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36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13 min read

超星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讲 科学、超星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科学、当代答案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第三节)

1、中的章节“自然和自然律隐没在黑暗中:神说,科学让【他】去吧!技术万物遂成光明”。学习这是通课诗人蒲柏对一位科学家做出的评价,这位科学家是后作?
A、牛顿
B、业答爱因斯坦
C、超星麦克斯韦
D、当代答案拉瓦锡

2、中的章节西方科学(自然哲学)在大约16世纪下半叶传入中国的科学时候,被译为:
A、技术格致
B、学习格物
C、求知
D、求实

3、古希腊阿里斯塔克提出的宇宙模型属于:
A、日心说
B、地心说
C、盖天说
D、宣夜说

4、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主要体现在:
A、科学技术重构了自然
B、科学技术重构了社会
C、科学技术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重构人自身
D、科学技术不断改造着人类的思想

5、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将人类知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A、神学阶段
B、形而上学阶段
C、科学阶段
D、文学阶段

6、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特征包括:
A、对本原的探求
B、形而上学特征
C、和谐性特征
D、超越性特征

7、伽利略曾区分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下列属于第一性质的是:
A、运动状态
B、几何大小
C、气味
D、颜色

8、伽利略曾区分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下列属于第二性质的是:
A、气味
B、颜色
C、运动状态
D、几何大小

9、“Science”从词源上看,主要指代那种因果性的、能够从基本原理推演出来的真理性知识。

10、近代自然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脉相承,两者之间毫无差别。

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第四节~第六节)

1、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应在于:
A、为了科学而科学
B、为了生存而科学
C、为了收入而科学
D、为了求新而科学

2、关于当代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下属表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是一种有别于常识的知识体系
B、科学是一项复杂而又完备的制度
C、科学研究以追求知识为目的,因此,不需要消耗任何资源
D、当代科学研究呈现出实用化的取向

3、以下哪本著作的作者是万尼瓦尔·布什?
A、《科学:无止境的前沿》
B、《人人应知的科学》
C、《人人应知的技术》
D、《工程师知道什么,他们是如何知道的》

4、技性科学(technoscience)概念表明了:
A、科学研究的技术性维度
B、科学研究以技术目的为导向
C、科学与技术之间边界日益模糊
D、科学和技术毫不相关

5、科学使用自然语言,常识使用人工语言。

6、现代科研资助体制形成于十七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之初。

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蒸汽革命。

8、工业生产使得人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所以我们应当拒绝工业制品。

第二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一节~第三节)

1、学界一般将哪位学者公认为“科学社会学”之父?
A、默顿
B、孔德
C、斯宾塞
D、米塞斯

2、下述表述中,对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二分模型来说,错误的是
A、社会因素可以影响科学知识的内容
B、社会因素可以影响科学发展的方向
C、社会因素可以影响科学发展的地点
D、社会因素可以影响科学发展的速度

3、科学社会学家们一般将科学研究的动力归结为:
A、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
B、特定价值导向的影响
C、来自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
D、来自军事需要的影响

4、关于观察渗透理论的内涵,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观察是客观的,与理论毫不相关
B、观察完全是主观的
C、观察结果是由观察对象、理论、预期等共同决定的
D、观察是一个纯粹的生理过程

5、科学共同体概念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群体性特征。

6、马太效应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优势集聚现象,这种效应完全是一种负面效应。

7、在理性主义立场看来,科学中不存在合理的理论选择标准。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节~第七节)

1、波义耳与霍布斯关于自然界是否存在真空的争论发生在:
A、十七世纪中期
B、十六世纪中期
C、十五世纪中期
D、十八世纪中期

2、自然与社会的互构模型的具体内涵是:
A、科学是自然和社会共同构造的结果
B、科学会对自然和社会进行重构
C、社会与科学没有关系
D、科学完全由自然所决定

3、在互构论模型看来,下列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独立,毫不相关
B、技术与社会关系紧密,但它们与科学都无关联
C、科学与技术关联紧密,但它们与社会都无关联
D、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相互影响

4、下述哪些立场是在社会建构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A、女性主义科学观
B、后殖民主义科学观
C、理性主义科学观
D、客观主义科学观

