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96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汉语史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67 min read

尔雅汉语史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讲 东亚的尔雅语言世界:走进音韵学

第一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1、关于古代汉语的汉语“浊声母”,以下说法正确的史答是______。
A、案学这些“浊声母”在现代汉语的习通各种方言中全都消失了
B、这些“浊声母”在古代汉语里原本不存在,完整是答案后来从藏语等语言中借入的
C、《切韵》把汉字按照发音分成许多组,尔雅主要就是汉语依据它们是否具有“浊声母”
D、虽然我们没有古代汉语的史答直接录音,但是案学利用对音、借音和方言等材料互相印证,习通可以证明古代汉语曾经具有一组“浊声母”

2、完整《切韵》中的答案“侵韵字”指的是______。
A、尔雅同“侵”字的发音完全相同的一组字
B、同“侵”字的声母完全相同的一组字
C、同“侵”字的偏旁完全相同的一组字
D、可以同“侵”字互相押韵的一组字

3、“语言联盟”指的是______。
A、由于政治原因而结成利益联盟的一组国家的语言
B、由于相互间密切接触而带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组语言
C、由于在亲属关系上同出一源而带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组语言
D、“语系”的另一种说法

4、关于汉语的“入声”发音,以下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______。
A、通常比较短促
B、通常以一个无听感除阻的爆发音收尾
C、在现代汉语的南方方言中保留较多
D、古代汉语中,一个“入声”字应读作两个音节

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音韵学常用研究材料的是______。
A、现代汉语方言语音
B、古代汉语的韵书
C、古代汉语诗歌的用韵
D、汉字书写形式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

6、对汉语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的研究,依次大致对应于传统音韵学中的______。
A、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
B、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
C、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
D、古音学、等韵学、今音学

7、现代汉语普通话“国”的发音,国际音标可以记作[kuo35],其中的数字“35”代表______。
A、声调
B、韵母
C、声母
D、入声尾

8、现代汉语广州话“国”的发音,国际音标可以记作[ku?k33],其中第二个[k]代表
A、声调
B、韵母
C、声母
D、入声尾

9、关于“叶”、“葉”两个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它们在古代是通用的
B、“葉”是“叶”的异体字
C、古代“叶”、“葉”音义皆不同
D、“叶音”也可写作“葉音”

第一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1、日语中的“训读”指的是______。
A、借自古代汉语的发音
B、借自现代汉语的发音
C、从日本古代传承下来,而非借自汉语的发音
D、经过训练的发音

2、后代人在读前人的诗歌时,有时会临时改变一些字的读音,以便更好地押韵。关于这一现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这一做法在宋代曾经非常流行,称作“叶音”
B、临时改读所采用的字音,就是这个字在当初作诗时的发音
C、唐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最后一个字,虽然可以改读如“霞”(拼音xiá),但这并不是它在唐代的实际发音
D、这一现象说明汉语的语音是有历史变化的

3、关于古代汉语的“-m韵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m韵尾”和“-n韵尾”曾经同时存在于古代汉语中
B、在《切韵》里,所有带“-m韵尾”的字都被归为一组,可以互相押韵
C、在朱熹的语言中,“音”、“南”两字之所以无法押韵,是因为它们的“-m韵尾”全都消失了
D、朝鲜语将作为姓氏的“金”读作[kim],这是因为朝鲜语和汉语是亲属语言,“金”是它们的同源词

4、英国球星贝克汉姆在香港被称作“碧咸”,因为他的姓氏Beckham的英语发音[?bekh?m]与粤语“碧咸”的发音非常相似。这说明______。
A、香港人因受粤语影响,英语语感较差
B、“碧”在香港粤语中不读“入声”
C、“咸”在香港粤语中的韵母很可能是以-m收尾的
D、“碧咸”在香港粤语中应念作四个字,相当于普通话“贝克汉姆”

5、关于[b]、[p]、[p?]三个爆发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b]是浊爆发音,[p]、[p?]是清爆发音
B、[p]是不送气清爆发音,[p?]是送气清爆发音
C、[b]就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巴”的声母
D、[p?]就是现代汉语普通话“趴”的声母

6、关于“松”、“鬆”两个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它们在古代是通用的
B、“蒲松龄”古代一般写作“蒲鬆齡”
C、“放鬆”古代可以简写作“放松”
D、“松”、“鬆”古代音义皆不同

