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76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商务统计学章节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34 min read

mooc商务统计学章节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讲 统计学的商务产生和发展随堂测验

1、统计有三种含义,统计其基础是学章( )。
A、节答统计学
B、案慕案统计活动
C、课课统计方法
D、后作统计资料

2、业答数理统计学的商务奠基人是( )。
A、统计威廉·配第
B、学章阿亨瓦尔
C、节答凯特勒
D、案慕案恩格尔

3、课课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后作是( )。
A、政治算术学派
B、社会统计学派
C、国势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第二讲 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随堂测验

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统计分组法
B、大量观察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推断法

2、(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A、管理功能
B、咨询功能
C、信息功能
D、监督功能

3、(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
B、及时性
C、总体性
D、连续性

4、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
A、抽象的量
B、具体的量
C、连续不断的量
D、可直接相加的量

5、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

6、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

7、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

8、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

9、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分别用于统计调查阶段、统计整理阶段和统计分析阶段。( )

第五讲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随堂测验

1、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2、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A、一包谷物的重量
B、一个轴承的直径
C、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
D、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

3、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5、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6、劳动生产率是()。
A、动态指标
B、质量指标
C、流量指标
D、强度指标

7、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A、差异性
B、综合性
C、社会性
D、同质性

8、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A、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B、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C、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关系
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9、某市有3080家工业企业,若研究该市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308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所有工业产品

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职工人数
B、工资总额
C、总费用
D、劳动生产率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求总体各单位在某方面具有()。
A、综合性
B、同质性
C、变异性
D、大量性

12、三个学生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

13、统计指标体系是许多指标集合的总称。( )

1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15、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

16、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 )

17、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8、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

统计学发展概况

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 (1) 统计学 (2) 统计活动 (3) 统计方法 (4) 统计资料

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 (1) 威廉·配第 (2) 阿亨瓦尔 (3) 凯特勒 (4) 恩格尔

3、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 (1) 政治算术学派 (2) 社会统计学派 (3) 国势学派 (4) 数理统计学派

4、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1) 统计分组法 (2) 大量观察法 (3) 综合指标法 (4) 统计推断法

5、(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 管理功能 (2) 咨询功能 (3) 信息功能 (4) 监督功能

6、(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 真实性 (2) 及时性 (3) 总体性 (4) 连续性

7、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 (1) 抽象的量 (2) 具体的量 (3) 连续不断的量 (4) 可直接相加的量

8、一个统计总体()。 (1) 只能有一个标志 (2) 只能有一个指标 (3) 可以有多个标志 (4) 可以有多个指标

9、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1) 一包谷物的重量 (2) 一个轴承的直径 (3) 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 (4) 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

10、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1) 指标 (2) 标志 (3) 变量 (4) 标志值

11、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 工人年龄 (2) 工人性别 (3) 工人体重 (4) 工人工资

12、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 (1) 连续变量 (2) 离散变量 (3)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4)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13、劳动生产率是()。 (1) 动态指标 (2) 质量指标 (3) 流量指标 (4) 强度指标

14、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1) 差异性 (2) 综合性 (3) 社会性 (4) 同质性

1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1) 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2) 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3) 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关系 (4) 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16、某市有3080家工业企业,若研究该市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1)每个工业企业 (2)3080家工业企业 (3)每一件产品 (4)所有工业产品

17、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1)职工人数 (2)工资总额 (3)总费用 (4)劳动生产率

18、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求总体各单位在某方面具有()。 (1)综合性 (2)同质性 (3)变异性 (4)大量性

19、判断: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

20、判断: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

21、判断: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 )

22、判断: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

23、判断: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分别用于统计调查阶段、统计整理阶段和统计分析阶段。( )

24、判断:三个学生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

25、判断:统计指标体系是许多指标集合的总称。( )

26、判断: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27、判断: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

28、判断: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 )

29、判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30、判断: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

31、思考题:统计工作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2、思考题2:某高校有48个专业,今年秋季共招生5000人,其中甲专业招生850人、乙专业招生500人、丙专业招生600人、丁专业招生550人,其他专业招生2500人。试根据这一资料回答: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指标、标志、变量和变异各指什么?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第一讲 统计调查方案 上随堂测验

1、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A、各百货商店
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C、一个百货商店
D、每位工作人员

2、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工人工资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A、全部设备
B、每台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
D、全部工业企业

