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51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材料力学II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78 min read

mooc材料力学II章节答案(mooc完整答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材料通过试件所测得的力学材料的力学性能,可用于构件内部的章节任何部位。这是答案答案因为对可变形固体采用了( )。
A、完整均匀性假设
B、材料各向同性假设
C、力学小变形假设
D、章节连续性假设

2、答案答案下列材料中,完整不属于各向同性材料的材料有( )。
A、力学钢材
B、章节塑料
C、答案答案浇筑很好的完整混凝土
D、木材

3、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
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有关
C、与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构件的形状尺寸都有关
D、与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构件的形状尺寸都无关

4、在下列说法中( )是错误的。
A、应变分线应变和角应变两种
B、应变是变形程度的度量
C、应变是位移的度量
D、线应变是无量纲物理量

5、图示构件中,杆2和杆3分别发生( )变形。
A、拉伸和弯曲
B、压缩和弯曲
C、弯曲和剪切
D、弯曲和剪切

6、图示两个单元体(a)和(b)的角应变分别等于( )。设虚线表示受力后的形状。
A、2γ,γ
B、2γ,0
C、0,γ
D、0,2γ

7、研究构件或其一部分的平衡问题时,可以采用构件变形前的原始尺寸进行计算,这是因为采用了( )。
A、平面假设
B、连续均匀假设
C、小变形假设
D、各向同性假设

8、四边形平板变形后为图示虚线平行四边形,水平轴线在四边形AC边保持不变。则平板A点的切应变为( )。
A、0.0121rad
B、0.693°
C、0. 0081rad
D、0.464°

9、在下列结论中,( )是错误的。
A、若物体产生位移,则必定同时产生变形
B、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必定无变形
C、若物体产生变形,则物体内总有一些点要产生位移
D、位移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变形和约束状态

10、在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
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

第二章 拉伸与压缩

第二章 拉伸与压缩

1、关于有如下四种论述,请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弹性应变为0.2%时的应力值
B、总应变为0.2%时的应力值
C、塑性应变为0.2%时的应力值
D、塑性应变为0.2时的应力值

2、关于低碳钢试样拉伸至屈服时,有以下结论,请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应力和塑性变形很快增加,因而认为材料失效
B、应力和塑性变形虽然很快增加,但不意味着材料失效
C、应力微小波动,塑性变形很快增加,因而认为材料失效
D、应力微小波动,塑性变形很快增加,但不意味着材料失效

3、受拉杆如图所示,其中在BC段内有( )。
A、有位移,无变形
B、有变形,无位移
C、既有变形,也有位移
D、既无位移,又无变形

4、工程上通常以断后伸长率A区分材料,对于脆性材料有四种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A<5%
B、A<0.5%
C、A<2%
D、A<0.2%

5、关于消除外力后,消失的变形和残余的变形的描述,以下结论哪个是正确的( )。
A、分别称为塑性变形、弹性变形
B、通称为塑性变形
C、分别称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D、通称为弹性变形

6、图示结构中,1,2,3各杆的轴力分别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在拉伸试件的A和B处分别安装有两个变形测量仪,其放大倍数各为=1200,=1000,标距均为s=20mm,受拉后测量仪的读数增量=36 mm,= -10mm。则此材料的泊松比μ为( )。
A、3
B、-1/3
C、1/3
D、-3

8、图示简易吊车中,BC为钢杆,AB为木杆。木杆AB的横截面面积Aw=100,许用应力=7MPa;钢杆BC的横截面面积Ast=6,许用拉应力=160MPa。则许可吊重F是( )。
A、192 kN
B、30.5 kN
C、40.5 kN
D、60 kN

9、如图所示正方形桁架中5根杆的抗拉刚度均为EA,若各杆均为小变形,则AB两点的相对位移是( )。
A、
B、
C、
D、

10、材料、横截面面积、长度均相同的3根杆铰接于A点,结构受力如图所示,则3根杆的内力分别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钢杆的直径为5mm,左端固定有墙A,右端B与墙B′ 有间隙δ=1mm,截面C上作用有外载荷F=20kN(忽略C处套环的影响),已知弹性模量Est=200GPa,求A及B′处的支反力分别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杆AB和CD均为刚性杆,则此结构为( )结构。
A、静定
B、一次超静定
C、二次超静定
D、三次超静定