第二讲 与古人一起认识语音:音韵学基础(一)

第二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1、关于反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反切上字与反切下字的声母相同
B、《论语》里说:“政者,正也”,这就是一种反切注音
C、声母相同的字,用来给它们注音的反切上字未必相同
D、古人为“东”字注音为“德红切”,说明古人审音不严,应该改作“德烘切”

2、“三十六字母”中的“清母”属于______。
A、舌头音
B、次浊音
C、正齿音
D、次清音

3、“三十六字母”中的“见系”声母包括______。
A、牙音和喉音
B、舌头音和舌上音
C、重唇音和轻唇音
D、正齿音和齿头音

4、厦门话“北风”读作 [pak? h????],关于这个读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其中“北”的韵母是入声韵
B、其中“风”的韵母是阳声韵
C、其中“北”的声调是仄声
D、其中“风”的声调是阳平

5、中古汉语的“四声”是指______。
A、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B、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C、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
D、阴声韵,阳声韵,舒声韵,仄声韵

6、关于“撮口呼”韵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撮口呼韵母以 [y] 开头
B、现代普通话中的不少撮口呼韵母来自中古汉语的合口细音
C、现代普通话“吕”的韵母是一个撮口呼
D、中古汉语里存在不少撮口呼韵母

7、押韵的字具有相同的______。
A、声母
B、韵母
C、声调
D、韵头

8、中古汉语四声后来各分阴阳,主要是依据______。
A、声母的清浊
B、声母的发音部位在唇、舌、牙、齿还是喉
C、韵母是阴声韵还是阳声韵
D、声调是平声还是仄声

9、对李商隐《蝉》中的前两句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正确格律分析应为______。
A、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C、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D、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0、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关于它的格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前两句的格律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欲穷千里目”是“黄河入海流”的黏句
C、后两句的格律是: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D、“更上一层楼”是“黄河入海流”的对句

第二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1、“竹盐”的韩文写作“??”,读音为 [?uk.i?m],这个读音很好地保留了“竹”、“盐”两字在古代汉语中的韵尾。由此可见,______。
A、“竹”在古代是一个以 [k] 收尾的阳声韵字
B、“盐”在古代是一个以 [m] 收尾的阴声韵字
C、“竹”在古代是一个以 [k] 收尾的入声韵字
D、“盐”在古代是一个以 [m] 收尾的合口呼字

2、“靴”字的中古汉语发音大致为 [xiua],关于这个发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它的声母是一个全浊声母
B、它的韵母是一个开口韵母
C、它的韵母是一个细音韵母
D、它的声母是一个帮系声母

3、下图中“叶问”的粤语拼音里,“叶”带有 p 尾,“问”以 m 开头,这说明在粤语里,这两个字的发音可能保留了古代汉语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A、入声;微母
B、入声;明母
C、舒声;微母
D、舒声;明母

4、关于汉语声调的阴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普通话只有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和去声不分阴阳,这说明普通话只有平声经历过分阴阳的过程
B、声调的阴阳同韵母是“阴声韵”还是“阳声韵”有密切的关系
C、在中古四声各分阴阳的初期,阴调应该比阳调更高
D、现代汉语的各个方言中,凡是分阴阳的调,阴调都比阳调更高

5、关于下图中所体现的中古汉语四声在现代北京话中的变化规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解答此题时,可利用韵典网(http://ytenx.org/)查阅每个字的中古声母情况)
A、中古平声在北京话中分为阴平和阳平,北京话读阳平的字,中古一般具有浊声母
B、中古上声在北京话中其实也有阴阳之分,阴上即北京话的上声,阳上则归入去声
C、北京话的上声字,中古声母全都为清声母
D、中古全浊声母的入声字,在北京话中一般读如阳平

6、杜甫《登高》全诗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关于这首诗的格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对句
B、“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黏句
C、“无边落木萧萧下”和“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格律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D、“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格律是“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讲 与古人一起认识语音:音韵学基础(二)

第三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1、《广韵》中,平声分为上下两卷的原因是______。
A、平声字多
B、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两部分
C、平声包括阴声韵和阳声韵两部分
D、平声包括清声母字和浊声母字两部分

