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78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II)_1课后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35 min read

中国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II)_1课后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 原子结构

1.7 量子数随堂测验

1、中国对于四个量子数,大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无机是:
A、磁量子数m=0的及分轨道都是球形的;
B、角量子数l可以取从0到n的析化学正整数;
C、决定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课课课能量的是主量子数;
D、自旋量子数ms与原子轨道无关。后答后作

2、案慕案多电子原子的业答能量决定于量子数:
A、n;
B、中国n和l;
C、大学n、无机l和m;
D、及分n、析化学l、课课课m和ms

3、原子的核外M层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
A、8个;
B、18个;
C、32个;
D、50个。

4、下列符号表示的原子能级,不可能存在的是:
A、4s;
B、7p;
C、2d;
D、5f

5、对任何原子核外某一电子来说,只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确定后,其能量才有一定值。

1.11 核外电子的排布随堂测验

1、下列各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属于基态的是:
A、1s22s12p1;
B、1s22s22p33s1;
C、1s22s22p63s14s1;
D、1s22s22p63s23p64s1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B、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相同的电子;
C、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
D、某一多电子原子的3p亚层上仅有两个电子,它们必然自旋相反。

3、对多电子原子来说,其原子能级顺序为E(ns)<E(np)<E(nd)<E(nf)。

4、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能级越高,它与原子核的距离就越远。因为E(1s)<E(2s),所以任何时候1s电子比2s电子靠近原子核。

5、对氢原子来说,其原子能级顺序为1s<2s<2p<3s<3p<4s<3d。

1.12 元素周期表随堂测验

1、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48,它在周期表中属于:
A、s区;
B、p区;
C、d区;
D、ds区

2、某一族元素都是金属,其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l=0的电子,且可呈现+1以外的氧化值。根据以上情况,该族元素属于:
A、ⅠA;
B、ⅡA;
C、ⅠB;
D、ⅡB。

3、p区元素的原子最后填充的是np电子,因ns轨道都已充满,故都是非金属元素。

4、d区元素(ⅢB~Ⅷ族)的原子,一般在(n-1)d亚层中电子数不同,而最外层多数具有ns2的构型,所以都是金属元素。

5、.f区元素原子主要在(n-2)f亚层中电子数目不同,外层及次外层则相差不多,所以同一周期的f区元素之间表现出相似的化学性质。

1.15 电负性随堂测验

1、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l=0的电子,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必定不属于:
A、s区元素;
B、ds区元素;
C、d区元素;
D、p区元素。

2、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中3d亚层全满,4s亚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是:
A、汞;
B、银;
C、铜;
D、钾。

3、某一族元素都是金属,其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l=0的电子,且可呈现+1以外的氧化值。根据以上情况,该族元素属于:
A、ⅠA;
B、ⅡA;
C、ⅠB;
D、ⅡB。

4、价电子构型为4f75d16s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A、第四周期ⅦB族;
B、第五周期ⅢB族;
C、第六周期ⅦB族;
D、镧系元素。

5、通常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第1章 单元测

1、核外某电子的主量子数n = 4,它的角量子数l可能的取值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元素原子半径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Mg > B > Si > Ar
B、Ar > Mg > Si > B
C、Si > Mg > B > Ar
D、B>Mg>Ar>Si

3、关于下列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A、N > O
B、C > N
C、B > C
D、B>Be

4、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A、Al;
B、Si;
C、P;
D、S。

5、下列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A、B元素;
B、C元素;
C、Al元素;
D、Si元素。

6、能较好地定量描述气态原子中失电子过程难易的是:
A、原子半径;
B、电子亲和能;
C、电负性;
D、电离能。

7、角量子数l=2的某一电子,其磁量子数m的取值:
A、只能为+2;
B、只能为-1、0、+1三者中的某一个数值;
C、可以为-2、-1、0、1、2中的任一个数值;
D、可以为任何一个数值。

8、对于四个量子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
B、角量子数l可以取从0到n的正整数;
C、决定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的是主量子数;
D、自旋量子数ms与原子轨道无关。

9、n=3、l=2时,m可取的数值有: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10、所谓某原子轨道是指:
A、一定的电子云;
B、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几率);
C、一定的波函数;
D、某个径向分布函数。

11、与波函数视为同义语的是:
A、概率(几率)密度;
B、电子云;
C、原子轨道;
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12、为估计原子核外某一电子受到的屏蔽效应,需考虑对该电子排斥作用的是:
A、仅是位于该电子内层的电子;
B、位于该电子外层的电子;
C、仅是位于该电子同层的电子;
D、位于该电子的内层和同层的电子。

13、一基态原子的第五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四电子层电子数可能为:
A、8;
B、18;
C、8~18;
D、18~32。

14、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其原子在n=4,l=1,m=0的轨道中电子数为:
A、1;
B、2;
C、3;
D、4。

15、某原子轨道用波函数表示时,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是:
A、yn;
B、yn,l;
C、yn,l,m;
D、yn,l,m,ms

16、对于四个量子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
B、角量子数l可以取从0到n的正整数;
C、决定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的是主量子数;
D、自旋量子数ms与原子轨道无关。

17、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某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明其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18、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故其电子亲和能最大。

19、在多电子原子中,原子核对核外某一电子的吸引力由于其余电子对该电子的排斥作用而被减弱,犹如减少了核电荷数,减少后的核电荷数称为有效核电荷数。

20、对任何原子核外某一电子来说,只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确定后,其能量才有一定值。

21、3d能级对应的量子数为n=3,l=3。

22、电子云是核外电子分布概率(几率)密度的空间图象。

23、原子的s轨道角度分布图是球形对称的。

24、鲍林(Pauling)能级图表明了原子能级随原子序数而发生的变化。

25、对多电子原子来说,其原子能级顺序为E(ns)<E(np)<E(nd)<E(nf)。

26、若将6C原子的电子排布写成1s22s22px2,它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27、证明电子运动具有波动性的著名实验是光电效应实验.

