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8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化工原理(下)_3课后答案(mooc完整答案)

38 min read

中国大学化工原理(下)_3课后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5章 传质与吸收

5.1 传质与分离概述随堂测验

1、中国整答(单选)通过传质实现混合物分离,大学混合物主要是化工后答指( )
A、均相混合物;
B、原理非均相混合物;
C、下课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D、案m案以上均不正确。中国整答

2、大学(单选)如下哪一种单元操作可以不从外界引入新相而发生相际传质( )
A、化工后答萃取;
B、原理吸附;
C、下课吸收;
D、案m案解吸。中国整答

3、大学(单选)如下哪一种单元操作通过引入新相而发生相际传质( )
A、化工后答闪蒸;
B、结晶;
C、萃取;
D、普通精馏。

4、(单选)作为一大类传质分离操作,平衡分离实现混合物分离的主要依据是( )*
A、两相接触时,原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的迁移速度不同;
B、原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某物化性质不同,由此造成它们在两相中的分配不同;
C、两相接触时,原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的浓度有差异;
D、原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分离媒介中的迁移速度不同。

5、(单选)如下哪项活动基本上与传质无关()
A、做红烧肉;
B、榨果汁;
C、人呼吸;
D、泡茶。

5.2 相内传质随堂测验

1、(单选)分子热运动是随机的,而流体内部发生了组分的定向迁移,一定是因为()
A、流体被搅动了;
B、流体内部存在该组分的浓度梯度;
C、通过引入其他相造成了相际传质;
D、通过引入外界能量造成了该组分的挥发。

2、(单选)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的二元混合物中,A组分在某处的分子扩散通量( )
A、与混合物中该组分的平均浓度梯度成正比;
B、与该处与相界面处的浓度差成正比;
C、与B组分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D、与该组分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3、(单选)浓度梯度的方向与传质的方向()
A、相反;
B、相同;
C、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没有关系。

4、(单选)混合物中某组分分子扩散的阻力源于()
A、该组分分子热运动时与混合物中其他类分子的碰撞;
B、该组分分子热运动时与混合物中同类分子的碰撞;
C、该组分分子热运动时与器壁的碰撞;
D、以上三种均为分子扩散阻力的来源。

5、(单选)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数量级大约是()*
A、
B、
C、
D、

6、(单选)组分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数量级大约是()*
A、
B、
C、
D、

7、(单选)某组分在气相中扩散时,压力升高,则分子扩散系数()
A、增大;
B、减小;
C、增大还是减小与该组分的具体性质有关;
D、与压力无关。

8、(单选)某组分在气相中扩散时,温度升高,则分子扩散系数()
A、增大;
B、减小;
C、增大还是减小与该组分的具体性质有关;
D、与压力无关

9、(单选)如下关于某组分在液相中分子扩散系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体黏度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B、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
C、液体内压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D、该组分分子体积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10、(单选)如下关于流体中的分子扩散和热传导相似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都是由分子热运动而引起的传递现象
B、一般来说,气相中分子扩散系数和热导率都大于它们在液相中之值
C、在对流传质过程,分子扩散依然存在;在对流传热过程中,热传导也依然存在;
D、过程通量均与作为推动力的梯度成正比。

11、(单选)晃动容器或搅拌流体可促进组分的混合,是因为()
A、发生了涡流扩散;
B、促进液体内部与外界的传质;
C、分子热运动加剧,促进了分子扩散;
D、那三个说法都不对。

12、(单选)如下哪一组中的三个物理量具有相似性()*
A、湍流黏度、对流传热系数、涡流扩散系数;
B、分子扩散系数、对流传热系数、湍流黏度;
C、涡流扩散系数、动力学黏度、热导率;
D、分子扩散系数、动力学黏度、热导率。

13、(单选)当温度升高时,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将()
A、在两相中的扩散系数都减小;
B、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增大,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减小;
C、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减小,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增大;
D、在两相中的扩散系数都增大;

14、(单选)由A+B构成的气体混合物,当总浓度增加时,A在B中的扩散系数(1)*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好说

15、(单选)由A+B构成的气体混合物,假如B的摩尔质量变大,则A在B中的扩散系数(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好说

16、(单选)如下关于混合物中组分A扩散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组分A的性质;
B、只与体系的状态有关;
C、是体系的性质;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7、(单选)如下哪一项是分子扩散系数的正确单位()
A、1/s;
B、m/s;
C、m/s2
D、m2/s

18、(单选)如下关于流体中涡流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与温度无关,也都不受流动状况的影响;
B、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也都受流动状况的影响
C、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且涡流扩散系数与流动状况有关
D、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且分子扩散系数与流动状况有关

19、(多选)如下现象中,与分子扩散有关的有()*
A、美酒飘香;
B、雨后路面逐渐变干;
C、放一包干燥剂到食品袋里;
D、感觉铁比木头凉。

20、(多选)关于JA=-D(dcA/dz)表达式,如下说法正确的有()
A、可用于二元混合物
B、可用于多元混合物
C、即可用于气相,也可用于液相
D、只适用于稀溶液

5.2 相内传质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关于等摩尔反向扩散(达到定态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某组分而言,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传质通量与分子扩散通量相等;
B、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净物质量不等于零;
C、相内组分在扩散方向上的浓度梯度处处相等;
D、相内组分浓度在扩散方向上按线性规律分布。

2、(单选)在二元物系(A+B)发生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的气、液相中,组分A和组分B()
A、仅在通过相界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B、仅在通过相界面或气相中某一截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C、仅在通过相界面或液相中某一截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D、通过相界面或两相中任意一个截面时都是等尔反向的。

3、(单选)二元混合物A+B在相内进行(定态的)单向扩散,B为惰性组份。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A、对A组分而言,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传质通量大于分子扩散通量;
B、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净物质量等于零;
C、相内A组分在扩散方向上的浓度梯度处处不相等;
D、相内A组分浓度在扩散方向上按对数规律分布。