第二讲 统计调查方案 下随堂测验

1、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2、某市规定2009年工业企业年报的呈报时间为2010年1月31日前,则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为()。
A、一个月、一年
B、一年、一个月
C、一年、一天
D、一年零一个月、一天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4、某高校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则每一位入学新生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5、某高校对在校生的有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调查对象是该校所有学生
B、调查单位是该校每一位学生
C、调查对象是该校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等
D、调查对象是该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等

第四讲 统计分组随堂测验

1、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A、确定选择分组标志
B、确定组数
C、确定组距
D、正确划分各组间的数量界限

3、某地区对企业按工人人数的多少分为两组,下列五种分组方法中,正确的方法是()。
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
C、300人以下,301-500人
D、299人以下,300-499人

4、通过统计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体现“组内同质”
B、体现“组间差异性”
C、体现总体“统一性”
D、体现分配的“统一性”

第五讲 分配数列随堂测验

1、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520
B、510
C、530
D、540

2、次数密度是( )。
A、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
B、各组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
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D、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

3、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4、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 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5、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
A、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
B、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
C、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D、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

6、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或100%。( )

7、次数分配数列是指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分配数列。( )

8、进行组距分组时,当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列为上限的那一组。( )

9、较小制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变量值下限的次数合计有多少。( )

第七讲 统计数据的显示随堂测验

1、统计表中的任何一个具体数值都要由( )限定。
A、表的总标题
B、表的横行标题
C、表的横行和表的纵栏
D、表的总标题、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

2、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各种统计指标的。( )

统计调查与整理

1、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单选题1-15)。 (1) 各百货商店 (2)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3)一个百货商店 (4)每位工作人员

2、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1) 全国人口 (2) 每一个人 (3) 每一户 (4) 工人工资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1) 全部设备 (2) 每台设备 (3) 每个工业企业 (4) 全部工业企业

4、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1) 普查 (2) 典型调查 (3) 抽样调查 (4) 重点调查

5、某市规定2009年工业企业年报的呈报时间为2010年1月31日前,则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为()。 (1) 一个月、一年 (2) 一年、一个月 (3) 一年、一天 (4) 一年零一个月、一天

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1) 企业设备调查 (2) 人口普查 (3) 农村耕地调查 (4)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7、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1) 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2) 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3) 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4) 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8、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1)确定选择分组标志 (2)确定组数 (3)确定组距 (4)正确划分各组间的数量界限

9、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1) 520 (2) 510 (3) 530 (4) 540

10、次数密度是( )。 (1) 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2) 各组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 (3) 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4) 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

11、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1) 小于1(2) 等于1(3) 大于1(4) 不等于1

12、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1)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2)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3)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4)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3、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 (1) 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 (2) 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 (3) 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4) 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

14、统计表中的任何一个具体数值都要由( )限定。 (1) 表的总标题 (2) 表的横行标题 (3) 表的横行和表的纵栏 (4) 表的总标题、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

15、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1)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2)确定调查的范围 (3)确定调查的单位 (4)登记的方便

16、某高校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则每一位入学新生是()(多选)。 (1)调查对象 (2)调查单位 (3) 调查项目 (4)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17、某高校对在校生的有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1) 调查对象是该校所有学生 (2)调查对象是该校每一位学生 (3)调查对象是该校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等 (4)调查对象是该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等 (5)填报单位可以是该校每个系部

18、某地区对企业按工人人数的多少分为两组,下列五种分组方法中,正确的方法是()(多选)。 (1)300人以下,300-500人 (2)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 (3)300人以下,301-500人 (4)300人以下,310-500人 (5)299人以下,300-499人

19、通过统计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1)体现“组内同质” (2)体现“组间差异性” (3)体现总体“统一性” (4)体现分配的“统一性”

20、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或100%。( )(20-24为判断题)

21、次数分配数列是指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分配数列。( )

22、进行组距分组时,当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列为上限的那一组。( )

23、较小制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变量值下限的次数合计有多少。( )

24、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各种统计指标的。( )

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一讲 总量指标随堂测验

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3、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2.9533亿人,这是一个()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时期指标
D、时点指标

4、相对指标就是质量指标。()

5、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6、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数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指标。()

7、用劳动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称为劳动量指标,它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第三讲 相对指标(下)随堂测验

1、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2、分子与分母不能颠倒的相对指标是()
A、比例相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3、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4、某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人口11万,有8家医院(其病床数合计为700床),则该开发区的每万人的病床数为63.636。这个指标属于()。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5、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6、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度的利润比上年增长8%,实际增长了10%,则()
A、计划完成程度为101.85%
B、计划完成程度为125%
C、超额完成任务1.85%
D、超25%完成计划

