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32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孙子兵法_1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

27 min read

中国大学孙子兵法_1期末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一章 孙子兵法其人其书

章测试

1、中国整答孙子兵法产生于多少年前?
A、大学500
B、孙兵1000
C、法期2500
D、末答3000

2、案m案《孙子兵法》作者是中国整答孙武,他是大学春秋末期哪里人?
A、吴国
B、孙兵齐国
C、法期楚国
D、末答越国

3、案m案孙武在吴国受到了谁的中国整答重用?
A、吴王阖闾
B、大学吴王夫差
C、孙兵吴王僚
D、吴王寿梦

4、孙武刚到吴国后,结识了一个重要的朋友.他是哪位?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伍子胥

5、以下哪本书属于《武经七书》?
A、孙子兵法
B、吴子兵法
C、孙膑兵法
D、尉缭子

第二章 孙子兵法的流传和影响

章测试

1、纵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A、韩非子
B、鬼谷子
C、墨子
D、老子

2、现代历史上的哪一位伟人对《孙子兵法》很是推崇和精通,并将其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
A、孙中山
B、周恩来
C、
D、

3、晁衡、吉备真备在哪个朝代为官十几年后将《孙子兵法》等中国的典籍传到了日本?
A、明朝
B、清朝
C、宋朝
D、唐朝

4、《孙子兵法》的问世比《长征记》 要早多少年?
A、一百多年
B、十几年
C、两百多年
D、一千多年

5、鬼谷子以孙子兵法教的学生都有谁?
A、曹操
B、孙膑
C、庞涓
D、韩非子

第三章 学习孙子兵法的方法

章测试

1、唐朝的哪位诗人认为有人把《孙子兵法》缩写成了十三篇?
A、杜佑
B、杜甫
C、杜牧
D、李白

2、《三十六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A、明末清初
B、战国时期
C、春秋末期
D、秦朝

3、以下对《孙子兵法》的性质描述是不准确的?
A、实力致胜论
B、是一种阳谋
C、讲究的是在战略上采取哲学思维的方式
D、方法制胜论

4、以下哪一篇不属于《孙子兵法》十三篇?
A、《作战篇》
B、《九形篇》
C、《用间篇》
D、《九变篇》

5、《十一家注孙子》版本的十一个著名人物都包括?
A、李筌
B、孙膑
C、曹操
D、杜佑

第四章 计篇、作战篇解读

章测试

1、从孙子开篇首句“兵者,国之大事”可以看出孙子战争视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A、好战
B、重战
C、厌战
D、乐战

2、以下哪一种是春秋时期战争的主要形态?
A、争霸战争
B、兼并战争
C、争雄战争
D、仁义之战

3、孙子所讲的速胜作战指导思想适应的是哪一类战争?
A、进攻战
B、防守战
C、支援战
D、保卫战

4、春秋时代的大国,一般都是千乘之国,就是指有1000辆战车的规模。

5、春秋时期,周礼的传统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影响力,在军事领域表现为一套军礼的原则的约束。

第五章 谋攻篇、形篇解读

章测试

1、哪一场战争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一战,晋文公的霸主地位在此战中得到确立?
A、城濮之战
B、长勺之战
C、桂陵之战
D、崤之战

2、形篇中“数生称”中 “称”的本意是指什么?
A、权衡,指双方力量的对比
B、计量物质资源
C、指称重用的秤
D、度量土地面积大小

3、三国中的哪一战是对孙子《形篇》思想的最好例证?
A、夷陵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汉中之战

4、孙武在谋攻之法中提出的“三非”原则是什么?
A、非战
B、非攻
C、非久
D、非危

5、孙武在统御之法中总结了国君危害军队的情况是哪三种?
A、縻军
B、惑军
C、羁军
D、疑军

第六章 势篇、虚实篇解读

章测试

1、孙子是怎样定义势的呢?
A、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也
B、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也
C、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D、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2、以下哪一句话是对战争中主动权的精彩表述?
A、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B、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C、不战而屈人之兵
D、因敌而取胜

3、孙武认为什么是用兵如神?
A、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B、因敌制胜
C、百战百胜
D、以正合,以奇胜

4、最早提出奇正说的是孙子。

5、韩信在井陉之战中的背水阵是以正为奇,把正兵当作奇兵用

第七章 军争篇、九变篇解读

章测试

1、吴楚“柏举之战”中,吴军从楚国的哪个方向长驱直入楚境内,充分发挥了战略奇袭的作用?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2、“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这是哪一位晚清名臣在书信中的一段切实之论?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胡林翼

3、以下哪一句是孙子的治气论?
A、一鼓作气
B、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C、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D、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这句话出自于哪一部经典?
A、《周易》
B、《老子》
C、《孙子》
D、《管子》

