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4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中国古代文学(一)_1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88 min read

超星中国古代文学(一)_1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诗经》与《楚辞》

第一节 《诗经》随堂测验

1、超星《诗经》是中国整答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古代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文学诗歌。

2、期末战争徭役诗就是答案指《诗经》中反映战争和因战争而起的兵役、徭役之苦和征夫、学习思妇之情的通完诗篇。

3、超星《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中国整答描写了天子、古代诸侯的文学武功,如《小雅》中的期末《江汉》《常武》。

4、答案《秦风·无衣》大约成于公元前771年左右,学习反映了下层人民抵抗外侮、保家卫国的精神和行动。

5、英雄战歌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二是强调道德感化和声威震慑。

6、对于普通的士卒和征夫来说,为了“王事”征战奔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没有任何不满和怨言。

7、《小雅》中的《采薇》是描写爱情主题的诗歌。

第一节 《诗经》随堂测验

1、《诗经》的战争徭役诗中表达思妇之情的诗歌所占比例很大、数量很多。

2、《诗经》战争徭役诗中的思妇认为:战争和徭役都是“王事”,所以她们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3、《国风·秦风·小戎》中:“温其如玉”“温其在邑”“厌厌良人”“秩秩德音”,表现了妻子赞美丈夫温和如玉,品德高尚,发自内心的自豪之情。

4、柳永《定风波》中:“终日厌厌倦梳裹。”也是受《诗经》的影响。

5、《伯兮》中第三章说“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表达的是单纯盼望下雨的感情。

6、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是因为没有“悦己者”,与表明忠贞无关。

7、《诗经》诗歌中的思妇对于丈夫的思念是深切的,但多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表达,不是那种激情奔流的宣泄。

第二节 《楚辞》随堂测验

1、1、《离骚》是自叙性的政治抒情诗。

2、2、“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表现了屈原对美德的推崇。

3、3、“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其中”循绳墨而不颇“是指修明法度,令行禁止。

4、4、在屈原种种努力失败之后,并没有萌生远走他乡的念头。

5、5、”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表达了屈原对楚国群臣的失望。

6、6、”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在屈原看来,清正的节操是值得用生命来捍卫的。

7、7、屈原的美政理想包含以德治国的理念和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楚辞》随堂测验

1、1、香草,既香花芳草,《离骚》中涉及到香花芳草的,有近二十种。

2、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是从香花芳草成为美食的角度来说。

3、3、在谈到人才培养和前王的美政,作者都曾使用了芳草的象征手法。

4、4、《离骚》中对香草、恶草的不同审美态度,体现了不同群体对美的欣赏不同。

5、5、所谓”托意男女“,是以男女爱情婚姻关系象征君臣关系,是政治关系人情化的手法。

6、6、在《离骚》的上半篇,以女求男喻臣求君,在下半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仍然为女性。

7、7、香草美人意象是屈原的创造,受楚人佩戴香草、楚国宗教祭祀活动用香草熏沐的仪式等影响。

第二节 《楚辞》随堂测验

1、1、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中”时俗薄朱颜 谁为发皓齿“表达了世俗污浊、难容高洁的怨愤之情。

2、2、”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 ,贱妾当何依。“出自王粲的《七哀》。

3、3、王安石的《君难托》,以朝开暮落的槿花,来比喻弃妇。

4、4、”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出自辛弃疾的《摸鱼儿》。

5、5、秦韬玉的《贫女》借贫女之口,抒发的是贫士不遇寄人篱下的感伤和愤懑。

6、6、”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婚姻诗。 “

7、7、后世文人使用香草美人手法的诗词作品,都是模拟女性的口吻,以很低的姿态抒发自己和社会政治相关的情感,完全不再有《离骚》中化身男性主动追求和选择的痕迹了,

第二节 《楚辞》随堂测验

1、1、《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

2、2、清人顾天成首次提出“山鬼”是神女瑶姬,现在“山鬼”为女性的说活,已被普遍接受。

3、3、“折芳馨兮遗所思”,“所思”指的是心爱的人。

4、4、“山鬼”这个形象集合了自然美 神性美和人性美。

5、5、“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刻画了“山鬼”青春焕发、爱情自信的特点。

6、6、“山鬼”的心理描写较为单一,并不复杂。

第一章 《诗经》与《楚辞》单元测试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2、《诗经》中有些战争诗,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如《小雅》中的《江汉》《常武》。

3、《秦风·无衣》大约成于公元前771年左右,反映了下层人民抵抗外侮、保家卫国的精神和行动。

4、《小雅》中的《采薇》是描写爱情主题的诗歌。

5、《离骚》出自楚辞,创作者屈原,这首诗是我国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6、《离骚》开创了“香草美人”意象传统。“香草”即香花芳草,伴随着诗人自我形象出现的。

7、“香草美人”的象征是屈原的创造,其现实基础可追溯于南方楚国的风俗及宗教。

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诗人的间接抒情。

9、“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是以与君臣相关的政治关系是来象征男女婚姻爱情关系。

10、曹植的诗歌与《离骚》中表现的壮志成空和怨愤之情很是相似。

11、“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一首行卷诗。

12、“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表现的是感激对方深情,接受对方的心意。

13、《诗经》战争徭役诗中的思妇认为:战争和徭役都是“王事”,所以她们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14、《国风·秦风·小戎》中:“温其如玉”“温其在邑”“厌厌良人”“秩秩德音”,表现了妻子赞美丈夫温和如玉,品德高尚,发自内心的自豪之情。

15、《伯兮》中第三章说“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表达的是单纯盼望下雨的感情。

16、《诗经》诗歌中的思妇对于丈夫的思念是深切的,但多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表达,不是那种激情奔流的宣泄。

17、《山鬼》是《天问》中的名篇。

18、《山鬼》的中主人公的身份一直被认为是瑶姬。

19、《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一组抒情诗。

20、《九歌》是借助于神话形式的艺术作品,表现的主人公女神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第二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 《论语》随堂测验

1、《论语》是先秦文学中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孔子和弟子、和当时人的一些对话。

2、《论语》是论说体,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又隽永有味的独特风格,富于艺术性,有很强的表现力。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运用了暗喻的手法。

