸告農夫耕種私田的詩。

第三章 《詩經》的戰爭詩

“第三章 《詩經》的戰爭詩”單元測驗

1、《小雅·采薇》是一首描写出征將士的樂歌,下列( )描寫了行軍勞苦。
A、憂心烈烈,載饑載渴
B、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C、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D、君子于役,苟無饑渴?

2、《豳風·東山》是周公東征勝利後凱旋途中士兵感懷的詩,其中( )一句描寫了行軍勞苦,戰爭殘酷。
A、君子于役,苟無饑渴?
B、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C、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D、憂心烈烈,載饑載渴。

3、《衛風·伯兮》中( )是寫君子行役久未歸家,自己懶得打理妝容,是因為沒有了欣賞者。
A、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B、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C、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D、予子行役,夙夜無已。

4、下列( )是一首寫君子行役不得贍養父母的詩歌。
A、《王風·君子于役》
B、《衛風·伯兮》
C、《唐風·鴇羽》
D、《邶風·擊鼓》

5、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邶風·擊鼓》)
A、爰:舒緩貌;喪:死亡
B、爰:于何;喪:丟失
C、爰:起補充音節的作用,曰也;喪:死亡
D、爰:于何;喪:死亡

6、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予子行役,夙夜無已 已:太,過
B、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上:尚,希望。
C、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夙:早晨。
D、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棄:棄家不歸

7、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集:集合。
B、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靡盬:沒有止息。
C、悠悠蒼天,曷其有極? 極:盡頭。
D、肅肅鴇翼,集于苞棘。苞:叢生,茂盛。

8、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肅肅鴇羽,集于苞栩(xǔ)
B、王事靡盬(ɡǔ),不能蓺稷黍
C、肅肅鴇行(hánɡ),集于苞桑
D、陟彼岵(ɡū)兮,瞻望父兮

9、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徂:往。
B、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零:落,下。
C、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士:士兵
D、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烝:久。

10、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擊鼓其鏜(tānɡ),踴躍用兵
B、伯兮朅(qiè)兮,邦之桀兮
C、願言思伯,使我心痗(méi)
D、伯也執殳(shū),為王前驅

11、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蜎蜎(juān)者蠋,烝在桑野
B、敦(duī)彼獨宿,亦在車下
C、果臝之實,亦施(yì)于宇
D、町畽鹿場,熠耀宵行(hánɡ)

12、周王朝在戰爭的法則外找到了更好的處理部族之間關係的方法,即通過分封制和婚姻制,締造王朝與諸侯之間和睦友好、融會發展的政治關係。王朝總的態度如此,自然影響了全民的非戰意識。

1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小雅·采薇》)依依,輕柔披拂貌。“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霏霏,雪花紛飛貌。

14、“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邶風·擊鼓》)表达了情人间不离不弃、相伴到老的美好祝願。

15、“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唐風·鴇羽》)靡盬(ɡǔ),沒有止息。“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唐風·鴇羽》)怙,依靠。曷其有所,何時才有安靜的處所。言自己希望儘快服完兵役,回家贍養父母。

16、“肅肅鴇羽,集于苞栩。”(《唐風·鴇羽》)運用了平鋪直敘的寫作手法,描繪了野雁棲息的場景。

17、“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豳風·東山》)徂,过去、逝。零,落。

18、“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hǎn)如虓(xiāo)虎。鋪(pū)敦(tún)淮濆(fén),仍執醜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王旅嘽(tān)嘽,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zhuó)征徐國。”(《大雅·常武》) 此章寫王朝軍容盛大,戰無不勝。

19、“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小雅·六月》 )騤騤,張目注視貌。是用,即用是,因此。急,緊急出動。

