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环境化学_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智慧树答案2024-05-19 05:37:1819278抢沙发
尔雅环境化学_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摘要: 第一章第一章测试1、1948年,瑞士化学家穆勒因发明合成了哪种农药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但是之后,该农药的大量应用却给生态环境造成沉重负担?A、二噁英B、DDTC、硫丹D、草甘膦2、土壤的哪种特性 ...

尔雅环境化学_2期末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第一章测试

1、尔雅1948年,环境化学瑞士化学家穆勒因发明合成了哪种农药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期末但是答案之后,该农药的学习大量应用却给生态环境造成沉重负担?
A、二噁英
B、通完DDT
C、整答硫丹
D、尔雅草甘膦

2、环境化学土壤的期末哪种特性,导致了污染过程的答案非线性及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的降低?
A、人为干扰剧烈
B、学习受大气圈和水圈的通完影响
C、介质高度不均一
D、整答随时间变化不显著

3、尔雅日本的米糠油时间是由____污染引起的?
A、多氯联苯
B、铬
C、镉
D、二噁英

4、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 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A、化工产品
B、人工合成化学物质
C、已知所有化学物质
D、有害化学物质

5、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青霉素属于 ?
A、抗生素
B、干扰素
C、毒素
D、色素

6、环境化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 与 。
A、合成;转化
B、迁移;转化
C、迁移;降解
D、合成;降解

7、以下几种方法中,可用于提取土壤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方法包括:
A、SPE固相萃取法
B、BCR分级萃取法
C、essier连续提取法
D、ASE加速溶剂萃取法

8、环境化学式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分别为:
A、化学物质引起的环境问题
B、解决环境问题
C、化工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
D、治理环境污染

9、在水环境中,沉积物既是污染物的汇,也是污染物的源。

10、大气的四个圈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三章测试

1、N/P比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当N/P值___时,则认为属富营养状况。
A、小于10
B、大于10小于15
C、大于15小于100
D、大于100

2、计算天然水总含盐量时不包括下列哪种离子( )
A、K+
B、NO3-
C、HCO3-
D、Na+

3、水环境中,光量子产率可受___和___的影响。
A、盐度
B、氧含量
C、悬浮沉积物
D、底栖生物

4、以下哪些条件的改变会引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
A、盐度升高
B、氧化还原条件变化
C、pH升高
D、水中配合剂增多

5、双膜理论是经典的传质机理理论,假设气液两相间的传质阻力全部集中于界面两侧的停滞膜中,而在两相主体以及相界面处,传质阻力为零。

6、海水常量元素的恒比关系中,Na+含量约为30%。

7、盐度是指1kg海水中碳酸盐全部转化成氧化物、有机质完全氧化后所含的固体物质的质量。

8、腐殖质是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根据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分为富里酸、胡敏酸、腐黑物。

9、水体内氮磷比为20:1时,藻类最易爆发,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0、已知pO2 =0.21 ′105 Pa; [H+] = 1.0′10-7 mol/L,利用Nernst方程计算得天然表层水的pE值为16.58。(保留两位小数)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四章测试

1、既能溶于稀酸又能溶于稀碱的土壤腐殖质是:
A、胡敏酸
B、富里酸
C、胡敏素
D、灰腐酸

2、以下哪个选项能最好地表征高岭石的晶格类型( )
A、
B、
C、
D、NaN

3、土壤溶液的作用包括:
A、作为载体参与土壤与环境间物质交换
B、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途径
C、稀释土壤固相组分造成水土流失
D、反映土壤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

4、土壤有机质吸附的双态模型指出,土壤吸附浓度是___和___的加和。
A、线性吸附浓度
B、U型吸附浓度
C、S型吸附浓度
D、L型吸附浓度

5、扩散双电层模型是指土壤内部微核形成正离子层,外部形成负离子层,合称双电层。

6、土壤阳离子价态越高,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越强,同价态阳离子半径越大,吸附能力越弱。

7、土壤中的溶解态有机质使得重金属迁移性增强,植物更容易吸收。

8、无论土壤是否处于盐基饱和状态,其都具有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

9、在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过程中,金属离子交换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Fe3+>Al3+>Mg2+>Na+

