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4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教育概论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69 min read

尔雅教育概论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1、尔雅决定教育的教育领导权的是( )。
A、概论生产力
B、答案政治经济制度
C、学习文化
D、通课科学技术

2、后作教育和经济的业答关系,总的尔雅来说是( )。
A、教育经济决定教育,概论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答案教育决定经济,学习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通课经济决定教育,后作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4、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5、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7、现代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功能具体表现在( )。
A、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劳动力
B、科学技术的扩大再生产
C、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D、促进科学技术“物化”

8、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 )。
A、提供现实的劳动力
B、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
C、促进国家的民主
D、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9、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 )。
A、传递和保存文化
B、传播和交流文化
C、选择和提升文化
D、创造和更新文化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 )。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C、教育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D、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11、教育可以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而存在。

12、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发展不存在影响。

13、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

14、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

15、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

16、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引导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体现教育的 功能。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1、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达尔文
B、孟禄
C、利托尔诺
D、杨贤江

3、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三皇五帝时期
B、夏代
C、西周
D、春秋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中国
D、斯巴达

5、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夸美纽斯
D、培根

6、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论语》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7、下列属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主张的有()。
A、做中学
B、儿童中心
C、经验主义
D、课堂为主

8、广义的教育包括()。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继续教育

9、教育影响的主要内容有(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途径
D、教育目的

10、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有( )。
A、以人为本
B、古典主义
C、贵族性
D、世俗性

11、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13、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和学习者。

14、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___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15、中国西周时期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____ 。

16、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发表于1632年的____ 。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自身

3、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儿童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差异性
D、互补性

5、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主观能动性

6、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发展期
C、差异期
D、机能期

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
A、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C、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D、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8、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
A、环境是推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B、环境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C、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D、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9、人的发展包括( )。
A、生理发展
B、心理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个性发展

10、历史上,提出环境决定论的教育家有( )。
A、华生
B、洛克
C、荀子
D、孔子

11、遗传和成熟因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C、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D、遗传决定着人的发展

12、“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4、人的身高、体重、智力等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15、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不起作用。

16、教学中“揠苗助长”、 “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发展的 。

17、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C、满足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
D、满足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2、我国普通中学必须担负的任务是( )。
A、升学
B、扩招
C、就业
D、升学和就业

3、教育目的应该以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为根本,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本性,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个人的价值。该教育目的体现的价值观是( )。
A、个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生活本位
D、文化本位

4、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被称为( )。
A、教育方针
B、培养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5、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五育并举
B、实施素质教育
C、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D、全面发展

6、在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7、云南省推广的素质教育的典型——三生教育包括( )。
A、生命教育
B、生活教育
C、生存教育
D、生态教育

8、素质教育的特征包括( )。
A、以人为本
B、全面性
C、全体性
D、主动性

9、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包括( )。
A、教育目的
B、教育性质
C、教育的服务方向
D、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10、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裴斯泰洛奇
C、福禄贝尔
D、涂尔干

11、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

12、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13、个人应服从社会,教育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符合社会标准的公民。

1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不需要进行考试。

15、在我国,普通中学不属于基础教育。

16、我国社会主义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

17、教育方针是确定教育工作的 和行动指针。

18、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 。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化传统
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C、人口状况
D、社会制度

2、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
A、客观性
B、强制性
C、价值性
D、教育性

3、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
A、客观性
B、强制性
C、历史性
D、教育性

4、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 )。
A、1949年10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10月
D、1958年9月

5、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6、在我国现行学制中,中等教育包括( )。
A、普通高中
B、职业高中
C、初级中等教育
D、高级中等教育

7、我国现行学制中普通高等教育包括( )。
A、成人教育
B、专科学校
C、本科学校
D、研究生院

8、现行学制的基本类型有( )。
A、单轨学制
B、双规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制度学制

9、从我国学制的纵向形态看,可分为(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0、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 )。
A、强制性
B、免费性
C、普及性
D、基础性

11、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属于分支型学制。

12、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大学)、一个系列、多种分段的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

13、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到2020年,普及义务教育。

14、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

15、在我国第一部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16、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17、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18、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年。