5、孙子“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大战略观体现了对哪一种方法论的重视?
A、推理法
B、辩证法
C、演绎法
D、归纳法

第八章 行军篇、地形篇解读

章测试

1、孙武在行军篇中提出敌人渡水来战,己方正确的处置原则是什么?
A、令其半济而击之
B、迎水流而战
C、迎之于水内
D、附于水而迎客

2、地形篇中的挂形具体指哪一种地形?
A、可以往,难以返,山高坡陡的地形
B、敌我均可据险对峙,不易发动进攻的地区
C、我可以往,彼可以来
D、两山之间的狭谷地带

3、孙武在《行军篇》中讲到了军队在哪几种地区的处军原则?
A、山地
B、江河
C、盐碱地
D、平原地

4、孙子在《地形篇》中提出将帅的修身原则是哪几条?
A、进不求名
B、不求无功
C、但求无过
D、退不避罪

5、从《左传》中的一些战例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约战、期而后战等传统正趋于坍塌,乘敌半渡而击之在现实中不乏其例。

第九章 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解读

章测试

1、以下哪一种是孙武对“散地”的定义?
A、诸侯自战其地者
B、入人之地而不深者
C、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
D、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

2、孙武在讲到“同舟共济,齐勇若一时,以吴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为例?
A、晋国
B、越国
C、楚国
D、齐国

3、《左传》中的“筮短龟长”之说的是哪一个国家的故事?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吴国

4、孙武在《火攻篇》中提出的“三非”原则是什么?
A、非利不动
B、非速不攻
C、非得不用
D、非危不战

5、孙武在《用间篇》中提出:“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他举了历史上哪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A、伊尹
B、管仲
C、吕尚
D、伍子胥

第十章 孙子兵法中的战争观

章测试

1、孙武认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不包括
A、天
B、度
C、道
D、将

2、孙武认为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
B、时机
C、环境
D、政治

3、“合于利而动,不合于礼而止”这一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哪一篇?
A、《作战篇》
B、《谋攻篇》
C、《火攻篇》
D、《用间篇》

4、奉命在北方防御匈奴时,长期坚守不战的是赵国的哪位名将?
A、李牧
B、王翦
C、白起
D、廉颇

5、《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战争理念包括
A、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
B、尽力避免战争
C、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D、爱兵爱民

第十一章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

章测试

1、关于“全胜”战略思想,战争指导的最高原则是
A、破中求全
B、“伐谋”、“伐交”
C、“不战而屈人之兵”
D、“百战百胜”

2、可以通过什么来创造“先胜”的条件?
A、示形
B、庙算
C、保持强大的力量
D、调动敌人

3、“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出自《孙子兵法》中的哪一篇?
A、《计篇》
B、《谋攻篇》
C、《虚实篇》
D、《作战篇》

4、《孙子兵法》在首篇中提出了战略指导者在战略筹划过程中应着重考察决定战争胜负的什么方面?
A、“五事”
B、“八计”
C、“四事”
D、“七计”

5、孙子兵法的三种具体战略思想包括?
A、战胜
B、全胜
C、先胜
D、致人

第十二章 孙子兵法中的战术思想

章测试

1、“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这句话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什么战术思想?
A、速战速决
B、避实击虚
C、奇正相生
D、集中兵力

2、速战速决原则体现在下列孙子说的哪句话中?
A、“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B、“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C、“兵贵胜,不贵久”
D、“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3、“围魏救赵”中孙膑率领齐国军队为了救援赵国,直接攻打魏国的都城,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A、开封
B、桂陵
C、南京
D、西安

4、在战场中,奇兵主要负责干什么?
A、伏击敌人
B、指挥居所
C、保卫本营阵地
D、迷惑和扰乱敌人

5、运用了奇胜原则的经典战争实例有?
A、空城计
B、围魏救赵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第十三章 孙子兵法中的治军理论

章测试

1、长平之战中,不合格的将帅是谁?
A、蔺相如
B、赵括
C、廉颇
D、孙膑

2、下列不属于“将帅五德”的是
A、义
B、严
C、智
D、信

3、下列哪个不是宋朝的岳家军和明朝的戚家军的共同点?
A、战斗力非常强
B、纪律约束不多,重在亲民
C、重视“令文齐武”
D、对于士卒关心备至

4、“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孙子兵法》中的哪一篇?
A、《九形篇》
B、《谋攻篇》
C、《九变篇》
D、《用间篇》

5、孙武的“修道保法”主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健全制度
B、将权要受君命的限制
C、明确权限分工
D、严明赏罚

