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87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应急管理原理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79 min read

中国大学应急管理原理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应急管理的中国作业兴起

章节小测1

1、以下突发事件属于人为事故的大学答案答案是:
A、台风
B、应急原理地震
C、管理海啸
D、期末火灾

2、慕课以下不属于新兴风险的课后是:
A、新兴技术的中国作业发展带来的未知风险
B、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大学答案答案极端自然灾害
C、由于技术系统的应急原理耦合性所导致的系统风险
D、恐怖主义袭击

3、管理和日常紧急事件(routine emergency) 相比,期末新奇危机 (novel crisis) 的慕课主要特征是什么
A、危害范围更广
B、课后危机的中国作业发生更加难以预测
C、威胁性更强
D、危机的陌生性导致无法提前进行准备,也无法使用已有经验进行管理

4、根据阿金·伯恩等人的论述,以下不属于跨界危机的是:
A、疫情跨越国家边界
B、南方暴雪导致交通、电力等多个系统受到影响
C、金融危机带来的持续性危害
D、污水排放带来的生态破坏

5、下列不属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类型的是
A、跨界危机
B、极端灾难
C、新兴风险
D、生产事故

6、请选择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代表学者包括:
A、乌尔里希·贝克
B、安东尼·吉登斯
C、斯科特·拉什
D、马克斯·韦伯
E、吕克·贝松

7、请问下列关于风险社会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风险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来自于”风险分配不均“的问题
B、风险社会的内在逻辑是”自反的现代性“
C、风险社会中主要风险将来自于外部
D、风险社会理论认为西方的科技革命让风险变得更加可控

8、风险社会的外部特征包括:
A、无序性
B、叠加性
C、系统性
D、全球性

9、应急管理的功能包括
A、减少人员伤亡
B、减少财产损失
C、降低社会失序
D、引发学习与社会变迁

10、常规突发事件是指日常生活中频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11、应急管理致力于实现安全和发展目标之间的平衡

第三章 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

章节小测2

1、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发生一般突发事件(IV级)时应由哪一级别人民进行统一领导?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
C、市级人民
D、县(区)级人民

2、美国的重大灾难声明制度授权谁宣布重大灾难或紧急状态?
A、总统
B、州长
C、市长
D、众议院议长

3、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布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军队参加抢险的具体任务由谁来赋予?
A、当地
B、中央
C、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D、军队指挥体系

4、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可以分为几个级别?
A、2
B、3
C、4
D、5

5、以下属于“对口支援“跨区域协同的特征是?
A、地域相隔
B、内生需求
C、非对等合作
D、对等合作

6、以下属于主动型跨区域协同的案例有
A、《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应急管理合作协议》的签署
B、2008年汶川地震的“一省支援一县”
C、2020年疫情“一省对口支援一市”
D、《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应急管理工作合作协议》的签署

7、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基于自愿原则形成的,超出计划网络范围的网络属于
A、计划网络
B、突生网络
C、执行网络
D、强制网络

8、应急管理的计划网络包括
A、由党委部门和行政部门互动构成的跨部门网络
B、由部门和国有企业互动构成的跨部门网络
C、由部门和事业单位互动形成的跨部门网络‘
D、由党委部门和群众团体互动形成的阔部门网络
E、工会、共青团、妇联
F、由自愿参加的私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的网络

9、2003年非典之后建立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哪几大类突发事件: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E、环境污染事件

10、2018年成立的应急管理部主要主导以下那几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E、环境污染事件

11、突生网络的参与增加了应急响应系统的冗余性,但同时也增加了跨部门协同的组织难度

第四章 应急管理的运行过程

章节小测3

1、常规风险是指发生频率 ,不确定性相对较 的风险。
A、高,高
B、高,低
C、低,高
D、低,低

2、下列不属于应急响应的三个关键环节的是
A、应急预案
B、应急指挥
C、应急保障
D、应急技术

3、美国应急指挥体系ICS起源的应用场景是:
A、火灾消防救援
B、地震灾害救援
C、恐怖袭击救援
D、突发传染病救援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组最迟可在事故发生起多少天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A、30日
B、60日
C、90日
D、120日

5、可以通过优化 来减轻由于风险的模糊性而引发的执行偏差
A、风险沟通
B、风险评估
C、预案编制
D、联合演习

6、常规事故灾难风险的预防主要强调哪几项功能?
A、减缓
B、监管
C、监测
D、预警

7、社会风险预防的重点是什么?
A、社会矛盾化解
B、社会风险评估
C、治安巡逻
D、舆情监控

8、从部门之间的权责来看,应急预案体系包含:
A、总体预案
B、专项预案
C、部门预案
D、行动预案

9、和上位预案相比,下位预案应该更加注重:
A、结合属地实际
B、强化专项预案的主导作用
C、强调清晰的分工边界
D、强调协同为目的的分工

10、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组由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成员组成?
A、人民
B、生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监察部门
D、公安机关
E、工会
F、人民检察院
G、相关专家

11、技术调查促进风险防范的程序性要素包括
A、调查主体
B、调查人员
C、调查流程
D、调查时限
E、调查技术
F、调查报告的形式、效力与公开方式
G、整改措施的监督实施

12、以下关于舆情吸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舆情吸纳的首要环节是理解公众的安全关切
B、舆情吸纳的关键任务是减缓公众的安全焦虑
C、舆情吸纳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的管理效能
D、舆情吸纳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公众的安全感知

