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机械设计基础_33课后答案(mooc完整答案)

分类: 求职面试发布于:2024-06-02 14:07:32ė85186次浏览682条评论

中国大学机械设计基础_33课后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01章 机械设计的中国基本概念

第一章单元测验

1、下列材料属于低碳合金钢的大学答案答案是( )
A、45
B、机械基础40C
C、设计20CrMnTi
D、课后75

2、完整下列的中国热处理方法中,能获得材料良好的大学答案答案综合性能的是( )
A、正火
B、机械基础淬火
C、设计退火
D、课后回火
E、完整调质

3、中国静应力下,大学答案答案塑性材料以屈服极限为极限应力,机械基础脆性材料以强度极限为极限应力。原则上,塑性材料时的安全系数和脆性材料时的安全系数的关系是( )
A、=
B、≥
C、
D、没有可比性

4、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
A、破坏
B、失效
C、不安全
D、危险

5、在理想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称为( )。在计算中,主要是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
A、名义载荷
B、计算载荷
C、附加载荷
D、动载荷

6、在变应力作用下,零件的损坏形式是疲劳断裂,这属于( )的范畴
A、刚度
B、强度
C、稳定性
D、振动性

7、一对齿轮作单向传动时,轮齿齿根的弯曲应力是( )
A、对称循环变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C、一般变应力
D、静应力

8、下列材料属于普通碳素结构钢的是( )
A、Q235
B、45
C、40Cr
D、20CrMnTi

9、在静应力作用下,脆性材料以( )为极限应力
A、屈服极限
B、比例极限
C、强度极限
D、疲劳极限

10、如图所示,卷扬机传动简图序号3中支承低速级大齿轮的轴称为( )
A、零件
B、机构
C、构件
D、部件

11、在静应力作用下,塑性材料以( )为极限应力
A、屈服极限
B、比例极限
C、强度极限
D、应力极限

12、表示应力σ与应力循环次数N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疲劳曲线。纵坐标的应力σ是指变应力的( )
A、任意瞬时值
B、平均应力
C、最大应力
D、最小应力

13、下图展示的是( )的过程
A、点蚀发生
B、磨损发生
C、粘合发生
D、断裂发生

14、机械零件静应力计算的强度准则是( )
A、使计算应力≤极限应力
B、使计算应力≤许用应力
C、使计算安全系数≤许用安全系数
D、使计算安全系数≤1

15、安全系数定得过大,将使结构笨重,如果定得过小,又可能不够安全。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原则下,尽可能选取( )安全系数。
A、较大的
B、较小的
C、过大的
D、过小的

16、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分为有限寿命和无限寿命。若零件在整个使用期限内,其循环次数N和循环基数N0之间的关系满足( )为无限寿命
A、N<N0
B、N>N0
C、N≤N0
D、N≥N0

17、机器中各运动单元称为(  )
A、零件
B、部件
C、机件
D、构件

18、如图所示,内燃机连杆中的连杆体1是(  )
A、零件
B、机构
C、构件
D、部件

19、下列材料属于铸钢的是()
A、Q235
B、ZG270-500
C、HT150
D、20CrMnTi

20、在变应力条件下,零件的损坏形式是疲劳断裂,以( )为极限应力
A、屈服极限
B、比例极限
C、强度极限
D、疲劳极限

21、下列材料属于中碳钢的是( )
A、Q235
B、QT400-15
C、45
D、20CrMnTi

22、循环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表达了变应力的变化情况。对称循环变应力的循环特性γ为( )
A、0
B、1
C、-1
D、0.5

23、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 )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
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载荷系数
D、附加载荷和载荷系数

24、机械零件的刚度是指零件抵抗过大的( )的能力
A、弹性变形
B、塑性变形
C、蠕变
D、屈服变形

25、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的的应力σ 表示零件材料的( )
A、该循环次数下的平均应力
B、该循环次数下的应力幅
C、该循环次数下的最小应力
D、该循环次数下的疲劳极限

26、自行车的前轴为一不转动得心轴,该轴主要承受弯矩。该轴承受弯矩段的应力属于( )
A、对称循环变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C、一般变应力
D、静应力

27、机械零件的强度是指零件抵抗断裂和过大的( )的能力
A、弹性变形
B、塑性变形
C、蠕变
D、屈服变形

28、在如图所示的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序号1和10的组合是(    )。
A、零件
B、机构
C、构件
D、部件

29、接触疲劳强度不足时,在接触面上将产生( )
A、磨损
B、胶合
C、塑性变形
D、点蚀

30、一零件由45号钢制成,受静应力。其工作拉应力σ=300N/若零件材料硬度为250HBS、屈服极限σs=600N/,许用拉应力[σ]=400N/则零件的许用安全系数[S]等于( )
A、1.33
B、1.5
C、2.0
D、10.0

31、下列材料属于脆性材料的是( )
A、Q235
B、QT400-15
C、45
D、20CrMnTi

32、疲劳断裂是损伤的积累,它不同于一般的静力断裂,它是损伤到一定程度后,即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生的突然断裂。所以疲劳断裂与( )密切相关。
A、屈服极限
B、强度极限
C、变形
D、应力循环次数

33、机械零件静应力计算的强度准则是( )
A、使计算应力≤极限应力
B、使计算应力≥许用应力
C、使计算安全系数≥许用安全系数
D、使计算安全系数≥0

34、机械中的磨损,其主要类型有( )
A、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腐蚀磨损、疲劳磨损
B、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腐蚀磨损
C、腐蚀磨损、疲劳磨损
D、磨粒磨损

35、下列材料属于铸铁的是( )
A、Q235
B、45
C、HT150
D、20CrMnTi

36、下列材料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是( )
A、Q235
B、45
C、40C
D、20CrMnTi

37、在疲劳强度计算中,应力σ要小于等于其许用应力。其中的应力σ是指变应力的( )
A、任意瞬时值
B、平均应力
C、最大应力
D、最小应力

38、一对齿轮作双向传动时,轮齿齿根的弯曲应力是( )
A、对称循环变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C、一般变应力
D、静应力

39、循环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表达了变应力的变化情况。脉动循环变应力的循环特性γ为( )
A、0
B、1
C、-1
D、0.5

40、循环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表达了变应力的变化情况。静应力看作是变应力的特例,其循环特性γ为( )
A、0
B、1
C、-1
D、0.5

41、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分为有限寿命和无限寿命。若零件在整个使用期限内,其循环次数N和循环基数N0之间的关系满足( )为有限寿命
A、N<N0
B、N>N0
C、N≤N0
D、N≥N0

第02章 平面机构的组成与自由度

第二章单元测验

1、有一构件的实际长度l=0.5m,画在机构运动简图中的长度为20mm 则画此机构运动简图时所取的长度比例尺 是( )
A、25
B、25mm/m
C、1:25
D、0.025m/mm