第十四章 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章测试

1、田忌赛马的故事是孙子兵法在什么方面的应用?
A、战事部署
B、政治
C、体育竞赛
D、市场经营

2、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司令官弗兰克斯将军以什么作为自己军事行动的信条?
A、速战速决
B、知彼知己
C、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D、先发制人

3、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曾经几次访问中国?
A、四次
B、三次
C、五次
D、两次

4、以下哪些属于孙武对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的理解。
A、兵贵胜,不贵久
B、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
C、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
D、因粮于敌

5、孙子兵法在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应用包括?
A、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B、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C、先发制人,力争主动
D、致人而不致于人

第十五章 孙子兵法在商战中的应用

章测试

1、春秋时期,辅助勾践卧薪尝胆的陶朱公,即范蠡,被誉为
A、秋祖
B、商祖
C、兵祖
D、钱祖

2、下列叙述兵战与商战的差异中,不正确的是
A、商场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
B、商场是生产者、竞争者、消费者相互依存
C、商场有诡诈之变,经常不讲诚信
D、战场上敌对方具有惟一性和确定性

3、“地生度,…,…,…,称生胜”,补全这句深刻揭示了力量的生成规律的话。
A、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
B、度生合,合生数,数生称
C、度生量,量生实,实生称
D、度生利,利生实,实生称

4、“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出自《孙子兵法》中的哪一篇?
A、《计篇》
B、《谋攻篇》
C、《虚实篇》
D、《势篇》

5、孙子兵法中讲到的竞争规律有哪些?
A、避实而击虚
B、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镒称铢
C、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D、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第十六章 孙子兵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章测试

1、对于如何分析判断敌情,孙武在《行军篇》中提出了什么?
A、相敌三十二法
B、相敌三十三法
C、七计
D、85个对立统一的概念

2、孙子兵法中,对于心理进行论述的话包括
A、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B、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C、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D、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

3、《孙子兵法》中提出的85个对立统一的概念包括
A、利害
B、上下
C、勇怯
D、迂直

4、战略思维能力包括
A、辩证思维能力
B、系统思维能力
C、创新思维能力
D、独立思维能力

期末考试

孙子兵法期末考试试题

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A、孙凭
B、孙膑
C、孙武
D、孙权

2、《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末期哪里人?
A、吴国
B、齐国
C、楚国
D、越国

3、《孙子兵法》作者在吴国受到了谁的重用?
A、吴王阖闾
B、吴王夫差
C、吴王僚
D、吴王寿梦

4、《孙子兵法》作者到吴国,在隐居期间结识了一个重要的朋友,他是哪位?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伍子胥

5、“武学”设立于哪个朝代?
A、宋
B、唐
C、明
D、清

6、在浙江调研时引用了《孙子兵法》的什么思想?
A、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B、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C、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D、不战而屈人之兵

7、《孙志兵法》传到日本的时间?
A、公元6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9世纪

8、在唐朝哪一个诗人,认为孙子兵法有82篇?
A、杜牧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9、1972年在山东什么地方出土了一座古汉墓,对于《孙子兵法》研究作用巨大?
A、山东青岛
B、山东烟台
C、山东银雀山
D、山东威海

10、《孙子兵法》包括几套计策?
A、4
B、5
C、6
D、7

11、刘邦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来评价谁?
A、韩信
B、项羽
C、吴起
D、张良

12、主席说的“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战”体现了什么战略思想?
A、全胜
B、先胜
C、致人
D、奇胜

13、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体现了什么战术思想?
A、速战速决
B、集中兵力
C、避实击虚
D、奇正相生

14、“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体现了以下哪种治军准则?
A、道
B、天
C、地
D、将

15、故经之以五事中的“经”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量度
B、经纬
C、经度
D、经营

16、“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这句话是谁在初见桓公时提出的?
A、鲍叔牙
B、管仲
C、孙武
D、伍子胥

17、《孙子兵法》中有几篇专论地形问题?
A、1
B、2
C、3
D、4

18、“计利以听”中的“听”的正确含义是指什么?
A、采纳
B、听取
C、倾听
D、听见

19、孙子“诡道十二法”的核心是什么?
A、避实击虚
B、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C、胜于易胜
D、因敌取胜

20、“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中的“权”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权变、灵活处置
B、权术
C、权势
D、权宜

21、“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韩非子
B、孙武
C、商鞅
D、荀子

22、对“能而示之不能”中的“示”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示形,伪装的意思
B、表示,显现的意思
C、解释
D、呈现

23、“关中”之名最早见于何时?
A、战国
B、春秋
C、西周
D、秦代

24、哪一个对策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战略预测运筹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是对孙子《计》篇最生动的演绎?
A、隆中对
B、汉中对
C、楚中对
D、齐中对

25、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中,周人出动了多少革车?
A、三百两
B、七百两
C、五百两
D、四百两