4、(单选)在静止的A+B两组分体系的某一相内,总浓度处处相等。若某处存在A组分在z方向的浓度梯度,则如下哪一项结论不能得出( )*
A、该处存在B组分的浓度梯度,且方向与A组分的相反 ;
B、该处A组分与B组分的分子扩散通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该处A组分传质通量等于其分子扩散通量;
D、A在B中的扩散系数等于B在A中的扩散系数。

5、(单选)如下关于等摩尔反向扩散和单向扩散之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
A、单向扩散时有总体流动,而等摩尔反向扩散时没有;
B、组分在相内的浓度分布规律,单向扩散和等摩尔反向扩散时不同;
C、单向扩散只在气相中发生,而等摩尔反向扩散在气、液两相中都发生;
D、相内浓度差相同时,单向扩散传质速率高于等摩尔反向扩散。

6、(单选)漂流因子反映了如下哪一项对传质的贡献()
A、分子扩散;
B、总体流动;
C、涡流扩散;
D、对流传质。

7、(单选)在可视为理想气体的二元气相混合物中进行单向扩散时,若惰性组分含量减少而其它条件不变,则另一组分的传质速率()*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单选)两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单向扩散时,若惰性组分的含量增加,则漂流因子的值()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9、(单选)在发生定态单向扩散的气相中,某组分A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不同截面的通量()*
A、处处相等;
B、处处不相等;
C、在靠近相界面的区域才处处相等;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单选)在发生定态单向扩散的气相中,某组分A以总体流动方式通过不同截面的通量()*
A、处处相等;
B、处处不相等;
C、在靠近相界面的区域才处处相等;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1、(单选)在发生定态单向扩散的气相中,某组分A通过不同截面的传质通量()
A、处处相等;
B、处处不相等;
C、在靠近相界面的区域才处处相等;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2、(单选)在发生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的气相中,某组分A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不同截面的通量()
A、处处相等;
B、处处不相等;
C、在靠近相界面的区域才处处相等;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3、(单选)如下关于单向扩散中漂流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数值小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数值小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数值大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D、数值大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14、(单选)如下哪种相内传质的速率NA一定等于分子扩散通量JA()*
A、等摩尔反向扩散;
B、单向扩散;
C、对流传质;
D、涡流扩散。

15、(单选)某体系气相为A+B二元混合物,当其中发生A组分的定态单向扩散时,对该相中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一截面而言,()*
A、A组分分子扩散通量大于B,且A组分传质通量大于B;
B、A组分分子扩散通量大于B,但A组分传质通量小于B;
C、两组分分子扩散通量相等,且A组分传质通量大于B;
D、两组分分子扩散通量相等,且两组分传质通量也相等。

16、(单选)盛于一个烧杯内的乙醇向静止的空气中挥发,当体系温度和总压一定时,挥发速度()
A、保持不变;
B、越来越快;
C、越来越慢;
D、无法确定。

17、(单选)单向扩散不可能发生于如下哪一过程中( )*
A、雨后路面逐渐变干;
B、解吸;
C、蒸馏;
D、容器中溶剂向空气中挥发。

5.2 相内传质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关于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涡流扩散引起的传质通量远大于分子扩散;
B、涡流扩散与分子扩散可以在流体中同时存在;
C、涡流扩散起因于流体质点的脉动与混合,而分子扩散起因于分子热运动;
D、流动着的流体内部只要存在组分浓度梯度,就必然同时存在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2、(单选)如下哪项与分子扩散无关( )*
A、对流传质;
B、涡流扩散;
C、等摩尔反向扩散;
D、单向扩散。

3、(单选)如下关于对流传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流传质的推动力为组分的主体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差;
B、对流传质是指两相流动时发生的相际传质;
C、对流传质可能包含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过程,但有时也仅有分子扩散的贡献;
D、某组分在某相中对流传质系数的大小与其在该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无关。

4、(单选)如下哪一项是液相对流传质系数kL的正确单位()
A、1/s;
B、m/s;
C、m/s2
D、m2/s

5、(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对流传质系数的影响因素()
A、流体的运动黏度;
B、体系的相平衡常数;
C、流体在传质设备内的特征流速;
D、传质设备的特征尺寸

6、(单选)下面各组中的两个物理量,没有相似性的一组是()*
A、努塞尔数与舍伍德数;
B、雷诺数与施密特数;
C、分子扩散系数与热导率;
D、对流传热系数与对流传质系数。

7、(单选)对目前已有的对流传热和传质系数数群关联式,就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来看,()
A、传热系数的关联式与传质系数的关联式相差不大;
B、传质系数的关联式优于传热系数的关联式;
C、传热系数的关联式优于传质系数的关联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
A、与总压成正比;
B、与总压成反比;
C、与总压的0.33次方成正比;
D、与总压的0.2次方成反比。

9、(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经典的对流传质模型()
A、有效膜模型;
B、溶质渗透模型;
C、表面更新模型;
D、亨利模型。

10、(单选)有效膜模型与溶质渗透模型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认为膜内为定态传质过程,后者则认为该过程为非定态过程;
B、前者认为相界面处不存在传质阻力,后者则认为相界面处的传质阻力不能忽略;
C、前者假定静止膜的存在,而后者则放弃了这一假定;
D、前者适合用于分析难溶气体在液相内的传质过程,后者适合用于分析易溶气体的在液相内的传质过程。

11、(单选)如下关于溶质渗透和表面更新模型的相同或不同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放弃了静止膜的假定;
B、前者认为相内传质过程为定态,而后者则认为相内传质过程是非定态的;
C、前者认为液体每隔一段时间完全混合一次,后者认为液相表面在随时、连续不断地被更新;
D、由前者可得出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1/2次方成正比的结论,则后者则认为该指数为1。

12、(单选)在某传质设备内气液两相逆流接触,气相混合物A+B中仅A组份溶于溶剂,且溶剂S不挥发。当体系总压增加而维持A组分在气相中各处的浓度不变时,利用有效膜理论分析,A组份的气相对流传质系数kG()*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单选)在某传质设备内气液两相逆流接触,气相混合物A+B中仅A组份溶于溶剂S,且溶剂S不挥发。当气相中B的含量减小维持A组分在气相中各处的浓度不变时,利用有效膜模型分析,A组份的气相对流传质速率()*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单选)有效膜模型将运动中的流体内的传质过程看作()
A、分子扩散过程;
B、对流传质过程;
C、涡流扩散过程;
D、溶质渗透过程。