13、下列属于材料塑性指标的是( )。
A、屈服极限和断后伸长率
B、屈服极限和断面收缩率
C、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D、屈服极限、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14、从承载能力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图示结构中两杆的合理选材方案是( )。
A、1杆为钢,2杆为铸铁
B、1杆为铸铁,2杆为钢
C、两杆均为铸铁
D、两杆均为钢

15、一杆系结构如图所示,设两杆拉压刚度EA为相同常数,则节点C的水平位移为0。

16、下屈服点是屈服阶段中,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应力。

17、低碳钢压缩实验曲线一直是上扬的,因此极限应力为无穷。

18、图示等直杆的横截面为任意三角形,当外力作用线通过该三角形的垂心时,杆件只发生拉伸变形。

第三章 剪切

第三章 剪切

1、图示两木杆(Ⅰ和Ⅱ)连接接头,承受轴向拉力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不正确的是( )。
A、1-1截面偏心受拉
B、2-2为受剪面
C、3-3为挤压面
D、4-4为挤压面

2、图示铆钉连接,铆钉的挤压应力为( )。
A、
B、
C、
D、

3、图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的螺栓,已知螺栓的许用切应力[τ] 是拉伸许用应力的0.6 倍。螺栓直径d和螺栓头高度h 的合理比值为( )。
A、1.2
B、2.4
C、2.0
D、3.0

4、插销穿过水平放置的平板上的圆孔,在其下端受一拉力F作用。该插销的剪切面面积和挤压面面积分别等于( )。
A、
B、
C、
D、

5、冲床如图所示,若要在厚度为t的钢板上冲出直径为d的圆孔,则冲头的冲压力F必须不小于( )。已知钢板的剪切强度极限 和屈服极限 。
A、
B、
C、
D、

6、图示连接件,插销剪切面上的切应力为( )。
A、
B、
C、
D、

7、图示连接件,挂钩的最大挤压应力为( )。
A、
B、
C、
D、

8、剪切胡克定律的表达式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拉杆用四个直径相同的铆钉固定在连接板上。已知拉杆和铆钉的材料相同,拉杆宽度为b,厚度为t,铆钉直径为d。设拉力为F,材料的许用切应力为[τ],则铆钉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
A、
B、
C、
D、

10、如图所示,拉板用四个直径相同的铆钉固定在连接板上。已知拉板和铆钉的材料相同,拉板宽度为b,厚度为t,铆钉直径为d。设拉力为F,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为,则拉板的挤压强度条件为( )。
A、
B、
C、
D、

11、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 )。
A、分别垂直、平行于外力方向
B、分别平行、垂直于外力方向
C、都平行于外力方向
D、都垂直于外力方向

12、图示两板用圆锥销钉连接,关于圆锥销钉的剪切面面积中正确的答案是( )。
A、
B、
C、
D、

第四章 扭转

第四章 扭转

1、一内外径之比为α=d/D 的空心圆轴,当两端承受扭转力偶时,若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为τ,则内圆周处的切应力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一直径为的实心轴,另一内径为, 外径为, 内外径之比为 的空心轴,若两轴横截面上的扭矩和最大切应力均分别相等,则两轴的横截面面积之比 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
A、
B、
C、
D、

3、薄壁圆管扭转时的切应力公式为 ,(R为圆管的平均半径,δ为壁厚)。关于下列叙述中( )是正确的? (1) 该切应力公式仅根据平衡关系导出; (2) 该切应力公式可根据平衡、几何、物理三方面条件导出; (3) 该切应力公式符合“平面假设”; (4) 该切应力公式仅适用于 的圆管。 现有四种答案:
A、(1)、(2)、(3)对
B、(1)、(2)、(4)对
C、(2)、(3) 、(4)对
D、全对

4、等直传动轴如图所示,轮B、D为主动轮,轮A、C、E为从动轮。若主动轮B、D上的输入功率相等,从动轮A、C、E上的输出功率也相等,如只考虑扭转变形而不考虑弯曲变形,危险截面的位置在( )。
A、仅AB区间
B、BC区间
C、CD区间
D、AB区间和DE区间