2、图示为一机构模型,其对应的机构运动简图为( )
A、
B、
C、
D、以上没有正确答案

3、若两构件组成低副,则其接触形式为( )
A、面接触
B、点或线接触
C、点或面接触
D、线或面接触

4、下列机构自由度F=3n-2PL-PH,其中n,PL,PH分别为( )
A、10,14,1
B、9,12,2
C、11,15,2
D、9,13,0

5、图示为一机构模型,其对应的机构运动简图为( )
A、
B、
C、以上都正确
D、以上都不正确

6、下列机构自由度F=3n-2PL-PH,其中n,PL,PH分别为( )
A、5,7,0
B、7,10,0
C、6,8,1
D、8,11,2

7、具有确定运动的差动轮系中其原动件数目( )
A、至少应有2个
B、最多有2个
C、只有2个
D、不受限制

8、图示为一机构模型,其对应的机构运动简图为( )。
A、
B、
C、以上都不是
D、以上都是

9、当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小于或大于其自由度数时,该机构将( ) 确定的运动。
A、有
B、没有
C、不一定
D、以上都不对

10、若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是移动,则称这种运动副为 ( )
A、转动副
B、移动副
C、球面副
D、螺旋副

11、图示为一机构模型,其对应的机构运动简图为(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12、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传递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 )
A、虚约束
B、局部自由度
C、复合铰链
D、真约束

13、下列机构自由度F=3n-2PL-PH,其中n,PL,PH分别为( )
A、4,4,3
B、3,3,0
C、5,7,0
D、4,3,1

14、当机构中主动件数目(  )机构自由度数目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大于或等于

15、图示为一机构模型,其对应的机构运动简图为( )
A、
B、
C、
D、(A)(B)(C)选项全部是错的。

16、平面运动副所提供的约束为( )
A、3
B、2
C、1
D、1或2

17、机构的运动简图与( )无关
A、构件数目
B、运动副的数目、类型
C、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D、构件和运动副的结构

18、在平面机构中,每增加一个低副将引入(  )
A、1个约束
B、2个约束
C、3个约束
D、0个约束

19、下列机构自由度F=3n-2PL-PH,其中n,PL,PH分别为( )
A、7,9,2
B、6,8,1
C、7,9,1
D、6,8,2

20、机构中只有一个( )
A、机架
B、原动件
C、从动件
D、闭式运动链

21、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   )
A、1
B、2
C、3
D、5

22、图示为一机构模型,其对应的机构运动简图为( )
A、
B、
C、
D、

23、由m个构件所组成的复合铰链包含的转动副个数为( )
A、m-1
B、m+1
C、m
D、1

24、下列机构自由度F=3n-2PL-PH,其中n,PL,PH分别为( )
A、8,10,2
B、8,11,1
C、7,9,1
D、8,10,1

25、杆组是自由度( ) 的运动链
A、F=0
B、F=1
C、F二原动件数
D、F=4

26、下列机构自由度F=3n-2PL-PH,其中n,PL,PH分别为( )
A、9,12,1
B、10,14,0
C、8,13,0
D、8,11,0

27、下列机构自由度F=3n-2PL-PH,其中n,PL,PH分别为( )
A、7,9,2
B、6,8,1
C、7,9,1
D、6,8,2

28、下列机构自由度F=3n-2PL-PH,其中n,PL,PH分别为( )。
A、3,4,0
B、5,5,0
C、5,7,0
D、6,8,1

29、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 )
A、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等于主动件数目
B、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大于主动件数目
C、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小于主动件数目
D、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大于等于主动件数目

30、下列机构自由度F=3n-2PL-PH,其中n,PL,PH分别为( )
A、5,5,4
B、4,4,2
C、5,5,3
D、4,5,1

31、若两构件组成高副,则其接触形式为(  )
A、线或面接触
B、面接触
C、点或面接触
D、点或线接触

32、下列运动副中,( )属于平面运动副。
A、
B、
C、
D、以上都不是

33、下列机构自由度F=3n-2PL-PH,其中n,PL,PH分别为( )
A、9,13,0
B、9,12,2
C、8,11,1
D、10,14,1

34、若两构件组成高副,则其接触形式为(  )
A、线或面接触
B、面接触
C、点或面接触
D、点或线接触

35、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36、当机构的自由度 F >0,且等于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即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7、两构件通过内表面和外表面直接接触而组成的低副,都是回转副。

38、由于两构件间的联接形式不同,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

39、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二个约束。

40、运动副是联接,联接也是运动副。

41、机器中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零件。

42、运动链要成为机构,必须使运动链中原动件数目大于或等于自由度。

43、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44、任何构件的组合均可构成机构。

45、运动副中,两构件联接形式有点、线和面三种。

46、六个构件组成同一回转轴线的转动副,则该处共有三个转动副。

47、机构的自由度数应小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48、机构中的虚约束,如果制造、安装精度不够时,会成为真约束。

49、组成移动副的两构件之间的接触形式,只有平面接触。

50、具有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机构,在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应当首先除去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51、螺栓联接是螺旋副。

52、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2,那么该机构共需2个原动件。

53、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54、机构的自由度数应等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55、两构件通过内,外表面接触,可以组成回转副,也可以组成移动副。

56、凡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相互联接的都叫运动副。

57、运动副的作用,是用来限制或约束构件的自由运动的。

第03章 平面连杆机构

第3章单元测验

1、一曲柄摇杆机构,若改为以曲柄为机架,则将演化为(  )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D、导杆机构

2、平面铰链四杆机构ABCD中,AD为机架,LAB=40mm,LBC=60mm,LCD=120mm,LAD=120mm,那么( )
A、AB杆为曲柄,CD杆为摇杆
B、AB杆与CD杆均为曲柄
C、AB杆与CD杆均为摇杆
D、AB杆为摇杆,CD杆为曲柄

3、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机构为( )
A、曲柄摇杆机构
B、曲柄滑块机构
C、双曲柄机构
D、双摇杆机构

4、连杆机构中,传力效果最好的机构是( )。
A、曲柄遥杆机构
B、双摇杆机构
C、双曲柄机构
D、导杆机构

5、在曲柄滑块机构中,若取曲柄为机架时,则可获得( )
A、曲柄转动导杆机构
B、曲柄摆动导杆机构
C、摆动导杆滑块机构
D、曲柄转动导杆机构或者曲柄摆动导杆机构

6、无急回特性的平面四杆机构,其极位夹角(  )
A、θ=0°
B、θ≥0°
C、θ>0°
D、θ<0°

7、铰链四杆机构ABCD中,AB为曲柄,CD为摇杆,BC为连杆。若杆长lAB=30mm,lBC=70mm,lCD=80mm,则机架最大杆长为( )
A、80mm
B、100mm
C、120mm
D、150mm

8、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以滑块为原动件时,机构具有 ( ) 。
A、急回特性
B、死点位置
C、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
D、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9、下面的汽车前轮转向机构采用了( )使两轮摆角不等,而实现顺利转向。
A、平行四边形机构
B、等腰梯形机构
C、反平行四边形机构
D、曲柄摇杆机构

10、下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 )是双曲柄机构。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11、在曲摇柄杆机构中,当( )为主动件时,机构将出现死点位置。
A、曲柄
B、摇杆
C、连杆
D、连架杆

