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3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物理化学_15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12 min read

中国大学物理化学_15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周

第二讲 表面能随堂测验

1、中国作业在定温定压下,大学答案答案影响物质的物理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因素是
A、仅有表面积As
B、化学仅有表面张力σ
C、期末表面积As和表面张力σ
D、慕课没有确定的课后函数关系。

2、中国作业下列各式中,大学答案答案不属于纯液体表面能的物理定义式是:
A、
B、化学
C、期末
D、慕课

第三讲 表面张力随堂测验

1、课后今有4种物质:①金属铜,中国作业②NaCl,③H2O(s),④C6H6(1),则这四种物质的表面张力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

2、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垂直。

3、表面张力一般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第四讲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随堂测验

1、附加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A、由于存在表面
B、由于在表面上存在表面张力
C、由于表面张力及弯曲液面的存在
D、难于确定

第五讲 弯曲液面附加压强 应用示例随堂测验

1、水平放置一根内径均匀、洁净的玻璃毛细管中有一段静止的水柱,若在水柱的右端轻微地加热,请判断:
A、玻璃毛细管内的水柱向左端移动
B、玻璃毛细管内的水柱向右端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判断

2、水平放置一根洁净的玻璃毛细管中有一段水柱,若水柱自动沿玻璃毛细管向左端移动,请判断
A、玻璃毛细管右端内径比左端细
B、玻璃毛细管左端内径比右端细
C、不移动
D、无法判断

3、常温下,直径为0.01 m的球形肥皂泡(已知表面张力为0.025 )所受的附加压强为:
A、5 Pa
B、10 Pa
C、15 Pa
D、20 Pa

第六讲 毛细管现象随堂测验

1、将一支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管内水面上升5 cm。若在液柱高出水面3 cm处将毛细管折断,这时毛细管上端:
A、水从上端溢出
B、水面呈凸液面
C、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D、水面呈水平面

2、
A、2.0 cm
B、4.0 cm
C、6.0 cm
D、8.0 cm

第七讲 开尔文方程随堂测验

1、纯汞在玻璃毛细管中呈凸液面,一定温度下,与之平衡的饱和蒸气压()和同温度下其平液面的饱和蒸气压()之间的关系为:
A、
B、
C、
D、无法确定

2、高度分散的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r为液滴半径,按照r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为: > > 。

第八讲 物质的亚稳态随堂测验

1、同一固体,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其溶解度:
A、大块颗粒的大
B、粉状颗粒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2、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下列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大
C、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D、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

第九讲 表面铺展随堂测验

1、若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自动发生铺展,则铺展系数s的值为
A、s > 0
B、s = 0
C、s < 0
D、无法计算

2、已知293 K时,水-辛醇的界面张力为0.009 ,水-汞的界面张力为0.375 ,汞-辛醇的界面张力为0.348 。由以上数据可以断定:
A、水可以在汞-辛醇界面上铺展
B、辛醇可以在汞-水界面上铺展
C、水不能在汞的表面铺展
D、辛醇不能在汞的表面铺展

第十讲 表面润湿随堂测验

1、水不能润湿荷叶表面,接触角大于;当水中加入皂素以后,水在荷叶表面的接触角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常用体温计打碎后,落在水泥地面上的水银基本呈球形,这说明:
A、
B、
C、
D、

单元测验

1、在相同的温度及压力下,把一定体积的水分散为许多微小水滴,以下性质不变的是:
A、表面张力
B、比表面
C、液面下的附加压强
D、与其平衡的水蒸气分压

2、
A、向左进行
B、向右进行
C、不移动
D、无法判断

3、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的高度反比于:
A、温度
B、表面张力
C、毛细管半径
D、大气压强

4、
A、
B、
C、
D、

界面现象2

第一讲 溶液表面吸附随堂测验

1、在溶液很稀的条件下,因物质种类的不同,使水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既可以发生正吸附、也可以发生负吸附。

2、溶液表面张力总是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第二讲 吉布斯吸附定温方程随堂测验

1、定温下,向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以后:
A、
B、
C、
D、

2、若某一溶质B加入纯水中后使表面张力降低,则该溶质在溶液表面发生负吸附。

第三讲 表面活性剂随堂测验

1、表面活性物质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
A、表面张力大
B、分子量很大, 易被吸附
C、吉布斯吸附量为大的正值
D、吉布斯吸附量为大的负值

2、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水中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优先在水中形成胶束。