5、图示等截面圆轴上装有四个皮带轮,( )的安排比较合理。
A、将轮C与轮D对调
B、将轮B与轮D对调
C、将轮B与轮C对调
D、将轮B与轮D对调,然后再将轮B与轮C对调

6、图示圆轴由钢和铜两种材料焊接而成,其受一外力偶作用,则铜质部分和钢质部分相同的是( )。
A、扭转切应力
B、扭转切应变
C、扭转角
D、单位长度扭转角

7、实心圆轴1和空心圆轴2,若两轴的材料、横截面面积、长度和所受扭矩均相同,则两轴的扭转角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
A、
B、
C、
D、无法比较

8、图示圆轴受扭,则截面A,截面B和截面C相对于截面D的扭转角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
A、
B、
C、
D、

9、关于扭转角变化率公式 的使用条件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
A、圆截面杆扭转,变形在线弹性范围之内
B、圆截面杆扭转,任意变形范围
C、任意截面杆扭转,线弹性变形
D、矩形截面杆扭转

10、受扭圆轴的扭转角仅与杆扭矩、材料性质和截面几何性质有关。

11、受扭圆轴的单位长度扭转角与杆的扭矩、材料性质和截面几何性质有关。

12、若将受扭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一倍,则其强度是原来的8倍。

13、图示为一端固定的受扭圆杆,则只有DB段的扭矩值为0。

14、图示为一端固定的受扭圆杆,则CD段的横截面上的扭矩为m。

15、图示变截面圆轴,最大的扭矩为 4kN·m。

16、若将受扭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一倍,则其刚度是原来的8倍。

17、一受扭等截面圆轴,若直径减小一半,其它条件不变,则最大切应力增大一倍。

18、一受扭等截面圆轴,若直径减小一半,其它条件不变,则轴的单位长度扭转角将减小一倍。

19、切应力互等定理只适用于受扭杆件。

20、圆轴AB的两端受外力偶Me作用,假想将轴在截面C处截开,截面C上的扭矩分别用T,T’表示,则图示所画的扭矩T和T’均为负的。

21、左端固定的直杆受扭转力偶矩作用,如图所示,杆中的最大扭矩为 。

22、若杆件的各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切应力,则该杆件不会产生扭转变形。

23、受扭圆轴中,圆轴横截面上和包含杆件轴线的纵向截面上均无正应力。

24、当轴传递的功率一定时,轴的转速愈小,则轴所受到的外力偶矩愈大。

第五章 弯曲内力

第五章 弯曲内力

1、下面各图中,截面上弯矩M为正,剪力Fs为负的是( )。
A、(a)
B、(b)
C、(c)
D、(d)

2、如果梁段上弯矩M为x的一次函数,则剪力函数为( )。
A、常数
B、一次函数
C、二次函数
D、0

3、图示简支梁受到集中力和均布载荷作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梁在AB段的弯矩图为斜直线
B、梁在BC段的弯矩图为斜直线
C、梁在B点的弯矩图有变化
D、梁在B点的剪力图有突变

4、图示为梁的弯矩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梁在AB段的剪力为零
B、梁在BC段受到均布荷载作用
C、梁在B点无集中外力作用
D、梁在B点受到集中外力偶作用

5、图示一端固定的平面直角折杆,在自由端受集中力偶作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折杆各横截面上轴力均为零
B、折杆各横截面上剪力均为零
C、折杆在固定端的约束力偶为顺时针转向
D、折杆在BC段的弯矩为零

6、在弯曲和扭转变形中,外力偶矩的主矩方向分别与轴线( )。
A、均平行
B、均垂直
C、平行、垂直
D、垂直、平行

7、图示简支梁受到集中力作用(l = a+b),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梁在AB段的剪力方程为Fs(x)= Fb / l
B、梁在AB段的弯矩方程为M(x)= Fbx / l
C、梁在BC段的剪力方程为Fs(x)= Fa / l
D、梁在BC段的弯矩方程为M(x)= Fa(l-x)/ l

8、图示简支梁受到集中力偶作用(l = a+b),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梁在AB段的剪力方程为Fs(x)=M / l
B、梁在AB段的弯矩方程为M(x)=Mx / l
C、梁在BC段的剪力方程为Fs(x)=M / l
D、梁在BC段的弯矩方程为M(x)=M(l-x)/ l