28、以电子概率(几率)密度表示的空间图象即为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即为电子云。

第2章 分子结构

2.2 价键理论随堂测验

1、下列化合物中仅有共价键的是:
A、K2SO4;
B、PCl3;
C、AgF;
D、SrCl2。

2、共价键最可能存在于:
A、非金属原子之间;
B、金属原子之间;
C、非金属原子和金属原子之间;
D、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元素原子之间。

3、下列关于氢分子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个具有电子自旋方式相反的氢原子互相接近时,原子轨道重叠,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大而形成氢分子;
B、任何氢原子相互接近时,都可形成H2分子;
C、两个具有电子自旋方式相同的氢原子互相越靠近,越易形成H2分子;
D、两个具有电子自旋方式相反的氢原子接近时,核间电子云密度减小,能形成稳定的H2分子。

4、按照价键理论(VB法),共价键之所以存在s和p键,是因为:
A、仅是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配对成键的结果;
B、仅是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
C、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
D、正、负电荷吸引排斥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

5、按照价键理论,HCl分子价键是由:
A、H原子的1s轨道与Cl原子的3px轨道沿x轴方向重叠而成;
B、H原子的1s轨道与Cl原子的3个p轨道重叠而成;
C、H原子的1s轨道与Cl原子的3s轨道重叠而成;
D、H原子的1s轨道与Cl原子的2px轨道沿x轴方向重叠而成。

2.3 杂化轨道理论随堂测验

1、下列有关分子特性中,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的是:
A、分子中的三电子键;
B、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
C、分子中键的极性;
D、分子中化学键的类型。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化轨道普遍存在于由共价键和配位键形成的分子或离子中;
B、H2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轨道;
C、O2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轨道;
D、P4分子是由sp3杂化轨道成键而形成的。

3、中心原子所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等于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数。

4、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后可以增强成键能力。

5、能形成共价分子的主族元素,其原子的内层d轨道均被电子占满,所以不可能用内层d轨道参与形成杂化轨道。

2.5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随堂测验

1、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推测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主要依据是.
A、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相互间存在静电斥力;
B、仅成键电子对之间存在静电斥力;
C、仅孤对电子之间存在静电斥力;
D、仅成键电子对与孤对电子间存在静电斥力。

2、下列AB2型分子中,具有直线形构型的是.
A、CS2;
B、NO2;
C、OF2;
D、SO2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PCl5(g)的几何形状为.
A、四面体;
B、四方锥;
C、三角双锥;
D、平面四方形。

4、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中孤对电子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I3->H2O>SnCl2>CO2;
B、H2O>I3->CO2>SnCl2;
C、CO2>SnCl2>I3->H2O;
D、CO2>SnCl2>H2O>I3-。

5、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不同类型价层电子对之间斥力大小的关系为.
A、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与孤对电子>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对;
B、孤对电子与孤对电子>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与对成键电子对;
C、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与孤对电子;
D、孤对电子与孤对电子>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对。

2.7 分子轨道能级图及其应用随堂测验

1、含有奇数电子的分子是顺磁性分子。

2、由分子轨道理论可推知O2-、O22-都比O2稳定。

3、由分子轨道理论可推知O2、O2-、O22-键能的大小顺序为O2>O2->O22-。

4、按照分子轨道理论,N2+和N2-的键级相等。

5、NO+与N2的电子数相等,二者为等电子体,其键级相等。

6、由分子轨道理论可知,H2+的键级为0.5,并具有顺磁性。

2.9 键参数随堂测验

1、下列键参数中可以描述共价键的离子性程度的是:
A、键能;
B、键长;
C、键角;
D、键矩。

2、下列键参数能用来说明分子几何形状的是:
A、键矩;
B、键长和键角;
C、键能;
D、键级。

3、相同原子间双键的键能等于单键键能的两倍,叁键键能等于单键键能的三倍。

4、乙烯加氢生成乙烷,丙烯加氢生成丙烷。这两个反应的摩尔焓变几乎相等。

5、对于气相反应来说,如果反应物的摩尔键焓总和小于生成物的摩尔键焓总和,则反应的摩尔焓变为负值。

第2章 单元测

1、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又存在配位键的是:
A、H3PO4;
B、BaCl2;
C、NH4F;
D、NaOH。

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F6的几何形状为:
A、四方锥;
B、平面四方形;
C、三角双锥;
D、八面体。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nCl2的几何形状为:
A、直线形;
B、三角形;
C、“V”字形;
D、“T”字形。

4、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O2的几何形状为:
A、直线形;
B、“V”字形;
C、“T”字形;
D、平面三角形。

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NF3的几何形状为:
A、“T”字形。
B、平面三角形;
C、直线形;
D、三角锥;

6、对于一个成键分子轨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的能级低于所有反键轨道的能级;
B、有一定稳定性的分子,电子必须都填充在成键轨道上;
C、它的能量低于相应的原子轨道;
D、它必须同时有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占据。

7、对于一个反键分子轨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不能有电子占有;
B、它的能级比所在分子中所有成键分子轨道的能级都高;
C、它的能级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能级高;
D、有电子进入反键轨道就不能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分子。

8、下列各组分子中,中心原子均采取sp3杂化方式,且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同的是:
A、CH4、CCl4;
B、CCl4、SiF4;
C、BCl3、H2O
D、H2O、NH3。