12、曲柄摇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角度等于零度的是(   )
A、压力角
B、传动角
C、极位夹角
D、摆角

13、在连杆机构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角越大,传力效果越好
B、压力角越小,传力效果越好
C、传动角越小,传力效果越好
D、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14、当急回特性系数K( )时,机构具有急回特性系数。
A、大于 1
B、小于 1
C、等于 1
D、等于0

15、导杆机构的极为夹角与导杆的摆角( )相等。
A、一定
B、一定不
C、不一定
D、没有正确答案

16、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为了获得曲柄摇杆机构,其机架应取( )
A、最短杆
B、最短杆的相邻杆
C、最短杆的相对杆
D、任何一杆

17、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且最短杆为机架,则该机构有( )个曲柄。
A、一
B、二
C、三
D、零

18、图示为摆动导杆机构,以构件1为主动件,则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传动角γ=(  )
A、∠BAC
B、∠BCA
C、90°
D、0°

19、四杆机构中,已知行程速比系数K,则极位夹角的计算公式为( )。
A、
B、
C、
D、

20、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 )。
A、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位置时
B、曲柄与机架垂直的位置时
C、不定
D、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21、下面的自卸卡车车厢翻转过程使用的机构属于()
A、曲柄滑块机构
B、摇块机构
C、曲柄摇杆机构
D、转动导杆机构

22、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γ和压力角α的关系是( )
A、γ=180°-α
B、γ=90°+α
C、γ=90°-α
D、γ= α

23、下列机构中没有急回特性的机构是( )。
A、曲柄摇杆机构
B、导杆机构
C、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D、偏心曲柄滑块机构

24、下面的铲土机的铲斗举升机构采用了( )实现铲斗平稳举升。
A、平行四边形机构
B、反平行四边形机构
C、双摇杆机构
D、曲柄摇杆机构

25、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等速转动时,摇杆往复摆动的平均速度不同的运动特性称为 () 。
A、急回特性
B、死点现象
C、变速运动
D、等幅摆动

26、摆动导杆机构的极位夹角与导杆摆角的关系为( )。
A、相等
B、极位夹角大于导杆摆角
C、极位夹角与导杆摆角互补
D、极位夹角小于导杆摆角

27、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为主动件时,()死点位置。
A、曲柄与连杆共线时
B、摇杆与连杆共线时
C、不存在
D、没有正确选项

28、在四杆机构中,各杆件的长度若满足杆长条件,则该机构一定是( )。
A、曲柄遥杆机构
B、双摇杆机构
C、双曲柄机构
D、不确定

29、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和小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则( )为机架时,可得双摇杆机构。
A、以最短杆
B、以最短杆相邻杆
C、以最短杆对面杆
D、无论以哪个杆

30、下面的蒸汽机车驱动机构采用了( )使曲柄滑块机构能够克服死点位置,而实现连续顺利运转。
A、一般机构
B、加大驱动力的方法
C、加大惯性轮的方法
D、错列方法

31、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发生在( )
A、从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B、从动件与机架共线位置
C、主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D、主动件与机架共线位置

32、缝纫机脚踏板机构是( )来克服死点位置的。
A、通过转动手轮
B、按节奏踩脚踏板
C、使劲踩脚踏板
D、通过大带轮的惯性

33、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其压力角和传动角分别为( )。
A、0°, 0°
B、0°, 90°
C、90°, 0°
D、90°, 90°

34、在曲柄滑块机构中,若取连杆为机架,则可获得(   )
A、曲柄转动导杆机构
B、曲柄摆动导杆机构
C、摇块机构
D、移动导杆机构

35、压力角是衡量机构传力性能的重要指标。

36、压力角就是作用于构件上的力和速度的夹角。

37、机构的极位夹角是衡量机构急回特性的重要指标。极位夹角越大,则机构的急回特性越明显。

38、只有以曲柄摇杆机构的最短杆为固定机架,才能得到双曲柄机构。

39、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两极限位置出现在曲柄与连杆的两次共线时。

40、极位夹角就是从动件在两个极限位置的夹角。

41、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是:连架杆或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

42、机构是否存在死点位置与机构取哪个构件为原动件无关。

43、在实际生产中,机构的死点位置对工作都是不利的,处处都要考虑克服。

44、压力角越大,则机构传力性能越差。

45、在平面连杆机构中,只要最短杆作固定机架,就能得到双曲柄机构。

46、曲柄的极位夹角θ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系数K也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也越显著。

47、若要使机构有急回特性,极位夹角必须θ> 0。

48、传动角就是连杆与从动件的夹角。

49、极位夹角是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两极限位置的夹角。

50、在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一定是最短杆。

51、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γ越大,机构传力性能越高。

52、在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中,若以曲柄为主动件时,最小传动角可能出现在曲柄与滑块导路相平行的位置。

53、四杆机构的传动角是指从动揺杆的受力方向与受力点的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

第05章 齿轮传动

第5章单元测验

1、一对相啮合的渐开线齿轮传动,当中心距变大时,两齿轮的分度圆不变,两齿轮的节圆(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判断

2、两级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图所示。Z2斜齿轮轴向力Fa2的指向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3、开式齿轮传动一般采用()方式润滑
A、人工定期润滑
B、浸油润滑
C、喷油润滑
D、从不润滑

4、一对标准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其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 A、法面模数相等,等于标准模数 B、端面模数相等,等于标准模数 C、法面压力角相等,等于标准压力角,等于20度 D、端面压力角相等,等于标准压力角,等于20度 E、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A、ACE
B、ACD
C、BCD
D、AC

5、渐开线圆锥齿轮的( )是标准值
A、大端模数
B、小端模数
C、法面模数
D、平均模数

6、两级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图所示。Z1斜齿轮圆周力Ft1的指向为( )。
A、在啮合点处,垂直纸面向里
B、在啮合点处,垂直纸面向外
C、在啮合点处,在纸面内,向上
D、在啮合点处,在纸面内,向下

7、一对渐开线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是( )。
A、重合度大于0
B、重合度小于0
C、重合度大于1
D、重合度小于1

8、一对渐开线圆锥齿轮传动,其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 A、大端模数相等,等于标准模数 B、小端数相等,等于标准模数 C、大端压力角相等,等于标准压力角,等于20度 D、小端压力角相等,等于标准压力角,等于20度
A、AD
B、BD
C、BC
D、AC

9、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 )是标准值
A、端面压力角
B、法面压力角
C、轴向压力角
D、节圆上的压力角

10、一对渐开线齿轮传动,以下描述中,不是其啮合特点的是( )
A、中心距的可分性
B、力传递的大小不变性
C、力传动的方向不变性
D、啮合角始终在变

11、斜齿圆柱齿轮的螺旋角与轴向力的关系是( )
A、轴向力随着螺旋角的增大而增大
B、轴向力随着螺旋角的增大而减小
C、轴向力不随螺旋角的变化而变化
D、轴向力与螺旋角无关