13、危机的学习就是危机问责

14、风险既可以是一种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一种主观建构

15、事故调查可以分为技术调查和司法或行政调查

第五章 应急管理的模式

章节小测4

1、针对反复出现的灾害,建立机构,并通过制度化工具进行管理的属于哪种应急管理模式?
A、单一灾种管理
B、综合应急管理
C、狭义应急管理
D、广义应急管理

2、综合应急管理是基于以下哪种逻辑开展的应急管理模式?
A、整合性逻辑
B、回应式逻辑
C、扩展性逻辑
D、规制式逻辑

3、一般来说,应急管理模式的演化路径是:
A、单一式应急管理——综合应急管理——广义应急管理
B、广义应急管理——综合应急管理——单一应急管理
C、广义应急管理——单一应急管理——综合应急管理
D、单一应急管理——广义应急管理——综合应急管理

4、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属于以下哪类应急管理模式
A、单一灾种应急管理
B、综合应急管理
C、狭义应急管理
D、广义应急管理

5、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时间是哪一年?
A、2003
B、2007
C、2010
D、2008

6、以下哪个突发事件标志着我国“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的开端?
A、2003年非典
B、2008年汶川地震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1998年特大洪水

7、以下属于“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制度设计的主要特征的有:
A、统一领导
B、综合协调
C、分类管理
D、分级响应
E、属地管理

8、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增设更多的部门进行管理

9、“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包括:

10、我国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属于由 向 应急管理模式过度的阶段

第六章 应急管理的失灵

章节小测5

1、以下应急失灵表现中一般严重程度最高的为:
A、总体性失灵
B、局部性失灵
C、阶段性失灵
D、混合性失灵

2、美国2005年的”卡特丽娜飓风“的应急管理主要是由以下哪种失灵原因引起?
A、结构性失灵
B、总体性失灵
C、认知性失灵
D、局部性失灵

3、在某项或某几项应急功能上的失灵属于:
A、总体性失灵
B、局部性失灵
C、阶段性失灵
D、结构性失灵

4、如”深圳光明新区滑坡事故“此类的预防失灵属于以下哪种表现形式:
A、阶段性失灵
B、局部性失灵
C、总体性失灵
D、结构性失灵

5、由于应急管理的制度结构设计不当而造成的应急失灵是:
A、结构性失灵
B、制度性失灵
C、总体性失灵
D、认知性失灵

6、在党政关系设置上,具有决策权的领导不用为应急结果负责,而需要负责的却没有相应的决策权,这一现象导致的应急失灵属于:
A、结构性失灵
B、制度性失灵
C、阶段性失灵
D、认知性失灵

7、从部门关系来看,由于部门之间的权责设计不清导致互相推诿和合作障碍而带来的应急管理失灵属于:
A、结构性失灵
B、认知性失灵
C、策略性失灵
D、局部性失灵

8、2008年“南方雪灾“中,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门和交通安全部门对于雨雪冰冻天起的应急行动策略不一致,路政部门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巡查 和扫雪,而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在第一事件却封闭了高速公路,这一由集体行动的相互抵牾而导致的失灵属于:
A、策略性失灵
B、结构性失灵
C、认知性失灵
D、总体性失灵

9、由于应急管理策略不当而造成的应急失灵属于
A、策略性失灵
B、认知性失灵
C、结构性失灵
D、总体性失灵

10、以下不属于易引发认知性失灵的风险是:
A、新兴风险
B、常规风险
C、极端风险
D、未知风险

11、根据Russel Dynes,组织在灾难情境下的行动方式有:
A、基于预案的行动
B、根据灾前的计划、程序和标准功能的设计进行相应的行动
C、基于反馈的行动
D、根据危机情境不断调整策略的临机行动

12、引发认知性失灵的突发事件特征有:
A、陌生性
B、系统性
C、极端性
D、复杂性

13、从表现形式来看,应急失灵可以表现为:

14、从引发原因上来看,应急失灵可以划分为:

中国大学应急管理原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大学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应急管理已经成为大学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应急管理的定义

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或危险情况下,通过应急预案中的措施和方法,组织和协调有关人员、物资等资源,采取措施防范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保障公共安全的一种管理模式。对于大学而言,应急管理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应急管理对大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 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应急管理可以让师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 维护大学的形象和声誉。应急管理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防止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维护大学的形象和声誉。
  • 提高大学的应对能力。应急管理能够让大学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
  • 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应急管理能够有效地保障大学的正常运转,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应急管理的原则

应急管理的原则是指在应急事件中,指导应急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中国大学应急管理的原则如下:

  • 安全优先原则。对于可能会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应该以人员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尽最大努力保障人员安全。
  • 科学决策原则。在应急事件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决策,合理配置资源,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
  • 快速响应原则。应急事件发生后,应该迅速响应,及时掌握情况,积极切实地开展救援工作。
  • 统筹协调原则。在应急事件中,应该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 信息公开原则。应急事件发生后,应该及时公开信息,向社会公众传递最新、最准确的信息,避免造成恐慌和误解。
  • 持续改进原则。应急事件后,应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应急管理的体系

应急管理的体系是指一个集成的应急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中国大学的应急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针对大学的特点和应急需求,应该设立应急管理机构,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工作组等。
  • 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应急管理的工作流程应该包括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理、事后整理等环节,以确保应急工作的全面、系统性。
  •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核心,应该详细规定应对不同类型事件的措施和方法,以保障应急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 应急资源保障。应急资源包括物资、人力等,大学应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保障应急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

应急管理的实践

中国大学应急管理的实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应急预警。大学应该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信息,做好应急准备。
  • 应急演练。大学应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锻炼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 应急救援。大学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快速响应,有效救援,做到最大程度上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 应急管理的评估。大学应该对应急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结论

应急管理是中国大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大学应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