7、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8、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是用复名数来表示的,因此都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9、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10%,实际执行结果降低5%,仅完成单位产品成本计划的一半。()

10、甲洗衣机厂2009年第一季度洗衣机产量对乙洗衣机厂同期产量的比率是比例相对指标。()

1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第五讲 平均指标(下)随堂测验

1、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A、变形
B、倒数
C、平均数
D、开平方

2、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成本,第一季度是连续下降的。1月份产量 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产量1000件,单位成本18元;3月份产量1500件,单位成本15元。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A、(20+18+15)/3=17.67(元)
B、(元)
C、(20×750+18×1000+15×1500)/(750+1000+1500)=17.08(元)
D、(750+1000+1500)/(750/20+1000/18+1500/15)=16.83(元)

3、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A、各组标志值的数值大小
B、权数的绝对数多少
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D、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4、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5、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平均废品率为()。
A、1.5
B、1.45
C、4.5
D、0.94

6、某商店在制订男式衬衫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衬衫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7、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8、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9、若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都扩大8倍,而其次数却缩小8倍,则其平均数将()
A、扩大8倍
B、扩大到8倍
C、缩小8倍
D、缩小到8倍

10、如果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D、众数和中位数

11、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A、众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12、在()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相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为1

1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14、如甲、乙、丙三个企业今年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和105%,那么这三个企业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0%。()

15、权数的绝对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也就越大。()

16、组距数列条件下,众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众数组相邻两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17、当各组的变量值所出现的频率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就失去作用,因而,加权算术平均数也就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第六讲 标志变动度随堂测验

1、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全距比乙的全距大,那么()。
A、甲的标准差一定大于乙的标准差
B、甲的标准差一定小于乙的标准差
C、甲的标准差一定等于乙的标准差
D、全距与标准差并不存在上述关系

2、标准差系数抽象为()。
A、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影响
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3、某企业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元,标准差为110元,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比较

4、标志变异指标的主要作用有()
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大小
B、反映经济活动过程的节奏性和均衡性
C、反映总体单位标志量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D、是确定样本容量应考虑的因素

5、平均差和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

6、两个企业比较,若X甲>X乙,σ甲>σ乙,由此可以肯定乙企业生产的均衡性比甲企业好。()

7、比较两组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时,标准差系数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8、对于平均水平相同的两组数据,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综合指标

1、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单选题1-18)。 (1)104.76% (2)95.45% (3)200% (4)4.76%

2、分子与分母不能颠倒的相对指标是() (1)比例相对数(2)结构相对数(3)比较相对数(4)强度相对数

3、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1)平均指标(2)强度相对指标(3)总量指标(4)发展水平指标

4、某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人口11万,有8家医院(其病床数合计为700床),则该开发区的每万人的病床数为63.636。这个指标属于()。 (1)平均指标(2)相对指标(3)总量指标(4)发展水平指标

5、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1)变形(2)倒数(3)平均数(4)开平方

6、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成本,第一季度是连续下降的。1月份产量 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产量1000件,单位成本18元;3月份产量1500件,单位成本15元。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1)(20+18+15)/3=17.67(元) (2) =17.54(元) (3)(20×750+18×1000+15×1500)/(750+1000+1500)=17.08(元) (4)(750+1000+1500)/(750/20+1000/18+1500/15)=16.83(元)

7、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1)各组标志值的数值大小 (2)权数的绝对数多少 (3)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4)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8、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3)加权调和平均数 (4)几何平均数

9、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平均废品率为()。 (1)1.5 (2)1.45 (3)4.5 (4)0.94

10、某商店在制订男式衬衫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衬衫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 (1)算术平均数 (2)调和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 (4)众数

11、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1)算术平均数 (2)调和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 (4)中位数

12、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1)计划产值 (2)实际产值 (3)工人数 (4)企业数

13、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 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1)众数(2)四分位数(3)中位数(4)平均数

14、若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都扩大8倍,而其次数却缩小8倍,则其平均数将() (1)扩大8倍(2)扩大到8倍(3)缩小8倍(4)缩小到8倍

15、如果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1)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2)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3)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4)众数和中位数