20、“果臝之實,亦施于宇。”(《豳風·東山》) 施,實行。宇,屋簷。

21、“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大雅·常武》)允,確實。塞,踏實。來,歸附。

22、《邶風·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中的“兵”指的是士兵。

23、周王朝的強壯的威武之師,是非攻擊性的,以防禦和安撫為要務。

24、《邶風·擊鼓》是展現出衛國士卒士氣高昂,奮勇作戰的一首詩。

25、《詩經》中有數量較多的戰爭詩,總體來看,除《秦風》個別詩篇頗能高揚同仇敵愾的氣概,其他的戰爭詩無一不籠罩著濃厚的厭戰情緒。

26、《衛風·伯兮》“豈無膏沐?誰適為容”中“適”字指的是適合。

第四章 《詩經》的勞役詩

“第四章 《詩經》的勞役詩”單元測驗

1、“振振君子,歸哉歸哉。”(《召南·殷其靁》)“振振”,毛傳、鄭玄、程俊英和高亨先生不同解,我們釋為何意?
A、信厚
B、勤奮
C、振奮有為貌
D、勤苦

2、“出自北門,憂心殷殷。”(《邶風·北門》)“北門”、“殷殷”釋為何意?
A、北門,背明鄉陰,比喻心情阴暗;殷殷,憂深貌。
B、北門,北向的門;殷殷,眾多貌。
C、北門,喻指北部邊防要地;殷殷,情意深厚貌。
D、北門,用以喻士之不遇;殷殷,熾盛貌。

3、“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邶風·北門》)请解释“敦”、“催”的含义。
A、敦,逼迫;摧,諷刺。
B、敦,厚道,篤厚;催,破壞,折斷。
C、敦,誠心誠意;催,挫敗,挫折。
D、敦,督促;催,傷痛。

4、《詩經》中的勞役詩,其主題表現不包括:
A、過於繁重,不堪忍受
B、不公不均
C、不能贍養父母的擔憂
D、對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嚮往

5、下列詩句中表現"勞役辛苦,不堪忍受"主題的是:
A、《小雅·鴻雁》:之子于征,劬勞于野。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B、《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民莫不穀,我獨何害!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C、《邶風·北門》: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D、《邶風·北門》: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6、解釋下劃綫上的字:何斯違斯,莫敢或遑。(《召南·殷其靁》)
A、違背 閑暇
B、離開 閑暇
C、違背 惶恐
D、離開 惶恐

7、解釋下劃綫上的詞: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召南·小星》)
A、威嚴貌
B、恭謹貌
C、狀聲詞,形容風聲
D、快步疾走

8、下列( )中主要描寫小官吏為王朝辦事,在夜間趕路,感慨自己不幸。
A、《豳風·七月》
B、《周頌·臣工》
C、《召南·小星》
D、《周頌·噫嘻》

9、( )是一首寫遠行、築牆的服役者的勞苦的詩歌。
A、《豳風·七月》
B、《周頌·臣工》
C、《小雅·鴻雁》
D、《召南·殷其靁》

10、解釋下劃綫上的詞語: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謫我。(《邶風·北門》)
A、主人 降職
B、妻妾 指責
C、家人 指責
D、家人 降職

11、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終窶(lǚ)且貧,莫知我艱
B、王事適我,政事一埤(pí)益我
C、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wèi)我
D、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謫(zhé)我

12、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之子于征,劬勞于野 征:征伐,發兵討伐。
B、維此哲人,謂我劬勞 哲人:理解自己者。
C、鴻雁于飛,集于中澤 中澤:澤中。
D、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堵:牆。

13、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伊:是。
B、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哀哀:悲傷悔恨的嘆詞。
C、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罄:通“磬”,樂器。
D、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至:親人。

14、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蓼蓼者莪(wǒ),匪莪伊蒿
B、無父何怙(hù)?無母何恃
C、四牡彭彭,王事傍傍(bēnɡ)
D、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hánɡ)

15、孔子相信天命,與《詩》《書》所持命定論一脈相承。

16、"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召南·小星》 三,指二章的參(shēn)星,參星共三顆。五,指二章的昴星,昴星共五顆。肅肅,快步疾走。夙夜,早夜。言為公事起早貪黑,快速趕路。

17、《邶風·北門》,寫一官吏忙於政事,然收入無多,生活貧寒,家人不但不理解他,還挖苦責備他,使他內外交困,憂心忡忡,他實在難以排解,乃歸之於天命,認為這些苦難都是上天安排的。

18、“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鳣匪鮪,潛逃于淵。”(《小雅·四月》) 是言鳥可上天,魚可入淵,自由自在,而人之勞苦、不公無法逃避,不如鳥、魚。

19、“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小雅·蓼莪》)是以青蒿比自己,用以比喻不能贍養父母之苦。劬勞,辛勞。