10、四类最重要的原生矿物分别为氧化物类、硫化物类、磷酸盐类、硅酸盐类。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第五章测试

1、纳米颗粒污染物进入细胞的方式往往是
A、胞吞和胞饮
B、主动转运
C、被动扩散
D、滤过

2、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性物质的富集速率是生物对其 速率、 速率及生物体的生长所造成的稀释速率的总和
A、吸收、分布
B、吸收、消除
C、分布、消除
D、吸收、生物转化

3、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而后进入TCA循环再经历 次脱羧
A、1
B、2
C、3
D、4

4、有毒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转化第二阶段的反应主要是 反应
A、氧化
B、还原
C、水解
D、结合

5、下列烃类降解的难易顺序正确的是 。(从易到难)
A、烷烃>烯烃>芳烃
B、支链烷烃>直链烷烃
C、正构烷烃>异构烷烃
D、多环化合物>烷基苯>苯

6、(多选)氧氧化中常见受氢体硝酸根可被还原为
A、N2
B、NO
C、NO2
D、N2O

7、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分布是指污染物质被吸收或形成其代谢转化物质,由血液转送至机体组织,与组织成分结合的过程。

8、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

9、辅基同酶蛋白结合比较松散,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牢固。

10、脱氯和脱氯化氢是DDT降解的主要途径。

第六章 典型化合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转归与效应

第六章测试

1、影响汞甲基化环境因素不包括:
A、氧气条件
B、光照条件
C、pH值
D、硫化物的存在

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不包括:
A、低毒性
B、长期残留
C、生物蓄积性
D、长距离迁移性

3、毒物的三致性包括:
A、致幻性
B、致畸性
C、致癌性
D、致突变性

4、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包括:
A、阴离子型
B、非离子型
C、阳离子型
D、两性型

5、下列属于急性毒性指标的是 。
A、阈剂量
B、最高允许剂量
C、半数有效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6、汞的特点有 。
A、高丰度
B、低电离势
C、高挥发性
D、高络合性

7、三价无机砷可以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促进酶的活性,是否正确?

8、单质砷无毒性,砷化合物均有毒性。

9、多环芳烃测试方法主要是利用液相色谱进行分离,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是否正确?

10、土壤pH上升,Eh下降,可降低AS的溶解性。是否正确?

第八章 环境污染物的净化技术

第八章测试

1、一个成功的工业生态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关键特征:
A、有可再生能源
B、能源实现完全自给自足
C、完全的物质循环
D、能抵御外界冲击的物种多样性

2、超临界流体具有多种特性,包括:
A、高溶解能力
B、高扩散系数
C、无毒
D、化学惰性

3、在一个吸附过程中,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往往是孤立存在的。是否正确?

4、利用立体化学手性对映体的原理进行对称合成,可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原子的经济性,是否正确

5、利用立体化学手性对映体的原理进行对称合成,可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原子的经济性,是否正确?

6、分子印迹技术实际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技术,是否正确?

7、凝聚是指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是否正确?

8、电化学技术的特点是在不投加任何氧化剂的条件下氧化去除难降解有机物。是否正确?

9、湿式空气氧化是在高温高压下,利用氧化剂在气相中将有机污染物氧化为CO2和H2O等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是否正确?

10、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不稳定、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是否正确?

学习通环境化学_2

环境化学是研究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性质和转化过程,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学科。本课程是环境化学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环境化学中的有机污染物、毒理学、环保法律法规等内容。

一、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包括苯、酚、甲苯、二甲苯、氯苯、多环芳烃、农药、药物等。有机污染物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们会在自然界中积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在本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有机污染物的分类、来源、毒性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和去除方法。

(一)有机污染物的分类

有机污染物按照结构可以分为烷基化合物、烯烃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卤代化合物、醛酮类、醇类、脂肪酸类等。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大气污染等。

(二)有机污染物的毒性

有机污染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和生物累积性。一般来说,具有强极性和代谢性的有机污染物毒性较大,如苯、甲苯、二甲苯等。此外,有机污染物还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三)有机污染物的转化和去除方法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主要有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化学降解等。其中,生物降解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化学降解是指在化学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和去除;光化学降解是指利用光照作用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包括吸附、膜分离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氧化酸化法、还原法、精馏法等;生物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微生物处理等。

