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0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机械设计基础 I(2021春)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38 min read

尔雅机械设计基础 I(2021春)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01第1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尔雅下列不属于机器的机械基础三个共有特征是( )。
A、设计人为实物的期末组合
B、能加工制造物品
C、答案实现机械能的学习转换或做有用功
D、各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通完相对运动

2、就机器功能而言,整答不属于机器的尔雅四个组成部分是( )。
A、机械基础执行部分
B、设计协调控制部分
C、期末驱动部分
D、答案照明、学习润滑及显示部分

3、通完机构是________的装置。
A、进行能量转换
B、执行机械运动
C、提供能量和运动
D、制造零件

4、机器是执行_____的装置。
A、机械运动
B、能量转换
C、速度变化
D、加速度或力的变化

5、下列零件中属于机械专用零件的是( )。
A、齿轮
B、活塞
C、螺栓
D、A型平键

6、( )是机器中最小的制造单元。
A、构件
B、零件
C、部件
D、机构

7、( )是指机器的运动部分,是剔除了与运动无关的因素而抽象出来的运动模型。
A、构件
B、零件
C、部件
D、机构

8、( )是指机器中运动的单元体,而( )是加工制造的单元体。
A、零件,构件
B、构件,零件
C、构件,部件
D、零件,部件

9、下列零件不属于标准件的是( )
A、凸轮
B、螺栓
C、垫片
D、螺母

10、下列零件不属于部件的是( )。
A、轴承
B、联轴器
C、齿轮
D、离合器

03第3章 机械运动设计与分析基础

第三章 单元测验

1、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不属于决定机构各部分运动的因素是( )。
A、主动件的运动规律
B、各运动副的类型
C、机构的运动尺寸
D、运动副的具体结构

2、用三心定理确定构件1、3的速度瞬心P13时,其位置应在( )的连线上。
A、P12和P14
B、P12和P23
C、P13和P24
D、P23和P24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 )。
A、小于主动件数
B、大于主动件数
C、等于主动件数
D、与主动件数无关

4、两构件组成运动副的必要条件是两构件( )。
A、直接接触且具有相对运动
B、直接接触但无相对运动
C、虽然不接触但具有相对运动
D、既不接触也无相对运动

5、机构运动简图是研究机构( )。
A、受力分析的模型
B、运动规律的模型
C、应力分布的模型
D、应变状态的模型

6、平面运动副在平面机构中所提供的约束数为( )。
A、1
B、2
C、3
D、1或2

7、机构中只有一个( )。
A、闭式运动链
B、原动件
C、从动件
D、机架

8、若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接触形式为( ),则为高副。
A、面接触
B、点或面接触
C、点或线接触
D、线或面接触

9、一个平面机构共有5个构件,含有5个低副、1个高副,则该机构的自由度 是( )。
A、0
B、1
C、2
D、3

10、移动副的几何特征是( )。
A、两圆柱面接触
B、两曲面接触
C、两平面接触
D、线与面接触

04第6章 平面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

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满足“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其余两杆长度之和”的条件,欲使机构成为双摇杆机构,应取( )为机架。
A、A.最短杆
B、B.最短杆的邻边
C、C.最长杆
D、D.最短杆的对边

2、曲柄摇杆机构通过倒置,不可能获得的机构是( )。
A、A. 曲柄滑块机构
B、B. 曲柄摇杆机构
C、C. 双曲柄机构
D、D. 双摇杆机构

3、 在图示铰链四杆机构ABCD中,杆a的长度可变,但无论杆a的长度如何改变均无法获得( )机构。
A、A. 双曲柄
B、B. 双摇杆
C、C. 曲柄摇杆
D、无

4、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以滑块为机架,则将演化成( )机构。
A、A. 摆动导杆
B、B. 转动导杆
C、C. 摇块
D、D. 定块

5、( )机构能将整圈转动运动转变为往复移动运动。
A、A. 曲柄摇杆
B、B. 双曲柄
C、C. 双摇杆
D、D. 曲柄滑块

6、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是( )。
A、A.双摇杆机构
B、B.曲柄摇杆机构
C、C.双曲柄机构
D、D.曲柄滑块机构

7、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压力角α和传动角γ分别为( )
A、A. α=0o,γ=90o
B、B. α=90o,γ=0o
C、C. α=90o,γ=90o
D、D. α=0o,γ=0o

8、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是( )
A、A.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B、B.平面曲柄滑块机构
C、C.平面导杆机构
D、D.平面四杆机构

9、曲柄滑块机构中所含转动副提供的约束数为( )。
A、A. 1
B、B. 2
C、C. 6
D、D. 8

10、曲柄摇杆机构通过倒置演化不可能获得的机构是( )。
A、A. 曲柄滑块机构
B、B. 曲柄摇杆机构
C、C. 双曲柄机构
D、D. 双摇杆机构

05第7章 凸轮机构

第七章 凸轮机构 测验题

1、一凸轮机构中从动件升程选择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回程选择等速运动时( )。
A、仅产生柔性冲击
B、仅产生刚性冲击
C、存在柔性和刚性冲击
D、不会产生冲击