15、(多选)如下获取对流传质系数的方法中,可行、经常被采用的是()*
A、建立描述对流传质过程的理论方程,从方程的解获取对流传质系数的计算方法;
B、从文献中直接查取对流传质系数;
C、利用已有的量纲为1的数群关联式计算对流传质系数;
D、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对流传质系数。

16、(多选)如下传质模型,认为传质过程是非定态过程的有()
A、有效膜模型;
B、溶质渗透模型;
C、表面更新模型;
D、都认为传质过程是定态的。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

1、(单选)第Ⅰ类体系中达相平衡时,()
A、每个组分的蒸汽压都等于体系总压;
B、每个组分蒸汽压都高于体系总压;
C、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大于体系总压;
D、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等于体系总压。

2、(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一定条件下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达到溶解相平衡时的特点()
A、两相组成相同;
B、两相温度相同;
C、两相压强相同;
D、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达到一定限度。

3、(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第Ⅰ类体系的特点()*
A、体系中发生的互逆传质过程是汽化与冷凝;
B、气相中各组分可能冷凝转入液相,液相中的组分汽化进入气相;
C、相平衡时,液相中各组分在气相中的蒸汽压之和等于体系的总压;
D、气相温度高于其中全部或绝大部分组分的临界温度。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

1、(单选)属于第Ⅰ类体系的二元物系,自由度为()
A、1
B、2
C、3
D、4

2、(单选)如下关于第Ⅰ类体系中二元物系气液相平衡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总压是液相组成的函数;
B、液相组成是体系温度和总压的函数;
C、总压一定时,温度是气相组成的函数;
D、体系总压是体系温度和液相组成的函数。

3、(单选)如下关于拉乌尔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适用于第Ⅰ类体系的理想溶液;
B、温度一定时,体系总压与某组分的液相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
C、按该定律,某组分在气相中的蒸汽压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与温度无关;
D、该定律的内在成因是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子的大小及彼此吸引力与同种分子相当。

4、(单选)已知一定温度下A组分的蒸汽压大于B组分的蒸汽压,则可以通俗地讲()
A、A组分比B组分容易挥发;
B、A组分比B组分难挥发;
C、两组分挥发的难易程度相同;
D、无法比较。

5、(单选)如下关于混合物中某组分安托因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体系的温度、压强和组成均有关;
B、与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无关,但与体系的组成有关;
C、与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有关,但与体系的组成无关;
D、与体系的温度、压强和组成均无关。

6、(单选)属于第Ⅰ类体系的二元理想物系达到相平衡时,总压的值()
A、大于两个组分各自作为纯组分时的蒸汽压;
B、大于轻组分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小于重组分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
C、大于重组分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小于轻组分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
D、小于两个组分各自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

7、(单选)某A+B二元理想物系,当温度为80℃时,pA0=107.6kPa,pB0=40kPa,若液相摩尔分数xA=0.4,则汽相摩尔分数yA为()
A、0.4
B、0.6
C、0.642
D、0.722

8、(单选)对于理想体系,组成相同的饱和蒸汽与饱和液体比较()
A、两者温度相同;
B、前者的温度高于后者;
C、前者的温度低于后者;
D、无法判断。

9、(单选)如下关于过冷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温度低于相同组成下液体的泡点;
B、各组分蒸汽压之和低于体系总压;
C、一定压强下被加热时所产生的第一个汽泡其组成与原液体组成相同;
D、一定压强下被加热至多高温度才能产生第一个汽泡与原液体的组成有关。

10、(单选)属于第Ⅰ类体系的理想物系达到相平衡时,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高,则()
A、液相中轻组分含量越高;
B、液相中轻组分含量越低;
C、两相中轻组分含量相等;
D、无法比较两相中轻组分的含量。

11、
A、A状态大于B状态;
B、A状态小于B状态;
C、A状态等于B状态;
D、无法比较。

12、(单选)总压一定时,属于第Ⅰ类体系的二元物系达到相平衡时,液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则()*
A、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多,且体系温度越高;
B、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且体系温度越高;
C、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多,且体系温度越低;
D、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且体系温度越低。

13、(单选)描述一定总压下第Ⅰ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体系温度与气相组成之间关系的是()
A、拉乌尔定律;
B、泡点方程;
C、露点方程;
D、相平衡方程。

14、(单选)关于第Ⅰ类体系的二元理想物系相平衡,如下哪一类计算往往需要试差()
A、体系温度一定时,由总压求气、液相组成;
B、体系温度一定时,由液相组成求体系总压;
C、体系总压一定时,由体系温度求气、液相组成;
D、体系总压一定时,由气相或液相组成求体系温度。

15、(多选)总压不太高和温度不太低时,如下可被认为是理想物系的有()*
A、苯-甲苯;
B、甲醇-水;
C、乙醇-水;
D、乙苯-苯乙烯。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

1、(单选)第Ⅰ类体系之二元理想物系y-x线上位置越高的点()*
A、体系温度越低;
B、体系温度越高;
C、各点物系温度相同;
D、无法确定。

2、(单选)t-x-y图和y-x图描述的是( )一定时的二元物系相平衡关系
A、温度;
B、液相组成;
C、总压;
D、温度和总压。

3、(单选)如下方程与线的组合,匹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泡点方程与t~x线,露点方程与t~y线,相平衡方程与y~x线,拉乌尔定律与p~x线;
B、泡点方程与t~y线,露点方程与t~x线,相平衡方程与p~x线,拉乌尔定律与y~x线;
C、泡点方程与p~x线,露点方程与x~y线,相平衡方程与t~x线,拉乌尔定律与t~y线;
D、泡点方程与p~x线,露点方程与t~y线,相平衡方程与p~x线,拉乌尔定律与y~x线。

4、(单选)体系总压一定时,二元理想溶液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A、随溶液中轻分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B、随溶液中轻分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减小;
C、与溶液组成无关;
D、无关确定。