20、“鴻雁于飛,哀鳴嗸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小雅·鴻雁》)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比喻服役之人被徵調遠方。“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言雖則矜人、鰥寡,都被強行服役,確實可憐。

21、《召南·殷其靁》“何斯違斯,莫敢或遑”中的“遑”意謂“閒暇”。

22、《召南·小星》寫小官吏為王朝辦事,在夜間趕路,非常勤勉,表現出對自己價值得以實現的滿足感。

23、《召南·小星》“肅肅宵征,抱衾與裯”言趕路時背著被子、蚊帳,隨時準備風餐露宿。

24、《邶風·北門》“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謫我”中“室人”指“妻妾”。

25、《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中“敦”指“逼迫”。

26、《小雅·北山》中“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中“賢”指“賢良”。

27、《小雅·北山》中“陟彼北山,言采其杞”中“言”指的是“我”。

第五章 《詩經》的婚戀詩

“第五章 《詩經》的婚戀詩”單元測驗

1、解釋下劃綫上的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
A、配偶
B、追求
C、聚合
D、同伴

2、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思,為語末助詞。
B、之子于歸,百兩禦之 百,實數,指一百。
C、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秣,喂馬。
D、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方,佔有。

3、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摽(biào)有梅,其實七兮。
B、摽有梅,頃筐塈(jì)之。
C、翹翹錯薪,言刈其蔞(lóu)。
D、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

4、下列( )是一首寫男子愛慕女子而不得,遂生無限惆悵慨然的民間情歌。
A、《周南·漢廣》
B、《召南·草蟲》
C、《陳風·株林》
D、《鄭風·出其東門》

5、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何彼襛矣,唐棣之華 華,花也。
B、曷不肅雍?王姬之車 肅,敬。
C、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子,兒子。
D、其釣維何?維絲伊緡 伊,做。

6、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新臺有泚(cǐ),河水彌彌。
B、燕婉之求,蘧篨(qú chú)不鮮。
C、新臺有灑(sǎ),河水浼浼。
D、牆有茨(cí),不可掃也。

7、《鄘風·君子偕老》中( )言如宣姜之服飾貌美,確實是國之美女,然美則美矣,奈其淫行何?
A、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B、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C、鬒發如云,不屑髢也。
D、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8、( )寫青年男女相戀,但因故而不能結合,二人同車時商量私奔而不敢,乃發下誓言,指日為證,至死不渝。
A、《王风·大車》
B、《邶風·靜女》
C、《陳風·株林》
D、《召南·鵲巢》

9、解釋下劃綫上的詞:琴瑟在禦,莫不靜好。(《郑风·女曰雞鳴》)
A、旁邊
B、駕馭
C、統治
D、彈奏

10、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牆有茨,不可襄也 襄,除去。
B、牆有茨,不可束也 束,束縛。
C、中冓之言,不可詳也 詳,細說。
D、中冓之言,不可讀也。 讀,反復的說。

11、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鬒發如云,不屑髢(dì)也。
B、瑳(cuō)兮瑳兮,其之展也。
C、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揚且(qiě)之晳也 。
D、蒙彼縐絺(chī),是絏袢也。

12、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載驅薄薄,蕈茀朱郭 載,句首發語詞。
B、魯道有蕩,齊子發夕 發,出發。
C、四驪濟濟,垂轡沵沵 濟濟,馬行整齊貌。
D、魯道有蕩,齊子豈弟 有蕩,平坦。

13、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載驅薄薄,蕈(diàn)茀朱郭
B、汶水滔滔,行人儦(biāo)儦
C、子惠思我,褰裳涉溱(qín)
D、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ěi)

14、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漙(tuán),露盛多貌,言蔓草而有露。
B、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婉,是溫婉嬌豔的意思。
C、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適,符合。
D、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句末語氣詞,無實意。

15、“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翹翹錯薪,言刈其蔞。”(《周南·漢廣》)錯薪,可能就是婚禮親迎時持炬禦馬之用。

16、《關雎》之詩,見色起心是事情的起因,欲依禮成婚是事情的結果,儒家認為,此由色喻于禮的意義十分重大,可使人的思想、修養達到更高的境界。是所謂“童而皆賢於起初者也”(《孔子詩論》),“童”讀為“終”。