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现的是孔子对季氏僭越非礼,“八佾舞于庭”的激愤。

5、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论语》做了详细记载,是一部人物传记。

6、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由。

7、《论语》作为最主要的文学价值是语言的艺术化和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

第三节 《庄子》随堂测验

1、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晚期。

2、“无为”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观点来源于《孟子》。

3、庄子认为“无为”成为一个更自觉的观念意识,天地万物在本质上都是“无为”的。

4、庄子认为:天“无为”而自然清虚,地“无为”而自然宁静,天地“无为”而相合,万物才变化生长。

5、庄子对“仁义”这一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持肯定态度的。

6、庄子说:“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这里的“物”指一切损害人自然本性的异己力量。

7、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中立客观的。

第三节 《庄子》随堂测验

1、庄子大量糅合、改造神话传说,开拓出新的题材领域,撰写了大量的神鬼寓言、动物寓言。

2、“儵”和“忽”的故事是庄子吸取了《山海经》中的神话创作出来的。

3、《逍遥游》倡导的是“有为”的思想观念。

4、“扶摇直上”这一成语就是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

5、《则阳》表现的是蜗牛角上的战争。

6、庖丁解牛”单纯是讲“因其固然”的养生之道。

7、庄子既开拓出了新的题材领域,又创造了一种新的说理方式,为古代寓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章 先秦诸子散文单元测验

1、《论语》是先秦文学中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孔子和弟子、和当时人的一些对话。

2、《论语》是论说体,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又隽永有味的独特风格,富于艺术性,有很强的表现力。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运用了暗喻的手法。

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现的是孔子对季氏僭越非礼,“八佾舞于庭”的激愤。

5、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论语》做了详细记载,是一部人物传记。

6、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由。

7、《论语》作为最主要的文学价值是语言的艺术化和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

8、庄子大量糅合、改造神话传说,开拓出新的题材领域,撰写了大量的神鬼寓言、动物寓言。

9、“儵”和“忽”的故事是庄子吸取了《山海经》中的神话创作出来的。

10、“扶摇直上”这一成语就是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

11、《则阳》表现的是蜗牛角上的战争。

12、庖丁解牛”单纯是讲“因其固然”的养生之道。

13、庄子既开拓出了新的题材领域,又创造了一种新的说理方式,为古代寓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4、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晚期。

15、“无为”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观点来源于《孟子》。

16、庄子认为“无为”成为一个更自觉的观念意识,天地万物在本质上都是“无为”的。

17、庄子认为:天“无为”而自然清虚,地“无为”而自然宁静,天地“无为”而相合,万物才变化生长。

18、庄子对“仁义”这一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持肯定态度的。

19、庄子说:“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这里的“物”指一切损害人自然本性的异己力量。

20、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中立客观的。

第三章 汉代文学

第一节 汉赋随堂测验

1、汉赋包括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类型。

2、汉初以大赋为主,基本沿袭楚辞的句式,句子中多用“兮”字,大都通篇偶句用韵,主要用于抒写思乡之情。

3、抒情小赋兴盛于东汉,它的篇制相对短小,主要用于抒情。

4、《两都赋》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5、《子虚赋》《上林赋》是以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的相互问答结构全篇。

6、汉大赋在美学风貌上崇尚巨丽之美。

7、“沈沈隐隐,砰磅訇礚,潏潏淈淈,湁潗鼎沸。”来自《子虚赋》中对“水”的描写。

8、“劝百讽一”指汉大赋鼓励奢侈的内容远远多于讽谏的内容,因而“讽谏”的作用非常小。

第一节 汉赋随堂测验

1、谶,是预言社会灾异变化和帝王受命于天的文字或图记。

2、谶与纬原本相互独立,二者在汉代合流,统称谶纬。

3、董仲舒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他精研儒学,对谶纬之学深有研究。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景帝刘启时期开始推行的。

5、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论述了祥瑞灾异与政治得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士人节制王权以及王权的维持更替,提供了一整套理论依据。

6、汉儒将谶纬之学引入经学,对儒家中和雅正的美学规范构成冲击。谶纬之学中的祥瑞符兆,又是汉赋家们取材的重要对象,增添了汉赋的奇丽色彩。

7、“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隋珠夜光。铜锡铅锴,赭垩流黄。……其水虫则有蠳龟鸣蛇,潜龙伏螭。鱏鳣鰅鳙,……其鸟则有鸳鸯鹄鹥,鸿鸨鴐鹅,……”出自《子虚赋》。

8、王充所谓“文”“文章”是狭义的,指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王充的“以文为瑞”观念,带有谶纬色彩。

9、王充将“瑞应”归之于天道自然,并将之引入诗学,提出了“以文为瑞”的观点,为汉赋的奇美提供了阐释依据。

第二节 《史记》随堂测验

1、《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历史著作。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提出者是鲁迅。

3、李陵之祸是司马迁人生经历中一次至关重要的转折。

4、《史记》的创作动机,完全来源于司马迁父亲的临终嘱托。

5、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作背景来源于汉代的时空产物。

6、司马迁在《史记》中“秉笔直书”,并没有加入个人的评论和思想。

7、司马迁的个人经历并没有对《史记》的创作造成影响。

第二节 《史记》随堂测验

1、《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杰出的篇章之一,描写关于楚汉战争的篇章。

2、《项羽本纪》全篇集中描写了鸿门宴斗争的场面。

3、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的描写认为项羽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

4、鸿门宴是项羽一生事业、整个命运的转折点。

5、清代周亮工认为垓下歌是项羽的创造。

6、成语“取而代之”就是来源于《项羽本纪》。

7、“笔补造化,代为传神”,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赞誉。

第三章 汉代文学单元测验

1、《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历史著作。

2、李陵之祸是司马迁人生经历中一次至关重要的转折。

3、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作背景来源于汉代的时空产物。

4、司马迁在《史记》中“秉笔直书”,并没有加入个人的评论和思想。

5、司马迁的个人经历并没有对《史记》的创作造成影响。

6、《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杰出的篇章之一,描写关于楚汉战争的篇章。

7、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的描写认为项羽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

8、鸿门宴是项羽一生事业、整个命运的转折点。

9、清代周亮工认为垓下歌是项羽的创造。

10、成语“取而代之”就是来源于《项羽本纪》。

11、汉赋包括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类型。

12、汉初以大赋为主,基本沿袭楚辞的句式,句子中多用“兮”字,大都通篇偶句用韵,主要用于抒写思乡之情。

13、《两都赋》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14、《子虚赋》《上林赋》是以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的相互问答结构全篇。