5、(单选)体系总压一定时,二元理想溶液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A、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
B、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
C、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D、无关确定。

6、(单选)二元溶液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与体系总压的关系一般可以描述为()
A、总压增加,相对挥发度增加;
B、总压增加,相对挥发度减小;
C、总压增加,相对挥发度不变;
D、无法确定两者的影响关系。

7、(单选)第Ⅰ类体系之二元物系相平衡方程(以相对挥发度表示的)适用于如下哪一组条件()
A、气相是理想或非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B、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或非理想溶液
C、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D、气相是理想或非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或非理想溶液

8、(单选)第Ⅰ类体系之二元物系相对挥发度与组成的关系是()*
A、液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高,相对挥发度越大;
B、气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高,相对挥发度越大;
C、气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低,相对挥发度越大;
D、无法确定。

9、(单选)关于二元理想溶液,如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总压增加时,物系相对挥发度减小;
B、总压增加时,t-x-y图两相区上移;
C、总压增加时,t-x-y图两相区变宽;
D、总压增加时,y-x线向对角线靠近。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

1、(单选)工业生产中常见的非理想体系是()
A、气相为非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B、气相为非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C、气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D、以上均不是。

2、(单选)下面哪一项反映了溶液的非理想性()
A、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
B、轻组分的液相摩尔分数;
C、组分在溶液上方气相中的分压;
D、组分的液相逸度。

3、(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正偏差溶液的特点()
A、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高于体系总压;
B、t-x和t-y线的位置较按理想溶液考虑时低;
C、相比于理想溶液和负偏差溶液,溶液中异种分子间的“排斥”将起主导作用;
D、组分的蒸汽压高于按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4、(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负偏差溶液的特点()
A、组分的蒸汽压低于按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B、t-x和t-y线的位置较按理想溶液考虑时高;
C、相比于理想溶液和正偏差溶液,溶液中异种分子间的“吸引”将起主导作用;
D、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低于体系总压。

5、(单选)如下关于二元物系相对挥发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挥发度随组成变化不大;
B、对于理想物系,相对挥发度随组成变化不大,但对非理想物系而言变化可能很大;
C、对于理想物系,相对挥发度随组成变化可能很大,但对非理想物系而言变化不大;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7、(多选)如下各项中,属于非理想溶液特点的有()*
A、组分蒸汽压不同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B、溶液中同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不同于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C、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不等于1;
D、相平衡时,溶液上方气相为非理想气体。

8、(多选)关于具有最高恒沸点的二元物系,错误的说法有()*
A、在恒沸组成下达到相平衡时,气相中易挥组分的摩尔分数大于该组分液相摩尔分数;
B、温度一定时,在恒沸组成下达到相平衡时的压强是该物系各组成下的最高值;
C、总压一定时,在恒沸组成下达到相平衡时的温度是该物系各组成下的最高值;
D、物系的y-x线在恒沸组成下跨过对角线。

9、(多选)关于具有恒沸点的二元物系,如下错误说法中错误的有( )*
A、恒沸组成下达到相平衡时,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不完全相同;
B、恒沸组成下,相对挥发度等于1 ;
C、溶液在此组成下无法汽化;
D、对于具有最高恒沸点的物系,温度一定时,恒沸组成下达到相平衡时体系总压高于轻组分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越高,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B、一定温度下,总压越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C、一定温度下,液相总浓度越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D、一定温度下,溶剂在液相中的浓度越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2、(单选)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排序正确的是()*
A、CO2>O2>NH3>SO2;
B、NH3>SO2 >O2>CO2;
C、NH3 >CO2>SO2 >O2;
D、NH3>SO2 >CO2>O2。

3、(单选)当温度降低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亨利系数E升高,而溶解度系数H降低;
B、亨利系数E降低,而溶解度系数H升高;
C、亨利系数E升高,溶解度系数H也升高;
D、亨利系数E降低,溶解度系数H也降低。

4、(单选)当总压加倍而其他条件不变时,()
A、亨利系数E和相平衡常数m保持不变,溶解度系数H变为原来的1/2;
B、亨利系数E和溶解度系数H保持不变,相平衡常数m变为原来的1/2;
C、相平衡常数m和溶解度系数H保持不变,亨利系数E变为原来的1/2;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单选)气相中的溶质溶于液态溶剂时,亨利系数E越大,则()
A、溶质越易溶;
B、溶质越难溶;
C、溶质是难溶还是易溶与亨利系数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单选)气相中的溶质溶于液态溶剂时,溶解度系数H越大,则()
A、溶质越易溶;
B、溶质越难溶;
C、溶质是难溶还是易溶与溶解度系数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7、(单选)气相中的溶质溶于液态溶剂时,相平衡常数m越大,则()
A、溶质越易溶;
B、溶质越难溶;
C、溶质是难溶还是易溶与相平衡常数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单选)关于相同温度下列溶质溶于水的亨利系数E,如下排序正确的是()*
A、CO2<O2<NH3<SO2;
B、SO2 < NH3<O2<CO2;
C、NH3<SO2 <CO2<O2;
D、NH3 <CO2<SO2 <O2。

9、(单选)氧溶于水时,溶液的总浓度近似为()
A、18 kmol/m3;
B、32 kmol/m3;
C、55.56 kmol/m3;
D、25 kmol/m3。

10、(单选)常压、25℃的密闭容器中装有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向其中通入氮气,则()*
A、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增大;
B、相平衡常数m增大,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不变;
C、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增大;
D、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不变。

11、(单选)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354kPa,E2=1.11kPa,E3=0.660kPa,则( )
A、t1>t3;
B、t3>t2;
C、t1> t2;
D、t3>t1。

12、(单选)对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与溶液的平衡系统,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浓度cA(G)与其在液相中摩尔浓度cA(L)相比( )*
A、cA(G)=cA(L)
B、cA(G)<cA(L)
C、cA(G)>cA(L)
D、无法确定。