17、“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衛風·氓》)耽,沉溺。説,講述。

18、“我心匪鑒,不可以茹。”(《邶风·柏舟》)是説鏡子有污垢可以擦拭,而我心不是鏡子,有憂愁不可以排除。

19、“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鄭風·溱洧》)“士曰既且”,且(jū),文言助詞,用在句末,與“啊”相似。“且往觀乎”,且,再。

20、《郑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蔓,蔓延。零,落。漙(tuán)漙、瀼(ránɡ)瀼,露盛多貌,言野草蔓延而有露水。“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揚。”寫女子之美麗,清揚是眉目清秀的意思,婉,是溫婉嬌媚的意思。

21、《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荼,白茅花。如荼,言其美。 “雖則如荼,匪我思且。”且(cú),通徂,在。

2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郑風·子衿》 )寧,難道。嗣,借為詒,給予。

23、“山有橋松,隰有游龍。”(《郑風·山有扶蘇》)同“矯”,正,整。龍,借為蘢,水紅草。游龍,即滿地的水紅。

24、“女曰雞鳴,士曰昧旦。”(《郑風·女曰雞鳴》)昧旦,將明未明。“子興視夜,明星有爛。”明星,啟明星。興,起來。有爛,即爛爛,明亮。

25、《召南·摽有梅》中“摽有梅,其實七兮。”摽(biāo),同標,標榜。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迨,等到。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謂,會的借字。

26、《齐风·載驅》中“魯道有蕩,齊子豈弟。”與“魯道有蕩,齊子發夕”義同。

27、“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鄘风·君子偕老》)君子指衛宣公,言宣姜既嫁衛宣公,當與宣公相偕到老,終身為伴,忠貞不二,但宣公死後,宣姜與庶子頑私通,失夫婦之道,故淫亂可恥也。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是說服飾如是,而為不善之行,於禮當如之何?深疾之。

28、“魚網之設,鴻則離之。”(《邶风·新臺》)鴻,蝦蟆。離,附著。

29、“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子,籩豆有踐。”(《豳風·伐柯》)覯,遇見。之子,指媒人。

30、《召南·鵲巢》中“百兩御之”,說的是男家出百輛車迎娶,是自男家到女家的過程。“百兩將之”,說的是迎娶女子之後,由來時的百輛車護衛而去,是自女家返回男家的過程。“將”是侍奉、護衛的意思。之所以要侍奉,是因為路途遙遠,非短時所能到;之所以要護衛,是因為怕人搶親或打劫。“百兩成之”,說的是回到男方家以後,“百兩”完成了使命,婚禮得以成功舉行。

31、婚戀問題在我國傳統社會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被傳統文化視為家國安定之本。

32、《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中“流”是“摎”的假借字,指的是摘取。

33、《鄭風·野有蔓草》是一首描寫男女不期而遇,一見鍾情的詩歌。

34、《邶風·柏舟》中“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指自己合乎法度、禮節,雖然遭受衆妾欺侮,不會低頭服軟。

35、婚戀詩中反映出了同姓不婚,結二姓之好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周人剷除群婚遺風的努力,同時也應該有政治考慮。

36、《詩經》中的婚戀詩,內容豐富多彩,其中《伐柯》是一首描寫男子請媒人吃飯並委託他做媒的詩。

37、《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中“服”是語氣詞,無實意。

第六章 《詩經》的宴飲詩

"第六章 《詩經》的宴飲詩"單元測驗

1、下列( )是一首貴族宴請兄弟親戚的詩,因爲適逢末世,所以詩歌籠罩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悲觀情緒。
A、《周南·漢廣》
B、《小雅·鹿鳴》
C、《陳風·株林》
D、《小雅·頍弁》

2、下列( )是一首宴會兄弟的詩,主題是申述兄弟當相互友愛。
A、《周南·漢廣》
B、《陳風·株林》
C、《小雅·常棣》
D、《鄭風·出其東門》

3、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小雅·常棣》)
A、嫌隙 侮辱
B、鬬也 事務
C、鬬也 通侮,表欺辱
D、嫌隙 事務

4、《小雅·頍弁》中( )一句寫今夕歡樂縱酒,君子且享安逸,是末世及時行樂之語。
A、豈伊異人?兄弟匪他。
B、未見君子,憂心怲怲。
C、有頍者弁,實維伊何?
D、樂酒今夕,君子維宴。