26、孙武反对用兵的旷日持久的最根本原因,是在于他对什么问题的深刻认识?
A、利害
B、死生
C、健康
D、疲惫

27、《孙子兵法》中有几次明确提到越国?
A、1
B、2
C、3
D、4

28、吴楚柏举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A、公元前506年
B、公元前512年
C、公元前496年
D、公元前494年

29、对《谋攻篇》篇题的正确的解释是什么?
A、以谋攻敌
B、谋划进攻
C、心理战术
D、远谋深算

30、孙武的“谋攻法则”的核心是哪一个字?
A、全
B、知
C、先
D、善

31、按照孙子的用兵之法,当兵力比敌人少的时候,采取什么策略为好?
A、战之
B、逃之
C、避之
D、围之

32、孙武吴宫教战的故事体现了哪一个道理?
A、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B、上下同欲者胜
C、以虞待不虞者胜
D、识众寡之用者胜

33、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退避三舍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A、为了兑现早年的承诺
B、为了后发制人,在预定战场上集中兵力与楚决战
C、为了体现自己的君子之风
D、为了回馈楚王的厚爱

34、古人认为,论霸主之雄才大略,称霸之不易,首推哪一位?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秦穆公

35、孙武提出善战者之胜的标准是什么?
A、胜于易胜者
B、百战百胜
C、战无不胜
D、攻无不克

36、《战国策》中的“司马错论伐蜀”一篇从哪个层面认识到兵要地理的地位?
A、战略
B、战术
C、战役
D、战争

37、孙武在《虚实篇》中提出:“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此处指的敌国具体指哪一个国家?
A、楚国
B、越国
C、晋国
D、齐国

38、讲到“战胜不复,应形无穷”,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唐代的哪一位名将堪当此论?
A、张巡
B、郭子仪
C、李靖
D、李愬

39、讲到“因敌制胜,因势利导”,以哪一位将领的作战指导艺术最为典型?
A、白起
B、韩信
C、王翦
D、吴起

40、哪一战是以迂为直的典型例证?
A、吴楚柏举之战
B、吴越笠泽之战
C、召陵之盟
D、泓之战

41、孙子讲的委军而争利中的“委”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丢弃
B、委任
C、委派
D、全部

42、孙子讲的四治之法中,以下哪一项没有提到?
A、治气
B、治军
C、治变
D、治力

43、以下哪一项不是“将有五危”的内容?
A、必死可杀
B、仁义可烦
C、必生可虏
D、廉洁可辱

44、“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这段话反映了孙武的哪一种思想?
A、强军思想
B、精兵思想
C、治军思想
D、养兵思想

45、孙子在《地形篇》中讲到地有六形,以下哪一种地形作者没有提到?
A、隘形
B、衢形
C、通行
D、挂形

46、孙子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孙子所说的通形是指哪一种地形环境?
A、江河
B、平原地
C、山地
D、江河

47、以下哪一种地形孙武在《九地篇》中没有提到?
A、散地
B、险地
C、重地
D、争地

48、《九地篇》集中反映了孙子的哪一种战略思想?
A、先胜论
B、进攻速胜
C、善胜论
D、知胜论

49、孙武在《九地篇》中提到的“轻地,吾将使之属”,“属”做何解释?
A、连接
B、统一
C、属于
D、分散

50、孙武在《九地篇》中提到散地的处置原则是什么?
A、吾将一其志
B、吾将使之属
C、吾将趋其后
D、吾将谨其守

51、孙武在《九地篇》中提出死地的处置原则是什么?
A、吾将塞其阙
B、吾将示之以不活
C、吾将进其涂
D、吾将固其结

52、对“费留”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白费
B、滞留
C、留下
D、花费

53、孙子提出的“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的主张最突出地体现了孙子战争观的什么特点?
A、重战观
B、慎战观
C、反战观
D、厌战观

54、孙武在《九地篇》中所倡导的“霸王之兵,威加于敌”的思想与其倡导的哪一个思想一脉相承?
A、不战而屈人之兵
B、先胜论
C、知胜论
D、谋胜论

55、孙子在《用间篇》中所说的“先知”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是对战争等大事有准确预言的人
B、指事先知道敌人情况的人
C、能预卜未来的人
D、指传播宗教的圣人

56、以下哪本书属于《武经七书》?
A、六韬
B、司马法
C、孙膑兵法
D、练兵实纪

57、在日本,孙子被称为什么?
A、兵家之祖
B、兵圣
C、东方兵学的鼻祖
D、伟大的战略哲学家

58、下列哪些是学习《孙子兵法》的正确方法?
A、从低到高
B、从浅到深
C、从易到难
D、从高到低

59、我们可以从以下哪两对关系理解《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战争的性质?
A、战争与文化
B、战争与经济
C、战争与政治
D、战争与社会

