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96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章节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21 min read

中国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章节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1.1绪论

1、中国中医章节【单选题】下列哪部著作的大学答案答案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伤寒杂病论》
B、基础《黄帝内经》
C、理论《千金要方》
D、慕课《中藏经》
E、完整《诸病源候论》

2、中国中医章节【单选题】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大学答案答案代表医家是:
A、李中梓
B、基础李杲
C、理论陈无择
D、慕课叶桂
E、完整刘完素

3、中国中医章节【单选题】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大学答案答案医家是:
A、吴瑭
B、基础薛生白
C、王孟英
D、吴有性
E、叶桂

4、【判断题】证,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5、【判断题】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2.4章节测验

1、【单选题】2.“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俱衰证

2、【单选题】3.“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实热证
B、虚寒证
C、实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3、【单选题】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A、阴盛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以上都不是

4、【单选题】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

5、【单选题】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6、【单选题】10.“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7、【单选题】13.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8、【单选题】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

9、【单选题】18.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

10、【单选题】22.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

11、【单选题】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12、【单选题】在五行学说中,“长夏”的五行属性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3、【单选题】下列五行生克关系中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木克土
B、火生土
C、火克水
D、金生水
E、金克木

14、【单选题】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15、【单选题】金水相生法的适应证是:
A、肝脾不调证
B、肺肾阴虚证
C、肺脾气虚证
D、脾肾阳虚证
E、肝肾阴虚证

16、【单选题】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之脏是:
A、心
B、肺
C、肾
D、胆
E、脾

17、【单选题】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的是:
A、面色萎黄
B、口泛甜味
C、唇淡无华
D、多唾
E、肌肉消瘦

18、【单选题】下列属于“母病及子”传变规律的是: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心病及肝
D、肺病及心
E、脾病及肾

19、【单选题】扶土抑木法的适应证是:
A、肝旺脾虚证
B、肝火犯肺证
C、心肝火热证
D、脾肾阳虚证
E、心肾不交证

20、【单选题】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
E、肾阳虚损而心火浮越

学习通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前置知识,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医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在学习通上,我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材、论坛等多种方式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其中,基本概念包括中医学的术语、名词、定义等;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中药学、针灸学等。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如各种术语、名词、定义等。
  • 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
  •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法、中药学、针灸学等。
  • 注重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中医学技能。
  • 多方面学习,通过教材、在线课程、论坛等多种途径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临床、中药学、针灸学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上,中医基础理论可以为医生提供指导,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在中药学和针灸学方面,中医基础理论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中药、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对于中医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中医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基础理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信任中医学,更好地推进中医学的发展。

中国大学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中医的核心,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习的基础,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学、方剂学、针灸学等内容。这些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是中医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学基本理论

中医学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理论体系等内容。其中包括中医学的五大理论,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和辨证论治学说。

中医学诊断学

中医学诊断学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四诊法、八纲辨证法、气血津液辨证法、脏腑经络辨证法、针灸辨证法等内容。这些诊断方法是中医学治疗的重要依据,能够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和病情,为中医学的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中医学方剂学

中医学方剂学主要包括中药学、方剂的组成、配伍、服用方法等内容。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在配方中的配伍组合是中医药治疗的关键。了解中药学和方剂学对于中医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中医学针灸学

中医学针灸学主要包括针灸学的基本理论、针灸医疗的方法、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内容。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针灸学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方向

目前,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在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和辨证论治学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医学的诊断学研究

中医学诊断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探索中医学的诊断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学者们主要关注中医学中各种诊断方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和技巧的研究。

中医学方剂学的研究

中医学方剂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探索中药方剂的药效、药性、药物组成、配伍规律等问题。学者们主要关注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

中医学针灸学的研究

中医学针灸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探索针灸医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学者们主要关注针灸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和技巧的研究,以及针灸疗效的评估和安全性的探讨。

结语

中国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对于培养具有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希望广大中医学生和医生们能够深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推动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