15、“沈沈隐隐,砰磅訇礚,潏潏淈淈,湁潗鼎沸。”来自《子虚赋》中对“水”的描写。

16、谶,是预言社会灾异变化和帝王受命于天的文字或图记。

17、谶与纬原本相互独立,二者在汉代合流,统称谶纬。

18、董仲舒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他精研儒学,对谶纬之学深有研究。

1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景帝刘启时期开始推行的。

20、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论述了祥瑞灾异与政治得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士人节制王权以及王权的维持更替,提供了一整套理论依据。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建安文学随堂测验

1、曹操的《蒿里行》是一首写意的诗。

2、《蒿里行》的历史背景是汉末董卓作乱及其引发的军阀混战。

3、“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中,不直接说长安,而以咸阳借代,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4、《蒿里行》属于汉乐府古题,曹操借旧题写时事,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5、作为政治家的曹操与作为诗人的曹操,其言行是一致的。

6、曹操虽然批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但他也做了许多坑杀百姓的事情。

7、“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事相反,乃可成尔。”表明了刘备与曹操相同。

第二节 正始文学随堂测验

1、阮籍,字嗣宗,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

2、阮籍在诗中自喻为不合群的玄鹤、海鸟、高鸟、焦明鸟,高翔于云中,不与凡鸟嬉戏,这些实际是他孤独而自豪的情绪的象征物。

3、阮籍所处的魏正始年间,司马氏擅权,政治黑暗。因为时代的压抑,使他不能鸣。

4、阮籍的《咏怀诗》,是简单地写景咏怀,与政治无关。

5、《咏怀诗》其四十三中:“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描写了阮籍思亲的感情。

6、阮籍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故而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

7、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阮籍“颇多感慨之词”。

第三节 两晋文学随堂测验

1、陆机是西晋诗坛的代表诗人,拟古诗陆机的首创。

2、事实上,陆机通过模拟古诗,来学习诗歌写作的技巧。

3、“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来自于陆机《拟西北有高楼》。

4、陆机的《拟今日良宴会》中“高谈一何绮,蔚若朝霞烂”,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5、《拟西北有高楼》中,“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使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

6、陈祚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评价陆机的诗:“士衡诗,束身奉古,亦步亦趋”。这是正面肯定的评价。

7、陆机的拟古诗与古诗原作,同题竞赛,承袭多于创新。

8、陆机的拟古诗在文体类型上有开创性,客观上推动了诗歌形式技巧的发展,应予以客观评价。

第三节 两晋文学随堂测验

1、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创者。

2、陶渊明创作田园诗的时代背景是政治清明、国家和平统一的盛世。

3、陶渊明跟的第一位军队“大佬”,是后来代晋立宋的宋武帝刘裕。

4、陶渊明此前险些危及自身、祸及家人的经历,促使他弃官还家,归隐田园,达到避祸自保的目的。

5、陶渊明礼赞农耕的观念,与儒家的劳动观念相同。

6、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待劳动的态度认为耕田、种菜,是小人才做的事情。

7、诗意的劳动以及诗化的田园,是陶渊明创作田园诗的诗学背景。

第三节 两晋文学随堂测验

1、陶渊明拒绝了朋友刘柴桑皈依佛门的邀请,原因是“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2、陶渊明归隐后,过的是绝情的宗教生活。

3、陶渊明超越了儒家立德留名的思想,认为身后名,不过是空名。

4、陶渊明退隐田园的人生选择是单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5、陶渊明和庄子一样,超越名利束缚与死亡焦虑,获得了真正的心灵自由。

6、陶渊明认为,死亡不可怕,不过是身体复归于大地。

7、陶渊明不焦虑生死,不拘泥宗教,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三节 两晋文学随堂测验

1、“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这是白居易称赞陶渊明、谢灵运的诗写得好。

2、苏轼十分欣赏陶诗,创作了120余首《和陶诗》。

3、“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苏轼总结的陶渊明诗歌的美学特色。

4、陶渊明写诗有一定的功利目的。

5、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评价说:“渊明不为诗,写胸中之妙尔。”是说陶渊明的诗有刻意之感。

6、陶渊明《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有相似的精神实质。

7、陶诗具有自然美的特点,语言质朴,内蕴丰腴,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高峰。

第四节 大小谢和《世说新语》随堂测验

1、谢灵运的山水诗,主要是他由晋入宋之前创作的。

2、白居易《读谢灵运诗》中认为,谢灵运有大才,但生不逢时,内心压抑,因此需要用诗歌来发泄。

3、“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是形容谢灵运对景物的描写很细致、逼真。

4、山水诗在语言上对仗工巧,追求新奇;在内容上追求逼真地描绘景物的形貌。

5、谢灵运的山水诗对仗比较少。

6、“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是萧纲对谢灵运诗的评价。

7、陶渊明是田园诗宗,谢灵运是山水诗祖,诗歌史上常常将两人并称为“陶谢”。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单元测验

1、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创者。

2、陶渊明创作田园诗的时代背景是政治清明、国家和平统一的盛世。

3、陶渊明礼赞农耕的观念,与儒家的劳动观念相同。

4、阮籍,字嗣宗,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

5、阮籍在诗中自喻为不合群的玄鹤、海鸟、高鸟、焦明鸟,高翔于云中,不与凡鸟嬉戏,这些实际是他孤独而自豪的情绪的象征物。

6、《咏怀诗》其四十三中:“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描写了阮籍思亲的感情。

7、陆机是西晋诗坛的代表诗人,拟古诗陆机的首创。

8、陆机的《拟今日良宴会》中“高谈一何绮,蔚若朝霞烂”,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9、《拟西北有高楼》中,“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使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

10、谢灵运的山水诗,主要是他由晋入宋之前创作的。

11、谢灵运的山水诗对仗比较少。

12、陶渊明是田园诗宗,谢灵运是山水诗祖,诗歌史上常常将两人并称为“陶谢”。

13、《蒿里行》的历史背景是汉末董卓作乱及其引发的军阀混战。

14、作为政治家的曹操与作为诗人的曹操,其言行是一致的。

15、“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事相反,乃可成尔。”表明了刘备与曹操相同。

16、苏轼十分欣赏陶诗,创作了120余首《和陶诗》。

17、陶诗具有自然美的特点,语言质朴,内蕴丰腴,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高峰。

18、陶渊明归隐后,过的是绝情的宗教生活。

19、陶渊明和庄子一样,超越名利束缚与死亡焦虑,获得了真正的心灵自由。

20、陶渊明不焦虑生死,不拘泥宗教,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五章 初盛唐诗人群体

