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89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刑法学(一)_3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91 min read

mooc刑法学(一)_3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三讲 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

1-3单元单元测试

1、刑法学章《刑法》第13条规定:“……但是节答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案m案犯罪。”该“但书”规定的整答目的主要在于( )。
A、刑法学章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节答行为免予刑罚处罚
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案m案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
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整答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
D、避免轻微的刑法学章违法行为犯罪化

2、甲唆使乙在某学校食堂的节答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案m案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整答甲的刑法学章行为具备( )。
A、节答普通的案m案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3、故意杀人罪(未遂)的犯罪构成属于( )。
A、基本的犯罪构成
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加重的犯罪构成
D、减轻的犯罪构成

4、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向乙开枪射击,致乙重伤。甲的行为符合( )。
A、普通的犯罪构成
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减轻的犯罪构成
D、加重的犯罪构成

5、某青年于某日晚在一条偏僻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红色挎包,内有3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不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6、说明成立犯罪的具体标准、规格问题的是( )。
A、犯罪类型
B、犯罪构成
C、犯罪结构
D、犯罪概念

7、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是( )。
A、形式概念
B、实质概念
C、政治概念
D、混合概念

8、犯罪概念是( )。
A、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
B、划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
C、划分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具体标准
D、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9、《法国刑法典》规定,“法律以违警罚所处罚之犯罪,称违警罪。法律以惩罚刑所处罚之犯罪,称轻罪。法律以身体刑或名誉刑所处罚之犯罪,称重罪”。此处对犯罪的定义是( )。
A、形式概念
B、实质概念
C、政治概念
D、混合概念

10、下列的犯罪概念的描述中,属于犯罪的实质概念的是( )。
A、犯罪是通过刑事司法程序所证明为犯罪的行为
B、犯罪是一切严重危害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行为
C、凡是用刑罚威胁所确实禁止的行为,就是犯罪
D、法律以身体刑或名誉刑所处罚之犯罪,称重罪

第九讲 犯罪主观方面 (下)

3-9单元测试

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对象

2、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对象的是( )
A、赌博的筹码
B、抢夺的财物
C、行贿的财物
D、运输毒品的车辆

3、下列犯罪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
A、重婚罪
B、遗弃罪
C、绑架罪
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4、甲基于杀人故意实施的下列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是( )
A、甲劝乙乘坐长途汽车去山区旅行,乙旅行时因汽车坠崖死亡
B、甲在家中“作法”诅咒与其有矛盾的乙,后乙突发急病死亡
C、甲殴打乙致其轻伤,乙在去医院途中被高楼上坠落的花盆砸中死亡
D、甲持木棍对乙穷追不舍,乙迫不得已跳入冰冷的河中因痉挛而溺水死亡

5、在抢劫犯罪中,犯罪时间( )
A、是抢劫罪的必要要件
B、是抢劫罪的选择要件
C、是抢劫罪的加重情节
D、与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无关

6、甲(17周岁)因盗窃他人价值3万元财物被起诉,经审理查明,甲在15周岁时还曾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达到5万元。对甲的行为应( )
A、按盗窃8万元从轻或减轻处罚
B、按盗窃3万元从轻或减轻处罚
C、按盗窃8万元减轻或免除处罚
D、按盗窃3万元减轻或免除处罚

7、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待治疗痊愈后再追究刑事责任

8、下列有关犯罪行为方式与罪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作为是故意的,不作为是过失的
B、作为是故意的或过失的,不作为是过失的
C、作为是直接故意的,不作为是间接故意的或过失的
D、作为、不作为与故意、过失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9、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杀乙,置乙身边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向乙射击。结果没有击中乙,却打死了丙。对于丙的死亡,甲的罪过形式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0、下列选项中,主观方面可以表现为过失的是( )
A、放火罪
B、虐待罪
C、危险驾驶罪
D、食品监管渎职罪

11、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 )
A、纯正的不作为犯
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C、纯正的作为犯
D、结果加重犯

12、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
A、走私毒品
B、贩卖毒品
C、决水
D、拐卖妇女、儿童

13、甲醉酒驾驶,撞死一行人后逃逸,在被追赶时精神病复发。对甲( )
A、不追究刑事责任
B、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C、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4、甲在教育自己的小孩时,因方法粗暴致其重伤。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种认识属于( )
A、对象认识错误
B、法律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D、手段认识错误

15、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16、下列关于犯罪直接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犯罪只侵犯一个直接客体
B、直接客体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标准
C、在犯罪未遂的情况下不存在直接客体
D、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特定社会关系

1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不满父亲再婚,与之断绝往来。其父晚年孤身一人、身患重病时,甲拒绝照颐,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在本案中,甲违反了( )
A、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B、职务要求的义务
C、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D、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18、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
A、纯正的作为犯
B、不纯正的作为犯
C、纯正的不作为犯
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19、甲对某危害结果没有阻止其发生的义务,如果该危害结果发生,甲的不作为行为( )
A、不可能构成犯罪
B、可能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C、可能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D、可能构成手段不能犯