60、《孙子兵法》中表达了哪些战争目标?
A、发动战争要高度慎重
B、兵戎相见是解决问题的最下策
C、用兵作战时应尽力减少敌我双方的损失
D、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61、《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战争理念有哪些?
A、兵戎相见
B、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C、尽力避免战争
D、爱兵爱民

62、《孙子兵法》从哪些层面研究了战争问题?
A、战争观
B、战略思想
C、战术思想
D、治军理论

63、《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两个基本内涵?
A、局部性
B、全局性
C、长远性
D、短期性

64、虚实的变化方式?
A、以虚为实
B、以实为虚
C、以虚为虚
D、以实为实

65、《空地一体战》理论运用了什么作战原则?
A、速战速决
B、奇正之变
C、避实击虚
D、集中兵力

66、“修道保法”主张体现在哪些方面?
A、健全制度
B、严明赏罚
C、明确权限分工
D、团结一致

67、“令文齐武”的意思是什么?
A、上下一致
B、万众一心
C、用“文”的手段教育士卒
D、用“武”的方法统一步调

68、以下属于孙子兵法在体育竞技中的应用的有哪些?
A、田忌与齐王赛马
B、足球世界杯
C、中国女排
D、中国男足

69、《孙子兵法》对于下列哪些战争具有指导作用?
A、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70、下列哪些体现了孙武对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认识?
A、兵贵胜,不贵久
B、因粮于敌
C、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
D、修道而保法

71、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启示有哪些?
A、先为不可胜
B、要依赖人民群众的支持
C、要善于运筹帷幄
D、要灵活应用兵法

72、兵战与商战主要的相通之处有哪些?
A、都是对立面的竞争
B、都具有功利性,以获取利益为目的
C、都需要组织、领导、管理和信息
D、都要运用智慧和谋略
E、都是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

73、兵战与商战主要的差异有哪些?
A、目的不同
B、本质不同
C、目标不同
D、表现形式不同
E、行为方式不同

74、《孙子兵法》中的哪些内容对当代的企业经营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A、战术准则
B、战略思维
C、竞争思想
D、管理方法

75、下列哪些体现了竞争制胜的原则?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B、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C、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D、故善战者,致人而不制于人

76、孙子兵法中的管理理论有哪些?
A、系统管理思想
B、文武相济的管理方法
C、选择合适的人才
D、修道而保法

77、创新思维包括哪些?
A、逆向思维
B、扩散思维
C、立体思维
D、虚实结合

78、孙子兵法对人生的启示有哪些?
A、完美的人生态度
B、豁达的精神气质
C、准确的判断选择
D、深邃的思考能力

79、孙武用哪些话来表明对战争的旷日持久的反对?
A、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B、兵贵胜,不贵久。
C、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
D、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

80、以下哪些说法与“上兵伐谋”的思想有相近之处?
A、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B、以力假仁者霸
C、吾谋适不用
D、上战无与战

81、“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涉及哪几个国家的利害关系?
A、晋
B、齐
C、秦
D、郑

82、以下哪几战是“不战而胜”的典型例证?
A、烛之武退秦师
B、墨子救宋
C、长勺之战
D、召陵之盟

8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孙子的“知胜之法”?
A、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B、识众寡之用者胜
C、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D、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84、城濮之战中,晋国的胜利很好地诠释了孙子的哪些思想?
A、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兵者,诡道也
D、上下同欲者胜

85、扁鹊三见蔡桓公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A、上工治未病
B、防患于未然
C、妙手回春
D、绝处逢生

86、夷陵之战东吴方面的胜利,很好地诠释了孙子的哪些思想?
A、不可胜者在己,可胜在敌
B、兵贵胜,不贵久
C、善战者之胜,胜于易胜者也
D、兵之情主速

87、孙武以哪些生动的比喻说明对势的含义的理解?
A、激水漂石
B、鸷鸟将击
C、猛兽将搏
D、高山滚石

88、势是一个泛概念,可以在哪几个层面上使用?
A、战略
B、战役
C、战术
D、全局

89、孙子以什么为例说明“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A、五声
B、五谷
C、五色
D、五味

90、古人认为韩信作战最突出的是哪两点?
A、奇
B、诡
C、速
D、变

91、以下哪些军情为虚?
A、怯
B、治
C、劳
D、乱

92、为了做到力争先机,争得主动,孙武提出了哪些调动敌人的方法?
A、佚能劳之
B、饱能饥之
C、以佚待劳
D、安能动之

93、以下哪些是对避实击虚原则的发挥?
A、批亢捣虚
B、必攻不守
C、攻其不守
D、善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94、桂陵之战中,孙武《虚实》篇中的哪些理论经受了实战的检验?
A、攻其所必救
B、众者,使人备己也
C、先处战地而待敌
D、致人而不致于人