第八章 德育

德育-单元测验

1、学校实现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施加影响,促使品德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家长的道德水平与学生道德需求之间的矛盾

3、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定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一贯性原则

4、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了( )的德育原则。
A、导向性
B、疏导性
C、知行统一
D、因材施教

5、利用校园文化去影响学生,这种方法属于( )。
A、榜样
B、陶冶
C、修养
D、参观

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7、“视其所以,观其所难,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知识教育

9、学校德育中常用的方法有(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奖励与惩罚
D、顿悟

10、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师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呢?”老师说:“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最可爱的人。”该老师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
A、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11、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

12、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1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14、体谅模式是形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较有影响力的道德教育模式,其创立者是英国的班杜拉。

15、“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品德修养法。

16、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德育目标。

17、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18、狭义的德育是指________________。

19、“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前苏联教育家________________的德育观点。

20、________________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它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第六章 课程

课程-单元测试

1、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

2、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持此观点的教育家有(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巴格莱
D、赫钦斯

3、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是( )。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综合课程

4、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
A、杜威
B、卢梭
C、孔子
D、赫尔巴特

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业术语的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宾塞

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要体现(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统一性

7、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  )。
A、学校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8、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

9、1918年,( )的《课程》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
A、泰勒
B、斯腾豪斯
C、博比特
D、施瓦布

10、课程( )认为,设计好的课程计划是可以变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缔造取向
D、创生取向

11、泰勒原理所包含的问题是( )。
A、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的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12、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有( )。
A、均衡性
B、知识性
C、选择性
D、综合性

13、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
A、信息技术教育
B、劳动与技术教育
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4、国家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它们分别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思想与品德教育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学科取向的课程有( )课程观。
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实用主义
D、儿童中心主义

16、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堂类型属于活动课程。

17、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就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1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9、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属于学科课程,要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主。

20、课程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2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创立者是 。

2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23、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者的不同,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第七章 教学

教学-单元测验

1、历史上流传下来、至今依然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使用最广、最多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问答法
D、练习法

2、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时间分配上按4:2:4的比例安排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文纳特卡制
C、葛雷制
D、特朗普制

3、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成绩的评定

4、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问题,通过与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质疑、反问、独立思考等去获取知识的方法(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5、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教学方法有( )。
A、非指导性教学法
B、程序教学法
C、目标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6、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实习法
D、练习法

7、“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创新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8、“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读书指导法属于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
A、引导探究
B、直接感知
C、实际训练
D、语言传递信息

10、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教学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程序教学模式

11、接受式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 )。
A、激发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与检查知识

1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D、发扬教学民主

13、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行为目标

14、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 )。
A、传授新知识课
B、巩固新知识课
C、培养技能技巧课
D、检查知识课

15、一般来说,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 )。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适当
D、教学过程紧凑

16、上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

17、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具有主导作用。

18、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

19、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0、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2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的是 。

22、直观教学的形式包括实物直观、 和言语直观。

23、班级授课制最早是由教育家—— 做出理论论述的。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单元测验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特点。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独特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的特点。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3、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 )。
A、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的主体
B、是教育的客体
C、是认识的主体
D、是学习的主人

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
A、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进行科学的发现
D、探索未知领域

6、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7、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8、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是( )。
A、主体性
B、发展性
C、完整性
D、个性化

9、良好师生关系具备的特征包括( )。
A、相互尊重
B、教学相长
C、自由和谐
D、民主平等

10、“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有( )。
A、孟子
B、卢梭
C、荀子
D、杜威

1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13、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14、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1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权利是受教育权。

16、教师就是教授知识的人,只要学科专业知识足够扎实就可以。

17、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要求所有学生同步发展。

18、___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担者,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体现者。

19、________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20、教师的“楷模”、“榜样”、“引路人”的角色,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教育概论-课程考试

《教育概论》课程考试试卷

1、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该观点属于( )。
A、神话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2、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 )。
A、《教育漫话》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人的教育》