12、一对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当齿轮分度圆与节圆不重合时,( )。
A、齿轮节圆变大
B、齿轮节圆变小
C、齿轮节圆不变
D、齿轮分度圆变大

13、在图示的三级传动中,主动轮为小斜齿轮Z1。为使中间II轴上的轴承所受轴向力最小,斜齿圆柱齿轮Z2的螺旋线方向为( ),Z1的螺旋线方向为( )。
A、右旋,左旋
B、右旋,右旋
C、左旋,右旋
D、左旋,左旋

14、齿轮的制造精度分( )级?( )级最高,( )级最低。
A、12,12,1
B、13,0,12
C、12,1,12
D、10,1,10

15、渐开线齿轮的齿根圆( ) 。
A、总是小于基圆
B、总是等于基圆
C、总是大于基圆
D、有时小于基圆,有时大于基圆

16、设计齿轮传动时是按机器类型和( )两个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其精度等级的。
A、齿轮圆周速度
B、载荷情况
C、硬度
D、润滑情况

17、渐开线齿轮的模数m=p/π ,所以齿轮的模数( )
A、是一个无理数
B、是一个小数
C、是一无量纲的数
D、是系列化、标准化的离散量

18、当( )时,愈可能引起根切现象。
A、基圆愈小
B、分度圆愈小
C、模数愈小
D、齿数愈少

19、在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中,不但要分析每个齿轮的转动方向,而且要清楚其是主动轮还是从动轮。从动轮的圆周力(切向力)Ft,作用在从动轮上,且与其转动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即可相同也可相反
D、没有正确答案

20、圆柱齿轮传动中,当齿轮直径不变,而减小模数时,可以( )
A、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
B、提高轮齿的接触强度
C、提高轮齿的静强度
D、改善传递的平稳性

21、润滑良好的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
A、齿面磨损
B、齿面点蚀
C、齿面胶合
D、齿面塑性变形

22、一对齿轮传动中,两轮的计算接触应力的关系是( )
A、σH1=σH2
B、σH1≥σH2
C、σH1≤σH2
D、无规律

23、对于硬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时一般先按( )进行设计计算,再按( )进行强度校核。( )
A、接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强度
B、弯曲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
C、磨损条件,弯曲疲劳强度
D、胶合条件,接触疲劳强度

24、圆柱齿轮传动的本质要求是( )。
A、瞬时传动比恒定不变
B、传动比是常量
C、两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D、没有正确答案

25、在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中,不但要分析每个齿轮的转动方向,而且要清楚其是主动轮还是从动轮。主动轮的圆周力(切向力)Ft,作用在主动轮上,且与其转动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D、没有正确选项

26、当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和基圆相重合时,它的齿数应该是( )
A、40
B、42
C、24
D、17

27、无论是齿轮插刀还是齿条插刀,在用范成法加工时,其主运动是()。
A、范成运动
B、切削运动
C、让刀运动
D、进给运动

28、一对齿轮传动中,两轮的计算弯曲应力的关系是()
A、
B、
C、
D、不一定

29、对齿面硬度≤350HBS的一对齿轮传动,选取齿面硬度时应使( )
A、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面硬度
B、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面硬度
C、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面硬度
D、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面硬度

30、在( )情况下可采用圆锥齿轮传动。
A、轴线平行
B、轴线成任意角交错
C、相交成直角或任意角
D、轴线成直角交错

31、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 ) A、齿面磨损 B、齿面点蚀 C、齿根折断 D、齿面胶合 E、齿面塑性变形
A、A 、B、D
B、A、B、C
C、A、C、D
D、B、D、E

32、变速箱中的滑移齿轮,一般应选用( )。
A、直齿圆柱齿轮
B、斜齿圆柱齿轮
C、人字齿圆柱齿轮
D、直齿锥齿轮

33、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 )是标准值
A、端面模数
B、法面模数
C、轴向模数
D、平均模数

34、渐开线齿轮齿廓曲线上不同点的曲率半径是( )
A、不变
B、齿顶处最大
C、齿顶处最小
D、齿根附近最大

35、对于圆锥齿轮传动,其轴向力Fa就是法向力在轴线方向上的分力。所以其方向肯定沿着轴线方向,箭头( )
A、从大端指向小端
B、从小端指向大端
C、指向轴心
D、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36、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其 m=4mm,齿数 z1=30,z2=50 ,安装中心距a=162mm ,此时啮合角( )压力角。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两轮无法安装,不能判断

37、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廓曲线是在( )的基础上产生的渐开线。
A、齿顶圆
B、齿根圆
C、分度圆
D、节圆
E、基圆

38、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中,小锥齿轮为主动轮,其转向如图所示。则小锥齿轮的轴向力Fa1的指向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39、闭式齿轮传动中,当齿轮的圆周速度是v≦12m/s时,一般采用( )方式润滑
A、人工定期润滑
B、浸油润滑
C、喷油润滑
D、没有正确选项

40、为了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可考虑采取( )
A、采用闭式传动
B、增大传动中心距
C、减少齿数,增大模数
D、减小分度圆直径

41、对于标准正常齿制的渐开线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是( )
A、14
B、17
C、19
D、20

42、一对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其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 A、模数相等,等于标准模数 B、压力角相等,等于标准压力角,等于20度 C、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A、ABC
B、AC
C、AB
D、ABD

43、两级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图所示。Z3斜齿轮旋向为( )时,才能使中间轴上两齿轮轴向受力方向相反?
A、左旋
B、右旋
C、都不可
D、无法判别

44、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中,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45、两级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图所示。Z2斜齿轮圆周力Ft2的指向为( )
A、垂直纸面向里
B、垂直纸面向外
C、在纸面内向左
D、在纸面内向右

46、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中,小锥齿轮为主动轮,其转向如图所示。则,大锥齿轮的轴向力Fa2的指向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47、无论是内啮合还是外啮合齿轮传动,无论是圆柱齿轮传动还是圆锥齿轮传动,无论是斜齿轮传动还是直齿轮传动,其径向力Fr始终是( )。
A、指向转动中心
B、背离转动中心
C、大端指向小端
D、小端指向大端

48、机械传动中,最常用的齿轮精度等级是( )
A、1-5
B、6-9
C、7-8
D、1-12

49、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设计中,小齿轮齿数的选择 ( )
A、以不根切为原则,选少些
B、选多少都可以
C、在保证齿根弯曲强度前提下,选多些
D、没有正确的选项

50、对齿面硬度为软齿面的一对齿轮传动,选取小齿轮齿面硬度HBS1要比大齿轮齿面硬度HBS2高( )
A、20-50HBS
B、50-80HBS
C、10-20HBS
D、80-100HBS

51、为了提高齿轮的接触强度,可考虑采取( )
A、采用闭式传动
B、增大传动中心距
C、减少齿数,增大模数
D、减小分度圆直径

52、一对齿轮作单向传动时,轮齿齿根的弯曲应力是( )
A、对称循环变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C、一般变应力
D、静应力

