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02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中医内科学_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77 min read

超星中医内科学_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1 肺系病证

肺系病证测验

1、超星以下哪个不是中医作业肺的生理特性
A、肺为娇脏
B、内科肺以降为顺
C、学期习通喜润恶燥
D、末答以升为顺

2、案学以下哪个不是课后肺的生理功能
A、主气司呼吸
B、答案主宣肃
C、超星朝百脉
D、中医作业主血脉

3、内科肺胀的学期习通基本病机
A、肺叶胀满,末答不得敛降
B、案学肺气上逆
C、课后肺失宣肃
D、卫表不固

4、恶寒多,发热少,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属( )
A、风热
B、风寒
C、夹暑
D、夹湿

5、咳嗽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神农本草经》

6、小青龙汤的痰为
A、稀薄泡沫痰
B、黄痰
C、白痰
D、白痰难咳出

7、小青龙汤病机关键
A、外寒内饮
B、风寒犯肺
C、风热犯肺
D、肺气上逆

8、狭义的痰饮指水饮停留
A、胸胁
B、心肺
C、肠胃
D、四肢

9、痰饮与哪些脏器有关
A、肺心肾
B、肺肾
C、肺脾肾
D、心肾

10、外寒内饮型肺胀选用
A、桂枝汤
B、麻黄汤
C、玉屏风散
D、小青龙汤

2 心脑系病证

心脑系病证作业

1、如何理解心衰“源于肝”?

2、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如何鉴别?

3 脾胃系病证

脾胃病作业

1、如何鉴别痢疾与泄泻?

2、简述呕吐之饮食停滞证的症状、治法、方药?

4 肝胆系病证

肝胆脾胃系病证测试

1、治疗便秘气秘证,应首选
A、大黄附子汤
B、六磨汤
C、润肠丸
D、麻子仁丸

2、黄疸最具特征的表现是
A、面黄
B、目黄
C、小便黄
D、腹胀呕吐

3、痞满脾胃虚弱证的所选方药是
A、补中益气汤
B、逍遥散
C、六君子汤
D、半夏泻心汤

4、治疗痞满痰湿中阻证,应首选
A、二陈平胃散
B、保和丸
C、枳术丸
D、三仁汤

5、呕吐实证,因邪气犯胃,浊气上逆所致者,其治法是
A、和胃理气,降逆止呕
B、理气疏肝,和胃降逆
C、理气化痰,和胃降逆
D、和胃降逆,消食导滞

6、患者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吐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脉滑。治疗应首选
A、保和丸
B、枳实导滞丸
C、调胃承气汤
D、小承气汤

7、鼓胀病的发生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
A、肺、脾、胃
B、心、肝、肾
C、肺、脾、肾
D、肝、脾、肾

8、提出著名的“治泻九法”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B、陈无择
C、张景岳
D、李中梓

9、泄泻的基本病理是( )
A、寒
B、热
C、湿
D、脾虚

10、胁痛虽有虚实之分但其病变主要涉及
A、气与血
B、寒与热
C、阴与阳
D、肝与胆

6 气血津液病证

肾系气血津液测试

1、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消渴的常见变
A、肺痨
B、吐血
C、中风
D、痈疽

2、治疗阴虚发热,应首选()
A、六味地黄丸
B、一贯煎
C、清骨散
D、二阴煎

3、汗证,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苔薄白,脉细弱。辨证属
A、肺卫不固证
B、心血不足证
C、阴虚火旺证
D、邪热郁蒸证

4、男,48岁,水肿半月余,从下肢开始,水肿渐延及全身,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应为
A、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B、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C、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D、分利湿热

5、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且呕吐神昏者称为
A、关格
B、癃闭
C、淋证
D、尿浊

6、“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火不秘”出自
A、《诸病源候论》
B、《外台秘要》
C、《黄帝内经》
D、《医贯》