5、下列哪首詩中用對比的方法,寫飲酒的禮儀和醉酒的醜態,以引起人的警戒。
A、《小雅·彤弓》
B、《小雅·鹿鳴》
C、《小雅·頍弁》
D、《小雅·賓之初筵》

6、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常棣之華,鄂不韡(wěi)韡 。
B、原隰裒(póu)矣,兄弟求矣。
C、脊令(línɡ)在原,兄弟急難。
D、儐爾籩豆,飲酒之飫(ǎo)。

7、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況,增加。
B、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 務,通侮。
C、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戎,相助。
D、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湛,久。

8、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儐(bìn)爾籩豆,飲酒之飫
B、兄弟既翕(hé),和樂且湛
C、宜爾家室,樂爾妻帑(nú)
D、是究是圖,亶(dǎn)其然乎

9、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矧(shěn),何況。
B、伐木許許,釃酒有藇 釃(shī),過濾。
C、寧適不來,微我弗顧 適,符合。
D、於粲灑掃,陳饋八簋 粲,明淨貌。

10、“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小雅·鹿鳴》)視,同示,昭示,展現。恌(tiāo),通佻,輕佻,輕薄。式,發語詞。以,而。

11、“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小雅·常棣》)每,雖然,況,增加。

12、“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小雅·伐木》)此章以鳥鳴起興,寫朋友不能相棄。

13、“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小雅·湛露》)顯允,光明誠信。豈弟,同愷悌,和易近人。

14、“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鐘鼓既設,一朝饗之。”(《小雅·彤弓》)貺(kuànɡ),有二解,一爲“貺,賜也。”一爲“況,善也。”二說皆通。

15、“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小雅·頍弁》)是言不知哪天就死喪了,能相見的日子也所剩無多。今夕歡樂縱酒,君子且享安逸,及時行樂。

16、“鐘鼓既設,舉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小雅·賓之初筵》)侯,箭靶,以獸皮或畫上獸形的布為之,置於木架之上。抗,豎起。

17、“肆筵設席,授幾有緝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大雅·行葦》)獻,主人敬酒。酢,客人回敬。

18、從宴飲詩來看,序以宗族親厚之意,以及尊賢賞功之意是其最主要的思想感情。

19、宴飲詩的本質,是一種美食政治。《詩經》中宴飲詩的兩大主題分別爲對禮儀的讚美和對和平政治的追求,同時,對違反禮儀的行為,也給予了最辛辣的批評,見《小雅·頍弁》。

20、《詩經》中的宴飲詩,表現出一種對和平政治的追求和歌頌。

21、《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中“視”指的是觀看。

22、《小雅·鹿鳴》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一句指的是嘉賓喜愛我,告我至美之道,是嘉賓有益于我。

23、宴飲詩固然有鋪張浪費、奢侈腐化的一面,但用此辦法就能達到邦國間的睦鄰友好,解決矛盾和糾紛,實在是低投入高回報的美事。

24、《小雅·棠棣》是一首申述兄弟間當相互友愛的詩,其中寫到人在遭受外人欺凌時以及禍亂平息後,都感到兄弟不如朋友。

25、《小雅·伐木》中“神之聽之,終和且平”是說神明聽到人們招呼朋友之聲,會賜予和平之福。

26、《小雅·彤弓》是一首賞賜有功諸侯後設宴招待的詩。其中“鐘鼓既設,一朝右之”中的“右”有“勸”的意思,對此有勸酒說、勸飯說。

第七章 《詩經》的讚美、祝福詩

“第七章 《詩經》的讚美、祝福詩”單元測驗

1、下列( )是一首讚美婦女多子的詩。
A、《周南·漢廣》
B、《召南·草蟲》
C、《周南·關雎》
D、《唐風·椒聊》

2、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椓(zhuó),敲打。
B、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干,盾。
C、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仇,仇敵。
D、肅肅免罝,施于中林 中林,林中。

3、下列下劃綫上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肅肅兔罝(jiē),椓之丁丁(zhēnɡ)。
B、將叔勿狃(niǔ),戒其傷女。
C、椒聊且,遠條且(qiě)。
D、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