53、已知轴交角为∑=90° 的一对圆锥齿轮传动δ1=30,小锥齿轮的分度圆锥角 ,小齿轮的齿数z1=18 ,则大齿轮的齿数应为( )。
A、54
B、31
C、540
D、条件不够,无法确定

54、欲使两齿轮瞬时角速比恒定不变,则必须满足( )。
A、不论齿廓在任何位置接触,过接触点所作的齿廓公切线都必须与连心线交于一定点。
B、只要齿廓在节点接触,过接触点所作的齿廓公法线与连心线交于一定点。
C、不论齿廓在任何位置接触,过接触点所作的齿廓公法线都必须与连心线交于一定点。
D、不论齿廓在任何位置接触,过接触点所作的齿廓公法线都必须与连心线交于一动点。

55、直齿圆锥齿轮强度计算中,是以( )为计算依据的
A、大端当量直齿圆柱齿轮
B、齿宽中点处的当量直齿圆柱齿轮
C、大端分度圆柱齿轮
D、齿宽中点处的分度圆柱齿轮

56、对于斜齿轮圆柱齿轮传动,其轴向力Fa就是法向力在轴线方向上的分力。所以其方向肯定沿着轴线方向,箭头( )
A、指向工作齿面
B、背离工作齿面
C、大端指向小端
D、小端指向大端

57、对于高速的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时还应校核其( )
A、弯曲疲劳强度
B、接触疲劳强度
C、磨损条件
D、胶合条件

58、两级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图所示。Z1斜齿轮径向力Fr1的指向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59、一对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当齿轮分度圆与节圆不重合时,( )。
A、啮合角大于压力角
B、啮合角小于压力角
C、啮合角等于压力角
D、啮合角始终不变

60、一对齿轮传动中,两轮的许用弯曲应力的关系是( )
A、
B、
C、
D、

61、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与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相比较,其传动优点不包括以下( )。
A、载荷变化平稳,承载能力大
B、传动重合度大
C、载荷一定情况下,尺寸更小
D、有轴向力且制造复杂

62、对于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时一般先按( )进行设计计算,再按( )进行强度校核。( )
A、接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强度
B、弯曲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
C、磨损条件,弯曲疲劳强度
D、胶合条件,接触疲劳强度

63、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时,大小齿轮的轮廓曲线( )。
A、完全重合
B、不能重合
C、重合一半
D、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64、一对圆柱齿轮传动,作纯滚动的圆一定是( )
A、齿顶圆
B、齿根圆
C、分度圆
D、节圆

65、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法线始终和( )相切。
A、齿顶圆
B、齿根圆
C、分度圆
D、节圆
E、基圆

66、两级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图所示。Z1斜齿轮轴向力Fa1的指向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67、齿面点蚀主要发生在( )
A、齿顶附近
B、齿根附近
C、节线附近齿顶面上
D、节线附近齿根面上

68、对于HBS≤350的齿轮传动,当采用同一钢材制造时,一般将进行( )处理。
A、小齿轮表面淬火,大齿轮调质
B、小齿轮表面淬火,大齿轮正火
C、小齿轮调质,大齿轮正火
D、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

69、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状取决于( )的大小。
A、齿顶圆
B、齿根圆
C、分度圆
D、节圆
E、基圆

70、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齿面受法向力Fn、径向力Fr和圆周力(切向力)Ft,在轮齿啮合的每一点都可得到以上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但其中只有( )在各啮合点为一不变的常量。
A、法向力Fn
B、径向力Fr
C、径向力Fr
D、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71、一对圆柱齿轮传动,通常把小齿轮的齿宽取值略大于大齿轮,其主要目的是( )
A、使小齿轮的强度比大齿轮高一些
B、减小传动中的动载荷
C、为了便于安装,保证接触线长度
D、避免沿齿向载荷分布不均匀

72、齿轮传动中,若保持齿轮的中心距a不变,增加齿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增加重合度
B、改善传动的平稳性
C、减小模数、齿厚减薄
D、增加齿间的滑动速度、加速齿轮的磨损

73、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实际啮合终止点是( )与啮合线的交点。
A、主动轮的顶圆
B、主动轮的根圆
C、从动轮的顶圆
D、从动轮的根圆

74、对于硬齿面的开式齿轮传动,设计时一般按( )进行设计计算
A、弯曲疲劳强度
B、接触疲劳强度
C、磨损条件
D、胶合条件

75、齿轮传动中,按照工作条件,齿轮传动分为两种,分别是( )
A、开式齿轮传动和闭式齿轮传动
B、硬齿面齿轮传动和软齿面齿轮传动
C、大齿轮和小齿轮
D、直齿齿轮和斜齿齿轮

76、两级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图所示。Z2斜齿轮径向力Fr2的指向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77、一对渐开线齿轮传动,其标准中心距是指( )。
A、顶隙为零,侧隙为标准值
B、顶隙标准值,侧隙为标准值
C、顶隙为零,侧隙为零
D、顶隙标准值,侧隙为零

78、闭式齿轮传动中,当齿轮的圆周速度是v>12m/s时,一般采用( )方式润滑
A、人工定期润滑
B、浸油润滑
C、喷油润滑
D、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79、对齿面硬度为硬齿面的一对齿轮传动,选取齿面硬度时,应( )
A、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面硬度
B、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面硬度
C、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面硬度
D、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面硬度

80、可能引起根切现象的加工方法是( )
A、
B、
C、两种方式都可以
D、其它选项都不正确

81、能满足定角速比传动条件的一对齿廓,称为共轭齿廓。能作为共轭齿廓曲线的有( )
A、只有渐开线
B、只有圆弧线
C、只有摆线
D、只要给出一条曲线,总能找到一条与之共轭的曲线

82、齿轮传动在以下几种工况中的齿宽系数可取大些:( )
A、悬垂布置
B、不对称布置
C、对称布置
D、同轴式减速器布置

83、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曲线上的压力角是( )
A、不变
B、齿顶处的压力角最大
C、齿顶处的压力角最小
D、齿根附近的压力角最大

84、一对能够相互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的安装中心距加大时,其分度圆压力角也随之加大。

85、对于单个齿轮来说,节圆半径就等于分度圆半径。

86、在圆柱齿轮传动中,轮齿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主要取决于其齿数。

87、渐开线齿轮的传动比 i = d从 / d主 = Z从 / Z主。

88、对于齿面硬度≤350 HBS的齿轮传动,若大、小齿轮均采用45钢,一般采取的热处理方式为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

89、进行齿轮设计时小齿轮材料的硬度应大于大齿轮材料的硬度。

90、用范成法切削渐开线齿轮时,一把模数为m、压力角为α的刀具可以切削相同模数和压力角的任何齿数的齿轮。

91、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是重合度ε>=1。

92、一对能正确啮合传动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啮合角一定是20°。

93、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先按接触强度设计,再校核弯曲强度。

94、一个齿轮的模数变化后,齿形系数也将发生变化。

95、齿轮传动中,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其中, 。

96、齿面点蚀在齿轮传动中时有发生,但硬齿面齿轮传动一般不发生点蚀破坏。

97、斜齿轮传动的标准参数为端面参数,计算参数数为法面参数。

98、在直齿圆柱齿轮上,可以直接测量的直径有齿顶圆和齿根圆。

99、渐开线齿轮上,基圆直径一定比齿根圆直径小。

100、锥齿轮传动用于传递两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101、m、d、ha*、 c*都是标准值的齿轮是标准齿轮。