第一节 初唐诗人的贡献随堂测验

1、初唐诗歌,承袭的是由隋而来的南朝诗风。

2、在初唐诗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南朝诗风。

3、初唐四杰对宫体诗风不满,他们“官大才大”。

4、《长安古意》的作者是骆宾王。

5、陈子昂是由初唐转向盛唐的最关键的诗人。

6、王勃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

7、《兰若生春夏》以兰若姿容的超拔脱俗而无人欣赏,寄托诗人壮志难酬的伤感。

8、被文人称诵的著名诗歌《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在随同武攸宜北征契丹时所作。

第一节 初唐诗人的贡献随堂测验

1、“兴象”是唐人殷璠提出的诗美概念,指的是艺术形象具有的托物言志和寄寓情感的作用,要求诗人把传达的情感、精神与所描写的物象融为一体,从而使物象获得生命活力、富有文化意义。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具有兴象特征。

3、《代悲白头翁》的意象主要是落花,借助落花叹人生短促、红颜易老。

4、《春江花月夜》首创于张若虚。

5、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之为“宫体诗的自赎”。

6、《春江花月夜》中诗人没有长久地沉陷于这种悲哀和恐惧,而是辗转思考,生发出一种高亢、积极、健康的人生境界。

7、从《春江花月夜》的意象而言,是诗人由美好物象-到时空无限-到生命有限-再到更加珍重人生的哲理升华。

第二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群体随堂测验

1、王维的《少年行四首》是边塞诗。

2、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柱狼烟象征的是平安。

3、真正奠定王维诗歌史地位的,是他的游侠诗。

4、“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出自王维的《山居即事》。

5、王维身居高位,对自己“没于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责躬荐弟表》)的行为感到愧疚。

6、王维信仰佛教,希望通过修行消解心中业障,排除内心矛盾。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著名的送别诗《渭城曲》。

第二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群体随堂测验

1、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概括王维诗歌的画境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2、《积雨辋川庄作》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句具有线条感。

3、《历代诗法》评论《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说:“诗中写生画手,人境皆活,耳目长新,真是化机在掌握矣。”

4、王维有很高的音乐修养,他极高的音乐修养带入诗歌创作,因而能够做到“诗中有乐”。

5、王维的《渭城曲》《伊州歌》《相思》可以合乐。

6、王维的诗歌《秋夜独坐》就是以禅语入诗。

7、王维《鸟鸣涧》中的内容与禅意、禅心无关。

第二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群体随堂测验

1、王维是有意远离尘世,诗意若不沾人间烟火;孟浩然作品却家长里短,贴近生活。

2、王维追求平实的艺术境界;孟浩然追求虚空的艺术境界。

3、《辛夷坞》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描写的是辛夷花,也即玉兰花。

4、王维诗语言明净、优雅、秀丽;孟浩然诗语言质朴、自然、平淡。

5、“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来自王维的《过故人庄》。

6、王维诗的风格从淡然走向缥缈,孟浩然诗的风格虽质朴却醇厚。

7、《洗然弟竹亭》中“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鸿鹄志”用《史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典。

第三节 盛唐边塞诗人群体随堂测验

1、高适和岑参都抒发了为国安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着追求。

2、“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出自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

3、“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出自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4、高适和岑参都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5、岑参揭露现实生活的矛盾,高适则回避生活中的矛盾。

6、《燕歌行》是岑参的边塞诗名作。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以描写边塞景色著称的送别诗。

第三节 盛唐边塞诗人群体随堂测验

1、“尚质主理”指的是高适边塞诗内容深刻、敢于表达边防政见、敢于批评边塞弊端、偏重于夹叙夹议、直抒胸臆的特点。

2、“尚巧主景”指的是岑参边塞诗善于抓住边塞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善于渲染景物、长于寓情于景、注重通过对客体的描绘传达诗人的主观情感的特点。

3、“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出自高适的《塞下曲》。

4、在虚实关系的处理上,高适运笔写实,少有虚饰。

5、岑参的边塞诗主要描写边塞景物,且多使用想象和夸张手法。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山水田园诗。

7、在语言的使用上,高适用绚烂语,岑参用质朴语。

第三节 盛唐边塞诗人群体随堂测验

1、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总体风格都是“悲壮”。

2、高适的边塞诗,悲壮中有很多苍凉,岑参诗则刚健爽朗,且多几分奇丽和洒脱。

3、“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出自高适的《燕歌行》。

4、高适的边塞诗,常用古代名将的典故,如:如“榆关”、“碣石”、“翰海”、“狼山”、“蓟北”。

5、“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6、“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出自岑参的《送人赴安西》。

7、胡震亨对岑参的评价是表意胜于辞采;对高适的评价是辞采胜于表意。

第五章 初盛唐诗人群体单元测验

1、初唐诗歌,承袭的是由隋而来的南朝诗风。

2、在初唐诗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南朝诗风。

3、初唐四杰对宫体诗风不满,他们“官大才大”。

4、“兴象”是唐人殷璠提出的诗美概念,指的是艺术形象具有的托物言志和寄寓情感的作用,要求诗人把传达的情感、精神与所描写的物象融为一体,从而使物象获得生命活力、富有文化意义。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具有兴象特征。

6、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之为“宫体诗的自赎”。

7、王维的《少年行四首》是边塞诗。

8、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柱狼烟象征的是平安。

9、真正奠定王维诗歌史地位的,是他的游侠诗。

第五章 初盛唐诗人群体单元测验

1、初唐诗歌,承袭的是由隋而来的南朝诗风。

2、在初唐诗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南朝诗风。

3、初唐四杰对宫体诗风不满,他们“官大才大”。

4、“兴象”是唐人殷璠提出的诗美概念,指的是艺术形象具有的托物言志和寄寓情感的作用,要求诗人把传达的情感、精神与所描写的物象融为一体,从而使物象获得生命活力、富有文化意义。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具有兴象特征。

6、《春江花月夜》首创于张若虚。

7、王维的《少年行四首》是边塞诗。

8、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柱狼烟象征的是平安。

9、真正奠定王维诗歌史地位的,是他的游侠诗。

10、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概括王维诗歌的画境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11、《历代诗法》评论《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说:“诗中写生画手,人境皆活,耳目长新,真是化机在掌握矣。”

