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农业植物病理学_9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分类: 中考题库发布于:2024-06-02 16:49:53ė08924次浏览665条评论

mooc农业植物病理学_9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水稻病害

水稻单元测验一(稻瘟病、农业水稻纹枯病)

1、植物整答属于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病理是( )。
A、学答水稻纹枯病
B、案慕案水稻白叶枯病
C、课完水稻条纹叶枯病
D、农业水稻恶苗病

2、植物整答目前属于我国植物检疫对象的病理水稻病害是( )。
A、学答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B、案慕案水稻白叶枯病
C、课完水稻条纹叶枯病
D、农业水稻胡麻斑病

3、植物整答叶瘟典型症状是病理“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坏死线)”的类型是( )。
A、慢性型
B、急性型
C、白点型
D、褐点型

4、水稻抗病品种叶片上的稻瘟病病斑类型为( )。
A、慢性型
B、急性型
C、白点型
D、褐点型

5、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形状为( )。
A、圆形
B、梨形
C、椭圆形
D、镰刀形

6、防治穗颈瘟的第一次施药适期为( )。
A、分蘖期
B、拔节期
C、破口至始穗期
D、齐穗期

7、水稻纹枯病的病原为( )。
A、Pyricularia oryzae
B、Rhizoctonia solani
C、Ustilaginoidea virens
D、Fusarium graminearum

8、水稻纹枯病病菌侵入寄主的适温为( )。
A、15-22℃
B、22-25℃
C、28-30℃
D、32-35℃

9、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为( )。
A、苗期
B、分蘖盛期
C、拔节期
D、孕穗期

10、水稻纹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是( )。
A、分生孢子
B、菌核
C、担孢子
D、厚垣孢子

11、属于病毒侵染的水稻病害是( )。
A、水稻纹枯病
B、水稻白叶枯病
C、水稻条纹叶枯病
D、水稻胡麻斑病

12、稻瘟病病叶上急性型病斑的颜色为( )。
A、暗绿色
B、黄褐色
C、枯白色
D、暗褐色

13、防治叶瘟的施药适期为( )。
A、苗期
B、分蘖盛期
C、拔节期
D、孕穗期

14、水稻纹枯病属于( )病害。
A、低温低湿型
B、低温高湿型
C、高温低湿型
D、高温高湿型

15、水稻纹枯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叶鞘和叶片上形成( )病斑。
A、多角形
B、云纹状
C、纺锤形
D、轮纹状

16、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第一次施药适期为( )。
A、苗期
B、拔节期
C、分蘖末期
D、孕穗期

17、属于线虫侵染的水稻病害是( )。
A、水稻纹枯病
B、水稻白叶枯病
C、水稻条纹叶枯病
D、水稻干尖线虫病

18、稻瘟病的病原为( )。
A、Pyricularia oryzae
B、Rhizoctonia solani
C、Ustilaginoidea virens
D、Fusarium graminearum

19、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有性态属于( )。
A、壶菌门
B、接合菌门
C、子囊菌门
D、担子菌门

20、水稻纹枯病病菌的融合群类型主要为( )。
A、AG1-IA
B、AG1-IB
C、AG1-IC
D、AG3

21、目前我国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有( )。
A、稻瘟病
B、水稻纹枯病
C、水稻白叶枯病
D、稻曲病

22、按照不同发病部位,稻瘟病主要有以下类型( )。
A、叶瘟
B、节瘟
C、穗颈瘟
D、枝梗瘟

23、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 )。
A、根系
B、叶鞘
C、叶片
D、茎秆

24、可以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有( )。
A、井冈霉素
B、井冈·蜡芽菌
C、苯甲·丙环唑
D、噻呋酰胺