5、互构论模型认为,科学和技术相互影响,但两者与社会都无关联。

6、《哲学汇刊》是美国科学院出版的一本学术刊物。

7、科学的社会建构论并没有触及科学的认识论内核。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八节、第九节)

1、技术与社会互构论的基本内涵包括:
A、技术与社会之间在本体论上是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
B、社会与技术之间以一种偶然的、微观的、不可还原的方式相互建构
C、技术与社会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D、科学在技术与社会发展中不起作用

2、可以引入“技性科学”的概念,来对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考察。

3、在法国哲学家拉图尔看来,技术与社会是彼此交织的,二者并没有明确的边界。他用“社会技术网图”来表征该相互关系。

4、经济学家凡勃伦持有技治主义的观点。

5、在技术与社会关系上的技术决定论立场,主张技术拥有自己独立的发展规律,但不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6、在技术与社会关系上的社会决定论立场,认为社会发展能够决定技术的变迁。

第三讲 科学技术与人文

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一节~第四节)

1、“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句话出自哪位哲学家?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阿里斯塔克
D、洛克

2、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有一幅著名画作《空气泵中的鸟实验》。空气泵作为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实验仪器,与下列哪位著名科学家有关?
A、波义耳
B、爱因斯坦
C、普朗克
D、麦克斯韦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有四门艺术“能把灵魂引导到真理”。这“四艺”分别是:
A、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B、算术、几何、实验、绘画
C、几何、实验、绘画、观星
D、音乐、算术、实验、绘画

4、1959年,一位思想家在英国剑桥大学做了一场名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从而引发了有关两种文化关系的争论。这位思想家是:
A、查尔斯·珀西·斯诺
B、埃德加·斯诺
C、罗素
D、霍尔丹

5、正统观点认为,从研究目标来看,科学以求真求实为目标,而人文则以求善求美为目标,因此,两者所对应的研究领域分别是:
A、事实领域、价值领域
B、事实领域、事实领域
C、价值领域、价值领域
D、价值领域、事实领域

6、科学的前身是自然哲学。

7、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们大多以宣扬科学为己任,并试图在启蒙精神的基础之上,改造甚至重塑人类文明。

8、近代科学自其产生之初,尽管与人文传统之间还保留着各种牵连,但随着其独立的研究目标、独立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科学逐渐开始脱离其人文母体。

9、浪漫主义运动的基本立场是尊重自然,并以审美的态度看待自然。

10、就思维方式而言,科学与人文之间确实有着巨大差异。

11、科学和人文在使用的语言上没有差别。

12、相较于马修·阿诺德,在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之间,托马斯·赫胥黎更支持科学教育。

科学技术与人文(第五节~第七节)

1、“索卡尔事件”发生在:
A、20世纪90年代的科学大战之中
B、20世纪中叶斯诺命题所引发的争论之中
C、20世纪初霍尔丹与罗素的争论之中
D、19世纪下半叶托马斯·赫胥黎与马修·阿诺德的争论之中

2、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之后,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人文学者开始对科学展开了全方位的反思。下列哪些立场属于上述的反思立场?
A、社会建构论
B、技术批判理论
C、生态主义
D、科学主义

3、在科学大战中,索卡尔通过诈文事件试图表明:
A、后现代主义者不懂科学,但他们却整日批评科学
B、后现代主义者总是在科学理论与意识形态结论之间进行毫无理由的推理
C、后现代主义者的观点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D、可以用物理学中的量子引力来解释社会现象

4、科学史家萨顿认为:
A、科学并不仅仅是物质性的成就,它更重要的包含着科学精神
B、科学是一项没有国界的事业
C、科学史研究没有必要将科学与人类其他的活动联系起来
D、科学史尽管研究历史,但它是面向未来的

5、科普的主要任务包括:
A、普及科学知识
B、向公众展示科学活动的历史
C、使公众具有科学精神
D、让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基础理论研究中

6、在实践哲学看来,事实与价值相互纠缠,科学与社会彼此渗透,事实无法规避价值,社会无法脱离科学。

7、科学史家萨顿的观点属于新人文主义立场。

8、所谓“第三种文化”主要指的是科普文化。

9、发展一种更加负责任的科学将有助于真正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10、工程活动是技术专家群体自己的事情,工程活动永远都不需要社会干预。