9、图示悬臂梁受到均布载荷作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梁各横截面的剪力均大于等于零
B、梁在AB段的剪力为常数
C、梁各横截面的弯矩均小于等于零
D、梁在AB段的弯矩为常数

10、图示外伸梁受到均布载荷作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两个支座的约束反力均为向上的3qa
B、梁内剪力的绝对值最大为2qa
C、梁内弯矩的绝对值最大为
D、梁在中截面B处剪力为零

11、图示简支梁受到集中力作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梁在AB段的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水平直线
B、梁在BC段的剪力图为水平直线,弯矩图为水平直线
C、梁在B截面的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大小不变
D、梁在B截面的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大小不变

12、图示外伸梁受到关于中截面B的对称载荷作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均对称,中截面B上剪力为零
B、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均对称,中截面B上弯矩为零
C、梁的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中截面B上剪力为零
D、梁的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中截面B上弯矩为零

13、图示外伸梁受到关于中截面B的反对称载荷作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均反对称,中截面B上剪力为零
B、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均反对称,中截面B上弯矩为零
C、梁的剪力图对称,弯矩图反对称,中截面B上剪力为零
D、梁的剪力图对称,弯矩图反对称,中截面B上弯矩为零

14、图示为梁的弯矩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梁在AB段的剪力为零
B、梁在BC段受到均布荷载作用
C、梁在B点受到集中外力作用
D、梁在B点受到集中外力偶作用

15、图示平面直角刚架K截面剪力为( )。
A、-F
B、F
C、F/2
D、0

16、图示一端固定的平面直角刚架受集中力作用,其横截面B不为零的内力分量是( )。
A、弯矩、剪力和轴力
B、弯矩和轴力
C、弯矩和剪力
D、剪力和轴力

17、图示简支梁,中间截面B上的内力是( )。
A、弯矩和剪力都等于零
B、弯矩等于零,剪力不等于零
C、弯矩不等于零,剪力等于零
D、弯矩和剪力都不等于零

18、图示梁,集中力F作用在固定于截面B的L型刚性臂上,梁内最大弯矩与C截面弯矩之间的关系是( )。
A、Mmax-MC=Fa
B、Mmax=2MC
C、Mmax+MC=Fa
D、Mmax=MC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悬臂梁只承受集中力时,梁内无弯矩
B、当悬臂梁只承受集中力偶时,梁内无剪力
C、当简支梁只承受集中力时,梁内无弯矩
D、当简支梁只承受集中力偶时,梁内无剪力

20、图示悬臂梁和简支梁长度相等,它们的( )。
A、弯矩图不同,剪力图相同
B、弯矩图相同,剪力图不同
C、弯矩图和剪力图都相同
D、弯矩图和剪力图都不同

附录A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附录A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若截面图形有对称轴,则该图形对其对称轴的( )。
A、静矩和惯性矩均不为零
B、静矩和惯性矩均为零
C、静矩不为零,惯性矩为零
D、静矩为零,惯性矩不为零

2、任意图形的面积为A,x0轴通过形心C,x1轴和x0轴平行,并相距a,已知图形对x1轴的惯性矩是I1,则对x0轴的惯性矩为( )。
A、
B、
C、
D、

3、图示等底等高的矩形和平行四边形,对其形心轴y的惯性矩Ia和Ib满足( )。
A、Ia = Ib
B、Ia > Ib
C、Ia < Ib
D、不能确定

4、设矩形对其对称轴z的惯性矩为I,当其长宽比保持不变,面积增加1倍时,该矩形对其对称轴z的惯性矩将变为( )。
A、2I
B、4I
C、8I
D、16I

5、图示任意形状图形,形心轴z将图形分为两部分,则一定成立的是( )。
A、Iz1 = Iz2
B、A1 = A2
C、Sz1 + Sz2 = 0
D、Sz1 = Sz2

6、图形对通过某点的所有轴的惯性矩中,图形对主惯性轴的惯性矩一定( )。
A、最大
B、最小
C、最大或最小
D、为零

7、下述两个结论:①对称轴一定是形心主惯性轴;②形心主惯性轴一定是对称轴。其中( )。
A、①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
B、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
C、①②都是正确的
D、①②都是错误的