2、《广韵》中,同一个韵的字被分为不同的“小韵”。“小韵”是指______。
A、同一个韵中声母相同的字
B、同一个韵中韵母相同的字
C、同一个韵中介音相同的字
D、同一个韵中发音完全相同的字

3、“赊”字属于《广韵》“麻韵”中的“奢小韵”。由此可知,在《广韵》的语音系统里,______。
A、“赊”、“麻”二字韵母一定相同
B、“奢”、“麻”二字介音一定相同
C、“赊”、“奢”二字韵母一定相同
D、“赊”、“麻”二字声母一定相同

4、《广韵》中,“歌”韵目下注“戈同用”,意思是______。
A、歌韵的字和戈韵的字是两组同音字
B、歌韵的字和戈韵的字是同样的一组字
C、歌韵和戈韵的字在实践中可以互相押韵
D、歌韵的字在押韵时必须和戈韵的字一同使用

5、排在韵图三等位置上的字,通常______。
A、都是开口的
B、都是合口的
C、都具有 i 介音
D、都具有 i 韵尾

6、关于韵、韵部、韵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同一韵部中常包括平上去入四声相承的韵
B、同一韵部的字声调相同
C、同一韵摄中常包括主元音相似的不同韵部
D、同一韵摄的字韵尾相同或相似

7、一般认为,同一韵图中的二等韵比一等韵______。
A、多了一个 i 介音
B、多了一个 u 介音
C、主元音开口度更小
D、主元音开口度更大

第三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1、关于《广韵》“支”韵目下所注的“脂之同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支韵、脂韵、之韵三个韵的字主元音相同
B、支韵、脂韵、之韵三个韵的字韵尾相同
C、支韵、脂韵、之韵三个韵的字声调相同
D、支韵、脂韵、之韵三个韵的字在实践中可以互相押韵

2、蟹摄开口二等有“夬”、“皆”、“佳”三个韵部,这一现象称作______。
A、押韵
B、同用
C、重韵
D、四声相承

3、《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记叙芦雪庵即景联句时,写到: 宝玉湘云二人忙看时,只见题目是“即景联句,五言排律一首,限二萧韵。” 这里的“限二萧韵”指的是______。
A、只能用平水韵中“上平声”的第二个韵“萧韵”中的字做韵脚
B、只能用平水韵中“下平声”的第二个韵“萧韵”中的字做韵脚
C、只能用《广韵》中“上平声”的第二个韵“萧韵”中的字做韵脚
D、只能用《广韵》中“下平声”的第二个韵“萧韵”中的字做韵脚

4、《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记叙黛玉与湘云中秋在凹晶馆联句时写到: 黛玉笑道:“今日老太太、太太高兴了,这笛子吹的有趣,到是助咱们的兴趣了。咱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湘云道:“限何韵?”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湘云道:“偏又是‘十三元’了。这韵少,作排律只怕牵强不能押韵呢。少不得你先起一句罢了。” 关于上文中的“一先”、“十三元”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一先”是指《广韵》的第一个韵“先韵”
B、“十三元”是指《广韵》上平声卷的第十三个韵“元韵”
C、“一先”是指平水韵下平声的第一个韵“先韵”
D、“十三元”是指平水韵下平声的第十三个韵“元韵”

第四讲 隋唐人是怎么说话的:汉语中古音(一)

第四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1、“宋人三十六字母”代表的是______。
A、中古前期的汉语声母体系
B、中古前期的汉语声类
C、中古后期的汉语声母体系
D、中古后期的汉语韵母体系

2、“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帮母”和“非母”______。
A、来源于中古前期的同一个声母
B、都可以和一等韵母搭配
C、在中古前期就是两个不同的声母
D、都可以和二等韵母搭配

3、关于韵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韵类就是韵母
B、通过系联法,《广韵》中的每个韵都可以系联出多个不同的韵类
C、韵类相同的字有可能属于不同的小韵
D、韵类相同的字有可能声调不同

4、中古前期的“庄母”______。
A、在中古后期变成了“精母”
B、在中古后期与“知母”合并成了“照母”
C、只能与二等韵母搭配
D、可以与二、三等韵母搭配

5、以下是《广韵》中麻韵里所有小韵的反切和所收字。关于这些反切和所收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霞”字与“麻”字的反切下字相同,可以系联为一个韵类
B、“划”字与“花”字的反切下字相同,“花”字与“瓜”字的反切下字相同,“瓜”字与“夸”字的反切下字相同,可见它们的反切下字是通用的,它们都可以系联为一个韵类
C、“遮”、“車”、“奢”、“邪”四个字反切下字是通用的,可以系联为一个韵类
D、麻韵中所有的字反切下字都是通用的,可以系联为一个韵类