12、王维有很高的音乐修养,他极高的音乐修养带入诗歌创作,因而能够做到“诗中有乐”。

13、王维是有意远离尘世,诗意若不沾人间烟火;孟浩然作品却家长里短,贴近生活。

14、王维追求平实的艺术境界;孟浩然追求虚空的艺术境界。

15、王维诗的风格从淡然走向缥缈,孟浩然诗的风格虽质朴却醇厚。

16、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总体风格都是“悲壮”。

17、高适的边塞诗,悲壮中有很多苍凉,岑参诗则刚健爽朗,且多几分奇丽和洒脱。

18、“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出自高适的《燕歌行》。

19、高适和岑参都抒发了为国安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着追求。

20、高适和岑参都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第六章 李白与杜甫

第一节 李白随堂测验

1、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唐以后新出现的乐府题目称“新题”。

2、李白的乐府诗是新题。

3、李白的《丁督护歌》用的是古题,写的却是唐朝的时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4、李白的有些乐府诗,只是为了抒情,并不涉及具体事件,这是对乐府诗歌的一个重要改变。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出自蓟北门行》。

6、“它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出自李白的《箜篌谣》。

7、李白的乐府诗,虽是旧题,却不受旧题束缚和限制,代表了乐府旧题的最高成就。

第二 杜甫随堂测验

1、“三吏三别”写作在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之前。

2、《潼关吏》没有反映杜甫的军事见解。

3、《石壕吏》里“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达了对官吏抓丁的不满。

4、杜甫《新安吏》里的“中男”,指的是没有成年的男子。

5、《无家别》写一败阵兵丁逃回“园庐但蒿藜”的家乡,再次被征,结果却是无家可别。

6、“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出自杜甫《无家别》。

7、“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出自《垂老别》。

8、“三吏”“三别”既表现了杜甫对百姓在战乱中遭受的深重苦难,也表现了对平叛战争的支持、肯定。

第六章 李白与杜甫单元测验

1、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唐以后新出现的乐府题目称“新题”。

2、李白的乐府诗是新题。

3、李白的《丁督护歌》用的是古题,写的却是唐朝的时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4、李白的有些乐府诗,只是为了抒情,并不涉及具体事件,这是对乐府诗歌的一个重要改变。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出自蓟北门行》。

6、“它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出自李白的《箜篌谣》。

7、李白的乐府诗,虽是旧题,却不受旧题束缚和限制,代表了乐府旧题的最高成就。

8、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中有“二帝巡游俱未回”的诗句,说明“二帝”的存在是特定时期的历史现实。

9、《系寻阳狱上崔相涣三首》、《狱中上崔相涣》、《上崔相百忧章》是李白写给宋若思的求救诗。

10、李白获得了当时作为三军统帅高适的救援。

11、《君马黄》中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表现了李白对友情的绝望。

12、李白的诗歌中隐含着“安史之乱”中统治阶级之间内部矛盾斗争的真相,承载着李白在这些事件中的政治态度。

13、安史之乱后,李白性格和心态发生了变化。

14、安史之乱前后李白的诗风没有发生变化。

15、《潼关吏》没有反映杜甫的军事见解。

16、《石壕吏》里“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达了对官吏抓丁的不满。

17、杜甫《新安吏》里的“中男”,指的是没有成年的男子。

18、《无家别》写一败阵兵丁逃回“园庐但蒿藜”的家乡,再次被征,结果却是无家可别。

19、“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出自杜甫《无家别》。

20、“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出自《垂老别》。

第七章 中晚唐诗歌

第七章 中晚唐诗歌单元测验

1、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魅力,在于其诗意理解的多重性,以及其诗歌拥有的惝恍迷离的朦胧美。

2、李商隐常常借助迷离惝恍的意象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情怀。

3、“金蟾啮锁”“玉虎牵丝”出自《圣女词》。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出自无题诗《锦瑟》。

5、《锦瑟》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梦蝶”中迷茫的含义,是“半用”典故。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赠句芒神》。

7、《无题四首》《锦瑟》《圣女词》《海客》都可以确定是爱情诗。

第八章 柳永与苏轼等词人

第一节 柳永随堂测验

1、1、词体有起源于六朝的说法

2、2、“乐体”就是歌词在句法、声韵等语文形式上的构成方式。

3、3、词牌之名是随着曲牌之名的运用逐渐增多的,并不严谨科学。

4、4、在词体结构上,明清至今一直有“单调”和“双调”的说法,所谓“单调”就是单片,“双调”就是“双片”。

5、5、词体用韵的主要方式是平上去混押,与乐府诗的用韵迥异。

6、6、柳永《乐章集》是从音乐歌唱角度来命名词集的。

7、7、《醉翁琴趣外篇》是苏轼词集的别名。

第一节 柳永随堂测验

1、1、吴纳《唐宋名贤百家词》中的《乐章集》是按宫调编排的。

2、2、在两宋,柳永是创调、用调数量最多的词人。

3、3、领字是一句的领起之字,柳永词中并不注意领字的使用。

4、4、柳永的《望海潮》《八声甘州》等词主要使用了比兴的手法。

5、5、所谓同名异调,就是不同的词调使用同一个名字,这样的词调只是名字相字,其旋律、节奏及语文形式都是不一样的。

6、6、柳永慢词在时空转换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后人创作影响很大。

7、7、紫芝漫抄《宋元明家词》,为毛晋之子毛扆所校。

第一节 柳永随堂测验

1、1、柳永的不少俗词用直白浅露的语言描写市井生活特别是市井女子包括歌妓的恋情。

2、2、柳永写给宫廷的应制词非常典雅,与市井歌唱的词迥然不同。

3、3、《传花枝》为柳永所作,非常典雅,《高丽史?乐志》中也记录了这首词。

4、4、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常常是雅俗兼融,将恋情和羁旅行役交融在一起。

5、5、柳永的雅词和俗词对后世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轼对柳永的俗词也是很欣赏的。

6、6、柳永之所以能雅俗兼融,大俗大雅,还是因为其词是歌者词,依接受对象的身份不同而作词。

7、7、时人评价柳永的雅词,有将之和《离骚》并提,这是柳永的创调《戚氏》:“《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

第二节 苏轼随堂测验

1、1、词体创作的基本特征是:调有定拍、拍有定句、句有定声。

2、2、《百字令》即是《念奴娇》的别名。

3、3、“故垒西边人道是”是一个标准的七言律句,它的字声规则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4、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将“了”字放在下面,是说在小乔初嫁之时,周瑜尽发雄姿英气。“了”是“都”、“尽”之意。

