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教育学_12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政治习题2024-05-19 09:35:1299003抢沙发
尔雅教育学_12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摘要: 第一章 绪论、教育及其本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随堂测验1、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词来运用的人是 ) A.孔子 B.许慎 C.孟子 D.韩愈A、AB、BC、CD、D2、2.《学记》中称“教也者, ...

尔雅教育学_12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绪论、尔雅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的教育基本内涵随堂测验

1、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词来运用的学课习通人是( ) A.孔子 B.许慎 C.孟子 D.韩愈
A、A
B、后答B
C、案学C
D、完整D

2、答案2.《学记》中称“教也者,尔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表明在中国古代,学课习通教育主要被理解为( ) A.技能教育 B.道德教育 C.知识教育 D.生活教育
A、后答A
B、案学B
C、完整C
D、答案D

3、尔雅3.下列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A、A
B、B
C、C
D、D

4、4.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培养人 B.有明确的目的 C.增进知识 D.有特定的活动场所
A、A
B、B
C、C
D、D

教育的起源随堂测验

1、1.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A、A
B、B
C、C
D、D

2、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 ( ) 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需要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A、A
B、B
C、C
D、D

3、3.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定了教育的 ( ) A. 生产性 B.社会性 C.阶级性 D.平等性
A、A
B、B
C、C
D、D

4、1.人与动物的教育活动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教育活动具有生产性。 ( )

5、2.人的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的。 ( )

教育的发展随堂测验

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指的是__________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 ( ) A. 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A、A
B、B
C、C
D、D

2、2.中国最早出现的带有教育性质的养老机构被称为 ( ) A. 庠 B.序 C.校 D.辟雍
A、A
B、B
C、C
D、D

3、1.学校教育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 ( )

4、2.我国古代社会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 )

5、3.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统治教育。 ( )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随堂测验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___________。 ( ) A. 《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A、A
B、B
C、C
D、D

2、2.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书尚不足以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原因在于____________。 ( ) A. 宣扬教育为现世生活做准备 B.宗教色彩浓重 C.只谈教育实务,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育理论 D.仍停留在理性思辨和推理论证的层面
A、A
B、B
C、C
D、D

3、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 ( ) A. 神学和哲学 B.哲学和心理学 C.哲学和伦理学 D.伦理学和心理学
A、A
B、B
C、C
D、D

4、1.夸美纽斯首次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的描述和理论论述。 ( )

5、2.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科学的产生和确立。 ( )

教育及其本质

1、3. ____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向科学解释转变。 (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A、A
B、B
C、C
D、D

2、4.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A、A
B、B
C、C
D、D

3、5.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 ( ) 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需要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A、A
B、B
C、C
D、D

4、1.人的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的。 ( )

5、2.劳动起源论是关于人类教育起源的正确主张,其正确性和合理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经济(上)随堂测验

1、1.课程的设置是以 为前提的。 (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政治C 经济D 文化
A、A
B、B
C、C
D、D

2、2.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______。 (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育人选才功能 D.文化功能
A、A
B、B
C、C
D、D

3、3.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的(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校文化 D.物质文化
A、A
B、B
C、C
D、D

4、1.人力资本是由西奥多·舒尔茨提出来的()

5、2.高等学校兼具教学和科研的职能,但是科研功能大于教学功能()

教育与经济(下)随堂测验

1、1.下列哪个不是舒尔茨的观点() A.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B.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 C.人力资本不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D. 人力资本通过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A、A
B、B
C、C
D、D

2、2.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资源,而且需要占有必要的物质资源。从根本上说,这两者都取决于()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治发展水平 C.上层建筑的发展水平 D.社会文化发展
A、A
B、B
C、C
D、D

3、3.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决定劳动者从事复杂劳动的平均熟练程度的主要因素是() A.实际经验程度 B.教育程度 C.教育条件完善程度 D.受教育者(劳动者)的环境
A、A
B、B
C、C
D、D

4、1.教育可以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未现实的劳动力。()

5、2.“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是由马克思提出的。()

教育与政治随堂测验

1、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 ) A.规模 B.速度 C.内容 D.性质
A、A
B、B
C、C
D、D