7、慢性肾风湿热蕴结下焦者,宜选方剂
A、八正散
B、小蓟饮子
C、银翘散
D、玄麦甘桔汤

8、患者李某,时有鼻衄,血色淡红,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头晕。治疗宜给予
A、归脾汤
B、龙胆泻肝汤
C、玉女煎
D、清营汤

9、消渴的病机主要是
A、气阴两虚
B、阴虚燥热
C、阴阳两虚
D、血脉瘀滞

10、消渴之中消的临床主症是
A、烦渴多饮
B、尿频量多
C、形体消瘦
D、多食易饥

中医内科期末考试

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题

1、治疗胃痛脾胃虚寒证,应首选
A、小建中汤
B、理中丸
C、附子理中丸
D、黄芪建中汤

2、患者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神疲乏力,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虚弱。其治法是
A、散寒止痛
B、温中散寒
C、温中健脾
D、温胃止泻

3、呕吐实证,因邪气犯胃,浊气上逆所致者,其治法是
A、和胃理气,降逆止呕
B、理气疏肝,和胃降逆
C、和胃降逆,消食导滞
D、理气化痰,和胃降逆

4、消补兼施,主治脾胃虚弱,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之证的方剂是
A、保和丸
B、健脾丸
C、枳实导滞丸
D、枳实消痞丸

5、瘿病的肿块在哪个部位
A、侧面
B、正前方
C、后面
D、头顶

6、治疗瘿病宜 “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是哪本书提出的
A、《诸病源候论》
B、《肘后方》
C、《本草纲目》
D、《灵枢·痈疽》

7、疟疾首先发作表现为
A、壮热,面色潮红,头痛,口渴
B、恶寒战栗,面色苍白,肢体厥冷,虽盖厚被而不觉温
C、恶寒发热
D、全身大汗,体温骤然降至正常,顿感轻松舒适,常安然入睡。如此循环无端

8、以下哪个不是黄疸的病因病机
A、外感湿热疫毒
B、内伤饮食劳倦
C、病后续发
D、情志失常

9、在大便的形成过程中,小肠的主要作用是
A、泌别清浊
B、传导
C、肃降
D、气化

10、患者,女,26岁,已婚。胃脘痞满,不思饮食,频频泛恶,干呕,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细弱。其病机是
A、脾阴不足
B、胃阴不足
C、胃燥津亏
D、肝胃不和

11、患者李某,时有咳嗽少痰,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两颧红赤,潮热盗汗,经久不愈。治疗宜给予
A、龙胆泻肝汤
B、金匮肾气丸
C、玉女煎
D、百合固金汤

12、患者李某,诊断大肠癌,其表现为腹部胀痛、喜温,腹内结块,大便溏泄,伴面色萎黄,四肢不温,气短懒言,乏力纳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宜给予
A、肾气丸
B、二陈汤
C、归脾汤
D、理中汤加味

13、患者李某,齿一日出现齿龈出血,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伴口渴欲饮,口臭,头痛不适。治疗宜给予
A、归脾汤
B、加味清胃散
C、玉女煎
D、清营汤

14、下列有关于关格叙述正确的是
A、湿浊毒邪内蕴是本
B、脾肾阴阳衰惫是标
C、主要病理表现是本虚标实
D、主要病理表现是虚实夹杂

15、少寐多梦,梦中遗精,伴有心中烦热,宜用黄连清心饮合
A、无比山药丸
B、养心汤
C、三才封髓丹
D、妙香散

16、呕吐的基本病机是
A、肝气犯胃,胃气上逆
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C、食滞伤胃,胃失和降
D、外邪犯胃,胃失和降