25、稻瘟病菌的越冬形式为( )。
A、菌丝体
B、分生孢子
C、菌核
D、子囊孢子

26、稻瘟病叶瘟的类型有( )。
A、慢性型
B、急性型
C、白点型
D、褐点型

27、稻瘟病菌主要侵入部位有( )。
A、寄主表皮
B、伤口
C、气孔
D、水孔

28、可以用于防治稻瘟病的药剂有( )。
A、三环唑
B、春雷霉素
C、吡唑醚菌酯
D、甲霜灵

29、水稻纹枯病病菌主要侵入部位有( )。
A、寄主表皮
B、伤口
C、气孔
D、水孔

30、天气潮湿时,稻瘟病在水稻叶片病部产生的灰白色霉层是( )。
A、分生孢子梗
B、分生孢子
C、子囊孢子
D、担孢子

31、水稻纹枯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

32、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抽穗期横向扩展,导致病株率或病丛率的增加。

33、水稻纹枯病菌无性态可以产生分生孢子。

34、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前适时晒田,不利于水稻纹枯病菌侵染,减轻病害发生。

35、选用高抗品种是目前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首要措施。

36、叶瘟和穗颈瘟的感病时期分别为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

37、稻瘟病慢性型病斑的大量出现往往是稻瘟病流行的先兆。

38、稻巨座壳(Magnaporthe oryzae)为稻瘟病菌有性态,在田间较常见。

39、稻瘟病菌携带的无毒基因与水稻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符合基因对基因学说。

40、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为AG1-IB融合群。

水稻病害单元测验二(稻曲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苗期病害)

1、稻曲病菌侵入水稻的时期为( )。
A、苗期
B、分蘖盛期
C、拔节期
D、抽穗扬花期

2、稻曲病仅危害水稻的( )。
A、穗
B、叶片
C、叶鞘
D、茎秆

3、稻曲病粒一般比水稻健粒大( )。
A、同样大
B、3~5倍
C、15倍
D、25倍

4、稻曲病菌侵染水稻形成墨绿色稻曲粒,墨绿色粉末是病菌的( )。
A、厚垣孢子
B、分生孢子
C、子囊孢子
D、担孢子

5、稻曲病的病原为( )。
A、Pyricularia oryzae
B、Rhizoctonia solani
C、Ustilaginoidea virens
D、Fusarium graminearum

6、防治稻曲病的施药适期为( )。
A、分蘖末期
B、拔节期
C、水稻破口前5-7d
D、齐穗期

7、水稻白叶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 )。
A、穗
B、叶片
C、叶鞘
D、茎秆

8、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原为( )。
A、Fusarium graminearum
B、Psuedomonas syringae
C、Erwinia chrysanthemi
D、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9、水稻白叶枯病的病症为( )。
A、霉状物
B、点状物
C、菌脓
D、粉状物

10、水稻白叶枯病属于( )病害。
A、真菌
B、细菌
C、线虫
D、病毒

11、水稻白叶枯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种子调运
B、灌溉水
C、雨水
D、昆虫

12、水稻条纹叶枯病由病毒( )引起。
A、RSV
B、RDV
C、RYSV
D、RBSDV

13、水稻条纹叶枯病属于( )病害。
A、真菌
B、细菌
C、线虫
D、病毒

14、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水稻叶片的典型症状是形成( )。
A、褐色条斑
B、黄白色条斑
C、枯白色条斑
D、暗绿色条斑

15、水稻条纹病毒的主要传播介体为( )。
A、灰飞虱
B、蚜虫
C、粉虱
D、线虫

16、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初侵染源是( )。
A、蚜虫
B、水稻条纹病毒
C、带毒越冬的灰飞虱
D、线虫

17、引起水稻病株徒长的病害是( )。
A、水稻胡麻斑病
B、水稻叶鞘腐败病
C、水稻恶苗病
D、水稻干尖线虫病

18、引起水稻苗期病害绵腐病的病原是( )。
A、Achlya
B、Fusarium
C、Pythium
D、Rhizoctonia

19、引起水稻恶苗病的病原是( )。
A、Fusarium oxysporum
B、Rhizoctonia solani
C、Fusarium graminearum
D、Fusarium moniliforme