8、工字形截面如图所示,Iz的正确答案是( )。
A、
B、
C、
D、

9、平面任意图形,若对某一对正交坐标轴的惯性积为零,则这一对坐标轴一定是该图形的( )。
A、形心轴
B、主惯性轴
C、形心主惯性轴
D、对称轴

10、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中,静矩和惯性矩的值可正、可负、可为零。

11、平面图形中,使静矩为零的轴必为对称轴。

第六章 弯曲应力

第六章 弯曲应力

1、下列情况中,属于纯弯曲的是( )。
A、载荷作用在杆件纵向对称面内
B、杆件只发生弯曲,无扭转和拉压变形
C、杆件上的载荷仅有集中力偶
D、杆件各横截面没有剪力,弯矩为常量

2、悬臂梁受力如图所示,其中( )。
A、AB段发生纯弯曲,BC段发生橫力弯曲
B、全梁都是纯弯曲
C、AB段发生橫力弯曲,BC段发生纯弯曲
D、全梁都是橫力弯曲

3、T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所示,其中轴通过横截面形心,该梁横截面的( )。
A、中性轴为轴,最大拉应力在梁的上边缘处
B、中性轴为轴,最大拉应力在梁的下边缘处
C、中性轴为轴,最大拉应力在梁的上边缘处
D、中性轴为轴,最大拉应力在梁的下边缘处

4、图示工字钢简支梁,弹性模量E =200GPa,在力偶M作用下测得横截面B顶面的纵向应变 e = 0.0003。则梁内最大弯曲正应力是( )。
A、30 MPa
B、60 MPa
C、120 MPa
D、180 MPa

5、矩形截面梁,若其宽度和高度都增加1倍,则其弯曲强度提高为原来的( )。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6、当横向外力作用于杆件的纵向对称面内时,下列关于横截面上内力和应力结论,错误的是( )。
A、若有弯矩M,则必有正应力s
B、若有正应力s,则必有弯矩M
C、若有弯矩M,则必有切应力τ
D、若有剪力Fs,则必有切应力τ

7、梁发生橫力弯曲时,横截面上( )。
A、只有正应力,没有切应力
B、只有切应力,没有正应力
C、既有正应力,也有切应力
D、既无正应力,也无切应力

8、图示简支梁受到集中力作用,如果分别采用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铝梁和钢梁,则两种梁变形后的( )。
A、弯曲应力相同,轴线曲率不同
B、弯曲应力不同,轴线曲率相同
C、弯曲应力和轴线曲率都不同
D、弯曲应力和轴线曲率都相同

9、矩形截面梁橫力弯曲时,在横截面中性轴上( )。
A、正应力最大,切应力为零
B、切应力最大,正应力为零
C、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最大
D、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

10、图示等截面悬臂梁受到集中力和集中力偶作用,若横截面C处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分别为 s 和τ ,则横截面A处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分别为( )。
A、s和τ
B、s和2τ
C、2s和τ
D、0和τ

11、图示等截面梁受到集中力偶 Me 作用,当 Me 在AB段移动时, BC段横截面上的( )。
A、最大正应力变化,最大切应力不变
B、最大正应力不变,最大切应力变化
C、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都变化
D、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都不变

12、图示外伸梁受集中力作用,梁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可能分别位于( )。
A、C截面最上缘、B截面最下缘
B、C截面最上缘、C截面最下缘
C、B截面最上缘、C截面最上缘
D、C截面最下缘、B截面最下缘

13、矩形截面梁的最大弯矩Mmax=24kN×m ,材料的许用正应力 [s] = 8MPa ,若横截面的高宽比 h/b=1.5 ,则梁的宽度b等于( )。
A、18cm
B、20cm
C、15cm
D、25cm