4、下列( )是一首紀念召伯的詩。
A、《周南·漢廣》
B、《召南·草蟲》
C、《召南·甘棠》
D、《唐風·椒聊》

5、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猗嗟昌兮,頎而長兮 昌,美盛。
B、巧趨蹌兮,射則臧兮 蹌,行走有節奏貌。
C、儀既成兮,終日射侯 侯,句末語氣詞。
D、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正:侯中白布 。

6、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頎,長貌。
B、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瓠(hù)犀,葫蘆的籽。
C、碩人敖敖,說于農郊 說,通“悅”,喜悅。
D、施罛濊濊,鳣鮪發發 發發(bō),魚尾甩動聲。

7、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夭夭,茂盛。
B、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令,命令。
C、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爰,發語詞。
D、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睍睆(xiàn huǎn),黃鳥鳴叫之聲。

8、《淇奧》是一首讚美衛國一位有才華的君子的詩,下列( )一句是描寫君子砥礪自我品行修為而求精進。
A、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B、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C、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9、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禦亂兮。(《齊風·猗嗟》)孌,壯好貌。選,齊。反,複,回報。

10、《召南·甘棠》是紀念召公的詩。召公聽男女之訟,不重煩勞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

11、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蘢。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召南·甘棠》)翦,剪。拜,(敬)受。說,同稅,意停馬解車而歇。

12、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曹風·鳲鳩》)鳲鳩,即布穀鳥。此句是以布穀鳥捕餵小鳥平均如一作比興,以此喻在位者的德行專一。

13、鳲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絲。其帶伊絲,其弁伊騏。(《曹風·鳲鳩》)此章是讚美當權者仁愛之君的形象。

14、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捨命不渝。(《鄭風·羔裘》)濡,潤澤。洵,確實。侯,通“候”,等待。

15、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邶風·凱風》)凱風,南風。夭夭,嫩弱貌。

16、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于京。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大雅·文王》)。膚敏,黽勉。裸,露出,沒有遮蓋。

17、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小雅·斯干》)秩秩,流行也。苞,積也。

18、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邶風·簡兮》)是以榛、苓各得其所起興,直率而熱烈地表達對舞師的讚美之情。

19、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是以似之。(《小雅·裳裳者華》)左,指文事,吉事。如政治、祭祀等。右,指武事、凶事,如兵戎、死喪等。

20、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鄭風·大叔于田》)以“雁行”比興,喻指所駕四匹黃馬與中服相次序,排列如雁陣之整齊。

21、《詩經》中讚美詩的描寫對象,只包括天子公卿貴族和歷史上的賢明君王。

22、《周南·兔罝》是一首讚美獵人的詩,言詩人見獵人英姿武威而聯想其可為保衛、建設國家的賢才。

23、在《鄭風·大叔于田》“抑罄控忌,抑縱送忌”一句中,“抑”為發語詞,“忌”為語尾助詞,兩者均無實意。

24、《齊風·猗嗟》“抑若揚兮,美目揚兮”中“抑”為發語詞,並無實意。

25、《召南·羔羊》是一首讚美卿大夫德如羔羊的詩,其中對於“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一句,毛傳和鄭箋的說法無異議,均認為這是言大夫減退膳食,順從於事,心志自得委蛇的樣子。

第八章 《詩經》的諷刺、勸告詩

"第八章 《詩經》的諷刺、勸告詩"單元測驗

1、下列( )是一首衛人斥其統治者荒淫無恥,不守禮法的詩。
A、《鄭風·清人》
B、《鄘風·相鼠》
C、《鄭風·出其東門》
D、《魏風·葛屨》

2、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穡,收割。
B、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億,周代十萬為億,此指糧食之多。
C、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禾,水稻。
D、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囷(qūn),圓形糧倉。

3、下列( )是一首諷刺統治者不勞而獲的詩。
A、《邶风·新臺》
B、《齊風·東方未明》
C、《魏風·伐檀》
D、《魏風·葛屨》

4、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無,勿。
B、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顧,照顧。
C、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貫,養。
D、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逝,發誓。

5、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具,通俱。
B、憂心如惔,不敢戲談 惔,燒。
C、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監,察。
D、節彼南山,有實其猗 實,填塞。