20、通过浸种,能够同时防治水稻恶苗病和水稻干尖线虫病的药剂是( )。
A、氰烯菌酯
B、氰烯·杀螟丹
C、杀螟丹
D、咪鲜胺

21、稻曲病菌侵染水稻的孢子类型有( )。
A、孢囊孢子
B、分生孢子
C、子囊孢子
D、担孢子

22、稻曲病菌的越冬形式为( )。
A、子囊孢子
B、分生孢子
C、菌核
D、厚垣孢子

23、水稻白叶枯病菌主要侵入寄主的部位有( )。
A、寄主表皮
B、水孔
C、气孔
D、伤口

24、可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药剂有( )。
A、代森铵
B、氯溴异氰尿酸
C、三氯异氰尿酸
D、噻菌铜

25、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措施包括( )。
A、改善栽培管理措施
B、改善栽培管理措施
C、治虫防病
D、抗病毒药剂防治

26、可以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药剂有( )。
A、吡虫啉
B、吡蚜酮
C、香菇多糖
D、盐酸吗啉胍

27、水稻苗期侵染性病害主要有( )。
A、烂种
B、烂芽
C、绵腐病
D、立枯病

28、水稻恶苗病主要症状有( )。
A、徒长
B、病苗基部白色霉状物
C、茎节倒生不定根
D、萎蔫

29、引起水稻苗期病害的病原有( )。
A、Achlya
B、Pythium
C、Fusarium
D、Rhizoctonia

30、水稻浸种防治苗期病害常用的药剂有( )。
A、咪鲜胺
B、氰烯菌酯
C、杀螟丹
D、波尔多液

31、稻曲病菌以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经花丝侵入到花器和幼嫩颖壳处。

32、稻曲病菌适宜生长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33、解剖稻曲病粒,显现出的3个不同发育进度的层次分别为内层墨绿色、中层橙黄色、外层淡黄色。

34、水稻白叶枯病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在病稻草和稻桩中越冬。

35、Xa1是克隆的第一个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

36、自然条件下,水稻条纹病毒主要依靠蚜虫传播。

37、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38、水稻苗期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绵腐病、立枯病和青枯病。

39、水稻育苗床中常见的“疯稻子”,实际就是水稻恶苗病的症状表现。

40、引起水稻苗期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属于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

水稻病害单元作业

1、简述稻瘟病的发病条件,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2、简述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循环,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3、简述稻曲病的侵染循环,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4、简述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条件,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5、简述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第四章 蔬菜病害(葫芦科)

蔬菜病害(葫芦科)单元测验

1、黄瓜霜霉病在叶片产生( )病斑。
A、椭圆形
B、多角形
C、圆形
D、不规则形

2、黄瓜霜霉病在叶片的病斑上产生( )霉层。
A、白色
B、粉色
C、灰色
D、黑色

3、黄瓜霜霉病菌无性阶段产生的孢子类型是( )。
A、孢囊孢子
B、子囊孢子
C、分生孢子
D、游动孢子

4、黄瓜霜霉病菌有性阶段产生的孢子类型是( )。
A、接合孢子
B、卵孢子
C、子囊孢子
D、担孢子

5、属于卵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是( )。
A、黄瓜霜霉病
B、黄瓜枯萎病
C、黄瓜黑星病
D、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6、黄瓜霜霉病的病原为( )。
A、Fusarium oxysporum
B、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C、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D、Psuedomonas syringae

7、黄瓜霜霉病属于( )病害。
A、低温低湿型
B、低温高湿型
C、高温低湿型
D、高温高湿型

8、黄瓜霜霉病菌侵入寄主的适温为( )。
A、16-22℃
B、23-25℃
C、28-30℃
D、32-35℃

9、黄瓜霜霉病的施药适期为( )。
A、发病前或发病初期
B、发病中期
C、发病后期
D、黄瓜生长任何时期

10、瓜类枯萎病的病原为( )。
A、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Psuedomonas syringae
C、Fusarium oxysporum
D、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11、黄瓜枯萎病菌的专化型为( )。
A、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cumerinum
B、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
C、Fusarium oxysporum f.sp. melonis
D、Fusarium oxysporum f.sp. luffae