5、5、宋人创作中,大家都 认为“了”字是应该属下句,即作“了雄姿英发”。

6、6、苏轼对歌词与音乐的配后比较自负,也有不少创调。

7、7、苏轼词在词史上突出的贡献,打破词律的束缚。

第八章单元测验

1、词体的起源有起于六朝的说法

2、“词调”的名称是完全可以由“词牌”的名称取代。

3、词体的用韵方式与元明清散曲用韵的方式相同。

4、唐宋词创作的基本方式是先乐后词,又称“倚声”

5、《醉翁琴趣外篇》是欧阳修的词集。

6、《念奴娇》词调又名《百字令》,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也有一百个字。

7、“故垒西边人道是”是一个七言律句,它的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8、如果断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说周瑜在小乔初嫁之时,尽发雄姿英气之意,“了”作“全”、“尽”讲。

9、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中的《乐章集》是按宫调编排的。

10、“《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是对柳永词的评价。

11、柳永是两宋词创调、用调最多的词人。

12、两宋词中几乎所有的折腰句法类型都已在柳永词中出现。

13、13、柳永的《望海潮》《八声甘州》《雨霖铃》等都主要使用了比兴的手法

14、柳永的《传花枝》语言典雅,曾传到朝鲜半岛,《高丽史?乐志》也记录了这首词。

15、所谓同名异调,就只是名字相同,但实际并不相同的词调,好象不同的人用相同的名字一样。

16、将词体的结构称为单调或双调的说法,始于明清。

17、“羽扇纶巾谈笑间”,“间”字要读平声。

18、《念奴娇》词调,从稳定的句拍角度看,上下片都是十句。

19、柳永词在雅俗方面体现出的多样性,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词是歌者之词,因接受对象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表现不同的生活内容。

20、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常常是雅俗兼融,将男女相思打并到人生羁旅漂泊之中。

第九章 周邦彥与“二安”等词人

第一节:周邦彥随堂测验

1、1、所谓犯调,主要指在一个词调中使用多个词调包括宫调的旋律,增加歌唱的难度,从而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而多样,这让听众听起来更加阅耳。

2、1、所谓双拽头,是三片词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就是前两片完全同,形成词体结构的双重头形态。

3、3、周邦 彦《绕佛阁》词中“暗尘四敛”、“桂华又满”,“四敛”、“又满”都是先“上”后“ 去”的搭配。

4、4、周邦彦词中字声完全没有瑕疵。

5、5、所谓拗句,就是平仄规则与律句的平仄规则不同,特别是二四六字位置不是平仄交替的。

6、6、宋人创作特别是词调早期作品,拗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7、7、周邦彦词集,有《详注周美成片玉集》影宋本、明代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钞本、明代毛晋汲古阁刻本等。

第二节: 李清照随堂测验

1、1、歌词分五音,五音从唇、舌、齿、喉、牙发声部位来说。

2、2、六律是六律、六吕的省称,指黄钟、大吕、太簇等十二律,用来标注音高、调式,是从宫调的角度来说。

3、3、在北宋词人中,没有被批评到的词人有周邦彦。

4、4、同一个词调的五音、阴阳轻重有固定搭配,妙在自然的语言。

5、5、李清照强调作词要铺叙,针对是令词高手晏几道。

6、6、李清照强调作词要有故实、用典,针对是著名词人黄庭坚。

7、7、李清照强调词“别是一家”,最主要的还是强调和诗只分平仄不同,是歌唱文学。

第九章测验

1、词调《玲珑四犯》是犯四词调。

2、词调双拽头是三片词中前两片字、句、韵相同的结构形态。

3、两宋词坛上,周邦彥并不是一位创调大家。

4、周邦彥在词体上对前人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在诸多体式的定型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5、周邦彥慢词中很注意上去声的搭配。

6、拗句是周邦彥词中十分独特的现象。

7、词中拗句是平仄字声有规律的句子。

8、李清照《词论》中的“五音”是从字声的发音部位来说的。

9、李清照《词论》的“六律”是“六律”、“六吕”的省称,是从词乐宫调的角度来说的。

10、李清照《词论》中说“苦无铺叙”,针对的是令词高手晏几道。

11、李清照《词论》中说“少故实”,针对的是著名词人黄庭坚。

12、在《词论》中,没有批评到的北宋大词人,有周邦彦。

13、李清照强调词“别是一家”,核心内容是词属于歌唱文学,不是只讲平仄之诗。

14、李清照《词论》中,肯定了柳永词的音乐性,对其“词语尘下”给予批评,提倡语言的典雅。

15、李清照《词论》中所说歌词分五音、六律、阴阳轻重,在具体词调的创作中,这些都是有固定的配合规律。

第十章 姜夔与吴文英等词人

第一节 姜夔随堂测验

1、1、《白石道人歌曲》中的《越九歌》属于雅乐歌词。

2、2、《古怨》在《白石道人歌曲》中是一首琴曲,没有乐谱。

3、3、自度曲是作者身兼词人和音乐家二职,既作词又作曲。

4、4、《暗香》《疏影》《玉梅令》《扬州慢》都是姜夔的自度曲。

5、5、《白石道人歌曲》的刻本出现于清代乾隆年间。

6、6、所谓"前后阙多不同“,是指前后阙在用韵、句法、字声等方面的不一致,其音乐旋律自然也不一样,如《翠楼吟》。

7、7、《白石道人歌曲》的记谱方式,沈括《梦溪笔谈》、陈元靓《事林广记》、张炎《词源》等书中皆有记载。

第二节 吴文英随堂测验

1、1、南宋词坛三大家是辛弃疾、姜夔和吴文英

2、2、在前代和本朝作家中,吴文英对屈原、杜甫、李贺、苏轼等人特别钟爱。

3、3、吴文英词中对荷花、兰蕙等香草的钟爱与屈原作品一脉相承。

4、4、在四季花卉中,从吴文英词中看,他最喜欢的是梅花。

5、5、吴文英《一寸金》说:“好结梅兄矾弟,莫轻侣、西燕南鸿。”“梅兄矾弟”是忠贞不二的高朋,“西燕南鸿”则指随环境改变之人。

6、6、吴文英词高大、浪漫、奇幻的意象特点往往与楚辞特别是屈原的作品相一致。

7、7、如果用密丽沉厚来概括吴文英词的风格,密丽属于形式,沉厚属于内容,二者并没有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十章