2、2.教育的政治功能不包括( ) A.教育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C.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D.教育可以创造、更新文化,使其更有活力
A、A
B、B
C、C
D、D

3、3.列宁曾说:“文盲是处于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见,而没有政治。”主要表现为教育( ) A.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B.可以促进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C.可以增加文盲的知识 D.可以提升修养
A、A
B、B
C、C
D、D

4、1.教育能维系着社会政治的稳定。()

5、2.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的人,是由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教育与文化随堂测验

1、1.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____________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 ) A. 协调功能 B.文化功能 C.理性功能 D.服务功能
A、A
B、B
C、C
D、D

2、2.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 ) A. 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A、A
B、B
C、C
D、D

3、3.中国古代强调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贤者”和“君子”的培养;而古希腊以“爱智慧”作为最终目标,强调通过知识学习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这主要反映了____________的关系。 ( ) A. 经济与教育目标 B.政治与教育目标 C.文化与教育目标 D.科技与教育目标
A、A
B、B
C、C
D、D

4、1.文化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因此参观博物馆、阅读文艺作品等也是一种教育。 ( )

5、2.教育的文化选择一方面要与主流文化相一致,另一方面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

教育与社会发展

1、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内容以神学知识为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学校教学内容则以世俗性知识为主。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 ( ) A. 经济状况影响教育内容 B.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内容 C.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 D.科技发展影响教育内容
A、A
B、B
C、C
D、D

2、2.教育借助公开课程(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和隐性课程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规范和价值,这体现了教育____________的功能。 ( ) A.选择和传递文化 B.交流和融合文化 C.创造和更新文化 D.发展文化
A、A
B、B
C、C
D、D

3、3.中国古代强调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贤者”和“君子”的培养;而古希腊以“爱智慧”作为最终目标,强调通过知识学习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这主要反映了____________的关系。 ( ) A. 经济与教育目标 B.政治与教育目标 C.文化与教育目标 D.科技与教育目标
A、A
B、B
C、C
D、D

4、4.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水平,主要是取决于该国的政体,与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关系不大。( )

5、3.《礼记·学记》中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明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化名成俗”。()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随堂测验

1、1.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中学以后思维达到形式运算阶段,能够采用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A、A
B、B
C、C
D、D

2、2.“拔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特征。 A. 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A、A
B、B
C、C
D、D

3、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 A.全面发展 B.取长补短 C.因材施教 D.循序渐进
A、A
B、B
C、C
D、D

4、1.“一锅煮”“一刀切”的教育方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

5、2.人的身高生长呈现两个高峰,一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是青春发育期。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 )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随堂测验

1、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个体社会化功能和( )功能。 A. 个体主体化 B.个体个性化 C.个体全面化 D.个体自然化
A、A
B、B
C、C
D、D

2、2.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自然人”。下列与他持相同观点的教育家是( ) A. 裴斯泰洛奇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杜威
A、A
B、B
C、C
D、D

3、3.教育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相对立而存在,下列不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 ) A.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B.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C.国家一切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便是造就公民 D.社会是一个自由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A、A
B、B
C、C
D、D

4、1. 在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 )

5、2.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社会民主不完善的结果。 ( )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随堂测验

1、1.马克思把人视为历史的“剧中人”,又把人视为历史的“剧作者”,根据这一论述,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 A 人 B 历史 C 社会 D 国家
A、A
B、B
C、C
D、D

2、2.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 ) A.育人为本 B.立德树人 C.人的全面发展 D.教育公平
A、A
B、B
C、C
D、D

3、3.当前学校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就要做到( ) A. 教师单一主体 B.学生单一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A、A
B、B
C、C
D、D

4、1.教育可以加速和引导人的发展方向,但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 )

5、2.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只能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 )

教育与人的发展

1、1.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 A. 育人为本 B.立德树人 C.人的全面发展 D.教育公平
A、A
B、B
C、C
D、D

2、2.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 ) A.育人为本 B.立德树人 C.人的全面发展 D.教育公平
A、A
B、B
C、C
D、D

3、1.教育可以加速和引导人的发展方向,但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 )

4、2.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只能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 )

5、3.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创新的保证。 ( )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随堂测验