3、表面活性物质在界面层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本体的浓度。

第五讲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随堂测验

1、在吸附过程中,以下热力学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A、
B、
C、
D、

2、多孔硅胶有强烈的吸水性能,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比较

第八讲 兰缪尔理论随堂测验

1、适用下列吸附定温式的吸附必然是:
A、单分子层,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B、双分子层,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C、单分子层,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D、双分子层,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2、兰缪尔吸附定温式满足的条件下,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A、固体表面是均匀的
B、吸附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C、吸附是多分子层的
D、吸附热不随吸附量改变

第九讲 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随堂测验

1、大晶粒微孔分子筛样品的孔全部来自分子筛内部均一的微孔孔道,若晶粒间形成的中、大孔可以忽略,请判断其在液氮温度下对N2的吸附定温线是五种类型中的哪一类:
A、第Ⅰ类
B、第Ⅱ类
C、第Ⅲ类
D、第Ⅳ类

2、若某固体样品A对吸附质B只有一种较强的吸附作用位,请判断在显著高于吸附质B沸点的温度下,吸附质B在固体样品A上的吸附定温线是哪一类型?
A、第Ⅰ类
B、第Ⅱ类
C、第Ⅲ类
D、第Ⅳ类

3、若某固体样品A有丰富的微孔、中孔而没有大孔,请判断其在液氮温度下对N2的吸附定温线是哪一类型?
A、第Ⅰ类
B、第Ⅱ类
C、第Ⅲ类
D、第Ⅳ类

作业题

1、

2、

第三周

第一讲 胶体定义及分类随堂测验

1、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分溶胶和小分子分散系统。

2、法拉第制备的金溶胶保存了数十年,因为它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第三讲 溶胶的电动现象随堂测验

1、电动现象直接与( )有关:
A、固体表面热力学电势
B、斯特恩电势
C、动电电势ζ
D、表面电荷密度

2、在外加直流电场中,AgI正溶胶向负电极移动,而其扩散层向正电极移动。

第四讲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随堂测验

1、
A、强于
B、弱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

2、
A、
B、
C、
D、

3、
A、
B、
C、
D、无法判断

第六讲 反应速率的概念随堂测验

1、

第七讲 微分反应速率方程随堂测验

1、
A、
B、
C、
D、

2、
A、
B、
C、
D、

第八讲 一级反应随堂测验

1、
A、15 s
B、21.65 s
C、30 s
D、43.29 s

2、半衰期为10天的某放射性元素元素净重8 g,40天后其净重为:
A、4 g
B、2 g
C、1 g
D、0.5 g

第九讲 二级反应随堂测验

1、
A、0.1 s
B、333 s
C、100 s
D、30 s

2、
A、15 s
B、21.65 s
C、30 s
D、43.29 s

3、对二级反应来说,当反应物转化相同百分数时,若开始浓度愈低,则所需时间愈短。

第十讲 零级反应和n级反应随堂测验

1、零级反应A→B的半衰期与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及速率系数k的关系是:
A、
B、
C、
D、

2、某反应 A→Y,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一半,它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第四周

第二讲 反应级数的确定随堂测验

1、
A、1
B、2
C、3
D、1.5

2、某物质的反应级数为负值时,其反应速率随该物质浓度的升高而减小。

3、任何级数的化学反应的半衰期都与反应速率系数k有关。

第五讲 反应机理与元反应随堂测验

1、下列反应中哪一个是元反应?
A、
B、
C、
D、

2、每一个元反应都可代表反应的一个真实步骤。

3、若一个反应的速率表现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则必定是单分子反应。

4、总级数是零级的反应一定不是元反应。

第六讲 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随堂测验

1、

2、质量作用定律不适用于非元反应。

第七讲 阿仑尼乌斯方程随堂测验

1、在温度范围不太宽时,反应速率系数随温度变化的Arrhenius经验式适用于:
A、元反应
B、元反应和大部分非元反应
C、非元反应
D、所有化学反应

2、
A、5 %
B、50 %
C、11.2 %
D、20 %

3、两个活化能不同的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升温区间内升温时,具有活化能较高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比活化能较低的反应增加的倍数:
A、大
B、小
C、相同
D、无法判断

4、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对同一反应,活化能一定,则反应的起始温度愈低,反应的速率系数对温度的变化愈不敏感。

第八讲 阿仑尼乌斯活化能定义随堂测验

1、阿仑尼乌斯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2、阿仑尼乌斯活化能的定义是:

3、对一般的化学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的活化能明显降低。

第九讲 元反应的活化能随堂测验

1、
A、
B、
C、
D、

作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