12、瓜类枯萎病菌无性阶段产生的孢子类型是( )。
A、游动孢子
B、孢囊孢子
C、分生孢子
D、子囊孢子

13、瓜类枯萎病菌侵入寄主的适温为( )。
A、16-23℃
B、24-27℃
C、28-32℃
D、33-35℃

14、瓜类枯萎病在瓜类作物成株期表现的症状有( )。
A、皱缩
B、失水萎蔫
C、矮化
D、穿孔

15、针对瓜类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的特性,可以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是( )。
A、合理灌水
B、拔除病株
C、合理施肥
D、轮作

16、属于土传病害、维管束病害的是( )。
A、黄瓜霜霉病
B、黄瓜枯萎病
C、黄瓜黑星病
D、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17、通过嫁接可防治的病害是( )。
A、黄瓜霜霉病
B、黄瓜黑星病
C、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D、黄瓜枯萎病

18、目前属于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是( )。
A、黄瓜霜霉病菌
B、黄瓜枯萎病菌
C、黄瓜黑星病菌
D、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

19、黄瓜黑星病可以在叶片上形成( )穿孔。
A、多角形
B、圆形
C、星芒状
D、不穿孔

20、黄瓜龙头形成“秃桩”,瓜条“冒油”的病害是( )。
A、黄瓜黑星病
B、黄瓜枯萎病
C、黄瓜霜霉病
D、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1、黄瓜黑星病的病原为( )。
A、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cumerinum
B、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C、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D、Psue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22、瓜枝孢引起的病害是( )。
A、黄瓜霜霉病
B、黄瓜枯萎病
C、黄瓜黑星病
D、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3、黄瓜黑星病菌侵入寄主的适温为( )。
A、20-22℃
B、25-27℃
C、28-30℃
D、31-33℃

24、黄瓜黑星病在湿度大时受害病部产生( )霉层。
A、白色
B、烟黑色
C、灰白色
D、粉色

25、黄瓜黑星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种子调运
B、灌溉水
C、雨水
D、气流

26、黄瓜黑星病属于( )病害。
A、低温低湿型
B、低温高湿型
C、高温低湿型
D、高温高湿型

27、目前用于密闭熏烟法防治黄瓜霜霉病、黄瓜黑星病的药剂是( )。
A、腈菌唑
B、甲霜灵
C、百菌清
D、嘧菌酯

28、属于黄瓜细菌性病害的是( )。
A、黄瓜霜霉病
B、黄瓜枯萎病
C、黄瓜黑星病
D、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9、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症是( )。
A、霉状物
B、菌脓
C、粉状物
D、点状物

30、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为( )。
A、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cumerinum
B、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C、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D、Psue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3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上的穿孔是( )。
A、多角形
B、圆形
C、星芒状
D、不穿孔

3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侵入寄主的适温为( )。
A、18-22℃
B、24-28℃
C、29-31℃
D、32-35℃

3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施药适期为( )。
A、发病前或发病初期
B、发病中期
C、发病后期
D、黄瓜生长任何时期

34、黄瓜霜霉病发生特点是( )。
A、气流传播
B、再侵染频繁
C、潜育期短
D、流行速度快

35、黄瓜霜霉病在黄瓜叶片病部产生的黑色霉层是( )。
A、分生孢子梗
B、分生孢子
C、孢囊梗
D、游动孢子囊

36、黄瓜霜霉病的传播主要靠( )。
A、气流
B、雨水
C、蚜虫
D、汁液

37、黄瓜霜霉病菌主要侵入部位有( )。
A、气孔
B、伤口
C、寄主表皮
D、水孔

38、可以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有( )。
A、甲霜灵
B、百菌清
C、霜霉威
D、多菌灵