6、以下是《广韵》中歌韵和戈韵里所有小韵的反切和所收字。关于这些反切和所收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歌韵中的所有字反切下字都是通用的,可以系联为一个韵类
B、戈韵中以“禾”、“戈”、“波”、“和”、“婆”为反切下字的所有字,反切下字都是通用的,可以系联为一个韵类
C、歌韵和戈韵的字,可以系联为同一个韵类
D、戈韵中的字,一共可以系联为三个韵类

第五讲 隋唐人是怎么说话的:汉语中古音(二)

第五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1、关于以下韵图,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鱼”、“语”、“御”三个字是影母字
B、“鱼”、“语”、“御”三个韵都包括二等、三等和四等的字
C、“初”字和“疽”字分列二、四等,属于“假二等”和“假四等”
D、“余”字列于三等,属于“假三等”

2、关于以下韵图,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地”与“緻”属于重纽关系
B、“匕”列于四等,属于“假四等”
C、“師”列于二等,属于“假二等”
D、“茨”列于四等,属于重纽四等

3、关于以下韵图,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奇”与“祇”属于重纽关系
B、“易”列于四等,属于“假四等”
C、“馳”的声母是澄母
D、“宜”属于重纽A类

4、中古汉语里,“剑”是见母、咸摄开口三等的去声字,“箭”是精母、山摄开口三等的去声字。关于这两个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剑”和“箭”的声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都发生了腭化
B、“剑”和“箭”在中古汉语里是同音字
C、“剑”是尖音字,“箭”是团音字
D、“剑”和“箭”在中古汉语里可以押韵

5、中古汉语里,“族”字属于从母通摄一等屋韵;它在日本借音中的发音为zoku(ぞく)。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中古汉语里,“族”字读作[zoku]。
B、中古汉语里的从母是一个浊声母,“族”字的日本借音可以作为一条证据
C、中古汉语里的屋韵字具有两个音节,“族”字的日本借音可以作为一条证据
D、中古汉语里的通摄字都是入声字,“族”字的日本借音可以作为一条证据

6、“一”、“乙”二字同属影母质韵开口三等,它们在朝鲜译音中发音不同,前者为 il(?),后者为 ?l(?)。关于这一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朝鲜译音体现了“一”、“乙”二字在汉语里的声调差异
B、从朝鲜译音来看,“一”、“乙”二字在汉语里的韵母原本可能不同
C、这是一条重纽的证据
D、朝鲜译音中的 -l 韵尾应该是来自古代汉语的 -t 韵尾

第八讲 元曲的韵味:汉语近代音

第八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1、关于《中原音韵》和《韵略易通》的内部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中原音韵》和《广韵》一样,都是按照声调分卷的
B、《韵略易通》和《广韵》一样,都是按照声调分卷的
C、《中原音韵》和《韵略易通》一样,都是先按照韵部将字分类的
D、《中原音韵》和《韵略易通》一样,都有十九个韵部

2、关于《韵略易通》中的“早梅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早梅诗”代表了《韵略易通》中的20个韵部
B、“早梅诗”代表了《韵略易通》中的20个声母
C、“早梅诗”代表了《韵略易通》中的20个声母和20个韵部
D、“早梅诗”中的20个字没有浊音声母字

3、从入声的归属看,以下截图应该出自______。
A、《广韵》
B、《中原音韵》
C、《韵略易通》
D、《韵镜》

4、以下是《中原音韵》中的两页: 关于这两页中的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東”和“冬”在《中原音韵》音系中是同音字
B、“松”和“鬆”在《中原音韵》音系中韵母不同
C、“鐘”和“中”在《中原音韵》音系中声母不同
D、“穹”和“窮”在《中原音韵》音系中声调不同