17、呕吐、反胃、呃逆三者在病机上的共同点是
A、升降失司
B、肺胃气逆
C、胃气上逆
D、饮邪上逆

18、肝气犯胃所致的呕吐表现为
A、酸水绿水
B、酸腐难闻
C、黄水味苦
D、痰浊涎沫

19、痫病与五脏均有关联,主要责之于痫病与五脏均有关联,主要责之于
A、心脾
B、心肝
C、心肾
D、肝肾

20、头后部疼痛,痛引项背者多为
A、太阳头痛
B、阳明头痛
C、少阳头痛
D、厥阴头痛

21、治疗鼓胀水热蕴结证,首选的方剂是()
A、中满分消丸和茵陈蒿汤
B、柴胡疏肝散和胃苓汤
C、附子理中丸
D、实脾饮

22、泄泻发病的重要因素是( )
A、肝脾不和
B、脾胃虚弱
C、脾虚湿胜
D、脾肾两虚

23、提出著名的“治泻九法”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B、陈无择
C、张景岳
D、李中梓

24、下列胁痛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肝气郁结
B、肝气上逆
C、瘀血停着
D、肝胆湿热

25、不寐之肝火扰心选用
A、柴胡疏肝散
B、龙胆泻肝汤
C、一贯煎
D、黄连清心饮

26、下列病因除哪项外均可导致心悸
A、体虚劳倦
B、感受外邪
C、七情所伤
D、饮食不节

27、痰浊所致胸痹特点
A、胸痛如刺
B、胸闷痛
C、胸隐痛
D、胸痛如绞

28、治疗痰湿中阻之眩晕病首选
A、二陈汤
B、涤痰汤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黄连温胆汤

29、感冒多发生于
A、春冬
B、春夏
C、秋
D、秋冬

30、患者,男,40岁。咳嗽气促,咳痰量多,痰质粘稠而黄,咯吐不爽,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止嗽散
B、桑菊饮
C、二陈汤
D、清金化痰汤

学习通中医内科学_2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内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调理。在学习通中医内科学_2课程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中医内科病症的辨证施治原则,掌握中医内科诊断与治疗技巧。

一、 健脾胃为治病之本

中医内科学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往往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病因。因此,在治疗内科疾病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健脾胃。

具体做法包括:

  • 合理饮食:少吃多餐,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
  • 运动锻炼: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 药膳调理:中药材有很好的健脾胃作用,常见的有党参、黄芪、白术等。

二、常见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

在学习通中医内科学_2课程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肺病、肝病、胃病、肾病等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

1. 肺病

肺病是中医内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喘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主要包括:

  • 治疗表外感冒:采用辛温解表法,消除病邪,如麻黄汤。
  • 治疗肺热痰盛:采用清热化痰法,如清热降火汤。
  • 治疗肺气虚弱:采用补肺益气法,如六味地黄汤。

2. 肝病

肝病是指肝脏出现的各种疾病,如黄疸、肝硬化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主要包括:

  • 治疗肝郁气滞:采用疏肝解郁法,如柴胡汤。
  • 治疗肝肾不交:采用养肝补肾法,如六味地黄丸。
  • 治疗肝火上炎:采用清热解毒法,如龙胆泻肝汤。

3. 胃病

胃病是指胃部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主要包括:

  • 治疗胃热伤阴:采用清热除湿法,如龙胆泻肝汤。
  • 治疗胃气上逆:采用降逆化气法,如半夏泻心汤。
  • 治疗胃虚寒痛:采用温阳补虚法,如四君子汤。

4. 肾病

肾病是指肾脏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肾炎、肾衰竭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主要包括:

  • 治疗肾阳虚弱:采用温阳补肾法,如金匮肾气丸。
  • 治疗肾阴亏损:采用滋阴补肾法,如六味地黄丸。
  • 治疗肾阴阳两虚:采用扶正祛邪法,如生脉饮。

三、中医内科诊疗技巧

中医内科学的诊疗技巧与西医学不同,主要包括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通过对病人的整体观察、详细询问、望闻切诊等手段,辨析出病因、病机、病位,进而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学习通中医内科学_2课程中,我们还将学习脉诊技巧,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强度等指标,判断病人的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结语

学习通中医内科学_2课程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中医学课程,通过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和诊疗技巧,更好地应用中医治疗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