102、一个齿轮的模数变化后,齿形系数也将发生变化。

103、同一模数和同一压力角,但不同齿数的两个齿轮,可以使用一把齿轮刀具进行加工。

10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由于安装不准确,产生了中心距误差,但其传动比的大小仍保持不变。

105、分度圆上压力角的变化,对齿廓的形状有影响。

106、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忽略齿面的摩擦力,则轮齿间受有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三个力作用。

107、斜齿圆柱齿轮分度圆螺旋角β过大,产生的轴向力很大,因此高速重载时可采用人字齿轮,β虽大但轴向力抵消。

第04章 凸轮机构

第4章单元测验

1、设计滚子从动件盘状凸轮轮廓时,对于外凸的理论廓线,若将滚子半径加大,那么凸轮轮廓上的各点曲率半径(   )
A、一定变大
B、一定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2、凸轮机构中,凸轮最大压力角出现于凸轮轮廓坡度较陡的地方。( )
A、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
C、说法不完全正确
D、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3、下述几种规律中,( )既不会产生柔性冲击也不会产生刚性冲击,可用于高速场合。
A、等速运动规律
B、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C、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D、余弦加速运动规律

4、如下图所示凸轮机构的推程运动角是 ()。
A、180°
B、120°
C、70°
D、110°

5、当从动件在推程按照简谐运动规律运动时,在一般情况下,从动件在行程的(  )
A、起始位置有柔性冲击,终止位置有刚性冲击
B、起始和终止位置都有刚性冲击
C、起始位置有刚性冲击,终止位置有柔性冲击
D、起始和终止位置都有柔性冲击

6、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基圆的大小会影响()。
A、从动件的位移
B、从动件的速度
C、从动件的加速度
D、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7、在设计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若出现运动失真现象,则应( )
A、减小凸轮基圆半径
B、增大凸轮基圆半径
C、减小平底宽度
D、增大平底宽度

8、平底垂直于导路的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其压力角等于( )。
A、0°
B、90°
C、变化的
D、无法确定

9、尖顶盘型凸轮机构中的压力角是指()间的夹角。
A、凸轮上接触点的法线与该点的线速度方向。
B、凸轮上的接触点处的法线与从动件的运动方向。
C、凸轮上的接触点的切线与从动件的运动方向。
D、没有正确的选项

10、对心直动尖顶盘形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超过许用值时,可采用( )措施来解决。
A、增大基圆半径
B、改为滚子从动件
C、改变凸轮转向
D、改为偏直直动尖顶从动件

11、在下列凸轮机构中,从动件与凸轮的运动不在同一平面中的是(   )
A、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B、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C、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D、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

12、与连杆机构相比,凸轮机构的最大缺点是( )
A、惯性力难以平衡
B、点、线接触,易磨损
C、设计较为复杂
D、不能实现间歇运动

13、( )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恒等于常数。
A、摆动尖顶从动件
B、直动滚子从动件
C、摆动平顶从动件
D、摆动滚子从动件

14、设计滚子从动件盘状凸轮轮廓线时,若将滚子半径加大,那么凸轮实际轮廓线上的各点曲率半径( )
A、一定变大
B、一定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15、在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基圆是指( )。
A、理论廓线的基圆
B、工作廓线的基圆
C、实际廓线的基圆
D、没有正确选项

16、在设计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若发生运动失真现象,可以(   )
A、增大滚子半径
B、减少基圆半径
C、增大基圆半径
D、增加从动件长度

17、在凸轮机构的从动件选用等速运动规律时,其从动件的运动( )
A、将产生刚性冲击
B、将产生柔性冲击
C、没有冲击
D、既有刚性冲击又有柔性冲击

18、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中,若压力角超过许用值,则应该( )。
A、增大基圆半径
B、减小基圆半径
C、增大从动件的行程
D、减小从动件的行程

19、若增大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则该凸轮机构的凸轮基圆半径将减小,从动件上所受的有害分力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没有正确选项

20、当凸轮机构的从动件推程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时,推程开始和结束位置( )。
A、存在刚性冲击
B、存在柔性冲击
C、不存在冲击
D、没有正确选项

21、凸轮机构的主要优点是( )
A、实现任意预期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B、承载能力大
C、适合于高速场合
D、凸轮轮廓加工简单

22、设计凸轮机构,当凸轮角速度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已知时,则( )
A、基圆半径越大,压力角越大
B、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越大
C、滚子半径越小,压力角越小
D、滚子半径越大,压力角越小

23、对于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来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偏置直动从动件与对心直动从动件相比,两者在推程段最大压力角的关系为 ( )
A、偏置直动从动件比对心直动从动件大
B、对心直动从动件比偏置直动从动件大
C、一样大
D、不一定

24、下面的凸轮机构利用了( )使从动件始终与凸轮保持接触。
A、弹簧力
B、力封闭原理
C、几何封闭方法
D、重力

25、凸轮机构中,基圆半径是指凸轮转动中心到_______半径。
A、理论轮廓线上的最大
B、实际轮廓线上的最大
C、实际轮廓线上的最小
D、理论轮廓线上的最小

26、当凸轮的压力角增大到临界值时,不论从动杆是什么形式的运动,都会出现自锁。

27、压力角不仅影响凸轮机构的传动是否灵活,而且还影响凸轮机构的尺寸是否紧凑。

28、盘形凸轮机构从动杆的运动规律,主要决定于凸轮半径的变化规律。

29、盘形凸轮的结构尺寸与基圆半径成正比。

30、从动件的位移线图是凸轮轮廓设计的依据。

31、对于同一种从动件运动规律,使用不同类型的从动件所设计出来的凸轮的实际轮廓是相同的。

32、滚子从动杆凸轮机构,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和理论轮廓曲线是一条。

33、当凸轮的行程大小一定时,盘形凸轮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成正比。

34、凸轮轮廓曲线上各点的压力角是不变的。

35、同一条凸轮轮廓曲线,对三种不同形式的从动杆都适用。

36、对凸轮机构而言,减小压力角,就要增大基圆半径,因此,改善机构受力和减小凸轮的尺寸是相互矛盾的。

37、为了保证凸轮机构传动灵活,必须控制压力角,为此规定了压力角的许用值。

38、绘制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工作轮廓时,可由其理论轮廓上各点的向径减去滚子半径求得。

39、凸轮机构出现自锁是由于驱动力小造成的。

40、凸轮轮廓的形状完全取决于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41、凸轮转速的高低,影响从动杆的运动规律。

第06章 蜗杆传动

第6章单元测验

1、闭式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A、蜗杆断裂
B、蜗轮轮齿折断
C、磨粒磨损
D、胶合、疲劳点蚀