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1、行为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由于行为人( )
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认识
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
C、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故意或过失
D、不具备犯罪的主体条件

22、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成立受贿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
B、成立聚众淫乱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C、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毁坏财物的数额较大
D、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传播的是淫秽物品

23、甲喜新厌旧,欲杀害妻子乙后与情妇结婚,虽然明知其儿子丙有与乙在同一饭碗里吃饭的习惯,由于杀乙心切而不顾丙的死活,仍在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结果乙、丙均中毒身亡。本案中甲对丙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24、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的犯罪
B、过失犯罪既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
C、过失犯罪未造成严重结果的,可以按照犯罪未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对具有高度危险的过失行为,即使未造成法律规定的实害结果,也应当定罪

25、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 )
A、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不同
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因素不同
C、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积极追求
D、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知情

2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对象认识错误
C、手段认识错误
D、客体认识错误

27、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对甲的行为应当( )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B、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C、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

28、甲欲杀死赵某,掐赵某脖子致其休克后,甲以为赵某死亡,将其投入河中,赵某溺水而亡。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故意杀人罪(未遂)
D、故意杀人罪(既遂)

29、甲想用水果刀伤害张三,却失手将张三旁的李四捅伤。这种情形在我国刑法中属于( )
A、因果关系错误
B、打击错误
C、行为性质错误
D、意外事件

30、甲误把张某当作李某推入水井,意图将其淹死,但事实上井中无水,结果张某摔死。这属于( )
A、客体错误
B、工具错误
C、打击错误
D、因果关系错误

3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构成必备要素的有( )
A、罪过
B、犯罪动机
C、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

32、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不作为成立条件的有( )
A、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
B、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行为
C、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
D、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

33、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 )
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
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
D、危险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

34、下列选项中,危害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有( )
A、甲为索取债务,将邹某关押在一居民楼里,邹某在逃跑时不慎摔死
B、乙在菜场卖菜时辱骂顾客王某,致王某情绪激动,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C、丙违章驾车,将行人赵某撞成重伤后逃跑,赵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丁将陶某打晕后以为其已经死亡,就将陶某抛掷到水库中,陶某溺水死亡

35、下列犯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犯罪的有( )
A、贪污罪
B、故意杀人罪
C、私放在押人员罪
D、滥用职权罪

36、下列情形中,可以成立单位犯罪的有( )
A、甲设立公司,主要从事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活动以牟利
B、乙与公司股东商议后,以公司名义走私香烟,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
C、丙为使其公司承建工程,向国有投资公司主管人员支付巨额回扣
D、丁以公司名义吸收公众存款,并将违法所得用来购买豪华别墅

37、下列关于犯罪地点在刑法中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犯罪地点是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
B、犯罪地点是犯罪的选择构成要件
C、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法定量刑情节
D、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

38、犯罪目的在定罪中的作用有( )
A、决定某些犯罪的成立
B、决定故意犯罪的既遂
C、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
D、决定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39、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故意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B、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C、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受到谴责
D、坚持罪过原则,意味着反对主观归罪

40、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有( )
A、过失犯罪可以成立未遂犯
B、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不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4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___ 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42、___ 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43、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___ 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44、已满___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5、已满___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学(一)期末考试题

刑法学(一)期末考试题

1、根据相关统计,自《刑法修正案(八)》实施7个月来,公安机关查获的醉洒驾驶机动车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3.7%。这一数据变化反映了刑法的( )。
A、规制机能
B、保障饥能
C、预防机能
D、保护机能

2、“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的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对象

4、甲基于杀人故意实施的下列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是( )。
A、甲劝乙乘坐长途汽车去山区旅行,乙旅行时因汽车坠崖死亡
B、甲在家中“作法”诅咒与其有矛盾的乙,后乙突发急病死亡
C、甲殴打乙致其轻伤,乙在去医院途中被高楼上坠落的花盆砸中死亡
D、甲持木棍对乙穷追不舍,乙迫不得已跳入冰冷的河中因痉挛而溺水死亡

5、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待治疗痊愈后再追究刑事责任

6、下列有关犯罪行为方式与罪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作为是故意的,不作为是过失的
B、作为是故意的或过失的,不作为是过失的
C、作为是直接故意的,不作为是间接故意的或过失的
D、作为、不作为与故意、过失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7、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
A、走私毒品
B、贩卖毒品
C、决水
D、拐卖妇女、儿童

8、甲在教育自己的小孩时,因方法粗暴致其重伤。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种认识属于( )。
A、对象认识错误
B、法律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D、手段认识错误

9、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10、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不满父亲再婚,与之断绝往来。其父晚年孤身一人、身患重病时,甲拒绝照颐,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在本案中,甲违反了( )。
A、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B、职务要求的义务
C、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D、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11、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
A、纯正的作为犯
B、不纯正的作为犯
C、纯正的不作为犯
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12、甲喜新厌旧,欲杀害妻子乙后与情妇结婚,虽然明知其儿子丙有与乙在同一饭碗里吃饭的习惯,由于杀乙心切而不顾丙的死活,仍在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结果乙、丙均中毒身亡。本案中甲对丙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13、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的犯罪
B、过失犯罪既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
C、过失犯罪未造成严重结果的,可以按照犯罪未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对具有高度危险的过失行为,即使未造成法律规定的实害结果,也应当定罪