2、设计一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内凹凸轮轮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滚子半径小于实际廓形最小曲率半径,廓线才不会出现尖点和相交问题
B、只有滚子半径大于实际廓形最小曲率半径,廓线才不会出现尖点和相交问题
C、只有滚子半径等于实际廓形最小曲率半径,廓线才不会出现尖点和相交问题
D、对任意大小的滚子,廓线都不会出现尖点和相交问题

3、在下列凸轮机构中,从动件与凸轮的运动不在同一平面中的是( )。
A、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B、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C、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D、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

4、设计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避免出现运动失真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增大基圆半径
B、减小基圆半径
C、增大从动件杆长
D、增大平底宽度

5、一滚子对心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滚子失效后,若更换的新滚子直径不同于原滚子时,对凸轮机构造成的影响为( )。
A、凸轮实际廓线发生变化
B、凸轮基圆大小发生变化
C、从动件行程发生变化
D、从动件升程包角发生变化

6、按滚子对心移动从动件设计制造的凸轮机构,在使用时若改用较小的滚子,则凸轮机构的( )不变。
A、最大升距
B、运动规律
C、基圆大小
D、行程最大压力角

7、凸轮机构中,基圆半径是指凸轮转动中心到( )向径。
A、理论廓线上的最大
B、实际廓线上的最大
C、理论廓线上的最小
D、实际廓线上的最小

8、在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中,不发生硬冲和软冲的是( )规律。
A、等速运动
B、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C、余弦加速度运动
D、正弦加速度运动

9、设计凸轮廓线时,若减小凸轮的基圆半径,则凸轮压力角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10、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
A、永远等于0°
B、等于常数
C、随凸轮转角而变化
D、肯定大于0°

06第8章 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测验

1、下列齿轮参数中,对齿形系数YF没有影响的是( )。
A、模数
B、齿顶高系数
C、压力角
D、齿数

2、将轮齿沿齿向制成腰鼓形主要是减小( )。
A、使用系数
B、动载系数
C、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D、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3、一对相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的相关参数分别为:齿数z2=3z1,齿宽B1=B2+5mm,其接触应力的大小是( )。
A、σH1>σH2
B、σH1<σH2
C、σH1=σH2
D、不确定

4、对于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为( )。
A、轮齿疲劳折断
B、齿面磨损
C、齿面疲劳点蚀
D、齿面胶合

5、选择齿轮的精度等级时主要依据齿轮的( )。
A、传动功率
B、载荷性质
C、使用寿命
D、圆周速度

6、支承渐开线齿轮传动的轴承磨损后,中心距变化,其传动比i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7、在模数、齿数、压力角相同的情况下,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相比,发生变化的参数是( )。
A、基圆半径
B、分度圆半径
C、齿顶圆半径
D、节圆半径

8、在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当齿轮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减少齿轮模数时,可以( )。
A、提高齿轮轮齿的弯曲强度
B、提高齿轮齿面的接触强度
C、改善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即提高重合度)
D、减小齿轮轮齿的塑性变形

9、对于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影响齿轮齿廓形状的是( )。
A、齿轮基圆半径
B、齿轮分度圆半径
C、齿轮节圆半径
D、齿轮齿根圆半径

10、对于齿面硬度HB≤350的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时一般( )。
A、先按接触强度条件计算
B、先按弯曲强度条件计算
C、先按磨损条件计算
D、先按胶合条件计算

07第10章 轮系

第10章 轮系测验

1、混合轮系中,至少含有一个( )。
A、定轴轮系
B、周转轮系
C、行星轮系
D、差动轮系

2、周转轮系中,输出构件的转向( )。
A、取决于输入构件的转向
B、取决于各轮齿数
C、取决于输入构件的转向和各轮齿数
D、与输入构件的转向无关

3、定轴轮系中,输出构件的转向( )。
A、取决于输入构件的转向
B、取决于各轮齿数
C、取决于输入构件的转向和各轮齿数
D、与输入构件的转向无关

4、具有确定运动的差动轮系,其原动件数目 ( )。
A、只有1个
B、只有2个
C、1个或2个均可
D、大于2个

5、基本周转轮系中,若有一个中心轮是固定的,则此轮系称为( )。
A、定轴轮系
B、差动轮系
C、行星轮系
D、混合轮系

08第 9 章 蜗杆传动

9 章 蜗杆传动测验题

1、选择蜗轮材料通常根据蜗杆传动的( )。
A、传递功率
B、滑动速度
C、传动比
D、效率

2、为了减少蜗轮刀具数量,有利于刀具标准化,规定为标准值的是( )。
A、蜗轮齿数
B、蜗轮分度圆直径
C、蜗杆头数
D、蜗杆分度圆直径

3、蜗杆传动热平衡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温升,防止( )。
A、蜗杆力学性能下降
B、齿面过渡磨损或齿面胶合
C、传动效率下降
D、蜗杆材料退火