13、(单选)现有两个溶质低浓的气液平衡系统,系统A的液相总浓度大于系统B,但两相系统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是相等的,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也相等,则比较两个系统的溶解度系数H和亨利系数E()*
A、HA=HB,EA=EB
B、HA=HB,EA>EB
C、HA<HB,EA=EB
D、HA>HB,EA>EB

14、(多选)已知某密闭容器中的气液两相体系可用亨利定律描述平衡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提高体系总压可提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B、降低体系温度可提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C、向气相中通入溶质组分可提高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D、向气相中通入惰性组分,溶质组分的溶解度不变。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

1、(单选)将苯的摩尔分数为0.80的苯-甲苯蒸汽引入一个分离槽,与槽内同温同压下苯摩尔分数为0.80的苯-甲苯混合液进行相际接触,则苯的传质方向为()
A、不发生相际传质;
B、从液相向气相;
C、从气相向液相;
D、无法确定。

2、(单选)将苯的摩尔分数为0.95的苯-甲苯蒸汽引入一个贮槽,与槽内同温同压下苯摩尔分数为0.82的苯-甲苯混合液进行相际接触,已知操作条件下物系相对挥发度为2.45,则苯的传质方向为()*
A、不发生相际传质;
B、从液相向气相;
C、从气相向液相;
D、无法确定。

3、
A、不发生相际传质;
B、从液相向气相;
C、从气相向液相;
D、无法确定。

4、(单选)使含苯0.5%(摩尔分数,下同)的煤气不断通过装有洗油的容器。已知容器内压强为0.5MPa(绝压),体系温度下苯溶解于洗油的亨利系数为0.065MPa。则洗油中苯的最高摩尔分数为( )
A、0.005
B、0.0385
C、0.075
D、1.0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关于工业中常见板式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总体上并流,每板上错流;
B、总体上逆流,每板上错流;
C、总体上逆流,每板上逆流;
D、总体上并流,每板上并流。

2、(单选)以下哪一个部件不是板式塔必须的()
A、板上开孔
B、降液管
C、出口堰
D、进口堰

3、(单选)在筛板上设置入口安定区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气泡夹带量;
B、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C、减少漏液量;
D、降低板压降。

4、(单选)在筛板上设置出口安定区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气泡夹带量;
B、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C、减少漏液量;
D、降低板压降。

5、(单选)在筛板上设置边缘区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气泡夹带量过大;
B、为支承塔板的边梁之用,无需开孔;
C、使板上液流分布更均匀;
D、减少漏液量。

6、(单选)设计板式塔时,一般要使降液管底隙高度不超过板出口溢流堰高,是因为()*
A、确保塔板压降不至于过高;
B、确保液封,防止气体窜入降液管内;
C、防止板上液面梯度过大;
D、减少气泡夹带量。

7、(单选)在塔板上液体出口处设置溢流堰,主要目的是()
A、防止板上液面梯度过大;
B、减少塔板上漏液量;
C、使板上具有一定的液层厚度,保证传质效果;
D、防止板上液流将更多的气泡带入降液管。

8、(单选)塔板上出口堰主要有平顶堰和齿形堰两种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宜采用何种堰与板上液流量大小无关;
B、板上液流量较大时一般采用齿形堰,液流量很小时可以考虑采用平顶堰;
C、板上液流量较大的一般采用平顶堰,液流量很小时可以考虑采用齿形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9、(单选)下面所给的液体在塔板上流动的各种形式中,对板面利用率最高的是()*
A、U形流;
B、单流型;
C、双溢流;
D、阶梯式双溢流。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单选)气、液两相在板上以泡沫状态接触时,传质表面主要是()
A、气泡的表面;
B、液膜的表面;
C、液滴表面;
D、以上均不正确。

2、(单选)气、液两相在板上以喷射状态接触时,()
A、液体是分散相,气体也是分散相;
B、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也是连续相;
C、液体是连续相,气体是分散相;
D、液体是分散相,气体是连续相。

3、(单选)气、液两相在板上以喷射状态接触时,传质表面主要是()
A、气泡的表面;
B、液膜的表面;
C、液滴的表面;
D、以上均不正确。

4、(单选)气、液两相在板上各种接触状态中,工业生产中希望出现的是()
A、喷射、泡沫和鼓泡接触状态;
B、喷射和鼓泡接触状态;
C、泡沫和鼓泡接触状态;
D、喷射和泡沫接触状态。

5、(单选)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清液层的高度()*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是增大还是减小与板上液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关。

6、(单选)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泡沫层的高度()*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是增大还是减小与板上液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关。

7、(单选)如下关于干板压降和液层阻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增大,液层阻力增大;
B、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减小,液层阻力增大;
C、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减小,液层阻力减小;
D、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增大,液层阻力减小。

8、(多选)在塔板上,泡沫和喷射接触状态优于鼓泡接触状态,主要是因为前两者()*
A、相际接触面大;
B、传质表面更新效果好;
C、板压降低;
D、气液接触时间长。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单选)夹带液泛发自于塔板上的()
A、边缘区;
B、安定区;
C、降液管中;
D、鼓泡区。

2、(单选)当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液体的实际流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单选)液泛气速与通过塔板的液体流量的关系是()
A、液体流量越大,液泛气速越低;
B、液体流量越大,液泛气速越高;
C、两者没有关系;
D、两者的关系如何与塔板的具体结构有关。

4、(单选)溢流液泛发自于塔板上的()
A、溢流堰处;
B、安定区;
C、降液管中;
D、开孔区。

5、(单选)如下哪一项对降液管内的清液层高度与塔板的液体入口处液层高度之差没有影响()*
A、降液管底隙的局部阻力;
B、降液管的直管阻力;
C、液体横向流过塔板时的阻力;
D、板压降。

6、(单选)液体在塔板入口处的液层高度等于()*
A、溢流堰高度+堰上液层高+降液管底隙高度;
B、降液管底隙高度+堰上液层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C、溢流堰高度+降液管底隙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D、溢流堰高度+堰上液层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7、(单选)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减小时,板上液层()
A、增厚;
B、变薄;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单选)当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增大时,如下哪一项会减小()*
A、板压降;
B、降液管内的清液层高度;
C、板上清液层平均高度;
D、降液管内的泡沫层高度。