1、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宗旨 D.培养目标
A、A
B、B
C、C
D、D

2、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 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A、A
B、B
C、C
D、D

3、3. 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种要求属于(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A、A
B、B
C、C
D、D

4、1.各级学校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代表着国家的意志。 ( )

5、2.教育方针要及时反映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具有易变性;教育目的指向人才培养,具有相对稳定性。 ( )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随堂测验

1、1.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C.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本位论
A、A
B、B
C、C
D、D

2、2.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为年轻一代的完满生活做准备”,这体现了( )教育目的观。 A. 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全面发展 D.中立主义
A、A
B、B
C、C
D、D

3、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赞科夫 B.卢梭 C.福禄培尔 D.涂尔干
A、A
B、B
C、C
D、D

4、1.马克思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

5、2.“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 )

我国的教育目的随堂测验

1、1.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表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 A. 蔡元培 B.黄炎培 C.陶行知 D.陈鹤琴
A、A
B、B
C、C
D、D

2、2.我们常说的“三好学生”是指————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学生。 ( ) A 德育、智育、美育 B 德育、智育、体育 C 智育、美育、体育 D 智育、体育、劳育
A、A
B、B
C、C
D、D

3、3“四有新人”的教育目的是指————() A 有道德、有文化、有智慧、有修养 B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 有道德、有文化、有热情、有创造 D 有理想、有文化、有智慧、有创造
A、A
B、B
C、C
D、D

4、1.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

5、2.我国教育目标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 ( )

教育目的

1、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宗旨 D.培养目标
A、A
B、B
C、C
D、D

2、2.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为年轻一代的完满生活做准备”,这体现了( )教育目的观。 A. 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全面发展 D.中立主义
A、A
B、B
C、C
D、D

3、3.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表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 A. 蔡元培 B.黄炎培 C.陶行知 D.陈鹤琴
A、A
B、B
C、C
D、D

4、1.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

5、2.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德育随堂测验

1、1. 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三个基本领域,调节这三个生活领域的道德分别是() A私德、职业道德、公德 B公德、职业道德、私德 C私德、公德、职业道德 D以上都不是
A、A
B、B
C、C
D、D

2、2. 实施德育的路径主要是() A 直接的道德教学 B 间接的道德教育 C 直接的道德教学辅之以间接的道德教学 D 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
A、A
B、B
C、C
D、D

3、3. 以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发展之路。 A 德育 B 爱国主义教育 C 改革创新 D 法治教育
A、A
B、B
C、C
D、D

4、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但是不包括心理教育和法治教育()

5、2.德育目标包括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智育随堂测验

1、1. 智育的目标不包括() A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发展智力和培养实践创新的能力 C 培养创新精神 D强身壮体的能力
A、A
B、B
C、C
D、D

2、2. 常说的“高分低能”是指______. A 知识多于能力 B 知识不能内化为品德 C 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不同步 D 知识学习与能力转化速度不相称
A、A
B、B
C、C
D、D

3、1.综合实践课程也属于学科课程()

4、2.智育与教育的区别是:智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5、3.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他们是一一对应的()

体育随堂测验

1、1. 广义的体育不包括() A体育教育 B竞技运动 C身体锻炼 D 脑力训练
A、A
B、B
C、C
D、D

2、2. 体育的内容不包括() A 运动参与 B 运动技能 C 社会适应 D 心理调节
A、A
B、B
C、C
D、D

3、1.体育运动的社会适应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如体育活动中对他人的尊重,对弱者的尊重和关爱,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扮演运动角色,倡导体育道德行为等()

4、2.中国古代没有体育教育。()

5、3.体育的目标可分为:运动的知识和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

美育随堂测验

1、1.“?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劳动之美,通常可将劳动之美划入______的范畴来理解。 A 自然美 B 艺术美 C 科学美 D 社会美
A、A
B、B
C、C
D、D

2、2. 美育不包括() A 艺术美 B 社会美 C 科学美 D 情感美
A、A
B、B
C、C
D、D

3、3.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有“备于天地之美”,就要“观于天地”,“原天地之美”,“判天地之美”(《庄子·天下》)体现了美育教育中体现的() A 社会美 B 自热美 C 科学美 D 艺术美
A、A
B、B
C、C
D、D