二、毒理学

毒理学是研究毒物的种类、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以及毒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毒理学的研究对于评估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一)毒物的种类和毒性

毒物的种类很多,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毒物的毒性取决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作用机制,一般可以通过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进行评估。急性毒性实验是指将动物暴露在高浓度毒物下进行短期观察,慢性毒性实验是指将动物长期暴露在低浓度毒物下进行长期观察。

(二)毒物的作用机制

毒物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物化学机制、生物学机制和分子机制等。生物化学机制是指毒物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如酶的失活、DNA的损伤等;生物学机制是指毒物对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功能的影响,如免疫功能、神经功能等;分子机制是指毒物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影响,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基因表达调控等。

(三)毒物与环境的关系

毒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会对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而生物体也会对有害物质进行代谢和转化,从而影响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分布和转化。因此,对于毒物的研究不仅需要从毒性和作用机制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还需要将其置于环境背景中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环保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指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而制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保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保护目标和原则。
  2. 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 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限值。
  4. 污染物治理、处理和修复等技术标准和规范。
  5. 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6. 环境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制度。

(二)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是衡量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环境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环保部门执法不力、企业违法排污行为频繁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三)环保法律法规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环保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环保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 加强环境标准和限值的制定和执行。
  2. 推广先进的污染物处理和治理技术。
  3.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参与的程度。
  4. 加强环保执法和刑事处罚力度。

总的来说,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通环境化学_2

环境化学是研究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性质和转化过程,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学科。本课程是环境化学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环境化学中的有机污染物、毒理学、环保法律法规等内容。

一、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包括苯、酚、甲苯、二甲苯、氯苯、多环芳烃、农药、药物等。有机污染物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们会在自然界中积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在本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有机污染物的分类、来源、毒性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和去除方法。

(一)有机污染物的分类

有机污染物按照结构可以分为烷基化合物、烯烃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卤代化合物、醛酮类、醇类、脂肪酸类等。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大气污染等。

(二)有机污染物的毒性

有机污染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和生物累积性。一般来说,具有强极性和代谢性的有机污染物毒性较大,如苯、甲苯、二甲苯等。此外,有机污染物还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三)有机污染物的转化和去除方法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主要有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化学降解等。其中,生物降解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化学降解是指在化学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和去除;光化学降解是指利用光照作用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包括吸附、膜分离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氧化酸化法、还原法、精馏法等;生物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微生物处理等。

二、毒理学

毒理学是研究毒物的种类、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以及毒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毒理学的研究对于评估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一)毒物的种类和毒性

毒物的种类很多,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毒物的毒性取决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作用机制,一般可以通过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进行评估。急性毒性实验是指将动物暴露在高浓度毒物下进行短期观察,慢性毒性实验是指将动物长期暴露在低浓度毒物下进行长期观察。

(二)毒物的作用机制

毒物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物化学机制、生物学机制和分子机制等。生物化学机制是指毒物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如酶的失活、DNA的损伤等;生物学机制是指毒物对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功能的影响,如免疫功能、神经功能等;分子机制是指毒物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影响,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基因表达调控等。

(三)毒物与环境的关系

毒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会对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而生物体也会对有害物质进行代谢和转化,从而影响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分布和转化。因此,对于毒物的研究不仅需要从毒性和作用机制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还需要将其置于环境背景中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环保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指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而制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保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保护目标和原则。
  2. 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 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限值。
  4. 污染物治理、处理和修复等技术标准和规范。
  5. 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6. 环境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制度。

(二)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是衡量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环境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环保部门执法不力、企业违法排污行为频繁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三)环保法律法规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环保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环保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 加强环境标准和限值的制定和执行。
  2. 推广先进的污染物处理和治理技术。
  3.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参与的程度。
  4. 加强环保执法和刑事处罚力度。

总的来说,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地址:http://www.zzxhsh.org/12e799408.html发布于 2024-05-19 05:37: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五煦查题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人围观)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