9、(单选)如下关于液泛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气体流量不变时塔压降还在持续升高,预示液泛的发生;
B、液泛发生时,塔内液相返回严重;
C、液体流量过大仅导致溢流液泛的发生,而气体流量过大仅导致夹带液泛的发生;
D、溢流液泛和夹带液泛起因不完全相同,但最终液体都将充满全塔。

10、(单选)气液传质设备中,液泛气速随液相流量的增加()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11、(单选)在筛板塔的设计中,一般规定板上液面落差不超过干板阻力的1/2,是为了()*
A、避免出现过大的板压降和过量液沫夹带;
B、避免因液面落差引起的倾向性漏液和气流分布不均;
C、避免出现溢流液泛和板上液流分布不均;
D、避免出现夹带液泛。

12、(单选)以下哪一项无助于减小塔板上的倾向性漏液()
A、设置塔板入口安定区;
B、设置塔板的边缘区和出口安定区;
C、板上采用双溢流;
D、板上采用阶梯溢流。

13、(单选)以下关于随机性漏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性漏液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无关;
B、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越小,随机性漏液量越小;
C、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越大,随机性漏液量越小;
D、随机性漏液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关系如何与塔板的具体结构有关。

14、(单选)以下关于塔板漏液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重的漏液会使板上不存在积液;
B、塔板是否容易漏液与其结构有关,而不仅取决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速;
C、漏液属于液体返混行为;
D、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增大,漏液量会增大。

15、(单选)如下哪一项用于判断板式塔溢流液泛的发生()
A、降液管泡沫高度等于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B、降液管内清层高度等于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C、两板之间充满泡沫层;
D、板上清液层高度超过降液管内清液层高度。

16、(多选)板式塔内板压降过高的危害主要有()*
A、塔内易发生液泛;
B、因塔底压强过高而使精馏塔底液体泡点过高,增加能耗;
C、气流通过塔板时的分布情况不好,影响传质效果;
D、因塔底压强过高而增加向吸收塔塔底送气的能耗。

17、(多选)板式塔中,如果溢流堰过高,会引起如下哪几种现象的出现()
A、板压降过大;
B、液沫夹带量过大;
C、板上液流分布过于不均匀;
D、可能容易发生溢流液泛。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
A、
B、
C、
D、

2、
A、
B、
C、
D、

3、(单选)一般来说,一块实际板的默弗里板效率不能达到100%,如下哪一项不是其原因()
A、板上液流的不均匀分布和液体返混;
B、气体通过塔板时的不均匀分布;
C、板上液体中存在浓度分布;
D、气液两相在板上的接触时间有限。

4、(单选)对某块塔板进行气液传质实验研究,已知体系中某组分的相际传质方向是由液相至气相,在板上液层上方取气相样品测定该组分的含量,其值与溢流堰上方局部气相中该组分的含量相比,()*
A、前者低于后者;
B、前者高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

5、(单选)在一个板式塔中,各板的板默弗里板效率()
A、完全相同;
B、一般不相同;
C、相差不大;
D、无法确定。

6、(单选)构成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线有()
A、液相流量上(下)限线、溢流液泛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B、液相流量上(下)限线、夹带液泛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C、液相流量上(下)限线、溢流液泛线、夹带液泛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D、液相流量上(下)限线、塔板压降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7、(单选)设置板式塔液相流量下限线是考虑到()
A、液相流量过低,板上不存在积液,传质效果很差;
B、液相流量过低,气体通过塔板时分布不均匀性严重;
C、液相流量过低,板上液流分布严重不均匀;
D、液相流量过低,液体在板上停留时间过长,传质效果差。

8、(单选)设置板式塔液相流量上限线是考虑到()
A、液相流量过大,板压降过大;
B、液相流量过大,气泡夹带严重;
C、液相流量过大,发生夹带液泛;
D、液相流量达大,发生过量液沫夹带。

9、(单选)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液相流量上限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10、(单选)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液相流量下限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11、(单选)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过量液沫夹带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12、(单选)如下关于板式塔操作弹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塔的操作弹性大,说明它在使用中能适应较大范围的气、液相流量变化;
B、在不同的液气比下,塔的操作上界控制因素不同;
C、塔的操作弹性取决于塔板的结构,与塔内的液气比无关;
D、塔的操作弹性可由其负荷性能图和液气比确定。

13、(单选)关于筛板塔的操作上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过量液沫夹带、溢流液泛、严重气泡夹带;
B、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溢流液泛、过量液沫夹带、严重气泡夹带;
C、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过量液沫夹带、严重气泡夹带、溢流液泛;
D、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严重气泡夹带、过量液沫夹带、溢流液泛。

14、(单选)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过量液沫夹带线的位置()
A、上移;
B、下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单选)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溢流液泛线的位置()*
A、上移;
B、下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单选)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液相流量上限线的位置()*
A、右移;
B、左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17、(单选)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操作弹性()*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如何变化与液气比有关。

18、(单选)改变塔的结构参数,会对塔板的负荷性能图有影响。如下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塔径,则溢流液泛线下移;
B、减小板间距,过量液沫夹带线上移;
C、增加降液管截面积,则过量液沫夹带线下移;
D、减小板间距,则溢流液泛线上移。

19、(多选)如下关于理论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理论板上,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
B、离开理论板的两相组成满足相平衡关系;
C、离开理论板的两相温度相同;
D、离开理论板的两相组成相同。

20、(多选)如下关于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荷性能图各线的位置与塔板的结构有关,与塔内流体的物理性质无关;
B、塔板结构改变时,负荷性能图各线的位置可能会改变
C、液气比变化时,负荷性能图各线的位置不变;
D、在不同的液气比下,塔的操作上界控制因素不同。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单选)下列各种塔板按其在工业生产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正确排列的是()
A、浮阀塔板、泡罩塔板、普通筛板、舌片塔板;
B、普通筛板、泡罩塔板、舌片塔板、浮阀塔板;
C、泡罩塔板、舌片塔板、普通筛板、浮阀塔板;
D、泡罩塔板、普通筛板、浮阀塔板、舌片塔板。