14、等强度梁各个横截面上( )。
A、最大正应力相等
B、最大正应力都等于许用正应力
C、最大切应力相等
D、最大切应力都等于许用切应力

15、中性轴是梁的( )。
A、纵向对称面与横截面的交线
B、纵向对称面与中性层的交线
C、横截面与中性层的交线
D、横截面与梁顶面或底面的交线

16、图示截面对z轴的抗弯截面模量等于( )。
A、
B、
C、
D、

第七章 弯曲变形

第七章 弯曲变形

1、两根梁的长度l,抗弯刚度EI和弯曲内力图均相同,则在相同的坐标系下梁的( )。
A、挠度方程相同,曲率方程不一定相同
B、挠度方程不一定相同,曲率方程相同
C、挠度方程和曲率方程都不一定相同
D、挠度方程和曲率方程均相同

2、矩形截面梁的高度和宽度之比等于2,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梁的横截面由竖放改为平放,则梁的最大挠度增加为原来的( )。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3、梁的挠度是( )。
A、横截面上任意点沿垂直梁轴线方向的线位移
B、横截面形心沿垂直梁轴线方向的线位移
C、横截面形心的线位移
D、横截面形心沿梁轴线方向的线位移

4、关于梁转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转角是横截面绕中性轴转过的角位移
B、转角是变形前后同一横截面间的夹角
C、转角是挠曲线的切线与x轴的夹角
D、转角是横截面绕梁的轴线转过的角度

5、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近似性表现在( )。
A、略去了剪力对变形的影响
B、用代替曲率1/ρ
C、梁发生平面弯曲
D、用代替曲率1/ρ,略去了剪力对变形的影响。

6、图示梁在A处的位移边界条件是(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7、图示等截面直梁发生弯曲变形时,挠曲线的最大曲率发生在( )。
A、弯矩最大横截面
B、剪力最大横截面
C、挠度最大横截面
D、转角最大横截面

8、图示等截面直梁受集中力F作用,若a≠b,则最大挠度发生在( )。
A、集中力作用处
B、梁中截面处
C、转角等于零处
D、转角最大处

9、已知梁的弯矩图如图所示,则该梁的挠曲线( )。
A、两端均为上凹
B、AB段上凹,BC段上凸
C、两端均为上凸
D、AB段上凸,BC段上凹

10、图示等截面悬臂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截面B和截面C( )。
A、弯矩不同
B、剪力不同
C、挠度不同
D、转角不同

11、已知等截面直梁某一段的挠曲线方程为,则该段梁上( )。
A、无分布载荷作用
B、有分布载荷作用,且是x的一次函数
C、有均布载荷作用
D、有分布载荷作用,且是x的二次函数

12、长度和受载形式均相同的两根悬臂梁,其抗弯刚度EI相同,截面形状不同,则两梁的( )。
A、最大正应力相等,最大挠度不等
B、最大正应力不等,最大挠度相等
C、最大正应力和最大挠度都不等
D、最大正应力和最大挠度都相等

13、材料、长度、横截面面积相同的悬臂梁,在自由端受到集中力F作用,自由端挠度最小的截面形状是( )。
A、(a)
B、(b)
C、(c)
D、(d)

14、利用积分法求梁的位移时,待定积分常数主要反映了( )。
A、剪力对梁变形的影响
B、支承情况对梁变形的影响
C、对近似微分方程误差的修正
D、梁截面形心的轴向位移对梁变形的影响

15、下面关于梁的弯矩和变形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弯矩为正的截面转角为正
B、弯矩最大的截面挠度最大
C、弯矩突变的截面转角也有突变
D、弯矩为零的截面曲率也为零

16、对于在中点处受集中力作用的简支梁,减小梁弯曲变形效果最明显的是( )。
A、减小集中力
B、减小梁的跨度
C、增大梁的弹性模量
D、增大梁横截面的惯性矩

第八章 应力状态分析

第八章 应力状态分析

1、研究一点应力状态的目的是( )。
A、了解不同横截面上的应力变化情况
B、了解横截面上的应力随外力的变化情况
C、找出同一截面上应力变化的规律
D、找出一点在不同方向截面上的应力变化的规律

2、图示二向应力状态,其最大主应力等于( )。
A、σ
B、2σ
C、3σ
D、4σ

3、当三向应力圆成为一个圆时,则主应力情况一定是( )。
A、
B、
C、
D、或

4、在单元体上,可以认为( )。
A、每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相等
B、每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不等
C、每个面上的应力是非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相等
D、每个面上的应力是非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不等