16、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全距比乙的全距大,那么()。 (1)甲的标准差一定大于乙的标准差 (2)甲的标准差一定小于乙的标准差 (3)甲的标准差一定等于乙的标准差 (4)全距与标准差并不存在上述关系

17、标准差系数抽象为()。 (1)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2)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3)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影响(4)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18、某企业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元,标准差为110元,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 (1)增大 (2)减小 (3)不变 (4)不能比较

19、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多选题,共8题) (1)工资总额(2)商业网点密度(3)商品库存量(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进出口总额

2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1)某地区人口数(2)某地区人口死亡数(3)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4)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5)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21、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2.9533亿人,这是一个() (1)总量指标(2)相对指标(3)时期指标(4)时点指标(5)质量指标(6)数量指标

22、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1)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2)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3)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4)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5)某年人均消费额

23、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度的利润比上年增长8%,实际增长了10%,则() (1)计划完成程度为101.85% (2)计划完成程度为125% (3)超额完成任务1.85% (4)超25%完成计划 (5)实际比计划提高了1.85个百分点 (6)实际比计划提高了25个百分点

24、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1)算术平均数(2)调和平均数(3)几何平均数(4)中位数 (5)众数

25、在()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1)各组次数相等(2)各组变量值相等(3)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4)各组次数为1(5)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26、标志变异指标的主要作用有() (1)衡量平均数代表性大小(2)反映经济活动过程的节奏性和均衡性 (3)反映总体单位标志量的均匀性和稳定性(4)是确定样本容量应考虑的因素

27、相对指标就是质量指标。()(判断题共18题)

28、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29、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数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指标。()

30、用劳动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称为劳动量指标,它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31、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32、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是用复名数来表示的,因此都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33、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10%,实际执行结果降低5%,仅完成单位产品成本计划的一半。()

34、甲洗衣机厂2009年第一季度洗衣机产量对乙洗衣机厂同期产量的比率是比例相对指标。()

3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36、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37、如甲、乙、丙三个企业今年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和105%,那么这三个企业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0%。()

38、权数的绝对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也就越大。()

39、组距数列条件下,众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众数组相邻两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40、当各组的变量值所出现的频率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就失去作用,因而,加权算术平均数也就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41、平均差和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

42、两个企业比较,若X甲>X乙, σ甲>σ乙,由此可以肯定乙企业生产的均衡性比甲企业好。()

43、比较两组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时,标准差系数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44、对于平均水平相同的两组数据,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45、某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比上年提高8%,实际执行结果比上年提高10%。问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计算题,共5题)

46、某企业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10%。实际执行结果是: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8%。问该企业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

4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多少?

48、市场上卖某种蔬菜,早市每元买2千克,午市每元买2.5千克,晚市每元买5千克。若早、中、晚的购买量相同,平均每元买了多少千克蔬菜?若早、中、晚的购买额相同,平均每元买了多少千克蔬菜?

49、某企 业生 产某 种零 件, 要经 过三 道工 序, 各道 工序 的合 格率 分别 为95.74%、92.22%、96.3%。试求该零件的平均合格率。

第四章 动态数列

第二讲 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随堂测验

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2、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3、某地2003—2008年各年6月30日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 则该地区2004—2008年的年平均人数为( )
A、(23/2+23+24+25+25+26/2)/5=24.3(万人)
B、(23+24+25+25+26)/5=24.6(万人)
C、(23/2+24+25+25+26/2)/5=19.7(万人)
D、(23/2+23+24+25+25+26/2)/6=20.25(万人)

4、某厂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 200万元,220万元,250万元,300万元,320万元,则平均增长量为( )。
A、120/5
B、120/4
C、
D、

5、评比城市间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各城市每人分摊的绿化面积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是属于( )。
A、总量指标的时期数列
B、总量指标的时点数列
C、相对指标动态数列
D、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6、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
A、只能是总量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

7、某农贸市场土豆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5%,3月份比2月份下降2%,则3月份土豆价格与1月份相比( )。
A、提高2.9%
B、提高3%
C、下降3%
D、下降2%

8、2009年某地区新批准73个利用外资项目,这个指标属于( )。
A、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9、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涨幅达( )。
A、15%
B、5%
C、15.5%
D、4.8%

10、某企业2009年6月份职工人数变动登记为: 1日为480人,16日为490人,26日为495人,7月1日为485人,则6月份的平均人数为( )。
A、488人
B、486人
C、487人
D、483人

11、将历年的居民银行存款余额编制的动态数列是(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平均数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