95、军争,指两军争利争胜,孙子具体指敌我双方争夺取胜的哪些有利条件?
A、战地
B、天时
C、用间
D、战机

96、孙武认为军争最困难之处在于什么?
A、以迂为直
B、示形动敌
C、诱敌惑敌
D、以患为利

97、在吴楚柏举之战中,吴国联合了楚国侧背的哪两个国家?
A、随国
B、唐国
C、蔡国
D、宋国

98、以下哪几战是善于运用士气运用的著名战例?
A、长勺之战
B、柏举之战
C、城濮之战
D、桂陵之战

99、孙子认为治心的原则是什么?
A、以静制动
B、以近待远
C、以治待乱
D、以静待哗

100、孙子提出治力的原则是什么?
A、以近待远
B、以佚待劳
C、以众待寡
D、以饱待饥

101、孙子提出治变的原则是什么?
A、无邀正正之旗
B、迎正正之旗
C、击堂堂之阵
D、勿击堂堂之阵

102、《行军篇》中的“军”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屯驻
B、军队
C、部队
D、宿营

103、公元前638年的泓之战中,宋襄公采取了什么样的战法?
A、乘敌半渡而击之
B、待敌渡河而迎战
C、附于水而迎战
D、待敌布阵而后战

104、对“令素行”中的“素”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平素
B、朴素
C、素常
D、不

105、孙子在《行军篇》中分析了军队在哪几种地形下的处置方法?
A、山地
B、江河
C、盐碱地
D、平原地

106、相敌32法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A、依自然景象的特征和变化判断敌情
B、派遣间谍刺探敌之虚实
C、调动敌人以判断敌情
D、依敌人行动观察判断敌情

107、孙武的治军思想集中体现在哪几句话中?
A、进不求名
B、令之以文
C、退不避罪
D、齐之以武

108、孙子的爱兵思想以什么为喻,形容将帅对部属的关爱?
A、婴儿
B、同袍
C、股肱
D、爱子

109、孙武在《九地篇》中所说的“霸王之兵”,对霸王的正确理解是什么?
A、即霸主
B、依靠权势蛮横地欺压群众的坏人
C、诸侯之长的意思
D、恶霸

110、孙武在《九地篇》中提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的思想与以下观点相近?
A、兵贵胜,不贵久
B、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C、上兵伐谋
D、有备无患

111、孙武在描述隐蔽准备和突然袭击时,所用到的最古朴、最原始的比喻是什么?
A、处女
B、婴儿
C、麋鹿
D、脱兔

112、以下哪几项是孙武提出的火攻的物质条件?
A、发火有时
B、起火有日
C、行火必有因
D、烟火必素具

113、孙武提出了用间的哪三项必要条件?
A、非圣智不能用间
B、非仁义不能使间
C、非诡谲不能辨间之实情
D、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114、“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孙子反对的是什么?
A、拙
B、巧
C、速
D、久

115、在吴楚柏举之战后,吴国的两代国君执行的是哪一项战略?
A、南服越人
B、北抗齐晋
C、争霸中原
D、称霸江南

116、孙武所谓的“天”的含义是指哪一个层面?
A、指自然的天象
B、指神秘的天
C、指不可知的天
D、指阴阳、寒暑、时制的变化

117、对《作战篇》篇题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战争正在进行中
B、“作”是发动
C、表示“始用战”。
D、等同于现代所说的“作战”

118、《论语》中孔子欣赏的是哪一类人?
A、暴虎冯河
B、临事而惧
C、死而无悔者
D、好谋而成者

119、史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对“九”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实指
B、泛指
C、多的意思
D、九次

120、齐桓公的“召陵之盟”是通过什么方式迫使楚国屈服?
A、伐兵
B、伐谋
C、攻城
D、伐交

121、孙武的“胜可知而不可为”的思想反映了什么样的道理?
A、战争的胜利不是一厢情愿的
B、战争的胜利通过努力一定可以实现
C、胜利尽在智者的掌控之中
D、战争的胜利是强求不来的

122、对“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中的“九”的正确理解是什么?
A、九地,虚指
B、九地,实指
C、极言深不可知
D、指距地面有九层之深

123、孙武强调先期谋划、先期准备,因此他提出所谓的胜兵的标准是什么?
A、先胜
B、先战
C、而后求胜
D、而后求战

124、从孙子所讲的 “度量数称胜”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看,他认为战争的胜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A、物质
B、指挥方法
C、实力
D、指挥艺术

125、孙子提出的称胜、形等概念,与哪一种学说很接近?
A、富国说
B、仁政说
C、王道说
D、强兵说

126、“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此处的“形”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A、示形
B、作战的方式
C、方法
D、动敌