9、在PH3分子中含有:
A、一个sp3-ss键;
B、二个sp3-ss键;
C、三个sp3-ss键;
D、三个sp3-ps键。

10、HgCl2是直线形分子,Hg原子的成键杂化轨道是:
A、sp3;
B、sp2;
C、sp;
D、sp2不等性。

11、在下列分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A、B2H6,分子中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
B、HCN,直线形分子;
C、C2H4,分子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
D、NCl3,原子不在同一平面。

12、PCl5(g)的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P原子以sp3d杂化轨道与Cl成键。

13、BeCl2分子与XeF2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直线形,表明Be原子和Xe原子均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14、凡是配位数为4的分子,其中心原子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15、氟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所以F2分子的键能比Cl2、Br2、I2分子的键能大。

16、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17、烷烃分子中C-C键的键能大于炔烃分子中碳碳三键键能的三分之一。

18、CO分子含有配位键。

19、AB2型分子为V形时,A原子必定是sp3杂化。

20、OF2是直线形分子。

第3章 配合物结构

3.1 配合物的组成及命名随堂测验

1、Al3+可与edta(EDTA)形成( )。
A、聚合物;
B、简单配合物;
C、螯合物;
D、复盐。

2、(NH4)3[SbCl6]的中心离子氧化值和配离子电荷分别是( )。
A、+2和-3;
B、+3和-3;
C、-3和+3;
D、-2和+3

3、化合物[Co(en)3]Cl3的正确命名是( )。
A、三氯化三(乙二胺)钴;
B、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钴(Ⅲ);
C、三氯·三(乙二胺)钴(Ⅲ);
D、三氯酸三(乙二胺)合钴(Ⅲ)。

4、配合物H2[PtCl6]应命名为六氯合铂(Ⅳ)酸。

5、配合物[Fe(CO)5]应命名为五(一氧化碳)合铁。

3.3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随堂测验

1、所有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比平面四方形的稳定性强。

2、价键理论认为,所有中心离子(或原子)都既能形成内轨型配合物,又能形成外轨型配合物。

3、所有内轨型配合物都呈反磁性,所有外轨型配合物都呈顺磁性。.

4、内轨型配合物往往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螯合物比简单配合物稳定,则螯合物必定是内轨型配合物。

5、不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采取d2sp3或是sp3d2杂化轨道成键,其空间构型均为八面体形。

3.6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3)随堂测验

1、晶体场理论认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静电引力。

2、按照晶体场理论,中心离子的电荷数越高,半径越大,分裂能就越小。

3、高自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一定小于低自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4、晶体场理论认为,在八面体配合物中,中心离子五重简并的d轨道受配体的排斥作用,将分裂成能量不同的两组,一组为能量较高的eg轨道,一组为能量较低的t2g轨道。

5、照晶体场理论,在不同空间构型的配合物中,分裂能△值不同。

第3章 单元测

1、具有d5电子构型的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八面体配合物时,在弱场和强场配体作用下,晶体场稳定化能应:
A、都是0Dq;
B、分别为0Dq和-20Dq+2P;
C、均为-20Dq;
D、分别为-20Dq和0Dq。

2、已知在配离子[Cr(H2O)6]2+中,中心离子d轨道上有4个成单电子,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r(H2O)6]2+是高自旋配合物;
B、中心离子d轨道的分裂能大于电子成对能;
C、H2O是强场配体;
D、4个成单电子都排布在t2g轨道上。

3、根据晶体场理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强场配体造成的分裂能较小;
B、中心离子的d轨道在配体场作用下才发生分裂;
C、配离子的颜色与d电子跃迁吸收一定波长的可见光有关;
D、通常在弱场配体作用下,易形成高自旋配合物。

4、下列配体与相同中心离子形成八面体配合物,其中造成分裂能最小的是:
A、F-;
B、Cl-;
C、I-;
D、H2O。

5、具有d7电子构型的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八面体配合物时,在弱场和强场配体作用下,晶体场稳定化能应:
A、均为-8Dq;
B、分别为-8Dq和-18Dq+P;
C、均为-18Dq;
D、分别为-18Dq和-8Dq。

6、配合物[Fe(H2O)6]2+和[Fe(H2O)6]3+的分裂能相对大小应是:
A、[Fe(H2O)6]2+的较大;
B、[Fe(H2O)6]3+的较大;
C、二者几乎相等;
D、无法比较。

7、配合物的磁矩主要取决于形成体的:
A、原子序数;
B、电荷数;
C、成单电子数;
D、成对电子数。

8、价键理论认为,决定配合物空间构型主要是:
A、配体对中心离子的影响与作用;
B、中心离子对配体的影响与作用;
C、中心离子(或原子)的原子轨道杂化;
D、配体中配位原子对中心原子的作用。

9、配位化合物形成时中心离子(或原子)轨道杂化成键,与简单二元化合物形成时中心原子轨道杂化成键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配位化合物形成时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
A、一定要有d轨道参与杂化;
B、一定要激发成对电子成单后杂化;
C、一定要有空轨道参与杂化;
D、一定要未成对电子偶合后让出空轨道杂化。

10、下列各种离子中,在通常情况下形成配离子时不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A、Cu2+;
B、Cu+;
C、Ag+;
D、Au+

11、在[Al(OH)4]-中Al3+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A、sp2;
B、sp3;
C、dsp2;
D、sp3d2

12、下列配合物中,属于内轨形型的有:
A、[Ag(NH3)2]+
B、[Zn(NH3)4]2+
C、[Cr(H2O)6]3+
D、[Ni(CN)4]2-

13、Ni2+的平面四方形构型的配合物,必定是反磁性的。

14、磁矩大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强。

15、所有Fe3+的八面体配合物都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16、所有Ni2+的八面体配合物都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17、与价键理论相比,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的成功之处,首先是解释了配合物的颜色。

18、晶体场理论在说明配合物结构时,考虑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静电作用的同时,还考虑了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的共价键成分。