2、在蜗杆传动中,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加蜗杆头数z1,则滑动速度(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增大也可能减小

3、提高蜗杆传动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增大模数m
B、增加蜗杆头数
C、增大直径系数q
D、减小直径系数q

4、阿基米德蜗杆的轴向剖面内的齿形为( )
A、渐开线
B、直线形
C、曲线
D、圆形

5、蜗轮轮缘与轮毂采用不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 )
A、减轻重量
B、加工方便
C、节约有色金属
D、提高强度

6、在蜗杆传动中,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减少蜗杆头数z1,则( )
A、有利于蜗杆加工
B、有利于提高蜗杆刚度
C、有利于实现自锁
D、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

7、具有自锁性能的蜗杆传动,其最大效率小于( )
A、0.9
B、0.5
C、0.2
D、1

8、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中,应除去( )
A、
B、
C、
D、螺旋方向

9、蜗杆传动的强度设计主要是针对( )
A、蜗杆的
B、蜗杆和蜗轮的
C、蜗轮的
D、蜗杆和蜗轮中材料强度高的

10、在蜗轮齿数不变情况下,蜗杆头数( )则传动比大
A、少
B、多
C、零
D、偶数

11、在蜗杆蜗轮机构中,中间平面是指( )
A、过蜗轮轴线并垂直于蜗杆轴线的平面
B、过蜗杆轴线并垂直于蜗轮轴线的平面
C、蜗轮的端面
D、蜗杆的法面

12、蜗轮常用材料是( )
A、40Cr
B、GCrl5
C、ZCuSn10Pb1
D、LYl2

13、当两轴线( )时,可采用蜗杆传动
A、平行
B、相交
C、垂直交错
D、没有正确选项

14、普通圆柱蜗杆分度圆直径的计算公式是( )
A、
B、
C、
D、

15、用( )计算蜗杆传动比是错误的
A、i=ω1/ω2
B、i=z2/z1
C、i=n1/n2
D、i=d2/d1

16、在图示的三级传动中,蜗杆所受的轴向力方向是( )
A、向里
B、向外
C、向左
D、向右

17、在润滑良好的条件下,为提高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应采用( )
A、大直径系数的蜗杆
B、单头蜗杆
C、多头蜗杆
D、较多的蜗轮齿数

18、在蜗杆传动中最常见的是( )传动
A、阿基米德蜗杆
B、环面蜗杆
C、延伸渐开线蜗杆
D、圆弧面蜗杆

19、在蜗杆传动中,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加蜗杆头数z1,则传动效率(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提高,也可能降低

20、蜗杆传动的油温最高不应超过( )
A、30℃
B、50℃
C、80℃
D、120℃

21、阿基米德圆柱蜗杆与蜗轮传动的( )模数,应符合标准值
A、法面
B、端面
C、中间平面
D、其它选项都不正确

22、蜗杆传动中较为理想的材料组合是( )
A、钢和铸铁
B、钢和青铜
C、铜和铝合金
D、钢和钢

23、与齿轮传动相比较,( )不能作为蜗杆传动的优点
A、传动平稳,噪声小
B、传动效率高
C、可产生自锁
D、传动比大

24、在蜗杆传动中,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加蜗杆直径系数q,将使传动效率( )
A、提高
B、减小
C、不变
D、增大也可能减小

25、蜗杆常用材料是( )
A、40Cr
B、GCrl5
C、ZCuSn10Pb1
D、LY12

26、在蜗杆传动中,作用在蜗杆上的三个啮合分力,通常以( )为最大
A、圆周力Ftl
B、径向力Fr1
C、轴向力Fa1
D、其它选项都不正确

27、在图示的三级传动中,蜗杆的旋向是( ),蜗轮的旋向是( )。
A、左旋,左旋
B、右旋,右旋
C、左旋,右旋
D、无法判别

28、在蜗杆传动中,通常( )为主动件
A、蜗杆
B、蜗轮
C、蜗杆或蜗轮都可以
D、蜗杆涡轮都不可以

29、在蜗杆传动中,当需要自锁时,应使蜗杆导程角( )当量摩擦角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没有一定

30、下面几种失效形式中,不是蜗杆蜗轮主要失效形式的是( )
A、磨损
B、轮齿断裂
C、点蚀
D、胶合

31、在图示的三级传动中,蜗轮的转动方向是( )
A、向里
B、向外
C、顺时针
D、逆时针

32、蜗杆传动与齿轮传动相比, 效率( )
A、高
B、低
C、相等
D、以上均不是

33、蜗杆蜗轮啮合面间的滑动速度vs和蜗杆圆周速度v1之间有如下关系( )
A、
B、
C、
D、无法确定

34、下列蜗杆分度圆直径计算公式: (1)d1=mq (2)d1=m (3)d1=d2/i (4)d1=mz2/(tanγ) (5)d1=2a/(i+1) 其中有( )是错误的。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35、蜗杆直径d1的标准化,是为了( )
A、有利于测量
B、有利于蜗杆加工
C、有利于实现自锁
D、有利于蜗轮滚刀的标准化

36、蜗杆直径系数q=( )
A、
B、
C、
D、

37、起吊重物用的手动蜗杆传动,宜采用( )的蜗杆
A、单头、小导程角
B、单头、大导程角
C、多头、小导程角
D、多头、大导程角

38、在( )截面内,蜗轮齿廓是渐开线
A、法向
B、中间
C、所有
D、其它选项都不正确

39、蜗杆传动是以( )内的参数为基准,进行各种几何尺寸计算的。
A、中间平面
B、法面
C、端面
D、外部平面

40、蜗杆传动一般用于传动大功率、大速比的场合。

41、标准蜗杆传动的中心距是。

42、蜗杆头数越多,则蜗杆传动的效率越低。

43、闭式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

44、蜗杆传动的传动比是 。

45、蜗杆分度圆直径d1=mZ1。

46、蜗杆传动的自锁性是指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反之则不能。

47、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蜗杆法平面与蜗轮轴平面的模数、压力角分别相等。

48、对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主要是为了防止润滑油温度过高而使润滑条件恶化,导致发生胶合失效。

49、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之一是蜗杆与蜗轮的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50、在蜗杆传动中,如果模数和蜗杆头数一定,增加蜗杆分度圆直径,将使传动效率降低。

51、为了提高蜗杆的传动效率,可以不另换蜗轮,只需要采用直径相同的双头蜗杆代替原来的单头蜗杆。

52、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之一是蜗杆端面模数和蜗轮的端面模数相等。

53、在蜗杆传动的传动比中,蜗杆头数z1相当于齿数,因此,其分度圆直径 。

第07章 轮系及其功用

第7章单元测验

1、分解复合轮系的关键是( )。
A、找出中心轮
B、找出行星轮
C、找出惰轮
D、找出过桥齿轮

2、在图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 60,Z2=40,Z2’= Z3= 20, 若n1= n3=120r/min,并设n1与n3转向相反,则nH的大小为( )
A、无法求解
B、24 r/min
C、240 r/min
D、600 r/min