39、瓜类作物枯萎病典型症状是( )。
A、心叶皱缩
B、多角形病斑
C、失水状萎蔫
D、维管束变褐

40、瓜类枯萎病在叶片病部产生的粉白色霉层是( )。
A、分生孢子梗
B、分生孢子
C、接合孢子
D、担孢子

41、瓜类枯萎病菌的越冬场所有( )。
A、土壤
B、病残体
C、种子
D、未经腐熟的带菌肥料

42、瓜类枯萎病病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
A、灌溉水
B、土壤耕作
C、地下害虫
D、土壤线虫

43、防治瓜类枯萎病的施药方式有( )。
A、灌根
B、穴施
C、喷雾
D、抹病斑

44、黄瓜黑星病的症状有( )。
A、叶片星芒状穿孔
B、龙头“秃桩”
C、瓜条“冒油”
D、维管束变褐

45、黄瓜黑星病能够危害黄瓜的( )。
A、叶片
B、茎蔓
C、瓜条
D、根系

46、病斑能够穿孔的黄瓜病害有( )。
A、黄瓜霜霉病
B、黄瓜黑星病
C、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D、黄瓜炭疽病

47、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主要侵入部位有( )。
A、气孔
B、水孔
C、伤口
D、寄主表皮

48、可以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有( )。
A、噻唑锌
B、琥胶肥酸铜
C、中生菌素
D、春雷霉素

49、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控措施包括( )。
A、选用抗病品种
B、应用无病种子
C、加强栽培管理
D、药剂防治

50、黄瓜霜霉病属于高温高湿易于发生的病害。

51、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囊抗逆性强,为主要的越冬形式。

52、黄瓜霜霉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53、黄瓜霜霉病在黄瓜叶片上形成多角形病斑,易穿孔。

54、我国南方冬季温暖的地区,黄瓜霜霉病菌以孢子囊不断侵染为害。

55、瓜类枯萎病是瓜类作物上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也是一种维管束病害。

56、瓜类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为机械阻塞和毒素中毒。

57、瓜类枯萎病菌的生活力弱,在土壤中存活时间短。

58、瓜类枯萎病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幼苗期早期侵染,外观不显症,成株期条件适宜了表现出症状。

59、嫁接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有效措施。

60、土壤中的病残体和附着在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是黄瓜黑星病的初侵染源。

61、黄瓜黑星病菌可以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因此种子处理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62、黄瓜黑星病是高温高湿型病害。

63、黄瓜黑星病的病斑穿孔,呈星芒状,残存黑色边缘。

64、黄瓜黑星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呈星芒状穿孔,不危害瓜条。

65、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黄瓜叶片上形成多角形病斑,后期病斑脱落、穿孔。

66、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可以通过黄瓜自然孔口及表皮直接侵入。

67、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都能形成多角形病斑,且病斑都能穿孔。

蔬菜病害(葫芦科)单元作业

1、简述黄瓜霜霉病的侵染循环,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2、简述瓜类枯萎病的发病条件,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3、简述黄瓜黑星病的危害症状,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4、田间如何诊断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黄瓜霜霉病?

5、简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侵染循环,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第三章 玉米病害

玉米病害单元测试

1、玉米大斑病属于
A、积年流行
B、单年流行
C、每年多次流行病害
D、每年流行的病害

2、控制玉米大斑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A、栽培管理
B、品种
C、喷药
D、轮作

3、控制玉米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A、栽培管理
B、品种
C、喷药
D、轮作

4、玉米丝黑穗病侵染来源主要是
A、土壤
B、粪肥
C、种子
D、寄主

5、玉米丝黑穗病属于
A、积年流行
B、单年流行
C、每年多次流行病害
D、每年流行的病害

6、玉米丝黑穗病的侵染部位有
A、雌穗
B、根部
C、茎秆
D、叶片

7、玉米瘤黑粉病属于
A、系统侵染
B、局部侵染
C、阶段性侵染
D、苗期侵染

8、控制玉米茎腐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A、栽培管理
B、抗病品种
C、喷药
D、轮作

9、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盛期
A、灌浆期
B、大喇叭口期
C、蜡熟期
D、完熟期