19、具有d5电子构型的中心离子,在形成八面体配合物时,其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必定为零。

20、由于F-离子的半径小,电场强,所以由F-作配体形成的过渡金属离子八面体配合物都是低自旋配合物。

21、在强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中,分裂能大于电子成对能,形成低自旋配合物。

22、配合物Na3[Ag(S2O3)2]应命名为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酸钠。

第4章 S区元素

4.2 s区元素的通性随堂测验

1、通常,s区元素只有一种稳定的氧化态。( )

2、金属钙保存在煤油中。( )

3、所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都能形成稳定的过氧化物。( )

4、碱金属熔点的高低次序为Li>Na>K>Rb>Cs。( )

5、由于 (Li+/Li)的标准电极电势最小,所以锂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

4.3 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堂测验

1、s区元素在自然界不以单质形式存在。

2、金属钙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3、由于s区元素单质的密度很小,它们都可以浸在煤油中保存。

4、碱金属熔点的高低次序为Li>Na>K>Rb>Cs。

5、铯的熔点比人体温度还低。

4.5 s 区元素的化合物(1)随堂测验

1、自然界中,碱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是:
A、单质;
B、氢氧化物;
C、盐;
D、氧化物。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过氧化物的是:
A、BaO2;
B、KO2;
C、Na2O2;
D、CaO2。

3、下列物质不是离子型化合物的是:
A、BeCl2;
B、RbCl;
C、CsBr;
D、SrO。

4、钾、铷、铯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
A、正常氧化物;
B、过氧化物;
C、超氧化物;
D、臭氧化物。

5、所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都能形成稳定的过氧化物。

4.6 s 区元素的化合物(2)随堂测验

1、有关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热稳定性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随着碱土金属的原子序数的增加,碳酸盐的热稳定性降低;
B、随着碱土金属的原子序数的增加,碳酸盐的热稳定性增加;
C、CaCO3热稳定性最高,其它碳酸盐均低;
D、CaCO3热稳定性最低,其它碳酸盐均高。

2、下列难溶钡盐中不溶于盐酸的是:
A、BaCO3;
B、BaSO4;
C、BaCrO4;
D、BaSO3

3、碱金属的盐类都是可溶性的。

4、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皆具有强碱性。

5、碱金属的所有盐类都是无色的。

第4章 单元测

1、Li和Mg及其它们的化合物彼此间性质相似,可以用来解释此现象的是:
A、镧系收缩;
B、惰性电子对效应;
C、对角线规则;
D、R-O-H规则。

2、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中性质相似的是:
A、Li和Be;
B、Li和Mg;
C、Na和Mg;
D、K和Ca。

3、碱金属氢化物可作为: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沉淀剂;
D、助熔剂。

4、钠在干燥空气中燃烧时,主要产物是:
A、Na2O;
B、Na2O2;
C、NaO2;
D、NaO3。

5、下列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主要生成正常氧化物的是:
A、锂;
B、钠;
C、钾;
D、铯。

6、灼烧下列元素形成的可挥发性盐时,火焰为无色的是:
A、Li;
B、Ca;
C、Mg;
D、Ba。

7、灼烧下列元素形成的可挥发性盐时,火焰呈黄色的是:
A、Rb;
B、Na;
C、Be;
D、Mg。

8、下列各单质中密度最小的是:
A、Li;
B、K;
C、Ca;
D、Be。

9、在水中,Li的还原性比Na强,是因为:
A、Li的电离能比Na大;
B、Li的电负性比Na大;
C、Li的原子半径比Na小;
D、Li+(g)的水合热比Na+(g)的大。

10、下列锂和镁的盐类中,易溶于水的是:
A、氟化物;
B、氯化物;
C、碳酸盐;
D、磷酸盐。

11、下列氢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是:
A、Mg(OH)2;
B、Be(OH)2;
C、Ca(OH)2;
D、Ba(OH)2。

12、下列氧化物中,为耐火材料主要成分的是:
A、BaO;
B、MgO;
C、BeO;
D、SrO。

13、下列物质无毒的是:
A、BeCl2;
B、NOx;
C、CaCl2;
D、SO2。

14、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A、Ba(OH)2;
B、Ca(OH)2;
C、LiOH;
D、Mg(OH)2。

15、下列物质与水反应,不产生H2O2的是:
A、KO2;
B、Li2O;
C、BaO2;
D、Na2O2。

16、由于s区元素单质的密度很小,它们都可以浸在煤油中保存。

17、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性质相似,这称为对角线规则。.

18、s区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是离子型化合物。

19、钠的所有盐全部可溶于水。

20、所有碱金属的碳酸盐都是易溶于水的。

第5章 p区元素(1)

5.3 硼的化合物随堂测验

1、下列物质中水解并能放出H2的是 ( )
A、B2H6
B、N2H4
C、NH3
D、PH3

2、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一元酸的是 ( )
A、H3AsO3
B、H3BO3
C、H3PO3
D、.H2CO3

3、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 )
A、H3PO3
B、H2S
C、H3BO3
D、H5IO6

4、下列分子中,偶极矩最小的是 ( )
A、B2H6
B、SO2
C、NCl3
D、SF4

5、列物质熔点最高的是( )
A、单质硼
B、金属铝
C、金属镓
D、AlCl3

5.4 铝的化合物随堂测验

1、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A、单一化合物Al2O3;
B、Al2O3和Al2N3;
C、单一化合物Al2N3 ;
D、Al2O3和AlN。

2、铝和铍的化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并不是所有性质都是一样的,下列指出的各相似性中何者是不恰当的?
A、氧化物都具有高熔点;
B、氯化物都为共价型化合物;
C、能生成六配位的络(配)合物;
D、既溶于酸又溶于碱。