2、(单选)如下关于泡罩塔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泡罩塔板几乎不会漏液;
B、泡罩塔板与后来出现的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压降最大;
C、泡罩塔板与后来出现的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操作弹性最小;
D、泡罩塔板不易堵塞,对各种物料都有较好的适用性。

3、(单选)如下关于泡罩塔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其他塔板相比,泡罩塔板上液面落差较小;
B、泡罩塔板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得最早,结构也很简单;
C、泡罩塔板的压降较高,主要原因是气体通道长而曲折;
D、与后来出现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泡罩塔板的板效率并不低。

4、(单选)与泡罩塔板相比,筛板上的液面落差()
A、较大;
B、较小;
C、基本相当;
D、无法确定。

5、(单选)各种塔板在结构上的不同主要是()
A、气体通道结构不同;
B、液相通道结构不同;
C、降液管结构不同;
D、溢流堰结构不同。

6、(单选)如下哪一种塔板实现了通过塔板的气速随气量自动调整()*
A、普通筛板;
B、泡罩塔板;
C、浮阀塔板;
D、导向筛板。

7、(单选)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压降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泡罩塔>筛板>板浮阀塔板;
C、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D、浮阀塔板>泡罩塔板>筛板。

8、(单选)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造价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C、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
D、浮阀塔板>泡罩塔板>筛板。

9、(单选)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生产能力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泡罩塔>筛板;
C、泡罩塔>筛板>浮阀塔板;
D、筛板>浮阀塔板>泡罩塔板。

10、(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舌片塔板相比于泡罩塔板和筛板等做出的改善()*
A、降低了液沫夹带;
B、降低了板压降;
C、降低了液面落差;
D、减少了气泡夹带量

11、(单选)如下哪种塔板在操作弹性方面更接近于浮阀塔板()
A、泡罩塔板;
B、普通筛板;
C、浮动舌片塔板
D、林德筛板。

12、(单选)如下塔板中压降最低的是()
A、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
C、普通筛板;
D、林德塔板。

13、(单选)如下哪两种塔板对板上流体力学和气液接触状况改进的思想最为接近()*
A、舌片塔板和林德塔板;
B、浮阀塔板和林德塔板;
C、舌片塔板和浮阀塔板;
D、舌片塔板和垂直筛板。

14、(单选)如下塔板中最适合用于真空精馏的是()
A、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
C、普通筛板;
D、林德塔板。

15、(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林德塔板相比于普通筛板的明显改进()*
A、压降更低;
B、倾向性漏液更少;
C、气泡夹带量更小;
D、液面落差更小。

5.5 填料塔随堂测验

1、(单选)在填料塔内,希望液体在填料表面呈现的状态是()
A、液膜;
B、液滴;
C、液膜+液滴;
D、细小的液流。

2、(单选)填料塔正常操作时,气体主要以如下哪一种状态通过填料层()
A、气泡;
B、气流;
C、气流+气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层支承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支承板要使气体和液体同时通过;
B、支承板要同时承受填料层及其持有的液体的重量;
C、支承板开孔率要足够大,同时机械强度也要足够高;
D、一般要求支承板的自由截面积不能大于填料层的自由截面积。

4、(单选)填料塔中液体分布器的作用在于()
A、使液体获得良好的初始分布,发挥填料的优良性能;
B、使靠近塔壁的液体重新获得良好的分布;
C、防止填料层压降过大;
D、减小液泛的可能性。

5、(单选)如下哪种分布器最适合用于大直径的工业填料塔中()*
A、排管式液体分布器;
B、升气管筛板式液体分布器;
C、槽式分布器;
D、环管式液体分布器。

6、(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塔内液体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体即使获得了良好的初始分布,也不能保证其在整个行程中都是均匀分布的;
B、塔体安装不垂直,会造成液体分布的不均匀;
C、直径越小的填料塔,液体的起始分布越重要;
D、填料层装填不均匀,会造成液体分布不均匀。

7、(单选)如下哪种分布器对安装的水平度要求最高()*
A、排管式液体分布器;
B、升气管筛板式液体分布器;
C、环管式液体分布器;
D、槽式分布器。

8、(单选)在填料塔内安装液体分布器是为了()
A、避免或减轻壁流;
B、避免或减轻沟流;
C、抑制液泛;
D、降低压降。

9、(单选)在填料塔内安装再液体分布器是为了()
A、避免或减轻壁流;
B、避免或减轻沟流;
C、抑制液泛;
D、降低压降。

10、(单选)填料层的壁流现象越严重,则由液体再分布器隔开的每段填料层高度应该()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1、(单选)如下关于填料比表面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传质;
B、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C、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比表面积越大则造价越高;
D、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比表面积越大则气体通过填料层时的阻力越低。

12、(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层空隙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隙率是单位体积的填料层所具有的空隙体积;
B、空隙率越大,则填料塔的生产能力越小;
C、一般来说,填料层空隙率越大,则其比表面积越小;
D、相同的气体流量下,空隙率越大则压降越低。

13、(单选)如下最适合用来关联填料塔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的是()
A、空隙率;
B、比表面积;
C、干填料因子;
D、湿填料因子。

14、(单选)如下关于拉西环填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西环填料层中相邻两环不易形成线接触;
B、拉西环是压降较高的一种填料;
C、拉西环填料的内表面不易得到充分利用;
D、相比于现有的其他填料,拉西环填料层易发生液泛。

15、(单选)如下关于拉西环填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西环的优点之一是结构简单;
B、拉西环在工业生产中用得越来越少;
C、拉西环结构简单,因此其堆积填料层压降较低;
D、拉西环是最早出现的工业用人造填料。

16、(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鲍尔环相比于拉西环的改进()*
A、较充分地利用了环内空间;
B、较充分地利用了环内表面积;
C、结构更简单,因而造价更低;
D、更不易形成线接触。

17、(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鲍尔环在结构方面与拉西环的不同()
A、环内不再全空;
B、不再上下等径;
C、侧壁上开出了小窗口;
D、环壁不再是完整的圆筒面。