5、“斜”字的中古音地位为:邪母,假摄开口三等平声麻韵。在《中原音韵》的语音体系中,它的声母发音最可能是______。
A、s
B、?
C、?
D、x

6、在中古汉语里,“践”字属于从母上声字;在《中原音韵》体系中,它的声调应该是______。
A、阴平
B、阳平
C、上声
D、去声

第九讲 在方言中发现历史:现代汉语方音

第九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1、汉语方言分区的主要标准是______。
A、发音是否一致
B、用词是否一致
C、能否互相听懂
D、从古代发音演变而来的规律是否一致

2、西安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它的声调包括:阴平21、阳平24、上声53、去声44。已知“大雁塔高六十四米”八个字分别为中古定母去声、疑母去声、透母入声、见母平声、来母入声、禅母入声、心母去声、明母上声。在西安方言中,它们的声调分别应为______。
A、44、44、53、21、44、21、44、53
B、53、53、21、21、44、24、44、53
C、44、44、21、21、21、24、44、53
D、53、53、53、24、21、24、53、44

3、“皮蛋拌豆腐”五个字,中古声母分别为並母、定母、並母、定母、並母。在南昌话中,它们的声母最可能是______。
A、p?、t、p、t、f
B、p?、t?、p?、t?、f
C、b、d、b、d、b
D、b、d、b、d、v

4、“被”字用在“被褥”中为中古上声並母字,用在“被迫”中为中古去声並母字。有一种方言,前者读作 [p?ei],阳上调,后者读作 [pei],阳去调。这种方言最可能是以下四种中的______。
A、广州话
B、厦门话
C、梅县话
D、苏州话

5、关于汉语方言中的入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广州话有三种入声尾
B、吴方言的入声多收喉塞尾
C、长沙话中的入声字没有入声尾,但有入声调
D、官话方言都没有入声

6、“牙”字是中古疑母假摄开口二等麻韵平声字,“外”字是中古疑母蟹摄合口一等泰韵去声字。但是在上海话里,“牙”和“外”读音相同,都是 [?a23](相应地,“牙科”和“外科”读音也相同)。以下各项中,只有______与此现象无关。
A、上海话作为吴方言,疑母仍读鼻音
B、上海话作为吴方言,全清、次清、全浊三种声母发音不同
C、上海话作为吴方言,单元音韵母多,蟹摄字常常没有韵尾
D、上海话阳平、阳上、阳去合并成了一个声调

第十讲 久别重逢的乡音:东亚语言与汉语语音

第十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1、“雄”是日本人常用的男名,它的发音借自汉语。已知“雄”是中古汉语喻三声母通摄开口三等平声东韵字,它在日本借音中的发音最可能是______。
A、shion
B、ion
C、hiū
D、iū

2、以下各项关于日本译音的说法中,只有______是错误的。
A、吴音保留了全浊声母的浊音
B、汉音是在汉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C、中古汉语 -p 尾的入声字在日本译音中以长元音收尾
D、日本译音没有双唇鼻音韵尾

3、“本”字是中古汉语帮母臻摄合口一等魂部上声混韵字,“翻”字是中古汉语滂母山摄合口三等平声元韵字,它们在日本译音中读作hon,这体现了______的特点。
A、日本译音帮母、滂母读音相同
B、中古汉语帮母发音为 [h]
C、日本译音臻摄、山摄读音相同
D、中古汉语元韵主元音为 [o]

4、“战争”二字分别属于中古汉语章母山摄开口三等去声线韵、庄母梗摄开口二等平声耕韵,它们在日本译音中读作せんそう(sen.sō),在朝鲜译音中读作??(ch?n.ch??),这体现了______的特点。
A、日本译音比朝鲜译音简单
B、日本译音比朝鲜译音更接近中古汉语音系
C、照组声母在日本译音和朝鲜译音中读音不同
D、日本译音所依据的古代汉语方言没有后鼻音尾 [-?]

5、以下各项中,只有______不是朝鲜译音的特点。
A、将汉语的入声 [-t] 尾变作 [-l]
B、保留汉语的 [-m]、[-p] 韵尾
C、梗摄字韵尾为龈腭音 [?]、[?]
D、支、脂韵重纽三、四等有别

6、“心”、“寻”二字都是中古汉语深摄开口三等平声侵韵字,声母分别为心母和邪母,它们在越南译音中分别读作 [tim33]、[tim21],这体现了越南译音______的特点。
A、将古代汉语的 [-n] 韵尾变作 [-m] 韵尾
B、声调系统不是来自汉语,而是完全自创
C、精组声母读塞音
D、借自上古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