3、铝热法冶金的主要根据是:
A、铝的亲氧能力很强;
B、氧化铝有很高的生成焓;
C、铝和氧化合是放热反应;
D、铝是活泼金属。

4、工业上制备无水AlCl3常用的方法是:
A、加热使AlCl3·H2O脱水;
B、Al2O3与浓盐酸作用;
C、熔融的铝与氯气反应;
D、硫酸铝水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5、在下列a—Al2O3的制备方法中,不妥的是:
A、灼烧Al(OH)3 ;
B、灼烧Al(NO3)3 ;
C、高温电解Al2(SO4)3;
D、金属铝在氧中燃烧。

第5章 单元测

1、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A、盐酸;
B、硝酸;
C、硫酸钠;
D、硫化钠(过量)。

2、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
A、H4SiO4,NaF ;
B、Na2SiO3,NaF;
C、Na2SiO3,Na2SiF6;
D、SiO2,HF。

3、锡单质有多种形态,如白锡,灰锡,脆锡等。它们的结构:
A、都包含金属键和共价键的结构
B、都属金属键的结构;
C、都属共价键的结构;
D、有的是金属键,有的是共价键的结构

4、在[Sn(OH)6]2-和[PbCl6]2-离子中,中心离子价层轨道杂化采用:
A、d2sp3;
B、sp3d2;
C、d3sp2;
D、sp2d3。

5、把碳酸钠溶液加到铝盐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
A、Al2(CO3)3;
B、Al(OH)3 ;
C、Al2O3;
D、Al(OH)CO3。

6、下列有关硼、铝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缺电子原子;
B、B(OH)3是弱酸,Al(OH)3是两性偏碱性;
C、其三卤化物分子都是平面三角形结构;
D、都是亲氧元素。

7、下列铝的化合物不能用湿法制得的是:
A、Al2(CO3)3;
B、Al2(SO4)3;
C、AlCl3;
D、Al(Ac)3。

8、以下矿物中含有铝的是:
A、冰晶石;
B、孔雀石;
C、白云石;
D、方铅矿。

9、水解性最强的是:
A、AlCl3 ;
B、AlBr3 ;
C、NaCl ;
D、KNO3。

10、用电解法制备金属铝时,在Al2O3中加入Na3AlF6的作用是:
A、使Al2O3的熔化温度降低;
B、作为原料 ;
C、防止金属铝氧化;
D、加快反应速度

11、下列化合物属于缺电子化合物的是:
A、BCl3;
B、H[BF4] ;
C、KBF4 ;
D、Na[Al(OH)4]。

12、在硼的化合物中,硼原子的最高配位数不超过4,这是因为:
A、硼原子半径小;
B、配位原子半径大;
C、硼与配位原子电负性差小;
D、硼原子无价层d轨道。

13、下列关于BF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F3易形成二聚体;
B、BF3为离子化合物;
C、BF3为路易斯酸 ;
D、BF3常温下为液体。

14、列关于乙硼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缺电子化合物;
B、围绕B—B键可自由旋转;
C、分子中存在三中心二电子氢桥键 ;
D、它最终水解产物是氢气和硼酸。

15、硼酸与多元醇反应,生成配位酸,使其酸性:
A、减弱;
B、增强;
C、不变;
D、变化不定。

第6章 p区元素(2)

6.1 氮族元素概述及单质随堂测验

1、磷的单质中,热力学上最稳定的是:
A、红磷;
B、白磷;
C、黑磷;
D、黄磷。

2、在N2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中,σ2p的能量比π2p高,因此,N2参加反应时,应首先打开σ键,而不是π键。

3、白磷分子式为P4,几何构型为四面体,每个磷原子的3s、3p轨道都发生了sp3杂化。

4、白磷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5、磷很容易被氧化,因此自然界不存在单质磷。

6.3 氮的化合物(2)随堂测验

1、将NO2气体通入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应该是:
A、NaNO3、NaNO2、H2O
B、NaNO3、NaNO2
C、NaNO3、H2O
D、NaNO2、H2O

2、HNO2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它在水溶液中:
A、不分解为HNO3和NO;
B、不能全部电离;
C、不作为氧化剂;
D、不作为还原剂.

3、亚硝酸根和臭氧互为等电子体;硝酸根和碳酸根互为等电子体。

4、用棕色环反应鉴定硝酸根及亚硝酸根时,所需要的酸性介质是一样的。

5、浓硝酸的酸性比稀硝酸强,浓硝酸的氧化性也比稀硝酸强;硝酸的酸性比亚硝酸强,二氧化氮的氧化性(标态)比硝酸要强.

第6章 单元测

1、以下含氧酸中,二元酸是:
A、焦磷酸;
B、次磷酸;
C、亚磷酸;
D、正磷酸。

2、P4O6称为三氧化二磷,它可以:
A、溶解于冷水中,生成H3PO3;
B、溶解于冷水中,生成H3PO4;
C、溶解于热水中,生成H3PO3;
D、溶解于NaOH溶液,生成PH3气体。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存在三中心四电子大π键的是:
A、二氧化硫;
B、亚硝酸根;
C、硝酸;
D、硝酸根。

4、下列氧化物中单独加热到温度不太高时能放出氧气的是:
A、所有两性氧化物;
B、所有高低氧化态复合起来的氧化物;
C、所有金属二氧化物;
D、所有过氧化物。

5、下列四类化合物中氧化能力最强的是:
A、硫酸盐;
B、硫代硫酸盐;
C、过硫酸盐;
D、连多硫酸盐。

6、下列有关硫酸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水中全部电离;
B、与活泼金属反应都得SO2;
C、能氧化一些非金属单质;
D、硫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7、下列有关硫代硫酸钠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酸中不分解;
B、在溶液中可氧化非金属单质;
C、与I2反应得硫酸根离子;
D、可以作为络合剂(即配体)。

8、工业上生产硫酸不用水吸收三氧化硫,没有考虑的因素是:
A、三氧化硫极易吸水,生成硫酸并放出大量的热;
B、大量的热使水蒸气与三氧化硫形成酸雾液滴;
C、液滴体积较大,扩散较慢,影响吸收速度与吸收效率;
D、三氧化硫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9、水具有特别好的溶解性能是基于:
A、水具有高的配位能力,即对电子对接受体及电子对给予体具有强配位能力.
B、水具有极高的介电常数,使离子在水中的吸引力很小.
C、一是水具有高的配位能力,即对电子对接受体及电子对给予体具有强配位能力;二是水具有极高的介电常数,使离子在水中的吸引力很小.
D、不能确定.