12、年平均增长量等于( )。
A、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B、累计增长量除以数列水平的项数
C、最末一年与最初一年发展水平之差,除以数列发展水平的项数
D、最末一年与最初一年发展水平之差,除以数列发展水平的项数减1

13、以下数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
A、历年外汇储备额
B、历年税收额
C、历年招生人数
D、历年某物资库存量

14、已知某市2004-2008年的GDP分别为1560亿元、1700亿元、2000亿元、2350亿元、2680亿元,则可计算出( )。
A、2005年的逐期增长量为140亿元
B、2005年的逐期增长量为300亿元
C、2005年的累计增长量为140亿元
D、2004-2008年的年平均增长量为280亿元

15、年距增减水平是反映本期发展水平较上期发展水平的增减绝对量。( )

16、把某大学历年招生的增加人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属于时点数列。( )

17、某企业产品的废品率逐月下降,一月份生产12500件,废品率为2.4%;二月份生产13800件,废品率为2.2%;三月份生产11200件,废品率为2%。则一季度的平均废品率为(2.4%+2.2%+2%)/3=2.2%。( )

第三讲 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随堂测验

1、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A、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D、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加1(或100%)

2、假定某产品产量2009年比2004年增加了35%,则2009年比2004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B、
C、
D、

3、某企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是连年下降的,已知从2004年至2009 年间总的降低了60%,则平均每年降低速度为( )。
A、60%/5=12%
B、(100%-60%)/5=8%
C、
D、100%-=16.7%

4、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 ( )。
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
B、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
C、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

5、年距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A、年距增长量÷最初水平
B、逐期增长量÷最初水平
C、逐期增长量÷前期水平
D、年距增长量÷上年同期发展水平

6、如果要侧重分析研究现象在各时期的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则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应该是( )。
A、算术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方程法

7、已知某企业某指标的发展速度为1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该现象发展趋势良好
B、说明该现象发展趋势欠佳
C、说明该现象增长趋势一般
D、应根据指标的性质与内容来具体确定其发展趋势的好坏

8、已知某公司近六年的利润分别为100万元、88万元、110万元、120万元、105万元、125万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应开5次方
B、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应开6次方
C、平均增长速度为104.56%
D、定基发展速度为125%

9、某企业2005年的销售额为50万元,2008年为100万元,则2008年的销售额比2005年( )。
A、增长了50%
B、增长了100%
C、增长了50万元
D、翻了一番

10、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

11、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增长速度也相等。( )

12、一个动态数列,如中间年份的递增速度大于最末年份的递增速度,则按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大于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 )

13、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

14、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

15、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因而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

第四讲 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随堂测验

1、如果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相对稳定,测定长期趋势应采用( )方程。
A、抛物线
B、指数曲线
C、直线趋势
D、对数曲线

2、用移动平均法修匀动态数列,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 )。
A、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B、不必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C、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周期性变动
D、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

3、一般来说,时距项数越多,移动平均动态数列的修匀程度越大,而得到的新的动态数列的项数也就越少。( )

4、最佳拟合趋势之最好的判断方法是用各条线y与实际值y的离差平方和∑(y-yc)的大小来判断。( )

第五讲 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随堂测验

1、季节比率指标必须或至少用( )以上各月或各季度的完整资料进行计算。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2、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A、100%
B、400%
C、120%
D、1200%

3、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 )。
A、半数平均法
B、按月(季)平均法
C、最小平方法
D、移动平均法

4、关于季节变动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的在于掌握事物变动的季节周期性
B、常用的方法是按月(季)平均法
C、需要计算季节比率
D、按月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400%

5、如果季节比率等于1或季节变差等于0,说明没有季节变动。

6、如果数列既有季节变动,又有明显的长期趋势时,应先剔除长期趋势,再测定季节指数。( )

7、如果时间数列的资料是按年排列的,则不存在季节变动。( )

动态数列

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单选题,共22题) (1) 变量和次数 (2) 时间和指标数值 (3) 时间和次数 (4) 主词和宾词

2、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1) 相对数动态数列 (2) 时期数列 (3) 间断时点数列 (4) 平均数动态数列

3、某地2003—2008年各年6月30日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6月30日人口数(万人) 23 23 24 25 25 26 则该地区2004—2008年的年平均人数为( ) (1)(23/2+23+24+25+25+26/2)/5=24.3(万人) (2)(23+24+25+25+26)/5=24.6(万人) (3)(23/2+24+25+25+26/2)/5=19.7(万人) (4)(23/2+23+24+25+25+26/2)/6=20.25(万人)