4、1.美育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培养美的创造能力()

5、2.美育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但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

劳育随堂测验

1、1.()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A、A
B、B
C、C
D、D

2、2()是其他各育的灵魂? A. 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A、A
B、B
C、C
D、D

3、1. 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生产劳动与技术,家政与劳务劳动,公益性劳动,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

4、2. 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基本的工具,也属于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5、3. 劳动技术教育不需要学生去了解农作物生长和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一般过程。 ()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1、1. 实施德育的路径主要是() A 直接的道德教学 B 间接的道德教育 C 直接的道德教学辅之以间接的道德教学 D 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
A、A
B、B
C、C
D、D

2、2. 智育的目标不包括() A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发展智力和培养实践创新的能力 C 培养创新精神 D 强身壮体的能力
A、A
B、B
C、C
D、D

3、3. 体育的内容不包括() A 运动参与 B 运动技能 C 社会适应 D 创新创造
A、A
B、B
C、C
D、D

4、1.美育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培养美的创造能力。()

5、2. 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生产劳动与技术,家政与劳务劳动,公益性劳动,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随堂测验

1、1. 在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 A. 庠 B. 序 C. 教 D. 养
A、A
B、B
C、C
D、D

2、2. 书院最开始作为一种私学,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 A. 宋朝 B. 明朝 C. 元朝 D. 清朝
A、A
B、B
C、C
D、D

3、1.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人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

4、2. 私学的发展导致了各种学派的出现,典型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出现和发展,主张“有教无类”,教学内容以“六艺”为教育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5、3. 雅典学校是典型的军事教育,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主。学校以严明纪律和刻苦训练为主。()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随堂测验

1、1.()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A.《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壬戌学制 D. “新学制”
A、A
B、B
C、C
D、D

2、2. 英国规定()岁以下是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 A. 5 B. 6 C. 4 D. 7
A、A
B、B
C、C
D、D

3、3. ()最早出现双轨制学校制度的国家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英国
A、A
B、B
C、C
D、D

4、1. 学制不是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目的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5、2. 美国的学校教育分为连续的四级,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随堂测验

1、1. 全国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发达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预计在()年实现 A. 2025 B. 2035 C. 2020 D. 2022
A、A
B、B
C、C
D、D

2、2.现阶段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 是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 B. 是加强章程建设,各学校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管理学校。 C. 是扩大社会合作。推进高校与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有效合作。 D. 完成高等教育普及化任务。
A、A
B、B
C、C
D、D

3、1.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通过《达喀尔行动纲领》,再次确认将发展幼儿教育列为全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4、2.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任务包括构建、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5、3.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1、1. ()最早出现双轨制学校制度的国家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英国
A、A
B、B
C、C
D、D

2、2.现阶段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 是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 B. 是加强章程建设,各学校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管理学校。 C. 是扩大社会合作。推进高校与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有效合作。 D. 完成高等教育普及化任务
A、A
B、B
C、C
D、D

3、3.书院最开始作为一种私学,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 A. 宋朝 B.明朝 C.元朝 D.清朝
A、A
B、B
C、C
D、D

4、1.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通过《达喀尔行动纲领》,再次确认将发展幼儿教育列为全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5、2. 学制不是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目的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第七章 课程

课程概述随堂测验

1、1. ______认同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赞科夫 D 桑代克
A、A
B、B
C、C
D、D

2、2. ______没有固定的教材,变动性较大,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A 学科课程 B 必修课程 C 综合课程 D 活动课程
A、A
B、B
C、C
D、D

3、3. 班主任李老师对教室进行了布置,她在墙壁上挂上爱因斯坦的名言,李老师这是开展教室文化建设,这种学校课程是_______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隐性课程 D 活动课程
A、A
B、B
C、C
D、D

4、1. 课程方案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内容通常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性质、课程顺序、学时安排、评价方式等.()

5、2.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对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课程开发随堂测验

1、1. 课程理论家______提出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整合性(integration)三条逻辑规则 A. 泰勒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A、A
B、B
C、C
D、D

2、2_______是在课程开发或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过程的优缺点,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的依据。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内部人员评价 D 质性评价
A、A
B、B
C、C
D、D