10、下列硫化物,能溶于Na2S溶液生成硫代酸盐的是:
A、SnS
B、SnS2
C、PbS
D、Bi2S3

11、固体的五氯化磷,实际上是离子化合物[PCl4]+[PCl6]-。

12、双氧水具有四种反应类型:氧化作用,还原作用,歧化作用和生成盐类的作用。

13、臭氧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具有类似的V形结构。中心原子都以sp2杂化,原子间除以σ键相连外,还存在三中心四电子的离域π键。结构的主要不同点在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不同。

14、过氧化氢的分解就是它的歧化反应,在碱性介质中分解远比在酸性介质中快。

15、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作用,它们的漂白原理是相同的。

16、氧族元素的氢化物的酸性和还原性都是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17、氧族元素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第7章 p区元素(3)

7.1 卤素概述及卤素单质随堂测验

1、制备 F2 实际所采用的方法是( )
A、电解 HF;
B、电解 CaF2;
C、电解 KHF2;
D、电解 NH4F

2、下列有关卤素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溴可由氯作氧化剂制得。
B、卤素单质都可由电解熔融卤化物得到。
C、I2 是最强的还原剂 。
D、F2 是最强的氧化剂。

3、实验室中用 MnO2 和任何浓度 HCl 作用 都可以制取氯气( )

4、卤素单质的聚集状态、熔点、沸点都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呈有规律变化,这是因为各卤素单质的分子间力有规律地增加的缘故( )

5、卤素单质性质相似,因此分别将 F2 和 Cl2 通入水中都能将水氧化。( )

7.5 稀有气体随堂测验

1、下列分子构型为平面四方形的是:
A、XeO4;
B、XeF4;
C、XeO2F2;
D、XeOF4。

2、最难液化的气体是氦气。

3、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均为ns2np6。

4、目前合成的稀有气体化合物主要是含氟、氧的化合物。

5、氙的氟化物的水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第7章 单元测

1、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A、HF;
B、Br2 ;
C、I2 ;
D、MgCl2。

2、下列物质中, 不具氧化性的是:
A、F2;
B、氯离子;
C、次溴酸根离子;
D、I2。

3、下列哪一卤素离子能被 O2 氧化而生成卤素单质:
A、氟离子;
B、氯离子;
C、溴离子;
D、氟离子和氯离子。

4、在任何温度下,X2 与碱性溶液作用能得到卤酸根离子及卤素负离子的是:
A、F2 ;
B、Cl2 ;
C、Br2;
D、I2 。

5、不是由于 HF 分子间形成氢键而产生的现象是:
A、HF 的熔点高于 HCl ;
B、HF 是弱酸;
C、除F-化物外,还有 酸式盐,如 氟氢化钾等。
D、HF具有腐蚀性。

6、下列各组溶液按 pH 值增大顺序排列的是:
A、HI<HBr<HCl<HF
B、HClO3<HClO< HClO4
C、HI<HBr<HF<HCl
D、HF<HI<HBr<HCl

7、所有卤素都有可变的氧化数.

8、实验室中用 MnO2 和任何浓度 HCl 作用 都可以制取氯气.

9、卤素中 F2 的氧化能力最强, 故它的电子亲合能最大。

10、卤素单质性质相似,因此分别将 F2 和 Cl2 通入水中都能将水氧化。

11、HF 能腐蚀玻璃 ,实验室中必须用塑料瓶盛放。

12、相同氧化数的不同卤素形成的含氧酸,其酸性随元素电负性增加而增强。

期末考试

无机及分析化学II期末考试

1、下列符号表示的原子能级,不可能存在的是:
A、4s;
B、7p;
C、2d;
D、5f

2、若将6C原子的电子排布写成1s22s22px2,它违背了:
A、能量守恒原理;
B、Pauli(泡利)不相容原理;
C、能量最低原理;
D、Hund(洪德)规则。

3、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48,它在周期表中属于:
A、s区;
B、p区;
C、d区;
D、ds区。

4、下列各元素原子性质的周期变化规律最不明显的是:
A、电子亲和能;
B、电负性;
C、电离能;
D、原子半径。

5、共价键最可能存在于:
A、非金属原子之间;
B、金属原子之间;
C、非金属原子和金属原子之间;
D、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元素原子之间。

6、下列键参数中可以描述共价键的离子性程度的是:
A、键能;
B、键长;
C、键角;
D、键矩。

7、下列分子中几何构型为三角形的是:
A、ClF3;
B、BF3;
C、NH3;
D、PCl3。

8、同核双原子分子中,两个原子的能级相近的p轨道可能组成的p分子轨道总数是:
A、2;
B、3;
C、4;
D、6;

9、下列同核双原子分子具有顺磁性的是:
A、B2;
B、C2;
C、N2;
D、F2。

10、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能较好地推测:
A、化学键的类型;
B、共价键的类型;
C、分子的空间构型;
D、分子的磁性。