5、图示悬臂梁,给出1、2、3、4点的应力状态,其中( )所示应力状态是错误的。
A、(a)
B、(b)
C、(c)
D、(d)

6、图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单元体,已知两直角边表示的截面上只有切应力τ0,则斜边表示的截面上的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分别为( )。
A、σ =τ0,τ=τ0
B、σ =τ0,τ= 0
C、
D、

7、图示两个单元体的应力状态,( )。
A、(a)是单向应力状态,(b)不是
B、(b)是单向应力状态,(a)不是
C、(a)(b)均是单向应力状态
D、(a)(b)均不是单向应力状态

8、在σ -τ坐标系中,有图示O1、O2两个圆,其中可能表示某点应力状态的应力圆( )。
A、是圆O1,不是圆O2
B、是圆O1和圆O2
C、是圆O2,不是圆O1
D、不是圆O1和圆O2

9、图示两个应力状态对应的应力圆,它们的( )。
A、圆心相同,半径不同
B、圆心不同,半径相同
C、圆心和半径均相同
D、圆心和半径均不同

10、某点应力状态所对应的应力圆如图所示,C为应力圆圆心。其上A点所对应截面上的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分别为( )。
A、σ = 0,τ= 200MPa
B、σ = 0,τ= 150MPa
C、σ = 50MPa,τ= 200MPa
D、σ = 50MPa,τ= 150MPa

11、图示三个单元体,其中( )的最大切应力相等。
A、(a)和(b)
B、(b)和(c)
C、(a)和(c)
D、(a)、(b)和(c)

12、图示单元体,已知正应力σ1、σ2,主应变ε1、ε2和材料的弹性常数E、μ,则ε3等于( )。
A、-μ(ε1 + ε2)
B、μ(σ1 + σ2)/ E
C、0
D、-μ(σ1 + σ2)/ E

13、图示受拉等直平板,不同点应力状态的应力圆( )。
A、圆心不同,半径相同
B、圆心相同,半径不同
C、圆心和半径均相同
D、圆心和半径均不相同

14、图示等厚矩形平板,在AD、BC面上作用有均布压力p1,在AB、DC面上作用有均布压力p2,欲使AD、BC两面的相对距离不变,则p1与p2之比等于( )。
A、1
B、μ
C、-μ
D、1/μ

第九章 强度理论

第九章 强度理论

1、在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
B、第一、第二强度理论只适用于脆性材料
C、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塑性材料
D、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塑性屈服破坏

2、某机轴的材料为Q235钢,工作时发生弯扭组合变形,对其进行强度计算时,需要采用( )。
A、第三
B、第四
C、第三或第四
D、第一或第二

3、在三向压应力接近相等的情况下,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破坏方式( )。
A、分别为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
B、分别为塑性屈服和脆性断裂
C、均为脆性断裂
D、均为塑性屈服

4、在( )强度理论中,强度条件不仅与材料的许用应力有关,还与泊松比有关。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5、图示平面应力状态,按照第三、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
A、分别为和
B、分别为和
C、
D、

6、图示应力状态,按( )两个强度理论进行强度分析是等效的。
A、第一和第二
B、第一和第三
C、第三和第四
D、第一和第四

7、壁厚为t,平均直径为D的封闭薄壁圆筒,受内压p作用,危险点处于二向应力状态。采用第三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
A、
B、
C、
D、

第十章 组合变形

第十章 组合变形

1、梁斜弯曲区别于平面弯曲的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
A、斜弯曲时的载荷沿斜向作用
B、斜弯曲时的挠度方向不是垂直向下
C、斜弯曲时的载荷作用面与横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不重合
D、斜弯曲时的载荷作用面与挠曲面不重合

2、图示圆轴,垂直集中力F 作用于自由端B,扭转力偶T 作用于C处,该轴( )。
A、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B、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C、AC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D、AC段和CB段均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3、通常计算组合变形构件的应力和变形的过程是:先计算每种基本变形各自引起的应力和变形,然后再叠加这些应力和变形,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构件必须为( )。
A、线弹性杆件
B、小变形杆件
C、线弹性、小变形杆件
D、线弹性、小变形直杆