6、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天方薦瘥,喪亂弘多 瘥,災疫。
B、民言無嘉,憯莫懲嗟 憯(cǎn),會,乃。
C、尹氏大師,維周之氐 氐,根本。
D、秉國之鈞,四方是維 秉,依靠。

7、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毗,輔助。
B、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師 吊,通淑。
C、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仕,通“事”。
D、式夷式已,無小人殆 殆,害。

8、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膴,厚。
B、昊天不傭,降此鞠訩 傭,公平。
C、君子如屆,俾民心闋 闋,平息。
D、君子如夷,惡怒是違 違,違背。

9、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式月斯生,俾民不寧 式,發語詞。
B、憂心如酲,誰秉國成 酲(chénɡ):病酒。
C、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懲,改。
D、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究,謀劃。

10、《魏風·碩鼠》是諷刺稅賦繁重,在位者蠶食於民,不修其政的詩。下列哪一句說明百姓在其他的樂土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 )
A、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B、逝將去女,適彼樂郊
C、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D、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11、《魏風·伐檀》是諷刺統治者不勞而獲的詩,其中“素餐”“素食”“素飧”三者义同,皆为吃白饭的意思。

1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人而無止,不死何俟?”“人而無禮,胡不遄死?”(《鄘風·相鼠》)何為,為何。俟,等待。遄,快速。

13、“悠悠我裏,亦孔之痗。四方有羨,我獨居憂。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天命不徹,我不敢傚我友自逸。”(《小雅·十月之交》)裏,通悝,憂愁。痗,病。

14、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小雅·節南山》) 項,肥大。蹙蹙,局促不得。

15、《詩經》中的諷刺、勸告詩篇,有對統治者不勞而獲的諷刺(如《魏風·伐檀》),也有對在位者不僅不修其政還蠶食百姓、賦稅繁重的諷刺(如《魏風·碩鼠》)等,這些諷刺主要出自社會的下層人員。

16、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曾評價《詩經》的詩歌語言“怨誹而不亂”,從這裡的諷刺詩看,其語言確實不存在辭激烈者。

17、《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一句中,“廛”指一夫之居,“三百廛”指三百夫所種田中的收穫。

18、《魏風·碩鼠》是諷刺稅賦繁重,在位者蠶食於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的詩。魯詩、齊詩以此為諷初稅畝所作。

重要詩篇選讀

“第九章 重要詩篇選讀”單元測驗

1、下列詩中屬於悼亡這一主題的是( )。
A、《大雅·雲漢》
B、《邶風·綠衣》
C、《衛風·河廣》
D、《鄘風·載馳》

2、下列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裳,下衣。
B、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亡,忘。
C、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古人,古代賢人。
D、絺兮绤兮,淒其以風 絺,細葛。

3、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葛生蒙楚,蘞蔓于野 蒙,草名。蔓生植物。
B、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予美,指亡夫。
C、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旦,明也。
D、百歲之後,歸于其居 居,墳墓也。

4、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嘉,善也。
B、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思,思念。
C、女子善懷,亦各有行 懷,思也。
D、控于大邦,誰因誰極 控,赴告。

5、下列語句中,下劃綫上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差池,不齊。
B、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野,郊外。
C、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佇立,久立也。
D、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終,終日。

6、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邶風·燕燕》)頡,頏,向下飛,向上飛。

7、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唐風·葛生》)予美,指亡夫。獨旦,獨自潔明。

8、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邶風·綠衣》)治,治理紡織。俾,使。訧,過錯。

9、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王風·黍離》)邁,行也。搖搖,憂無所愬。

10、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鄘風·載馳》)嘉,善也。臧,善。

11、《邶風·綠衣》是一首睹物思人的詩,其中“我思古人,俾無訧兮”指的是我思念古代的賢人君子,他們可以讓我沒有過失。

12、《唐風·葛生》“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中的“蒙”是一種草名。

13、《唐風·葛生》是一首悼亡詩,其中“夏之日,冬之夜”言時日之長,體現出思者於晝夜之長時思之尤甚,故極之以盡情。

14、《詩經》中的述懷詩非常豐富,《王風·黍離》也屬於這一主題,該詩主要是寫沒落貴族處於亂世,和兄弟相戒,希望免禍。

15、《王風·黍離》作為一首述懷詩,其中“行邁靡靡,中心搖搖”“行邁靡靡,中心如醉”“行邁靡靡,中心如噎”極言作者心中的鬱結之情。

16、《詩經》中的思念詩既有女子思想遠行丈夫的,也有思念遠方親戚的,還有敘寫遊子思鄉的,其中許穆夫人作的《鄘風·載馳》,是寫衞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露於漕邑,許穆夫人回漕弔唁衛侯,對許大夫表明救衛主張和決心的詩。