4、某厂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 200万元,220万元,250万元,300万元,320万元,则平均增长量为( )。 (1)120/5 (2)120/4 (3) (4)

5、评比城市间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各城市每人分摊的绿化面积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是属于( )。 (1)总量指标的时期数列 (2)总量指标的时点数列 (3)相对指标动态数列 (4)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6、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 (1) 只能是总量指标 (2) 只能是相对指标 (3) 只能是平均指标 (4) 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

7、某农贸市场土豆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5%,3月份比2月份下降2%,则3月份土豆价格与1月份相比( )。 (1) 提高2.9% (2)提高3% (3)下降3% (4)下降2%

8、2009年某地区新批准73个利用外资项目,这个指标属于( )。 (1)时点指标 (2)时期指标 (3)动态相对指标 (4)比较相对指标

9、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涨幅达( )。 (1)15% (2)5% (3)15.5% (4)4.8%

10、某企业2009年6月份职工人数变动登记为: 1日为480人,16日为490人,26日为495人,7月1日为485人,则6月份的平均人数为( )。 (1)488人 (2)486人 (3)487人 (4)483人

11、将历年的居民银行存款余额编制的动态数列是( )。 (1)时期数列 (2)时点数列 (3)平均数动态数列 (4)相对数动态数列

12、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1)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2)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3)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4)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加1(或100%)

13、假定某产品产量2009年比2004年增加了35%,则2009年比2004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1) (2) (3) (4)

14、某企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是连年下降的,已知从2004年至2009 年间总的降低了60%,则平均每年降低速度为( )。 (1)60%/5=12% (2)(100%-60%)/5=8% (3) (4)

15、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 ( )。 (1) 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 (2) 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 (3) 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4) 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

16、年距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1) 年距增长量÷最初水平 (2) 逐期增长量÷最初水平 (3) 逐期增长量÷前期水平 (4) 年距增长量÷上年同期发展水平

17、如果要侧重分析研究现象在各时期的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则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应该是( )。 (1)算术平均法 (2)调和平均法 (3)几何平均法 (4)方程法

18、已知某企业某指标的发展速度为1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说明该现象发展趋势良好 (2)说明该现象发展趋势欠佳 (3)说明该现象增长趋势一般 (4)应根据指标的性质与内容来具体确定其发展趋势的好坏

19、如果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相对稳定,测定长期趋势应采用( )方程。 (1)抛物线 (2)指数曲线 (3)直线趋势 (4)对数曲线

20、用移动平均法修匀动态数列,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 )。 (1)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2)不必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3)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周期性变动 (4)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

21、季节比率指标必须或至少用( )以上各月或各季度的完整资料进行计算。 (1)三年 (2)四年 (3)五年 (4)六年

22、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1) 100% (2) 400% (3) 120% (4) 1200%

23、年平均增长量等于( )。(多选题,共7题) (1)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2)累计增长量除以数列水平的项数 (3)最末一年与最初一年发展水平之差,除以数列发展水平的项数 (4)最末一年与最初一年发展水平之差,除以数列发展水平的项数减1 (5)逐期增长量的几何平均数

24、以下数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 (1)历年外汇储备额 (2)历年税收额 (3)历年招生人数 (4)各月商品销售量 (5)历年某物资库存量 (6)历年移民人数

25、已知某市2004-2008年的GDP分别为1560亿元、1700亿元、2000亿元、2350亿元、2680亿元,则可计算出( )。 (1)2005年的逐期增长量为140亿元(2)2005年的逐期增长量为300亿元 (3)2005年的累计增长量为140亿元(4)2005年的累计增长量为440亿元 (5)2004-2008年的年平均增长量为280亿元

26、已知某公司近六年的利润分别为100万元、88万元、110万元、120万元、105万元、125万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应开5次方 (2)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应开6次方 (3)平均增长速度为104.56% (4)定基发展速度为125%

27、某企业2005年的销售额为50万元,2008年为100万元,则2008年的销售额比2005年( )。 (1)增长了50% (2)增长了100% (3)增长了50万元 (4)翻了一番 (5)翻了两番(6)增长了1/2倍

28、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 )。 (1)半数平均法 (2)按月(季)平均法(3)最小平方法 (4)移动平均法(5)趋势剔除法