4、两根悬臂梁均在自由端承受载荷F,其自由端面分别如图(a)、(b)所示,力F作用在端面内并与y轴成j角,若用计算它们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则对于梁( )是正确的。
A、(a)
B、(b)
C、(a)和(b)都
D、(a)和(b)都不

5、图示水平直角折杆ABC,横截面直径为d,自由端承受铅直面xy内的斜向力F。AB段的变形是( )。
A、弯扭组合变形
B、斜弯曲
C、拉弯扭组合变形
D、拉弯组合变形

6、杆件在( )变形时,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为图示的应力状态。
A、斜弯曲
B、偏心拉伸
C、拉弯组合
D、弯扭组合

7、图示受拉构件危险截面的变形属于( )变形。
A、单向拉伸
B、拉弯组合
C、压弯组合
D、斜弯曲

8、工字形截面梁左端为活动铰支座,右端为固定铰支座,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受到斜向右下的集中力F作用。下列关于横截面m-m上正应力可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9、在图示杆件中,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上的哪一点,正确答案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0、圆轴受力如图所示,该轴的( )。
A、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B、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C、AC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D、AC段和CB段均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学习通材料力学II

材料力学是材料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材料的形变、破坏等力学性质。学习通上的材料力学II则更加深入地研究了材料的变形、破坏等问题。

课程大纲

材料力学II的课程大纲包括:

  1. 弹性力学基础
  2. 弹性力学解法
  3. 塑性力学基础
  4. 塑性力学解法
  5. 蠕变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6. 各向同性蠕变
  7. 非各向同性蠕变
  8. 疲劳力学概述
  9. 线性疲劳理论和S-N曲线
  10. 非线性疲劳理论和疲劳断裂

课程特点

材料力学II的课程特点有:

  • 强调理论基础
  • 强调应用实例
  • 强调数学方法
  • 注重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

课程教材

材料力学II的主要教材为《材料力学基础》和《材料力学进阶》。这两本教材均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出版社出版。

课程学习与评估

学习材料力学II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计算。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课件、习题解答、讨论交流等方式获得帮助。

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参与讨论等。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

课程应用

材料力学II是材料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材料的设计、制备、应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材料力学II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结

材料力学II是材料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材料的形变、破坏等力学性质。学习材料力学II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计算。课程主要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蠕变力学和疲劳力学等方面的内容。学习材料力学II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大学材料力学II

材料力学是材料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力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其与结构、成分、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关系。

在材料力学中,材料的应变和应力是研究的重点。材料的应变是指材料在受到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形变程度,而材料的应力则指材料在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抵抗力。

中国大学材料力学II是一门深入研究材料力学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等方面。

弹性力学

弹性力学是材料力学中研究材料弹性行为的基础。弹性力学研究的是材料在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后,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但在外力消失后,材料可以回复到原来的形态,不会永久性形变的力学行为。

在弹性力学中,最常见的应变和应力关系是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变形区域内,材料的应变与应力成正比,其比例常数为杨氏模量。即:$$\\frac{ \\Delta L}{ L}= \\frac{ F}{ A} \\times \\frac{ 1}{ Y}$$ 其中,$\\Delta L$ 为材料的形变量,$L$为材料的原始长度,$F$为材料所受的外力,$A$为材料的横截面积,$Y$为杨氏模量。

塑性力学

塑性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形变的力学行为。与弹性力学不同,材料在塑性变形区域内,形变是永久性的。

在塑性力学中,最常见的应变和应力关系是流变应力学。流变应力学指材料的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而是一个非线性关系。在材料的塑性变形区域内,由于材料内部发生了微观层次上的位错滑移,导致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产生变化。

断裂力学

断裂力学是研究材料的断裂行为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材料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力作用后,会产生破坏,因此研究材料的破裂行为及其机理对于材料科学来说非常重要。

在断裂力学中,最常见的参数是断裂韧性。断裂韧性指材料在破坏前所能吸收的能量大小,通常使用位移-载荷曲线下面积来表示。材料的断裂韧性与其晶粒结构、成分、制备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结

在中国大学材料力学II中,学生们将深入研究材料力学中的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等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其与结构、成分、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关系。同时,这些知识也为学生们未来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打下了重要基础。