3、1. 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方案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目的在于使计划或活动的安排更具有针对性。()

4、2. 量化评价是指对课程方案的实施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分析,用数学的方法,采用数字化的结果来评价,偏重质量化。()

5、3. 课程必须是由国家来开发,学校不能自己来开发课程进行教学。()

课程改革随堂测验

1、1.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 课程改革 B.教学改革 C. 大纲改革 D.课程评价改革
A、A
B、B
C、C
D、D

2、2.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渐强调____的主体作用发挥。 A 校长 B 教师 C 学生 D 家长
A、A
B、B
C、C
D、D

3、1. 在课程政策上,世界各国已经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美国在1996年就推出了本国历史上第一全国通行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4、2. 课程大纲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如何实施,开展实践才能通向改革目标。()

5、3. 我国传统上非常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目标,强调纯粹知识的传授,方法上的熟读熟记,现在已转向到强调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注重学习主体性的发展,并且注重通过课程学习直接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课程

1、1.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 课程改革 B.教学改革 C. 大纲改革 D.课程评价改革
A、A
B、B
C、C
D、D

2、2. 课程理论家()提出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整合性(integration)三条逻辑规则 A. 泰勒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A、A
B、B
C、C
D、D

3、3.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渐强调____的主体作用发挥。 A 校长 B 教师 C 学生 D 家长
A、A
B、B
C、C
D、D

4、1. 在课程政策上,世界各国已经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美国在1996年就推出了本国历史上第一全国通行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5、2.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对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第八章 教学

教学概述随堂测验

1、1.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 教师 B.学生 C.课程 D.教学
A、A
B、B
C、C
D、D

2、2.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 ) A. 师傅带徒弟 B.某人自学,通过了公务员考试 C.教师在演播室录制课程 D. 学生在教室写作业
A、A
B、B
C、C
D、D

3、3.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B.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 C.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A、A
B、B
C、C
D、D

4、1.从本质上看,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 )

5、2.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缺一不可。( )

教学理论与要素随堂测验

1、1.最早从理论上阐述课堂教学的教育著作是( ) A. 斯宾塞《教育论》 B.洛克《教育漫话》 C. 马卡连柯《教育诗篇》 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A、A
B、B
C、C
D、D

2、2.在传统教学理论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智力训练的是( ) A. 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活动教育论 D.经验教育论
A、A
B、B
C、C
D、D

3、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确立,是名符其实的教学理论里程碑。 ( )

4、2.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理论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心理发展基础上,提出“情境-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 ( )

5、3.杜威在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新三中心的教学观。()

教学规律随堂测验

1、1.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这体现了教学的( )规律。 A. 教与学相统一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C.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 D.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相统一
A、A
B、B
C、C
D、D

2、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了教学的( )规律。 A. 教与学相统一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C.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 D.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相统一
A、A
B、B
C、C
D、D

3、1.教学过程具有简捷性、直观性和引导性的特点。 ( )

4、2.学生学习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 ( )

5、3. 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

教学原则随堂测验

1、1.教师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这体现了教学的( )。 A. 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形象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A、A
B、B
C、C
D、D

2、1.教学具有教育性体现了“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 )

3、2.《学记》中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 )

4、3.启发性原则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

5、4. 赫尔巴特强调的教学原则是量力性原则。( )

教学环节随堂测验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上课 C.布置与批改作业 D.学业成绩评定
A、A
B、B
C、C
D、D

2、2.上课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生成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B. 生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C. 生成的过程是动态的,需要师生和情境因素相互配合 D. 生成性不利于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
A、A
B、B
C、C
D、D

3、3.下列哪项不是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 A. 人数在30-50人之间 B.一个班同一时间是上一门课 B. 一般在教室或实验室进行 D.将大班上课和讨论、自学结合在一起
A、A
B、B
C、C
D、D

4、1.教学活动中最根本的关系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 )

5、2.课外辅导主要指家长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只需口头通知,起到辅助作用。 ( )

教学方法随堂测验

1、1.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 A.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D.教师教的方法
A、A
B、B
C、C
D、D

2、2.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A、A
B、B
C、C
D、D

3、1.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 )