4、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运动的齿轮机构是( )。
A、直齿圆柱齿轮
B、直齿圆锥齿轮
C、蜗轮蜗杆
D、.斜齿圆柱齿轮

5、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注:下标t表示端面、a表示轴向、1表示蜗杆、2表示蜗轮)
A、mtl=ma2,αtl=αa2,γ=β
B、mal=mt2,αal=αt2,γ=β
C、mtl=m a2,αtl=αa2,γ=-β
D、mal=m a2,αal=αt2,γ=-β

6、对普通蜗杆传动,主要应当计算( )内的各几何尺寸。
A、中间平面
B、法向面
C、端面
D、螺旋面

7、在蜗杆传动设计时,蜗杆头数z1选多一些,则( )。
A、有利于蜗杆加工
B、有利于提高蜗杆刚度
C、有利于提高传动的承载能力
D、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

8、开式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A、齿面胶合和齿面疲劳点蚀
B、齿面疲劳点蚀和轮齿折断
C、齿面磨损和轮齿折断
D、齿面磨损和齿面胶合

9、蜗杆传动中,轮齿承载能力的计算主要针对______来进行的。(   )
A、蜗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
B、蜗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蜗杆齿根弯曲强度
C、蜗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
D、蜗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

10、蜗杆传动不宜用于传递大功率,其主要原因是( )。
A、传动比大
B、传动平稳
C、效率低
D、有色金属成本高

09第 11 章 带传动

带传动测验

1、标准V带型号的选择主要是根据( )。
A、带的线速度及效率
B、计算功率及小带轮转速
C、低速轴上的转矩
D、高速轴上的转矩

2、V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的选取主要是根据( )。
A、V带的型号
B、小带轮转速
C、传动的功率
D、带的线速度

3、带传动产生打滑的主要原因是( )。
A、过载
B、带的弹性变形
C、紧、松边有拉力差
D、带的弯曲应力过大

4、V带在减速传动过程中,带的最大应力σmax发生在( )。
A、V带绕上小带轮处
B、V带绕上大带轮处
C、V带离开小带轮处
D、V带离开大带轮处

5、普通V带传动中,要求小带轮包角α1≥120°,主要是为了( )。
A、减小弹性滑动
B、减小离心拉应力
C、减小弯曲应力
D、增大摩擦力

6、带传动中,带每转一周,其拉应力是( )。
A、不变化的
B、有规律变化的
C、无规律变化的
D、恒等于零的

7、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V带传动比平带传动( )。
A、传动能力大,传动效率高
B、传动能力大,传动效率低
C、传动能力小,传动效率高
D、传动能力小,传动效率低

8、在普通V带传动中,滑动率ε随所传递的载荷的增加而(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9、V带正常工作过程中,初始拉力F0确定后,随着负载增加,F1/F2的比值将( )。
A、增加
B、减小
C、先增加再减小
D、先减小再增加

10、V带传动中,带截面楔角为40°,带轮的轮槽角应该( )。
A、大于40°
B、等于40°
C、小于40°
D、不受限制

011第 14 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械系统动力学测试题

1、机器中安装飞轮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其周期性速度的波动幅度
B、减小其平均转速
C、减小其非周期性速度的波动幅度
D、增加其平均转速

2、机械运转中,转子动平衡的条件是:回转件各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系的( )。
A、合力等于零
B、合力偶矩等于零
C、合力和合力偶矩均为零
D、合力和合力偶矩均不为零

3、动平衡转子( )是静平衡的,而静平衡转子( )是动平衡的。
A、一定,不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也一定
D、不一定,也不一定

4、在用等效法分析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时,当向某构件等效时,该构件等效前后( )保持不变。
A、受力
B、质量
C、惯量
D、速度

5、在机械系统速度波动的一个周期中,( )。
A、当系统出现盈功时,系统的运转速度将降低,此时飞轮将储存能量
B、当系统出现亏功时,系统的运转速度将加快,此时飞轮将储存能量
C、当系统出现亏功时,系统的运转速度将降低,此时飞轮将释放能量
D、当系统出现盈功时,系统的运转速度将加快,此时飞轮将释放能量