29、关于季节变动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目的在于掌握事物变动的季节周期性 (2)常用的方法是按月(季)平均法 (3)需要计算季节比率 (4)按月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400% (5)季节比率越大,说明事物的变动越处于淡季

30、年距增减水平是反映本期发展水平较上期发展水平的增减绝对量。( )(判断题,共14题)

31、把某大学历年招生的增加人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属于时点数列。( )

32、某企业产品的废品率逐月下降,一月份生产12500件,废品率为2.4%;二月份生产13800件,废品率为2.2%;三月份生产11200件,废品率为2%。则一季度的平均废品率为(2.4%+2.2%+2%)/3=2.2%。( )

33、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

34、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增长速度也相等。( )

35、一个动态数列,如中间年份的递增速度大于最末年份的递增速度,则按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大于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 )

36、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

37、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 )

38、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因而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

39、一般来说,时距项数越多,移动平均动态数列的修匀程度越大,而得到的新的动态数列的项数也就越少。( )

40、最佳拟合趋势之最好的判断方法是用各条线y与实际值y的离差平方和∑(y-yc)的大小来判断。( )

41、如果季节比率等于1或季节变差等于0,说明没有季节变动。( )

42、如果数列既有季节变动,又有明显的长期趋势时,应先剔除长期趋势,再测定季节指数。( )

43、如果时间数列的资料是按年排列的,则不存在季节变动。( )

第五章 统计指数

第一讲 统计指数的概念随堂测验

1、狭义的指数是反映( )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复杂总体
D、简单总体

2、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1.8%
B、2%
C、20%
D、18%

3、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
A、10%
B、90%
C、110%
D、111%

4、某居民在维持基本生活水准情况下,按报告期的物价购买消费品多支付20元,按基期价格购买的消费品支出是400元,则价格指数为( )。
A、95%
B、110%
C、90%
D、105%

5、已知张某买了两种股票的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了24点,本日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14元,前日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元。
A、10.64
B、0.5
C、11.29
D、1

6、广义上的指数是指( )。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C、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7、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A、商品零售量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8、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A、工业总产值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产品总成本指数

9、统计指数的本质是对简单相对数的平均。( )

10、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质量指数。( )

11、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则价格指数应为85%。( )

12、有人认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动态指数相当于发展速度,因此,定基指数也总是等于相应环比指数的连乘积。( )

第二讲 综合指数随堂测验

1、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化)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A、报告期
B、基期
C、计划期
D、任意时期

2、表示( )。
A、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B、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C、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的价格增减数
D、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3、数量指标综合指数q1p0/q0p0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A、
B、
C、
D、

4、若商品价格指数下降,销售额指数持平,则商品销售量指数( )。
A、下降
B、不变
C、上升
D、为零

5、居民用多于基期10%的货币额只能购买多于基期5%的商品量,因为物价( )。
A、上涨了4.76%
B、上涨了5%
C、上涨了15%
D、上涨了5.24%

6、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虽然将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但是,同度量因素仍起权数作用。( )

7、拉氏数量指数并不是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唯一公式。( )

第四讲 平均指标对比指数与指数体系随堂测验

1、在由3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2、如果产值增长50%,职工人数增长20%,则全员劳动生产率将增长( )。
A、25%
B、30%
C、70%
D、150%

3、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
B、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差
C、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积
D、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商

4、平均指标的固定组成指数反映( )。
A、总平均指标的变动
B、总体结构的变动
C、组平均水平的变动
D、以上三个因素的总变动

5、当总体结构变动影响很大时,往往会出现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 )。
A、发展很快的现象
B、发展很慢的现象
C、不一致的现象
D、一致的现象

6、能分解为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的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它的分子、分母通常是( )。
A、简单调和平均数
B、简单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数

7、在分别掌握三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三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应采用( )。
A、质量指标指数
B、可变构成指数
C、固定构成指数
D、结构影响指数

8、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 )。
A、5%
B、6.5%
C、22.7%
D、33.3%

9、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指数体系包括( )。
A、销售量指数
B、销售价格指数
C、总平均价格指数
D、销售额指数

10、某企业产品生产的总成本2009年为8000万元,比2008年增加了1000万元,单位产品成本2009年比2008年降低了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成本指数为114.28%
B、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为95%
C、产量指数为120.3%
D、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421.05万元

11、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是不同的。( )

12、从狭义上说,指数体系的若干指数在数量上不一定存在推算关系。( )