4、2.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法。 ( )

5、3. 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具体的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属于现场教学。( )

教学组织随堂测验

1、1.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走班式
A、A
B、B
C、C
D、D

2、2.个别教学的含义是( ) A. 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教学 B.教师根据所选的材料进行教学 C.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D.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A、A
B、B
C、C
D、D

3、3.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走班式
A、A
B、B
C、C
D、D

4、1.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受到师生比的影响,师生比越小,越有利于小班化教学和个别教学;反之,则需要采用大班额教学的组织形式。 ( )

5、2.走班制教学因受到学校硬件要求和教师水平的局限较大,因此难以普及。 ( )

中小学教学改革随堂测验

1、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是( )。 A. 素质教育 B.三维目标 C.核心素养 D.立德树人
A、A
B、B
C、C
D、D

2、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 )。 A. 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 B.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 C.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D.加强对学生学习水平的监控,关注教学效率
A、A
B、B
C、C
D、D

3、1.我国基础教育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的跨越,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验和感悟是比知识更有价值的东西。 ( )

4、2.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作为一项研究课题交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 )

5、3.教学评价的趋势是关注目标与关注价值并重。 ( )

教学

1、1. 赞科夫主张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所依据的是(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隐性知识理论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支架式教学策略
A、A
B、B
C、C
D、D

2、2.个别教学的含义是() A. 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教学 B.教师根据所选的材料进行教学 C.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D.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A、A
B、B
C、C
D、D

3、1.凯洛夫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 )

4、2.启发性原则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

5、3.课堂测验是一种诊断性评价。 ( )。

第九章 师生关系

教师(一)随堂测验

1、1._____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动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看待,从政策层面首次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A. 1965年 B 1966年 C.1967年 D.1968年
A、A
B、B
C、C
D、D

2、2. 我国2013年颁布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教师职业正式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 A.《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B.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C.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D.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
A、A
B、B
C、C
D、D

3、3. 教师所要到达一种核心特质的话,应该必须具备的不包括_____ A. 专业知识 B. 专业能力 C. 专业理念 D. 专业情感
A、A
B、B
C、C
D、D

4、1. 教师职业作为古老职业,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相一致,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教师职业产生,从兼职到专职、从专职到专业,教师专业地位确立、从数量到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运动兴盛。( )

5、2. 我国于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标志着我国教师职业开始走向专业化。( )

教师(二)随堂测验

1、1. 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有_______ A 和学生讨论 B 写教学笔记自我反思 C 学校领导关心 D 学校营造教学文化
A、A
B、B
C、C
D、D

2、2.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包括( ) A.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 B. 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言论自由 C. 师生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关系,是课堂中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D. 教师要保障教学质量,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任务
A、A
B、B
C、C
D、D

3、1.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发展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4、2. 教师良好专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学习与探究的过程,受驱动于国家政策层面要求和教师主体的发展需求。可以通过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这三方面的基本路径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

5、3. 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反思日记、进行个案研究、行动研究以及微格教学等方式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问题进行自我剖析与反思,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以丰富自己教育智慧。( )

教师(三)随堂测验

1、1.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 ) A.民主平等 B.互尊互敬 C.亲密和谐 D.教师威严
A、A
B、B
C、C
D、D

2、2.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 ) 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D.以上三项都是
A、A
B、B
C、C
D、D

3、3.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不包括:___ A.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B.教师的知识素养 C.教师的能力素养 D.良好的穿着打扮
A、A
B、B
C、C
D、D

4、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是次要的( )

5、2.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教条,不能有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变通( )

学生随堂测验

1、1. 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的实现过程不包括() A. 学习机会权 B. 学习条件权 C. 学习成功权 D. 学习满足权
A、A
B、B
C、C
D、D

2、2. 学生应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过程不包括() A. 教学条件的改善 B.教育质量的公平 C.教育过程的平等 D.受教育年龄的平等
A、A
B、B
C、C
D、D

3、3. 学生的义务不包括() A.遵守法律法规 B.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D.孝敬父母
A、A
B、B
C、C
D、D

4、1.《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5、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对学生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生、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师生关系随堂测验