14、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对象认识错误
C、手段认识错误
D、客体认识错误

15、甲欲杀死赵某,掐赵某脖子致其休克后,甲以为赵某死亡,将其投入河中,赵某溺水而亡。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故意杀人罪(未遂)
D、故意杀人罪(既遂)

16、甲明知乙意图杀人,仍为其提供毒药。第二天,甲后悔,向乙索回毒药,遭乙拒绝,乙于当晚投毒杀人得逞,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7、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
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
B、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
C、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
D、丁为谋杀李某而花10万元雇佣杀手

18、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
A、甲买回剧毒农药企图杀害妻子,后念及妻子多年情分,悄悄将农药处理掉了
B、乙以出卖为目的买到一婴儿,但尚未出手即被抓获
C、丙尾随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刘某意图抢劫,在小区入口处被保安阻拦
D、丁乘某女不备,将其扑倒,意图强奸,却被该女制服

19、甲意图杀死范某,持刀埋伏在范某家门口树林里。久等未见范某归来,因惧怕受到法律惩罚,弃刀回家。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20、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该条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不构成犯罪
B、“应当免除处罚”是指不追究刑事责任
C、“造成损害”是指造成犯罪既遂结果以外的损害
D、“应当减轻处罚”是指应当在所触犯罪名的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

21、甲约乙去偷笔记本电脑,乙不敢去偷,但答应负责找销路。甲得手后将盗得的10台电脑交给乙,乙找到经营电子产品的丙,丙觉得电脑的来路不明,就以10000元的价格收购了价值45000元的电脑。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C、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乙、丙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共同犯罪

22、医生甲意图杀死患者司某,将毒药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粗心大意,未经检查就让司某服下毒药,司某中毒死亡。甲属于故意杀人罪的( )。
A、教唆犯
B、帮助犯
C、间接实行犯
D、直接实行犯

23、甲受乙教唆,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情节严重。甲、乙的犯罪属于( )。
A、必要的共同犯罪
B、简单的共同犯罪
C、特殊的共同犯罪
D、任意的共同犯罪

24、甲、乙二人共同盗窃一辆价值20万元的汽车销赃得款6万元,甲分得5万元,乙分得l万元。关于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20万元处罚
B、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6万元处罚
C、对甲按照盗窃6万元、乙按照盗窃l万元处罚
D、对甲按照盗窃5万元、乙按照盗窃1万元处罚

25、我国刑法划分共同犯罪人种类的依据是( )。
A、作用
B、作用为主,兼顾分工
C、分工
D、分工为主,兼顾作用

26、下列选项中,与盗窃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的是( )。
A、侵占罪
B、贪污罪
C、诈骗罪
D、抢夺罪

27、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讯电缆致通讯中断,既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也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甲的犯罪属于( )。
A、吸收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28、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
A、缓刑
B、管制
C、假释
D、减刑

29、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在追诉期限内( )。
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
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

30、下列关于管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劳动中同工同酬
B、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可同时适用禁止令
D、刑期从判决宣告之日起计算

3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构成必备要素的有( )。
A、罪过
B、犯罪动机
C、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

32、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不作为成立条件的有( )。
A、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
B、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行为
C、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
D、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

33、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 )。
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
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
D、危险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

34、下列情形中,可以成立单位犯罪的有( )。
A、甲设立公司,主要从事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活动以牟利
B、乙与公司股东商议后,以公司名义走私香烟,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
C、丙为使其公司承建工程,向国有投资公司主管人员支付巨额回扣
D、丁以公司名义吸收公众存款,并将违法所得用来购买豪华别墅

35、下列关于犯罪地点在刑法中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犯罪地点是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
B、犯罪地点是犯罪的选择构成要件
C、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法定量刑情节
D、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

36、下列犯罪中,不可能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有( )。
A、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B、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C、直接故意犯罪
D、间接故意犯罪

37、甲用枪射杀乙,乙中弹倒地。甲以为乙已死亡,遂弃“尸”于荒野。实际上,乙只是中弹受伤,并没有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
A、实行终了的未遂
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能犯未遂
D、不能犯未遂

38、甲指使乙重伤江某,乙同意后持钢管将江某打成轻伤,并在离开现场时为防止江某报警,勒令江某交出手机,对此,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C、乙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D、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39、甲约乙人户盗窃。甲入户盗窃,乙负责望风,甲得手后发现熟睡中的刘某,便对刘某实施了奸淫行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
A、甲、乙共同构成盗窃罪
B、甲、乙共同构成强奸罪
C、甲为共同犯罪的主犯,乙为共同犯罪的从犯
D、甲为共同犯罪的实行犯,乙为共同犯罪的帮助犯

40、下列选项中,属于量刑制度的有( )。
A、累犯
B、坦白
C、自首
D、假释

4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___途径解决。

42、已满___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3、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___ 。

44、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___。

45、犯贪污罪,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___,不得减刑、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