“《詩經》導讀”期末考試

名句默寫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輾轉反側。(《周南·關雎》)

2、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召南·小星》)

3、,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邶風·擊鼓》)

4、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沐? !(《衛風·伯兮》)

5、,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小雅·蓼莪》)

6、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唐風·鴇羽》)

7、,亦施于宇。伊威在室, 蠨蛸在戶 。(《豳風·東山》)

8、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小雅·采薇》)

9、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莫非王臣。(《小雅·北山》)

10、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 , 。(《周南·漢廣》)

11、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 。(《召南·摽有梅》

12、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 , 如琢如磨 。(《衛風·淇奧》)

13、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 , 。(《曹風·鳲鳩》)

14、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 , 。(《小雅·鹿鳴》)

15、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 。(《小雅·大田》)

16、,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小雅·采薇》)

17、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 。(《小雅·鹿鳴》)

18、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二三其德。(《衛風·氓》)

19、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小雅·伐木》)

20、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___________。(《小雅·六月》)

21、其雨其雨,___________。願言思伯,甘心首疾。(《衛風·伯兮》)

22、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 。(《衛風·淇奧》)

23、____________,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風·燕燕》)

24、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___________。(《秦風·蒹葭》)

25、____________,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26、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衛風·碩人》)

27、缾之罄矣,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小雅·蓼莪》)

28、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鄭風·野有蔓草》)

29、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 。縞衣綦巾,聊樂我員。(《鄭風·出其東門》)

30、彼黍離離, 。行邁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王風·黍離》)

31、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周南·漢廣》)

32、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不可卷也。(《邶風·柏舟》)

33、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昊天罔極。(《小雅·蓼莪》)

34、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 。(《衛風·木瓜》)

35、,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豳風·七月》)

“《詩經》導讀”期末考試(主觀題部分)

1、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豳風·七月》)“流”“火”

2、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召南·摽有梅》)“謂”

3、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 終窶且貧,莫知我艱。(《邶風·北門》)“終”“且”

4、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 或獻或酢,洗爵奠斝。(《大雅·行葦》)“獻”“酢”

5、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 雖則如荼,匪我思且。(《鄭風·出其東門》)“荼”“且”

6、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 之子于歸,百兩將之。(《召南·鵲巢》)“歸”“將”

7、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邶風·柏舟》) “鑒”“茹”

8、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邶風·新臺》)“鴻”“離”

9、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 魯道有蕩,齊子發夕。(《齊風·載驅》)“發夕”

10、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陳風·防有鵲巢》)“甓”“鷊”

11、問答題。兩題限選作一題,20分。 1.《齊風·南山》的主題是什麽?如何理解“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2.《詩經》中的詩歌有哪些主要來源?《詩經》是貴族文學還是民歌?為什麼?

中国大学《诗经》导读_1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在中国大学的文学课程中,《诗经》是必修课之一,因为它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诗歌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风是古代民歌,雅是宫廷歌曲,颂则是为君主歌颂的歌曲。《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文献,其创作时期跨度约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诗经》的创作者多为贵族和官僚,其语言生动形象,情感质朴真实,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经》的文学特点

《诗经》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用词凝练精当,形象生动,充满了自然和生命的力量。它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也十分强烈,旋律优美悦耳,节奏明快跌宕,使人叹为观止。此外,《诗经》的内容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诗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自古以来,它就被视为文化经典和道德典范,被广泛传颂并影响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诗经》所表达的文化和思想,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哲学、道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诗经》的意义

学习《诗经》不仅可以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审美上提高自身素养,从文化上拓展自身的视野,从人性上增进自身的理解和宽容。同时,学习《诗经》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结语

中国大学《诗经》导读_1就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诗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价值观、思想、历史等方面的启示性著作。因此,学习《诗经》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追求心灵底层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