127、孙武在《虚实篇》中提出,为了争得主动,应当重视以下哪个方面?
A、力争先机
B、后发制人
C、抢占要地
D、以静制动

128、孙子兵法是否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一部兵书。

129、孙武是自学成才的,没有从家族学到任何东西。

130、“一夜白头”的典故是关于孙武的传说故事。

131、《孙子兵法》是总结斗争实践的产物。

132、《司马法》里面涉及到司马穰苴的兵法,他与孙武是同一宗族的。

133、日军偷袭珍珠港运用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一战略思想。

134、曹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注释的军事家。

135、从唐代开始,《孙子兵法》正式成为封建王朝官方军事理论的经典。

136、孙中山将《孙子兵法》看作中国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

137、《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同一本书。

138、《三十六计》出现于明末清初。

139、《孙子兵法》出现于春秋末期。

140、学习《孙子兵法》的正确步骤是选择书籍、解读原文、解悟含义、融会贯通。

141、《三十六计》的作者是戚继光。

142、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吗?

143、《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都是讲的阴谋诡计。

144、《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排列有次序吗?

145、孙中山认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146、战争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

147、政治需求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战争制胜的首要条件。

148、作出军事决策只能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

149、孙武追求的战争目标是“和为上,战为下”。

150、《孙子兵法》是最早论述战略思想的名著。

151、《孙子兵法》中的“五事”是指道、天、地、将、法。

152、避实击虚就是说不打敌人的实处。

153、避实击虚,关键就在于辨别虚与实。

154、《孙子兵法》最早完整地提出了奇正理论。

155、“奇”与“正”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变相生的。

156、“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运用的是速战速决的战术。

157、“智、信、仁、勇、严”是将帅的基本素质。

158、“修道保法”就是修明政治,确保法制。

159、“智”要求将帅掌握丰富的知识,成为博学多才的“智者”。

160、“仁”要求将帅从严治军,对部下不姑息、不迁就。

161、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关键性国家”概念。

162、美国的核战略被称为“孙子的核战略”。

163、《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智慧对世界军事的贡献。

164、陶朱公被誉为商祖。

165、“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要求我们做出正确选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争取美好的人生。

166、“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是逆向思维。

167、“虚而实之,实而虚之”是扩散思维。

168、“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立体思维。

169、《孙子兵法》的速胜作战与持久战思想相矛盾吗?

170、“武经本”中的“始计第一”的篇名,“始”为后人所附增。

171、“驷”的本义是指四匹马拉的战车。

172、驰车就是战车,亦称轻车、攻车。

173、按照古代军队的编制体系,卒是最小的编制单元。

174、《军形》、《兵势》为武经本篇题,均系后人附增,实际上的篇题应为《形》、《势》。

175、形的原义为器,指事物之实质。

176、唐代李靖认为,自古兵法,都是“先正而后奇,先仁义而后权谲。”

177、陈仓道位于秦岭西段,是由南郑入关中四大通道中最为近直的一条。

178、在破魏之战中,韩信采用的是声东击西、奇正并用的战术,汉军正兵在夏阳集结船只,实则奇兵秘密地转移到临晋。

179、“形人而我无形”的目的是实现局部上我方对敌兵力优势。

180、战国初期,秦国首先变法图强,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181、在桂陵之战中,齐国采取的是“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战法。

182、按照孙子的势论,勇者不可必胜,怯者不可必败,胜败主要由于态势所决定。

183、勇怯,是属于任势的问题;强弱,则属于军事实力的问题。

184、对穷寇勿迫的正确解释是:对正向其本国撤退的敌军,不要去拦阻它。

185、对归师勿遏的正确解释是: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地逼迫它。

186、苏轼在《权书》中提出了这段名言:“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187、孙子所讲的九变,指多变的意思,强调视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应变的机断措施。

188、对“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理解,要着重于这个“杂”字,孙子此处提醒人们考虑问题一定要利害兼顾。

189、在郑国渠这个典故中,当秦王发现了郑国真正来秦的意图后,杀了郑国。

190、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中对隋炀帝是全盘否定的意见。

191、所谓的“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是对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一事的评价。

192、布利丹驴的故事告诉人们在进行利害选择时一定要反复斟酌,平衡利害得失。

193、孙子指出在平陆处军的原则是“右背高,前死后生”,韩信的背水一战恰好遵循了这一战术原则。

194、孙子指出在平陆处军的原则是“右背高”,对“右背高”的正解理解是以背靠高地为上。

195、对“前死后生”的正确理解是:死,是低的意思,生,是高的意思,意指前低后高。

196、《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了晋楚之间的一次冲突,是楚军遣使者欲诱晋军以战。