3、周转轮系必定具备的特点是( )。
A、轮系中必有一个惰轮
B、轮系中至少有一个行星轮
C、轮系的自由度必为1
D、轮系中至少有一个回转轴线固定的齿轮

4、下面图示轮系是( )轮系。
A、复合轮系
B、周转轮系
C、定轴
D、行星轮系

5、在平行轴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中,中的指数m指( )。
A、齿轮的个数
B、主动轮的个数
C、内啮合对数
D、外啮合对数

6、轮系有很多功用,但其中( )功用,必须依靠行星轮系实现。
A、变速传动
B、大的传动比
C、分路传动
D、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7、某一行星轮系的转化轮系传动比为负值,说明原轮系中轮j和轮k的转向( )。
A、一定相反
B、一定相同
C、不一定相反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中,符号的含义是( )
A、转化轮系中从j轮到k轮的传动比
B、转化轮系中从k轮到j轮的传动比
C、原轮系中从j轮到k轮的传动比
D、原轮系中从k轮到j轮的传动比

9、在图示轮系中,已知各轮的齿数为Z1= 20, Z2=30,Z3=80, Z4=25,Z5=50,则传动比为( )
A、6
B、-6
C、10
D、-10

10、确定平行轴定轴轮系传动比符号的方法为()。
A、只能用确定
B、只能用画箭头方法确定
C、既能用确定,也能用画箭头方法确定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1、下面图示差速器是( )轮系。
A、复合轮系
B、周转轮系
C、定轴
D、行星轮系

12、平行轴齿轮系,若外啮合齿轮为偶数对时,首末两轮转向( )。
A、相反
B、相同
C、有时相反
D、有时相同

13、在图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80,Z2=25,Z2’= 30, Z3=25, 若已知n3=200r/min,n1=50r/min,(n1、n3方向相同),则nH( )
A、-2.82r/min
B、80.99 r/min
C、169r/min
D、252.82r/min

14、可以产生较大弹性形变的行星轮是下列哪种行星传动系统中的( )。
A、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
B、摆线针轮行星传动
C、谐波齿轮传动
D、以上都不是

15、惰轮的作用是( )。
A、提高齿轮强度
B、改变从动轮转速
C、改变从动轮转向
D、调节齿轮轴间距离

16、下面图示轮系是( )轮系。
A、复合轮系
B、周转轮系
C、定轴
D、行星轮系

17、以下构件组可作为周转轮系的基本构件的是( )
A、中心轮和行星轮
B、行星轮和转臂
C、转臂和中心轮
D、中心轮和机架

18、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中,首末两轮传动比不能冠以正负号的是()。
A、首末两轮轴线不平行
B、首末两轮轴线重合
C、首末两轮轴线平行
D、所有齿轮轴线都平行

19、所有齿轮的轴线相对于机架都是固定的轮系称为定轴轮系。

20、混合轮系必须由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两种组成。

21、轮系中惰轮不仅改变传动比的大小而且还影响传动比正、负号。

22、利用差动轮系可以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将一根轴的转动分解为两根轴的转动。

23、周转轮系中的行星轮的运动是由公转和自转组成的复合运动。

24、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始末两端齿轮齿数之反比。

25、惰轮是在轮系中不起作用的齿轮。

第08章 间歇运动机构

第8章单元测试

1、为了保证单销槽轮机构的槽轮运动系数大于零,槽轮的槽数应大于或等于( )。
A、2
B、3
C、4
D、5

2、槽轮机构的主动件是( )。
A、槽轮
B、曲柄
C、圆销
D、曲柄、圆销

3、图示超越离合器属于( )机构。
A、棘轮
B、摩擦轮
C、槽轮
D、凸轮

4、在间歇运动机构中,( ) 可以获得不同转向的间歇运动。
A、棘轮机构
B、槽轮机构
C、不完全齿轮机构
D、圆柱式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5、图示机构属于( )机构。
A、不完全齿轮
B、槽轮
C、往复运动
D、齿轮齿条

6、利用( )可以防止棘轮的反转。
A、锁止圆弧
B、止回棘爪
C、棘轮不会反转
D、其它选项都不正确

7、下图棘轮机构中的构件1是( )。
A、棘爪
B、制动棘爪
C、弹簧
D、第二个棘爪

8、槽轮机构的主动件在工作中是作( )运动的。
A、往复摆动
B、等速旋转
C、匀速直线运动
D、加速旋转

9、槽轮转角的大小是( )。
A、能够调节的
B、不能调节的
C、自动变化的
D、其它选项都不正确

10、棘轮机构的主动件,是作( )的。
A、往复摆动运动
B、直线往复运动
C、等速旋转运动
D、加速旋转运动

11、在单向间歇运动机构中,棘轮机构常用于( )的场合。
A、低速轻载
B、高速轻载
C、低速重载
D、高速重载

12、利用( )可以防止间歇齿轮机构的从动件反转和不静止。
A、锁止圆弧
B、止回棘爪
C、锁止棘爪
D、止回圆弧

13、图示棘轮机构用于牛头刨床的进给机构中,棘爪的特殊结构主要是因为( )。
A、结构紧凑
B、减小磨损
C、棘轮有时需要反向运转
D、省力

14、槽轮机构所实现的运动变换是( )。
A、变等速连续转动为不等速连续转动
B、变转动为移动
C、变等速连续转动为间歇转动
D、变转动为摆动

15、当要求从动件的转角须经常改变时,下面的间歇运动机构中哪种合适。( )
A、不完全齿轮机构
B、槽轮机构
C、棘轮机构
D、其它选项都不正确

16、棘轮机构中采用了止动棘爪的目的是( )。
A、防止棘轮的反转
B、对

中国大学机械设计基础_33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核心学科之一,也是机械工程领域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需要将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知识相结合,以设计出高效、安全、可靠且经济的机械产品。

机械设计的基本过程

机械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

  • 确定需求
  • 搜集资料
  • 制定设计方案
  • 进行设计计算
  • 进行工艺设计
  • 进行零件设计
  • 进行总装设计
  • 进行试验验证
  • 进行产品评价

机械设计的关键知识点

机械设计的关键知识点主要包括:

  • 力学
  • 材料力学
  • 机械加工工艺
  • 机械设计原理
  • 机械传动设计
  • 机械结构设计
  • 机械零件设计
  • 机械总装设计
  • 机械试验与验证
  • 机械产品质量评价

机械设计常用软件

机械设计常用软件包括:

  • CAD软件(如Autodesk AutoCAD、SolidWorks等)
  • FEA软件(如ANSYS、ABAQUS等)
  • CAM软件(如MasterCAM、UG等)
  • CNC编程软件(如GIBBS CAM等)
  • PLM软件(如Siemens Teamcenter等)

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演化。未来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数字化设计
  • 智能化设计
  •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
  • 边缘计算的推广
  • 新材料的应用

因此,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除了需要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关注和学习最新的技术和趋势,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竞争力。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