13、在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中,可变构成指数是排除总体中各种结构变动影响的指数。( )

14、用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值对比形成的指数就是平均指标指数。( )

15、某厂工人分为技术工和辅助工两类,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大高于辅助工。最近,该厂一位财务人员对全厂工人的平均工资变动情况进行了动态对比,他发现与上年相比,全厂工人的平均工资下降了5%。而另一人则通过分析认为,全厂工人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下降,而实际上工人的工资平均提高了5%。由此,这两人的分析结论是矛盾的。( )

统计指数

1、狭义的指数是反映( )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1) 有限总体 (2) 无限总体 (3) 复杂总体 (4) 简单总体

2、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 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1) 1.8% (2) 2% (3) 20% (4) 18%

3、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 (1) 10% (2) 90% (3) 110% (4) 111%

4、某居民在维持基本生活水准情况下,按报告期的物价购买消费品多支付20 元,按基期价格购买的消费品支出是400元,则价格指数为( )。 (1) 95% (2) 110% (3) 90% (4) 105%

5、已知张某买了两种股票的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了24点,本日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14元,前日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元。 (1)10.64 (2)0.5 (3)11.29 (4)1

6、广义上的指数是指( )。 (1)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2)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3)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4)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7、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化)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1) 报告期 (2) 基期 (3) 计划期 (4) 任意时期

8、表示( )。 (1) 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2) 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3) 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的价格增减数 (4) 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9、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1) (2) (3) (4)

10、若商品价格指数下降,销售额指数持平,则商品销售量指数( )。 (1)下降 (2)不变 (3)上升 (4)为零

11、居民用多于基期10%的货币额只能购买多于基期5%的商品量,因为物价( )。 (1)上涨了4.76% (2)上涨了5% (3)上涨了15% (4)上涨了5.24%

12、在由3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1)都固定在基期 (2)都固定在报告期 (3)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4)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13、如果产值增长50%,职工人数增长20%,则全员劳动生产率将增长( )。 (1)25% (2)30% (3)70% (4)150%

14、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1)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 (2)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差 (3)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积 (4)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商

15、平均指标的固定组成指数反映( )。 (1)总平均指标的变动 (2)总体结构的变动 (3)组平均水平的变动 (4)以上三个因素的总变动

16、当总体结构变动影响很大时,往往会出现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 )。 (1)发展很快的现象 (2)发展很慢的现象 (3)不一致的现象 (4)一致的现象

17、能分解为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的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它的分子、分母通常是( )。 (1)简单调和平均数 (2)简单算术平均数 (3)加权调和平均数 (4)加权算术平均数

18、在分别掌握三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三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应采用( )。 (1)质量指标指数 (2)可变构成指数 (3)固定构成指数 (4)结构影响指数

19、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 )。 (1)5% (2)6.5% (3)22.7% (4)33.3%

20、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多选题,共4题) (1)商品零售量指数 (2)商品零售额指数 (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4)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5)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21、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1)工业总产值指数 (2)劳动生产率指数 (3)职工人

中国大学商务统计学

商务统计学是现代商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优化商业决策。在中国的大学中,商务统计学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商务统计学的重要性

商务统计学在现代商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收集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如销售数据、客户数据、供应链数据等等。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分类、分析和解释,以便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商务统计学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通过分析销售数据,企业可以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而调整产品策略。通过分析客户数据,企业可以了解客户的偏好和需求,进而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分析供应链数据,企业可以了解运营效率的问题,进而优化供应链管理。

中国大学商务统计学的发展

中国大学的商务统计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当时大多数大学将商务统计学纳入到经济学或者管理学的范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统计学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目前,中国大学的商务统计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学生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课程来学习商务统计学。同时,很多大学还设立了商务统计学的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商务统计学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大学商务统计学的课程设置

中国大学的商务统计学课程设置比较丰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课程:

  • 统计学基础
  • 数据分析
  • 统计推断
  • 多元统计分析
  • 商业数据挖掘
  • 统计软件应用
  • 市场调研方法论
  • 战略管理与商务统计学

这些课程覆盖了商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掌握商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务统计学在中国的应用

商务统计学在中国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应用场景:

  • 市场调研: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从而调整产品策略。
  • 客户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客户分析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 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数据分析来了解供应链效率的问题,从而优化供应链管理。
  • 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通过风险分析来了解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可以看到,商务统计学在企业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

中国大学的商务统计学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学习商务统计学,学生们可以掌握商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商务统计学在中国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