1、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表现在( ) A 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 B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家校合作的重要基础 D 学校声望提高的保证
A、A
B、B
C、C
D、D

2、2.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 ) 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D.以上三项都是
A、A
B、B
C、C
D、D

3、3.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 ) A.民主平等 B.互尊互敬 C.亲密和谐 D.教师威严
A、A
B、B
C、C
D、D

4、1.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被塑造的人。( )

5、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指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师生关系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动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看待,从政策层面首次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A. 1965年 B 1966年 C.1967年 D.1968年
A、A
B、B
C、C
D、D

2、2. 学生应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过程不包括() A. 教学条件的改善 B.教育质量的公平 C.教育过程的平等 D.受教育年龄的平等
A、A
B、B
C、C
D、D

3、1. 教师职业作为古老职业,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相一致,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教师职业产生,从兼职到专职、从专职到专业,教师专业地位确立、从数量到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运动兴盛。()

4、2.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这也是学生区别于社会其他人的质的规定性。()

5、3.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被塑造的人。( )

第十章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研的类型与过程随堂测验

1、1.选择研究方法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研究对象的特点 B.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C.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 D.研究者的个人偏好
A、A
B、B
C、C
D、D

2、2.下列不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的是( ) A.问卷调查 B. 教育测量 C.统计方法 D.类比分析
A、A
B、B
C、C
D、D

3、1.解释性研究是对研究对象的状况做出全面的描述,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 )

4、2.对高考改革的趋势研究属于预测性研究。 ( )

5、3.为了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进行课题论证。 (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随堂测验

1、1.教育研究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历史研究 B.观察研究 C.调查研究 D.实验研究
A、A
B、B
C、C
D、D

2、2.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教育现象的调查方法是( ) A.抽样调查 B.个案调查 C.普遍调查 D.现状调查
A、A
B、B
C、C
D、D

3、3.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有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 A.事实性问题 B.态度性问题 C.封闭式问题 D.开放式问题
A、A
B、B
C、C
D、D

4、1.访谈调查最突出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强,不受书面文字的局限。 ( )

5、2.当问卷回收率达到50%或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 )

教育科学研究

1、1.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 A.选择研究课题 B.教育研究设计 C.文献资料检索 D.理论构思
A、A
B、B
C、C
D、D

2、2.教育研究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历史研究 B.观察研究 C.调查研究 D.实验研究
A、A
B、B
C、C
D、D

3、1.解释性研究是对研究对象的状况做出全面的描述,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 )

4、2.对高考改革的趋势研究属于预测性研究。 ( )

5、3.当问卷回收率达到50%或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 )

教育学期末测试

教育学期末测试

1、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2、在教育起源问题上,( )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有关原始社会教育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水平低
B、没有制度化的教育机构
C、女子无受教育权
D、教育内容贫乏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5、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

6、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亚当·斯密
B、舒尔茨
C、布鲁纳
D、布卢姆

7、我国古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说法,突出了(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9、“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项要求属于教育目的层级中的(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0、教育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反映了教育制度的( )。
A、客观性
B、规范性
C、历史性
D、强制性

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B、知与不知的矛盾
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D、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12、下列哪项不是义务教育的特征( )。
A、强制性
B、公共性
C、个别性
D、基础性

13、某环保宣传单位下属的一所小学,专门开设了一门与环保有关的课程向本校学生宣传环保意识,这门课程属于( )。
A、综合课程
B、隐性课程
C、校本课程
D、地方课程

14、“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实现程度高,则课程实施成功;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这种课程实施取向属于(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研究取向

15、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16、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自学辅导法

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过程板书出来:12÷3=4(人),12÷2=6 (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广延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19、学校关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
A、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生之间的关系
D、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20、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
A、保持了较高的外部效度
B、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C、适用于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
D、有利于宏观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2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2、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4、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方面共同、平均的发展。

25、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26、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美国的学制属于双轨制。

27、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8、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上课的水平。

29、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30、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教育学期末测试