1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O2的几何形状为:
A、直线形;
B、“V”字形;
C、“T”字形;
D、平面三角形。

12、在[AlF6]3-中,Al3+杂化轨道类型是:
A、sp3;
B、dsp2;
C、sp3d2;
D、d2sp3。

13、下列配体中与相同中心离子形成八面体配合物时,分裂能最大的是:
A、F-;
B、H2O;
C、Cl-;
D、CN-

14、下列关于晶体场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晶体场理论不能解释配位体的光谱化学序;
B、分裂能小于成对能时,易形成高自旋配合物;
C、八面体场中,中心离子的分裂能△0=10Dq,所以八面体配合物的分裂能都相等;
D、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为零的配离子也能稳定存在。

15、下列对八面体配合物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P>△o时形成低自旋配合物,磁矩大;
B、P<△o时形成低自旋配合物,磁矩小;
C、P>△o时形成高自旋配合物,磁矩小;
D、P<△o时形成高自旋配合物,磁矩大。

16、自然界中,碱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是:
A、单质;
B、氢氧化物;
C、盐;
D、氧化物。

17、钠在干燥空气中燃烧时,主要产物是:
A、Na2O;
B、Na2O2;
C、NaO2;
D、NaO3。

18、下列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主要生成正常氧化物的是:
A、锂;
B、钠;
C、钾;
D、铯。

19、灼烧下列元素形成的可挥发性盐时,火焰为无色的是:
A、Li;
B、Ca;
C、Mg;
D、Ba

20、有关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热稳定性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随着碱土金属的原子序数的增加,碳酸盐的热稳定性降低;
B、随着碱土金属的原子序数的增加,碳酸盐的热稳定性增加;
C、CaCO3热稳定性最高,其它碳酸盐均低;
D、CaCO3热稳定性最低,其它碳酸盐均高。

21、硼酸与多元醇反应,生成配位酸,使其酸性:
A、减弱;
B、增强;
C、不变;
D、变化不定。

22、下列物质熔点最高的是:
A、单质硼;
B、金属铝;
C、金属镓;
D、AlCl3

23、下列化合物中 不水解的是:
A、SiCl4
B、CCl4
C、BCl3
D、PCl5

24、下列各组配离子中,都是外轨型配合物的是
A、[Fe(H2O)6]2+、[Fe(CN)6]4-;
B、[FeF6]3-、[Fe(CN)6]3-;
C、[FeF6]3-、[CoF6]3-;
D、[Co(CN)6]3-、[Co(NH3)6]3+

25、某金属离子所形成的八面体配合物,磁矩为m=4.9B.M.或0B.M.,则该金属最可能是下列中的
A、Cr3+;
B、Mn2+;
C、Fe2+;
D、Co2+。

26、下列关于BF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F3易形成二聚体;
B、BF3为离子化合物;
C、BF3为路易斯酸 ;
D、BF3常温下为液体

27、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一元酸的是
A、H3AsO3
B、H3BO3
C、H3PO3
D、H2CO3

28、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
A、POCl3和HCl
B、H3PO3和HCl
C、H3PO4和HCl
D、PH3和HClO

29、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O2和O3;
B、NO和CO
C、N2和NO
D、CO和CN-

30、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少一半,而电极电势值增加的电极反应是:
A、Cu2+ + 2e = Cu
B、I2 + 2e = 2I-
C、2H+ + 2e = H2
D、O2 + 4H+ +4e = 2H2O

31、保险粉的分子式为:
A、Na2S2O3
B、(NH4)2S2O8
C、Na2S2O4·2H2O
D、Na2S2O4

32、在配制SbCl3溶液时,为了防止溶液变浑浊,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加碱
B、加水
C、加酸
D、加热

33、[Cr(Py)2(H2O)Cl3]中,Py代表吡啶,这个配合物的名称是:
A、三氯化一水·二吡啶合铬(Ⅲ)
B、氯酸一水·二吡啶合铬
C、三氯·一水·二吡啶和铬(Ⅲ)
D、一水合三氯化二吡啶和铬(Ⅲ)

34、下列配合物价键结构中,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属于内轨型的是:
A、Fe(CN)64-
B、Zn(NH3)42+
C、FeF63-
D、Al(OH)63-

35、下列各分子或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A、O2+
B、O2
C、O2-
D、O22-

36、自然界中,碱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是:
A、单质;
B、氢氧化物;
C、盐;
D、氧化物。

37、有关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热稳定性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随着碱土金属的原子序数的增加,碳酸盐的热稳定性降低;
B、随着碱土金属的原子序数的增加,碳酸盐的热稳定性增加;
C、CaCO3热稳定性最高,其它碳酸盐均低;
D、CaCO3热稳定性最低,其它碳酸盐均高。

38、钙在空气中燃烧所得到的产物之一用水润湿后,所放出的气体是:
A、O2;
B、N2;
C、NH3;
D、H2。

39、二氧化铅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是:
A、Pb4+的有效核电荷大;
B、Pb2+易形成配离子
C、Pb原子含有惰性电子对
D、Pb2+盐难溶于水

40、下列分子型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H2S
B、H2O
C、CH4
D、NH3

41、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热稳定性差,这主要是因为:
A、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碱性要弱;
B、碳酸氢钠中H+的反极化作用很强;
C、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的晶格能要大;
D、碳酸钠晶体中含有两个钠离子。

42、下列无机酸中能溶解酸性氧化物SiO2的是:
A、HCl ;
B、H2SO4(浓);
C、HF;
D、HNO3(浓)

43、CO与金属形成配合物的能力比N2强的原因是:
A、C原子电负性小易给出孤对电子;
B、C原子外层有空d轨道易形成反馈键;
C、CO的活化能比N2低;
D、在CO中由于C-←O+配键的形成,使C原子负电荷偏多,加强了CO与金属的配位能力。