11、科学和人文分属于不同的知识领域,因此没有必要将两者融合起来。

第四讲 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

科学规范与科学的社会运行(第一节~第四节)

1、1700年,德国的柏林科学院成立,其第一任院长为:
A、莱布尼兹
B、康德
C、牛顿
D、普朗克

2、在哪两位科学家之间发生过有关微积分优先权问题的争论?
A、牛顿、莱布尼兹
B、牛顿、爱因斯坦
C、莱布尼兹、波义耳
D、牛顿、霍布斯

3、在19世纪,英国哲学家惠威尔发明了一个词来指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这个词是:
A、Scientist
B、Man of Science
C、Savant
D、Natural Philosopher

4、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面对实验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寻求学界资深科研人员的帮助
B、数据造假
C、一稿多发
D、违规署名

5、科学社团的成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
A、科学家有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B、有利于科学家在交流中形成共同的学术语言和评价标准
C、能够促进科学家之间的合作
D、使得科学研究具有了公开性特征

6、默顿提出的科学规范(科学的精神气质)包括:
A、普遍主义
B、公有性
C、无私利性
D、有组织的怀疑

7、在齐曼看来,后学院科学具有的特征包括:
A、专有性
B、局域性
C、权威性
D、委托性
E、专家性

8、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一名科学家,应该具备如下素养:
A、接受专门化的训练
B、对科学拥有热情
C、平衡好利益诉求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D、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
E、树立良好的科研规范意识

9、从近代科学诞生之日起,科学规范从未发生过变迁。

10、在默顿看来,以某项重要科学成就的提出者来命名这一成就属于一种奖励机制。

11、一般而言,当代科学研究呈现出的大科学特征始于1850年前后。

12、在后学院科学时代,要求某些应用性研究进行利益冲突声明是必要的。

13、如果说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描绘了理想型的科学家形象,那么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尔则像我们展示了现实中科学家的形象。

14、没有按照对科研成果的贡献率来决定该成果的署名范围和署名次序,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15、科学研究的唯一目的是在社会层面上获得他人的认可。

16、要想规避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必须多管齐下,科学共同体成员、媒体、科研主管部门都需要为此做出努力。

第五讲 科学技术与伦理

科学技术与伦理(第一节~第三节)

1、生命伦理学的任务包括:
A、维系生命的尊严和意义
B、构建生命科技研究和应用的规范
C、积极回应生命科技前沿问题
D、对涉及人类生命的科学技术活动进行强制干预从而制约其发展

2、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按照自己的意愿彻底改造自然

3、面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潜在的不确定性风险,我们有必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审视。

4、在当代,讨论“生命伦理学”,基本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一核心范畴。

5、“生态伦理学“常与”环境伦理学“交替使用,旨在系统阐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

6、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所以中国古代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人类应对生态危机不具有借鉴意义。

科学技术与伦理(第四节~第八节)

1、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权威组织的英文简写是?
A、IPCC
B、WTO
C、WHO
D、UN

2、早期工程伦理学明确工程师职业伦理的首要准则是:
A、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
B、寻求个人利益
C、按部就班地完成工程师的本职工作
D、将工程师的设计、制造实践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活动完全隔绝

3、总的来说,气候变化问题的伦理关切包含:
A、国家责任
B、人权保护
C、生态正义
D、其他与气候变化问题相关的政治、生态、科技伦理问题

4、我们一般可以将“工程”理解为:
A、一种技术手段
B、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C、对物质材料的加工生产
D、认识自然的活动,与科学相比并无本质差别

5、以下哪些是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伦理道德风险?
A、人类个体价值的自我贬值
B、人工智能算法的数据基础存在不确定性
C、资本化运用中的人工智能设计
D、军事化运用中的人工智能武器

6、气候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依靠自身力量就能解决的,它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7、工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科学技术的落地实践。

8、工程伦理是伦理学家关注的对象,工科生没有必要学习工程伦理。

9、面对人工智能引发的技术产业变革,需要加强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用制度体系与伦理道德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0、面对技术创新实践对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我们有必要坚持“负责任的技术创新”的原则,将伦理和社会的考量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