18、(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阶梯环与鲍尔环在结构方面的不同()*
A、高径比不同;
B、一个上下粗细相同,一个下上粗细不同;
C、一个在一端有圆台形的翻边,另一个没有翻边;
D、一个环壁是完整的圆筒面,另一个环壁不再是完整的圆筒面。

19、(单选)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三者相比,在减轻或避免线接触方面做得最好的是()*
A、拉西环;
B、鲍尔环;
C、阶梯环;
D、在这方面三者相差不大。

20、(单选)一般来说,填料层的压降与其生产能力的关系是()
A、压降越小,生产能力越大;
B、压降越大,生产能力越大;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应视填料的具体结构而定。

21、(单选)散装填料层中,填料之间的线接触与传质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B、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应视填料的具体结构而定;
C、线接触越严重,传质效果越好;
D、线接触越严重,传质效果越差。

22、(单选)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最明显的变化是()*
A、结构更加简单,因而造价更低;
B、使填料内表面的利用更加充分;
C、填料的机械强度更好;
D、使填料之间的接触以点接触为主。

23、(单选)鞍形填料与环形填料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A、压降明显降低;
B、填料表面利用更充分;
C、结构更简单;
D、装填时不易发生重叠。

24、(单选)如下哪种填料集环形填料和鞍形填料的优点于一身()*
A、球形填料;
B、Intalox填料;
C、阶梯环填料;
D、矩鞍填料。

25、(单选)如下哪种填料一般不是整装使用的()
A、多孔板波纹;
B、丝网波纹;
C、q网环;
D、木格栅。

26、(单选)与实体材料做成的填料相比,如下哪一项不是网体填料的优点()
A、比表面积大;
B、空隙率高;
C、造价低;
D、液体分布效果好。

27、(单选)对填料塔要保持足够的喷淋量,是为了()
A、避免出现壁流;
B、避免出现沟流;
C、使填料层的压降不至于过高;
D、保证填料表面被充分润湿。

28、(单选)在选择填料时,液体的如下哪种性质相对来说最不值得顾及()*
A、腐蚀性;
B、是否易堵塞填料;
C、在填料表面的铺展性;
D、是否易起泡。

5.5 填料塔随堂测验

1、(单选)气体在干填料层内流动时,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
A、气体在管内的层流流动;
B、气体在由细小颗粒堆成的固定床层内的流动;
C、气体在管内的湍流流动;
D、气体穿过塔板时的流动。

2、(单选)相同空塔气速下,气体通过具有一定喷淋量的填料层时的压降()
A、比干填料层时低;
B、比干填料层时高;
C、与干填料时相同;
D、无法确定。

3、(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层持液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适当的持液量有利于填料塔的稳定操作和传质效果;
B、持液量越大,则填料层的压降越高;
C、持液量越大,则塔的生产能力越大;
D、持液量的大小与喷淋密度密切相关。

4、(单选)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与填料层喷淋密度的关系是()*
A、喷淋密度越大,液膜厚度越小;
B、喷淋密度越大,液膜厚度越大;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与填料的种类有关。

5、(单选)液体喷淋密度越小,压降~空塔气速线的位置(双对数坐标系)()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单选)某填料塔在载点气速以下操作时,不同喷淋密度下的压降-空塔气速线(双对数坐标系)()*
A、均为逐渐变陡曲线;
B、均为直线,且斜率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均为直线,且斜率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D、均为直线,且斜率基本相同。

7、(单选)一定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塔的空塔气速低于载点气速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填料层内的液膜厚度与空塔气速无关;
B、气、液两相交互作用很弱;
C、填料层的持液量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而变化;
D、压降-空塔气速的关系为一条直线(双对数坐标系),且其斜率高于干填料时的压降线。

8、(单选)如下哪一项是填料塔处在载液区和恒持液量区的相同点()*
A、塔内液相为分散相,气相为连续相;
B、随空塔气速增加,填料表面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C、双对数坐标系内,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规律为斜率不变的直线;
D、塔料层内持液量与空塔气速有关。

9、(单选)如下关于通过填料塔的空塔气速和实际气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气速小于空塔气速;
B、空塔气速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实际气速与空塔气速无关;
D、实际气速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10、(单选)填料塔在低于载点气速操作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增加,但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B、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增加,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明显增加;
C、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不变,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D、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不变,但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明显增加。

11、(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填料塔液泛时的行为()
A、气相逐渐变为分散相,而液相逐渐变为连续相;
B、液相返混和气体的液沫夹带极为严重;
C、空塔气速不变而压降持续上升;
D、填料层被液体完全充满,气体无法进入。

12、(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塔操作气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好使实际气速处于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
B、最好使空塔气速低于泛点气速;
C、最好使空塔气速处于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
D、最好使实际气速低于泛点气速。

13、(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塔内气液两相交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喷淋密度下,随空塔气速的增加,气液两相交互作用明显增加;
B、一定喷淋密度下,随实际气速的增加,气液两相交互作用明显增加;
C、一定喷淋密度下,气液两相交互作用与空塔气速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4、(单选)一般

中国大学化工原理(下)_3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化工过程中的物理平衡和化学平衡。本篇文章将介绍化工过程中的热平衡和传质平衡。

热平衡

热平衡是指化工过程中热量的平衡,即热量的输入和输出必须相等。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的输入主要来自于反应热、加热、冷却、蒸汽等,而热量的输出主要来自于反应放热、换热、再生等。

为了保持热平衡,需要实时监测反应温度,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热量输入和输出。

传质平衡

传质平衡是指化工过程中物质的传输达到平衡状态。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传输主要有扩散、对流和传导三种方式。

扩散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移动的现象,对流是指物质通过流体运动带动的传输,传导是指物质通过固体等介质的传输。

为了保持传质平衡,需要控制物质的流动速度和浓度梯度,保证物质在各个反应器中的传输达到平衡状态。

总结

化工过程中的物理平衡、化学平衡、热平衡和传质平衡是化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只有在这些平衡达到稳定状态时,化工反应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