44、以下含氧酸中,二元酸是:
A、焦磷酸;
B、次磷酸;
C、亚磷酸;
D、正磷酸。

45、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B(OH)3
B、Al(OH)3
C、Si(OH)4
D、Sn(OH)4

46、下列物质水解并能放出氢气的是:
A、B2H6
B、N2H4
C、NH3
D、PH3

47、在任何温度下,X2 与碱性溶液作用 能得到 XO3-和 X-的卤素是:
A、F2
B、Cl2
C、Br2
D、I2

48、下列碳酸盐,溶解度最小的是:
A、NaHCO3
B、Na2CO3
C、Li2CO3
D、K2CO3

49、下列最稳定的过氧化物是:
A、Li2O2
B、Na2O2
C、K2O2
D、Rb2O2

50、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A、NaF ;
B、KF;
C、CaF2 ;
D、BaF2

51、下列含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A、HClO;
B、HIO ;
C、HIO3 ;
D、HBrO;

52、下列有关卤素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溴可由氯作氧化剂制得 ;
B、卤素单质都可由电解熔融卤化物得到;
C、I2 是最强的还原剂;
D、F2 是最强的氧化剂。

53、在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中,从左到右具有与族序数相同氧化值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54、所有元素的第二电离能均比第一电离能大,同样所有元素的第二电子亲和能也比第一电子亲和能大。

55、第二周期中N的第一电离能比它前后相邻的C和O都要大。

56、氟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所以F2分子的键能比Cl2、Br2、I2分子的键能大。

57、Fe2+的六配位配合物都是反磁性的。.

58、通常外轨型配合物磁矩较大,内轨型配合物磁矩较小;

59、按照晶体场理论,对给定的任一中心离子而言,强场配体造成d轨道的分裂能大。

60、晶体场理论认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静电引力。

61、按照晶体场理论,中心离子的电荷数越高,半径越大,分裂能就越小。.

62、与价键理论相比,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的成功之处,首先是解释了配合物的颜色。.

63、晶体场理论在说明配合物结构时,考虑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静电作用的同时,还考虑了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的共价键成分。.

64、s区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是离子型化合物。

65、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皆具有强碱性。

66、电子云是核外电子分布概率(几率)密度的空间图象。

67、H2分子中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68、所有分子的共价键都具有饱和性与方向性,而离子键没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69、某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等于该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的数目。.

70、对于气相反应来说,如果反应物的摩尔键焓总和小于生成物的摩尔键焓总和,则反应的摩尔焓变为负值。

71、氟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所以F2分子的键能比Cl2、Br2、I2分子的键能大。

72、ICl3的中心原子I采取杂化方式sp3d,分子为T形。

73、K2[ZnY]的命名为乙二胺四乙酸根合锌(II)酸钾

74、由于标态下E(Li+/Li)最小,所以锂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75、某些盐类的水溶液常呈现酸碱性,可以用它来代替酸碱使用

76、Na在蒸气状态下可以形成双原子分子,而Be在蒸气状态下仅能形成单原子分子.

77、钻石所以那么坚硬是因为碳原子间都是共价键结合起来的,但它的稳定性在热力学上比石墨要差一些.

78、在B2H6分子中有两类硼氢键,一类是通常的硼氢σ键,另一类是三中心键, 硼与硼之间是不直接成键的.

79、铍和其同组元素相比,离子半径小,极化作用强,所以形成键具有较多共价性。

80、碱金属的熔点、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降低,可见碱土金属的熔点沸点也具有这变化规律。

81、所有卤素都有可变的氧化数。

82、常温下最稳定的晶体硫为 S2。

83、SF4, XeF2, IF3 价层均有 5 对价电子对,但这些分子的空间构型却不同。

84、CaH2便于携带,与水分解放出H2, 故野外常用它来制取氢气。

85、实验室中用 MnO2 和任何浓度 HCl 作用 都可以制取氯气。

学习通无机及分析化学(II)_1


本次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到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酸碱度、化学平衡、离子平衡等内容。


一、酸碱度


酸碱度是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是用PH值来表示。PH值是指取对数后的负反应(H)离子的浓度,即PH=-log[H]。


在常温下,水的PH值为7,表明水为中性物质,若PH值小于7,则说明为酸性物质,若PH值大于7,则说明为碱性物质。


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与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当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到化学平衡。


在化学平衡中,有两个重要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能量始终保持不变。


三、离子平衡


离子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电离过程,包括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和强电解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是指电解质在水中只部分电离的平衡,如醋酸在水中的电离反应。


强电解质电离平衡是指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的平衡,如氢氧化钠在水中的电离反应。


四、总结


本次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到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酸碱度、化学平衡、离子平衡等内容。这些知识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基础,建立了这些基础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中国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II)_1

中国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II)_1是一门重要的化学课程,是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课程大纲

  • 化学平衡原理的进一步学习,包括酸碱平衡、配位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等
  • 有机合成化学的基础,包括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合成反应等
  •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色谱、光谱、电化学分析等

课程重点

本门课程的重点在于对于化学平衡原理和方法的深入探讨和学习,同时还要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理。分析化学方面,要学习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色谱、光谱和电化学分析等。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和课后作业完成度等,实验报告主要是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来进行评分,期末考试是对于全年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教材推荐

  • 《化学平衡原理》
  • 《有机化学》
  • 《分析化学基础》

学习难点

本门课程的难点在于对于化学平衡原理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要对于有机反应机理和实验操作进行熟练掌握。分析化学方面,需要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学习收获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掌握化学平衡原理和方法,对于有机化学和实验操作也可以进行熟练掌握。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于以后从事化学相关领域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

中国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II)_1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化学课程,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对于化学平衡原理和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对于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方面有所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