10、玉米纹枯病菌完成再侵染依赖
A、菌核
B、菌丝
C、分生孢子
D、子囊孢子

11、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措施
A、种植抗病品种
B、秸秆还田
C、药剂防治
D、栽培防治

12、玉米茎腐病的病原包括
A、镰孢菌
B、腐霉菌
C、炭疽菌
D、丝核菌

13、玉米纹枯病菌的特点包括
A、直角分枝
B、分枝处有隔膜
C、分枝处缢缩
D、不产生孢子

14、玉米瘤黑粉病发病部位
A、茎秆
B、叶片
C、雄穗
D、雌穗

15、玉米茎腐病的症状类型包括
A、黄枯型
B、青枯型
C、苗枯型
D、立枯型

16、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气候和栽培管理

17、玉米大斑病菌的寄生性较强,故氮肥多、长势好的地块病害发生严重

18、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的气候条件是高温高湿

19、根据玉米小斑病菌对不同细胞质的玉米的致病力的差异,可将其分为O、T两个生理小种

20、少耕或免耕加重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流行

21、玉米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流行与品种和气候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

22、密植有利于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23、玉米丝黑穗病为幼苗系统侵染病害

玉米病害单元作业

1、玉米大、小斑病的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如何?其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2、近年来的玉米灰斑病在发生流行上有何变化和特点?试分析其变化原因。防治中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3、影响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请根据病害流行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4、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危害有何特点?防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影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其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第四章 蔬菜病害(茄科病害)

蔬菜病害(茄科病害)单元测试

1、番茄上主要危害果实的病害
A、叶霉病
B、白粉病
C、灰霉病
D、叶斑病

2、番茄晚疫病发病决定因素
A、土壤
B、气候
C、品种
D、生育期

3、番茄灰霉病发病决定因素
A、土壤
B、气候
C、品种
D、生育期

4、番茄灰霉病发病适宜条件
A、高温高湿
B、高温低湿
C、低温低湿
D、低温高湿

5、番茄叶霉病发病决定因素
A、土壤
B、气候
C、品种
D、生育期

6、茄子绵疫病发病适宜条件
A、高温高湿
B、高温低湿
C、低温低湿
D、低温高湿

7、辣椒病毒病发病适宜条件
A、高温高湿
B、高温低湿
C、低温低湿
D、低温高湿

8、诱发辣椒疫病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中的病残体
B、带菌粪肥
C、种子带菌
D、外来菌源

9、辣椒日烧病的诱发原因是
A、生理原因
B、日光灼烧
C、病毒侵染
D、真菌危害

10、番茄脐腐病发生的原因是
A、真菌侵染
B、水分失调
C、细菌危害
D、温度低

11、茄科蔬菜病毒病的毒源包括
A、CMV
B、TMV
C、PVY
D、PVX

12、番茄灰霉病危害部位
A、果实
B、叶片
C、茎秆
D、花

13、茄子黄萎病侵入部位包括
A、根部伤口
B、幼根表皮
C、根毛
D、叶片

14、辣椒疫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A、土壤消毒
B、种子消毒
C、药剂防治
D、清除病残体

15、茄子黄萎病菌越冬场所包括
A、土壤
B、粪肥
C、种子
D、病残体

16、茄子褐纹病主要危害
A、幼苗
B、根部
C、叶片
D、果实
E、茎秆

17、辣椒炭疽病菌主要越冬场所
A、种子
B、病残体
C、土壤
D、粪肥

18、保护地番茄三大病害为灰霉病、叶霉病和晚疫病,以灰霉病为害最为严重

19、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均属于低温高湿易于发生的病害

20、茄子黄萎病属土壤传播、维管束系统侵染的病害

21、茄子黄萎病属系统性侵染病害,严重时整株枯黄、落叶

22、辣椒病毒病的毒源主要为TMV和CMV

蔬菜病害(茄科病害)单元作业

1、保护地番茄的三大病害指哪几种?引起病害的病原菌的各有哪些生物学特点?