1、3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3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3、33.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何时候的小学教育都是以整体、综合的方式输入的。可是今天的教育却背道而驰。由于学科分得过细、过深,学习就变成了负担与厌烦。这时,小学急需古人那样“整合输入”的方法。整合一共凸显三个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学习现代世界儿童经典,第二个特色就是体育健康,第三个特色是个性化课程的设置,特别呈现了种子课程和对个体儿童的关注。通过确定素养的价值观,通过探索整合实践,清华附小人一直在努力尝试着改变与探索。 今天这样的活动好在哪儿?我认为好处是让家长们参与其中。其实小学的基础教育,都是做得蛮好的。但是,有时候家长可能会想:窦校长,你们学校的这些课程考试也不考,你们在做的体育耽误我们家孩子学习的时间,我们怎么办?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尽各种办法。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例子,我们有一个小朋友,夏天有两只苍蝇正好落在了他吃饭的桌子上。这个孩子看两只苍蝇看得津津有味,他爸爸和妈妈就非常生气,拿起苍蝇拍要把这两只苍蝇打掉。孩子说千万别,你快看这两只苍蝇,有的腿上有毛,有的没有,肯定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妈妈。爸爸就认为这个孩子不正常,为什么对一只苍蝇这么感兴趣呢?然后他就找到了班主任,跟班主任何老师进行沟通。当时,何老师想尽各种办法,提议让他记日记。这个家长最后就尊重了儿子的选择,现在这个儿子被爸爸妈妈带着走遍了五大洲,把所有能看到的昆虫都看到了,他们家里已经变成了昆虫的养殖地,班级和学校也为他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观察环境。 我一直这样认为:小学教育就是要适材扬性。当种子播种之前,我们从来不知道是否会芳草萋萋,或者成为参天大树,而重要的是我们学会探索一种可能性,提供一种选择性。 ——节选自清华附小窦桂梅《小学教育不能“转基因”,教育要顺从天性》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清华附小是如何解决的?(10分) (2)材料中的小例子突出体现了什么教育原理?谈谈你的理解和对你的启示。(10分) (3)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谈谈应该如何进行课程评价。(10分)

学习通教育学_12

在教育学的学习中,学习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有关于教育学的知识,也可以在这里分享我们的学习心得。本文将围绕着学习通教育学_12,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学习通教育学_12的相关内容。

学习通教育学_12的内容介绍

学习通教育学_12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技术
  • 学校行政管理
  • 教育统计学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是学习通教育学_12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有关于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比如说学校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等等。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的法律法规是如何制定的,以及它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

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习通教育学_12中,我们将会学习到有关于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技术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信息化是如何影响教育的,以及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行政管理

学校行政管理是学习通教育学_12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学校行政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比如说学校行政管理的目标、组织、管理、监督等等。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校行政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也可以了解到一些行政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是学习通教育学_12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比如说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教育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等等。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统计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通教育学_12的学习方法

学习通教育学_12是一门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教育学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是一些学习方法的建议:

  • 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学习进度。
  • 多做笔记,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 多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 利用学习通的资源,多做习题和作业。

总结

通过学习通教育学_12,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我们还可以深入了解到教育领域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新技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多与同学交流,共同进步。

学习通教育学_12

在教育学的学习中,学习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有关于教育学的知识,也可以在这里分享我们的学习心得。本文将围绕着学习通教育学_12,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学习通教育学_12的相关内容。

学习通教育学_12的内容介绍

学习通教育学_12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技术
  • 学校行政管理
  • 教育统计学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是学习通教育学_12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有关于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比如说学校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等等。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的法律法规是如何制定的,以及它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

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习通教育学_12中,我们将会学习到有关于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技术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信息化是如何影响教育的,以及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行政管理

学校行政管理是学习通教育学_12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学校行政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比如说学校行政管理的目标、组织、管理、监督等等。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校行政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也可以了解到一些行政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是学习通教育学_12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比如说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教育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等等。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统计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通教育学_12的学习方法

学习通教育学_12是一门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教育学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是一些学习方法的建议:

  • 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学习进度。
  • 多做笔记,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 多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 利用学习通的资源,多做习题和作业。

总结

通过学习通教育学_12,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我们还可以深入了解到教育领域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新技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多与同学交流,共同进步。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地址:http://www.zzxhsh.org/33b799436.html发布于 2024-05-19 09:35: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五煦查题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人围观)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