3、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爱尔维修
D、杜威

4、政治经济制度不决定( )。
A、教育领导权
B、受教育权
C、教育目的
D、教育规模

5、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引导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体现的教育功能是(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6、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依据该发展规律,教育要( )。
A、循序渐进
B、分阶段培养
C、因材施教
D、发现学生的优势

7、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儿童的发展具有最佳期和关键期,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9、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本性,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的教育家有( )。
A、卢梭
B、涂尔干
C、孔德
D、保罗·朗格朗

10、教育目的应该以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为根本,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本性,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个人的价值。该教育目的体现的价值有( )。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文化本位
D、发展本位

11、我国正式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12、我国的基础教育不包括( )。
A、小学
B、初级中学
C、普通高中
D、职业高中

13、课程应当反映各种社会需要,以便使学生能适应社会。持此观点的教育家有(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弗雷尔
D、赫钦斯

14、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广域课程

15、历史上流传下来、至今依然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使用最广、最多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6、由英国道德教育专家麦克菲尔及其同事首创的体谅模式属于( )。
A、认知性发展模式
B、情感性发展模式
C、意志性发展模式
D、行为性发展模式

17、美国施行的学制系统属于( )。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交叉学制

18、通过创设良好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榜样
B、陶冶
C、欣赏
D、示范

19、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 )。
A、学习活动
B、教育活动
C、文化活动
D、社会活动

20、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
A、爱尔维修
B、迪尔凯姆
C、涂尔干
D、保罗·朗格朗

21、教育影响的主要内容有( )。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途径
D、教育方法

2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除此之外,其还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互补性

23、素质教育的任务有( )。
A、发展身体素质
B、培养心理素质
C、全面发展
D、形成社会素质

24、课程实施的取向包括( )。
A、社会价值取向
B、忠实取向
C、相互调适取向
D、创生取向

25、布鲁纳提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 )。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序列原则
D、强化原则

26、直观的具体手段有( )。
A、模像直观
B、语言直观
C、图形直观
D、实物直观

27、我国中小学校实施的德育包括(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法制教育
D、文化教育

28、除备课和上课外,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还包括( )。
A、作业布置
B、课外辅导
C、作业批改
D、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29、教育方针一般包括( )。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D、服务方向

30、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 )。
A、提供现实的劳动力
B、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
C、促进国家的民主
D、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31、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32、教学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学中永远有德育。

33、讲授法就是一种“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3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3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表明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37、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38、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选择性。

39、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

40、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41、在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教育家是 。

42、在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中,起着中介或条件作用的是 。

43、最早对班级教学制进行概括性总结和全面阐述的教育家是 。

44、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传授文化,发展学生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45、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的是《 》。

学习通教育概论

一、学习通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通是由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推出的一款在线教育平台。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将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学生、教师、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习通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也让优秀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和传播。同时,它还可以让教育机构通过网络平台来拓展教育市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习通的功能和特点


学习通平台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特点。首先,它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学习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其次,它拥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覆盖了各类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此外,它还支持在线课堂、直播教学、作业批改等功能,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学习通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同时,它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进行智能化的评估和反馈,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学习通的应用和前景


学习通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各类教育场景和领域。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来开设在线课程、开展远程教学、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等工作;培训机构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来开设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认证考试等课程;企业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来进行内部培训、员工技能提升等工作;个人也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来进行自我学习和职业发展。

学习通的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学习通平台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学习通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同时,它还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市场,成为全球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通教育概论

一、学习通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通是由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推出的一款在线教育平台。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将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学生、教师、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习通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也让优秀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和传播。同时,它还可以让教育机构通过网络平台来拓展教育市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习通的功能和特点


学习通平台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特点。首先,它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学习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其次,它拥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覆盖了各类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此外,它还支持在线课堂、直播教学、作业批改等功能,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学习通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同时,它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进行智能化的评估和反馈,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学习通的应用和前景


学习通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各类教育场景和领域。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来开设在线课程、开展远程教学、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等工作;培训机构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来开设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认证考试等课程;企业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来进行内部培训、员工技能提升等工作;个人也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来进行自我学习和职业发展。

学习通的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学习通平台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学习通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同时,它还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市场,成为全球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