012第 16 章 轴

轴单元测试

1、轴的常用材料主要是( )。
A、球墨铸铁
B、青铜和铸铁
C、轴承合金
D、碳钢和合金钢

2、下列各项中属于轴的结构设计原则的是( )。
A、有利于润滑
B、提高耐磨性
C、提高旋转精度
D、有利于强度刚度

3、用合金钢代替碳钢而不改变轴的结构尺寸时,其轴的( )。
A、强度提高、刚度不变
B、强度不变、刚度提高
C、强度、刚度均提高
D、强度、刚度均不变

4、按标准选择键的截面尺寸(b和h)时,通常是根据( )。
A、轴传递功率的大小
B、轴传递转矩的大小
C、轴的直径
D、轴上零件的轮毂长度

5、普通平键连接采用双键时,一般两键在周向间隔角度为( )。
A、80°
B、120°
C、135°
D、180°

6、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方式中,不能承受较大轴向力的是( )。
A、轴肩
B、轴环
C、弹性档圈
D、套筒

7、机械传动轴毂连接中,通常靠键传递动力,平键的工作面是依靠键的( )。
A、侧面
B、摩擦力
C、底面
D、顶面

8、普通平键长度的主要选择依据是( )。
A、传递转矩的大小
B、传递功率的大小
C、轴的直径
D、轮毂的宽度

9、传动轴工作时承受( )。
A、转矩和弯矩
B、弯矩
C、转矩
D、摩擦力矩

10、作单向运转的转轴,其弯曲应力的变化特征是( )。
A、对称循环
B、脉动循环
C、恒定不变
D、非对称循环

015第 15 章 螺纹连接

螺纹连接单元测试

1、为了提高螺栓在变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强度,应该( )。
A、增加螺栓的刚度
B、减小螺栓的刚度
C、减小被联接件的刚度
D、减小预紧力

2、一螺栓受预紧力F' = 8000 N后再受工作拉力F=5000 N,螺栓的相对刚度C1/(C1+C2)=0.4,则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0和联接的残余预紧力F"分别为( )。
A、F0=10000 N,F"=5000 N
B、F0=8000 N, F"=0 N
C、F0=13000 N,F"=5000 N
D、F0=13000 N,F"=8000 N

3、为了提高螺栓在变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强度,不应该( )。
A、增加螺栓的长度
B、被连接件间加弹性元件
C、采用空心螺栓
D、螺母下加弹性元件

4、下面螺纹连接的防松措施中,不属于机械元件防松的是( )。
A、用串联钢丝
B、用止动垫片
C、用开口销和槽形螺母
D、用双螺母

5、用于联接的螺纹牙形为三角形,这是因为( )。
A、不易磨损
B、传动效率高
C、减振性能好
D、自锁性好

6、在螺旋传动中,不应采用( )。
A、矩形螺纹
B、梯形螺纹
C、普通螺纹
D、锯齿形螺纹

7、螺栓的公称直径指的是( )。
A、螺纹大径
B、螺纹小径
C、螺纹中径
D、螺栓杆径

8、在螺纹连接的防松装置中,属于机械防松的是( )。
A、弹簧垫圈
B、对顶螺母
C、自锁螺母
D、止动垫圈

9、矩形螺纹的螺纹升角为λ,摩擦角为ρ,则矩形螺纹自锁的条件为( )。
A、λ ≥ ρ
B、λ ≤ ρ
C、λ = ρ
D、λ ≠ ρ

10、当两个被连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不需要经常拆卸时,往往采用( )。
A、螺栓连接
B、双头螺柱连接
C、螺钉连接
D、紧定螺钉连接

本课程期末考试

2020年6月份期末试卷

1、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5分); 二、 填充题(每空1分,共24分) 三~九、简答计算题 十、结构改错题

学习通机械设计基础 I(2021春)

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领域的重要分支,也是制造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课程旨在介绍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为学习机械制造和工程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

机械设计是指应用机械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机械设计的目的是满足机械产品的功能要求,并实现产品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综合性能要求。

2. 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2.1 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工程图学是机械制造和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机械零件的图形表达、尺寸标注、尺寸公差等方面的知识,是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的重要工具。

2.2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力学响应和变形规律的学科。在机械设计中,材料力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它能够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评估材料的耐久性和强度等性能,从而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

2.3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是研究力学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机械设计中,工程力学是用于计算机械零件受力和变形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工程师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机械设计的流程

机械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的确定、详细设计、制造和测试等多个步骤。

3.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机械设计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对用户需求、市场需求以及技术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调研,以确定机械产品的功能、性能、规格等基本要求。

3.2 设计方案的确定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师需要确定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该满足需求分析中确定的功能、性能和规格要求,并考虑到可制造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

3.3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机械产品具体的图纸和工艺流程,包括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工艺流程图等方面的工作。在详细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零件的尺寸公差、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3.4 制造和测试

在完成详细设计之后,机械产品就可以进行制造和测试了。制造过程包括加工、组装和检验等方面的工作,而测试过程则主要是对机械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估。

4. 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制造和工程设计的基石,本课程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流程,希望能够为学习机械设计提供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