1、《古怨》在《白石道人歌曲》中是一首琴曲,没有乐谱。

2、自度曲是作者身兼词人和音乐家二职,既作词又作曲。

3、《暗香》《疏影》《玉梅令》《扬州慢》都是姜夔的自度曲。

4、姜夔《杨州慢》前后阕,用韵、句法、字声皆不相同。

5、《白石道人歌曲》的刻本出现于清代乾隆年间。

6、《白石道人歌曲》的记谱方式,沈括《梦溪笔谈》、陈元靓《事林广记》、张炎《词源》等书中皆有记载。

7、在前代和本朝作家中,吴文英对屈原、杜甫、李贺、苏轼等人特别钟爱。

8、在四季花卉中,从吴文英词中看,他最喜欢的是梅花。

9、吴文英《一寸金》说:“好结梅兄矾弟,莫轻侣、西燕南鸿。”“梅兄矾弟”是忠贞不二的高朋,“西燕南鸿”则指随环境改变之人。

10、吴文英词高大、浪漫、奇幻的意象特点往往与楚辞特别是屈原的作品相一致。

11、通常认为,南宋词坛三大家是辛弃疾、姜夔和张炎。

12、吴文英词中“橘树”的品格与屈原作品的“橘树”品格一致。

13、《白石道人歌曲》中的《越九歌》属于雅乐歌词,配有乐谱。

第十一章 元明清戏曲

第一节 元杂剧随堂测验

1、1.杂剧是成熟的戏剧形态。

2、2.杂剧的音乐结构是否可以上溯到唐宋大曲。

3、3.杂剧在叙事方式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体。

4、4.《窦娥冤》是“末本”戏。

5、5.楔子在杂剧中的位置一定是在开头。

第一节 元杂剧随堂测验

1、1.元稹《莺莺传》中张生是一个痴心人。

2、2.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莺莺形象是一个具有反抗性的发性形象。

3、3.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大团圆结局。

4、4.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一句“我死也”表达受到惊吓的感受。

5、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叙述体的形式。

第一节 元杂剧随堂测验

1、1.《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

2、2.“主人翁之意志”是胡适关于元杂剧悲剧性质的论述,

3、3.窦娥幼年时期的经历是元代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缩影。

4、4.第三折《正宫·端正好》和《感皇恩》两支曲子是窦娥至善至孝的性格体现。

5、5.窦娥的复仇抗争是具有主动性和坚决性的。

第一节 元杂剧随堂测验

1、1.《汉宫秋》是元代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

2、2.《汉宫秋》的情节与《离骚》所勾勒的政治图景极为相似。

3、3.历代诗文作品中通常以昭君来自喻,形成怀才不遇的象征意味。

4、4.《汉宫秋》重在表现王昭君的迷惘和不自由。

5、5.王昭君“留名青史”的愿望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元杂剧随堂测验

1、1.《墙头马上》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2、2.《裴少俊伊州》是另外一部有关裴少俊爱情题材的元杂剧。