2、番茄灰霉病为害部位、症状特征和流行特点是什么?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要点有哪些?

3、如何识别茄科蔬菜的病毒病?其传播途径有哪些?应从哪几方面来解决茄科蔬菜病毒病的问题?

4、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和流行有何特点?病害防治中应注意哪几方面的关键环节?

5、简述辣椒疫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

第二章 小麦病害

小麦病害单元测试

1、小麦锈病可在小麦上产生
A、夏孢子
B、锈孢子
C、性孢子
D、担孢子

2、田间自生麦苗常是小麦锈病菌的
A、主要越夏寄主
B、主要越冬寄主
C、初侵染来源
D、外来菌源

3、小麦条锈病周年循环的关键是
A、越夏
B、越冬
C、寄主接替
D、转主寄生

4、影响小麦锈病流行的首要因素是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营养

5、控制小麦锈病流行的首要措施
A、栽培管理
B、品种
C、喷药
D、轮作

6、小麦腥黑穗病菌首要越冬场所
A、种子
B、病残体
C、土壤
D、粪肥

7、小麦白粉病的侵染来源主要是
A、土壤中的病残体
B、带菌粪肥
C、种子带菌
D、外来菌源

8、小麦白粉病后期在病部形成
A、子囊壳
B、闭囊壳
C、子囊盘
D、子囊座

9、小麦散黑穗病菌越冬菌态
A、菌丝体
B、冬孢子
C、分生孢子
D、厚垣孢子

10、小麦赤霉病初侵染源
A、分生孢子
B、子囊孢子
C、厚垣孢子
D、接合孢子

11、小麦秆锈病的转主寄主包括
A、唐松草
B、小乌头
C、小檗
D、十大功劳

12、我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地区主要有
A、西北
B、华北
C、云南
D、新疆

13、小麦腥黑穗病包括
A、矮腥黑穗病
B、光腥黑穗病
C、网腥黑穗病
D、印度腥黑穗病

14、小麦白粉病抗病类型包括
A、低反应型抗病性
B、数量性状抗病性
C、耐病性
D、避病性

15、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关键湿度条件包括
A、雨日
B、雨量
C、相对湿度
D、温度

16、小麦锈病对小麦的危害,最严重的影响是叶绿素的破坏和光合作用的降低。

17、小麦锈病菌的侵染发病主要以锈孢子为主。

18、小麦网腥黑穗病作为种传病害,是我国对外检疫性病害。

19、小麦叶锈病菌适温范围较宽,故越冬和越夏的地域均较广。

20、小麦白粉病亦属气流传播大区流行的病害。

21、小麦散黑穗病是由柱头侵入引起发病。

22、小麦散黑穗病菌是以休眠菌丝体在种子胚内越冬的。

小麦病害单元作业

1、在田间,如何根据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特点进行诊断?

2、为什么目前防治小麦锈病以选育和推广抗锈良种为主?抗锈良种易于丧失抗病性的原因何在?

3、小麦三种黑穗病病菌的色泽、形态和表面特点如何?怎样进行区别?

4、简述小麦赤霉病的症状特点及其流行规律,并据此制定防控措施。

5、简述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及其流行规律,并制定防控措施。

中国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农业植物病害的一门学科。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农业植物病害对于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植物病理学也愈加重要。

中国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指中国大学中开设有农业植物病理学专业的学科。目前,全国开设有农业植物病理学专业的大学有很多,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

中国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病原体:研究各种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病原机理、生态学特征、病害防治策略等。
  • 宿主:研究各种农业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抗病性机制、与病原体的互作关系等。
  • 环境: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农业植物病害的影响及其与宿主和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 生物防治:研究各种生物防治方法及其机制,开发微生物、昆虫、植物对抗植物病害的新技术。
  • 农药:研究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在中国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基础知识,如微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同时也需要学习各种实用技能,如分离纯化病原体、鉴定病原体、制备病原体接种液等。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农业、农林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总之,中国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