197、公元前615年秦晋河曲之战时,晋军从秦使的眼神和口气中识破了要撤退的企图,最后乘其撤退时予以截击,取得胜利。

198、孙子所说的“支形”是指敌我均可据险对峙,不易发动进攻的地区。

199、《行军篇》中的“行”原意为行列、军阵,在此处是布阵的意思。

200、孙子所讲的“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包含了对吴越争霸的教训的深刻之思。

201、孙子在《用间篇》中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间谍的重要地位。

202、孙子讲:“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关键是要用缚马埋轮的办法。

203、孙武在《九地篇》中对地形的分类,不完全等于军事地形学的问题,兼就人情而论。

204、古代兵法有所谓的主客之说,防御的一方为客,进攻的一方为主。

205、孙武在《九地篇》中提出的“夺其所爱”是对“攻其所必救”的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206、对火攻的正确解释是以火攻敌,以火助攻。


三脚架的功能是增加手机相机稳定性。

A.明挖基础施工,当相邻基坑深浅不等时,一般按先浅后深的施工顺序
B.应用Python编程操作树莓派IO口时,程序开头需要添加RPi.GPIO库
C.在距离测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
D.下面情况不会引起空间数据误差的是()。


输送带常被用作运输工具,而传动带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

A.在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系统中,源语句型库的主要用途不包括( )
B.作业成本法是根据一种或两种不同的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C.渠道形式包括医院、学校、商店、办公室、展厅、广告媒体、直接邮寄和()。
D.厉家寨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


下列哪种伤属于用红色标志的危重伤

A.生产扩展线上的点意味着( )。
B.打入尖桩后,其倾斜角度与地面所形成的锐角为:
C.复效的保险合同其生效日从复效日开始计算。
D.关于财政政策正确的是( )


春季黄海南部形成雾的风场条件是。

A.智慧职教: 桥面伸缩装置在安装前须完成的工作是
B.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针刺时“上工”( )
C.旅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
D.鲍照有感于广陵历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


( )寄存器用来指示当前堆栈栈顶的偏移地址

A.下列字符序列中,可用作C标识符的一组字符序列是().
B.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不包括( )
C.在Access中,使用哪个菜单中的命令可以修改表的行高
D.使用模板的好处有哪些( )。


社会问题是社会实际状态与( )之间的差距。

A.我国的社区基层管理机构指的是:
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
C.不要把线描堪称单一的线,而是要看成()。
D.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不喜欢小福子,所以残忍地拒绝了她。


目前轿车上用的独立悬架,简单做一个分类

A.需求分析阶段,与市场部的协调工作,主要是有( )完成的。
B.多栏式明细账适用于( )。
C.法国哲学家说:当你只有一个点子,这点子再危险不过了。
D.大数据要考虑的问题不包括( )。


电子控制液力换挡比液压控制液力换挡控制精度更高,换挡效率更快( )

A.下列关于随机现象与可能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B.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
C.顾宪成曾以“桃花源人”自称自己在东林书院的心态
D.下列各项中,属于更新改造项目现金流出量内容的有( )


下列分子或离子不具有芳香性的是( )

A.硬汉型文化:其特点是工作风险很高、迅速获得行动正确与否的反馈。
B.目前甲醛已经明确可以诱发哪些恶性肿瘤
C.下列ⅡB族元素熔点顺序从高到低的一组是()
D.低电压单电源电路设计时反相放大器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可接在


智慧职教: 何谓P/O比值

A.以下哪个不是CA的功能()
B.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两个物理规律相比较,前者比后者的适用范围更广。
C.对于恒温恒压和只做体积功的过程,可用( )的变化作为过程可逆性的判据。
D.( )是指访问者主动寻找与被访问者的共同之处,由此产生共同语言,借以接近对方。


下列各项中,属于责任中心考核指标的有

A.肾脏位于以下哪个区( )
B.下列关于血糖生成指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C.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
D.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


一个方程组的增广矩阵为:,则该方程组

A.稳压管工作在稳压区时,其工作状态为( )。
B.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与边际收益是相等的。
C.完整圆球的投影特征是:两面投影都是圆,一面投影是三角形。
D.病程记录书写下列哪项不正确()


( )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

A.对老子所说“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的如下哪些评论正确
B.曾供奉过三藏法师顶骨的天津寺院是( )
C.孕妇常见的营养缺乏病有( )
D.面对盛气凌人、存心刁难的提问,面试者应该


道路设计中直线越长越好。

A.压力反应是按照一定的阶段性过程进行的,它可分为3个时期:
B.以下哪个奖项不是诺贝尔奖( )
C.凭证对于财务报表是间接证据,而对于账簿则是直接依据。
D.下列不属于非言语表情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