3、3. 白朴的《墙头马上》是经过世代积累,不断丰富成型的。

4、4.《墙头马上》是以挑战封建家长制、歌颂婚姻自由为主题的。

5、5.李千金的性格含蓄端庄,是符合其千金小姐身份的。

6、6.裴少俊在杂剧中性格软弱,缺乏责任和担当。

第二节 昆曲与明清传奇随堂测验

1、1.昆剧是昆曲。

2、2.昆曲是发源于江苏昆山。

3、3.昆曲是曲牌联套体。

4、4.“水磨腔”是指昆曲。

5、5.昆曲演唱是以乐音为主字音为辅。

第二节 昆曲与明清传奇随堂测验

1、1.《浣纱记》是为昆曲创作的。

2、2. 《浣纱记》的作者是梁辰鱼。

3、3. 《浣纱记》是一部纯粹的爱情戏。

4、4. 《寄子》这折戏的主角是西施。

5、5.《浣纱记》讲的是楚汉之争的故事

第二节 昆曲与明清传奇随堂测验

1、1.《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2、2.《牡丹亭》的主题是主要讲“理”。

3、3.春香是《学堂》这出戏的主角。

4、4.《惊梦》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柳梦梅和杜丽娘。

5、5.【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出自《寻梦》。

第二节 昆曲与明清传奇随堂测验

1、1.《玉簪记》是一出爱情悲剧。

2、2.潘必正是剧中的男主人公。

3、3.《秋江》是《玉簪记》中的一出戏。

4、4.《琴挑》是传统的唱工戏。

5、5.《琴挑》的剧本是对称结构。

第二节 昆曲与明清传奇随堂测验

1、1.“南洪北孔”中的“南洪”是指洪昇和他的《长生殿》。

2、2.《长生殿》主要取材于《长恨歌》。

3、3.《酒楼》的主角是安禄山。

4、4.《惊变》的曲牌联套结构是南北合套。

5、5.“户户不提防”说的是《长生殿》。

第十一章

1、昆曲是发源于江苏昆山。

2、昆曲演唱是以乐音为主字音为辅。

3、昆曲是曲牌联套体。

4、《浣纱记》是一部纯粹的爱情戏。

5、《寄子》这折戏的主角是西施。

6、潘必正是剧中的男主人公。

7、《琴挑》的剧本是对称结构。

8、春香是《学堂》这出戏的主角。

9、《惊梦》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柳梦梅和杜丽娘。

10、【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出自《寻梦》。

11、“南洪北孔”中的“南洪”是指洪昇和他的《长生殿》。

12、《长生殿》是主要取材于《长恨歌》。

13、《酒楼》的主角是安禄山。

14、“户户不提防”说的是指《长生殿》。

第十二章 明清小说

第一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随堂测验

1、1、《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与正史中的记载是一样的。

2、2、曹操杀吕伯奢的原因,是因为吕伯奢已经知道曹操杀了他的家人。

3、3、《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也是当时民族心理的一种投射。

4、4、“拥刘反曹”倾向与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无关。

5、5、《三国演义》中作者将很多正面的品格赋予了刘备、负面的品格赋予了曹操。

第一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随堂测验

1、1、《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负面的。

2、2、《水浒传》中绰号叫“三寸丁谷树皮”是武松的哥哥武大郎。

3、3、外号“病关索”,指的是杨雄的弟弟。

4、4、绰号“玉麒麟”,是指卢俊义。

5、5、《水浒传》中扭曲的女性观,有传统历史的原因,也有小说本身“绿林文学”的原因。

第一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随堂测验

1、1、《水浒传》寄托了那一时代下层民众反抗黑暗、追求正义的理想。

2、2、一部写绿林英雄的《水浒传》是从身居高位的高俅写起的。

3、3、清人张潮《幽梦影》说看武松打虎等,因思人生必有一桩极快意事。

4、4、金圣叹评《水浒传》,认为是乱自上作。

5、5、《水浒传》中所塑造的梁山世界,体现了对法外乐土乌托邦的追寻。

第二节 《聊斋志异》和《西游记》随堂测验

1、1、蒲松龄的父亲蒲盘,是一个弃儒从商的人。

2、2、蒲松龄的科举之路先抑后扬,一度非常顺利。

3、3、蒲松龄30岁的时候到高邮做幕僚,遇到红颜知己顾青霞。

4、4、蒲松龄曾为顾青霞写过不少凄婉哀伤的诗作。

5、5、现实中的顾青霞,分驻到了《聊斋志异》的花妖狐媚的那些女性的身上

第二节 《聊斋志异》和《西游记》随堂测验

1、1、司马迁《刺客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2、功利的境界是利己,道德的境界是利他。

3、3、所谓的天地境界,是利他而不执着。

4、4、悟空在西行取经结束之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5、5、在灵山时,唐僧说表示感谢悟空,悟空回答“两不相欠”。

第二节 《聊斋志异》和《西游记》随堂测验

1、1、猪八戒身上有很多毛病,却得到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2、2、猪八戒身上毛病都是普通人的毛病,并且没有到恶劣、邪恶的程度。

3、3、苏格拉底曾说,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4、4、猪八戒在自我认知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发生很严重的问题。

5、5、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在唐僧旁边每次都进谗言,也显示了他“人性”的缺陷。

第三节 《红楼梦》随堂测验

1、1、曹雪芹的祖藉是今天的河北丰润。

2、2、康熙南巡,多次住在江南织造曹寅的家中。

3、3、曹寅曾组织刊刻《全唐诗》。

4、4、曹雪芹的少年生活非常富贵,雍正朝经历了家庭巨变。

5、5、鲁迅在评价《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道……”。

第三节 《红楼梦》随堂测验

1、1、《红楼梦》的多重悲剧在多个层面展开,其中以贾宝玉为代表青年男女爱情的悲剧,作者着力描绘,特别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洞天福地“大观园”展开。

2、2、《红楼梦》爱情中写得最超凡脱俗的,不是宝黛之间的情感。

3、3、《红楼梦》表现了封建家庭末世衰落的悲剧。

4、4、《红楼梦》还通过贾宝玉对生命的体悟,表现人生空幻的悲剧。

5、5、林黛玉的性格表现,以34回大致为界,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

第十二章

1、《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与正史中的记载是一样的。

2、《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与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无关。

3、《水浒传》中绰号叫“三寸丁谷树皮”是武松的哥哥武大郎。

4、《水浒传》中扭出的女性观,有传统历史的原因,也有小说本身“绿林文学”的原因。

5、《水浒传》寄托了那一时代下层民众反抗黑暗、追求正义的理想。

6、一部写绿林英雄的《水浒传》是从身居高位的高俅写起的。

7、蒲松龄的父亲蒲盘,是一个弃儒从商的人。

8、蒲松龄的科举之路先抑后扬,一度非常顺利。

9、司马迁《刺客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0、悟空在西行取经结束之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11、猪八戒身上毛病都是普通人的毛病,并且没有到邪恶的程度。

12、猪八戒在自我认知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发生很严重的问题。

13、康熙南巡,多次住在江南织造曹寅的家中。

14、鲁迅在评价《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道……”。

15、《红楼梦》爱情中写得最超凡脱俗的,不是宝黛之间的情感。

学习通中国古代文学(一)_1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学已成为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影响着当代文学。

一、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古时期开始,就有一些文学作品流传下来,如《诗经》、《楚辞》等。汉朝时期,出现了许多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学也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经典之作,如唐诗宋词、元曲明剧、白话小说等。

二、古代文学的分类

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分为诗、词、曲、文四大类。

1. 诗

中国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炼、简洁的表达方式和优美的诗歌语言被人们所称道。早在上古时代,就有《诗经》等古代诗歌流传下来。

2. 词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词歌词的内容主要是吟咏爱情、宗教、皇帝、名士等,其曲调多样,动听悦耳。

3. 曲

曲是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曲分为乐府和诸子百家,形式多种多样。唐代出现了《长恨歌》、《木兰辞》等众多的名曲。

4. 文

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散文和史书。散文是以散文体式写成的作品,主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史书是以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多种独特的文学特点。

1. 文学题材广泛

中国古代文学以其广泛的题材而著称,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这些文学作品大多以描写人物、事件、情感、自然景观等为主。

2. 语言简练精炼

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优美精炼,富有艺术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往往用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美。

3. 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古代文学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多种文化元素,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哲学、宗教等多种文化元素,从而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华文化。

学习通中国古代文学(一)_1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学已成为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影响着当代文学。

一、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古时期开始,就有一些文学作品流传下来,如《诗经》、《楚辞》等。汉朝时期,出现了许多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学也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经典之作,如唐诗宋词、元曲明剧、白话小说等。

二、古代文学的分类

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分为诗、词、曲、文四大类。

1. 诗

中国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炼、简洁的表达方式和优美的诗歌语言被人们所称道。早在上古时代,就有《诗经》等古代诗歌流传下来。

2. 词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词歌词的内容主要是吟咏爱情、宗教、皇帝、名士等,其曲调多样,动听悦耳。

3. 曲

曲是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曲分为乐府和诸子百家,形式多种多样。唐代出现了《长恨歌》、《木兰辞》等众多的名曲。

4. 文

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散文和史书。散文是以散文体式写成的作品,主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史书是以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多种独特的文学特点。

1. 文学题材广泛

中国古代文学以其广泛的题材而著称,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这些文学作品大多以描写人物、事件、情感、自然景观等为主。

2. 语言简练精炼

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优美精炼,富有艺术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往往用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美。

3. 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古代文学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多种文化元素,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哲学、宗教等多种文化元素,从而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